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三十年_三国演义_水浒传_比较研究述略

近三十年_三国演义_水浒传_比较研究述略

近三十年_三国演义_水浒传_比较研究述略
近三十年_三国演义_水浒传_比较研究述略

收稿日期:2010-07-08

作者简介:许勇强(1976-),男,四川仁寿人,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小说研究;李蕊芹(1979-),女,山西芮城人,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

近三十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比较研究述略

许勇强,李蕊芹

(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江西抚州344000)

摘 要: 三国演义 和 水浒传 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6152(2010)06 0047 06

作为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 和 水浒传 (以下简称 三国 和 水浒 )犹如

两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元明文学的天空。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主题思想、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同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 三国 水浒 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论著就有46篇(部),基本上涵盖了二书的各个方面。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鉴于此,笔者不揣鄙陋,将这些材料略做爬梳,概述如下。

一、思想内容比较

三国 水浒 的思想内容比较研究是近三十年比较研究的一个重点,其中单篇论文有8篇,论著

中涉及到的有3部。

忠义思想是 三国 水浒 比较突出的共同点,也是学者比较的重点。张东丽认为! 三国演义 与 水浒传 所描写的对象虽然不同,但二者体现出的义的观念,就其倾向和性质来看,却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劳动人民道德思想的反映?。作者还从!义的核心内容?!义的政治目的和作用?!义与忠的关系?

和!义的局限程度?四个方面论述了其差别。[1]

郑福田探讨了 三国 水浒 所歌颂的!义?的成因及其内涵,认为小说中所歌颂的!义?是宋元以来流传于

下层人民当中的一种平民道德范畴,是由传统道德范畴的!义?脱胎演化而来,但却与之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义?在二书中的相同表现,又从!义?的行施范围、结义的宗旨和客观效

果三方面比较其不同。

[2]

刘廷乾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义都体现为由小集体到大集体、由群体到政团,超越了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层次而达到与集团政治密切联系的高度,义得到了深化,并成为集团内部保持稳固与平衡的重要因素。此外义与忠、仁等结合,构成忠义仁义的道德、政治范畴也是其重要的相似点。但 三国 中的义更着重塑造个体,而 水浒 中的义着重塑造于群体。另外两书中的义在与忠、仁、孝等的结合上有明显的不同地位。[3]

此外魏孔泉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研究:!忠义?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4]

、李铮 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忠义

思想的批判 [5]

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而胡秋香 比较<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八犬传>的忠义观 一文则将 三国 水浒 和 八犬传 的忠义思想进行对比,将研究的视角拓展到海外文

学。

[6]除了对 三国 水浒 的忠义思想进行比较外,有的学者还对两部小说中的聚义进行了对比。如鲁小俊就认为,梁山聚义与桃园结义共同之处!都以神圣庄严的仪式确立了当事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确立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的奋斗目标?。

第29卷 第6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V o.l 29 N o .62010年12月

Journal of J i anghan U n i vers it y(H um an ities S ci ences)D ec .,2010

但两者又有很明显的区别:从规模来看有大小之别,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桃园结义强调政治抱负的同时,还强调兄弟情义;梁山聚义则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政治理想为最高原则,对兄弟之间是否要生死与共没有特别强调,因此聚义之后政治原则是梁山的头等大事。作者认为,桃园结义偏重于当事人之间的情义,!内?大于!外?;梁山聚义偏重于本团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外?大于!内?。因此就民间影响来看,梁山聚义主要为政治性的团体尤其是民间秘密社会所效法,而桃园结义除此之外,还成为民间一些朋友性质的小团体的榜样。[7]与此类似的是王齐洲先生 四大奇书与中国文化也认为! 水浒传描写的?梁山聚义%无疑受到?桃园结义%的思想影响,并进一步发展了?义%的内涵?。[8]与大多数研究者关注忠义思想不同,陈年希先生则从讴歌英雄豪杰入手,认为!讴歌英雄豪杰?是 三国 水浒的共同基点,小说中的那些英雄豪杰是那个时代民族审美心理的凝聚物,是体现了民族之魂的史诗式的英雄。但作者也看到,虽然两部小说同是讴歌史诗式传奇英雄,其主旋律却迥然不同, ! 三国演义是一支乱世英雄的颂曲, 水浒传则是一首绿林豪杰的悲歌,它唱出了梁山英雄的悲剧命运?。[9]此外,蒋文钦先生还对 三国 水浒主题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他认为由于二书的成书都经历了从!市人文学?到!士君子?化文学的历程,所以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还是情节结构等的演化发展方面均有许多相同之处,体现了古代长篇小说由雏形而到达成熟,从粗俗而到达精深,从简陋而到达宏伟的飞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部小说从话本形式到长篇章回,呈现出!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结合、市民性和超市民性的结合?的特点。另外作者还对两部小说中!市民况味和传统意识?的二元融合原因进行了分析。[10]

总体来说,近三十年来 三国 水浒思想内容方面比较的论著大多都以忠义为切入点,从宋元明时期的社会环境和传统思想文化角度进行阐释,基本把握住了二书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质和异同。

二、人物形象比较

人物形象是小说最核心的要素,故而研究者对 三国 水浒人物形象的关注也是近三十年比较研究的重点,其中单篇论文14篇,论著涉及该问题的1部。

女性形象塑造的瑕疵是 三国 水浒比较突出的一点,因此关注者也较多,据统计,研究女性形象的文章有7篇,占所有人物形象研究的一半。马瑞芳教授是较早审视该问题的学者。她在 女性意识在<三国><水浒>中的空前失落一文中对两部名著女性意识的缺失进行了研究,认为 三国中!女性描写带有男性化的倾向,以权、忠、义为核心?,呈现出!权就是女人的生命?等四种格局; 水浒以!女人是祸水?为主旨,无论是!淫荡的青年女性?还是!狰狞的巾帼女性?,都呈现出以!淫乱、庸俗、粗野为突出特点的丑化女性的女性形象?。作者认为!因为女性意识的变更,使 三国和 水浒

出现了历史性缺憾,甚至于可以说是艺术创造上带有某种全局意义的损伤?,而宋儒理学就是导致这一现象根本原因。[11]

梁燕认为:!在父系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作家按照他们的想法塑造女性形象,无论是表现王侯将相、叱咤风云的男儿天地的 三国演义,还是描写下层社会、英姿飒爽的须眉英雄的 水浒传,其女性群体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独特性格。然其整体命运都是悲惨的:她们或成为男子的附属品,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处于男权统治的重重樊篱之中,完全失去了自我,也忘记了找回自我。?[12]李智认为! 三国演义是好女人的体系,是做为男人所利用的三种工具出现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水浒则是!坏女人的体系?,其共同特征是淫荡,恶毒,表现主旨是女人是男人的祸水,是男人人生灾难的诱因[13]。此外刘卫华 缺席#物化#异化&&&<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女性生存状况[14]、陶莉 失落的世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女性描写的比较[15]、齐学东 烈女与淫妇&&&<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女性形象比较[16]、白军芳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中两类人物的双重审美标准[17]等文章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二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

除了女性形象外,英雄形象也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石育良先生从!英雄与具体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关系?!英雄与神的关系?两方面区分两类英雄的不同形态特证,认为三国英雄!实质上是以远古神话中的创世或救世英雄为原型的,他们是创世或救世英雄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表现形态?;水浒英雄!是普通家庭和个人、特别是弱者的保护伞,是道德

江汉大学学报总第29卷

英雄?。! 三国通过对开国奠基的英雄业绩的赞颂,认同并证明了皇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水浒

则通过英雄的悲剧命运流露出对这一秩序的反叛和不满,这是两部小说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但把它们结合起来看,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出古代小说文化对皇权社会秩序的双重心态?。[18]蒋文钦对两部小说中英雄形象的演化轨迹进行了勾勒,认为他们都经历了从!强盗到英雄?的演化过程,但在英雄形象与神明的关系上, 水浒传英雄形象!神的因素的减少,人的因素的增加,市井细民所不熟悉的帝王将相描写的减少,现实世界的平凡生活的增加?,这体现了典型形象塑造上的巨大进步。[19]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生动典型的形象,但很少有研究者对具体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关四平先生将诸葛亮和吴用进行对比,认为:在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层面,诸葛亮是救民为国,一以贯之;吴用是由!图个一世快活?到!扶国安民?,又回归到追求!快活?;在智慧才能层面,诸葛亮是具有大智慧的杰出战略家,吴用则是战术家而缺乏战略眼光;在人生悲剧结局层面,诸葛亮是命运悲剧,吴用则是性格悲剧。作者认为,诸葛亮和吴用这两个士人形象揭示出两种士林人生道路与人生理想的差异,! 三国志演义体现了道统与政统的统一,而 水浒传体现的则是道统与政统的背离?。这种差异体现了罗贯中和施耐庵们在特定文化土壤中所产生的复杂矛盾的文化心态。[20]罗书华则对张飞和李逵这两个传奇英雄形象的生成过程进行梳理,认为这些形象的一步步虚化、一步步喜剧化以至最后定形的过程,也就是吸收包括话本、戏曲乃至唐传奇、宋百戏在内的所有喜剧营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正统文学尤其是史传文学的背离反动的过程。他们是中国平民喜剧精神的物质凝聚和高度总结。[21]除此之外,有的学者还对 三国 水浒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进行研究。陈美玲认为 三国 水浒那些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居于最突出的地位,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这即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作者认为尽管人物形象的这种主导性格始终占!统治?的地位,但它不是静止不变,而是有所发展变化的,!主导性格再配合其他性格因素,给人物性格带来纵横方向的扩展。时间、空间的转移,也会使人物的性格呈现不同的趋势。这种种扩展和嬗变,不是前后矛盾的,而是加强了性格中最为本质的东西?。[22]徐明安认为 三国的人物形象是审美主体的直接表现,带有明晰的理性色彩,人物性格基本上是单质、单向和单义的。 水浒却开始突破人物模式化、类型化的框架,写出了性格的多侧面、多层次和性格的发展变化。[23]

人物形象是小说最为核心的要素,因此近三十年来对 三国 水浒人物形象比较研究的论著较多且研究比较深入,但其问题也较突出。如多数文章都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简单的重复研究现象比较突出。

三、综合比较

除了对 三国 水浒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异同进行比较外,近三十年来还有部分文章对二书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比较,这方面的论著有10篇(部),其中全面综合研究的论著1部,单篇论文4篇,论著中涉及二书比较的有5部。

傅惠生先生的专著 宋明之际的社会心理与小说是近三十年唯一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 三国 水浒的专著。该书共分六章,从二书形成的社会心理、作者的审美意识、 三国 水浒中的智慧和勇敢精神、二书中的墨家伦理思想、评点和仿续以及 三国 水浒的接受社会心理六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比较。[24]

陈文新先生通过史料、民间流传、文人改编和作品的历史意识这四个层次的深入比较,认为 三国 水浒的差异是极为鲜明的,并在后来的小说发展中形成两种不同的传统,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源于它们自身的传统:! 三国演义主要产生于史官的传统,而 水浒传却主要产生于说话的传统?[25]。郭兴良先生通过比较 三国志通俗演义和 水浒传在!作者、成书、封建伦理观念、素材来源?的若干相似处,以及在!取材、形象、结构、语言?的不同,认为两书对待史实的差异所显示出的历史小说化的突进,反映了当时作家对小说艺术审美特性认识的深化。[26]此外林苹 一脉相承的历史小说&&&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27]、齐学东 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浅谈二书之不同[28]和崇安 关于三国与水浒的对比和联想[29]等文还从小说的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对二书进行了比较。

王晓家先生在 水浒作者考论中对 三国 水浒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艺术特色、人物命

2010年第6期许勇强,李蕊芹:近三十年 三国演义 水浒传比较研究述略

名与人物绰号以及回目、人物出场等方面的趋同点进行比较。如在思想内容上,他认为 三国和 水浒都表现了诸如封建的正统观念、智勇忠义、民族情绪和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农民而又对农民起义的不满;在艺术手法上,认为 三国 水浒虽然有叙述多于描写和对人物心理刻画程度不同的区别,但在艺术构思上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为此他认为二书的作者系同一人,即罗贯中。[30]此外他在 水浒琐议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31]而林同等则相反。他们从二书的相同相异比较入手,认为! 三国演义 水浒传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说明二书作者相互认识,并且交谊甚厚,在作品写作、交流、润色时,有意无意地相互影响?,而!两部书艺术风格的不同反映了两个作者艺术个性的不同,可证作者是两个人?。[32]

此外,有的学者还从其他角度对 三国 水浒

进行比较。如王学泰先生从游民意识的视角对 三国 水浒进行审视,认为出自江湖艺人之口,经过游民知识分子或下层文士之手记录与编纂的通俗小说,绝大多数还是能够反映游民的性格情绪和游民的思想意识的,而 三国 水浒就是这类游民意识及其思想情绪的载体。作者还从!游民的群体性特征?!游民的人格追求?!游民的道德?和!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游民意识在 三国 水浒中的表现。[33]王齐洲则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包括 三国 水浒在内的四大奇书进行综合比较,其中多处对 三国 水浒进行了对比研究。[8]

以傅惠生 宋明之际的社会心理与小说为代表的论著大多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二书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比较,相对于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表层比较研究而言,它更能够在历时性的比较中深刻把握二书的特质。

四、其他比较

近三十年来除了对 三国 水浒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外,还有少量文章对二书的悲剧特征、表现手法、叙事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杨义先生从史诗精神出发,认为 三国 水浒

是!中国民间文化精神的史诗性的杰作?,代表了宋、元、明三代中国的民间心理。他认为南北对峙和战争所产生的民族危机和国土分割的沉重压力是宋、元、明数百年间民间心理的焦点, 三国以蜀汉为正统包含着民族身份自认的意义;汉为正统中又注入了!仁义?的伦理价值内核,把刘备写成仁德的化身,!实在是民间忧患意识对历史精魂的沉痛呼唤?。 水浒中的忠义思想!反映了说书人透露的民间心理情绪,对奸邪当道的王朝政治已经彻底绝望。?? 水浒传以民间义气改造了儒家的忠义,并且在改造中输入了南北民族冲突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使这些民间文化精神的史诗散发着崇高的和力量的美?。[34]

徐子方认为,元末社会动乱与明王朝建立使施、罗将小说创作作为自己情绪渲泄和心理平衡的工具,由于作者生命历程的悲剧性使得作品之审美创造过程亦即体现了强烈的悲剧意识,悲剧的生命化为生命的悲剧。作者还对二书在悲剧力量、悲剧的性质两方面进行了比较。[35]邱强则从史诗角度探讨二书,认为史诗是人类对死亡的意识和逃避、抗拒,以及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无法逃避、不可抗拒这一心路历程的记录, 三国演义 水浒传从重塑历史英雄开始,抒发了中国文化的无可归依的悲凉,具有史诗精神。[36]

郑海涛博士从诗词与小说结构的角度研究了 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 西游记,认为词在明代章回小说叙事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具有扩大化和情节化的特征,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所负载的艺术作用也具有鲜明的阶段性。[37]此外曾春燕还对 三国演义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进行了对比研究[38],宋培效则分析了 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几大名著末尾不振的原因[39],徐燕则将隋唐系列小说与 三国演义 水浒传比较,分析前者不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40]

鲁迅在1930年代提出!三国气?和!水浒气?的问题,杨子彦针对王学泰的!游民气?观点,从人物的社会定位入手,认为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英雄, 水浒传人物是豪侠,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不可一概而论。所谓的!三国气?和!水浒气?,实质上是!英雄气?和!豪侠气?。[41]焦洁则对 三国演义

与 水浒传中择主而事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择主而事是社会动荡时期普遍的人才流动现象,并将两部作品所描写的择主而事现象可分为三类,认为!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儒学权威地位的衰落,是人才能够择主的外部条件;个体意识的觉醒,则是人才能够择主的内在动因?。[42]

综观近三十年来 三国 水浒比较研究的论

江汉大学学报总第29卷

著,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研究论著的数量呈现出稳步递增的态势。从论著发表的时间分布来看,1980年代、1990年代和近十年三个阶段发表论著所占比重分别为20%、31%和49%,呈现出逐步递升的态势,这与近三十年来整个古代文学研究现状基本上是一致的。

其次,研究范围呈现出不均衡性特征。尽管这46篇(部)论著大多覆盖了 三国 水浒比较研究的各个方面,但其分布面并不均衡。研究者大多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这些显性部分入手进行比较,而诸如小说的艺术特色、叙事结构等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却很少。

再次,是论著质量呈现出不稳定性特征。与论著数量逐年稳步递增的趋势不同,1980年代论著的质量在整体质量上不是很高,相对还处于革故鼎新的阶段;到了1990年代,由于古典文学研究逐渐趋于成熟,这方面的文章质量也整体提高,出现了一批代表性论著。近十年来文章数量虽然较多,但质量却相对下降。尤其是重复研究情况比较突出,如有关女性形象比较研究问题的文章,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关于忠义思想的研究也是如此。

最后,从研究方法看,近三十年的比较研究呈现出研究方法单一的特征。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采用的是平行比较方法,主要是在共时性的文化语境下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故而宏观比较居多,但其结果就是往往容易流于浮泛的比较,而像关四平那样进行细致分析的论著却很少。其实 三国 水浒的比较还可以运用影响比较的方法。尽管二书的成书过程和成书时间大致相同,但由于在几百年的世代累积过程中,它们在说话、戏剧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曾互相借鉴,因此影响研究势必有比较大的空间。可惜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在近三十年的论著中却缺席了。

三国 水浒比较研究论著统计表(

类别\年代

1980年代

论文著作

1990年代

论文著作

近10年

论文著作

思想内容302132人物形象305061综合比较111421其他102070

合计81105184 91522

回顾近三十年的 三国 水浒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其成绩是突出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当然这个课题的研究空间还比较大,所以在研究方法上除运用平行比较方法外,还可以侧重于影响比较;在研究的范围方面,今后应可适当侧重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叙事结构等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在研究的层次上看,由于宏观层面的比较已经较为全面,今后应该尽可能的侧重于微观的精细比较。

注释:

( 本表中论文统计数字来自中国期刊网,专著统计数字主要来自读秀等网站。

参考文献:

[1] 张东丽.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中义的观念之比较

[J].理论学刊,1988(3).

[2] 郑福田.论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中的!义?[J].内

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2(1).

[3] 刘廷乾.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中的!义?之比较

[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1).

[4] 魏孔泉.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比较研究:!忠义?的

差异性和复杂性[C]//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第三辑.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159.

[5] 李铮.对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中忠义思想的批判

[J].作家,2008(9).

[6] 胡秋香.比较 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 八犬传的忠

义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7).

[7] 鲁小俊.汗青浊酒: 三国演义与民俗文化[M].哈尔

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7 18.

[8] 王齐洲.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M].武汉:湖北教

育出版社,1991:135.

[9] 陈年希.英雄的颂曲豪杰的悲歌&&& 三国演义 水

浒传比较研究之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

(4).

[10]蒋文钦. 三国演义与 水浒主题思维的演化[J].温

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1).

[11]马瑞芳.女性意识在 三国 水浒中的空前失落[J].

东方论坛,1994(4).

[12]梁燕,于蕴华.失去自我的生灵&&&论 三国演义 水

浒传中的女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3). [13]李智.父系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谈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中是怎样看女人、写女人的[J].黑龙江教育

学院学报,1999(6).

[14]刘卫华,胡众庆.缺席#物化#异化&&&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中的女性生存状况[J].邯郸师范专科学校

学报,2003(4).

[15]陶莉.失落的世界&&&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女性描

写的比较[J].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6]齐学东.烈女与淫妇&&&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女性

形象比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3).

2010年第6期许勇强,李蕊芹:近三十年 三国演义 水浒传比较研究述略

[17]白军芳,于唯德.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中两类

人物的双重审美标准[J].西北大学学报,2004(4). [18]石育良. 三国与 水浒:两个英雄世界[J].文学评

论,1993(3).

[19]蒋文钦.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中英雄形象的演化

[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2).

[20]关四平.诸葛亮与吴用同中之异的再认识&&& 三国

演义与 水浒传比较研究之一[J].东岳论丛,2007

(3).

[21]罗书华.中国传奇喜剧英雄生成考论&&&张飞李逵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4).

[22]陈美玲.论性格!强化?的典型人物&&&以 三国演义

和 水浒传为例[M]//辜美高,黄霖.明代小说面面

观.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41.

[23]徐明安.论 水浒传艺术典型的开拓创造&&& 水浒

传与 三国演义的比较[J].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1988(1).

[24]傅惠生.宋明之际的社会心理与小说[M].北京:东方

出版社,1997.

[25]陈文新.小说史上的一处重要分野&&&追寻 水浒传

与 三国演义的差异之源[C]//水浒争鸣:第五辑.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109.

[26]郭兴良.历史小说化的突进&&& 三国 水浒比较谈

片[J].曲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4).

[27]林苹.一脉相承的历史小说&&&比较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28]齐学东.从 三国演义到 水浒传 &&&浅谈二书之不

同[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专刊).

[29]崇安,常枫.关于 三国与 水浒的对比和联想[J].

成都大学学报,1999(2).

[30]王晓家. 水浒作者考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

社,1998:48.[31]王晓家. 水浒琐议[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0:214.

[32]林同,白薏. 三国演义 水浒传作者辨证[J].曲靖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7(2).

[33]王学泰.游民意识与中国社会[M].北京:学苑出版

社,1999:216.

[34]杨义.新诠释学下的 三国 水浒 西游:中国民间

文化精神的史诗[M]//辜美高,黄霖.明代小说面面

观.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34.

[35]徐子方.悲剧之生命生命之悲剧: 三国 水浒作家

作品比较论[J].明清小说研究,1997(2).

[36]邱强,胡吉省.史诗精神与 三国演义 水浒传[J].

台州学院学报,2004(2).

[37]郑海涛.论词对明代章回小说叙事系统的建构&&&以

三国志演义 水浒传和 西游记为中心[J].明清

小说研究,2008(2).

[38]曾春燕.各放异彩熠熠生辉&&&试析 水浒传和 三

国演义语言艺术之不同[J].南方论刊,2001(11). [39]宋培效,刘宝琴.白璧微瑕&&&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儒林外史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原因简析

[J].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1).

[40]徐燕.论隋唐系列小说不能跻身名著的原因&&&与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比较[J].求索,2009(11). [41]杨子彦.论!三国气?与!水浒气?[J].南阳师范学院学

报,2008(10).

[42]焦洁.论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的择主而事[J].吉林

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责任编辑:谈晓明

(E m ai:l xi aoti antan123@163.co m)

A B rief Co mm ent on the Co mparative R esearch i n

Recent Thirty Years about Ro m ance of t he Three K i ngdo m s&

AuM en A re B rot hers(ShuiH u zhuan)

XU Yong qiang,LI R ui qi n

(Co llege of Ch i nese L aw and A rts,East Chi na Institute o fT echno l ogy,Fuzhou344000,Jiangx,i Chi na)

Abst ract:The t w o g reat fa m ous novels,R o mance of the ThreeK ingdo m s and Au M en A re Brothers are ali k e in the pr ocess o fw riting,the the m e,the artistic skill and the stati n g w ays togetherw ith t h e re la ti o nship bet w een the w riters,so si n ce the ir pub lication,there have co m e out abundant co m parati v e re search i n various levels.Based on t h e se l e ction o f the literature of recent th irty years'co m parati v e re search about the t w o nove ls,the author o f t h e paper briefly states about the proble m fro m the angle of i d e olog ical content co m parison,character i m age co m parison and f u ll scope co m prehensi v e co m parison and m akes a conclusion to the proble m about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ex istence.

K ey w ords:Ro m ance of theThree K i n gdo m s;Au M en Are Brothers;co m parati v e research

江汉大学学报总第29卷

三国演义和水浒的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水浒传》的作者简介 《水浒传》的原著者,旧时有说是施耐庵著的,有说是罗贯中著的,有说是施耐庵、罗 贯中合著的。 其实水浒英雄故事起源于宋代的民间传说。施耐庵名子安,耐庵为字,原籍江苏兴化,元末明初人。《水浒传》的编创完成,大约费去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江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小 说家,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都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相关的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 东汉末年,朝败,各地黄巾军蜂起。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曹经过多年征战,逐渐统一了北方。曹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赤壁一战,曹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从此拉开帷幕。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义弟关羽,夺了荆州。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

后院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骑校尉曹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不齿曹所为而离开。 曹只身前往陈留,拉起一支队伍,推袁绍为盟主,联合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关张也参与了这次讨伐。曹、袁术等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大败,逃至虎牢关上。 董卓见吕布战败,盟军势大,烧洛阳,逼献帝迁都长安。盟军入洛阳,各起异心。孙坚在宫井中得到传国玉玺,率军返回江东。曹与袁绍发生摩擦,去了扬州。盟军瓦解,接着军阀又开始火并。袁绍攻公孙瓒,瓒被赵云所救。孙坚攻荆州,被刘表军士用乱箭射死。 此时,长安城里,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计,利用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关系,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人物情节对照表

《三国演义》一类人物情节对照表

《水浒传》一类人物情节对照表 人物1:花和尚鲁智深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 人物2:豹子头林冲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梁山泊落草——水寨大并火 人物3:智多星吴用 说三阮撞筹——智取生辰纲——梁山泊举戴宗——双掌连环计——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倒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智取文安县 人物4:及时雨宋江 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夜看小鳌山——揭阳岭逢李俊——会神行太保——浔阳楼吟反诗——智取无为军——遇九天玄女——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闹西岳华山——兵打北京城——雪天擒索超——赏马步三军——夜打曾头市——义释双枪将——弃粮擒壮士——排九宫八卦阵——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全伙受诏安——奉诏破大辽——兵打蓟州城——夜渡益津关——大战独鹿山——大战幽州——梦受玄女法——破阵成功——智取润州城——大战毗陵郡——苏州大会垓——宁海军吊孝——智取宁海军——大战乌龙岭——智取清溪洞——衣锦还乡——神聚蓼儿洼 人物5:行者武松 景阳冈打虎——供人头设祭——十字坡遇张青——威振安平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 人物6:黑旋风李逵 斗浪里白条——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斧劈罗真人——探穴救柴进——元夜闹东京——巧捉鬼——双献头——寿张乔坐衙——扯诏骂钦差 人物7:玉麒麟卢俊义 活捉史文恭——大战玉田县——兵陷青石峪——分兵宣州道——分兵歙州道——大战昱岭关 人物8:浪子燕青 放冷箭救主——双献头——智扑擎天柱——月夜遇道君——秋林渡射雁 人物9:小旋风柴进 门招天下客——横海郡留宾——失陷高唐州——簪花入禁院

《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名著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名著复习题 (一)《西游记》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八戒为何取名叫“八戒”? 答:原因是:要他不吃五荤三戒。 3、写出《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遇到的任意两难:火焰山受阻、车迟国斗法。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到人参果”的是:孙悟空。 5、《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先后经历了:81难,最后一难是:归途师徒落水。 6、《西游记》中尼最喜欢的人物和理由是:孙悟空(勇敢机智、有反抗精神、武艺高强)或沙僧(老实憨厚、忠心耿耿、吃苦耐劳)或白骨精(阴险狡诈) 7、最能表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大闹天宫。 8、孙悟空独自去学艺,那么他的师傅是谁?教了他什么本领? 答:师傅是:菩提师祖。本领是: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二)《水浒传》 1、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答:男将:“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 女将:“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3、《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话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4、“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5、《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6、《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声场。 7、《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8、《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 9、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10、在《水浒传》中刻画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又心狠手辣的人是:潘金莲。 11、“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智取的地点是:黄泥岗。 12、《水浒传》中有梁山108将,其中最能体现出被逼上梁山的人是:“豹子头”林冲。 13、《水浒传》中被称为“神机军师”的:朱武。故事是:朱武打破六花阵。 14、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传》中李鬼假冒李逵这一故事情节。这里的“李鬼”是指:假货。 (三)《红楼梦》 1、《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2、《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3、《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性格最泼辣的是王熙凤。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100字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100字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100字第一篇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最著名的四大长篇巨著之一,是一部历史小说:反映时期为东汉末年,从184年黄巾起义到280年司马氏统一中国。本书并不是简单的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不但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残酷镇压,而且揭露了他们之间各种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激烈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特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100字第二篇 《三国演义》提供了不少战争经验和各种军事科学知识,对战争的描写,是很出色的。如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等,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战略战术经验和教训。后来,农民起义的将领们把《三

国演义》当作军事教科书来学习、运用。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100字第三篇 故事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之间的官渡之战,魏、蜀、吴之间的赤壁之战,吴蜀的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艺术成就是出色的。在情节方面,"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单刀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至于三国的人物方面,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以及乱世奸雄曹操是《三国演义》之中描写的最成功的人物,还塑造了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孙权等等一大批的个性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概括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沈伯俊:国士情怀与好汉气概——《三国》《水浒》比较研究之一

标:“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正如罗贯中评价的:“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第38回)6 此后,诸葛亮一直为兴复汉室的目标而竭忠尽智,顺利实现跨有荆益、三分鼎立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白帝托孤之际,刘备相信他“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他则毅然表示:“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第85回) 此后,他殚精竭虑,辅佐后主,治理蜀汉,平定南中(第87-91回)。北伐之前,上《出师表》,誓言:“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91回) 直至五丈原病重,他还叹息道:“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精心布置自己死后的军事调度,向奉后主之命赶来问安的尚书仆射李福交代后事,最后一次巡视军营,在病榻上亲自书写遗表上达后主,又对杨仪授予保证蜀军安全撤退的计策;弥留之际,还推荐蒋琬、费祎为继任的执政大臣(第104回)。 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一代贤相,国士楷模。 刘备的第二号谋士庞统,尚未出场,便已享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盛名(司马徽语,见第35回),不仅让刘备心向往之,也让读者充满期待。 他在赤壁之战中首次露面,便以其盛名赢得曹操“亲自出帐迎入”的礼遇;又凭借精通兵法,“高谈雄辩,应答如流”的才干,使得“操深敬服,殷勤相待”;从而不露痕迹地“巧授连环计”,使曹操心甘情愿地“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为火烧赤壁的成功准备了重要条件(第47回)。 周瑜逝世后,他归顺刘备,任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第57回)。在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入蜀之际,他力劝刘备抓住机遇,趁势夺取益州(第60回)。 随后辅佐刘备入蜀,并进献上中下三策,指挥刘备军袭取白水,进据涪城,攻打雒城;可惜天不佑才,在“落凤坡”中埋伏被乱箭射死(第62-63回)。 需要指出的是,庞统在“落凤坡”中伏而死乃是《三国演义》的虚构;而据《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历史上的庞统是在指挥攻打雒城时中流矢而死的,属于意外,此后不久,刘备就攻破雒城,进围成都,迫使刘璋出降。 《演义》这样虚构,是有意将庞统之死提前,让诸葛亮提前入蜀,以突出诸葛亮的形象。实际上,刘备夺得益州,实现跨有荆益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庞统才是头号功臣。他也不愧为胸怀天下,精通韬略的一流国士。 刘备的另一重要谋士法正,原为刘璋部属,因见刘璋闇弱,乃归心刘备,积极辅助刘备夺取益州。他目光远大,足智多谋,深得刘备倚重。 刘备夺取益州后,自领益州牧,以他为蜀郡太守7,其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第65回)。 在张飞击败张郃、黄忠击败夏侯德之后,他建议刘备抓住有利时机,亲征汉中,“既定汉中,然后练兵积粟,观衅伺隙,进可讨贼,退可自守。”刘备欣然采纳,亲自率军出征(第70回)。 汉中之役,他辅助黄忠,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取得了关键性的战果(第71回)。刘备夺得汉中后,不仅有力地巩固了益州(汉中本系益州之一郡),而且使刘蜀势力直逼长安和整个关中地区,成为刘蜀北伐的前进基地。刘备因此而进位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第73回)8,其在刘蜀集团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 刘备称帝仅仅三个月后,便不听群臣劝阻,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此时法正已卒,诸葛亮遗憾地说:“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第81回)由此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他当然堪称一流国士了。 那么,梁山的主要谋士如何呢?

浅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义”

浅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义” 谢美20080340705 (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 “义”,在我国古代向来被视为英雄人物的美德之一,它常和“忠”、“仁”等传统美德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臧否人物、评价是非的道德标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尽管题材各异,但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却有着相同与相近之处,如章回体的结构,大致相同的成书过程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两部小说都歌颂了“义”,使“义”成了它们共有的思想内容之一,在社会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所歌颂的“义”的作用、“义”和“忠”的关系、“义”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正确、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文化精髓。 1 “义”的作用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皆以描写战争为主体,以集体行为为特征,“义”在集团、政团之间所发挥的作用有许多共同点。 《三国演义》中的刘蜀集团,最初由刘、关、张桃园结义起家,此后虽未曾在本集团中再施行具体的结义行为,但“义”笼罩着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整个刘蜀集团。 征讨黄巾军时,刘备28岁,为“贩展织席为业”的无名人氏,后结义关张,因灭黄巾有功而任安喜县尉,从此开始其政治生涯。此后几十年里,他辗转南北,四处奔走,赤壁大战后,占荆州,取益州,夺汉中,三分天下,建安24年进位汉中王,建安26年拥戴为蜀王。刘备从赤手空拳到成就三分天下的事业,其靠的是什么?简单的说,主要是因为“义”。 以义揽才,以义待才,是刘备集团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刘备与关张素不相识,但因三人皆“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义气相投,结成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之后刘备辗转南北,虽无立足之地,但却“北海救孔融”、“三让徐州”、“携民渡江”、“不夺刘表”等,仁德有加,义名远播,致使天下人才渐渐向他汇聚,赵云、徐庶、诸葛亮、庞士元、张松、法正、魏延、黄忠、严颜、马超等许多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要人物,他们最终走向刘备集团,无不因为一“义”字。 刘备的政治理想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如果说“上报国家”体现其忠义,那么“下安黎庶”则体现其“民本”思想。刘备深深懂得这一道理,“天下非一人之天,乃天下人之天下”,“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故其处处以此为行动的指南,大获民心,为刘备集团成就三分天下的事业奠定了人民基础。 作为政治家的刘备深谙“义”这一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其事业前期一直打着“伸大义于天下”的旗号,处处宣扬“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广揽人才,大获民心,并以此为武器攻城略地,从人才、政治、军事等多方面为本集团发展壮大准备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义的“大义”性质充分发挥,居于主导地位。 《水浒传》中的宋江原是郓城小吏,之所以受到天下英雄的敬仰,其主要原因不在疏财,而是他以义揽才,以义待才,尊重不同的人才,从而打动了天下英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最新版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一):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 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二):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四):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先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先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资料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着。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群众创造。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专题训练试题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 1. 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_________小说。 2.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_________。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_________有所诋毁,把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来描写。 3. 刘备,字_____,人称_______,_______是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最能突出他这 一特点的情节是__________。此外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等性格特点。 4. 关羽,字_____、______,被曹操封为__________,使一把__________,骑 ______马,_ ______、_______是他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表现其勇,_____________表现其“义”。 5. 张飞,字______,使用的兵器是______,被吕布称为__________。 6. 周瑜,字_________,东吴_________(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________,_________。”  7. 曹操,字_________,小字_________,自封汉相,是_________形象,为人 _______,惯用________,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称赞的是_______,他的字是 ________,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的那次战役是___________。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 人文科学系 09级对外汉语 余静容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 一、从成书上 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 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 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 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 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表现形式不同, 《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 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经线是三 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 构。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 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 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也是这一个个重情重义的英雄,为我们演义了两个不朽的长篇巨著。 2.而在忠义的作法上二者皆有不同的表现。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由明代罗贯中著的我国最早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75万字。小说是作者据民间传说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的。它是以东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为背景,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故事。全书再现了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现实,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作者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书中400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各具个性,成了不朽的典型。 它在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描写上独具匠心,表现了宏伟的构思,展示出了战争各方人物的智勇和风貌。书中尊刘仰曹的正统倾向十分明显,却又富有艺术感染力,反应了人民保国安民、平息叛乱、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语言和体裁的创新给后世文学创作很大影响。 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曰: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演义》《水浒传》英雄观比较论

《三国演义》《水浒传》英雄观比较论 1 我国古代一脉相承的英雄观 说起英雄,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器宇轩昂,顶天立地且有勇有谋的人,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英雄崇拜的传统。之所以崇拜英雄,源于原始社会古人对天灾人祸的难以预见、对大自然神力的畏惧敬仰以及意识到自身力量的薄弱所引起的,他们急需有具备超人智慧、天生神力的神或半神来带领他们生存下去,因此在潜意识中产生了最原始的英雄崇拜思想,意图通过塑造一个完美的英雄人物,来动员和激励集体学习和崇拜这一人物,以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比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伏羲造八卦等,它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判断,是时代发展特定的产物和时代精神的人格体现,符合这一时期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我认为古人的英雄崇拜是英雄一词产生和发展的雏形。 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英雄的队伍得以不断壮大,但英雄的概念一直模糊不清,直到西汉末年班彪《王命论》和方望《辞谢隗嚣书》才开始出现了“英雄”概念。但从史料看来,这时期的英雄仅在能力方面高人一等,其他与常人并无不同,社会地位也无高下之分,甚至连“英雄”二字的使用都极少出现,仅在班固《汉书·刑法志》中出现“总揽英雄,以诛秦项”之语。英雄观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汉末三国时期,王粲(177—217)编著《英雄记》,刘劭(180—245)《人物志》专节讲述英雄,首次明确地给英雄下了定义。《英雄记》客观记录了曹操、袁绍、董卓等人的生平和事迹,对人物的善恶好坏同时记载在册。刘劭《人物志·英雄》中认为英雄须具备“聪、明、胆、力”四要素,即“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力能过人。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他认为英和雄是有区别的,有谋略且能决断的人为英;有胆略且武艺过人的为之雄。只有聪明胆力兼备之人,才可称之为英雄。并举了刘邦和项羽为例,首次给中国的英雄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而通过三国时代人物的对话和故事,我们也能了解英雄概念的发展确实与三国时代的人物有密切联系,比如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就当时各方诸侯是否为天下英雄展开讨论;诸葛亮《隆中对》称刘备“总揽英雄,思贤如渴”)等,可见英雄观念成形于三国时代并无大的争议。贺昌群先生在《英雄与名士》中指出:“英雄之名,起于灵帝时黄巾农民战争,郡太守与刺史制度已为宦官及其爪牙所败坏,地方政治紊乱不可收拾,军政大权落于州牧之手,凡能匡扶汉室,安定天下,文能经邦,武能拨乱的人,便可以称为英雄”。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在乱世三国,立志匡扶汉室的刘备、文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导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一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不久以后,孙权 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 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还是不久以后, 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二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

院的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的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不齿曹所为而离开。 曹操只身前往陈留,拉起一支队伍,推袁绍为盟主,联合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关张也参与了这次讨伐。曹操、袁术等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大败,逃至虎牢关上。 董卓见吕布战败,盟军势大,烧洛阳,逼献帝迁都长安。盟军入洛阳,各起异心。孙坚在宫井中得到传国玉玺,率军返回江东。曹操与袁绍发生摩擦,去了扬州。盟军瓦解,接着军阀又开始火并。袁绍攻公孙瓒,瓒被赵云所救。孙坚攻荆州,被刘表军士用乱箭射死。 此时,长安城里,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计,利用貂蝉离间董卓与吕

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之《水浒传》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斗杀,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在水泊梁山火并。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他所使的武器是,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后雪夜上。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 5、《水浒传》的作者是,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在野猪林救。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与晁盖、公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2)(3)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上梁山——官逼民反(2)()打宋江——过后赔礼(3)()穿针——大眼对小眼 10“花和尚倒拔垂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呼保义’一书‘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__________两位首领的称谓。 12、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全书的高潮部分是;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13、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落草,汴京城卖刀。 14、《水浒传》的作者,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是_____人,地煞星________人。 15、“醉打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 1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17、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鬼”泛滥。鬼出自__________,在这里指代___________。 18、《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行者,花和尚,黑旋风。 19、《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善射的是小广______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 _____。 20、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 2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容。(填对四处即可)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酒店结识(母夜叉);醉打门神,替(金眼彪)夺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⑵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不同点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不同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品。两部小说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它们都强调英雄的忠义,但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却有很多不同。 《三国演义》注重个性突出的类型化人物塑造,突出夸张人物的某一性格,刘备是标准的“仁德”明君;诸葛亮是神乎其神的智者;曹操是残暴的乱世奸雄;关羽是忠义俱全的猛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很鲜明和单一,整部小说自始至终的人物性格都没有太大改变,不仅如此,作者还用种种事实来加强人物的鲜明性格,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暗渡陈仓等事件,都巩固了诸葛亮聪明过人的形象,就连死后也要留下三个锦囊,助蜀军一臂之力。 而《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就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写英雄人物而不避讳写他们的缺点,而写缺点却又并不影响将他们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相反却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理想化、带有传奇色彩的一面,更有贴近生活、具有普通的平凡人品格的另一面。因此《水浒传》的英雄人物不是神而是人,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三国演义》善于在战争中描写人物性格,例如,在赤壁惨败这个特定情境中表现出了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仓慌逃窜险些丧命,但他竟能够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无智谋,他以笑来稳定军心。但当他逃回到据点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危险,他又仰面大哭,哭谋士郭嘉已死了。哭郭嘉,是说其他军士无能,把战败的责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这一情节把曹操的奸诈和权术刻画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同人物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如林冲、武松等人都是如此。林冲一出场,就是个能忍,甚至有些懦弱的人,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妻子被调戏、风雪山神庙等一系列事情使他不得不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就是人物性格随环境发展而变化的具体体现。 另外《三国演义》写人时多具体到写人物动作的描写,通过动作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而《水浒传》的写人多是参杂了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并对神态伴有详细介绍,通过心理和神态的描写将人物展现在纸面上,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灵活现。 总体来说,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进步许多,但这两部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小觑的。我们要继续对这两部古典名著的研究,从古人的智慧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试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它们都强调英雄的忠义,

《水浒传》《三国演义》经典情节

《水浒传》经典情节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大相国寺菜园附近这伙泼皮第二天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吃到半酣,只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人心烦。泼皮们嫌不吉利,鲁智深跟着他们来到树下,两手抱紧树干,腰一挺,竟把那棵大树连根拔了起来。周围的泼皮全被惊呆了。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达在金老女婿的关照下入五台山当了和尚,一天,他在山下的亭子里遇到了一个卖酒的,趁着酒兴就喝了许多,一时酒兴上来了,打坏金刚,大吐了一场。他虽也很是后悔,但是方丈碍赵员外的面子,只好把他打发到大相国寺去了。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陆谦让差人在半路上杀人灭口。两个差人在野猪林,他们假意说要休息,骗林冲同意让他们绑起来。鲁智深在客店听到要把林冲灭口,赶到这救了林冲。鲁智深不放心,和他们一起上路,沿途让公差服侍林冲。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鲁达等三人到潘家酒楼喝酒,听说金家父女被镇关西强媒硬娶,激起鲁达对镇关西大怒,当即赠送银两,为金家父女安排出逃。第二天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鲁达为避官司,奔出南门出走 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施恩与他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武松大闹飞云浦 武松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飞云浦因公人受蒋门神指示要害武松,武松立于桥头假意观望,两名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另将两公人擒住。武松明白真相大怒,将蒋门神、张都监等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 武松斗杀西门庆 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想跳窗逃走。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酒楼下。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 武松血溅鸳鸯楼 张都监要替蒋门神报仇,要害武松性命,而武松将押解的四个公人杀死在飞云浦,转身回到孟州城张都监后花园,打探到张都监在鸳鸯楼,只身前往,将在吃酒的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及夫人、下人诛杀,之后越城遁走。 武松除恶蜈蚣岭 武松杀死潘、西门后自首,发配孟州。后得张青夫妇相助,改扮头陀前往二龙山。途经蜈蚣岭,翦除恶人吴千与李二头陀。 林冲雪夜上梁山 高衙内为了得到林冲的妻子而利用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林冲被发配沧州,凶残的高衙内不肯罢休,非要置林冲于死地,欲在野猪林狠下杀手,幸得鲁智深相救。林冲被迫看守草料房,又一次险遭毒手,忍无可忍得林冲一气之下杀死陆谦,在风雪交加得夜晚上了梁山。林冲风雪山神庙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包括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一)刘备 “仁”的代表--刘备 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桃园结义攻打黄巾军,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与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形象: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是“圣君”的代表。后期刚愎自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重要情节: 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白帝城托孤(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二)曹操 一代奸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爱才奸诈多疑自私残暴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重要情节: 曹操献刀(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错杀吕伯奢(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许田打围(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割发代首(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官渡之战(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华容逢关羽(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关羽) 梦中杀人、杀杨修(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杀华佗(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三)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生的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后果真如此。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形象:生的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性格:谦虚,爱才,识人,明智,晚年昏庸。 重要情节: 继承父兄基业(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决计破曹(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