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气环境3

大气环境3

高一地理练习题《大气环境3》

命题人:刘艳鹏

第I卷选择题(共84分)

左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下右图为P地树影图。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题。

1.读右图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此季节

A.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B.图中耕作区油菜花黄蜜蜂忙,需从①处引水实现自流灌溉

C.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2.30-48小时之间,P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读图中的四幅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地理现象,出现在南半球的是

4.在图中D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影响下,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B.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

C.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多雨 D.我国江淮流域的梅雨天气

右面①、②、③、④四幅图是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示意图,图⑤为江苏省南部某地五月五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5、6题:

5.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秋高气爽”、“冬雪飘飘”,夏秋季节常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分别是(2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① D.③②①

6.造成如图⑤所示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该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回答7~9题

7

A.1月B.4月 C.7月 D.10月

8、这三天中,从该城市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9、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

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D.气温日较差较小

图4为“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下的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0~12题。

图4

10.图示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4月B.6月C.8月 D.12月

11.图5为“四种常见天气系统图”。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A.①B.②C.③D.④

12.受该天气系统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A.高温少雨 B.狂风暴雨 C.风雪交加 D.阴雨连绵

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右图)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少雨

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 mm,雨热同期

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

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

14.关于(右图)图中四种气候分布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

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c和d

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

D.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b和c

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

15.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16.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 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8.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直接因素是

A. 夏季风的强弱

B. 冬季风的强弱

C. 太阳直射点移动

D. 厄尔尼诺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19-21题:

19.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 A.4、5月, 6月, 7、8月前后

B.5、6月, 7月, 8、9月前后

C.3、4月, 5、6月, 7、8月前后

D.10月, 8、9月, 7、8月前后

20.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的东海一带

D.副热带高压偏弱,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21.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 )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第II卷(非选择题)

22.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问题。(16分)

(1)判断G点和D点的天气系统:G ; D 。(4分)

(2)该天气系统在(南或北)半球,A的风向为;B 的风向

为。(6分)

(3)A点风力较B点;原因是

。(4分)(4)如果冷暖锋均引起降水,雨区在甲、乙、丙、丁哪个区域。(2分)

高一地理练习题大气环境2参考答案

1—5 DCABC 6—10 DACBB 11—15BDBAB 16—20DBAAB 21A

13.(1)反气旋气旋(4分)

(2)北西北风西南风(6分)

(3)大(强)(2分) A处等压线较B处密集(合理即可得分)。(2分)(4)甲、丁(2分)

专题五大气环境

专题五大气环境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5.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6.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8.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9.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10.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1.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1 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气温的变化 B类动和运用知识 【例题1】 (09年福建文 综,5-6)云量是 以一是内云遮蔽 天空的百分比来 表示。图3示意 我国某地区多年 平均云量日均值 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例题2】 (09)图2是沿36 度纬线某月平均气 温曲线图,读图回 答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 图中②地高于附近 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 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例题3】 (09年上海文综,18)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例题4】 (09年上海地理,六)(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 B.平流层、电离层 C.平流层、中问层 D.对流层、中间层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例题5】 (09年广东文基,37-43)37.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例题6】 (10年山东卷文综,3)图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教案要点(BY HXX 【课程标准】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 1. 大气受热过程。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网络】 r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I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Q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水J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平运动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下垫面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 的热源;大气对 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 热力 环流 ■?大气的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 形成因素: 形成过程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厂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中纬环流:南北纬 30° -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 60° -南北纬90。之间 L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Y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J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 大气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 一、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标准解读 本条以及后两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大气。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 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下垫面辐射(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 (2)教学重点 ●大气各垂直分层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大气的温室效应。 (3)教学目标 ●搜集资料说一说大气各垂直分层有哪些事物和现象,概括对流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列表比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用所学解释实际事例。 ●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大气受热的直接原因。能用简图推导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结合温室大棚的实例,分析说明大气是怎样具有保温作用的。尝试写一段文字,表达温室大棚的原理 在农业、建筑、人体保健等方面的应用。 (4)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二、知识结构(见第二节目标检测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说地球普通,因为地球具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特性,都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说地球特殊,则是因为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那么,这么高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特点呢? 一、大气的垂直分布(板书)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教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3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3.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重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热力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理解本节内容相对不是很难||,但本节是重点||,需要学生们熟练的掌握||。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2.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位于赤道与__________之间||,形成北半球的__________带和南半球的__________带||。 (2)中纬环流: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高纬环流: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二、基础知识感知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__________分布||。夏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冬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

示范教案(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

第三节大气环境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内容多,容量大,主要介绍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第一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是为学习大气的运动和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作铺垫的,要求学生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并通过小活动,把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保温作对比,让学 第二部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来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此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理清环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可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高空和近地面不同受力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在理解了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全球气压带、 第三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也是本节的重难点之一。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部分内容可以利用活动题 第四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其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是重、难点,教学中可充分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天气系统进行比较,并运用图示和列表对比的方法作 教学重点1. 2. 3. 4. 5. 教学难点1. 2. 3. 4.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5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3. 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 通过对自然现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一、命题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它与其它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二、考点精讲 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3.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4.全球性大气环流 (1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 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形成因素: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 —30°),中纬环流(30° —60°),高纬环流(60°—90°)。画图说明:

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流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与天气 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一一东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 西北季风:降水少 (2 )锋面系统与天气冷锋与暖锋 准静止锋 (3 )气压系统与天气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2课时大气运动教案

第2课时大气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掌握气旋、反气旋的运动方向。 3.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初步学会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初步学会读简单的等压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掌握气旋、反气旋的运动方向。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结合本课的活动,课前安排学生实验观察证明热力环流。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旋、反气旋的动态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运动。 3.讲述法:详细讲述分别受三种力作用下的风向。 ●教具准备 投影仪(片)、多媒体、补充资料及一些小实验用具如烧杯、燃纸片等工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大气的运动(板书) 本课的引言部分可以看做是整个大气运动相关内容的前言部分。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引言,分析一下引言概括了大气运动的哪些内容。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一切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这说明了大气运动的重要性。 其次,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再次,大气运动的形式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之分。其中,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或气流的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承转)同学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那么,大气的运动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一)、热力环流(板书)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投影片展示) (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①三地气温相同;②三地气压相同;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专项测试题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专项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E、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2?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E、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3?大气各组成成分分别有以下作用: A、氧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E、臭氧大量吸收红外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E、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 5?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正确的叙述是: A、大气通过反射、散射方式,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E、大气逆辐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有纬度差异 D、吸收、反射、散射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6.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E、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

7.大气环流: A、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E、是大气运动的最经常的形式 C、是区域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8.下图中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9?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E、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 C、气压带分布是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10.关于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不同,同一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相同 E、天气系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C、冷锋锋面是冷空气在锋面上方,暖锋锋面是暖空气在锋面的上方 D、天气系统处在不断地生长、移动和消亡中,使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11.锋面系统的特点有: A、是狭窄的过渡地带,水平范围约几米到十几米 E、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有明显的差别 C、锋面的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D、锋面与气旋相伴而生,只有在温带地区能形成 12.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E、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13.目前人类影响局部地区气候的着眼点主要在于: A、改变大气环流E、改变太阳辐射C、改变大洋环流D、改变地面状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环境考点10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10 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面四幅降雨类型示意图,表示冷锋天气的是__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时:过境后:过境后: 答案(1)③①(2)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天晴、气温较高、气 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过境前:天晴、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连续性降雨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 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 气现象(冷锋控制)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发 生于锋前,多连续性降 水)(暖锋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低、气 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知识归纳]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比较 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锋面示意图

天气图 特 点 暖气团运 动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移动,爬升速 度较慢 缓缓上滑冷气团运 动状况 冷气团主动移动,箭头没 有回旋 冷气团箭头有回旋缓慢前进锋面坡度较大较小很小 降水区的 位置 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等 阴雨天气,多连续 性降水 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我国典型的锋 面天气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 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 的大风、沙暴、寒潮,“一 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 暖”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梅雨天气;②贵阳冬 季多阴雨冷湿天气, “天无三日晴”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图中表示气旋的是________,表示反气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气流状况气压气流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由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台风 反气旋由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伏旱 答案(1)甲乙 (2)低气压上升阴雨高气压下沉晴朗 [方法技巧]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定可借助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 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 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 季风的关系。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教具准备】 投影仪(片)、自绘或多媒体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其运动图、季风图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全球性大气环流(板书)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两种环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板书) 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 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 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3节 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B. 熟记并掌握大气层的特点 C. 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影响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特点。培养学 生对图表的观察总结的能力。 B.黑板上画图重点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 C.用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对比点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总结的能力。 3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利用大气环境发展生产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大气的垂直分成和特点。 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教具: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难点: 1.大气的垂直分成和特点。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四、课时课型。45分钟新课。 五、教学过程 师:上课,有谁知道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你能推算出今天的昼夜温差是多大吗?今天老师看到了一则新闻,是这样说的, 月球上,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C;夜晚温度可低到-183 °C ,你们算算月球上的日温差是多少?你们发现什么?(月球温差大约地球)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地球上有大气 师:对,这是两幅在宇宙空间拍摄的卫星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外围有蔚蓝色的大气圈,正是由于地球上大气的存在,才使得生命免受太阳辐射的危害,保证了生命的生存和发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的大气。要了解大气环境,我们首先要简单地了解大气的基本组成,这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学们可以做下笔记 师:我们来看看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就是指不含水汽和杂质的空气,其中干洁空气又分为氮气、氧气、臭氧和二氧化碳;其中氮气是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占到干洁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余气体包括臭氧、二氧化碳等只占1%;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氮气是维持生物体活动的基本成分,比如植物必需的三元素是氮磷钾,所以种植作物需要施氮肥;氧气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氧气维持生物的呼吸;臭氧主要是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的保护伞,因为紫外线的辐射会造成人类皮肤的癌变;二氧化碳现在我们经常提到,因为温室效应,全球海平面上升,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有保温作用;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当空气中含有水汽、杂质比较多的时候,空气遇冷就容易成云致雨。这就是大气的组成及其意义,我们只需要了解。 师:好,了解了大气的组成之后我们来看两幅图片,图片显示的是运动员登陆珠穆朗玛峰的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大气环境(提纲)

大气环境专题二 【考情分析】 1.立足人气关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均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 2.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及天气系统图为案例,考查天气变化过程。 3.由单纯考查气候图像向与太阳高度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方面转化;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4.通过图、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并考查某气候类型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成因,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及气候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人文社会生产生活影响; 5.运用等值线分布图等图表分析气温、降水、和气压分布状况,内在联系;与天气变化、风的大小、方向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 【知识汇总】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1、作用原理: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温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由于空气的堆积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区,空气冷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于由空气下沉而形成低压。在水平永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近地面与高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 M :气温高气压低,N 气温低气压高;P :气温高气压高,Q 气温低气压低 四地的气温排序:M ﹥N ﹥P ﹥Q ;气压排列顺序:N ﹥M ﹥P ﹥Q 2、热力环流的表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2. 3 4. 5. 教学难点1. 2. 3. 4.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5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生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

师 师 生(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 师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 师 (1 (2 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

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因此,该 (2 )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 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 板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师 生 (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 投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 7%(包括 X γ射 提问: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辐 生 (读表后回答)按波长由短到长分别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为7%,波长范围是040微米以下。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50%,波长范围是0.40~0.76微米之间。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43%,波长范围是大于0.76微米。 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提问)这些光线在经过大气时被大气削弱的情况是否相同,为 生 (合作讨论后回答)不相同。紫外光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可见光绝大部分能直接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易为大气分子所散射。对流层 师 激励性评价,并 问题探究:(1 (2 生 (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1)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 师 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呢,请同学们结合投影图片思考回答。

大气环境问题专题

大气环境问题专题 1.温室效应 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A.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a.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c.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d.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C.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例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3: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C0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 2.酸雨问题: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 A.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B.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C.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D.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4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4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它们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但是那是假想地球表面是均一的情况,事实上,地球表面有海有陆,有高山有低谷。这种情况下气压带和风带还是呈条带状分布吗? 1.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2.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其成因。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①差异。 (2)分布 北半球:夏季②带被大陆③压切断,④最突出;冬季⑤ 带被大陆⑥压切断,⑦最突出。 南半球:气压带呈⑧分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 成因:⑨的差异。 风向:冬季⑩风,夏季风。 (2)南亚季风 成因:的季节移动和的差异。 风向:夏季风,冬季风。 【答案】①海陆热力性质②副热带高气压③热低④亚洲低压⑤副极地低气压⑥冷高⑦亚洲高压⑧带状⑨海陆热力性质⑩西北东南气压带、风带 海陆热力性质西南东北 1.为什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提示】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气温的差异,进而在海洋上和陆地上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吗? 【提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亚洲低压,乙为夏威夷高压 B.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甲为亚洲高压,乙为夏威夷高压 D.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亚洲东部丙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解析】第1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为低压中心。第2题,亚洲东部丙点在冬季盛行西北风。 【答案】 1.D 2.B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非洲北部的沙尘会被吹到美国及巴西等地。据此回答3~4题。 3.非洲北部沙尘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 B.信风 C.西风 D.季风 4.当沙尘向巴西扩散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第3题,从非洲与巴西、美国的位置可知,应是东北信风将沙尘从非洲北部吹到巴西和美国等地。第4题,1月份东北信风带向南移,可将沙尘吹到巴西。 【答案】 3.B 4.A 探究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互动探究] 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海陆热力性质有何差异?这对大气环流有何影响? (2)为什么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却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高、低气压中心? (3)1月份,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么气压中心?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带上的哪个气压带? (4)7月份,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各形成了什么气压中心?它们取代了分布于该纬度带上的哪个气压带? 【答案】(1)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区,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区。 (2)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所以气压带较完整;北半球陆地比南半球大,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明显,因而气压带相对破碎,形成了若干个高、低气压中心。 (3)亚欧大陆:高压中心(亚洲高压)。太平洋: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4)亚欧大陆:低压中心(亚洲低压)。太平洋: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

大气专题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地组成及每种成分地作用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地影响 (1)温室效应(常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化合物和一氧化二氮;近 百年来气温升高约0.4—0.8℃) ①成因:<1>(人为原因)A 化石(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B 森林减 少(尤其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减弱 <2>(自然原因)目 前地球气候处在间冰期 ... ②危害: <1>海面上升(10—20㎝)(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沿海及岛屿受到被淹没的威胁 <2>中纬地区因蒸发强而变干旱形成草原,高纬地区变得湿润,而影响各国的经济结构。 <3>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欧洲和北美东部冬季变冷(2008年广东卷) <4>全球台风发生频率增加 ③防治:A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保护、恢复植被 D开展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 (2)臭氧层破坏(目前已下降3%) ①分布:南极上空(9—11月份,春季明显)、北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 ②成因:(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 ......,消耗臭氧 ③危害: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 牧渔生产(鱼类白内障) ④防治: A 国际合作逐步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 B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3)酸雨(ph小于5.6,小于4.5为重酸雨) ①成因:酸性气体(硫酸型和硝酸型)浓度(排放、扩散)和空气中的水汽结合。 ②危害:A 土壤酸化(危害农、林生长) B 水体酸化(危害渔业) C 腐蚀建筑、古迹 D 危害人体健康(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③防治:A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B 开展综 合利用,化害为利C区域国际合作。 ④酸雨在我国的分布及成因(试从酸性气体浓度,降雨多少加以说明) 活动:试分析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为什么酸雨问题严重? 二、大气的分层 1、对流层:①在对流层 ..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思考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平均 升高而降低?)②计算:某高度气温(即理论气温)=近地面气温-高度差*0.006

2.3-大气环境(教案1)

2.3-大气环境(教案1)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教具、课件辅助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南太平洋上空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太平洋上形成一次台风。”这说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够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介质,即现在 我们即将学习的大气环境。 [读图2-23]提问: 1、根据你的认识,地球大气环境含有哪些物质?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小结]大气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从地面到高层可以粗略分为3层,大气中含有各种气体分子、固体颗粒和水汽。由于地球引力的关系,大部分的气 体和固体杂质和水汽集中在大气下层,即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过渡]大气中含有的各种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44页表格] 讨论: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大气,被大气吸收的程度如何?为什么? 2、除了吸收可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 要还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二)、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 [过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热量到哪里去了?(地面吸收)地面吸收热量后升温,于是也能对外辐射,称地面辐射。地面的温度远远低于太阳,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也要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结合44页表格及图2-24,或者制作课件] 讨论:1、地面对外辐射之后,热量又传递到哪里? 2、大气如何留住一部分地面辐射? 提问: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热量,也具有了温度,因此大气也能进行辐射。 结合图2-24(或者课件),大气的热量又将如何传递? [小结]大气射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请问晴天和阴天,哪种天气状况下大气逆辐射会强一些呢?答案是阴天,因为此时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水汽含量较大。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也是同样的道 理。 [活动]45页思考题。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雪景?为什么我们汕头没下过雪而哈尔滨年年都能把冰雕雪景作为旅游资源?(温度差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为什么会产生温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图2-26] [小结]因此,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相等的,体现在温度上就是产生温度差异。 [板书]1、纬度因素 [过渡]是不是同一纬度上的任何地区就不存在温度差异? 要求学生查找地图,在北纬23.5度非洲找到撒哈拉沙漠,举例:把鸡蛋埋进沙漠中间的沙堆中,几分钟之后鸡蛋熟了。提问:我们的家乡也在北纬23.5度上,为什么我们在土里埋鸡蛋,鸡蛋就不会被煮熟? [小结]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图2-27] [板书]2、下垫面因素 [自由阅读46页最后一段以及阅读材料] 进行探究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