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NAPL文献综述

DNAPL文献综述

DNAPL文献综述
DNAPL文献综述

DNAPL文献综述

前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污染逐渐加重,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地下水中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是有机污染,其中尤以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为甚,因此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我国南方很多场地的污染都是由DNAPL引起的并且情况较为严重。DNAPL污染与修复领域中有许多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展开。据此针对DNAPL作了充分的文献调研,以下是关于DNAPL的文献综述。

综述:

地下水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据统计日本25%的饮用水为地下水,美国85%以上的饮用水来自地下水,欧洲的比例约为80%,我国有2/3的人口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近20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的污染逐渐加重,成为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在地下水中最难治理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有机污染。美国EPA水质调查发现供水系统中有机污染物2110种,饮用水中含765种。由于绝大部分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研究中通称这类污染物为非水相液体,即NAPL (Non-aqueous Phase Liquid)。根据相对水的密度大小,将NAPL分LNAPL (轻质)和DNAPL(重质)。由于DNAPL的低水溶性、弱迁移性、难降解性并能穿透含水层而滞留在含水层底部,其修复过程比LNAPL更为复杂,因而得到了环境和水文地质工作者更多的关注。DNAPL污染物主要与脱脂、电镀、化工、煤化气、木材防腐、氯代溶剂和农药等工农业活动有关。氯代溶剂、煤焦油、重矿物油、杂酚油等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DNAPL。DNAPL在含水层的分布、迁移及其修复是DNAPL治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污染机理:

DNAPL的主要特点是比重大于水,因此重力作用是其进入土壤与地下水的主要动力;黏滞性低(低于1cP)有助于其向地表以下移动;界面张力低,使之容易入渗进入极小孔隙或贯穿黏土质;低溶解度让其缓慢且持续的释放而扩大污染面积;生物降解性低,使之在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时间持久。

DNAPL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土壤层,在均质土壤结构中沿着孔隙均匀下渗,遇有根孔、虫孔等大空隙时它会选取这些捷径优先下渗。经过包气带土壤层到达地下水层后,继续向下移动。在饱和水层中土壤空隙为水所充满没有空气存在,所以DNAPL无法挥发成气相。移动相的DNAPL在向下移动时若碰到颗粒较细的土壤层(黏土层)时可能会无法穿透这些细质土层而堆积在上形成DNAPL池。DNAPL 池会被地下水所驱动,表现为向地下水流方向延展。在基岩山区附近产生的DNAPL会沿着裂隙蜿蜒下行污染整个含水系统,在每个裂隙末端形成一个小小的DNAPL池。若污染源不是持续污染源,不能连续供应DNAPL,则它在下行移动过程中逐渐被土壤吸附,卡挂在移动路途中形成残留,这部分残留物质不能被地下水所驱动。

DNAPL的相态分包气带和饱水带两种污染传输介质进行分析。DNAPL包气带主要是在土壤孔隙中下渗污染,在下渗过程中会被土壤吸附形成残留,遗留在下渗途径中,这部分残留的DNAPL就是残留相。残留相是不可移动的固态;土壤水会溶解一部分的DNAPL,这部分DNAPL溶解在土壤水中形成水溶态,这部分会随土壤干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溶解相,跟土壤的含水量密切相关;另外,在土

壤孔隙通道中还存在气态的DNAPL,属于气相。包气带中DNAPL的三种相态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任何一种相态的改变都会对其他两种相态产生影响。在饱水带中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土壤对DNAPL吸附作用减弱,其移动性变强。因此饱水带中的DNAPL主要是移动相和溶解相,存在小部分残留相,不存在气相。在饱水带内,DNAPL由于重力影响会一直移动到含水层的隔水底板,而后沿着底板慢慢扩张。受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其扩张会具有方向性,沿地下水流方向其扩散更为明显。因为DNAPL的溶解度小,饱水带含水层中地下水对其内的DNAPL具有水封作用,但是随着地下水的季节性波动,尤其是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都会为DNAPL的污染释放提供空间。地下水疏干后的含水层成为DNAPL气态扩散的便利通道。因此饱水带的DNAPL相态不是稳定不变的,随地下水的波动也会发生相态的转变。因此进行污染调查时会发现地表无污染源,包气带也无污染迹象,但在包气带底部含水层顶部发现高浓度的气态DNAPL,这是在地下水驱动作用下,移动到此处的DNAPL在地下水波动过程中不断气化的结果。

污染调查:

在进入场地进行DNAPL调查之前,首先要进行初步的资料收集,了解场地的用途和使用历史,确认场地存在DNAPL污染可能性。如果存在,则采用合适的调查技术对场地内的污染源、土壤以及地下水进行DNAPL识别,来判断场地的污染状况与深度。

场地有污染的可能并不能说明一定存在污染。根据场地调查经验与工作成果,归纳出以下三条DNAPL污染判据:场地污染源存在DNAPL,且污染源防护不完整,或者能明显看到污染物渗漏;场地内任一水或土样品中单一污染物浓度大于其检出限浓度的10倍(污染几率>95%);有机气体检测仪的地标检测浓度大于50 mg/L(污染几率>98.7%)。

DNAPL的调查按调查对象分为土壤调查和地下水调查,按调查方法分为地球物理调查技术和非地球物理调查技术。DNAPL的地球物理调查技术以定性调查为主,是定量调查的前期阶段,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地质雷达法、电磁波探测法、电阻率法、高频地震波法等;非地球物理调查技术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扩散取样法、直接推进法、钻探分析法和污染物通量法等。

场地修复:

污染场地修复是21世纪面临的最大环境工程问题之一。近年来原位修复技术在污染场地的工程实践有了显著的增长,并且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原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原位曝气修复、原位热处理、原位电动修复)、化学修复技术(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还原)以及生物修复技术。

以下分别介绍:SEAR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DMD密度调节技术、原位热处理技术、PRB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生物恢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

1、SEAR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

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增溶或增流的方式提高DNAPL污染物的去除率。在地面混合罐中配置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的水溶液,由注入井注入地下。在地下介质与DNAPL作用后由抽出井抽至地面。在地面处理单元,先从抽出物中分离DNAPL,再将回收的表面活性剂和处理后的水回送至混合罐循环使用。

对于特定的DNAPL污染物,选取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及助剂,调配合适的微乳

液体系是该技术的关键。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须满足:生物毒性低,环境友好;具有适当的生物可降解性;在地下介质表面的吸附量小;低温活性和耐硬度特性好。局限是只适合修复处于地质条件分布均匀且渗透率高(>10-3cm/s)的饱和带的污染源;废物处理成本较高;地面处理过程对现场地质条件有很强的的依赖性。

2、DMD密度调节技术:

通过降低DNAPL密度或增加水相密度,或两者结合使用,使DNAPL与水相的密度发生反转以消除DNAPL向下迁移的潜在威胁。

Kostarelos:加入异丙酮,TCE淋洗过程无明显下移,乳状液密度从1.028mg/L降至1.003mg/L。Miller:加入NaI溶液提高水相密度,形成密度屏障限制TCE下移。Roeder:采用混合淋洗剂(叔丁醇、水和密度大于水的添加剂如蔗糖、甘油等)对两相同时调节,实现密度反转。Ramsburg:正丁醇乳状液预淋洗,淋洗液仍为正丁醇(用量减少)、表面活性剂和水。DNAPL密度可达到0.90~0.96mg/L,多于90%的TCE被溶解或转化为乳状液而被回收。Sabatini:梯度

的浓度梯度,先将地下介质孔隙中最易冲洗法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溶液中CaCl

2

流动的那部分污染物通过增溶的方法驱替,然后逐步降低界面张力,使污染物能够重新分布,从而利用超级增溶的方法,将绝大多数的污染物清除。最后采用WinsorⅢ微乳液体系将残留的微量污染物清除。

3、原位热处理技术:

通过加热有机污染物使其移动或流通,到达收集井后输送到地表,再通过常规的地面技术处理污染物。修复机制是蒸发,有机污染物的蒸汽压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型增长,因而会显著地转移到蒸汽相进行再分配。该技术通过向土壤输入热量来提高地下温度,从而提高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此外提高温度可以降低土壤的黏度及其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根据热量传递和分配形式的不同,原位热处理技术具体可分为蒸汽热空气注射与抽提、电阻加热、热传导加热和射频加热,各自具有不同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适用范围。

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从美国GEO公司手里接过GTR(燃气原位热脱附)土壤修复技术和压缩冷却冷凝(C3)技术授权书,标志着这项技术正式进入国内市场。GTR技术以天然气或石油为燃料提供热源,将热传导到目标治理区域,通过加热挥发土壤中的有机物,同时通过动力控制,用抽真空的方法抽取地下的挥发气体。能够处理各类土壤的不同污染物,如烃类、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氯代有机物、二恶英、农药等和一些无机污染物(如氰化物、汞)。气体在地下燃烧,热量不会散发到空气中浪费掉,热效率很高,可以节约2/3的能源,工期也可以大大缩短。经测算,GTR技术每立方米污染土壤修复的费用约800元人民币。

4、PRB可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在地下安装透水的活性材料墙体拦截污染物羽状体,当污染羽状体通过反应墙时,污染物在可渗透反应墙内发生沉淀、吸附、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或转化,从而实现地下水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可处理污染物类型:碳氢化合物(如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石油烃)、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等。

PRB技术要起到好的效果必须考虑两个关键问题:PRB能嵌进隔水层或弱透

水层中,以防止地下水通过工程墙底部运移,确保能完全捕获地下水的污染带;确保地下水在反应材料中有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

技术参数主要有:安装位置(污染物羽流、地下水流向、扩散圈前端);结构(深度、材料成本);规模(底端嵌入不透水层至少0.6m,顶端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宽度为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2到1.5倍);水力停留时间(主要由污染物的半衰期和流入反应墙时的初始浓度决定);走向(长期水文资料,确定地下水流向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建立考虑时间的地下水动力学模型,根据近乎垂直原理,确定反应墙的走向);渗透系数(宜为含水层2倍以上);活性材料选择及配比(稳定性、环境友好性、水力性能、反应速率、经济性和粒度均匀性等)。

PRB应用限制条件:不适用于承压含水层,不宜用于含水层深度超过10m 的非承压含水层,对反应墙中沉淀和反应介质的更换、维护、监测要求较高。其局限性:依赖于DNAPL的溶解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对含水层的修复。反应墙的覆盖范围很难将较低地下水位污染层包括在内。需要时常控制反应体系中的pH值在适当范围内。天然地下环境中无机盐离子的存在对零价铁的还原脱氯作用具有很大的抑制性。研究对象单一,对多组分、多相有机物共同作用的污染研究较少。

5、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盐、二氧化氯等)并用不同的方法传输,如用竖直喷枪使过氧化氢渗入、用竖直或水平的地下井使高锰酸盐注入、用水力压裂在反应区放置高锰酸盐固体等。

研究表明,高锰酸盐可以用于氯代溶剂(如TCE、PCE)和石油化学品的就地处理。原位高锰酸盐化学氧化法修复DNAPL污染时会产生锰氧化物沉淀,降低了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从而降低了修复效率。采用草酸和柠檬酸来溶解锰氧化物沉淀,结果证明锰氧化物沉淀导致的渗透率破坏是可以恢复的,而且恢复过程相对较快。

H 2O

2

在催化剂Fe3+/Fe2+存在下能高效率地分解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和高负电

性或亲电子性(电子亲和能力569.3 kJ)的羟基自由基HO·(电极电位为+2.73V,仅次于氟)。HO·可通过脱氢反应、不饱和烃加成反应、芳香环加成反应及与杂原子氮、磷、硫的反应等方式与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从

而可以氧化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最终矿化为CO

2、H

2

O及无机盐

类等小分子物质。Fenton化学氧化及其改性技术目前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已经在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中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成为Fenton反应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必将在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6、生物修复:

利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或投加的特定微生物,在人为促进工程化条件下分解污染物,修复被污染的环境。

土著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繁殖能力强。但活性较低,降解速率较慢。外来微生物代谢能力强,降解速率高。当接种到污染场地时往往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需大量接种才能形成优势菌,而且只能降解专一的有机污染物。基因工程菌采用细胞融合技术等遗传工程手段将多种降解基因转入同一种微生物中,使之获得广谱降解能力。

研究重点:不同环境条件下DNAPL的生物转化。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CT 生物转化速率为混合电子受体条件>硫酸盐还原条件>产甲烷条件>发酵条件>铁

还原条件>硝酸盐还原条件。不同Fe0含量:活性位点竞争、H

电子供体、pH的

2

影响。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当-250mV

该技术局限性:微生物降解选择性、降解条件严苛、微生物生长引发介质堵塞、不完全降解产生有害中间产物、引入营养物引发污染、微生物生长对碳源需求、微生物活性受环境影响较大。

7、MNA监测自然衰减:

利用自然过程控制泄露的化学物质污染的扩散和减少污染场地污染物的量,使得地下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数量、毒性、移动性降低到风险可接受水平。自然过程包括生物降解、挥发、弥散、稀释、放射性衰变、土壤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的吸附等。

MNA技术必须建立在对污染场地含水层自然净化能力及机理(包括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建立一系列概念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地下水的流动、污染物质迁移、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技术参数:特征污染物(是否存在、自然衰减机制);污染源及受体暴露位置(污染源、高污染核心区域、污染羽范围、邻近可能受体);地下水水流及溶质运移参数(须利用水力坡度、渗透系数、土壤质地和孔隙率等参数,模拟地下水的水流及溶质运移模型,估计污染羽的变化与移动趋势);污染物衰减速率(多数常见的污染物的生物衰减是依据一阶反应进行,在此条件下最佳的方式是沿着污染羽中心线在距离污染源不同的点位进行采样分析,以获取不同时间及不同距离的污染物浓度来计算一阶反应常数)等。

美国超级基金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统计结果显示:从1986年,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应用逐年增加。在2005-2008年实施修复的164个场地中,应用MNA技术的比例高达56%,其中单独使用的场地占了21%。主动修复和被动修复自然衰减技术配套使用已成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一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国俊, 孟洪, 薛峰, 等. TCE/PCE 的DNAPL 污染及零价铁墙防治技术[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 7(4): 12-18.

2.张凤君, 王斯佳, 马慧, 等.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及修复技术[J]. 科技导报, 2012, 30(18): 65-72.

3.刘雪松, 蔡五田, 李胜涛. 土壤与地下水中DNAPL 的污染机理与调查技术[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2, 21(6): 37-39.

4. 何飞, 燕永利, 张家明, 等. 土壤含水层NAPLs 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8, 18(3): 46-50.

5. 张永, 廖柏寒, 曾敏, 等.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3(3): 348-352.

6. 支银芳, 陈家军, 杨官光, 等. 表面活性剂冲洗法治理非水相流体污染多相流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 7(3).

7. 汪水兵, 贾永刚, 罗先香, 等. PRBs 与P&T 技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3): 3142-3145.

8. 朱雪强, 韩宝平, 尹儿琴. 地下水DNAPLs 污染的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 2005, 24(2):

65-70.

9. 高霏, 刘菲, 陈鸿汉. 三氯乙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区的修复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8): 821-829.

10. 缪周伟, 吕树光, 邱兆富, 等. 原位热处理技术修复重质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 34(8): 63-68.

11. 崔英杰, 杨世迎, 王萍, 等. Fenton 原位化学氧化法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研究[J]. 化学进展, 2008, 20(7): 1196-1201.

12. 张祥胜, 许德军. 原位厌氧修复化工园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13, 42(12): 2258-2259.

13. 朱利中. 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J].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7(2): 65-71.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优质范文.doc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芦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学号: 20070124035 姓名:张宇博 年级: 2007级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系别:化工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陈祎平(教授)/梁振益(工程师) 完成日期: 2011 年3月30日

前言 浸渍法是在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出来。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先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h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收集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经典液体色谱技术分离量大,载样品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量分离组分,是进行天然产物常用的方法。 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人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的健康产品。含有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产品是众多健康产品中的佼佼者。对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种多样的芦荟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很少有高附加值芦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芦荟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为芦荟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文献参考。。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从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又有人称之为“中草药农药”,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易降解,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或者以杀虫活性物质为模板,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有着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3) 大数据定义 (3) 大数据来源 (3)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4)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5)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8)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9)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中国计量学院 专 班级: xx质量x班 设计(论文)题目: 田口方法在注塑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指导教师:XXXXXXX 二级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2年 田口方法在注塑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计量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浙江

将Taguchi 正交试验方法运用到注塑机的工艺参数的优化中,能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关键词:注塑;注塑工艺优化;田口方法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二与时间和成本一样,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制胜因素。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方法和质量技术对于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毕业设计主要研究在塑料制品行业,利用质量管理工具田口方法对注塑机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改进。 1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注塑成型利用塑料的热物理性质,把物料从料斗加入料筒中。沿着螺槽向前输送并压实。物料在外加热和螺杆剪切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地塑化,熔融和均化。螺杆旋转时,物料在螺槽摩擦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把已熔融的物料推到螺杆的头部。与此同时,螺杆在物料的反作用下后退,使螺杆头部形成储料空间,完成塑化过程。然后,螺杆在注射油缸的活塞推力的作用下,以高速、高压,将储料室内的熔融料通过喷嘴注射到模具的型腔中。模具在合模机构的作用下,开启模具,并通过顶出装置把定型好的制品从模具顶出落下[1]。注塑机作业循环流程如图1所示。 2 注塑机根据注射成型工艺要求是一个机电一体化很强的机种,主要由注射部件、合模部件、机身、液压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加料装置等组成(如图2所示)[2]。

图2 注塑机组成示意图 3 注塑工艺参数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组成决定了其工艺参数对于注塑成品质量的重要性及关键性。注射成型中,工艺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模具内熔体流动状态和最终制品的质量[3]。对于注塑制品来说熔体的流动将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注射成型的非线性、多变量特性使得成型过程中工艺的设置及生产中保持理想工艺非常困难。如何获取并保持优化工艺是获得高质量产品的关键[1]。研究工艺参数对制品质量的影响关系,确定工艺变量对制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度是选取控制变量、抽取工艺特性数据及制品质量特性数据、基于工艺参数与制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的前提。 4 田口方法及其应用 田口法(TaguchiMethod)又称健壮法或稳健法(RobustMethod),是由日本田口玄一博士创立的,它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质量工程方法,它强调的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是通过检验,而是通过设计。田口法的核心分析工具是正交表和信噪比(S/N)。正交表具有 “均匀分散性,整齐可比”,就是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另一个因素每个水平各相交一次。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2) 大数据定义 (2) 大数据来源 (2)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3)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4)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 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派别、观点、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等)。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观点派别、代表人物、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放在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文献综述撰写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应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来完成有关主题的文献评述。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如何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是提高撰写内容质量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步骤

文献综述模板(超强整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综述 *****文献综述(标题) 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可以使读者初步了解文章的轮廓(300) 回答清楚三个问题: 1、为什么做 2、怎么做 3、做后可以取得的效果如何 关键词:;;;(关键词要顶格写,有3-5个,词与词间用分号隔开) 1引言(前言)300 (为什么研究) 说明写作意义;阐述研究现状、焦点问题与趋势;交待文献的写作思路。 第一步:引出课题; 第二步:评述与总结各研究成果的争论热点,进而阐述自己观点; 第三步:引出文章结构。 2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背景及其意义)700 注意:说明写作目的意义 介绍有关的概念 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 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 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核心主题)

交待综述讨论的范围(引用文献起止年份学科范围) 提出使用到的相关技术 3科技学院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1600-1800) 3.1设计思路 3.2 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历史发展:采用纵向对比的方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某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说明目前达到的水平。 (二)现状分析:介绍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对比研究差距,来阐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还有哪些空白点没有涉及,找到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注意:首先将整理和归纳出来的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其次讲解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第三介绍有争议的相关专家观点或学说,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种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焦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简要的介绍陈旧、过时的或被否定的观点,这样使文章更系统全面,而且这些资料也可以起到对比反衬的作用。(三)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意见、提出展望性意见。这一部分主要是给读者以启示,使从事这一课题的工作者能看到未来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这部分的内容要客观,不仅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指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三、总结(200) 高度概括主题内容 提出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 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一篇好的综述总结,可以发人深思,具有导向意义。 四、参考文献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Data Mining and Data Publishing Data mining is the extraction of vast interesting patterns or knowledge from huge amount of data. The initial idea of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PPDM was to extend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work with the data modified to mask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key issues were how to modify the data and how to recover the data mining result from the modified data.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running data mining algorithms on confidential data that is not supposed to be revealed even to the party

running the algorithm. In contrast,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PPDP)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ied to a specific data mining task, and the data mining task may be unknown at the time of data publishing. PPDP studies how to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a version that is immunized against privacy attacks but that still supports effective data mining tasks. Privacy-preserving for both data mining (PPDM) and data publishing (PPDP)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sharing of privacy sensitive data for analysis purposes. One well studied approach is the k-anonymity model [1] which in turn led to other models such as confidence bounding, l-diversity, t-closeness, (α,k)-anonymity, etc. In particular, all known mechanisms try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loss and such an attempt provides a loophole for attack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urvey for most of the common attacks techniques for anonymization-based PPDM & PPDP and explain their effects on Data Privacy. Although data mining is potentially useful, many data holders are reluctant to provide their data for data mining for the fear of violating individual privacy. In recent years,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sensitive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cannot be identified easily. Anonymity Models, k-anonym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order to ensure anonymization of dat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nimizing the information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比较一致。国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概念的基础上的,因而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外概念的介绍开始。 1859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贡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接触分析和评价大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美国着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ter)在其1995年出版的着作《媒介素养》一书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也曾经特别指出:“……大众的基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警而又有鉴别力的阅听大众。……进一步的责任,乃是鼓励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最后,他们应学习如何来运用媒体。”[2]国内最早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