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作文片段教学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作文片段教学

小学作文片段教学

【篇一: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

龙源期刊网 .cn

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

作者:孙聪莉

摘要:片段训练目标集中,花时少,见效快,而且方式灵活多样,

容易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教师要通过观察、

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写真话、抒真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片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92-01

片段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动笔、爱动笔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

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高度重视对学生

的片段训练,抓住每个有利时机,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逐步提高学

生的习作能力。

一、观察——让学生有一双慧眼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

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

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常常是由于没有用心观察,忽略了身边的

美丽。海市蜃楼是美的,每天的日出日落就平淡无奇吗?同样的水,在微风吹拂下,水波潋滟是美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另有一番景致。面对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世界,孩子们,借你一双慧眼吧!让你把

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例如,在三年级科学课上,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一举一动,

并展开想象,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在日记中,想到什么就

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笔者在学生的日记中看到有的学生是这样

写的:我的蜗牛在桌子上向前爬,对面也爬来了一只蜗牛,它们爬

到一起时停下来了,它们想干什么?我猜它们可能是好朋友,很长

时间没见面,在互相拥抱呢!也许它们谁也不让路,打起来了。我

把想法告诉老师,老师笑了。还有的学生写:我带来了三只蜗牛,

它们有大有小,这三只蜗牛在桌子上居然爬到了一起。我猜它们可

能是一家人,爸爸背着妈妈,妈妈背着孩子,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

我要是能听懂蜗牛说话就好了,就能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想要干

什么了。

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日记愉悦了我的心,和以前的无话可说相比,笔者发现孩子们是可以很好地表达心中所想的。之后,笔者又关注

了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选择合适

的内容让他们仔细观察。将片段训练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简单易行,生活中的静物、动物、房间设施以及师生日常生活场景等都可以作

为内容,这种训练易于逐步提高儿

【篇二: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上传: 杨婷更新时间:2013-1-12 23:36:07

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南昌市东湖区北湖小学杨婷

小学中段开始正式进行作文教学,三年级的小学生语文功底薄,观

察能力差,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语,或

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那么,如何让中

年级学生不害怕写作文,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我在近两年

的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中年级学生作

文入门还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一、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语

言的“主战场”,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很多文质兼美,为阅读

和习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引导学生

感知、品读、记忆丰富的语言,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指导。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渗透呢?

(一)仿写起步。仿写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

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

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

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脱化来的。三年级课文《绝招》,通过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孩子们比绝招时的天真可爱。文章结尾是:

下次咱们还要继续比绝招。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发挥想象,下次他们

会比什么绝招呢,怎么比绝招呢,仿照课文抓住动作、语言、神态

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续写《绝招》。下面是三年级学生张子潇

《绝招》的续写,更可以说是仿写。

村南头,葵花田里,几个小伙伴又在比绝招了。

二福一只胳膊往地上一撑,大家猜猜看,他在表演什么?噢!原来

他在表演单臂俯卧撑呀!只见他胳膊不停地往下压,又往上顶,伙

伴们禁不住叫起好来。

三胖也不甘示弱,怪不得他带一个呼拉圈呢!原来他要表演转呼拉

圈呀!只见他把呼拉圈套在身上,腰不停地扭动着,呼拉圈也不停

地转动着,像一条蛇在他腰边转动。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太棒了!”

小柱子更不愿落后了,他取下一只葫芦瓶,从里面倒出一碗水,又

把一枚中间有洞的钱放在瓶口上,再把水倒入瓶中,水如同直线般

落入瓶中,而那枚钱却没沾上一滴水。大家赞叹道:“大厉害了!”

而小柱子只是谦虚地说:“只不过练多了,熟练罢了。”

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课文《全神贯注》第二段时,明白这段是具体

写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后,让学生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学生细

读后发现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加以描述的,运用了“好像、似乎”这类词表达了比喻和联想,用了关联词“一会儿……一会儿……”,然后让学生模仿本段写写老师、同学或爸爸妈妈专心做某

件事的场景。有学生这样写道:“他写作文格外专心。只见他一会儿

奋笔疾书,一会儿停笔默想,一会儿紧皱眉头,一会儿喜形于色。

他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一样,闪烁着异样的神采;嘴巴里也不知道在

说些什么,也许在和作文中的人物对话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

过去了……他越写越有劲,笔尖快速地在纸上移动,精妙的句子好

像泉水一样涌到纸上。”有了现成的例子,学生把片断写具体,写清

楚并非难事了。

(二)空白添彩。教材中许多课文在描写中留下了空白点,给读者

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努力挖掘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在与文

本对话中潜心阅读,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乡下人家》结尾写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

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有意引

导:“课文中写了“竹笋探头”的春景,写了“门前晚餐”的夏景,写了“月明人静”的秋天夜景,可唯独没写冬景,冬天的乡村又是怎样一

道别样的风景呢?”激起学生写的欲望后,请学生想象一下,该抓住

冬天的哪些景物来写。于是,在学生笔下就有了“月照满天雪”的静

谧,有“红鞭炮、红辣椒”的火红,有“溜冰滑雪”的快乐,还有“凌寒独自开”的一缕幽香,真有了一份别样的精彩。

(三)借词发挥。解读文本、感悟语言往往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训练,如果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随文练笔设计,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普罗米修斯》一文,抓住“悲惨”一词大做文章。我先抛出问题:“没有火,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你是从哪个句子体会到的?”学生找出“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这句,师指导学生品味句中“没有、只好、一个又一个”等词语后接着问:“这是怎样的生活啊?”由此引出“悲惨”一词。“人间悲惨生活就是这一幕吗?写下你所看到的悲惨情景吧!”

学生对悲惨生活的理解是“没有火,人类只好吃生的东西,像野兽一样,把生鱼生肉强行咽下。”“没有火,大雪纷飞时,人们在阴暗冰冷的岩洞里,冻得瑟瑟发抖,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没有火,野兽时常侵袭,人们担惊受怕,在恐惧中度过漫漫长夜。”……

二、习作教学中强化练习。首先中年级学生写作中最突出的毛病是内容不具体。而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描写。概括叙述多,细节描写少。要克服这一毛病,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习作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

(一)添加法,也就是在人物活动中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根据具体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其次是比较法。也就是把眼前的生活景象与以前相似或者相同的生活景象联系起来进行描写,或者对比、或者反衬,以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再是修辞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不形象、不生动的地方加上适当的修辞手法,或者展开联想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学会怎么去具体的描写一个事物。这样,就避免了文章的空洞。

我把学生平时作文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那种概括性很强的词语组织罗列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学生写到某种心情,常以“我高兴极了”,“激动极了”,“害怕极了”等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而不知道把这些心情化作具体的动作,语言等。为此,我们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然后通过自己具体的言行,把这种特定时间的特定的心情写具体,写充分。下面是我所教三年级学生朱正汉和陈轩的扩写训练。

片段1:《弟弟哭了》

弟弟一屁股坐在地上,撒开脚,揉着眼睛,“哇哇”地大哭,地板不

时被踢得“咚咚”作响。你要问眼泪有多少?多的都成第二个千岛湖啦!不久,持续不断的哭声变成了不时的抽泣。

片段2:《妈妈生气了》

妈妈一手插腰,一手指着我,瞪大眼睛,皱起眉头,咬紧牙关,气

得满脸通红。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起我的衣服领子,把

我拖进房间,拿起戒尺,火冒三丈地往我手上“啪啪……”地抽起来。我的手被抽得通红。

对一般的写景作文。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次序。这样使得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同时,要给学生传

授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联想等方法在写景

文中的作用。比如面对学校操场两边的茶花,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花儿美丽极了”来展开描写,也可以围绕“这一簇簇花长得很有精神”来展开描写。我要求学生从花的姿态,颜色,气味等方面展开描写。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比如花的姿态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或者

让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来展开描写。

有时我还就一种特有的声音,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来描写训练。

由于任务明确,具体,避免了一些无话可说的弊端,也很好的训练

了学生的描写能力。这种方法能很快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自我修改,引领进步。首先我选出一篇和“评改目标”针对性

强的中等程度的典型习作,让学生初步指出文章优点及不足。然后

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修改。老师一边读文章,一边让学生指出不足

的地方。到那些容易写不好的关键之处,教师特别指出来给予指导。首先传授描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来展开描写。然后,由教师示范描写,和学生的描写对照比较,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如何没有写好。在

此次基础上,教师进

【篇三:我的小学作文教学观】

作文是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小学作文就是一种“儿童文化”,

为儿童打下为文做人的坚实基础极为重要。如何揭开小学生作文的

奥秘,指导他们写好作文呢?笔者的观点是:

1.作文的性质——练笔。

关于对作文的称谓,《语文课程标准》隐去了“作文”的提法,将低

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作“写话”,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定名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叫“写作”。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

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由此观之,小学生作文是“我手写我口”,

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不是

为他人立言。

小学生作文不同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也不同于科学家写学术论文和

专著。它是一种习作,“直书口说”,属于练笔的性质,是学习用词

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基本功,初步掌握运用连贯的书面语言的能力,

目的是进行日常的交际。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毕业时,“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就行了,要求不宜过高,不

能拿中学生的标准要求小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

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后却人人需要。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

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因此要求

学生要写好作文,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作诗作小说,

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趣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

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

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虽然是针对中学作文教学讲的,对小学作文教

学也完全适用。要学会用书面语言进行日常交际,就必须掌握各种

实用文,包括记叙、说明、议论、应用等文体,但是写记叙文是学

习各类文体的基础,也符合小学生的

思维特点,因此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当然也要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包括简短的书信、便条、读书笔记等。

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成人化”、“文学化”的倾向,不顾

儿童年龄心理特点,违反儿童作文教学规律,拔苗助长,必然两败

俱伤。

2.作文的要务——育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文之为德也,大矣。”文是思想认识、道德情感的载体;作文是影射学生心灵的一面镜子,也是滋润学生

心田的一泓清泉。所以,教师要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

不能把塑造学生人格、发展精神世界仅仅停留在发展其语言上,要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寻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陶冶学生

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机地结

合起来。要处理好“知与能”、“文与道”、“练文与育人”的辩证统一

关系,使儿童思想道德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在提高习作水平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巴金有一本《自传》,他谈到在法国学习的体会时说:“我学到的是

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作文与做人融合在一起,我认为作品

的最高境界是二者的一致。”求得作文和做人二者的最佳统一,是作

文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作文教学中的德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要在作文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

的活动,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让

儿童在实践活动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认识事物,陶冶情操,提

高思想水平;而且,要将深化认识,转变思想,指导行动,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总之,教师要让儿童先做健全的人,再写健康的文,使教作文

与教做人得到和谐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被肢解的作文教学重

新得到有机的整合。

现在,还有个别的老师对儿童作文中出现的认识偏差,认为是“思维

求异”,不注意积极引导,及时纠正,这是不足取的。

3.作文的主体——儿童。

素质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发展性,也可称为主体性。作文训

练体现发展性,其核心是把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写作

的主体是学生,写作的核心也是学生。以儿童为本是小学作文教学

的真谛,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航标。关注生命主体的发展,唤醒生

命主体自我进步的渴望,使之在自由的天幕下,发

现自我,丰富自我,展示自我,让心灵轻舞飞扬,这是我们作文教

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了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激情荡漾地

投入写作,我们应当注意“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使作文教学贴近

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在每一次习作时,教师都应使学生明白写文章是自己的事儿,教师只起指点和帮助的

作用,不能越俎代庖。看到一个题目后,应独立审题,搜索记忆中

的素材,并独立成文,独立修改。另外,教师应常常为学生提供较

多的自由命题和选材的机会,提倡学生自由写作,学生想写什么,

想说什么,就让他们尽情地倾吐,教师不必强求一律,更不能横加

干涉。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说别

人所未说,从而表现出每一个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

当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等于忽视或否定老师在教学中的特

殊作用,学生自主作文不等于没有教师的指导,自主是相对的,不

是绝对的。

4.作文的源泉——生活。

陆机在《文赋》中曾这样写道:“瞩万物而思纷。”意即现实生活中

的一切事物都是作文的源泉,任何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源于丰

富多彩、变幻无穷的生活。

学生作文常感为难,有搜肠刮肚之苦,捉襟见肘之窘,常言:“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叶圣陶

先生曾这样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

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积蓄于生活。当学生能积极参与

生活实践,在生活中“采蜜”,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内容

就会充实、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反之,即使是花大力气去“挤”,“挤”出来的文章亦是苍白无力、干瘪乏味、缺乏生气的。

“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开辟生活

的源头,耕耘生活的沃土,在学生心田播撒燃烧生活热情的火种。

生活无处不飞花,对学生来说,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各具风姿;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奥妙无穷;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魅力无限。变幻莫测的自然万物,永远使孩子们感到新奇,充满探究的欲望。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这两点一线的小天地里走出来,

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做,用嘴去尝,用鼻去闻,肤触心惟,指导他们在生活中作文,在生活

中思索,用手中的笔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把文章变为生活的

再现,思想的再现和情感的再现。

5.作文的先导——说话。

说是用嘴作文,写是用笔说话。先说后写,先述后作,是作文教学

的又一条重要规律。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说话是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的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过程,它要求说话人把要说的话条理化、系统化,

形成语脉、语流,边想边说,思维和表达几乎同时进行。

从言语发展顺序看,口头作文的发展走在书面作文的前面,说是写

的基础。这里的基础,不仅表现在口头作文可以为书面作文提供大

量的词汇,正确的句式和恰当地表达方式,而且口头作文可以使书

面作文的神经系统预先得到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口头作文是小学

低年级学生发展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

语不够完善,而在将他们的思想写出之前必须将思想组织成有条理的、连贯的语言,因此他们就不得不借用外部的口头言语来替代内

部言语发挥作用,即将内部言语外化为口头言语,借助口头言语检

验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即使中年级的学生,也存在这一现象,少部

分学生作文时口中总是念念有词,即是一例。

蒋仲仁先生在《说话与作文》中指出:“说话影响作文,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正比例的关系。说话说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文作

得好不好。”“书面语言是加工了的口头语言,不论怎样加工,总不

能离开口头语言这个根本。”由此得出结论:口头作文训练,有利于

学生书面作文的发展。学生如果能把思想讲得准确、有条理、有趣味,只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写下来就可能是像样的文章。“凝神

默想,一挥而就”,学生要把表达的内容想好了,再说一遍,然后再

正式动笔,行文就会感到容易些,所写的文章内容也更为充实,写

好的文章试着念一遍,运用语感去品味、推敲,再进一步修改,那么,可以进一步提高表现力。

6.作文的基础——阅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朱熹这首千古流传的读书诗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源头

活水”。阅读与作文,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没有吸收,哪有倾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古人对此早有论述。扬雄说:“能读千赋,则能为文。”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斯同说:“必

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欧阳修说:

“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

为什么读对写能起如此巨大的作用呢?程端礼引用果斋先生的话,

形象地说明了读写之间的关系:“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唐彪

在《读书作文谱》中解释说:“多读,而又得父师良友指点,则书中

义理与作文法度,了然于心,握笔构思时,自有确然见解,天然议论,出于心手。”这里对“义理”和“法度”的“确然见解”,就是上面比

喻中的“销铜”和“模子”,内容和形式问题解决了,作文时自然一挥

而就。

众所周知,儿童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常常从示范开始,然后是模仿,再是在练习和运用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不断纠正错误,最后逐

步达到熟练掌握的境地。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

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课外阅读则可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

广的学习范例,这些课文和范例,是学生模仿写作的良好的直观形式。所以,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量,是学写作文的基础。

7.作文的诀窍——多练。

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了要多读多看之外,还必须多练。中国

有句俗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就是说,要打好拳,必须不

断地练手法;要唱好歌,必须不断地练嗓子。写文章也是这样,不

经常练习,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是很困难的,练习得多了,就会熟

能生巧,得心应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

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如果光做到“读书破万卷”,却从来不动笔,那

是肯定写不出文章来的。这正像有人在屋子里读了许多介绍游泳知

识和方法的书,却从来不下水,那也是一辈子学不会游泳的。

古人在这方面也有论述。李渔说:“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专则易于奏工,散者难于责效。”欧阳修认为,要写好文章,“无它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