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
简明教育学复习题纲之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与教育概念》章节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个人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B.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

C.教育内容、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形式D.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D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 D E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 C.基础性D.阶级性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13、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

A.公元前2500年埃及B.公元前21世纪夏朝C.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5.教育的本质( D ):

A.教育是生产力;

B.教育是上层建筑;

C.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6.教育的起源:( C )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动物本能说

17.“得天下英才育之”一语出自(C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18.“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C ):

A.《学记》

B.《论语》

C.《说文解字》

D.《大学》

1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一语出自(A ):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说文解字》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对)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错、这是古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上相结合)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对,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

改革的指导方针。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当然要求)

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错,原始教育没有)现在有吗?

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错,是共产主义)(教育平等和社会制度有没有关系?)

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错,都有)

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错,并未实现)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3.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4.教育规律:是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普遍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和指导作用。

5.社会教育:指学校和家庭意外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6.家庭教育:指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7.学校教育: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1、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

外延(教育所指的对象范围)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2、古代教育的特征:

(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独立开来

(2)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非常粗糙

(3)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不断强化

3、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化、世俗化、法制化程度较强。

4、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普及性、法制性和免费性加强了

(2)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平等性增強,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更加密切

(4)制度化的教育对人才培养形成了阻碍

5、教育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教育中介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媒介或教育媒体及教育中介系统,有神秘的大自然,有人类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文化生活环境,固定的学习场所,社会实践活动等。

五、论述题

1、怎么样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表现在:

①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明确教育进行人力培养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方向,使其培养出与一定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人

②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活动及人才培养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

2、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①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教育者如果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学生,就形成教育最大的弊端—缺乏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关系,

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健康的人生观

②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优点得以发扬,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人生变的光彩夺目

③循序渐进教育观。教师应该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是会向前发展的

④以爱育人的教育观。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爱为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的去关心学生,才会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六、实例分析

通过以下实例,看看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中的一般常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学习过教育学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遵循教育规律,对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教育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学生行为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有助于日常教育经验的科学思考;(二)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三)可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对一、二、三点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

第二章教育功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

A、正向功能

B、筛选功能

C、协调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负向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C )

A、社会发展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D、协调功能

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 )。

A、谋生

B、传递

C、更新

D、创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指由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者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指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是我同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5、教育的政治功能:指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三、简答题

1、教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

答:①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②从教育作用的性质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③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

④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功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2、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教育对文化不仅具有保存和传递的功能,而且还有创造和更新的功能

3、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答:①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②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③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①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P30—32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

步的人力资源。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除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和生态的影响之外,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①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把人类累计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有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先前的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尽管手到当时的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但都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带有自身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③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发展不同步: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的发展落后于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另一种是教育的发展领先于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新疆,你怎么了?》

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对个体,经济,政治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其中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3、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 A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 D )。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

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D )。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

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D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B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0.素质教育是以( B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 A )。

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 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D. 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

二、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狭义):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2.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3.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辨析题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狭义→广义)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知道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可分为“社”和“个”)(√)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有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教育的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手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因此,········)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有4个: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有4个: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协调功能)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因素的制约;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时代的制约;未来社会的教育理想)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答:个人本体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观点:(1)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挥职能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由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的,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

观点:(1)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级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

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

答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而成为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师:在现代,是指以“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使之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角色:是指由教师承担的社会职责、所处的社会位置决定的,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特征,其实质是对“教师是什么样的人”的概括。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组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4.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

5.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6.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对其要求是从一般或现实社会条件下对老师

的职业要哦球和角色期望角度提出来的,是教师履行职责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单项选择题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

3.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 A )。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4.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 D )。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新教师入职教育C.自我教育和合作交流D.包括以上三者

5.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C )。

A.教师的专业理想B.教师的专业知识C.教师的专业能力D.教师的专业自我

6.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是( D )。

A.示范

B.教具

C.多媒体

D.教学语言

7.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A ),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B.教育手段C.教育思想D.思想品质

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C )。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10.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 C )

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教师D.学生

11.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 )

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D )。

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

1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14.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C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15.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

16.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 ) B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8.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B )。

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

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

2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C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21.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B )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22.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B )

A.教师中心B.民主平等 C.授受关系D.教学相长E.尊师重教

2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C )。

A.1978年B.1985年C.1993年D.1995年

2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

26.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B )。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27.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B )。C?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28.我国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家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件》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9.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A )。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

30.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C )。

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

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分析说明)

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错)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错)因为这是由教师的职责所决定的。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和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等,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对)

(因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也逐渐发生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管理者道学生进步的协助者,为了能更好地租金学生学习,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4、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对)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三个方面)

五、简答题

1、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和间接性。)

3、专门职业具有哪些特征?

答:从业人员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具备专精化的知识和技能,有自己的专业团体和明确的职业道德,工作上具有权威性及独立自主权,具有为公众服务第一位的信念、高度自律和自我提高的精神。

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5.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哪几种?

答:(1)社会的代表;(2)知识的源泉;(3)裁判员或法官;(4)辅导员;(5)学生优劣的观察者;(6)认同的对象;(7)父母的替身;(8)团队的领导者;(9)朋友;(10)情感发泄的对象。

6.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教育能力; 一定的研究能力)

7.简述现代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第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六、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认识。P84

(1)复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复杂的“人”

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复杂的

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

(2)创造性:教师劳动本身的创造性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样性要求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育过程要陪养学生额创造性

(3)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身的思想、学识、能力、言行

等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去影响劳动对象。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

(4)长期性和间接性: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所以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

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虽时间不长,但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

2.应该怎样看待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劳动价值?P86-87

教师劳动的价值,是指教师的劳动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积极作用

(一)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1) 从宏观上看,最突出的是表现在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2) 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二)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1) 劳动保障的价值 2)带薪假期的价值 3)自我实现的价值 4)怡情的价值

3.我国的教师和学生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P91、p105

1)教师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

2)教师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学生权利:

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③在学业成绩个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学生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基于教育活动产生,由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是一种疼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4.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①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②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

③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④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⑤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⑦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⑧坚韧、刚强、确挫折弯腰

5.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应该如何定位?P92

答: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元帅、教练、导演)

(2)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是朋友、合作者)

(3)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4)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教育研究者

6.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P113

①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

②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

③树立发展性的学生观

7.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认识。P100

1)新教师时期

①角色转变时期:这是开始工作的第一年,也是进入教师角色的开始阶段,他们由其他职业工作者

转变为教师职业工作者,或者由师范生转变为教师,或者由非师范生改行当教师。新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迅速度过这个时期,以便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②开始适应期:在经历了一年的适应角色转变时期的工作后,新教师对一般学生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教育观开始形成。

2)成熟期:

经过了新教师时期的转变后,教师已显示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素质,至此,教师由一个新手变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专业型教师。教师应注意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外界的教育与自我的教育相结合、入职前的教育与职后的教育相结合。

七、案例分析:

案例1:《两个孩子·两个老师》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及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见《北京青年报》1999年9月21日,9月23日)。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桌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的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问题]:你更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你心目中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关系:教师与学生在角色上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互尊的;教师与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是民主合作的;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关系上是互容互信的。

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身心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1)高尚的师德:A、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B、热爱学生,诲人不倦;C、热爱集体,团结协作;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3)专门的教育素养:A、教育理论素养;B、教育能力素养;C、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

案例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答案因人而异)

案例3:种下“当教师的种子”

我是一名山村中学的教师。我从小喜欢做老师,儿时做游戏,我总是喜欢扮老师的角色,去“教”其他小朋友。到了小学时,又感到教师真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在我的心灵中,就种下了一颗“当教师”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发生了这几件事后,我就更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了。在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他教我数学和语文,还当班主任,他讲的课非常有意思,尤其数学讲得特好,使我这个最不喜欢数学的“笨孩子”在期末考试时,竟然考到90多分,这使我很感动。教师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啊!会让我这个平时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在一年之内考到了90多分,使我感到教师是多么伟大。如果有朝一日,我成为一名教师,我也要象胡老师那样,去教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胡老师还非常和善,特别关心我们。冬天的时候,教室里要生炉子取暖。以前,炉子总是接近办公桌,后面的同学感到很冷,胡老师却把炉子放在教室的中心,使每位同学都感到温暖,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心里也是暖洋洋的,我想我要成为一名教师,就一定要像胡老师那样去关心爱护学生。总之一句话,胡老师对我的影响很深,我走上教师这一行业,与胡老师有很大关系。现在我已成为一名教师,我要用我的爱去关怀每一位我教过的孩子,我将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请分析思考:(1)教师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

①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②教师的思想水平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心、信心、恒心,高尚的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的认识等。

③教师渊博的知识会征服学生。

④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从而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①高尚的师德:A、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B、热爱学生,诲人不倦;C、热爱集体,团结协作;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②宽厚的文化素养;

③专门的教育素养:A、教育理论素养;B、教育能力素养;C、教育研究素养;

④健康的心理素质。

案例4:《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并谈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111)

1)这位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义务中的关爱学生这一项。作为一名教师,他没有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没有以身作则,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树立科学的学生观:①树立人本化的学生观;②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③树立发展性的学生观。

②爱护尊重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原动力。只有爱才能在师生双方彼此敞开心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情感纽带,使学生的精神愉悦和充实,是教师的能与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灵对话。

③提高与学生沟通、交往的技巧: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良好的沟通指的就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教师应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接触、交心,还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善于启发引导和发扬民主作风,还可以运用具体的策略。

第六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

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 C )

A.《教育漫话》 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大教学论》

2.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B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隐性课程论D.显性课程论

3.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 A )

A、皮亚杰和布鲁纳

B、皮亚杰和布鲁姆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布鲁纳和布鲁姆

4.把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表述为四个主要方面: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奠定了现代课程设计研究的基础的人是(C )。

A.拉特尔 B.斯滕豪斯 C.拉尔夫·泰勒 D.施瓦布

5.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B )。

A.学术中心课程 B.综合学科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经验课程

6. 课程的现代表现形式指的是( D )

A. 课程指导

B. 教学光盘

C. 教学平台

D.课程包

7.“泛智课程”属于( C )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儿童中心课程

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课程论专家是( A )

A.古德莱德

B.帕里斯

C.斯金纳

D.兰德

9. 以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为逻辑范畴划分的课程类型是( B )

A.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必修课与选修课

10.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是1973年由 ( B )提出的。

A.麦克来

B. 菲吕马克和麦克来伦

C. 菲吕马克

D. 菲吕马克和巴格莱

11.“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 A )组织课程内容。

A、序列

B、横向

C、直线

D、水平

12.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B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C.惠勒模式 D.情景模式

13.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A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4.“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

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D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整合性

D.顺序性

15.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D )

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逐步深入课程

D.直线式课程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是所有学科(教育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简言之是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2.课程方案: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校及其专业的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

学校机构指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

3.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

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学校教学指导性文件。

4.学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从科学

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类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

5.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兴趣、需要、能力为基础,学生通过自

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从而丰富和增长经验,提高解决问题得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答:学科课程优点:学科课程能够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使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教学组织和评价较为简单便利,易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点:学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轻视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活动课程优点:重视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个性差异,重视学习主动性,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能力。

缺陷:过分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不利于高效率地传递知识,易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2、当代主要课程理论有哪些?(课本120—122)

答:进步主义课理论;要素主义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后现代课程论;生态学课程论;全球化课程论。

3、课程有哪些类型?你怎么理解?(课本125--127)

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4、谈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核心目标)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发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与生活化。

4.)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动手—关键。

5、)形成正确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

6.)促进课程管理制度民主化:

5、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与课程是何关系?他们在课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1)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方案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阐释每门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标准;教科书陈述每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应开展的活动。因些,只有三者与课程相结合,才可以确保课程的实施,教学有效的开展

(2)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在课程中的作用。课程方案起到了总体规划和设计的作用。课程标准起到了目标导向的作用。教科书起到了工具性的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p122

1)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之后被称为泰勒原理。以下是这四个著名的基本问题: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其历史贡献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范式,引起人们在课程研究中的方法论思考。这种课程理论的科学性,使其成为动态的、开放的过程。

2、联系实际谈如何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

第一,课程目标;第二,课程内容或专题;第三,学习材料;第四,学习方式;第五,教学策略;第六,教学组织;第七,评价方法程序;第八,时间安排;第九,空间和环境。

五.案例题

1、这是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以上材料表达了什么教学思想?结合上述材料对这种思想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如何运用这种思想?(P121人本主义课程论)

2、有理论批判杜威感伤地看待儿童,声称教育价值就是文化要素的传承,认为人性有缺陷,经验靠不住,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按儿童心理逻辑组织教材很荒唐。而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和课程应当将人类文化知识要素传授给下一代,因而必须突出教材的逻辑性,坚持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逻辑组织教材。

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课程理论?应如何看待这种理论?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P121要素主义课程论)

3、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P120——进步主义课程论)

参考答案:这段话表达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表明了教育要服务于受教育者,也就是教育要体现其服务性。教学实践中应对学生多观察,多和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交流,发掘其真正兴趣爱好,杜绝家长逼迫学生参加各种辅导班,强迫学生学习家长指定的"功课"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的现象的发生; 对于学生擅长的学科多鼓励引导,不擅长的学科不过多的责备学.

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 B )

A 布鲁纳

B 布鲁姆

C 赞可夫

D 夸美纽斯

2 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 )。

A 布鲁纳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B )。

A .上课B.教学C.智育D.考试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想参加教师资格证测试的伙伴们是不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 学的试题有点担忧呢?下面是收集的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 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 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 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 育学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礼记·学记》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注意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 10、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1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13、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15、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1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17、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18、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与弘文馆 1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脱离生产劳动 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21、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22、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水平的限制 2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8、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9、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30、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3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3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套题)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带答案)

教育学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小学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的特点。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4.古代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5.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三级管理相结合。 A.国家、地方、校长 B.国家、地方、教师 C.国家、校长、教师 D.国家、地方、学校

7.教育家( )曾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8.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10.“学而时习之”反映的是( )的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1.( )是“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12.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 )。 A.教师、学生、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B.教师、学生、教材、课时和场所固定 C.学生、位置、教材、课时和班级固定 D.教师、学生、内容、班级和时间固定 13.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4.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体性活动

教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学《教育学》复习试题[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A)。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A)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D)。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 (C)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C),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B)。 A、《理想国》 B、《政治学》 - 1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C)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C)。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 2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 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___自愿性___、___广泛性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 2、快乐教育又称__畅快教育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教育思想____。 3、“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__知识____,而___能力___是可以自然得到发展的。 4、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___深度___和广度。 5、各学科教学都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的___教学内容___与教学过程的__各个环节____之中。 6、在教学过程中__教师和学生____是最重要的人的因素、_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_____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客观依据和物质保证。 7、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___间接(书本)知识___为主,___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___相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8、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__教为主导,学为主体____”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___学会学习___的学习观。 9、教育国际化即教育要面向世界。也就是说现代教育从__教育目标____、教育制度、__教育内容____到教育管理都要面向世界。 10、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20___年代,流行于___60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11、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20___年代,流行于___60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12、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主体性___、广泛性、___实践性___和灵活性。 13、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建设者和接班人____。 14、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建设者和接班人____。 15、社会生活条件(环境)包括社会____物质生活条件_、精神生活条件_和社会自然条件。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影响作用。 16、结构主义课程的特征是课程框架不是具体的知识,也不是儿童活动中的___经验___,而是处于学科核心地位的_知识结构_____。 17、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根据___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___的基本观点提出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__阿莫纳什维利____。 18、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___知识信息___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 __讲述____、讲解讲渎、讲演等教学方式。 19、近十余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征表现为广泛性、__全面性____ 、主体性和__不平衡性___ 。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D.微观策略 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 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3.(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 A.奥苏伯尔B.加涅 C.梅里尔D.皮亚杰 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情境认知理论 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教育学试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C】 A.教师 B.学习者 C.教育形式 D.教育影响 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B】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D.网络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C】 A.循序渐进B.教学相长C.因材施教D.防微杜渐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癸丑学制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A】 A.西欧国家B.美国C.前苏联D.中国 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A】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 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参观法C.实验法D.实践活动法 9.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B】 A.个性化功能B.社会化功能C.选择功能D.保护功能 10.在教学测评领域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合理地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是A.成长记录袋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调查法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哪本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C】《大教学论》B.《教育学讲授纲要》 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 1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主张的学派是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3.以下的哪个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A.教育理论B.教育媒介C.教学内容D.教育目的 14.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社会环境B遗传C学校教育D个体活动 1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1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西欧国家B.美国C.前苏联D.中国 17.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涵盖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通教育 18.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户外教育、健康教育等,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属于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 1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参观法C.实验法D.实践活动法 20.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 C )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2、教师说:“如果在下课铃响之前,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好,我们就下课,否则,就得过一阵子再下课”,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坐好。这是学习的(B)。 A、迁移 B、强化 C、激发 D、归因 3、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 B )。 A、认识功能障碍 B、习得性无力感 C、自我估价降低 D、焦虑 4、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C )。 A、组织策略 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5、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那么他的行为就是( B )行为。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认同 6、“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 A )。 A、去个性化 B、从众 C、服从 D、群体极化 7、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C )。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8、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B )。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9、关于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D ) 。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B、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0、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A )。 A、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