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安徽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7 干热河谷

安徽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7 干热河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2分) 1. (4分) (2016高一上·福州期末)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江西庐山进行山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同学们在山麓看到的自然带是() A . 热带雨林带 B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 温带草原带 D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 非地带性分异 2. (4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左图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右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地壳上升运动 B . 流水侵蚀作用 C . 流水沉积作用 D . 风力侵蚀作用 (2)形成右图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风化作用 B . 流水侵蚀作用 C . 火山活动 D . 风力侵蚀作用 3. (4分) (2015高三上·厦门期中) 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B . 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 . 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D . 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 4. (2分) (2016高一上·广州期末) 从广州站乘火车沿京广线到北京,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 .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移动信息工程学院1319 陆明珠13354238 【摘要】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又由于各种人为因素,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本文就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和成因进行探讨,并就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水土流失分布地区成因解决途径 【正文】水土流失是指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的现象。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 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 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t,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t 和4.91亿t。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 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

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且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109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 109t,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 109t,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 109t。 (四)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土壤大量“石化”、“沙化”,沙尘暴加剧。同时,由于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群众贫困程度加深。中国 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地特点及成因分析资料报告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引言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本次实习的重要一站,我们主要以沿途观测、老师讲解的方式了解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一地区独特的气候类型、地貌特征、植被类型以及典型的冲积扇类型、大量的泥石流现象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元谋站、站下车真切体会到了干热河谷的“热”!虽然没有详细的考察这一地区的地理特点,但我还是凭着兴趣,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查阅大量资料,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进行浅显分析。 1.金沙江干热河谷概述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干热地区之一,素有“陆热带飞地”之称。金沙江干河谷为金沙江的上游地区。其干热河谷全长800余km,呈准东西向的横向贯穿于高原的北部,河谷深切,峰峦重叠,谷坡陡峭。自然条件复杂,垂直分异显著。该地区恶劣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长期的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成为我国造林极端困难地区之一,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受到特殊地型的影响,且与西南季风近直交,直接阻挡着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而且金沙江干热河谷下段(区),由于受到人为、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2.干热河谷特点 2.1气候特点 实习沿途经过金沙江干热河谷段气候特征表现为湿度上的干和温度上的热。如元谋干热河谷区年降雨量为623mm,年蒸发量3737mm,年均温21.6℃,干燥度达2.5.旱季约7个月(11—5月份)降水量不足50mm,年蒸发量为2290.0mm。实习经停元谋火车站时,下车直接感受到4月底旱季的炎热和干燥,如火烤一般。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一、 (1)地区: 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 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 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 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 水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二、 (1)地区: 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

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 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三、 (1)地区: 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 (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 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四、 (1)地区: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2)成因: 自然因素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引言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本次实习的重要一站,我们主要以沿途观测、老师讲解的方式了解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一地区独特的气候类型、地貌特征、植被类型以及典型的冲积扇类型、大量的泥石流现象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元谋站、攀枝花站下车真切体会到了干热河谷的“热”!虽然没有详细的考察这一地区的地理特点,但我还是凭着兴趣,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查阅大量资料,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进行浅显分析。 1.金沙江干热河谷概述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干热地区之一,素有“内陆热带飞地”之称。金沙江干河谷为金沙江的上游地区。其干热河谷全长800余km,呈准东西向的横向贯穿于云南高原的北部,河谷深切,峰峦重叠,谷坡陡峭。自然条件复杂,垂直分异显著。该地区恶劣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长期的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成为我国造林极端困难地区之一,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受到特殊地型的影响,且与西南季风近直交,直接阻挡着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而且金沙江干热河谷下段(东川区),由于受到人为、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闻名中内外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2.干热河谷特点 2.1气候特点 实习沿途经过金沙江干热河谷段气候特征表现为湿度上的干和温度上的热。如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年降雨量为623mm,年蒸发量3737mm,年均温21.6℃,干燥度达 2.5.旱季约7个月(11—5月份)降水量不足50mm,年蒸发量为2290.0mm。实习经停元谋火车站时,下车直接感受到4月底旱季的炎热和干燥,

高考地理小专题——干热河谷

高考地理小专题——干热河谷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 (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 (2)纬度低,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富集;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 (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上游金沙江是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其景色雄壮秀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

游客游览。下图是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摄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试分析图中“干热河谷”植被稀少、枯黄的原因。 (3)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著称,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请分别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以高大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2)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且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 (3)金沙江流域地势起伏(山高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加上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建成后,河流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库区堆积,下游泥沙减少 典型例题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地之力塑造了横断山地块隆起和一系列山脉,而流水之力在这大山间勾勒出了一道道深切的峡谷,形成了峡谷类型最齐全、深度和长度极为罕见的世界峡谷密集区。 横断山脉是指川滇藏交界一直到贵州的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合称,大山海拔多在4000~5000米,岭谷的高差一般在1000米以上,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川西南小城-----攀枝花,已经成为横断山区颇具盛名的热带水果王国。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干热河谷

异样的河谷——西藏昌都的干热地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10期?作者:?李林夏? 标签:?水文地理???气候地理???生物地理??? 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难以用植被葱郁、山清水秀来形容。这些地区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的景象,它们被称作“干热河谷”。按照植被地带性规律,这几条大江的谷底本应分布着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现实环境却并非如此。干旱的河谷,究竟由何而来?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从昌都流过,但河谷中却难见茂密连绵的森林。在澜沧江的河谷中,两岸童山濯濯,山体岩缝中涌出的山泉,滋润了星星点点的几片平旷土地,营造出屋舍俨然的绿洲村落。 金沙江畔不远,云南香格里拉县的纳帕海,三面环山,夏季绿草 盈盈,牛羊点点。纳曲、旺曲等河流注入这片水草丰美的高山湖沼, 湖中的水由山边的几处落水洞注入金沙江。我在湖畔小住,享受宁静 与清闲,一日接到友人电话,约我去看西藏昌都的河谷。 西藏我去过多次,本不陌生。那里最着名的河谷,毫无疑问是林 芝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江水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之间转 向南流,切开重重大山,奔向印度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 布江滚涌北上,河谷中云雾弥漫,森林葱郁。 江边大多山石裸露,只分布着稀少的树木和灌丛,当地人把这样的河谷叫做“干热坝子”,学者将之称为干热河谷。摄影/税晓洁 除了雅鲁藏布江,西藏东部同样有几条着名的大江。金沙江、澜 沧江和怒江从昌都地区流过,它们奔涌出西藏之后进入云南。在云南 西北的香格里拉县,三条大江从群山间并行流过,那正是举世闻名的 三江并流。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 (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 (2)纬度低,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富集;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上游金沙江是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其景色雄壮秀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游览。下图是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摄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 223005 曾庆祝 摘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和自然影响引起的,它具有人为性、非阻抗性、不间断性、复杂性及危害性的特点,因此必须从行政措施、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和谐美丽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成因特点治理措施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水土流失不仅大城市有,中小城市及乡镇建设也存在,而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显得尤为突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大量高强度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城市生态景观,而且危及着城市基础设施和防洪安全,对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城市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忽视水土保持,过去山青水秀的地方,就可能变为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大量的侵蚀泥沙淤积在城市河湖中。 1 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 在城市这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远远大于生产者数量,其结果是生态环境丧失原始的平衡状态,城市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环境容量降低,并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1.1 人为活动引起水土流失 一般水土流失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城市水土流失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城市多建在水土资源丰富,水土保持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在城区大力开发建设房地产、公路、铁路、机场、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城市周围生态屏障也随着减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逐渐消失。且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挖高填低、弃土弃渣,常常形成人工均夷坡、人工堆积坡和人工切削坡,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在中小城市中,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对水土流失也有较大的影响,有不少垃圾推放到城市河湖边,一遇洪水即冲入河湖,造成污染和水土流失。另外,大量的在城市周边采石、采砂,破坏了城市或周边的植被,且陡坡耕种也

2021高考新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练案(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练案[30]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019·潍坊市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C ) A.热量和光照B.地形和降水 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 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 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 )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 [解析] 第1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第2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图中两块农田分布可确定河流自西向东经过两地。绿洲东部灌丛荒漠位于农田下游,农田大量引水,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A正确;绿洲西部灌丛荒漠区和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位于流经农田河流的上游,农田大量用水对此地的地下水影响不大,B、C错误;农田水对无植被区无影响,D错误。 (2019·湖南省株洲市二模)为了解不同植被坡耕地水土保持情况,分三组观测:Ⅰ组植被覆盖度约95%,Ⅱ组约75%,Ⅲ组为裸地。下表为某年5月和8月各选三场的降雨过程及水土流失数据,甲、乙、丙分别对应三个观测组。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4~5题。 降雨月份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流失量(g)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干热河谷(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干热河谷 (附练习答案解析) 近期以来,干热河谷一度成为高考的重要考点,许多模拟题也频频把干热河谷作为气候考查的一个重要切口,尤其是在2019年全国Ⅱ卷的高考真题中,对这个专题进行了相对比较细致的考查。 那么这期地理专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干热河谷吧! 1、含义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真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2、形成 关于干热河谷独特小气候形成的自然原因,据资料查询:干热河谷的成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说干热河谷的形成是乱砍滥伐的结果,这很容易让人相信,就像有人说云南干旱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很多人都笃信不疑,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据可靠研究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几万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低纬度高原大江两岸的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 ①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Burn wind effect)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水库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水库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水土植被资源永续利用,免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目的。一、水土流失危害及成因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和人为活动影响,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水土流失类型。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利用遥感技术测算,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11977km2,占全省总面积比重近25%。黑河市水土流失面积70年代640khm2,2000年遥感数据为100khm2,可以看出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对国民经济危害是多方面的。1、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全省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00.72万hm2。土、肥流失比较严重据观测,平均每年每亩流失水量70多m2,若遇强烈暴雨,有60%-70%的降水将从坡面流走,因此,即便是雨季也常遭早旱。随着水分的流失冲走了大量的表土,每年损失土层厚度达4-7mm。全省耕地土壤流失总量为2-3亿m3,相当于每年毁坏耕地100―150万亩,而其中的氮、磷、钾营养元素损失高达120-240万t,相当于1990年全省化肥施量的1.5-3.0倍,直接造成农业产量下降。水土流失的破坏作用使土壤肥力降低、产量下降,而更为严重的是切割、蚕食、水冲沙压农田,全省大型侵蚀沟14万多条、损失良田14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6%,

山区平均300亩耕地有一条大型侵蚀沟,丘陵漫岗区平均25亩有1条大型侵蚀沟,稠密的沟壑网把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轻者不便于耕作,影响机械作业效率,重者则造成土地利用困难。2、泥沙下泄,淤积河道、库坝、危害工矿、企业和交通由于水土流失面积继续扩大,江河泥沙下泄量不断增加,在中、下游河段沉积下来,促成各种灾害。松花江的哈尔滨江段河床比50年代普遍升高30-50cm,滨洲桥下沙滩面积从1932年的300m2扩展到现在的10000m2,沙滩高度比50年代提高4m。河床的抬高、断面的束窄,严重影响汛期安全。由于泥沙淤积使水利工程报废或减少寿命的例子屡见不鲜。如红旗泡水库,库容1.1亿m3,现在已经淤积2000多万m3,若按年淤积量167m3推算,再过50年水库将淤满报废。另外,公路、铁路、桥梁及工矿企业常常受到洪水、风沙、滑坡、泥石流等破坏,影响正常交通和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为了防止受到破坏,往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管护和维修。3、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土壤生态也相应发生变化,土层变薄、土壤的水、肥、气、热4性变劣,不仅不利于植物生长,也使土壤调节水分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影响土壤调节气候和水分循环的功能。这种土壤生态系统失衡的发生,与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直接有关,其恶化程度决定于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程度。水土流失的加剧与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更频繁。二、水库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水库是人们利用自然条件,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学案及训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学案及训练 【例2】(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尝试自解]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 (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要回答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分别采取的措施,需明确两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1.成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我国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貌主要有三种: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山荒坡,大片的荒山荒坡被裸露,坡陡,植被很差,特别是草皮一旦遭到破坏,侵蚀量将成倍增加。三是沟壑,有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三种形式。 (二)人为因素: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草原超载过牧,以及修路、开矿、采石、建厂,随意倾倒废土、矿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而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这些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

止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走6一15t氮,10-15t磷、200-300t钾。 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三)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泥,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 (四)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一)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7083604.html,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浅析 作者:于洁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1期 摘要:素有“森林之口”美称的林口县,在不断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出现了乱采滥挖现像对地貌植被形成了破坏,人为的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安全,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土流失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流失;成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黑龙江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120公里,距煤城七台河、鸡西不足100公里,是连结三市的枢纽。是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对俄贸易口岸的前沿腹地。 林口县地处森林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的峡口处,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称,因而得名“林口”。全县地域面积7180.9平方公里,人口44.1万人。林口县境内包括有牡丹江、乌斯浑河在内大小河流104条,20座水库,仅二道沟电站就可开发水能9.4万千瓦,加上莲花水电站,水电量居全省之首。全县有林地面积67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3%,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森林锐减。以及开发建设建设过程中乱采滥挖对地貌植被的破坏,人为的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安全,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土流失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当今水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1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1 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水蚀、风蚀、降雨、径流、冻融和地形、地质以及土壤的易损性。水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强的降雨对土壤造成了很大的侵蚀能力,林口县有着“八山半水半分田”的称谓,大多降雨集中在7-9月份,降雨比较集中,降雨强度大。7-9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的70%。大强度的降雨,加快了地表径流的速度是造成土壤分散和搬运的主要动力,带动了地表土壤的运动,使土壤流失。融雪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融雪不仅带来了径流的侵蚀能力,也是造成重力侵蚀的重要条件。我县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土壤表层的积雪融化较快,而土壤中、下层还没有变化,形成了一个不透水层,融化的雪水沿着坡面向下流动造成了融雪径流损失,特别是有的土壤中含水量较大,土壤深层未融化,形成了一个隔水层,融化的雪水沿着交界面流动,使两层的摩擦力减少,造成河岸、沟坡、渠边、陡坎等大量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我国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意义重大。近几年,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出现加剧趋势,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对中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土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一、水土流失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t,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t和4.91亿t。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二)形式多样且类型复杂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109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109t,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109t,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109t。 (四)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土壤大量“石化”、“沙化”,沙尘暴加剧。同时,由于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群众贫困程度加深。中国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土地退化严重 作为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当地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加剧干旱程度;地表活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严重下降,造成沟头延伸和沟岸扩张,沟壑面积扩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当地群众的贫困。近50 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106hm2,平均每年 6.7×104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106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90 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 km2。 (二)加剧洪涝灾害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 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黄河年均约4×108t 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每年抬高8- 10cm,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亦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1998 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一)自然因素

高中地理总复习水土流失的原因练习新人教

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位于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多石质荒漠化,其共同成因不包括() A.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B.人为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C.地表坡度大,不利于水土保持 D.石灰岩广布,土层薄,易遭侵蚀 3.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4.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开垦荒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地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6.山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 A.气温年变化大 B.垂直分异 C.人烟稀少 D.生态系统脆弱 7.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2)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 ①降水变率大②土质疏松③土层较薄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过去,我国人口众多,对家产品需求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另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约40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祖国的半壁江山!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施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使土壤变得板结。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________,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施用化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材料中“对现有土地的过分使用”主要指__________(多选)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区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9.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的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据此完成1~2题。 1.若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