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其中1-9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0-14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理概念不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是

A.速度

B.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

D.加速度

【答案】C

【解析】

考点:比值定义法

【名师点睛】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并掌握比值定义法的共性: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2.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胡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考点: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3.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C.体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体积大的物体,均不能看成质点

D.只有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时,才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答案】AD

【解析】

考点:质点

【名师点睛】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不能停在表面,注意能否看成质点,不以质量大小,体积多少来衡量。

4. 关于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

B.物体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必为正值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必然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必然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速度为零时,但是速度的变化率不一定为零,即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是加速度不是零,所以A错误;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若速度为负值,则加速度也为负值,所以B错误;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时间,所以C错误;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必然大,所以D正确.故选D.

考点:速度和加速度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速度、加速度和速变化率的理解,关键是要理解加速度的物理含义,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 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向上抛出后的小球能够向上运动旧因为小球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C.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就可对钉子有吸引力,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 力的作用

D.质量分布均匀的圆形薄板,若从其正中央挖掉一个小圆板,则余下圆环薄板的重力和重心相对原薄板均改变 【答案】C 【解析】

考点:力;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物体间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知道的是,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有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6.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不动的

D.由公式N f μ=可知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正确;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以是静止不动的,也可以是运动的,但它和与之接触的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故C 错误;由公式f=μN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故D 错误.故选B. 考点:摩擦力

【名师点睛】本题目考查了摩擦力的定义以及性质,重点考查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

大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掌握扎实灵活应用.

υ图象如图1所示,其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 某直线运动物体的t-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2 s内和第3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4 s末物体的位移最大

D. 第2 s末物体的位移最大.

【答案】D

【解析】

考点:v-t图线

【名师点睛】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培养基本的读图能力:由速度的正负读出速度的方向,斜率读出加速度,面积读出位移,等等。

8. 如图2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在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了 3 s后,去掉力F,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勻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s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物块匀加速运动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是

A.1:3

B.3:1

C.1:9

D.9:1

【答案】A

【解析】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可抓住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较为方便,注意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难度适中。

9. 同时作用在质点P上的三个共点力F1、F2、F3,已知2F1=2F2=F3=8N,它们的方向分别沿着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3所示,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A. 8N .

B. 12N

C. 16N

D. 24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2F1=2F2=F3=8N,则F1=F2=4N;由图可知,F1、F2的夹角的大小为12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1、F2的合力的大小为4N,方向沿F3的方向,所以F1、F2、F3的合力的大小为8+4=12N.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点:力的合成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力的合成方法,对于多力的合成,不一定非常逐一相合成,可以先合成任意两个,再将合力合成,效果相同。

10. 某人用来锻炼身体的拉力器并列装有三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

一次锻炼时,他用600N的力把弹簧拉长至1.4 m,如图4所示,则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

B.每根弹簧生的弹力为200 N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黎为600 N/m 【答案】BC 【解析】

考点:胡克定律

【名师点睛】求弹簧劲度系数,关键确定出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或压缩量,公式F=kx 中x 是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11. 从楼顶由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落地用时为2.0 s ,若要让物体在1.0 s 末落地,应该从哪儿开始自由下落(取g=10 m/s 2

) A.从离地高度为楼高

41处 B.从离地高度为楼高4

3处 C.从离地高度为5 m 处 D.从离地髙度为20 m 处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h=12gt 12,h ′=12gt 22得:t 2=12t 1,则h ′=1

4

h ,故A 正确,B 错误.因为h =12gt 12

=12×10×4m =20m ,所以有:h ′=14

×20m =5m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

AC.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结合位移时间公式灵活求解,基础题。

12. 为了交通安全,在汽车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某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 距离的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

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Y,该同学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X=22

B. X=24

C. Y=40

D. Y=45

【答案】BD

【解析】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正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3. 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绳印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端,杆的左端垂直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如图5所示.在杆的A端悬挂不同重物,并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AD有拉伸绳子和压缩杆AC的作用效果

B.绳子AD的拉力小于绳子AB的拉力

C.杆AC受到的压力一定大于绳子AB受到的拉力

D.所挂重物质量越大,绳和杆对手的作用力也越大

【答案】ABD

【解析】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A 点的受力情况,注意对于可以转动的轻杆而言,支持力一定是平行杆的,基础题目。

14. 如图6所示,A 、B 、C 、D 、E 是光滑斜面上等间距的5个点.一个小球由A 点静止释放,沿光滑斜面做匀加速运动.下面对小球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各点的速度4:3:2:1:::=E D C B υυυυ

B.小球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2:3:2:1:::=E D C B t t t t

C.小球从A 到B 的时间等于小球从B 到E 的时间BE t

D.小球从B 到D 的平均速度万等于小球经过C 点的速度C υ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v 2

=2ax 得,小球的速度v =

AB 、AC 、AD 、AE 的位移之比为1:2:

3:4,则小球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v B :v C :v D :v E =12,故A 错误;根据v t a

=

知,加速度不变,速度之比为1:

:2,则运动到各点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 B :t C :

t D :t E =1:

::2,故B 正确;由B 知小球从A 到B 的时间等于小球从B 到E 的时间

t BE ,故C 正确;因为C 点不是B 到D 的中间时刻,所以小球从B 到D 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小球经过C 点的速度,故D 错误;故选B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5. (4分)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两细绳必须等长

B.每次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弹黉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D.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 【答案】BCE 【解析】

考点: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效法”的应用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基础知识,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在平时练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16. (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且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 个点。已知实验时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现测得相邻计数点的间距分别 为:1x =7.05 cm 、2x = 7.68 cm 、3x =8.33 cm 、 4x =8.95 cm 、5x =9.61 cm 、6x = 10.26 cm.

(1)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1、2、3、4、5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3、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2)以0点为计时起点,在图8的坐标纸上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

(3)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 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0.864,0.994;(2)如上图;(3)0.65 【解析】

(3)在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所以有:

21.000.700.65/0.500.04

v a m s t -=

==-.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名师点睛】对于实验器材的选取一是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二是要进行动手实验,体会每种器材的作用;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同时注意利用图象来解决问题。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 (10分)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T 1、T 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F 1的大小为

N 2100.求当它们之间夹角为60°时的合力F 2的大小。

【答案】N 【解析】

考点:平行四边形定则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知道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去求合力或分力。

18。(10分)在水平桌面上,用一弹簧沿水平方向拉木板,木板做勻速直线运动,测出 该情况下弹簧的长度为cm l 121=12 cm.若在木板上放一质量为m= 5kg 的物体,仍用原弹簧 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动木板,弹簧的长度变为cm l 142=.两次拉动时,弹簧的型变量均未超 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已知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 数。(g 取9.8 N/kg)

【答案】490N/m 【解析】

考点:物体的平衡;胡克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是胡克定律及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弹簧的状态,知道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长度成正比,而不是与长度成正比。

19. (12分)如图9所示,某同学利用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下滑,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该同学测得滑块上的遮光条宽度为d ,光电门1、光电门2的间距为s.实验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下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光电门2的时间分别为和2t 。请你利用以上数据求出:

(1)滑块沿倾斜气垫导轨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

【答案】(1)22

12

12222

()

2st d t t t -(2)()12122st t d t t + 【解析】

门2的时间,()

12

122st t t d t t =

+

考点: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

【名师点睛】解决该题关键掌握知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应用.

20. (12分) 行驶速度为s m /300=υ甲、乙两辆汽车在高速公路同一车道通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相距m x 1000=,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开始制动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0中甲、乙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请判断两车在0~9s 内会不会相撞;若两车不相撞,求出两车在0~9s 内何时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若两车相撞,求出从t=0时刻到两车相撞的时间。

【答案】t=6s 时两车最近距离为10m ;不会相碰

【解析】

2=?5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两车相距△x=55m

因为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根据运动规律,在甲速度增加到和乙相等时两车末能相撞,则以后就不会相撞:

v甲=a甲2t ①

v乙=v乙0+a乙2t ②

当v甲=v乙时,可得运动时间t=3s

在这一过程中,甲的位移x甲2=1

2

a甲2t2=

1

2

×5×32m=22.5m

乙的位移x乙2=v0乙t+1

2

a乙2t2=30×3+

1

2

×(?5)×32m=67.5m

因为:x甲2+△x=77.5m>x乙2=67.5m

所以两车不会相撞,此时两车最近距离为77.5m-67.5m=10m

考点:匀变速的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能正确的读懂图象,并能根据图象所反映的物体运动规律进行求解.能抓住两车相距最近时的临界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

比知识你海纳百川,比能力你无人能及,比心理你处变不惊,比信心你自信满满,比体力你精力充沛,综上所述,高考这场比赛你想不赢都难,祝高考好运,考试顺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