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一作业

专题一作业

专题一作业
专题一作业

专题一作业:

1、什么是“观课议课”?试谈谈“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答: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主体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评课、磨课和议课各有什么异同?答: 从词义上,评是什么呢?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磨是什么呢?在“如琢如磨”中,“玉不琢,不成器”,琢是成型的加工,磨是使其光滑、圆润的加工;磨课是对已经成型的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

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辩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和教师奖惩。磨课主要指向课堂改进,它是参与者围绕已经上过的课进行琢磨,目的是帮助授课者再上这一课,使这一节更加完美,以用于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的展示和竞赛。议课和磨课一样指向未来,但目的更加兼顾教师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又不仅仅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首先自助,参与者在活动中要通过“假如我来上”的“共在同行”的介入使自己思考和发现,然后才是互助,即通过对话实现交流和分享。可以说,磨课是参与者为授

课老师寻找一种方法,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可以说,需要对课作出判定和评价时评课的方式更恰当,对一节课进行精美打造需要磨课,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

从对象上,评课主要针对的是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由此推测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以进行评判。磨课主要定位于行为改进,更加关注行为,更容易就问题讨论问题,一般来说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就讨论和解决什么问题。议课定位于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发展教师,它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可以观察的教和学的行为,讨论和发现“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学习效果考察入手,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思考和设计新的教学行为。议课要通过询问使教师背后的观念、假设明晰化,在议课中,价值观念将成为讨论的对象,通过议课更新观念,改变假设。从地位上看,评课有“评”与“被评”的主客体差异。磨课时授课者也会主动参与讨论,提供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但因为存在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彼此也就很难真正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议课定位于自助和互助,因为彼此需要,因为共同关心,更容易、也更需要建立真诚、平等的对话关系。

从准备上,从客观公正的要求考虑,评价不仅需要评价者价值中立,而且需要一套全面客观的评价量标,因此,评委和科学的评价量标的准备十分重要。磨课更需要准备的是一颗无私帮助别人,成就他人的心。观课议课为了避免议课时缺乏指向和不深入,主张观课之前协商和明确观课议课的主题和要点,确定主题以后,则需要根据目的预先进行相应准备。

从结果看,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磨课是发现这一课更加有效的一条路径,使课堂教学环节更流畅、师生活动更默契,教学效果更

理想,可以说结果最终是大一统的,这种“多中求一”的大一统固然可能成就和改变上课教师,促进授课教师成长,也可能最终使上课教师失去自己。议课是从这一课的故事中从某一方面理解教学,认识教学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方面对这一课讨论和思考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一课中走出这一课,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有了“一中求多”。但有了多种可能以后,参与教师还需要自己选择,自己思考,在参与者放弃思考和选择的责任和主动性的时候,议课就可能无疾而终,反而失去应有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议课更加强调教师自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专题二作业:

3、你是如何理解“工作就是生活”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工作就是生活作为社会的人是不可能离群而独居的。生活就要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生活得更有意义,也是为了人类生活得更好,更进步。无所事事的生活是痛苦的,是无聊的。工作是快乐的,工作的完成是一种收获,是带来快乐的,若工作有大的成就,那就更是快乐了。我是喜欢工作。工作比没事干好,工作就是生活。例如,读书便一心进入书中去,或潜心于书中理论的剖析,或沉入故事的陈述。真是专心致志,叩门声可以不闻,电话铃声可以不觉。若是写文章,那用心就更为专注。什么事都不闻不问了。倘写得顺心,感到满意,进而出现了得意之笔,会是意外的高兴,忘形的欢欣,虽然也许客观上仅平庸之笔。在读书,在工作,包括写文章时,若是心中有什么不快或是烦恼,都会忘得干干净净,一心在文章或工作上了,那就少了许多烦心事。生活也就过得愉快了。人生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联系的,有昌盛发达,也有坎坷灾难;个人的家庭环境,也会有顺境与逆境。因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遭遇,就像有喜庆、有欢快,也有痛苦与忧伤。这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遭遇,不可能不造成人的喜

怒哀乐,特别是过度的喜和过渡的乐都是会伤身的,那怒与哀就更不用说了。善于养生的都是持达观的态度,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使过于激动。我的性格是属于易激动的那类,知道激动是无济于事,就时刻控制自己,控制并不是容易的,但当知道激动于事无补,自己伤身,常了那就好些了。主要的是持达观的态度,不要看重一时的得失,常了,也就会保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遇事会较为冷静处之了。达观和乐观,是处事处世的最重要的态度,一切看得开,能使自己长时间保持心平气和,精神愉快。我不是说身体的活动即做一些一定的运动不重要。例如散步、打拳、气功、跑步、舞剑……等等,就自己所好,经常地、适度地搞一点,是有益处的,我曾打过太极拳,但未能坚持,以后就放下了。我基本上保持下来的是散步,每日一小时左右的散步。但我觉更重要的是经常保持自己的心平气和的情绪,也就是乐观的生活态度。

4、为什么要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答:帕尔默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

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专题三作业:

5、“观课议课”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 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观课议课”也要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观课议课”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6、如何才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答: 在课堂教学中,任何一节课都是教学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中的一个环节。观课议课活动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它的实效性取决于我们对课堂背景的针对性的了解。在观课前,我们应当了解授课者的文化背景,了解他对学生实际、上课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问题解决路径与程度的认识,使观课教师更好地确定“观察点”。在议课前,授课者应当陈述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各种教学行为有效性、预设与生成的吻合度等情况及其原因,使观课者能从不同的观察点审视授课者的观点,得出基于证据的结论和基于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但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由于课前环节的缺失和课后环节的浅尝辄止,使我们的观课与议课普遍呈现以下情况:一、把观课议课放在了业余的位置。二、把观课议课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应该收到的效果。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想我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必须做到一下两点:

1.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要使观课议课改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盲目、业余、消极

的弊端,关键是要构建起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共同体.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理解并实践评课中涉及的工程论(目标是否明确,过程是否科学,结果是否有效)、交往论(全体学生参与的面与度,提问、讨论、合作、反馈等互动情况,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有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的效应)、生成论(生成的教育机智,课堂偶发细节的处理)、生命论(联系生活情景,自由氛围的营造,个体生命的尊严和体验)等教育理论,把观课议课这一“任务型”活动转化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精品型”载体。

2.创立可行的观课议课运行机制

探索出观课议课教研活动程序。首先,是理论研究,按观察点设置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其次,是实践研究,我们按计划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每一活动按“课前会议—赛课—课后会议”既定程序进行。再次,我们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反思我们的理论研究部分,从而在这一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构建起一整套观课议课范式,并形成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观课议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端着态度,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专题四作业:

7、为什么要在平等关系中议课?

答:我们要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议课。议课要议,议就不是一言堂,而是面对共同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贡献彼此的智慧,分享彼此的思考。贡献和分享需要参与者积极言说的意愿,需要参与者足够的言说和表达机会,需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和环境。

明确观课议课的目标是营造平等对话的议课环境和氛围的前提。议课不是给对课好坏下结论的,而是面向未来谋发展和思改进的。基于发展的目的,议课的对象不是上课的人,而是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的讨论和理解,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做课教师反思和改进,而是为了促进参与的每一位老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同在共行”。

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需要反对“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我”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我”和“你”需要相互敞开,彼此承认。对话同时需要参与者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议课,既要克服唯唯诺诺、消极接受评论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唯我独尊、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对话的过程是双方从各自固守的观点和看法中转身,观照对方,在二者之间的边缘地带相互遭遇、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融入他者,用他者的目光来反观自身,并从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修正失误,达到理解。

8、观课议课中,应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答:观课者怎样观课,如何评课?建议选择以下几个角度切入,或有重点地从一个角度观察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课。

1、目标性: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的设定适合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实际和课程要求吗?目标达成度如何?

2、主体性: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关系怎样?是否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3、问题化:教师的问题设计是否最优化(精练明确、有层次、逐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新的问题生成?这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4、生活化:在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的进行中,教师是否有意识地联系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能否情境化、生活化,能否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授课者怎样反思改进?

1、反思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下一节课如何改进?

2、反思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学到了我要教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成多少?达成面多大?如何改进?

3、反思预设和生成情况:在教学中,我是否改变了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课堂有没有生成新的问题?这些生成问题解决了吗?如果再上同样的课,我会在教学中做出怎样的调整?

4、反思教学器具使用效果:这堂课我使用的教学器具(板书、使用多媒体和网络、做实验等等)适切吗?效果如何?如果再上同样的课,我还用这些器具吗?

专题五作业:

9、从成长的角度谈谈你对教师幸福生活可能性的认识?

答:教师要想追求职业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还有给教师的许多建议,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亲密地教,扎实地学……都值得让人细细品味。而远

离教师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更让我重新审视起教师这个职业,明白了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来自享受几缕闲暇时的沉淀和宁静观照。

教育是弃恶扬善,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求真、求善、求美的事业,而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成长,或是仅为教学成效突出而一味严格要求,严肃管教。其实,大多数学生纯真、质朴,对老师表现出了特有的信赖和崇敬。有效的、敏感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始终是高质量教学、扎实学习与亲密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更多的感受到学生的昏昏欲睡,学生对学习、教育的冷漠与迟钝,教师的内心也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学也将成为教师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那么,此时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调整,积极创造一个充满快乐、富有魅力的课堂。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舒展,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迫使其远离学生、远离工作岗位。肖川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教师的人生,应该是书香人生,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老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他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很欣赏肖川老师的《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的书中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他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几缕闲暇,这样,他的人生不会枯燥,讲课不会干涩,才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教师只有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才更可能在师生情谊的自然加深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

10、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具成长力的教师?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老师。在他们眼里,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次获得成长进步的机会;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体会成长和进步快乐的方式,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成智慧。他们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他们的学习视域是整个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在生活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具有较强教育实践力的老师。就我看来,人的生命活动不外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化,内化是占有前人和他人的文化成果以保存自己、发展

自己,使自己变得有力量,这就是成长;另外一种是外化,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人的力量,实现人的力量,在外化中获得人的意义感和尊严感,这是成长的外显和表达;内化和外化缺一不可。教师成长的外化实践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能将所学和所得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以谋求提供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组织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面前,学生能够得到相对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和更加合理的生长与发展。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对人具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这里的人首先是自己,“爱自己,栽培自己”,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渴望改变自身现有生存方式和状态,渴望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教师生活。这里的人当然也包括眼前的学生,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对眼前的学生充满关切和慈爱,渴望通过自身成长、通过更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使眼前的学生现有生活变得愉快和幸福,让未来前途变得更加光明和美好。更进一步,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视野开阔,他们对人类现有状态和未来命运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担心,他们渴望通过成长使自己有能力为未来美好的社会做一点贡献。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善于反思的老师。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获得经验是成长的基础,经验的目的在于发现自身的决策、行动和行动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便未来更好地决策和行动,谋求更好的效果;反思的对象是经验,是对经验改造和提升。善于反思的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接受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永远不自满。“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对于问题,他们不是掩盖粉饰和拒绝认可,而是满怀热情的拥抱和互动,在互动中不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最后,我还认为,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应该善于体验成长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在何处?“说”在“习有所得”,能够体验成长和收获快乐的老师才会有持久而愈发强烈的学习后劲。他们的快乐来源于成长本身——内在的充实和实践能力的变化,而不是从由此获得的外在荣誉和名利而快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