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实验中压强的奇妙(正)

化学实验中压强的奇妙(正)

化学实验中压强的奇妙(正)
化学实验中压强的奇妙(正)

化学实验中压强运用的探究性教学

成都市第五十中学 田涛

摘要: 压强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灵活运用是理化综合中的一个亮点,从某种程度

上说,掌握了压强变化,就掌握了化学反应流程的主动性。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 压强 实验教学 探究性学习

正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对实验的操作能力与分析能力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一定程度的引入探究性教学,进行思维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通观近年来的实验教学、实验考核动向,在理化综合方面,对压强知识灵活运用得非常奇妙,化学实验中,频繁的运用压强、压力来改变反应流程,常常对实验装置稍加改装,通过控制活塞或止水夹,反应过程就截然不同了。下面,以压强探究性学习课为例探讨一下实验教学。

[研究流程]:

1、简述课题,让学生集体讨论,多方面收集资料。老师引导,引用范例进行启发;

2、每位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具体绘图,列出所需药品、仪器;

3、付诸小组进行答辩讨论,由小组审议后上交班级,小组之间再予交换讨论方案(包括安全因素),由老师审查设计方案的安全性;

4、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具体组织实验,作实验记录,讨论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失, 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写出各组的论文,包括设计后的反思。。

[教学过程]:

[老师]:在物理中我们就已学习了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力施加在一定面积上,就会产生相应的压强,P = — ,反之,产生了一定的压强,就会在一定面积上产生相应的压力,F

= PS 。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大于标准大气压的状态称为高压状态,高压常产生压力;人们常 通过外力缩小体积或减少气体物质的量,或升温使气体膨胀,使某部分空间出现高压状态,与大气压之间产生强大的压力差,使液体向大气压方向流动,直至重新取得新的平衡。 而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小于标准大气压的状态称为负压状态,负压常产生吸力。人们利用温度之差或物质的量之差或体积差,使某部分空间出现负压状态,产生强大的吸收力,使无处不在的大气压能被利用。

[演示]:用充气枪给自行车充气(高压范例)、用钢笔的墨水吸管吸取墨水(低压范例)

[学生]:回忆思考

[演示]:炸药反应过程、压缩管(内置浸有乙醚的棉花球)、塑料水枪

[老师引导]:气体压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作用,与大气压强相配合,在化学实验中 有着多处妙用,例如:

1、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里,如果气体急剧膨胀,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强甚至可能将容器裂成碎片,这就是炸弹的原理;

2、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如果对活塞用力,能够使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增大,进而增大气体的内能,使容器内的温度升高,可以使容器内低燃点的物质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F S

[评注]:初级阶段。铺奠理论基础,利用初中、高中教材中对压强的认识和学习,引导学

生思考,将理论变化运用,辅以实例与实验予以验证,使理论形象化。

[引导]: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也象液体一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

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 称大气压或气压。压强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利用气流来控制反应流程和反 应速度,通过加热、加气、溶解、挤压等不同途径,压强可以加大,将液体压出,压强 也可减小,将液体吸入。

[提问]:请学生根据自己事先收集的资料,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利用了大气压强?

[学生讨论]: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找出负压典例,分析评论原因

(1)人们呼吸时,当肺处于扩张状态时出现负压,在肺的内外形成了压强差新鲜空气就被

压入肺内。钢笔吸取墨水的原理与此类似。

(2)茶壶,若堵住壶盖上的小孔水就不易倒出,放开小孔,水就能自由地流出,有两个小

孔的瓶子装水倒出来很容易,若闭塞其中一个孔,水就倒不出来。

(3)再如用吸管去吸空饮料盒时,当盒内空气被吸走后,看见饮料盒瘪进去。

(4)水杯中装满水,硬纸片沿杯口平推盖上后倒立水杯,硬纸片不会落下,水也不会流出。

(5)动物其实也在运用负压。 壁虎陆上爬行动物,能在墙壁、玻璃窗、天花板上爬行。

海洋中的 鱼,可以利用头部的吸盘附着在大鱼的身上或船的底部四处迁移。

(6)自然界中也有负压现象。例如风的形成,典型的如龙卷风的形成和肆虐。

(7)家庭用的排气机、抽气机和吸尘器。叶片高速旋转时,在叶片的前后形成压强差或是

在局部范围内吸入空气,内外压力差越大,吸尘能力也就越强。

(8)吸壁式挂衣钩。

(9)大气压用于医疗方面的例子非常之多。例如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静脉点滴输液,再例如医生用针管打针时,利用了高压的原理;医生用针管抽血,利用了负压的原理。

[老师补充演示]:

(10)马德堡半球拉不开。

(11)利用虹吸现象形成烧瓶里的喷泉。

(12)空吸现象。(如右图)

(13)吸盘用于工业生产上则常见的吸盘机械手。用众多吸头,抽吸空气产生负压,利用吸

盘内外的压强差产生足够大的“吸力”,吸住玻璃,将它们搬运、迁移,既安全又方便。

(14)有些时候负压也会带来危险,比如在铁道口行人要站在安全栏杆之外,站台上等候地

铁列车的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不要靠近高速行驶的车辆,同理,高速同向行驶的船舶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15)医学上,现在使用的“胃肠减压器”,就利用了这一原理,通过负压的抽吸作用,把

胃肠中不需要的气体、液体吸进减压器内。

[评注]:范例讨论阶段。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讨论有关压强的生活

实例,找出压强、压力的运用点,以立体思维建构大致的知识体系图,避免盲目求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由于学生知识面所限,有些范例学生不一定收集得到,需要老师予以补充、引导。

ˉ

ˉ A B

[老师演示]:启普发生器、移液管的使用,投影展示真空泵工作图

[与学生共同探讨化学实验中压强原理的应用]:

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优点是随用随停。这一点也是靠制造气体压强差来实现的,它利用气体产生高于外界大气压的较大压强使液体定向流动,作为反应物的固液分离后,反应自动停止。

移液管: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转移、提取一定量液体的管子。利用吸耳球将液体

吸入管内,然后用手指封住上端管口,将管子从液体中提出,这时液体保留在管内不会流下,当移至目的地时,只要松开上部手指,液体就能顺利流出。

真空泵:容器中气体的稀薄程度有所不同,为了长时间保持高负压状态以便加以利用,需要有一个不断抽取空气的机械,这就是真空泵。

[师生小结]:

倘若没有大气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例如吸吸饮料、抽水机抽水、抽血、抽墨水、冷热水混合器、家用喷雾器。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压强变化,就掌握了化学反应流程的主动性。

[评注]:类比迁移阶段。理论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范例分析从生活中迁移到实验室里,辅以实验予以验证,使理论形象化,有利于后面的迁移运用。

[设置实验案例分析]:请学生自行分析判断,装置A、B、C、D各有什么用途?

A B C D

[学生激烈讨论]:A可以用于干燥气体或者除去气体中的杂质,B可以用于排出液体收集气体,C不仅可以排液收集气体还可以测量生成的气体的体积。B也可考虑倒过来用液体排出气体;D可用于尾气处理,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液体倒吸。

[教师]:举例2、3,请同学们自行分析判断,试想,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Fe + H

2SO

4

NaOH Cu 蒸馏水

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用针筒a A管反应,B中现象是向试管中滴入浓硝酸

操作2:打开夹止水夹a,使A管操作2: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止水夹a,实止水夹,可能有的现象

验中B中的现象是是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压强差实现溶液流动,改变反应流程顺序。

[教师]:演示喷泉实验

A B

[引导]:大家已经学习过,HCl气体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那么,如果把图中的胶头滴管撤去,实验又如何形成喷泉?

[学生争辩]:冷热均可使气体收缩或膨胀,形成烧瓶内外压强差,可以把HCl气体压出接触到水,或者把水吸入接触到HCl气体,开始迅速溶解,压强差变大,形成喷泉。可以打开止水夹,在烧瓶上敷加冰袋或热毛巾。

[学生新议]:喷泉实验中可以不采用烧杯,改用装紫色石蕊试液的塑料袋也可以挤压进水,甚至可以换用可提高的U形管来增大压强,促使喷泉现象开始发生。

[评注]:指导学生准确描述实验,分析实验,找出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归纳知识要点,总结反思经验教训,由抽象思维发散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收敛回抽象思维,培养学生高效良好的思维习惯。

的过程,它是在怎样利用压强的?

[教师]:演示、分析启普发生器制H

2

请同学们不受启普发生器外形影响,利用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自行设计一个随用随

停的简单启普发生器。

[学生设计结果范例]:

(A)(B)(C)(D)(E)试管底部放塑料颗粒塑料隔板试管底部有小洞针管装酸液

上面再放锌粒上放锌粒

(F)(G)(H)(I)

[学生实验后争论、互评的结果]:

(A)能将溶液压入长颈漏斗中,但不能完全压入,未真正达到锌和酸液分离;

(B)可行,能够实现锌粒与酸液分离,反应自动停止,随用随停;

(C)可行,能够实现锌粒与酸液分离,反应自动停止,随用随停;

(D)需要制氢气时,将试管浸入酸液,不需再制气体时,将试管提出酸液外。虽然能够实现锌粒与酸液分离,反应停止,但不是利用压强实现自动停止,而是通过外力将锌粒和酸液分离开来;

(E)用针筒装酸,确实可实现根据所需及时调整反应物用量,但压强不易控制,右端导气管处如使用止水夹,易出现夹紧止水夹后,反应仍在进行,瓶内气体无法导出,压强过大。且针头受酸液严重腐蚀;

(F)能够实现锌粒与酸液分离,反应自动停止,但无法再次使酸液回到反应试管中,反应无法再度进行;

(G)无法实现,右边试管封闭,氢气无法将酸液压过去;

(H)无法实现,右边试管封闭,氢气无法将酸液压过去;

(I)反应能够自动停止,但气体无法将酸液完全压入右试管。

[探究后的反思]:

1、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兴趣被真正调动起来后,学生的创造潜力是巨大的,能够充分发挥想像,并勇于设计,大胆实验,都在憧憬设计出精巧的装置,像启普一样青史留名。

2、设计方案,动手实践后,学生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同学的建议、意见,对原有方案又进

行了一番改进,例如方案I就是在方案H的基础上,另一组学生提出了异议,原小组因此作了改进,改进后有了很大改观。

3、学生共同评论:方案B得到的赞誉最多,其次是方案I,方案E大家建议再改进,方案

C由于在初中习题中出现过,尽管效果最好,却好评最少。证明学生的眼光也是雪亮的,受到好评的小组十分兴奋,创新激情得到鼓舞。

4、学生共同反思:重视了外界压强的同时,忽视了液体本身的重力也会带来压强,在以后

的实验中应注意这一点。

[评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求异、讨论求新,深入理解范例优劣,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际运用压强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实际实验验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1、探究性学习中,师生的交流沟通极为重要。师生之间不适宜尊卑关系相处,应是合作互

助的关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作用应适度发挥,适当启智导学,不能先入为主,轻视学生的创造力水平,造成对学生的压抑。老师应该在解放心灵的同时,宏观调控氛围。

2、作为主导的老师,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例如想象思维、立体思

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归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等,让学生自己引导自己发掘自己的智力潜力。

3、教材为主,适当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分析、运用,让学生在能力提高的同时,不随便

超出中学学习范畴做事倍功半的事。

4、(实验设计方案提示集体讨论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评议得失

自我总结反思)实际证明,这个流程是有效的,值得再进一步探讨。

5、实验中要防止“照单抓药”,而应该是师生并进,共同探索,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成为

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说、多争、多做,用事实说话,用信息证明。

6、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措施应多样化

(1)通过校会、班会、小组活动、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宣传现代教育中的思维训练,多渠道向学生输送最新的实验信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2)专题讲座:实验空间、思维能力的飞跃

(3)专项训练:逻辑训练、分析训练,组织小组竞争、评比,多形式多渠道强化。

(4)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具体化,老师集体备课,集中交流,总结经验、心得体会。

(5)开设常设性研究性学习课,灵活运用时间,验证、设计、改进相结合,实验思路、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描述等方面处处落实。

(6)实验家庭化、微型化,创新求异。

(7)师生共同交流,总结经验与教训,并组织学生诉诸于文形诸于图,做成多媒体课件展播交流。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平时我们复习实验时无“实验”,只是对教材实验逐一讲解,同时进行较多的实验专项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实验、害怕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我设计了“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以已有的气体压强有关知识为主线归纳、探究、创新和运用,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 2、通过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重点】 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温度、生成气体、消耗气体及原因 【难点】 描述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 【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平等交流,主动学习 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气球胀大、软瓶变瘪、U 型管内液面变化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学习主动性很强。 2. 精心设计,有效达成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学生添枝散叶整理出引起升温、降温、气体增多、气体减少的具体实例。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体会了气压变化引起液体和固体向压强减小的方向运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能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活动。 H 2 O 2、CO 2

核心素养提升11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1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科学探核心素养提升○ 究与创新意识] 素养说明: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气压变化有关的试题类型不断出现,这类考题综合性较强,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较高。尽管气压变化的情况无非增大和减小两类,但引起气压变化的因素可谓众多,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也较高,为让同学们对此类考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解题能力,现就考查气压变化的几种情况分类说明。 1.考题印证 图一(广东卷) 图二(四川卷) 图二中B瓶为安全瓶,由于B中导管较短,不致于使液体进入A;另外起到对气压缓冲的作用。 图三(山东卷)

图三导管a起到平衡压强作用,以便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装置B长颈漏斗起到缓冲作用,装置D可防倒吸。 2. 原理应用 (1)通过压强的变化,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止压强减小,出现倒吸现象 (3)通过增大或减小压强,产生喷泉 (4)消除压强差,以防产生堵塞现象 [题型专练] 1.下列装置中不能用来防堵塞的是() 解析A装置中的橡皮管是对气体发生装置的一微小改进,这一改进的优点就是平衡烧瓶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可以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C装置中将B和C管连通,其原理与A同,也能防堵塞;B装置中有一根导气管通大气,当气体产生速率过快而气压增大,或导气管堵塞而气压增大时,均可将瓶内的液体压入导气管而使液面上升,甚至冲出以平衡气压,防止堵塞。 答案 D 2.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答案 B 3.如图:装置A、B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考纲要求: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须做到以下“十防”: 1.防爆炸。 ①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点燃时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这些气体前均须检验纯度,进行这些气体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空气流通; ②H2还原CuO,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之前应先通气,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与装置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要注意用量不能过大; ④银氨溶液应现配现用,并且配制时氨水不能过量。 2.防仪器炸裂。 ①给烧瓶、烧杯等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如制氧气、制氨气、制甲烷、氢气还原氧化铜等),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在集气瓶中点燃金属时,瓶中要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玻璃仪器加热前外壁要干燥,在加热过程中不能逐及焰芯; ④热仪器不能立即用水刷洗。 3.防液体飞溅。 ①浓硫酸与水、浓硝酸、乙醇等混合时,应将浓硫酸小心沿容器壁慢慢加入另一液体中,边加边振荡。而不能将液体注入浓硫酸中,更不要将浓硫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②加热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时,要加细瓷片以防暴沸;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管口不能对人; ③蒸发溶液要用玻璃棒搅拌。 4.防液体倒吸。 ①氯化氢和氨气等易溶性气体溶于水要连接防倒吸的装置; ②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等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后,停止加热前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③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因装置内气压不稳定,也要防倒吸。 5.防导管堵塞。 ①制气装置若发生导管堵塞,将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喷出。因此,制氧气和乙炔时,发生装置的导管口附近要塞一团疏松的棉花,以防导管被固体或浆状物堵塞。(你还见过哪些分堵塞的装置?) 6.防中毒。 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②不能用嘴品尝药品的味道; ③闻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④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厨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7.防烫伤。

专题六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金盏学校教学方案 学科: 年级:教师:日期:年月日编号 学习过程 课 题 专题六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课 前 练 习 A B C 1、A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生成,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时,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 集气瓶中,约占的1/5体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_______氧气,生成______体,瓶内气体______,瓶内气压_____于外界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实验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中磷的量应为量,目的是 (2)实验完毕后,发现某同学所实验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①装置,②红磷,③(3)通过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小结:A、B实验的共同原理是:容器内的气体量_______,压强______。 3、C实验表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手握时,___________________,手离开冷却后,导管中出现_________。实验的原理是气体受热膨胀,压强______, 课堂练习根据所给的药品和仪器,想办法让密闭容器中的气球变鼓。至少想出两种办法; (一)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使瓶外气球变大 (二)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使瓶内气球变大设计实验方案 (三)想办法:让瓶外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恢复原状 设计方案 步骤 所选药品: 原理是: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引起气压改变的两个要素 2、学会分析压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描述气压改变所引起的一系列实验现象. 3、通过动手实验,体会化学反应中产生压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交大附中 张烁 【教学背景】 在液体封闭的实验装置中,当气体的温度、体积或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装置内气体的压强必然随之改变,使装置内液面承受的气压(P 内压)与外液面承受的气压(P 外压)产生压差ΔP ,液封装置内、外液面的压差将引发一系列的实验现象。纵观近10多年来的高考化学,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可说是一个屡考屡新的热点内容,考核包含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在应对这类考题时往往就题论题,不能灵活运用压强原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本课的设计思想就是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原则——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哪些实验中应用到压强原理;学会利用已学实验原理,解决相关变形装置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化学实验题中文字表达的严密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利用已学实验原理,解决相关变形装置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A C F G

装置制取气体

1、在没有现成的H2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置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H2气体发生装置。(仪器用品可选用多次) (玻璃纤维棉,一般不与酸碱反应)(橡胶管)(单孔塞)(止水夹) 2、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Na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I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 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 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I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 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 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压强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pV=nRT 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液体的转移 三、设计实验装置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意识是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知识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加强“六防”意识。 一、防爆炸 1.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如:(H2、CO、CH4),采取的措施:点燃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为防止火焰进入装置,有的还要加装防回火装置。(如图1) 2.用可燃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CuO、Fe3O4等,应先通气体,在装置的尾部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若尾部气体纯净,证明内部空气已排尽,方可对装置加热。(如图2) 3.加热高锰酸钾时,若高锰酸钾不纯可能引起爆炸。研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若混有纸屑、木屑等,也会发生爆炸。还有其他一些强氧化性物质和可燃性物质在一起等。所以在实验中,注意强氧化性物质和可燃性物质的隔离。 二、防暴沸 1.加热液液混合物特别是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为防液体暴沸在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 2.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液体暴沸应注意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三、防倒吸 1.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注意防倒吸。要注意,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再有多个加热装置的复杂装置中,要注意熄灭酒精灯的顺序。 2.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也要注意防倒吸。常见的防倒吸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四、防污染 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的制取,比如,制硫化氢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有毒物质应处理后再排放。常见的防污染的装置如下:

五、防堵塞 加热固体颗粒时,为防止固体颗粒堵塞导管,常在管口塞一团棉花或石棉绒。如下图3、图4,常见的防堵塞的装置还有: 装置A中压强过大时,长直导管液面会明显上升,从而平衡内外压强。 装置B中橡胶管的作用:使分液漏斗和烧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有利于分液漏斗容易滴入烧瓶中。 六、防失火 可燃性物质遇到明火可能失火,所以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初中化学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考题分类解析(二) 学法指导

初中化学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考题分类解析(二) 二、气压增大类 (一)升温 例6. 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可以看到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同时U形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地搅动。 解析:此题通过水滴入浓硫酸中的实验现象,强调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查了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滴入后会浮在浓硫酸上面,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出现水立即沸腾的现象。瓶内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变大,所以又会出现U形管内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的现象。 答案:水浮在硫酸上面水立即沸腾,硫酸液滴飞溅甲处水面下降,乙处水面上升 (二)有气体生成 例7.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解析:根据题意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接触后迅速放出氧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所以充气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气球在外,则被吹起胀大。 答案:D (三)特殊构造的装置 例8. 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

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图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小”,空气中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得多,所以没有氢气分子运动速度快,当烧杯中充满氢气并不断通入氢气时,氢气分子不断通过瓷筒,再经过导管进入广口瓶里,一定时间内进入A的氢气分子数目比从A中逸出的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分子数目多,这样A和瓶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所以会把瓶内的水挤压出来。 答案:有水喷出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运动速度快,一定时间内进入A 的氢气分子数目比从A逸出的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分子多,使A和瓶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故有水从B中喷出 三、综合考查 例9.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 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分液漏斗A、B和玻璃导管,控制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与一个小气球紧密连接,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1)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关闭A、B的活塞,将广口瓶浸没在冰水中(室内温度为2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 (2)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滴加A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 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____溶液。 写出上述有关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气球为载体,通过气球的膨胀和缩小来说明瓶内气压的变小和变大。将气压的两种变化与气密性的检验,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反应同题考查,综合性更强。且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一道新颖的好题。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理化学灾害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在生产、使用、经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每年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引起泄漏、污染、起火、爆炸,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对于学校而言,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及应急处理与防范应该引起我们师生的高度重视。全国有若干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存在着很多的事故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除了改善实验室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化学老师、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有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为了避免事故,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哪些原因容易引发事故,总结如下: 1违反操作规定引发的事故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 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 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 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 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 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又如,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 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 爆沸。还要注意,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 水就会沿导管倒流,炸裂玻璃仪器。所以说,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 操作规定进行。 2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引发的事故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 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用药过量引发的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 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中的压强变化

化学实验中的压强变化 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张涛 【设计背景】: 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探究的知识范畴。本课题涉及的实验探究的原理分析及利用,是初中化学和物理知识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中考命题中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我设计了“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趣味实验引入,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找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再从学生熟悉的书本上的实验以及典型实验出发,从简单到复杂过渡,理解实验原理,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是这个课题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将继续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 1、会检查简单装置气密性,知道典型物质及其性质,能说出教材中经典气压实验的原理、现象 2、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但系统考虑问题的能力尚不完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本上的重点实验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视野,同时也为解决综合题做好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 2、掌握气压变化对于实验现象的影响 3、知道气压变化在化学问题上应用的方面,并能运用压强原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试验的复习,理解影响压强的三个要素,初步学会多角度分析化学实验。 2、以气压变化因素分析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方式和方法,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和提高。 【重点】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形成解决气压题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灾害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在生产、使用、经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每年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引起泄漏、污染、起火、爆炸,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对于学校而言,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及应急处理与防范应该引起我们师生的高度重视。全国有若干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存在着很多的事故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除了改善实验室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化学老师、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有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为了避免事故,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哪些原因容易引发事故,总结如下: 1 违反操作规定引发的事故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

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又如,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还要注意,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倒流,炸裂玻璃仪器。所以说,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2 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引发的事故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 用药过量引发的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又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像这样,也曾发生过烧坏衣服,腐蚀操作者的手的事故。再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黑色的氮化银,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平时我们复习实验时无“实验”,只是对教材实验逐一讲解,同时进行较多的实验专项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实验、害怕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提高复习课效率,针对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情,我设计了“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这一实验专题复习课,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以已有的气体压强有关知识为主线归纳、探究、创新和运用,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压变化导致的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 2、通过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初步学习运用归纳、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重点】 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温度、生成气体、消耗气体及原因 【难点】 描述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 【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平等交流,主动学习 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气球胀大、软瓶变瘪、U 型管内液面变化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学习主动性很强。 2. 精心设计,有效达成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以气压变化为主线,归纳出影响气压变化的三种因素,学生添枝散叶整理出引起升温、降温、气体增多、气体减少的具体实例。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体会了气压变化引起液体和固体向压强减小的方向运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能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活动。 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记录、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 H O 2、 CO 2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实验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姓名:评价:班级: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知道引起气压变化的常见的原因 2、通过复习,学会应用气压变化的常见原因解决有关的问题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讨论: (1)、怎么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3)、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一:的改变会引起气压的改变 知识整理: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 放热的化学反应有: (中和反应) 活动二: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现将下图中的滴管中的水挤入烧杯中,然后打开止水NH3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NH 3水 现象: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二是:气体的与气压变化有关系 知识整理:能够溶于水或者能够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有。 活动三:讨论 1、待红磷燃烧完毕,广口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会看到什么现象? 2、待木炭然后完毕,广口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4 / 1 、观察下图3 (1 )上图中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的气压。鸡蛋会被锥形瓶内。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三是:。 4、活动气球 (1)试管中放有稀盐酸,要使气球膨胀,可以加入的物质有: (2)M为碳酸钠溶液,N为稀盐酸溶液,推动活塞,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的气压。鸡蛋会被锥形瓶。 总结: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之四是:。 试一试: 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 A与固体B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

化学中的压强问题

化学中的压强问题 1.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固体X和液体Y,观察气球逐渐胀大.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液体Z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则X、Y、Z分别是() X Y Z A Zn 稀盐酸石灰水 B CaO 水稀盐酸 C Na2CO3稀硫酸NaOH溶液 D NaOH 水稀硫酸 A.A B.B C.C D.D 2.右图装置,当注射器向外拉时,瓶内压强变____ ,水面有___ 当注射器向内推时,瓶内压强 变___,长颈漏斗内___ 3.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经常出现,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图1用50 mL试管作反应容器,磷的燃烧均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用50mL注射器(活塞事先处在20 mL刻度处)测量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 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连好仪器.③夹紧弹簧夹,加热白磷,观察试管中所发生现象为______.④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约______mL刻度处(取整数值).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2)图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______(填序号)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3)兴趣小组走进实验室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3).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是取用该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______放在桌上;取用后应立即塞上瓶塞密封保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含NaOH)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他们首先设计了图A所示的装置,通过反应后右侧注射器内收集到气体的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已知该状态下CO2的密度,所使用注射器最大量程为20mL).写出锥形瓶内所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小张认为该方案不能准确测得Na2CO3的质量分数,这是因为______;小李认为该方案中样品的取用量也需要一定的控制,这是因为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以图B代替图A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______,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4. 注射器在化学改进实验中常常出现,如图(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中都用到了注射器.(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当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小强采用了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的方法是: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2l%(填“>”、“=”、“<”).造 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做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

做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 做化学类的实验有时候是有危险性的,例如很多实验都要跟有毒试剂打交道,还有些实验要跟高温高压反应釜、氢气、氧气等有爆炸危险性的物品打交道。因此,实验安全是做生物和化学类实验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关心的事情。 我觉得我周围的人似乎对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物品的操作挺小心的,而对有毒试剂的关心程度不高。 我在大学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我跟着一位硕士师姐做一种酶的分离纯化实验,用来提取酶的缓冲液是磷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是无毒的,所以我做实验的时候也不大注意,偶尔不小心有磷酸缓冲液洒出来滴在皮肤上,可能过好一会儿才去冲洗掉。我做了两个星期的实验的时候,原来配的缓冲液用完了,我和师姐配新的,在配好之后,师姐又向缓冲液中加了一点剧毒(我们购买时都要到公安局备案)的叠氮化钠——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是为了防腐。这让我大为震惊,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以前用的缓冲液中也有叠氮化钠啊,我以前都不知道,师姐也没有告诉过我。师姐是觉得接触这含有叠氮化钠的缓冲液也无所谓,她都经常把这缓冲液粘在手上,一点儿也不忌讳,所以她才没有告诉过我。我知道叠氮化钠的毒性很强,所以以后我操作的时候一般都是带塑胶手套了。虽然师姐不在乎,但是我还是在乎的,我怕某一天我的手得了皮肤癌。百度了一下叠氮化钠:“叠氮化钠(NaN3) 是一种呼吸抑制剂,能引起基因突变,可获得较高的突变频率,而且无残毒。” 前几天去其他一个实验室做X衍射实验,看到里面有两个学生在处理样品,我就问他们的样品是什么,他们说是铬。我很惊讶,因为我知道铬的毒性是很强的,而他们却直接用手去接触铬的粉末。他们说,只要手上没有伤口就没事的。可是我想,在这有很多锐器的实验室里,不能保证一定就不会受伤啊!还有,万一不小心吃到嘴里那就更不好了。 做生物相关的实验的人,很少有从未接触过有毒物质的,实验室里随便拿点东西都能致人死地,只是致死量多量少以及致死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最常见的DNA染色的溴化乙锭(EB)就是强烈的致癌物质,并且每个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人都会经常接触。百度一下溴化乙锭:“因为溴化乙锭可以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配。所以,溴化乙锭是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在核酸分子中,EB分子插入到兩層鹼基對之間。溴化乙錠是一種強的誘變劑,可能也是一種致癌物或致畸劑。”做蛋白质染色用的丙烯酰胺,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并且,它可以在人体内累积;一次接触少量可能还不至于损伤神经系统,但是随着一次次地积累,慢慢地就对神经系统产生毒害。我以前搜索到一篇博客文章,博主的一位师兄就是因为做实验丙烯酰胺中毒,手已经不听使唤了。还有我们经常要接触一些有机溶剂,大部分的有机溶剂都有毒性,只是毒性大小不大一样,并且有机溶剂容易挥发,很容易被吸进人体内。最常见的一种有机溶剂苯的毒性就比较大,它被人体吸入之后,会附着在肝脏的表面,永远也代谢不出去。还有些做实验的人要接触氰化物之类的,我觉得更可怕。一般试剂瓶上标注骷髅头的试剂,都是剧毒的,没有标注骷髅头的一些试剂,可能也是很有毒性的,例如丙烯酰胺。我不知道这个“剧毒”的定义是什么,反正我觉得丙烯酰胺这样的试剂应该算是对人体很有伤害了。百度一下丙烯酰胺:“对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人群和偶然暴露于丙烯酰胺人群的调查表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 国内对这些有毒试剂的防护措施可能整体不如国外发达国家,出国到国外去读博士后的

高中化学实验中四种重要的装置

高中化学实验中四种重要的装置 昆山市第一中学 费 虹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实验装置中可以体现物质性质和化学原理;因此,作为化学知识一种载体的实验装置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实验装置在每年的试题中不断的翻新,但无论怎么变,其原理是相同的。下面是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总结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装置,不求面面具到,但求能给广大化学学习者一些帮助。 一、气体发生装置 常见气体根据反应原理不同,所选用的装置也不相同,具体何种气体用哪一装置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现将各种类型列举如下。 1、固体 + 固体(加热) 如图1 2、固体 + 液体(加热) 如图2 3、液体 + 液体(加热) 如图2 4、液体 + 液体(不加热) 如图3 5、固体 + 液体(不加热) 如图3—10,图4为启普生器,5—10为简易启普 发生器 二、一瓶多用装置 图11是实验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装置,现将其用途归纳如下: 1、贮气装置

①向上排空法收集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 2 、CO 2 、SO 2等)时,气体由长导管通入,空气由短导管排出(以下简称长进短出)。 ② 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 2 、NH 3 、CH 4 等)时,气体由短导管通入,空气由长导管排出(以下简称短进长出)。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用于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O 2 、H 2 、CH 4等)时,广口瓶中盛满水,气体“短进长出”。 2、洗气装置 ①干燥气体:广口瓶中盛一定量的浓H 2SO 4,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气体“长进短出”。 ②除去杂质气体:广口瓶中盛一定量的可与杂质反应而不与所需气体反应的 溶液,气流方向“长进短出”。如除去CO 2 中的HCl ,将广口瓶中盛一定量的饱和的NaHCO 3溶液。 3、气体检验装置 广口瓶中盛一定量的可与所检验气体反应产生明显现象(颜色的改变、沉淀 生成等)的溶液,气体“长进短出”。如检验SO 2的存在,广口瓶中盛一定量的品红溶液。 图11略加改进可做其他用途,归纳如下: 4、测量气体的体积 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量筒底部,广口瓶中盛满水,气体“短进长出”。 将广口瓶中的水排到量筒中来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如图12) 5、安全防倒吸装置 ①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溶液中,气体“短进长出。(如图13) ②长导管改为短导管,两短导管间加一长直玻璃管,气体从两短导管其中一个进,另一个出。(如图14) 三、防堵塞装置 堵塞原因:固体使液体不能顺利流下或固体不能使气流通畅,气体不能使液体顺利流下或气体 所造成的压强不能使气流通畅。 处理方法: 1、隔离法:使可能堵塞的管口与可能导致堵塞的固体隔离。(如图15) 2、平衡压强法:使盛液体容器中的压强和导致液体不能顺利流下的气体的压强相等,如图16;或者使容器中的压强和外压强相等。(如图17)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理化学灾害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在生产、使用、经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每年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引起泄漏、污染、起火、爆炸,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对于学校而言,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及应急处理与防范应该引起我们师生的高度重视。全国有若干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存在着很多的事故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除了改善实验室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化学老师、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有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为了避免事故,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哪些原因容易引发事故,总结如下: 1违反操作规定引发的事故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

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又如,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还要注意,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倒流,炸裂玻璃仪器。所以说,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2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引发的事故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用药过量引发的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又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像这样,也曾发生过烧坏衣服,腐蚀操作者的手的事故。再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黑色的氮化银,用

化学实验中压强原理的应用

化学实验中压强原理专题练习 喷泉实验 检查气密性 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知识拓展]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保证玻璃管下端浸没在水中) ,然后 (填写操作方法 )时,将会看到 ( 填写实验现象),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练习: 1.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表中所选用的药品及制取的气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D E 烧瓶内气体 HCl NH 3 CO 2 SO 2 待挤入的液体 水 水 NaOH NaOH

排水量气 下列几套用于排水量气的装置,如何操作才能准确测量气体的体积? [强调]液面相平。 防倒吸 本质原因:装置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下列装置不可以用于吸收尾气NH 3 的是 (容器内的液体均为水) A B C 下面分析气压变化的类型 一、气压减小类(-)气体被吸附 例l. 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NO2。如下图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A、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气体被溶解 例2. 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水呈碱性,是一种速效肥料。实验室是用加热氯化铵晶体和消石灰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试回答: (1)实验室制氨气时使用的装置与 下列制气装置相同的是()。 A. 制氢气 B. 制二氧化碳 C. 制氧气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2)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将收集满干燥氨气的试管,倒插入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如下 图),可能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气体被反应吸收 例3.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 料饮料瓶(质软)和注射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 下列问题: (l)请你分析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 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 (3)当塑料瓶中的CO2气体用______气体代 替,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用______溶液代替, 也可观察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四)降温 例5. 如下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加入下列某物质后,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 红墨水液面出现了水位差(如图所示),则该物质是()。 A. 苛性钠 B. 生石灰 C. 硝酸铵 D. 活性炭 二、气压增大类 (一)升温 (二)有气体生成 例 6. 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 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三、综合考查 例7.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 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分液漏斗A、B和玻 璃导管,控制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 与一个小气球紧密连接,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