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9-09-23T14:27:22.0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作者:门守保

[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辅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基础。

门守保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广西桂林541199)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辅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基础。近年来,随着各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型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干细胞移植等相继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

The?Treatment?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Men?Shou?Bao

(De Partment of Dermatology,Matemal and cild?Heath?care?Hospial

ofLin?Gui?County,?GuangXi?Lin?Gui?5411000?China)

Abstract:The?treatment?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is?based?on 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

western?medicine?and?Glucocorticoid and?

immunodepressant.?Recently,?with?the?deve

lopment?of?related?science,?new?immunodepressant.Biologicalagent,?and?stem?cell?transplantation

are?used?to?treat?the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and?gain?sgnificant?efecte

Key?words:?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Treatment

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IE)是以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形成多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多个器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有关,包括复杂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组织损伤和功能失调主要通过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多种活性介质的直接作用而产生[1]。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炎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累及。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中西医结合,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综合治疗为基础,近年随着多学科的不断发展,对该病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治疗包括几个方面,现综述如下:

1.中西医结合治疗[2]

1.1 急性进展期高热,广泛红斑,口腔糜烂、心包炎、胸膜炎、癲痫、精神错乱、脑梗塞、自身抗体阳性、补体下降、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应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糖皮质激素剂量应1.5—2mg/kg.d,(以下均以泼尼松计算),对脑损害,间质性肺炎必要时用超大剂量,冲击治疗1g/d,3d,或加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IX)]冲击治疗,这时要排除合并感染,有呼吸道症状。反应蛋白(CRP) 升高,白细胞显著升高或减少,适时加用抗生素。中药应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为主,如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青蒿、金银花、生地、早莲草、太子参、赤芍、热盛者加水牛角、西洋参。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毒性症状,恢复体液平衡。出现脑梗塞或肢体血管炎、皮肤坏疽等,激素量不宜过大,以免扩凝,而要加用抗凝药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小分子肝素,或加用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红花注射液等静脉点滴。

1.2 慢性进展期以皮肤关节病变为主,全身病状轻或无者。小量激素<0.5mgkg.d加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或反应停(Thalidomidun)或雷公藤制剂。阴虚内热者,如低热、烦躁、口干、自汗、舌红而苔薄,则加服以二至丸为基本方的中药,如早蓬草、鱼腥草、益母草、女贞子、地骨皮、太子参、生地、丹参等。以慢性肾炎为主,大量蛋白尿、下肢水肿、血压及肾功能仍正常。中等量激素0.5~1mg/Kg.d加硫唑嘌呤(Imuren)、 CTX或氨甲蝶呤(MTX)。中医辨证多属脾肾两虚,食欲不振,腹胀气滞、舌淡胖、齿印、脉细乏力,一般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如黄芪、党参、熟地黄、玄参、云苓、白术、桑寄生等。低蛋白血症要补白蛋白、民间中药偏方如春砂仁数枚放田鸡(青蛙)腹中,干煨成淡黄色但未焦,研磨成粉,每天口服相当于1只田鸡的粉未,可减轻腹胀、水肿。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血小板波动在30~60×109/L之间,或进行性减少。中等量激素加丹那唑(Danazole)0.2g/次,2次/d或注射长春新碱(Vincristine)1mg/次,每周1次,静脉点滴,因有肝毒性不能久用,近来有人服霉酚酸酯(MMF,骁悉cellcept)取得疗效。

1.3缓解至稳定期红斑狼疮经过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皮疹消退,肾病变好转(肾功能正常,尿蛋白量<0. 3g/24h)、血常规正常,SLEDAI计分<3, 但血沉、补体水平未正常,自身抗体部分阳性(如ANA, dsDNA, SSA, RNP),表明病情显著好转进入缓解期。这阶段可以还会出现病情的反跳,减药不宜过快,3-6个月酌情减药一次,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血沉、补体、自身抗体等,经过1-3年的观察,病情无反复,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但ANA低滴度阳性,补体及血沉等接近正常,可以暂定为稳定或静止期。患者在这阶段,因长期的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体质虚弱,易感冒,不时关节肌肉酸软、易疲劳,满月脸或虚胖,最好结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养阴补气,加强体质,并有利于防止病情反跳。如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加减,以太子参代替党参。也可用冬虫夏草合西洋参煮鸡汤作为饮食疗法。此阶段,西医方面的治疗,常用羟氯喹巩固病情或用去氢表雄酮(DHEA, Dehydroepiandrosterone) 代替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近来西欧有报告长期用小量骁悉稳定病情[3]。

2.新型免疫抑制的应用。

2.1来氟米特(lefunomide)来氟米特是异恶唑类具有抗增生活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其体内活性成分能于二氢叶酸脱氢酶可逆性结合,从而抑制尿嘧啶核苷合成。临床上来氟米特已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来氟米特能联合激素治疗SLE疗效会更好。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皮疹、恶心、呕吐、腹胀,极少数还可有可逆性脱发、白细胞减少和肝损害等。

2.2 2—氯脱氧腺苷 (cladribine) 新型嘌呤核苷类似物2—氯脱氧腺苷是具有淋巴毒作用的抗代谢类药物,可抑制T、B淋巴细胞增生[4]。

2.3骁悉(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 MMF) MMF是通过抑制嘌呤代谢中的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 -DH) 而选择性抑制T和B 淋巴细胞的增生,进而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抑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合成,抑制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限制炎症反应。因此,MMF对亢进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较环磷酰胺更有效,且明显减少对性腺的毒害和感染,故安全性更高[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docx

1、美国风湿病学会 1997 年修订的 SLE 分类标准: ( 1)颊部红斑 固定红斑,平坦或高起于皮面,在两颧突出部位。 ( 2)盘状红斑 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 瘢痕。 ( 3)光过敏从病史中得知或医师观察到对日光有特殊反应而引起皮疹。 ( 4)口腔溃疡 经医师观察到有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 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 2 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 6)胸膜炎或心包炎 ①胸膜炎性疼痛病史,或有胸膜摩擦音,胸膜增厚或积液的放射线证据;或②心包炎,经心电图证实或听诊有心包摩擦音。 (7)肾脏病变 ①持续蛋白尿 (>0.5g/d 或 >3+) ;或②任何类型的细胞管型 (红细胞、血红蛋 白、颗粒或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 ①癫痢发作 —— 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如尿毒症、 酮症酸中毒以 及电解质紊乱; 或②精神变态 —— 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如尿毒症、 酮症酸中毒以及 电解质紊乱。 ( 9)血液学疾病 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①溶血性 贫血 — 网织红细胞增多;或②白细胞减少 (<4 ×10 9 /L , 2 次或 2 次以上 );或③淋巴细胞减少 9 次或 2 次以上 );或④血小板减少 ( <100 ×109 /L ,无导致血小板减少药物损 (<1.5 ×10 /L , 2 害史 )。 (10 )免疫学异常 ①抗双链 DNA 阳性;或②抗 Sm 阳性;或③抗磷脂抗体阳性 (a . IgG 或 IgM 抗心磷脂抗体血清滴度异常;或者 b .用标准方法测狼疮抗凝试验阳性;或者 c .梅 毒螺旋体制动反应或以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荧光法确证的梅毒假阳性血清试验阳性至少 6 个月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进展 董文英1 何敏华2 (通讯作者)(1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学院临床 医学院内六科云南大理 671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全身性、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 及全身各个器官和脏器,如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肺、心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 统等。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药物、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 素有关。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 使该病目前尚无法达到根治。但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 传学和分子药理学等领域对该病的治疗手段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就此结合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治疗SLE的新型方法进行梳理,旨在为国内SLE治疗取得进一步发展 提供理论依据。 1 造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1],SLE发病多为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这一过程中,会出现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异常表现,使 淋巴细胞无法正确识别自身组织,从而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持续、自身免疫耐受发生 异常表现,Kojo等[2]研究发现,SLE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可直接激活B细胞,T、B细胞相互作 用也可活化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 近几年研究发现SLE还存在干细胞异常表现,且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异常为主要体现。MSCs是一类属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既具有多项分化的潜能,又 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SLE患者多表现为MSCs生长缓慢,衰老速度加快,活力在传代过程逐渐丧失[3],狼疮鼠骨髓MSCs无法完美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免疫,且狼疮MSCs可使T辅助 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移向Th2,导致狼疮病情加剧[4]。据此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利用造 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SLE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5]。但值得注意的是,异基因HSCT存在 诸多不利于临床广泛使用的因素,如供体不足,远期疗效不明确,病死率较高,费用高昂等 实际问题,临床难以开展。而异基因MSCs本身具有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活性,自我更新 能力极强,主要存在于骨髓中,也可自外周血、脐带血、骨、软骨组织、肌肉、肌腱、脂肪、血管组织中进行分离,且方法简便,体外培养扩增方便,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6]。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正常MSCs能显著减少MRL/lpr鼠T淋巴细胞增值。体内移植MSCs两 周后,MRL/lpr鼠体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大大低于未移植者,其Th1亚群数量增加,而CD4(+)T细胞数减少,提示可显著抑制自身免疫进程[7]。2007年,孙凌云[8]等利用MSCT治 疗2例女性难治性SLE并随访3个月,患者1随访结果显示血清肌酐、尿蛋白、抗核抗体(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患者2随访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补体C3出现上升;尿蛋白下降,血压平稳。2例未出现相关移植并发症。2008年,又报道相 似9例病例进行MSCT移植治疗,均为肾功能好转,狼疮病情缓解,未出现并发症[9]。张华 勇等[10]报道的11例异基因MSCT治疗SLE病例,效果与上述大致相同。从多家治疗中心数 据显示,目前MSCs治疗有效率约为80%,缓解率50~60%,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约为10%。主要死亡原因为移植相关毒性、病情进展及感染。另外,一部分移植后病情复发者,其病情 均较移植前轻。且多数对抗风湿药物获得了敏感性。目前,该种治疗方法虽取得一定成效, 但鉴于开展时间不长,随访标本不足、时间有限,因此,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11]。 2 免疫吸附疗法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运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IA器高选择性 吸附作用,经体外循环清除患者体内的致病物质,达到控制病变活动的目的[12]。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五十九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的提高,更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损害是SLE 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女:男为8~9∶1。西方SLE的患病率为14.6~122/10万人,我国的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妇女中则高达113/10万人。 病因和发病机制 SLE的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药物等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一. 遗传 SLE同卵双胎共患率约为50%;5%~13%的SLE患者,可在一、二级亲属中找到另一SLE病人;SLE的患者的子女中,SLE的发病率约5%;提示SLE存在遗传的易感性。 二.性激素生育年龄女性的SLE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SLE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泌乳素水平增高亦可能对SLE的病情有影响,妊娠后期和产后哺乳期常出现病情加重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和泌乳素水平有关。 三.紫外线日光照射可以使SLE皮疹加重、引起疾病活动,被称为光敏感现象。紫外线可以使上皮细胞核的DNA解聚为胸腺嘧啶二聚体,后者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使SLE病人出现光敏感主要是波长为290~320nm的紫外线B,因此SLE病人,即使夏季的阴天,户外活动也需要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

四.药物性狼疮含有芳香族胺基团或联胺基团的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等)可以诱发药物性狼疮。药物性狼疮的临床表现和部分血清学特征类似SLE,但很少累及内脏。SLE患者应慎用这类药物。 五.其他许多间接的依据提示SLE可能与某些感染因素有关,尤其是病毒感染,并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或超抗原作用致病。另外,任何过敏均可能使SLE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SLE病人必须注意避免各种过敏原,包括非计划免疫接种。社会与心理压力对SLE也常产生不良的影响。 病理 光镜下的病理变化:①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是由免疫复合物和纤维蛋白构成的嗜酸性物质沉积于结缔组织所致;②结缔组织的基质发生黏液性水肿;③坏死性血管炎。疣状心内膜炎是心瓣膜的结缔组织反复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而形成的疣状赘生物,是SLE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之一,但目前临床已经相当少见(<1%)。其他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①苏木紫小体:由抗核抗体与细胞核结合,使之变性形成嗜酸性团块;②“洋葱皮样”病变:小动脉周围出现向心性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特征性的病理表现阳性率并不高。SLE免疫病理包括皮肤狼疮带试验(LBT),表现为非阳光暴露部位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和补体(C3c、C1q等)沉积,对SLE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狼疮性肾炎的肾脏免疫荧光亦多呈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沉积。 临床表现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病人长期稳定

修改的ACR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2009 SLICC修改的ACR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SLICC Revision of the AC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LE Petri, Michelle, 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 (SLICC) 参考网址:1. 2. Purpose: The AC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LE date from 1982 with a 1997 revision that was not validated. Because of new knowledge of autoantibodies, neuropsychiatric lupus, the importance of low complement and the need for lupus nephritis to be a "stand alone" criterion, the SLICC group undertook a revision. Method: An initial set of relevant variables was determined. Real patient scenarios (n=716) of SLE and non-SLE controls were submitted by SLICC centers. A consensus diagnosis was arrived at for each scenario. The consensus diagnos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variables that were most predictive of SLE. Recursive partitioning was employed to derive a classification rule based on multiple candidates predictor variables. This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rule was discussed at three SLICC meetings, independently validated by a SLICC steering comittee and further refined. Results: Classify a patient as having SLE if: The patient has biopsy-proven lupus nephritis with ANA or anti-dsDNA OR the patient satisfies four of the criteria, including at least one clinical and one immunologic criterion. Clinical Criteria 1. Acute or 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2. Chronic cutaneous lupus 3. Oral/Nasal ulcers 4. Nonscarring alopecia 5. Inflammatory synovitis with physician-observed swelling of two or more joints OR tender joints with morning stiffness 6. Serositis 7. Renal: Urine protein/creatinine (or 24 hr urine protein) representing at least 500 mg of protein/24 hr or red blood cell casts 8. Neurologic: seizures, psychosis, mononeuritis multiplex, myelitis, peripheral or cranial neuropathy, cerebritis (acute confusional state) 9. Hemolytic anemia 10. Leukopenia (<4000/mm3 at least once) OR Lymphopenia (<1000/mm3 at least once) 11. Thrombocytopenia (<100,000/mm3) at least once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红斑狼疮被称为世界三大疑难病症之一,具有病因未明,病程长,多系统、多脏器受累,易复发,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统计显示,红斑狼疮人群患病率70/10万,其中女性患者为113/10万,我国现约有100万红斑狼疮患者,为全球之最。患者被确诊红斑狼疮后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更由于长期服药、疾病多次复发或者继发感染,而长期笼罩在病魔的阴影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若肾脏受累即为狼疮性肾炎。根据一般病理检查肾脏受累者约占90%,从发病机理来看,遗传因素只是一种易感倾向,环境因素在本病的促发中起重要作用,如病毒感染,药物因素,以及日光(紫外线)照射等。本病90%以上见于女性,凡青,中年女性患者有肾脏疾病表现,伴有多系统病变,特别是发烧,关节炎,皮疹,血沉显著增高者,均应怀疑本病,并应做常规检查和与本病有关的免疫血清学化验,以明确诊断。 1、面部蝶形红斑:弥漫红斑,扁平或高起于颧骨或鼻梁,可以是单侧。 2、盘状红斑伴有粘着性鳞屑和毛囊口角栓:有些损害可出现萎缩疤,这些损害除面部外亦可见于其他部位。 3、雷诺氏现象:需要观察到两种颜色。 4、脱发:病史和医院观察到大量迅速脱发。 5、光敏感:病史或医生观察到患者皮肤暴露区对阳光反应。 6、盘状红斑:片状高超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7、颊部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固定红斑。 8、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9、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10、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11、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了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12、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13、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写为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家族遗传、紫外线照射、体内雌激素水平、某些药物、食物及感染有关。 SLE的表现多种多样:反复高热或长期低热,面颊部蝴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口腔粘膜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关节肿胀、酸痛。SLE还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肾脏,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SLE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青睐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如有上述表现的人,应当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一旦确诊便应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医生在为您治疗的同时,会特别提醒您十大项注意事项: 一、注意调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苜宿、紫云英)、无花果,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等能引起光敏感,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写为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家族遗传、紫外线照射、体内雌激素水平、某些药物、食物及感染有关。 SLE的表现多种多样:反复高热或长期低热,面颊部蝴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口腔粘膜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关节肿胀、酸痛。SLE还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肾脏,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SLE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青睐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如有上述表现的人,应当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一旦确诊便应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 疗。 医生在为您治疗的同时,会特别提醒您十大项注意事项: 一、注意调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

苜宿、紫云英)、无花果,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等能引起光敏感,应尽量不用。 五、注意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刺激血管壁而加重血管炎症,应戒除。酒性温烈,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不宜饮 用。 六、有一些西药常能引发或加重本病,注意避免使用。如肼苯达嗪、心得安、氯丙嗪、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金制剂、D-青霉胺、苯妥英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等。 七、注意有的保健品对SLE病人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如人参、西洋参、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因含人参皂甙,既能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这对非SLE的人确实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对SLE病人,由于这类保健品提高了免疫球蛋白,使免疫复合物增多,激活了抗核抗体,从而可加重或诱发SLE。 八、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食品。紫河车(胎盘)、脐带、蜂皇浆、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药均含有雌激素,而雌激素正是SLE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注意不吃羊肉、狗肉、马肉、鹿肉、驴肉。这类肉食品性温热食,用后不仅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而且临床上发现有个别病人吃了这类肉类病情加重,造成不良后果。 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狼疮性肾炎病人长期有蛋白从尿中丢失,故应及时补充。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鱼等。维 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对防治SLE的某些症状大有裨益,应多加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新进展

一、SLE得病因及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 ) 就是一种复杂得异质性自身免疫病,以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可以累及多个系统。SLE 得发病机制中有多种因素得参与, 其机制可能与患者体内致病性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及T细胞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功能失调有关。其具体得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未明。有研究认为,SLE就是在遗传因素导致得遗传易感性得基础上,在病毒感染或激素环境等促发因素得作用下,机体得免疫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导致自身耐受丧失而引起得。 1、遗传因素 SLE 得易感性与遗传因素有关,Deapen 等对患有SLE 得双胞胎进行得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单卵双胞胎得同病率可达25%,而双卵双胞胎得同病率仅为2%。最近,人们使用基因组筛查来定位与狼疮易感性有关得基因,几乎每条染色体都被检测过,检测结果发现,许多基因都与SLE 得发病有关,其中Johanneson 等仅在1 号染色体上就检测到了6个优势对数评分(Log score) 超过1、5得连锁区域。但就是许多关于基因与SL E得相关性得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某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等,这种不一致得结果可能就是由于不同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得不同而造成得。 2、免疫因素 SLE 患者血清中出现得大量自身抗体说明了自身反应性B细胞得存在与活化,B细胞得活化与存活有赖于T细胞得调节,自身反应性B细胞得增殖与T细胞抑制功能得异常有关。C D 4+C D 25+调节性T细胞就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得T 细胞亚群,在自然条件先处于无能状态,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分泌IL-10、TGF-B 等得方式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抑制其它CD 4+与CD 8+T 细胞得功能以及B细胞得抗体合成,它得抑制作用不具有抗原特异性,且与其细胞表面得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 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 4 )与糖皮质激素诱导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 induced tum 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GITR ) 家族相关基因(fam ily related gene)得表达密切相关。CD 4+C D 25+ 调节性T 细胞得免疫抑制活性与细胞数量决定了CD 4+CD25+ 调节性T细胞介导得抑制反应水平。SLE 患者得C D 4+C D 25+调节性T细胞功能异常, Crispin 等研究发现,活动性SLE患者体内C D 4+CD 25+调节性T 细胞得数目较健康对照与非活动性SLE患者明显下降,CD 4+CD25+调节性T细胞数目减少,免疫抑制能力下降,使得其对过度活化得自身反应性B 细胞得抑制能力减弱。抗双链DNA抗体就是SLE 患者体内出现得特征性抗体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CD 4+CD 25+调节性T 细胞可以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得方式抑制B 细胞产生抗双链DNA 抗体。Lee等得研究数据表明,活动性SLE患者得CD 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且其减少得程度与疾病得活动性与患者血中抗双链DNA抗体得水平呈负相关。述作用使得机体自身耐受被打破,自身反应性T、B 细胞活化,自身抗体与含染色质成分得自身抗体自身抗原免疫复合物形成,这些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诱导并维持DC成熟,形成恶性循坏,使疾病不断进展。 3、性激素得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及时的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那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该如何做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吧。 系统性红斑狼疮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及时的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那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该如何做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吧。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前期症状是发烧与全身不适,通常会在数月到数年之间愈来愈严重,并伴有脱发、关节疼痛与肿胀、发疹等现象。 2、若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等现象即肾病综合征样表现。如出现血尿、蛋白尿伴肾功能急剧减退,则是急进性肾炎表现。 3、特别出现胸膜炎、心脏等问题,其包括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包与心内膜肿起),淋巴腺肿、短暂性健忘、四肢无力等系列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前期会出现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若血尿。蛋白尿中伴有浮肿。腰酸或或高血压,即肾炎样表现。 4、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不容忽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缓解与复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可以寻找,捕捉和创造使病情缓解的有利因素和避免或消除复发的不利因素。及时抓住复发的早期征兆,及早进行药物治疗和加强自我保护,不等“火种”燃烧就将其扑灭。 以上就是关于系统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的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前期症状是发烧与全身不适,通常会在数月到数年之间愈来愈严重,并伴有脱发、关节疼痛与肿胀、发疹等现象。 2、若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等现象即肾病综合征样表现。如出现血尿、蛋白尿伴肾功能急剧减退,则是急进性肾炎表现。 3、特别出现胸膜炎、心脏等问题,其包括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包与心内膜肿起),淋巴腺肿、短暂性健忘、四肢无力等系列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前期会出现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若血尿。蛋白尿中伴有浮肿。腰酸或或高血压,即肾炎样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完整版)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完整版)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SLE国际临床协作组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准2个部分,更强调临床相关性,更重视脏器受累,灵敏度更高,但特异性低于1997年ACR标准。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和ACR指南分别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加以阐述,建议儿童和成人的治疗方案一样,根据体型和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生物制剂可用于传统免疫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SLE,是SLE治疗革命性的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亦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13世纪,Rogerius frugardi提出以"狼疮"(lupus,拉丁语为狼)这一术语去描述面部皮肤侵蚀性溃疡,1872年Moretz kaposi首先描述了SLE的全身性特征,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肺、神经系统、肾脏、消化系统等多系统和器官均可受累。因研究时间、地理位置及研究对象不同,SLE的患病率有较大出入。最新数据表明,美国SLE的患病率为143.7/10万,女性患者是男性的6倍,黑人妇女患病率是白种人的2倍[1]。儿童SLE(pSLE)的患病率为9.73/10万,其中84%为女童,40%为黑人[2]。

近30年来,SLE的诊断标准得以不断完善,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SLE国际临床协作组(SLICC)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并于2012年正式发表于ACR的官方杂志"Arthritis Rheum"。同时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发展,对该病的治疗日趋规范,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指南和ACR指南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尤其靶向生物制剂是SLE治疗革命性的进展。现就SLE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介绍如下。 1 诊断标准 自1948年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相继提出20多种SLE诊断标准,ACR分别在1971年、1982年和1997年制定或修订了SLE的分类标准,其中1997年的标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诊断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 2009年ACR年会上SLICC依据1997年分类标准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3],见表1。该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准2个部分,取消了一些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的临床表现,更重视脏器受累,接受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作为肾脏累及的指标,并将肾活检作为一项独立的标准,肾活检确诊的患者只需抗核抗体或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阳性即可诊断SLE。免疫学标准方面抗核抗体、抗dsDNA 抗体、抗Sm抗体相互独立,抗dsDNA抗体需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次阳性,纳入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补体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2-11-13T11:34:13.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董文英1 何敏华2 [导读] 本文就此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治疗SLE的新型方法进行梳理,旨在为国内SLE治疗取得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董文英1 何敏华2 (通讯作者)(1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内六科云南大理 671000)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全身性、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脏器,如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肺、心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药物、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使该病目前尚无法达到根治。但近 年来,众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药理学等领域对该病的治疗手段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就此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治疗SLE的新型方法进行梳理,旨在为国内SLE治疗取得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造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1],SLE发病多为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这一过程中,会出现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异常表现,使淋巴细胞无法正确识别自身组织,从而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持续、自身免疫耐受发生异常表现,Kojo等[2]研究发现,SLE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可直接激活B细胞,T、B细胞相互作用也可活化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 近几年研究发现SLE还存在干细胞异常表现,且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异常为主要体现。MSCs是一类属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既具有多项分化的潜能,又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SLE患者多表现为MSCs生长缓慢,衰老速度加快,活力在传代过程逐渐丧失[3],狼疮鼠骨髓MSCs无法完美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免疫,且狼疮MSCs可使T辅助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移向Th2,导致狼疮病情加剧[4]。据此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SLE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5]。但值得注意的是,异基因HSCT 存在诸多不利于临床广泛使用的因素,如供体不足,远期疗效不明确,病死率较高,费用高昂等实际问题,临床难以开展。而异基因MSCs 本身具有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活性,自我更新能力极强,主要存在于骨髓中,也可自外周血、脐带血、骨、软骨组织、肌肉、肌腱、脂肪、血管组织中进行分离,且方法简便,体外培养扩增方便,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6]。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正常MSCs能显著减少MRL/lpr鼠T淋巴细胞增值。体内移植MSCs两周后,MRL/lpr鼠体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大大低于未移植者,其Th1亚群数量增加,而CD4(+)T细胞数减少,提示可显著抑制自身免疫进程[7]。2007年,孙凌云[8]等利用MSCT 治疗2例女性难治性SLE并随访3个月,患者1随访结果显示血清肌酐、尿蛋白、抗核抗体(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患者2随访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补体C3出现上升;尿蛋白下降,血压平稳。2例未出现相关移植并发症。2008年,又报道相似9例病例进行MSCT移植治疗,均为肾功能好转,狼疮病情缓解,未出现并发症[9]。张华勇等[10]报道的11例异基因MSCT治疗SLE病例,效果与上述大致相同。从多家治疗中心数据显示,目前MSCs治疗有效率约为80%,缓解率50~60%,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约为10%。主要死亡原因为移植相关毒性、病情进展及感染。另外,一部分移植后病情复发者,其病情均较移植前轻。且多数对抗风湿药物获得了敏感性。目前,该种治疗方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鉴于开展时间不长,随访标本不足、时间有限,因此,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11]。 2 免疫吸附疗法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运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IA器高选择性吸附作用,经体外循环清除患者体内的致病物质,达到控制病变活动的目的[12]。 Terman D.S.等最早应用该法治疗重症SLE,并取得了成功[13]。2000年,Braun N等为8例对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抵抗的重症SLE患者应用葡萄球菌蛋白A(SPA-IA)吸附治疗,7例病情缓解,CIC和致病性免疫球蛋白显示下降,血肌酐(Scr)逐渐下降,8例均表现为蛋白尿减少且无复发。2002年,Gran-inger M.等针对环磷酰胺无效或出现禁忌证的5例SLE患者应用多克隆抗人IgG抗体吸附4~54周,结果显示SLE活动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均发生明显好转。2005年,Stummvoll G.H.等针对16例环磷酰胺无效或出现禁忌证患者应用羊抗人IgG吸附剂治疗,3个月蛋白尿水平、SLEDAI、抗dsDNA水平出现下降,大大降低了激素用量。2009年,朱向军等为DNA-IA组患者应用CTX冲击治疗+小剂量激素+IA治疗,2~3次治疗后,患者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吸附率、免疫球蛋白中IgG等均回归正常参考值内,临床症状也得到明显好转,患者血肌酐、尿中蛋白下降明显,补体C3升高明显。 以上实验研究证实免疫吸附疗法可控制狼疮活动,缓解狼疮症状,迅速清除机体内的自身抗体和CIC,使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防止对机体重要器官的进一步损害。实验还显示,对病情较轻、重要器官受损较轻、SLEDAI评分不高的患者应用IA治疗,效果较重症患者不明显,故目前临床均为重症患者使用该疗法,且由于临床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考察。 3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治疗是近年来研究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生物制剂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相比,具有能够选择性的抑制自身反应的淋巴细胞,而对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没有明显影响的优点。 3.1 抗CD40配体单克隆抗体(抗CD40L单抗) CD40分布于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和内皮、上皮细胞表面,与活化T细胞表面的CD40配体(CD40L)结合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CD40-CD40L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机体自身抗体产生,同时加大对肾组织的损害。因此,从狼疮肾病的发病机制看,应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Boumpas等利用人抗CD40L抗体BG9588对28例狼疮肾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抗ds-DNA抗体滴度平均值在治疗的第一、二、三个月分别下降38.9%、50.1%、25.3%。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查体,患者血清补体C3均出现显著提高,原出现血尿症状的均已消失。提示该生物制剂对于狼疮肾炎患者具有治疗价值。 3.2抗CD20单克隆抗体代表制剂为利妥昔单抗(rituxmi ab,美罗华),该制剂为一种鼠抗人B细胞CD20高变区、人IgG和k恒定区组成的人/鼠嵌合抗体。能借助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选择性地高效清除异常增生的B淋巴细胞。Gunnarsson等应用抗CD20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对免疫抑制剂抵抗的7例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女性患者进行周期为六个月的治疗,7例病例均表现抗ds-DNA抗体、抗Clq抗体滴度下降,疾病活动指数显著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明显,4例患者肾脏内CD3、CD4、CD20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3.3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 相关研究表明,应用IL-1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关节症状但主要脏器未受累,且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SLE患者,其关节症状均得到缓解,C反应蛋白(CRP)表现下降,C3水平表现上升。 3.4 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LymphoStat-B)该制剂为全人化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mi ulator,BlyS)的单克隆抗体。SLE患者的高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导致IL-l、IL-6、IL-8分泌增加,刺激T、B细胞增殖,中性粒细胞活化,引发狼疮病情加剧。一项针对7例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周培媚, 路永红, ZHOU Pei-mei, LU Yong-hong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成都,610017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2009,23(6) 3次
参考文献(24条)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1728444.html,I K N.TANG S C.MOK C C Treatment for lupus nephritis:a revisit 2005(02) 2.TU Y.PENG X.WANG L A prospective muhicentre study of mycophenolate mofefil combined with prednisolone as induction therapy in 213 patients with active lupus nephritis 2008(07) 3.CUI T G.HOU F F.NI Z H Treament of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with leflunomide and steroid: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2005(09) 4.ROBAK E.SYSA-JEDRZEJOWSKA A.WOZNIACKA A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tesus 2005(09) 5.DAVIS J C.AUSTIN H.BOUMPAS D A pilot study of 2-chioro-2-de-oxyadeno s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stosus-associsted glomerulonephritis 1998(01) 6.TANAKA Y.YAMAMOTO K.TAKEUCHI T A multicenter phase Ⅰ/Ⅱ trial of rituximab for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 2007(03) 7.JACOBSON S H.VAN VOLLENHOVEN R.GUNNARSSON I Rituximab-induced longterm remission of membranous lupus nephritis 2006(01) 8.ISENBERG D A B cell targeted therap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2006(11) 9.AMOURA Z.HAROCHE J.PIETTX J 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future therapeutic avenues 2008(09) 10.MOSCA M.BALDINI C.BOMB A S LIP394 (abotimus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2007(06) 11.ARINGER M.STEINER G.GRANINGER W B Effects of short-term infliximab therapy on autoantibod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esus 2007(01) 12.BANDT M.SIBILIA J.LE LOET X Club Rhumatismes et Inflammation.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duced by antiturnout necrosis factor alpha therapy:a French national survey 2005(03) 13.BLENMAN K R.DUAN B.XU Z IL-10 regulation of lupus in the NZM2410 murine mode 2006(11) 14.IKEHARA 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1998(03) 15.KOZAK T.RYVHLIK I Developments in hematopnietic stem e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tme disease 2002(04) 16.ZHOU K.ZHANG H.JIN O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snchymal stem cell ameliorates the autoim mime pathogenesis in MRL/Ipr mice 2008(06) 17.LLSUKOV l A.SIZIKORA S A.Kulagin AD High-dese immunesuppression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refractory sys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2004(02) 18.吴南海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08(04) 19.RUIZ-IRASTORZA G.RAMOS-CASAI S M.BRITO-ZERON P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antimnlnria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mtosus:a systematic review 2008(12) 20.FISCHER-BETZ R.SCHNEIDER M Antimalarials:A treatment option for every lupus patient 2008(12) 21.SZETO C C.KWA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1728444.html,IF M Tncrolimu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stosus with pure class V nephritis 2008(11) 22.BORBA V Z.VIEIRA J G.KASAMATSU T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2008(07) 23.KAMEN D L.COOPER GS.BOUALI H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2006(02) 24.CUTOLO M.OTSA K Review:vitamin D,immunity and lupus 2008(0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