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

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

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
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226338.html,

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

作者:林文兄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6期

摘要: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提供了契机。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将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与社会工作融合,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开展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服务融合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86-02

一、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的契机

老年人作为年龄上的弱势群体,从远古时期的救济到近代的慈善事业,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关注的对象,而社会工作从诞生之日起,就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了相当的关怀和照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开始进行“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改变过去社会福利由政府包办和企业办社会的传统模式。在养老服务方面要实现两项变革。

(一)养老服务对象的转变

养老服务对象由原来的以“五保户”和“三无”人员为主要对象的模式,转向社会上有需求的所有公民。只要老人愿意,就可以到养老机构养老。

(二)养老保障形态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保障主要以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救济型为主。2000年的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上,系统提出福利机构市场化经营

的新型社会福利模式,面向全体公民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福利型的保障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步伐加快,社区老年服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和城市老年福利机构发展迅速,这就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提供了基石和契机。

二、养老服务方式现状

(一)养老服务方式的类型

破解“养老难”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破解“养老难”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意见》(国办发〔2016〕91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7〕76号)和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有效破解我市“养老难”问题,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市养老难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本世纪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截至2016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共139.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82%。今后五年,我市人口老龄化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预计每年新增老年人约5万人,到2021年,全市老年人将达到155万人左右。 目前,我市“养老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养老设施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还没有编制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特别是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设施在档次、规模等方面布局不够合理。二是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市养老产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不积极,老年人思想观念保守、消费能力不足,市场主体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三是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任务重,民办养老机构审批程序还比较复杂,养老服务的扶持鼓励政策标准不高、吸引力不强。四是养老服务设施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五是养老服务的质量不优不高。养老护理员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不高,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与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不相匹配。以上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未来五年是破解“养老难”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银发浪潮”冲击,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解决“养老难”,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发达地区,找准补齐短板,奋力追赶超越,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按照“政府保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定位,继续加强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的设施建设,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养老市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西安成为让老年人感到幸福的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和80%以上农村社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

社区居家养老中社工的角色

社区居家养老中社工的角色 王壬 2012-10-15 14:12:51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京) 2009年7上期【英文标题】The Role of Social Worker in the Community and Family Endowment 【作者简介】王壬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编者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已成必然趋势。而机构养老又存在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等弊端,无法满足多数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融合家庭养老与社会化为老服务的新模式,成为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那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目前,我国的社区老人服务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提供并由街道居委会执行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生活困难老人的经济救济、日常上门巡视、义工服务、后事的操办等。但这些服务往往是补救性和救济性的,一方面,接受服务的老人只占老龄人口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老人在社交、心理方面的综合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为了更全面地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需要,各地尝试将社会工作的元素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居家养老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那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可以起到

什么作用呢?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展开合作,尝试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引入社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个体层面的角色 老人需求的评估者 社工要准确、及时地评估老人的情况与需要,为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例如,某老人的一位老友不久前去世,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从而引起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复发,造成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社工评估后,就从对老人的心理辅导入手,而不是简单地协助老人看病吃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变化很快,因此不仅需要对老人进行定期的全面评估,还要在中间插入定期的复检和不定期的回访,以确保更准确地了解老人的情况。 对老人的评估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需要评估的项目复杂繁多。国际上一份完善的老人评估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认知形态、沟通能力、听力、视力、情绪与行为形态、社交能力、日常独立生活能力评估(IADL)、自我照顾能力评估(ADL)、疾病诊断及病史、口腔与牙齿状况、居住环境检查、用药情况等。评估往往由社工、护士和医生组成的团队共同执行。整个评估涵盖了老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交情况,而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生理上,随着身体的不断老化,疾病和身体的衰弱成为老人关注的重点,如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及创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及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同时,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比如,移动医疗、医疗物联网、远程医疗以及云智慧处理中心等等,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养老提供O2O模式的综合性服务;“互联网+”智能居家养老等。 标签:互联网+;居家养老;发展方向;创新模式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领域都在逐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医疗领域亦是,比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医疗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也在加快。在健康领域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服务和监测人类的健康全过程,有助于提升预防、治疗和保健等健康管理的效果。因而,“互联网+”也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社区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家政生活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全方面的服務。本文探究的就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以期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 1.1 互联网+智能居家养老。近些年来,移动通讯、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居家养老体系提供了发展新动力。要想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能力,是需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撑的,同时,也诞生了一个新概念,即智能居家养老。智能居家养老主要是指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一些列先进技术,通过智能感知设备等途径,将老人的位置信息、活动量、生理健康指标等数据连接到数据中心、互联网,这样社区志愿者、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以及家人都可以远程自动了解到居家老人的健康监测、生活服务以及紧急救助等等[1]。 1.2 线上线下的综合性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简单地养老供给方式和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元化不相适应。而对农村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失独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信息化又是养老问题的重难点。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多养老的医疗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智慧”,促进了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将线下的养老服务和互联网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作出分析处理,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不同的老年人对健康疗养和休闲娱乐有不同的需求,因而,社区可以设置老年人社交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樂、教育、医疗、旅游等综合性服务,同时,和移动互联网商城平台合作,增加线上流量人口,逐步形成养老生态系统。 2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探究 2.1 建立居家老人手机健康管理平台。在养老信息化过程中,对老年人身体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姓名: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与机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与机制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认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的介入应从体制内“嵌入”和体制外“培育”两方面着手,体制内的嵌入要强调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如设置专业机构和岗位、对既有人员进行能力培训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而体制外的培育应强调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工作站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同时要吸引研究机构和高校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以推动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本土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内;体制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和投入,我国城市社区基本上已经建立起社区公共服务的载体——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公共服务站,一些农村社区也开始借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做法,建立了“一门式”或“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如浙江省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要建立1.5万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而山东省到2010年底,已有50%的行政村实现了社区建设全覆盖。可以说,我国社区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但这只是社区建设的第一步,它主要解决了社区建设的制度框架及其人、财、物的配套问题,而随着社会管理的提出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将由基础设施和制度框架等“硬”的方面转向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及其制度实施等“软”的方面中来,而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将大有可为。 尽管在社区建设的第一阶段,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已有部分介入,如政府开始强调社会工作对社区建设及社区服务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一些地方甚至开辟了社会工作岗位,并要求社区工作者报考社会工作师,同时鼓励社区工作者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社区问题,但是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介入的理念、力度和方式还停留在较低层面,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还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这突出地表现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如行政化色彩过浓,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做法往往沿袭政府的行政管理套路,以命令、强制等方式来强调工作的统一性、一致性;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手段不够灵活与多元,对居民的服务需求回应能力不强,导致公共服务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因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公共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社会工作的理念本身与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着很好的契合,能够在社区困难群体救助、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社区矫正、各种福利服务等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优势(孙莹,1997;杨贵华,2011);社会工作组织的非营利性还有助于改善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更是能够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等。为此,在社区建设的第二阶段,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非常必要。但是如何介入,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机制介入,需要很好地进行思考。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路径的文献综述 在国外和港台地区,谈及社会工作对社区建设的介入,研究者们更喜欢用“社区社会工作”这一概念,因为这一概念既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也把社区与社会工作很好地契合起来。不过他们普遍认为国内大陆的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并不是能够天然整合在一起的,因为社会工作意义上的社区社会工作“并不是国家治理的延伸”,它有“民主、参与、互助和自力的价值观(黄洪,2006),还有的学

关于养老院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养老院的调查报告5篇 篇一:关于社区养老院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的参加者:曹钰莹 实践主题:关于社区养老院的调查 时间:20xx年1月25号 现在将此次的调查报告记录如下 任务:探访养老院中的老人、查看养老院的服情况。 总的来说,老人们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每个人都过得很积极乐观,大家的情绪也比较稳定。生活很不错,只要300一月。在老人的脸上也都洋溢着一种笑容。我认为价格很合理。 此次我参加了一些活动。比如社区舞蹈队,合唱团。我为老人们表演了节目,老人们很开心,我也很愉快。 我刚刚跨进敬老院,它给我的感觉是平静安宁的,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们三三两两的在晒太阳,安安静静的,他们没有孩子脸上的天真,青年脸上的憧憬,中年脸上的忙碌,他们像是在思索着什么?或许是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懂得回忆吧。天空偶尔有两三只小鸟,但是他们也丝毫不感觉这气氛被小鸟的吵闹声打扰到,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沉溺于自己的幸福回忆里。院子里没有太多的绿化,只是一些古树,如同老人经历的一个世纪的洗礼,沉积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观察了敬老院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井井有条的,每天

7点半就会起床吃早餐,早餐很是清淡,只是一些稀饭和馒头,但是他们却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听敬老院的阿姨说:“我们养了很多头猪啊,一个 星期就杀一头的,老人们吃得很好,肉也绝对放得心。”这虽然是几句普通的话语,我却感觉温暖人心,现在还有谁不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啊。他们还会评选文明老人,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觉得这样的规则会让敬老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规范。思想也会更加上进。敬老院里面还有个宽敞的活动室,平时老人们还可以在里面聊天,打牌,他们也其乐融融。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人,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一个人孤单的低头坐在一个角落里面,我们走了过去,给了一些水果给他,他竟然簌簌的流下了眼泪,那是感动的泪水还是什么,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面,没有丝毫的掩饰,那样的真真切切,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这些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老人们是肤浅的,没有涵养的,不了他是那样的出众,一位叫董淑贞的老奶奶,平时省吃俭用,在临死前,把1000元的积蓄,全部捐赠给了敬老院,,她不是求名利,只是求于今生无悔,终于在前几天安心的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乐的飞向天堂的。 我还采访了院长。院长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人,很是

心得体会找准需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心得体会:找准需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最新) 在人们的印象中,养老院应该是挂着醒目的牌匾、被围在围墙里的,并且有专门的处所。 11年前,X姑苏区在全国率先依托现代通讯技术,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传统养老院里的 一切服务,完美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就是X的“虚拟养老”模式。 找准需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X早在1982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了18年。近10年来,X60岁以上老人已有131.7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0.7%,并且每年还在以4-5万人的速度净增,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的严峻形势。葑门街道位于X老城区,辖区内老龄 人口众多,养老服务供需一直很紧张。2007年,街道组织了一次对辖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大调研,结果发现辖区内90%以上老年人对自己居住多年的家有感情,舍不得附近的老朋友,因此不愿搬进养老院,认为若平时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日间基本照料服务,就能让多数老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轻松许多。其中,“擦玻璃”成为调查中需求量最高的服务。 在找准需求后,该街道率先在全国探索“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2007年12月,全国第一家虚拟养老院一一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在葑门街道创立。何为“虚拟”养老院?就是“拆”掉传统养老院的现实围墙,突破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依托互联网,构建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让老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各种日常生活照料。该模式克服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集中到社区,使老年人在得到家人照顾的

同时,也能享受到由社区相关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的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既可减轻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老年人“恋家”情结,又可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 如今,该模式已经推广至X主城区及多个县级市,甚至在扬州市广陵区、无锡市宜兴区, 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北京市顺义区、广西省柳州市、山西省晋中市等地也得到了复制。 虚实结合,做强养老惠民工程 “虚拟养老院”看似很“虚”,其实很“实”。11年的探索,让“虚拟养老院”从耳目一新的养老理念转变为好事办好的惠民工程。 养老场所是虚,服务项目是实。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民间非企业社会组织,是独立运 行、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是由政府采购其提供的专业服务。走进位于X沧浪新城汇邻中心五 楼的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总部,你会发现这里看不见一位老人、一张床位,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写着服务内容的大型展板,标明了中心所提供的共计6大类53项的养老服务,分为洗衣烧饭 等便民家政类、修理水电等物业维修、陪同就医等助医保健类、生日提醒等人文关怀类、娱乐学习类、应急求助类,并且标明各项服务相应的服务时间、质量要求。该中心路忠书记介绍: “虽然我们没有真实的养老场所,但是服务却是实在的。街道480户老人的资料都已被录入我 们的系统数据库中,中心通过信息化服务,为老人们提供上门服务,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目前,居家乐在X共拥有6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5家日间照料中心、14家公益助残基地等。 运作模式是虚,队伍建设是实。依托互联网技术,虚拟养老院自主研发线上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服务全链条追踪、闭环规范管理。每一个养老服务员都有自己的信息账户,通过手机APP,中心管理团队与服务员之间从上门服务前的工单自动生成、预约分配,至服务中的实时跟踪、及时协调,再到服务后的质量回访、评价分析、投诉处理、跟踪反馈,都严格按照系统 操作流程,实现实时管理。虽然依托互联网技术,运作模式是线上虚拟的,但养老服务员的队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岗位职责样本

总干事职责 1、掌握机构发展动态, 拟定机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计划。 2、组织各个部门制定部门管理制度以及部门年度发展目标及工作计划。 3、统筹机构日常事务,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或转介给相关部门解决。 4、定期召开管理层会议, 传达机构各项决策决定, 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 5、负责决策权限范围内的机构日常事务, 费用开支。 6、积极了解同行机构发展动态, 参与各项社会交流活动, 为机构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7、跟进机构各项大型活动或项目的开展, 确保活动或项目的顺利进行。 8、配合机构理事会协调机构其它部门完成机构突发事情处理。 项目主管职责

对机构的项目负第一责任, 与直属上级机构总干事共同承担风险 与责任; 1、在总干事的指导下, 在机构行政部、传播部门的支持下, 带 领团队执行、评估和管理机构的项目或业务; 2、制定现有项目的标准和流程, 如项目产出标准与要求、项目 执行标准与要求、项目档案资料标准与要求; 3、制定机构的项目或业务发展规划、月度工作计划及预算、 年度工作计划及预算、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年度报告及决算; 4、梳理项目经验和成效, 形成行动笔记和项目操作手册; 5、定期听取、收集、整理、反馈项目负责人或一线执行人员 的工作汇报和档案相关资料。及时提交给宣传部门专员进行宣传; 按期提交给行政部门专员留档或对外汇报。 6、向机构督导、机构总干事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投 入产出比、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制定解决或调整方案。7、配合行政部门制定下属的岗位职责说明、薪资福利标准及 考核标准、激励制度、团队建设计划、员工聘用和解雇。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无决策、执行。 8、配合传播部门制定并实施项目传播方案。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无决策、执行。 9、项目主管上级领导为机构总干事和事业发展部, 下属为各项 目负责人。

社会工作在中国养老服务发展中的思考

社会工作在中国养老服务发展中的思考 摘要: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存在一些不足。在新时代下,养老服务被要求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来提供,这同时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养老行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发展。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存在着种种困难,怎么去合理解决和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机构;养老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面对的问题(一)老龄化现状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6 年的年底,中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有 2.3 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6.7%;65 岁以上的有 1.5 亿人,占10.8%。预计到2020 年时,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 2.48 亿,中国的老龄化水平为17.7%。预计2025 年,六十岁以上人口数将达到 3 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以人口结构为变量进行分析可发现,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不平衡现象,中国人均寿命延长。从而高龄老人群体中,由于其身体变化等原因,失能老人达50%以上。由此,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 大,经济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程度呈现加速发展期。 (二)面对问题

养老机构起步晚,专业化水平较低,而且城乡、地区间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差异显著、大部分养老机构服务单一,专业人员匮乏,一些老年机构的价位、服务无法令人满意,老年人的生活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中国一直有“养儿防老”,亲情孝顺一直是中国人所看重的事情,笔者在自己身边人做过一个小调查,问其是否愿意在合理情况下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大部分回答是不想,觉得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老了却要被我们送到养老院于心不忍,是不孝顺的表现。也有很多老人认为进养老院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因此,以家庭养老成为中国直到现在依然占据主流位置。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较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较低。很多养老机构的参与者对其了解甚少,社会工作实务面临着“难接纳”的问题。现阶段的养老机构尚未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中的重要作用,专业社工部门未形成,相应的工作由机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工作发展空间远远不足。而且存在资金资源匮乏的问题。 一是缺少具有实务经验的社工。高校毕业生认为养老服务辛苦,工资较低,他们多数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且养老机构缺少相关岗位设置。因此,养老机构较难吸纳专业社工。而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服务人员,虽然对养老服务有一定经验,但总体素质偏低,很难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技能。 二是没有完整的社会工作团队。督导、中级社工、助理社工,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以济南市洪家楼街道为例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以济南市洪家楼街道为例 吴春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传统养老方式受到挑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受到政府 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济南市洪家楼街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洪家楼街道探索经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创新形式,实现灵活化、人性化、个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帮扶困难老年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标准化运作;配备多样化、现代化、体系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政府;服务[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3-0006-04 2012-07-18 吴春(1978-),女,山东济南人,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部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公共管理理论。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随着“421”结构家庭的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与此同时,养老机构面临着数量少、成本高、床位紧张等现实问题,因此,整合社区资源,实现老人不出社区在家养老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新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要求,必须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济南市洪家楼街道地处济南市洪楼商贸区核心地带,辖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4021人,占户籍人口的14.7%,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几年,洪家楼街道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洪家楼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时代背景1、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口基数大国际标准规定,如果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那么表明这个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2年6月,洪家楼街道辖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021人,占户籍人口的14.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2759人,占户籍 人口的10.09%,按照国际标准洪家楼街道已是一个标准的老龄化社区。养老问题已成为洪家楼街道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洪家楼街道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也日益加剧,在4021名老年人中享受低保待遇的28人,空巢老年人443人,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年人205人,这些老年人孤独感更强,更渴望亲情,更渴望便捷的生活方式,更渴望贴心的医疗保健,更渴望社会的贴心关怀,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机构发展滞后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洪家楼街道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截止到2012年6月,洪家楼街道辖区常住人口27347人,街道辖区总户数10013户,每户家庭平均2.73人。 “4-2-1”结构家庭意味着一对夫妇要对四位老人负有赡养义务,在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家庭养老的重担成倍增加,子女在对老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周全。家庭结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 与此同时,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滞后呼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济南市民政局相关调查显示,2012年济南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93万,而养老机构包括公办、 民营在内总共有68家,床位只有7200多张,这些养老机构只能解决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shaSocialWorkCollege第19卷第3期2012年9月 Vol.19No.3 Sep .2012

社工在养老院

目前,养老机构中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专业社会工作的力量也相对较弱。大家对社会工作存在两种不合理的认识:刚开始是低估甚至否认社会工作的作用,认为“做老人工作不需要专业社工,有爱心、热情和责任感就行了,社工能做的事情其他人也能做好”。在他们看来,个案咨询就是聊天,小组活动无非就是玩游戏。随着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不断深入,有一部分人又过高地估计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把社会工作者看成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不管什么问题、多么严重的个案都认为社工能“搞定”。面对这两种不合理的评价,社工没有必要去辩解,唯一应做的就是用行动证明专业和价值。帮助新入院的老人适应机构生活是社工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新入住老人入院后,会面临生活环境、生活规律、交往方式等情况的改变。这时,社工要及时地跟进,为他们提供适应情况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老人的不同需求分别予以处理,从而帮助老人尽快地了解和熟悉老人院的生活,为新入住老人提供社会支持。此外,对有心理、情绪、行为问题的老人,社工要及时进行咨询和辅导。各养老区的工作人员将老人转介给社工后,社工会对老人的问题和需求进行预估分析,通过跟老人建立专业关系,共同制订并实施介入方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介或结案。将个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社工服务中来,通过个案会议的形式,充分调动与个案相关的人员,整合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综合照顾服务。实践证明,社会工作的介入,在解决老人入住适应困难、舍友关系不良、社会交往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上成效显著。在养老机构中社工还可以为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老人开展社交康乐等小组活动。对于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老人,通过小组的形式,让老人在游戏和讨论中和谐共处,体验团队精神,分享和交流心得,帮助解决共同问题。如可以针对视障老人开展互助小组;针对有共同爱好的老人开展手工艺小组、读报小组、粤曲小组等社交康乐性小组活动等。同时,社工介入后,还能重视发掘老人的潜能和余热,强调老人活动要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改变了以往养老院工作人员大包大揽的局面,让老人能够充分参与到机构生活中,增进了老人和工作人员间的沟通,促进了良好关系的建立,从而能帮助老人恢复自尊、自信,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此外,整合社会资源,为老人提供义工服务也是养老机构社工的一项特别工作。社会上有一些团体和个人很热衷于来老人院为老人提供服务,他们是老人院可利用的宝贵资源。社工首先要充当组织者,通过主动联系,同机构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需求和能力评估,为义工和老人进行互助组合。其次,社工可发挥培训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协助老人接纳义工服务,

养老创新重在服务暖心

养老创新重在服务暖心 经济日报记者李佳霖 上海“幸福9号”老年人乐园开设了唱歌跳舞、棋牌、书画、互联网、健康理疗、超市购物、食 堂等多个服务区域,基本满足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经济日报记者李佳霖摄 面对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同年龄健康程度偏低等特点,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共同的问题。对此,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各种养老新模式。 “我国老龄人口正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国老龄人口接近2.14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5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35%。”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鲍学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目前,以O2O养老消费为主的“幸福9号”模式、以专业运营团队管理养老机构的“托管模式”以及将政府、社会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暖心工程”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 “暖心工程”遍地开花 如何让更多的老人在家门口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10年,“中国社区服务暖心工程”启动,开始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新探索。该项目由社会爱心企业捐赠资金,在社区开展敬老助老服务、健康关爱、社区文化等系列公益活动。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暖心工程”适时调整战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96%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人群,重点是“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中老年人,施以现金资助、物资资助和服务资助。其中,仅服务资助就包括开办老年餐桌,开展日间照料、

健康护理、精神慰藉、上门家政等养老服务,还兼顾全体社区居民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和文体娱乐服务。通过在街道办事处设立暖心工程服务中心,在辖区内的社区设立社区服务站,使用服务站基金把中央财政、地方资源等直接送到了需要的百姓手中。 自2013年起,“暖心工程”被民政部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其最大亮点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对项目的广泛宣传和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由于各地企业和个人的慷慨解囊,形成了“暖心工程”多渠道、多元化的捐助格局,实现了“变输血为造血”。 因为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进行有效整合,“暖心工程”自身也得以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暖心工程”已在全国88个城市建立了200余个社区服务站,为6万多名老人提供了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039万元。 用互联网思维撬动产业 位于上海宝山区红太阳商业广场的“幸福9号”老年人乐园,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开设唱歌跳舞、棋牌、书画、互联网、健康理疗、超市购物、食堂等多个服务区域,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日常的生活所需。自今年年初开业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这里视为第二个家:早上锻炼身体,中午看书唱歌,下午学习瑜伽、做手工,直到晚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幸福9号”取自“幸福就好”的谐音。2013年,“幸福9号”首创居家养老O2O模式,通过网上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为老龄人口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不仅使老龄人口成为互联网消费的新生力量,而且提高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据了解,“幸福9号”网上商城致力打造老年网络购物第一平台,通过在欧美、日韩以及国内各地建立自己的采购通道,甄选包括营养保健、家具用品、旅游产品等在内的几万种适合老年人的优质商品,取消所有中间环节,让高利润产品回归理性,让老人买到物超所值的商品。该网上商城在2014年3月15日一上线,即突破了1500万元营业额。通过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建立自己的物流大仓以及同城物流配送体系,将2万家社区体验店作为最后1公里物流的配送点,按照规划,“幸福9号”很快就可实现消费者在任何一个地方,网上下单2小时内送货上门。 “幸福9号”居家养老服务店和老人乐园则是通过线下服务与网上商城进行互动,使老人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日常所需成为可能。其中,居家养老服务店围绕社区建立的基础养老体系,不间断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大数据跟踪。根据去年下半年“幸福9号”启动的“一店百家”计划,每家“幸福9号”居家养老服务店至少覆盖200个家庭,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梅陇镇为例 分校(站、点):闵行一分校 年级、专业: 12秋社会工作 教育层次:本科 学生姓名:金慧韫 学号: 1231001252840 指导教师:徐倬 完成日期: 2014.10.30

目录 文献综述 (1) 内摘要和关键词 (2) Abstract and Keywords (3) 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4)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 (二)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要 (4)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有效举措 (4) 二、梅陇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现状 (5) (一)居家养老模式的理念被逐步认可 (5) (二)建立起了初步的管理体系 (5) (三)为养老事业提供了新思路 (6) 三、梅陇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社工的作用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6) (二)社区工作对居家养老支持力度不足 (3) (三)居家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4) 四、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4) (一)构建统一的护工管理体系 (4) (二)加大宣传居家养老理念 (4) (三)引入社会资源支持居家养老模式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内容摘要 在实践中,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对于运行各个流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健全和完善。从长期的发展实践看,社区化居民养老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养老效果明显、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养老等诸多优势,日益被人们所认可。并且很多省市已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总结和梳理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从微观层面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观念意识的不断变化,养老的社会化和社区化逐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趋势,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但是从客观角度讲,我国的社区服务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本篇论文立足上海梅陇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论述,探索性的提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为相关方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服务管理

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须有稳定盈利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须有稳定盈利模式 2012-09-18 10:42:00 来源:全国老龄办 打印文章发送给我好 友 中国日报-看世界 [提要]养老服务行业是微利行业,政府应考虑在税收上有所支持,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早、市场化程度高、整个养老服务业也比较成熟,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模式的较多。对于中国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如仁爱华和青松来讲,可能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 同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相比,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缺乏自主品牌以及核心技术和产品、管理较为粗放、营销手段不足、服务队伍的职业素养不高―― “支付能力缺乏、购买服务意愿不足,导致众多失能老年人的潜在服务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服务需求,致使我国养老服务市场难以伴随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应有的快速扩张,企业因此也缺乏进军养老服务市场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前景看似很好,实则不佳的根本原因所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部副处长李志宏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这两地合计就10多家的样子,绝大多数属于小微企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多数企业经营处于盈亏临界点上下。 青松老年看护公司总裁王燕妮、引进于美国的仁爱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研发部负责人黄冠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都一致表示,仅依靠政府全部包揽社会的养老问题是不可能的,企业应找到自己的赢利点,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政府给补贴更要给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在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设计制度和制定规则,其他由市场来做,如日本、德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美国也有比较完善的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失能老人可以通过护理保险制度支付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类似的制度,加之老人们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失能老人的支付能力不足,由此导致我国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量很大,但是有效需求量不高。 对此黄冠华建议,政府需要做几件事:首先是制定好政策,政策做好了会起到杠杆作用;其次,政府承诺养老社保基金应按时逐量地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逐年有所上升,并实现其保值增值;第三,应逐步兑现全民医疗保险;第四,应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民间企业、组织,甚至是有能力的国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行业是微利行业,政府应考虑在税收上有所支持,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黄冠华说:“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政策是按照走工商行政登记的企业对待,按营业额交5.6%的营业税。此外,一旦盈利,还要交25%的所得税,企业最后所剩无几。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