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安家。②今:男子结婚。

2、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①古:青年男子。②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日益微

志气:①义:精神。②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几何:①古:多少。②今:几何学。

5、少而强者不可保

强者①古: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坚强的人(心理上)。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①古:成长立业。②今:创立,有根据。

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

6、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

7、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六、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祭十二郎文》练习整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请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g)所怙(hù)

B、乃能衔(xián)哀致诚虽万乘(shèng)之公相丞相薨(hōng)

C、其余奴婢(bì)呜呼哀哉!尚飨(xiǎng)中年兄殁(mò)南方

D、并令守汝丧(sàng)闻汝丧(sàng)之七日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

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

⑥D、④⑤⑥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9、翻译下列句子(第3题为划线句):

(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二、能力提升训练

阅读清代袁枚的《祭妹文》片段,回答问题。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余九

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锱衣》一章。适先生奓(zh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愈三年,予披官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íní,婴儿,这里指幼年时期)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汝以一念之贞(由于、因为)

B、虽命之所存(既然)

C、使汝不识诗书(如果、假使)

D、或未必艰贞若是(或许)

2、文中第一段文字,作者对其妹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分析了原因,作者认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

因是()

A、袁枚妹妹自己坚持不肯解除婚约,“一念之贞”造成了终生不幸。

B、作者害了他妹妹,所以文中说“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C、“古人节义事”害了他妹妹,传统的封建礼教毒害了她,给她带来了不幸。

D、不良的教育害了他妹妹,中国古代的诗书都是害人的,所以作者说“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

是”。

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段主要写幼时兄妹关系。记叙了同捉蟋蟀、并肩读书、自己弱冠粤行时幼妹“掎裳悲恸”、中

进士回家时妹妹“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等情景。

B、这一段文字写的都是琐事,但正因为对儿时“嫛婗情状”未能“罗缕纪存”,所以回忆得不够,这

就更鲜明地表现了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和悼念亡妹的真挚感情。

C、这一段中把儿时“岁寒虫僵,同临其穴”的情景与“今予殓汝葬汝”对比着写,更加哀婉动人。

D、作者在记叙了往事之后,既后悔,又叹息,这一悔一叹,更直接抒写了无限眷恋、又觉无可挽回的哀痛。

4、翻译“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祭十二郎文》参考答案

1、D(“丧”应读sāng)

2、A(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

“应付”;D项“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3、C(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4、C(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

;人称代词“他、他们”。)

5、A(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6、B(“致”为使动用法,其余都是名词作动词。)

7、C

8、A(“愈”指韩愈自称,并非“超过”。)

9、(1)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却早早地绝了后,你那么纯正聪明本来应该继承家业的却不能承受他

的恩泽呢。

(2)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二、

1、B(应解释为“虽然”)

2、C

3、B(“回忆得不够”表述不当)

4、后悔当时没有将年幼时期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5、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世:①皆不幸早世。(通“逝”)②两世一身。(父子相继为一世,名词)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世间,天下,名词) 12、其:(本文中“其”的用法比较典型,故另行总结) 三、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指依*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 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也可作“垗”,墓地) 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9、尤:其又何尤(怨恨) 二、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三、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⑥其又何尤?(这,代词)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四、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 一词多义: 诚 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幸 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以 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省 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孤 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长 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终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致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就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知 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其又何尤?(这,代词)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其的用法 其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2、指示代词。(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其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呜呼!其信然矣! ——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其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 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 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 表方位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今译为: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特殊句式 ⒈宾语前置 ①惟兄嫂是依 ②其又何尤 ③何为而在吾侧也 ⒉状语后置 (1)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2)吾佐戎徐州 ⒊被动句吾又罢去 ⒋省略句 (1)汝从(吾)于东 (2)既(吾)又与汝就食江南(3)吾佐戎徐州 ⒌感叹句 呜呼!其信然邪 ⒍反问句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一古今异义: ①吾去汴州去:(古义)离开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②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动摇:(古义)松动(今义)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⑤未可以为信也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义)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今义)多少(用于反问) ⑦其无知,悲不几时无知:(古义)(我)死后无知(今义)不懂情理;缺乏知识⑧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无意:(古义)没有心思(今义)不是有意的 ⑨然后惟其所愿然后:(古义)这样之后(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

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⑩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安家(今义)男子结婚 (11)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与之呼应 二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 [zhào] ”,墓地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曷:通“何”,什么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已:通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祭十二郎文》教案及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教案及文言知识点总结 教学重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特征。 教学方法 1.布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2.教师适当点拨。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 2.熟悉客下注释。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本为韩愈次兄韩介之子,出嗣给长兄韩会为子。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 祭,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 三、写作背景 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中唐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其作品集有《韩昌黎文集》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病死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了这篇祭文。 四、诵读、正音 五、学生自读 问题: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各种情感。 3.体会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内容结构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婉动人。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二、文章结构 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人之间的浓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年时的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身。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未)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求谏 知识点整理资料

求谏知识点整理 注:各空答案在文档最后,可对应查看 1、举措古 义:今义:2、颜色古 义:今义:3、相遇古 义:今义: 三、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加以解释,注意它们的特殊含义 1、知政教得失 2、臣下钳口 3、陛下开圣虑,纳刍荛 4、实愿罄其狂瞽 5、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6、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7、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8、必当畏犯逆鳞 9、纂组伤女工 10、一日万机,一人听断 四、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关注课后重点实词寻、理、信、遇) 1、比: ①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求谏》)

②比及三年(《侍坐》) ③比得软脚病(《祭十二郎文》) ④比翼齐飞 ⑤朋比为奸 ⑥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⑦比去,以手阖门。(《向脊轩记》) ⑧与天地兮比寿其可也(《屈原列传》) 2、假: ①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求谏》)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黄生借书说》) ④乃悟前狼假寐(《狼》) ⑤大臣犯法,无所宽假(《魏世祖记》) ⑥乃以吴叔(吴广)为假王(《陈涉世家》) ⑦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 3、属 ①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求谏》)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举酒嘱客(《赤壁赋》) ④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⑦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藉: ①主欲知过,必藉忠臣(《求谏》)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③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陈涉世家》) ④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赤壁赋》) 5、致: ①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求谏》) ②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求谏》) ③言语致失次第(《求谏》) ④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 ⑤致中和,天地位焉(《中庸》) ⑥言语致失次第 五、虚词: 1、则: ①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求谏》) ②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求谏》) ③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求谏》) ④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求谏》) ⑤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辜(《求谏》)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梳理答案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答案 一、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 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也可作“垗”,墓地) 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9、尤:其又何尤(怨恨) 二、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三、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四、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

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韩愈《祭十二郎文》各种文言知识整理

《祭十二郎文》 一、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⒒比 ①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 ②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并列,挨着) 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比较) 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和…比较)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及) 12书 ①汝去年书云(写信)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表) ⑤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书画)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指<<尚书>>) ⑦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文字 13.: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祭十二郎文 知识点归纳整理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古今异义的词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皆不幸早世 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词: 1、吾去汴州 古:离开 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2、明年,丞相薨 古:第二年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3、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而齿牙动摇 古:松动。 今:立场不坚定。 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过不了多久 今:数学领域的一分支 6、未可以为信也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7、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古:没有心思 今:不是有意的 8、志气日益微 古:精气神 今: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9、然后惟其所愿 古:这样之后 今:作连词,与“先”、“首先”相呼应 三、重点实词 1、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3、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请归取其孥(妻子儿女) 5、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也可作“垗”,墓地) 8、窆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9、其又何尤(怨恨) 四、重点字词: 季父(叔父) 具(备办、准备) 孤(幼而丧父) 殁(死亡) 承(继承、接续) 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 佐戎(辅佐军务) 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五、重点虚词: 其: 1、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 3、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 旅食(在外地谋生) 辍(停止,指丢下、离开) 无涯(边际、极限) 戚(哀伤) 宜(应该) 毛血(毛发气血,指身体、体质) 吊(慰问、抚慰、安抚,“形影相吊”) 幸(希望,“幸可广问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梳理卷学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梳理卷 高三语文备课组编写 2014-9-9 《庖丁解牛》 一、通假字 砉然向然技盖至此乎 善刀而藏之 二、古今异义 奏刀騞然乃中《经首》之会 进乎技矣所见无非牛者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 视为止,行为迟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三、一词多义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乎①技盖至此乎?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然①奏刀騞然②因其固然 ③虽然,每至于族……④怵然为戒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虽然,每至于族 四、文言句式 1、技盍至此乎 2、臣之所好者,道也 3、技经肯綮之未尝 4、视为止,行为迟 《项羽之死》 一、多义字 1.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为诗曰()为诸君溃围() 赤泉侯为骑将()吾为若德() 吾为公取彼一将() 3.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4.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无厚入有间()

7.籍独不愧于心乎()然今卒困于此()8.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9.乃有二十八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二、古今异义字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2.力拔山兮气盖世()3.直夜溃围南出()4.常幸从() 5.然今卒困于此()6.期山东为三处() 7.骓不逝兮可奈何()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9.地方千里()10.平明,汉军乃觉之()三、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5.骓不逝兮可奈何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五、句子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阿房宫赋》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2、明星 3、经营 4、精英 5、可怜 6、隔离 7、直走8、气候 二、一词多义 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译为“孤独”即可) 3、皆不幸早世“世”通“逝”,离世,去世,死 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坟地,墓地,坟墓,陵墓 5、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6、自今已往“已”通“以”,表明时间、方位或数量的界限, 7、其传之非其真邪“邪”通“耶” 二、古今异义 句子古义今义 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记得,记住对过去事物的印象,记忆力,记性 明年,丞相薨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将成家而致汝安家组建家庭,结婚 而齿牙动摇(牙齿)松动不稳固,不坚定 志气日益微精神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几何不从汝而死?/其几何离?几,多少几何学 又可冀其成立邪成长立业,建立,创立;有根据 三、词类活用 句子用法意义 不可以久形容词作动词久居,久住 而视茫茫动词作名词视力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词作动词继承家业 将成家而致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接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使……早死 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殒身,使……丧亡/死去长吾女与汝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大;抚养 恐旦暮死时间名词作状语早晚 莫如西归时间名词作状语向西 四、一词多义 1、诚: 2、幸: ①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诚意①皆不幸早世形容词,幸运 ②诚知其如此连词,表示假设,如果,果真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动词,希望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副词,实在,的确,确实 3、省: 4、孤: ①不省所怙动词,知道,了解①吾少孤动词,幼年丧父 ②吾往河阳省坟墓/汝来省吾动词,探望②零丁孤苦形容词,孤单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名词,孩子,遗孤 5、长: 6、终: ①吾少孤,及长动词,长大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动词,尽,完,终结,结束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形容词,年长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副词,最终 ③长吾女与汝女动词使动,使……长大,养育 7、致: 8、就: ①乃能衔哀致诚动词,表达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靠近,引申为“谋取”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动,使……来,接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 9、知: 10、世: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①皆不幸早世通“逝”,离世,去世,死 ②死而有知知觉。这里指灵魂②两世一身名词,代(父子相继为一世/代)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世间,人间,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二,古今异义 ①吾去汴州 去:(古义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②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动摇:(古义 (今义在对立的意见或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义 (今义数学类 ⑨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义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 ⑩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义 (今义男子结婚 ⑾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今义连词 ⑿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 (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⒁汝来省吾,止一岁。 止:(古义 (今义停止;阻拦 三,词类活用 业其家

东亦客也 毛血日益衰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未始以为忧也 四,一词多义 ⒈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⒉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其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其信然矣 ④其无知,悲不几时

⑤又可冀其成立 ⑥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5.然 ①其信然矣!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 ③然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6.以 ①未始以为忧也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③汝殁以六月二日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7.始 ①始来京城 ②始速祸焉 ③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④未始以为忧也 8.诚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 一词多义: 诚 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幸 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以 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省

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孤 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长 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终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致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就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知 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其又何尤?(这,代词)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其的用法 其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祭十二郎文_文言知识整理

* 祭十二郎文韩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背景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赵与时“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闻汝丧sàng及长zhǎng不省xǐng所怙hù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归取其孥nú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汝遽jù去万乘shèng之公相殒yǔn其生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ǎng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注意下列字词读音第三部分,8-10段,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第一部分,1-3段,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二部分,4-7段,写十二郎之死。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与可没于陈州少纵即逝矣而节叶具焉二、古今异义 初不自贵重月落庭空影许长废卷而哭失声吾将以为袜发函得诗而读书者与之以书遗余曰 三、词类活用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余因而实之与可厌之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初不自贵重 四、一词多义 1、熟 执笔熟视 而操之不熟者 2、语 近语士大夫 有“车过”“腹痛“之语3、过 不学之过也:过错 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4、发 发函得诗 使人发书至赵王 恐前语发 发尽上指发 5、乃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乃见其所欲画者 尔其无忘乃父之智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6、其 乃见其所欲画者 岂独得其意 而予亦悔其随之 以追其所见 其所以然 岂独得其意 五、特殊句式7、为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余为徐州 而予以为有道者 吾将以为袜 8、然 自视了然 予不能然也 然二百五十匹绢 9、以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与可以书遗予曰 吾将以为袜 10、之 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临事忽丧之 士大夫传之 而读书者与之 11、而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庖丁,解牛者也轮扁,斫轮者也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初不自贵重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足相蹑于其门知公倦于笔砚六、解释加点词 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投诸.地而骂以为口实 .. 而读书者与之近语士大夫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词类活用 1.函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4.乱者四应 1.而告以成功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4.系燕父子以组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四、一词多义 1.盛 5.归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而皆背晋以归梁 请其矢,盛以锦囊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完璧归赵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 6.与 2.困与尔三矢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智勇多困于所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告7.微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夫祸患长积于忽微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4.其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8.举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举天下豪杰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戍卒叫,函谷举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虽 方其系燕太子以组虽曰天命 请其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五、文言句式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请其矢,盛以锦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