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地理《西北和青藏地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西北和青藏地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西北和青藏地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西北和青藏地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西北和青藏地区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四大区域划分和南北方之后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自然特征缺乏认识,这是我们上课需要重点解决的了让学生掌握以上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地理的垫。

本节课主要引领学生探究本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地域特色等内容,把知识重交通上。我将本节课设计整合为三个专题,专题一:自然环境考察;专题二:人文未来发展考察。专题一——自然环境考察,主要通过先锋考察队、生态考察队、资合作,让学生们在课前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领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是学习后面人文环境考察,我们成立农业考察队和突交通考察队,突出了特定环境下的人文地的人文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三——本区域的未来发展考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生们的群体智慧与想象力,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问题讨论中去,在献计到保护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意义,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三个专题始终围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合作制作演示文稿,引领全体同学深入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撰写保护生态环境倡议

激发学生对我们祖国边疆建设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

4.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

5.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及代表牲畜。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对应课标

1. 自然环境考察

明确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特点。

2. 人文环境考察

(1)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2)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它人文地3.本区未来发展考察

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 自然环境考察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去过或者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吗?

(2)怎样才能形象的为大家讲解本区环境特色呢?

(3)本区存在着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2. 人文环境考察

(1)高寒的环境下分布着怎样的农牧业?

(2)高寒环境下的交通又是怎样的呢?

(3)西北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及畜牧业分布?

3.本区未来发展考察

(1)奔驰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是全封闭式的,为什么?(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谈谈对青藏地区的未来发展作(3.)本区的自然环境存在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怎

专题划分专题一:自然环境考察(1 课时)

专题二:人文环境考察(1课时)

专题三:本区未来发展考察(半课时)小组

专题一自然环境考察

所需课时课内共用半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半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创设具体现实场景,展现当地环境特色。

2.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便于课堂展示。

专题问题设计1.你去过或者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吗?

2.怎样才能形象的为大家讲解本区环境特色呢?

3.本区存在着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

教学支持环境:班班通教学环境

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课前延伸

上网搜集关于本地区的图片、资料,初步了解青藏地区。并将资料加以整理,制作成幻灯片,便于课堂中展示。

活动二: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边聆听音乐——《青藏高原》,边欣赏旅游考察队整理的幻灯片—

—本地区风景组图,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本地区的整体印象。

活动三:激情展示我最棒!

以各考察队为单位讨论,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引领大家学习。先锋考察队:用幻灯片展示本区的位置、范围图,便于学生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读图对比记忆,形成脑中地图。

生态考察队:1.幻灯片展示本区珍稀动物和代表动物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2.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观察本区珍稀动物和代表动物图片,引出本区的气候特点。

3.幻灯片展示本区河流分布图,便于学生对位置的准确定位。

4.绘制河流分布图。

资源考察队:幻灯片展示能源及矿产产地图片,由资源队代表为同学们介绍幻灯片中每一幅图片的代表矿产及能源,并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点解释其能源存在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强化记忆、总结。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比分析。

活动四:填表对比学习(抢答)

评价要点

对各考察队的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注重在地理学习方法评价、学习资源准备全度评价、小组代表引领素质评价等角度,多表扬式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专题二人文环境考察

所需课时课内共用半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半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了解本区独特的农牧业及交通,运用地图说出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2.通过视频资料分析,该区动物的独特原因。

专题问题设计

1.高寒的环境下分布着怎样的农牧业?

2.高寒环境下的交通又是怎样的呢?

3.西北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及畜牧业分布?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

教学支持环境:班班通教学环境

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探究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

1. 幻灯片展示本区的农牧业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情境中分析、记忆,加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2. 引出问题——它们的毛都比较长,为什么?让学生们带着疑问播放视频——本区的农牧业,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轻松突破教学重点。

3.农牧业分布的学习探究,引导学生读图、绘图,并学会分析其原因?

活动二:探究青藏地区高寒环境下的交通

交通1队:

为大家展示了解放前的交通图片并讲解它们的艰险,直观、形象。

2.讲解解放后交通的巨大变化,并突出本区主要的交通方式——公路,引领学生做了各公路连线题,加以巩固理解。

3.以问题引出本区建成了唯一的一条铁路——青藏铁路,由交通2队继续为我们展示。

交通2队:

首先结合制作的幻灯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提出要克服世界性三大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青藏铁路工程组图,感悟铁路修建的艰难。幻灯片展示青藏铁路工程组图,让学生充分认识铁路修建的艰难,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三:西北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及畜牧业分布

1.由农业对引领大家观看幻灯片展示本区的农牧业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情境中分析、记忆,加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2.提出问题:对比分析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与代表牲畜。

活动四:填表对比学习(抢答)

评价要点

对各考察队的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注重在地理学习方法评价、学习资源准备全度评价、小组代表引领素质评价等角度,多表扬式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专题三本区的未来发展考察

所需课时课内共用半课时,每周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探索生活中的地理——青藏铁路上的列车全封闭式的原因。

2.举例说明对本区未来的发展设想。

专题问题设计1. 奔驰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是全封闭式的,为什么?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谈谈对青藏地区的未来发展作何设想?

3. 本区的自然环境存在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怎样做?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

教学支持环境:班班通教学环境

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走进生活我开发

幻灯片展示问题——奔驰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是全封闭式的,为什么?对本节课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针对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抢答)

幻灯片展示问题——青藏和西北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开展小组讨论,撰写倡议书。

活动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撰写成建议书。

活动三:课堂收获总结

1.学生口头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及学习方法。

2.利用表格,对本地区的专题知识点梳理、巩固。

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对照资料获取信息,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先自评,最后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倡议书评价:

评价方法:组组互评、教师点评。评选优秀倡议书5篇。

评价工具:量规

评价指标:(1)从内容上能说明保护本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2)语言流畅,情感动人,具有说服力。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图1:地球和地球仪 图2:地球的运动 图3:地图的阅读 图4:地形图的判读 二、陆地和海洋 图5:大洲和大洋 图6:海陆的变迁 三、天气与气候 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四、居民与聚落 图9:人口与人种 图10: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五、发展与合作 六、亚洲 图1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 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 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 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 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 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 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 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 十、极地地区 图20:极地地区 十一、从世界看中国 图21:中国疆域 十二、中国自然环境 图22:地形和地势 图23:中国的气候 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 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 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 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 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 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 十六、北方地区 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 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台湾省十八、西北地区

(精心整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公转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

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 现象 应用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激光准直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光的色散 平面镜 成像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类型 紫外线 红外线 光现象 看不见的光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 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小孔成像 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月亮不是光源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f :焦距 u :物距 v :像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 成的远视镜矫正 视力矫正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成的近视镜矫正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 个凸透镜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 网膜上眼睛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 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的作用 透镜 焦距 对光有发散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 说明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月亮不是光源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 小孔成像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 类型 漫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日月食的形成现象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 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影子的形成平面镜 成像 镜面的距离相等激光准直 应用 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光现象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红外线 紫外线 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看不见的光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 光的折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 色散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 显微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 和望远镜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 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眼睛 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照相机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放大镜 成的近视镜矫正视力矫正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 成的远视镜矫正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 透镜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 :焦距 u :物距v :像距 说明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作用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地球和地图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欧洲西部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亚洲自然环境

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一般的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把关键字及图像还有颜色等建立一个完整的记忆链接。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的技能,也利用了思维的规律、阅读、记忆、激发人类大脑中无限的潜能。它由中心向外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每一个关节点都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延伸更多的连结。思维导图的图像多呈现树枝类型的放射性形式,有一种枝条四处延伸的感觉。而在学习中,每一处的延伸都代表着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连结,可以视为你个人的记忆库,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众所周知,地理作为文科中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们传授的书本知识,这些仅代表了地理的一部分内容。语言的感染及严谨的思维,都不能全方面地把地理需要吸收的知识表现出来。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立体的学习方式,目前已经与高中地理紧密地相连了。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普遍觉得书本上文字知识不难,只需要花时间记忆就好了。可是,

点概括图。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开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前把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理解起来也会变得相对的容易。如果在预习时不懂的内容,学生也可以着重听一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绘制思维导图,把重点放在中心,其它内容慢慢延伸,在课堂和课后很据吸收程度修改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自己的掌握程度,颜色可以代表理解、疑问与完全不懂。然后,在课上就认真听讲,对于自己不太理解的知识点积极问老师,直至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完全掌握。 2.利用思维导图增添趣味性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较为死板的学习方式,也就是传说中的死记硬背。这个方法对于文科大量的知识点来说,确实十分有效果,可是这其中不包括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地理这门课程,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除了一般的文字知识点,大量的图表需要其分析。不仅要结合已知的知识点,还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模拟图形,清楚了解它的构造,才能理解它的意义。所以,很多文科生在学习地理时都苦不堪言。不过自从思维导图进入高中地理的教学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没有固定的图形,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来绘制思维导图,所以它就有了很大的新鲜感。对于在固定的应试教育模式,它的出现,使学生有了新的学习方法。而且事实证明,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还是极受学生欢迎的。有案例显示,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学习后,知识点吸收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学习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主要是可以在绘制它的时候增加很多趣味性,这使学习的心态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理学习也变得十分容易上手了。 3.利用思维导图对旧知识的巩固 高中地理的知识量很大,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很容易忘却旧知识,而对旧知识的巩固也就变得极为重要了。可以传统的巩固方法效率很低,不过如果利用思维导图的话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把几个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绘制枝干,添加各个小的知识点。在头脑里面有个清晰的印记,那么想忘记反而是件困难的事情了。举个例子,如要复习中国这一章,那么中国就在导图最中间,然后我们分别以人土风情与自然面貌延伸两个大枝干,随后在进行小枝干的延伸,上面分开分析每一个小的知识点。这样,在思维导图中就有了清晰的知识点。重要的知识记住了,那么其它的小知识也就更加好记忆。思维导图在绘制或者修改过程中每一次都是一次重复的记忆,这对知识点的巩固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让学生学会绘画思维导图来学习地理 让学生学习绘画思维导图,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在绘制过程中的吸收程度,这将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是很有必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