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律失常教学查房

心律失常教学查房

心律失常教学查房
心律失常教学查房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疾病分类: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1]。冲动形成异常包括

(1)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动过速;

②窦性心动过缓;

③窦性心律不齐;

④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③扑动、颤动(心房、心室)。

冲动传导异常包括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

④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大类[2]:

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乌头碱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包括较长的Ⅱ或V1导联记录,根据发作时的心电图特点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发作间歇期体检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3发病机制

1、自律性增高、异常自律性与触发活动致冲动形成的异常[3]:

具有自律性的心机细胞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改变或其内在的病变使其自律性增高,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此外,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心室肌细胞由于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絮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异常自律性的形成。触发活动是由一次正常的动作电位所触发的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并触发一次新的动作电位而产生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2、折返激动、传导障碍致冲动传导异常:

当激动从某处一条径路传出后,又从另外一条径路返回原处,使该处再次发生激动的现象称为折返激动,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冲动在折返环节内反复循环,产生持续而快速的心律失常。冲动传导至某处心肌,如适逢生理性不应期,也可形成生理性阻滞或干扰现象。传导障碍并非由于生理性不适应期所致者称为病理性传导阻滞。

4病理生理

1、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心肌大部分由普通心肌纤维组成,小部分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后者组成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窦房结与房室结间有前、中、后三

条结间束连接。结间束终末连接房室结的部分,与房室结、房室束主干合称房室交界区。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有纤维环,心房兴奋不能经心肌传至心室,房室结与房室束为正常房室间传导的唯一通路。如果心脏起搏系统或传导部位出现病变,就会引起相应的心律失常。

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前三者和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1)自律性:部分心肌细胞能有规律地反复自动除极,导致整个心脏的电-机械活动,这种性能称为自律性。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接处、束支和浦顷野纤维网均有自律性,而心房肌、房室结的房-结区和结区以及心室肌则无自律性。正常心脏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如果其他起搏点的自律性超过窦房结,就会引起相应的异位心律,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2)兴奋性(即应激性):心肌细胞受内部或外来适当强度刺激时,能进行除极和复极,产生动作电位,这种性能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刺激必须强于阈值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提示心肌细胞兴奋性低下,弱于阈值的刺激即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提示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

(3)传导性:心肌细胞有将冲动传布到邻近细胞的性能,称为传导性。房室结细胞除极速度慢、振幅低,结内心肌纤维走向与结构不一致,因而冲动传导缓慢。房室结发生病变引起严重传导功能不全时会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脉狭窄、心功能不全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按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分为四大类。

(1)第一类称膜抑制剂。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代表药物有奎尼丁、利多卡因和普罗帕酮等。

(2)第二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等。

(3)第三类系指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可能系通过肾上腺素能效应而起作用。其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菲利特等。

(4)第四类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而对慢反应心肌电活动超抑制作用。其药物有:维拉帕米、硫氮卓酮等。

非药物治疗

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Valsava动作等。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严重缓慢的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频率和节律。

目前针对大多数快速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颤)等心律失常,可以采用导管消融的方法实现治愈的目标,由于疗效肯定,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已成为上述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措施。对于恶性心律失常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室扑、室颤或心脏骤停幸存者,消融不成功或心律失常发作有生命危险时,应当植入心脏埋藏式除颤器(ICD)预防猝死。

89疾病预防

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心律失常常见诱因包括: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很多心律失常发患者往往精神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应当让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

采取合理用药。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观察药物副作用和调整用药剂量。

10疾病护理

病人在心律失常发作可以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应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

浓茶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毒副反应的发生。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及心肺复苏术,以便于自我监测病情和自救。对安置心脏起搏器病人,讲解自我监测与家庭护理方法。定期复查心电图和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重如下几点:

(1)注重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2)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重。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

(3 )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

(4)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

(5)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病人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加重病情。

(6)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钮扣松开。

(7)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

(8)有水肿者,饮食宜低盐或无盐,控制摄入水量,记录出入量,测腹围,隔日测体重。

(9)经常注重观察病人,密切注重病人的症状、血压、心率。

(10)假如服用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11)假如有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快,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12)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唇色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心功能不全护理查房

心功能不全的护理查房 主办单位:xxx内科日期:19:00 主持人:xxx护士长报告人:xxx护师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除值班外) 护士长:今天我们内科进行一次全院性护理查房,查房的内容是心功能不全,31床,xxx,女,75岁,住院号5586,介绍病例前,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知识。 心功能不全是指由心脏病变而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机体组织代谢需要时 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病因:心肌受损,心脏负荷过度。 诱因: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失血与贫血,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临床表现:一、左心功能不全1、呼吸困难是左心功能不全最突出的症状。2、咳嗽、咳痰多于劳动或夜间平卧时为重,主要为肺淤血及支气管粘膜淤血性水肿所致,若有继发感染,则咳嗽加重。3、咯血一般为痰中带血。4、其他症状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可有疲倦、乏力、嗜睡、尿少等症。二、右心功能不全主要为体循环(包括门静脉系统)静脉压增高及淤血而产生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各器官慢性淤血而发生的功能改变。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可出现:心浊音界向左、右两侧增大,颈静脉充盈,肝肿大,水肿,紫绀,晚期病例可有显著营养不良、消瘦甚至恶液质。 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本次护理查房的病历及相应的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xxx:患者,xxx,女,75岁,住院号5586,于08-05-19 15:20急诊平车送入院。主诉:反复活动后气促、心悸20余天,加重3天。℃,R22次/分,BP122/78mmHg。神清,颈软,颈静脉未见曲张,颈动脉搏动显见,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和干罗音,右下肺明显。心前区无震颤,心浊音界左下扩大,HR 平均8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及4/6级收缩期海鸥样音。P70次/分,可及脉搏短绌。入院后查血常规示正常,凝血:秒。生化:L,余未见明显异常。AFP、CEA正常。心电图:心房颤动(平均75次/分)。肺部CT平扫:左上肺陈旧性病变,双上肺炎症性病变,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影增大。心彩超:左心增大,左室松弛减退,收缩正常下限,右房增大,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入院处理:一级护理,监测生命征,记24小时尿量。予完善各项检查,治疗上先予强心、抗感染、平喘、化痰、营养心肌、改善循环等治疗。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查房 袁晨护士长(护师):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由于其发病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故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实为重要。为了指导、检查和评价责任护士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整体护理的落实情况,改进、提升护理质量,故组织此病的护理查房。下面由侯玉兰同志汇报一下病史。 侯玉兰(护师):35床,胡义华,女,59岁,汉族,已婚,初中学历,退休职工,患者因“发作性心悸、胸闷1年余,加重1周”于2011.11-18 11:20入院,入院时T36,P64次/分,R17次/分,BP148/84 mmHg,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血脂1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年,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心电图示:T波异常,HR:52次/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上性早搏。 医嘱予抗心律失常、增加心肌供血、抗血小板、降压等对症处理。现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明显缓解。 下面我来说说该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活动无耐力: 措施: 1.嘱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2.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 位、半卧位或其他安全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 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3.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4.评估病人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方式与活动量,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 定活动计划,告诉病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证,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 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二、有受伤的危险: 措施:1.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重。 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2.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3. 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4.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病人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加重病情。5.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钮扣松开。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03.20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陈燕燕石慧李澍君李楠韩佳蓓孙京京李阳王晓瑞韩金兰 霍清娟李淑芳宁鹏茹任玲李孟娟张美娟李芳芳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以病人33床邵文帅为例,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今天组织大家进行护理查房的目的有三,第一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希望通过此次查房,让大家对所学的本疾病知识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护理相关内容第二发现护理过程中还有许多疾病知识的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第三加强护士对专科疾病的业务学习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基垫。下面请责任护士李阳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李阳: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主管医生顾国平,以“间断心慌不适1月余”为主诉与 3.12 08:00自行步入病房,来时神志清,精神尚可,来时生命体征36.6℃P74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给予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心肌酶、肌红肌钙蛋白等,提示异常化验结果:白细胞105.1/g, 心电图:A型预激综合症医嘱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口服药:阿司匹林100mgPo qd 莲花清文胶囊1.4g Tid Po等。经过以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3.19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诉心慌较前减轻;现住院第8天,情绪稳定,心慌较前减轻,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 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有: 舒适的改变:心慌与心输出量的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3.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设备,并使其处于启用状态。 4.避免诱发因素,如饱餐,受凉,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 5.护理操作时要轻柔,及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及不适感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医源性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 1.因患者术后需要沙袋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所以需及时巡视病房,听取患者主诉,及时满足其合理需要。消除其紧张心理。 2.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取用。协助患者进餐等。 3.把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得的地方,及时了解患者需要。 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疗及手术缺乏信心有关 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各项操作要熟练,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其恐惧心理。

心律失常-房颤护理查房

心房颤动 一.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并随年龄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 二.病因: 1.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见于正常人,情绪激动时、手术后、运 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 2.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 时亦可出现房颤。 3.可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 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称为孤立性房颤。 5.老年房颤患者,部分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心动过速期表现。 三.临床表现 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较大。栓来自左心房,多在左心耳部,因血流瘀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当心失绿快时可发生脉短绌。一旦房颤患者的心室律变得规则,应考虑以下的可能性: 1.恢复窦性心律。 2.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 3.转变为房扑。 4.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如心室律变为慢而规则(30 —60次/分),提示可能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患者并发房室交界区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原因为洋地黄中毒。 四.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表现包括:①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之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②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药物、运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是一系列快速、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约为428次/分,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RR间期绝对不规则,频率约72次/分。 五.治疗 积极寻找房颤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作出相应处理。

心力衰竭护理查房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查房 病例简介 患者:李王氏,83岁,神情,精神差,急性面容,因“反复胸闷、气喘3天,加重2小时余”。 于2011年9月1日10:23入住急诊科,T36.0℃,P:112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代诉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喘,活动后明显,不能平卧,伴咳嗽,咳少许白粘痰。查:气喘貌,口唇无发绀,颈部软,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底闻及湿罗音。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呋塞M20mg静推st、吗啡5mg肌注st、吗啡3mg 静推st、5%GS50ml+硝酸甘油5mg 5ml/h泵入,内科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半卧位,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吸氧2L/min吸入,长期治疗头孢西丁、阿奇霉素、舒血宁、果糖、阿司匹林,以抗炎、扩血管、营养心肌、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 急查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24.37x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22.37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74﹪ 血小板计数 964x10^9/l 生化结果 谷草转氨酶 72 u 谷丙转氨酶 97.5 u 尿素氮 15.5 mmol/l 乳酸脱氢酶 1123 u/l D-D二聚体 14 ug/ml K离子 3.17 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瘀血

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临床上以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为特点。 病因 1.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 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 5.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发病机制 心肌收缩性减弱 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疾病分级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严重程度常用Killip分级: I级:无急性心力衰竭;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无症状。 Ⅱ级:急性心力衰竭,肺部中下肺野湿性啰音,心脏奔马律,胸片见肺淤血;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Ⅲ级:严重急性心力衰竭,严重肺水肿,满肺湿啰音;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体力活动不受限制,轻度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源性休克。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临床表现 病人常突然感到极度呼吸困难,迫坐呼吸,恐惧表情,烦燥不安,频频咳嗽,咯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严重时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由鼻涌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罗音,心脏听

冠心病的_护理查房

冠心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0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张瑞 主讲人:张瑞 查房内容:冠心病的护理 参加人员: 护士长:很高兴各位姐妹能聚在一起讨论学习,我们今天查房的内容是冠心病的护理查房,请大家各抒己见,我们先请责任护士张玲汇报一下简单的病史。 张玲 :简要病史:凌朝明,住院号123315,男 85岁,因“突发左上肢体无力1天”于 2015年3月17日入院,入院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痛,头痛以右侧大脑为主,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语塞,无视物旋转和(或黒蒙),未进行任何治疗,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10余年,血压最高185/100mmHg,自行口服"降压药"(具体不详),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冠心病、慢性肾炎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重庆市江津区,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居住及工作环境良好,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药物等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其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均过世,死因不详,兄弟姐健在,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家族性

肿瘤病史。 护士长:以上是一个冠心病患者的一个简要病史,张玲已经做了一个汇报。对于这个病人,来提一下护理诊断有哪些? 邱用丽:P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淤血、肺部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平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2)给患者取半卧位休息、持续高流量吸氧(面罩+鼻塞) 3)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深呼吸,促进痰液排出 4)于心理护理,以免焦虑和恐惧而过度通气 5)按医嘱给于化痰药 6)定时监测血气分析,体温的变化 评价:患者25日予改为3L/min鼻塞给氧现在3L/min鼻塞给氧下平卧及床上活动时呼吸平稳. P2.心输出量减少相关因素: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床上活动无不适感、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注意保暖,可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休息 2)饮食上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宜低脂、高纤维、少量多 3)持续吸氧 4)按医嘱给于强心、扩血管药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