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与药敏情况研究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与药敏情况研究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与药敏情况研究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与药敏情况研究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情况与药敏情况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27T16:01:23.4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刘继清

[导读]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检验科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也不同。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检验科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分析15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段尿液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患者致病菌具体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150例研究对象中菌株共138株,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共98株,占总数的71.01%;革兰氏阳性杆菌共40株,占总数的

28.99%。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链球菌属、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第三代头孢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也不同,需提高抗生素在临床中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复发性;尿路感染;细菌检验;药敏试验

尿路感染属于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在治疗中积极进行致病菌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保证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可给患者进行针对性用药,保证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因多次感染,病情复杂,治愈难度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其细菌检验情况与药敏情况分析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15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尿液标本检测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现作出如下总结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150例,男69例,女81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60.3±4.1)岁;尿路感染每年发作3次以上,并且病史超过24个月,近期内均未接受过抗感染治疗,且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妇科感染患者。

1.2方法

本次所有患者的尿液标本选择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检测,采集患者中段尿液(要求本次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例检查前48h内均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及其他方式治疗);1h内将尿液标本在血琼脂平板上接种,并在35℃-38℃环境下培养18-24h,观察不同菌落具体生长情况,随后利用革兰染色检测法对菌落涂片进行鉴定,并选择纸片扩散法完成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1]。

2.结果

15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菌株共138株,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说明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该疾病产生的主要致病菌,检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共98株,占总致病菌数的71.01%,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细胞菌以及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阳性杆菌共40株,占总致病菌数的28.99%,主要包括肠球菌属、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知,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较强;链球菌

属、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略高。

3.讨论

尿路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病情复杂且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中患者一年内反复发作超过3次,病史在2年以上的,均可将其诊断为复发性尿路感染,该疾病在明确诊断其病因基础上需接受长时间治疗[2]。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在治疗中,抗生素是主要治疗药物,在抗生素应用中需提高其有效性及科学性,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问题,从而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3]。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尿路感染患者反复发作的主要致病菌,在本次研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共98株,占总致病菌的71.01%,其中以大肠杆菌、铜绿假单细胞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因此可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或者患者在接受细菌培养前已接受了抗感染治疗,因此导致临床检验难度大,且抗生素应用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接受致病菌检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其具体的致病菌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较强;链球菌属、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药物耐药性较高,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可在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因此在治疗中选择敏感性高、耐药性低的抗菌药物是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关键内容。

复发性尿路感染属于临床多发的顽固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易出现耐药性,因此患者在确诊后需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对其致病菌细菌进行检测,加强药物敏感性测试,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科学的治疗计划,可将整个治疗过程分为治疗期、巩固期、恢复期、观察期等四个阶段,并且医院需制定严格的抗生素给药制度,并保证给药制度落实,科学控制抗生素使用数量及使用种类,减少滥用抗生素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左艳,辜杰,曾凡英.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2):44-45.

[2]简桂花,贾平,汪年松,等.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2):127-130.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本章主要叙述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后者主要指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又可分为复杂性、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不伴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原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约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感。腺病毒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但不致病。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 (2)血行感染:指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3%。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等。 (3)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4)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但罕见。 2.机体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①排尿的冲刷作用;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③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⑤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⑥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任何妨碍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等均可导致尿液积聚,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可使肾组织结构快速破坏,因此及时解除梗阻非常重要。 (2)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壁内段及膀胱开口处的黏膜形成阻止尿液从膀胱输尿管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肾的生理功能】 肾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前者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类系统等。非血管活性激素包括1α一羟化酶和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疾病的评估】 一、蛋白尿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 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功能性蛋白尿是一良性过程,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而发生的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当病变使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坏,使血管中各种分子量蛋白质无选择性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增多,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间质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缺陷,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包括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d。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低分子量的异常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未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尿蛋白电泳将显示分离的蛋白峰。 第二章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常因β一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 【病理】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l0天左右)起病,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本病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一、尿异常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的原因。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20%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尿沉渣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二、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三、高血压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四、肾功能异常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五、免疫学检查异常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可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 【治疗】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一、治疗感染灶以往主张病初注射青霉素l0~14天(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作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二、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的发生。 三、透析治疗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 第二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①Ⅰ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②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③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此型中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 【病理】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以广泛(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50%以上)为主要特征,病变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我国以Ⅱ型多见,Ⅰ型好发于青、中年,Ⅱ型及Ⅲ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急骤进展。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尿少、浮肿、高血压),多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 【治疗】 一、强化疗法 (一)强化血浆置换疗法主要适用于I型。 (二)甲泼尼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疗为强化治疗之一。该疗法主要适用于Ⅱ、Ⅲ型,I型疗效较差。 二、透析治疗。 第三章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引起原发性NS的肾小球病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它们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如下: 一、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特征性改变和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原发性NS的80%~90%。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 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可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好发于青壮年。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非发酵菌 鼻疽假单胞菌 鼻疽假单胞菌(P.Mallei)是鼻疽病的病原菌。可从患者血液、脓液、痰中分离到。 【临床意义】 对马、骡、驴的传染性很强,犬、猫、羊等都可被感染。可通过擦伤皮肤、直接接触 和吸入本菌而感染。人类感染较少见,但经常与病畜接触的人也可患鼻疽病。实验室感染 也可发生。 产碱假单胞菌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脓胸、眼部感染、脓肿等 恶臭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为鱼类的一种病原菌,常可从腐败的鱼类中检出,偶尔可从 尿路感染患者的尿中及血库存血中分离出来。 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Nonfermenters)大多是条件致病菌。包括十几个菌属的数十个种别,如 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氏菌属等。 由于非发酵菌有很多菌属,每个菌属又有多个种,因此对其必须先进行初步分群,即 先进行科、属的鉴别,然后再进行种间鉴别。 腐败假单胞菌 腐败假单胞菌(P.Putrefaciens)为腐物寄生菌,分布非常广泛,河水、污水、土壤、牛奶、鸡蛋等均有存在。可引起奶油、鱼、肉变质并产生H2S。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中耳炎、创伤后溃疡、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糖 尿病或体弱患者的皮肤化脓性溃疡。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Rseudomonas)分布很广,水、污水、土壤和空气中均存在。本属有几 十个菌种,临床较常见的有十种左右。代谢菌种为铜绿色假单胞菌。人类感染的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是铜绿色假单胞菌(占55%~65%)。 类鼻疽假单胞菌 类鼻疽假单胞菌(P.Pseudomallei)可引起类疽病。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人类接触污染的污水、土壤或通过直接接触(划破皮肤或擦伤)而进 入人体,也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而感染。但罕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本菌可潜伏体内几年不发病,在多发地区这种隐性感染是很高的。败血性类鼻疽病如 不及时治疗进展迅速,且死亡率很高。 类产碱假单胞菌 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与产碱假单胞菌很相似,属于假单胞菌中 的产碱群。 【临床意义】 可引起肺炎、术后膝关节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 嗜麦芽假单胞菌 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自来水、河水、污水、牛奶 和冻鱼中均可存在,在正常人的咽喉、痰和粪便中可检出。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内膜炎、结膜炎、脑膜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 斯氏假单胞菌 斯氏假单胞菌(P.Stutzeri)在水中及土壤中到处可见,在粪便、肥料、人类的呼吸道、泌尿道均可发现。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关节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参考答案

A1题型 1.下列哪一种激素是肾脏产生的非血管活性激素 A.肾素 B.EPO C.缓激肽释放酶 D.PCE2 E.PCP2α 答案:B 2.肾脏是下列哪种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 A.胰岛素 B.高血糖素 C.胃泌素 D.抗利尿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D 3.肾脏可降解下列哪种激素 A.胰岛素 B.甲状腺素 C.降钙素 D.抗利尿激素 E.血管紧张素 答案:A

4.尿中红细胞管型常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D.急性肾衰竭 E.慢性肾衰竭 答案:A 5.下列哪一种试验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A.放射性核素邻131I马尿酸钠测定 B.放射性核素99mTc-DTPA测定 C.尿血渗透浓度比 D.自由水清除率 E.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 答案:B 6.成人蛋白尿是指 A.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50mg B.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00mg C.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150mg D.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200mg E.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300mg 答案:C 7.关于蛋白尿,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中、小分子均有的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B.微量白蛋白尿,见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C.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D.分泌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 E.β2微球蛋白尿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特征 答案:E 8.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依靠下列哪项调节活动来实现 A.肾小球滤过量 B.近端肾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远端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近端肾小管与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E.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答案:C 9.下列泌尿系统疾病中,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膀胱炎 E.急性间质性肾炎 答案:D 10.肌酐清除率与下列哪项无关 A.滤过膜孔径增大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教案

第二节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本病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其中,未婚少女发生率为2%,已婚女性发生率5%,孕妇菌尿发生率约为7%,老年人发生率可达10%,且多为无症状性菌尿。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最为常见,占90%。 2.血行感染。 3.淋巴道感染。 4.直接感染。 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和尿流不畅: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 2.女性:因尿道短而直,尿道口离肛门近而易被细菌污染。 3.泌尿系检查: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等。 4.机体抵抗力低下。 5.其他。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感染、外伤、尿路结石、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畸形、多囊肾、马蹄肾膀胱输尿管返流等;有无妇科炎症、细菌性前列腺炎、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等;有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肿瘤等。询问病人的月经生育史、性生活情况、既往有无类似情况发生及诊疗情况。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1)急性膀胱炎:病人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见肉眼血尿。(2)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血尿、脓尿、腰痛、肾区压痛或叩痛、输尿管点压痛等泌尿系统表现。 (3)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型尿感,即病人有真性菌尿而无尿感的症状,常因其他原因做尿细菌学检查时发现,多见于老年人和孕妇,超过60岁的妇女发生率可达10%。 2.体征急性肾盂肾炎病人常有痛苦面容,肋脊角压痛或(和)叩击痛、耻骨上膀胱区压痛。 (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起病急,发热,疼痛,常引起病人烦躁、紧张、焦虑,涉及外阴

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查规范

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查规范 一、相关临床知识 (一)概述 尿道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从肾脏排泌出来的尿液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如果在尿液中分离出细菌(排除污染因素)即称为菌尿,同时伴有感染症状者称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男性还可出现前列腺炎。不同部位同时感染也很常见。 (二)易感人群 尿路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0。 (三)发病机理及常见致病菌 1、上行感染:肠道菌群逆行感染是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方式。女性尿道宽而短,且尿道口距肛门较近而常被粪便细菌污染,故更易感染;此外,女性阴道菌群也是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又一个主要来源。这种方式引起的感染多为单一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次是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后两者远远少于前者),有时也会发生混合感染。 2、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引起的感染:如留置导尿管,肾盂造瘘术,尿路结石,尿路重建、前列腺肥大,膀胱排空能力受损等,不仅有利于微生物的粘附和侵入,使感染易发,而且改变了尿路感染的致病菌范围,其感染菌除上述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以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也是常见的致病菌;此外,由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酵母菌等引起的感染也很常见;并且容易发生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易被误认为标本污染。 3、血行感染: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感染方式。菌血症病人,血液中的细菌可通过血流进入肾脏,引起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念珠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 4、直接感染:外伤或肾周围器官发生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 5、淋巴管感染:更为少见,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可经淋巴管引起肾盂肾炎。 (四)临床表现 尿路感染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耻骨上压痛。可因患者的年龄和健康情况而不同,新生儿尿路感染的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模糊的,可表现有厌食,呕吐,倦怠,无发热的菌血症等;婴儿期直到2岁,常有高热;2岁以后的尿路感染才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老年患者的尿路感 染常缺乏明显的症状,更易造成菌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五)尿培养检查的临床指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尿培养) (1)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肉眼脓尿或血尿; (3)尿常规:白细胞和/或亚硝酸盐阳性; (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 (6)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二、标本采集和运送 (一)容器: l、由不与尿液成份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 2、洁净、无菌、加盖、密封、防渗漏; 3、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一次性使用; 4、容积应>50ml、开口—直径应>4cm、具有较宽的底部、盒盖易于开启。 (二)标本采集方法 注意尽量采集晨尿标本,应保证尿液在膀胱内停留4h以上。 1、清洁中段尿 是最常用获得尿培养标本的方法(该方法很难使尿标本做到不被污染,需对结果进行合理评价)。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而引起的炎症。病原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而尿道外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常并发下尿路感染,后者可以单独存在。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在不同的性别和年龄中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和结局变化很大。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生物条件,最常见为来自肠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80%为大肠埃希菌,其他为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等。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等所致泌尿、男生殖系统属于特异性感染。其他的病原体如滴虫、原虫导致的感染较少。 【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尿路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尿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细菌的毒力、接种量和宿主的防御机制不完全造成的,这些因素在最终决定细菌定植水平以及对尿路损伤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正常人的尿道外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在致病菌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力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能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而正常人尿液的酸碱度和高渗透压、尿液中所含的尿素和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的繁殖,而膀胱的排尿活动又可以将细菌排除体外,故正常人尿路对感染具有防御功能。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大肠埃希菌表面包裹着一层酸性的多聚糖抗原,称为K抗原。表达特殊的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强,易引起尿路感染。致病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种粘附能力来自致病菌的菌毛,而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有菌毛,每个细菌可有100~400根菌毛,主要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分子量为17~27kD,能产生粘附素。粘附素能与尿路上皮细胞受体结合,是细菌黏附于尿路黏膜,并开始繁殖。不仅如此,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含黏蛋白、氨基葡萄糖聚糖、糖蛋白、粘多糖等,均有抵制细菌黏附和调节粘附结合力的作用。粘液为一层保护屏障,致病菌如能与粘液结合,损害保护层,就能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表面而引起感染。此外,有研究指出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可能与血型抗原、基因型特征、内分泌因素等相关。 【诊断方法】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一般都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急性期,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诊断中必须注意寻找病灶及其病理基础,对病原和病变程度要有精确的估计。明确泌尿系感染首先取决于尿液中找到细菌或出现白细胞。由于留取尿标本时往往因污染而混淆诊断,采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尿标本是诊断中的重要环节。 1.尿标本采集有三种方式 (1)分段收集尿液,一般采用中段尿 (2)导尿,常用于女性病人 (3)耻骨上膀胱穿刺,最适用于新生儿和截瘫病人,用此法留取的尿标本最为可靠。 尿培养常采用清洁中段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标本。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处理,避免污染和杂菌生长。 2.尿液镜检尿标本应及时进行涂片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亚甲蓝染色一滴新鲜 尿,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革兰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另一部分尿标本再送尿细菌 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此外,尿沉渣检查有无白细胞,如如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 5个则为脓尿,提示有尿路感染。无菌尿的脓尿要警惕结核等疾病存在。 3.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如菌落计数多余105/ml应认为有感 染,少于104/ml可能为污染,104/ml~105ml之间为可疑。此值在急性尿路感染和未 曾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意义,在慢性病例和已用过药物者则常常难以判断,必

尿路感染 - 内科学

天津医科大学授课教案 (共页、第页) 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内容尿路感染 教师名称:杨定位职称:副主任医师教学日期: 授课对象:七年制教材版本:内科学7年制教材 授课方式:多媒体学时数2学时听课人数:90人 本单元或单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原因以及尿路感染的病理;熟知尿路感染的尿液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熟悉尿路感染的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熟悉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尿路感染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并发症1学时 2。尿路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1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熟悉、了解和自学) 重点:尿路感染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尿路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难点: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以及尿液细菌学检查分析 对学生的要求: 1.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因及病理,细菌的致病力及机体的防御机制 2.熟悉熟悉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 查及影像学检查 3.熟悉尿路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尿路感染的治疗 原则 外语词汇: Urinary Tract Infection,Acute Cystitis,Acute Pyelonephritis,chronic

Pyelonephritis,Asymptomatic bacteriuria,sterile pyuria 辅助教学情况 课件光盘 复习思考题 1.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有哪些? 2.何为复杂性尿路感染? 3.如何分析尿细菌定量培养的结果? 4.如何鉴别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5.尿路感染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6.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参考资料: 1.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Brenner and Rector’ The Kidney. Sixth Edition. Edited by Barry M. Brenner. Harcourt Asia W.B.SAUNDERS. 主任签字:年月日

细菌学检查

非发酵菌 鼻疽假单胞菌 鼻疽假单胞菌(P.Mallei)是鼻疽病的病原菌。可从患者血液、脓液、痰中分离到。 【临床意义】 对马、骡、驴的传染性很强,犬、猫、羊等都可被感染。可通过擦伤皮肤、直接接触和吸入本菌而感染。人类感染较少见,但经常与病畜接触的人也可患鼻疽病。实验室感染也可发生。 产碱假单胞菌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脓胸、眼部感染、脓肿等 恶臭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为鱼类的一种病原菌,常可从腐败的鱼类中检出,偶尔可从尿路感染患者的尿中及血库存血中分离出来。 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Nonfermenters)大多是条件致病菌。包括十几个菌属的数十个种别,如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氏菌属等。 由于非发酵菌有很多菌属,每个菌属又有多个种,因此对其必须先进行初步分群,即先进行科、属的鉴别,然后再进行种间鉴别。 腐败假单胞菌 腐败假单胞菌(P.Putrefaciens)为腐物寄生菌,分布非常广泛,河水、污水、土壤、牛奶、鸡蛋等均有存在。可引起奶油、鱼、肉变质并产生H2S。

【临床意义】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中耳炎、创伤后溃疡、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糖尿病或体弱患者的皮肤化脓性溃疡。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Rseudomonas)分布很广,水、污水、土壤和空气中均存在。本属有几十个菌种,临床较常见的有十种左右。代谢菌种为铜绿色假单胞菌。人类感染的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是铜绿色假单胞菌(占55%~65%)。 类鼻疽假单胞菌 类鼻疽假单胞菌(P.Pseudomallei)可引起类疽病。 【临床意义】 为条件致病菌。人类接触污染的污水、土壤或通过直接接触(划破皮肤或擦伤)而进入人体,也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而感染。但罕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本菌可潜伏体内几年不发病,在多发地区这种隐性感染是很高的。败血性类鼻疽病如不及时治疗进展迅速,且死亡率很高。 类产碱假单胞菌 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与产碱假单胞菌很相似,属于假单胞菌中的产碱群。 【临床意义】 可引起肺炎、术后膝关节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的样本采集与护理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的样本采集与护理目的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的样本采集与护理措施进行探 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入院的50例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收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细菌分布与护理效果。结果50例研究对象的细菌学检测结果以大肠埃希菌(30%)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粪肠球菌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2%,对照组是6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的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catheter concomita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bacteriology inspection. Methods 50 catheter concomita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Novomber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Th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25)and control group (n=25).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and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bacteriology test results of 50 cases were mainly of Escherichia coli (30%),then wer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Candida albicans,Enterococcus faecali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2% and 6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cne (P<0.05). Conclusion Conduct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is helpful to 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effective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infection and enhance the clinical effects. [Key words] Catheter concomita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Bacteriology;Specimen collection;Bursing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源性感染[1]问题受到重视,且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受到医用体内植入物的影响[2]。导尿管留置体内会增加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发生率中占40%左右,属于良性疾病的一种。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容易被忽略,但导尿管留置群体中,少数患者可出现败血症与菌血症,发生率为2%~4%,一旦出现,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3%~30%[3-4]。现阶段我国的抗生素使用较为广泛,导致细菌耐药性大幅度上升,和细菌生物被膜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5-6]。文献资料指出[7],导尿管留置患者的菌血症发生率为非留置导尿管的5.8倍,随着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加,危险性也增加。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接诊收治的50例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收集样本,分为两组实施护理探究,以统计分析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的样本采集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内科学重点 泌尿系统

总论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掌握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肾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及熟悉防治原则。 一.肾脏的主要结构 1.肾单位: 1.1肾小体 1.1.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构成(1)内皮细胞:抗凝、抗血栓、合成基底膜和血管活性物质 (2)基底膜:带有负电荷,维持正常结构,固定邻近细胞和构成滤过屏障 (3)脏层上皮细胞:防止中、大分子量蛋白质漏出 (4)系膜组织:毛细血管间,支撑、修补、调节、清洁作用 1.1.2肾小囊 1.2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和连接小管 2.肾小球旁器 3.肾间质 4.血管和神经 二.肾脏的功能 1.滤过:GFR:肾小球滤过率 2.重吸收和分泌 (1)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 (2)渗透压梯度形成:主要靠髓袢和髓质 (3)调节终尿成分:远端小管尤其连接小管(醛固酮作用于此) 3.内分泌 (1)血管活性肽:调节肾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等 (2)非血管活性物质:1,25-(OH)2D3和EPO 三.检查手段 1.尿检 1.1蛋白尿:每日>150mg或者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试验阳性(微量蛋白 尿30-300mg) 1.1.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如剧烈运动,一过性,不超过(+) (2)体位性:多见于成长期青少年(<1g/d) 1.1.2肾小球性蛋白尿 (1)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蛋白,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出超过小管吸收,病变较轻。 (2)非选择性蛋白尿:病变加重,排泄如IgG等大分子蛋白 1.1.3肾小管性蛋白尿:β微球蛋白和溶菌酶等微小蛋白,重吸收障碍。 1.1.4溢出性蛋白尿: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大量溶解,多发骨髓瘤轻链蛋白等大 量滤出超过重吸收阈值。 1.2血尿 (1)镜下血尿:每HP>3 (2)肉眼血尿:1ml血/1L尿,外观洗肉水样,血样或者酱油样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结果分析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4T15:42:43.7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2期作者:左安芳杨立素 [导读] 分析和探索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药敏以及细菌检验结果。 1.腾冲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云南腾冲 697100; 2.腾冲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云南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药敏以及细菌检验结果。方法:抽取62例在我院接受复发性格尿路感染诊治的患者,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进行尿真菌培养以及尿细菌培养,若检验结果表现为阳性,则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病情复查,在对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全部62例患者中共23例患者尿检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7.40%,13例患者大肠埃希菌,占56.52%,4例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占17.39%,2例患者粪肠球菌,占8.70%。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不敏感抗生素包括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敏感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克洛、环丙沙星敏感性较差,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粪肠球菌感染患者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较差敏感性,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2例患者治疗无效,12例患者病情好转,48例患者治愈,病情总好转率为96.77%。结论:及早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敏感抗生素进行判定,配合应用合适的治疗药物能够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复发性尿路感染;细菌检验;药敏结果 作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若患者1年内病情反复发作且频率超过3次即为复发性尿路感染,该病具有病情复杂以及治疗难度大的特点,会给患者带来较强的身心不适感[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药敏以及细菌检验结果,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临床资料抽取62例在我院接受复发性格尿路感染诊治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先天性肝脏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患者、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共纳入28例女性,34例男性,23至79周岁,平均(4 2.3± 3.6)岁,所选患者病情均与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相符,治疗前均应用过中成药、抗生素等治疗方式,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1.2方法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进行尿真菌培养以及尿细菌培养,若检验结果表现为阳性,则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病情复查,复查频率为1次/月[2]。在对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3]。主要包括治疗期、巩固期、维持期以及观察期四个分期,治疗期采用常规抗生素应用剂量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尿常规复查,尿常规值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4周;巩固期适当减少抗生素应用剂量,待患者尿常规值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4周,若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等现象需要重复应用治疗期治疗方案;维持期继续减少抗生素应用剂量,持续治疗3个月后若患者尿常规值恢复正常则停止用药,若患者尿常规值仍有明显异常则继续应用巩固期治疗方案;观察期停止用药并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行尿常规复查,若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现象则继续应用维持期治疗方案[4]。 1.3观察项目分析患者尿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估无效:患者尿痛、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尿液样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分期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现象;好转:患者尿痛、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尿液样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分期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存在白细胞增高现象:治愈:患者尿痛、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尿液样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停用抗生素后患者尿常规保持正常达6个月以上。 2结果 2.1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全部62例患者中共23例患者尿检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7.40%,13例患者大肠埃希菌,占56.52%,4例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占17.39%,2例患者粪肠球菌,占8.70%。 2.2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不敏感抗生素包括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敏感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克洛、环丙沙星敏感性较差,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粪肠球菌感染患者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较差敏感性,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2.3治疗效果分析 2例患者治疗无效,12例患者病情好转,48例患者治愈,病情总好转率为96.77%。 3讨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情发展,但是若在患者未应用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等现象,造成患者出现耐药性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5]。对患者进行分期长疗程治疗,选用高效抗生素,能够使耐药情况得到避免,同时还有助于降低病情复发率[6]。 此次研究中,尿检阳性率为37.40%,大肠埃希菌占56.52%,肺炎克雷伯菌占17.39%,粪肠球菌占8.70%。2例患者治疗无效,60例患者病情好转,病情总好转率为96.77%。可知,复发性尿路感染最主要感染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具有易耐药以及病菌种类多的特点。综上所述,及早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敏感抗生素进行判定,应用合适的治疗药物对症用药,既可有效降低抗生素滥用现象,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均可发挥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张惠芬,徐素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8,(2):286. [2]田勇,张学成.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及用药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30):271. [3]张艳丽.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6):172-172,173. [4]曹辉秀.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及用药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0):28-29. [5]张元.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4):309-310. [6]杜东坡.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6565-6566.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

内科学重点1泌尿系 统

总论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掌握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肾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及熟悉防治原则。 一.肾脏的主要结构 1.肾单位: 1.1肾小体 1.1.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足细 胞)构成 (1)内皮细胞:抗凝、抗血栓、合成基底膜和血管活性物质 (2)基底膜:带有负电荷,维持正常结构,固定邻近细胞和构成滤过屏障(3)脏层上皮细胞:防止中、大分子量蛋白质漏出 (4)系膜组织:毛细血管间,支撑、修补、调节、清洁作用 1.1.2肾小囊 1.2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和连接小管 2.肾小球旁器 3.肾间质 4.血管和神经 二.肾脏的功能 1.滤过:GFR:肾小球滤过率 2.重吸收和分泌 (1)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 (2)渗透压梯度形成:主要靠髓袢和髓质

(3)调节终尿成分:远端小管尤其连接小管(醛固酮作用于此) 3.内分泌 (1)血管活性肽:调节肾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等 (2)非血管活性物质:1,25-(OH)2D3和EPO 三.检查手段 1.尿检 1.1蛋白尿:每日>150mg或者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试验阳性 (微量蛋白尿30-300mg) 1.1.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如剧烈运动,一过性,不超过(+) (2)体位性:多见于成长期青少年(<1g/d) 1.1.2肾小球性蛋白尿 (1)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蛋白,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出超过小管吸收,病变较轻。 (2)非选择性蛋白尿:病变加重,排泄如IgG等大分子蛋白 1.1.3肾小管性蛋白尿:β微球蛋白和溶菌酶等微小蛋白,重吸收障碍。 1.1.4溢出性蛋白尿: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大量溶解,多发骨髓瘤轻 链蛋白等大量滤出超过重吸收阈值。 1.2血尿 (1)镜下血尿:每HP>3 (2)肉眼血尿:1ml血/1L尿,外观洗肉水样,血样或者酱油样

内科学试题泌尿系统

内科学试题泌尿系统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泌尿系统疾病习题 A型题 1.在下列与肾炎有关的炎症介质中,哪一个是近年来发现的更重要的炎症介质 A.补体 B.凝血因子 C.中性蛋白酶 D.血管活性肽 E.血管活性胺 2.下列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每日尿量小于100毫升为无尿 B.每日尿蛋白持续大于150毫克为蛋白尿 C. 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大于50万为镜下血尿 D. 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大于1万为管型尿 E. 12小时尿白细胞计数大于100万为白细胞尿 3.下列哪项不符合尿道综合症 A.好发于中年女性 B.有尿频 C.有排尿不畅 D.尿白细胞不增多 E.尿菌培养阴性

4.导致肾性骨病的病因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活性VD3缺乏 B.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营养不良 D.铝中毒 E.铁负荷减少 5.一般留置导尿管3~4天后,细菌尿的发生率达 A. 50% B. 60% C. 70% D. 80% E. 90%以上 6.下列哪项不支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A.呈急性肾炎综合征 B.肾功能急剧转坏 C.早期出血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D.数周至半年进展至尿毒症 E.常无贫血表现 7.所谓微小病变型肾病,其临床表现相当于 A.局灶性肾炎 B.原发性肾小球肾病

C.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 D.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E.高血压型肾脏改变 8.导致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A.肾血管痉挛 B.肾血流量下降 C.低蛋白血症 D.水钠潴留 E.醛固酮增多 9.慢性肾炎患者血压,轻度浮肿,首选 A.肼苯达嗪 B.利血平 C.双氢克尿噻 D.呱乙啶 E.安体舒通 10.一尿毒症患者,长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一旦出现何种情况,应停止透析 A.剧烈呕吐不止 B.肺部感染 C.引流不畅 D.腹痛,腹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