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24T14:26:31.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7期作者:陈开文 [导读] 分娩疼痛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所有产妇必经的过程,但疼痛持续时间过长或超过产妇耐受程度。(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妇幼保健院手术麻醉科山东菏泽 274300)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分娩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3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200例产妇分为麻醉组和常规组,麻醉组100例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分娩,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出血量、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麻醉组100例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组100例产妇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平均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模式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降低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无痛分娩;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产程进展;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不良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132-01 分娩疼痛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所有产妇必经的过程,但疼痛持续时间过长或超过产妇耐受程度,可能会影响产妇宫缩和宫颈口扩张,使产程延长[1]。近年来,产科临床对于分娩过程管理日益完善,分娩疼痛给母婴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镇痛方式减轻分娩疼痛成为国内外产科医师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分娩镇痛推行力度较低,起步尚晚,临床常见的分娩镇痛方法有导乐分娩、水中分娩、局部阻滞、硬膜外自控镇痛等。在众多分娩镇痛方式中实现真正无痛分娩的方法是椎管内阻滞麻醉,现阶段国际医学界采用持续性小剂量硬膜外麻醉、通过麻醉药物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是无痛分娩的首选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其中100例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100例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对两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等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200例产妇分为麻醉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00例。麻醉组100例产妇年龄22~34岁,中位年龄(27.90±3.04)岁,孕周37~39周,中位孕周(38.50±1.15)周,中位BMI指数(26.85±1.30)kg/m2;常规组100例产妇年龄25~33岁,中位年龄(28.15±3.45)岁,孕周37~40周,中位孕周(38.13±1.06)周,中位BMI指数(27.13±1.22)kg/m2。所有纳入对象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排除妊娠合并症、麻醉禁忌症、合并其他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100例产妇进行常规的自然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方法;麻醉组100例产妇予以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无痛分娩,产妇取侧卧位,取L3-4或L4-5椎间,以BD联合套管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改为平卧位,连接电子输注泵,注入0.2%罗哌卡因2.5mg,滴速10~20ml/h,严密监测药物镇痛效果,药物镇痛作用减轻时自控追加药量,总量<40ml。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宫口全开时,关闭电子输注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出血量、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 1.4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均带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见表。 3.讨论 众所周知,进入产程后产妇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加之产妇自身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会使这种疼痛感大大增加,剧烈疼痛或长时间疼痛会威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与健康[2]。伴随分娩过程中的阵发性宫缩,胎儿娩出挤压产道,会导致分娩疼痛感增强,增加了分娩风险。故积极寻找有效的麻醉镇痛方法十分重要[3]。硬膜外麻醉是无痛分娩最主要的麻醉手段,本研究中100例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较低,且未增加母儿风险,表明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冯丽英.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0);108-109. [2]田雪娇.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14):24-25. [3]王素芹.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2):193.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360例临床分析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360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和围生期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希望在安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分娩。2008年3月-2010年6月,我们对360例初产妇施行自控硬膜外麻醉下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初产妇360例,年龄21~32岁。足月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方法:麻醉方法:产妇官口开大至2~3指后,取左侧卧位,于腰椎2-3间隙按硬膜外穿刺常规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侧置管3cm,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在胸10至骶椎4水平,然后用0.125%罗比卡因、芬太尼(药液配置0.75%罗比卡因10ml枸橼酸芬太0.1mg+生理盐水10ml)8ml,排除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后,产妇再按需要追加注入5-15ml/次,直至宫缩痛觉消失,感觉减退平面在胸10以下。采用镇痛微泵续给药,剂量、速度可人为调节,宫口开全后可停止注药,若产妇宫缩不理想,可施行人工破膜及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保持宫缩频率及宫缩强度在理想状态下。

2观察指标 2.1疼痛分类及判定法:按产妇主诉进行疼痛分级[1]无痛记0分。轻度疼痛记1分,易耐受记2分,强度疼痛记3分,极度疼痛几乎不能耐受记4分。 2.2整个产程中严密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和胎心率、宫缩、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 3结果 360例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疼痛为0~1级者360例,有效率100%。第二产程中疼痛为0~1级者320例,有效率90%,均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出现。其中34例改为剖宫产,多为产妇自已认为阴道分娩产程长,主动要求剖宫产术完成分娩。此法对总产程无影响,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分娩方式,胎儿安全,无呼吸抑制等。讨论:在确保母婴平安的前提下,开展分娩镇痛以减轻母亲分娩时的痛苦,是国内外产科、麻醉科医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无痛分娩时由于疼痛减轻,软产道放松,宫颈扩张加强,故不影响宫缩及产妇运动,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无痛分娩孕产妇的活跃期时间较未采用镇痛而自然分娩的产妇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而对第二、三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几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中胎心率变化等无明显影响[2]。本组病例中,在实施硬膜外麻醉后5—10min起效,镇痛基本完全,总有效率达100%,满意率达90%以上。提示此麻醉

硬膜外分娩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 郑州大学三附院姜丽华 一、分娩痛产生部位和机制 1.第一产程:内脏(子宫)痛,因子宫平滑肌等长收缩、宫颈扩张和下段的退缩、产道的伸展和扩张而产生疼痛。部位:下腹部、背和肠。早期神经传导阶段T11-12,后期T11-12,宫颈/子宫的伤害性传入通过Aδ和C纤维传入,此时疼痛部位:直肠、下骶部、肛门甚至大腿部,类似第二产程。 2.第二产程阴道和会阴痛:先露压迫了盆腔的痛敏感,属内脏痛和躯体痛。部位:直肠和骶部,神经支配:阴部神经S2-4。 3.器械助产子宫、阴道和会阴痛,属内脏痛和躯体痛部位包括阴道、直肠和骶部。神经支配:骶神经,如果产钳进入子宫,则可涉及T10以下神经节段。 二、分娩疼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基础代谢率增加,氧需增加而引起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脱水,心动过速、血压增高,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可致心血管失代偿,血糖增高,血脂肪酸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儿茶酚胺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少。 2.对胎儿的影响胎盘血流减少,胎儿氧供减少,造成胎儿缺氧、酸中毒。分娩过程中产妇高血糖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 三、理想的分娩镇痛 1.对母婴影响小

2.镇痛效果可靠、起效快、易于给药,能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 3.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 4.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 5.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 四、硬膜外分娩镇痛优点 是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 优点:1、镇痛效果好,可做到完全无痛,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 2、产妇清醒,可进食进水,可参与产程的全过程; 3、无运动阻滞,可下地行走; 4、可灵活地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为及早结束产程争取时间; 5、随着新的给药方式---CSEA和PCEA技术的出现及新的药物—罗哌卡因的出现,提高了分娩镇痛效果,使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和产程几乎无任何影响。 五.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 1.推荐药物配方 选择药物原则:以低浓度的、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特性明显的局麻药物。首选局麻药物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配方一0.0625%-- 0.125%布比卡因+2μg /ml芬太尼 配方二0.1%--0.2%罗派卡因+2μg /ml芬太尼

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1-24T13:49:51.673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姚永玲张光翠张世兰[导读] 可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及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维生素类药物有营养细胞和神经的功能。 姚永玲张光翠张世兰(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襄樊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注射浓度为20ug/ml的臭氧5ml,再注射消炎镇痛药20ml。结果: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73.7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硬膜外神经阻滞;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19-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一般认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应先用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方考虑手术治疗[1],自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1.8岁,病程1周-10年。全部病例均行腰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练习床上解大小便。 1.2治疗方法 1.2.1方法:患者入治疗室,行心电监护,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协助患者屈膝屈髋侧卧位,患肢在下,常规消毒皮肤,选相应病变间隙上一间隙为穿刺点,向头或向尾,稍偏向患侧置入硬膜外导管2-3cm,以无脑脊液为度。穿刺成功后,先注射浓度为20ug/ml的臭氧5ml,再注射消炎镇痛药20ml(盐酸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10mg,维生素B12 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经导管缓慢推注入硬膜外腔,用10-15min注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后,拔出硬膜外导管,贴无菌敷贴。告知患者绝对平卧6小时,穿刺处保持清洁干燥,三日内勿沾水。 1.3疗效标准。优:症状、体征消失,恢复生活及工作,无神经根受压情况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偶感腰腿轻度酸胀不适,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和轻体力劳动差:症状、体征无缓解,不能工作。 2结果 本组有效75例,有效率93.75%,优59例,治愈率73.75%。一般治疗1-2次,间隔5-7d。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症状的原因是神经根受到刺激后局部受压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及病变骨骼附近的时间或纤维结缔组织的炎症,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神经根,使其静脉回统受阻,从而加重神经根炎症的水肿,提高疼痛的敏感性,突出物机械性压迫所致神经根缺血,炎症或肌痉挛是产生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2]。臭氧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在硬膜外直接注射臭氧和消炎镇痛药物,能消退神经根周围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使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立即缓解。低浓度局麻药可阻断神经对疼痛纤维传导,解除血管及肌肉的反射性痉挛,另外,由于局部血循环改善,可增加局部供氧及组织代谢。糖皮质激素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及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维生素类药物有营养细胞和神经的功能。 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但操作要规范化、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1]李主一,皱培,马兴光,翁龙江,徐永清.硬膜外腔置管连续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云南医药,2001,22(3):240 [2]张皓,王平均,宋恒平,倪凤民,等.硬膜外置管注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分析[J].解剖与临床,2005,10(2):155

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31T12:32:55.1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潘峰于佳卉[导读]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于无痛分娩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310000 2树兰(杭州)医院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某院收治的80例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孕妇采用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设为研究组,另40例孕妇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分娩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于无痛分娩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无痛分娩;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观察 孕妇在分娩时会由于子宫收缩而受到剧烈疼痛,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不断下降会使得孕妇的盆底有压迫感,从而加重了疼痛[1]。对于孕妇尤其是初产妇而言,这些疼痛会加剧她们内心的紧张、焦躁、担心的情绪,从而使得儿茶酚胺类物质显著分泌,这类物质会抑制收缩并且促进子宫动脉收缩,使得产程延长,胎儿在宫内滞留的时间过长,极有可能发生宫内窘迫,增加了剖宫产率[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娩镇痛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大大的减轻产妇生理和心理上痛苦,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某院就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进行观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某院收治的80例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孕妇采用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设为研究组,另40例孕妇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孕妇中年龄为24~36岁,孕周为38~41周;对照组孕妇中年龄为23~37岁,孕周为37~41周。这两组对象在年龄、孕周上都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具有可对照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孕妇在第一产程时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大约3cm时,可由麻醉师进行操作,在L3―4间隙处进针,穿刺成功之后,向头端放置3cm左右的硬膜外导管,在宫缩的间歇期注入0.2%的罗哌卡因和0.5%的芬太尼混合液共3ml,如果孕妇不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则可以在20~30min后再次注入大约7ml的混合液,之后要观察孕妇的实际分娩情况,可以每隔1.5h 给药一次,每次大约5ml。如果镇痛的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混合液用量[3]。当宫口全开进入第二产程时停止给药。至麻醉期间要对产妇进行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宫缩等情况的监测,若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则需要立即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对照组患者采用自然分娩方式,分娩期间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但是同样要监测产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宫缩等情况。 2结果 研究组产妇活跃期时间为(1.81±1.32)h,第二产程时间为(0.53±0.51)h;对照组产妇活跃期时间为(2.75±1.82)h,第二产程时间为(0.93±0.6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40例产妇中阴道分娩的有34例,占85%,剖宫产的有6例,占15%;对照组产妇中阴道分娩的有28例,占70%,剖宫产的有12例,占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3结论 某院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讨论,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分娩镇痛的产妇在分娩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的作用在于阻断伤害刺激的传入和交感神经的传出,可以减少儿茶酚胺、β―内啡肽、ACTH和皮质醇的释放,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减少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而且很大程度上也能够避免母婴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现象,避免子宫胎盘内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氧合情况[4]。从某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产妇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未使用任何镇痛措施的对照组,而且在阴道自然分娩率方面,研究组也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更加验证了采用分娩镇痛可以从不同方面对产妇分娩时的疼痛进行抑制,减轻产妇紧张、害怕、担心的负面情绪,对母婴的影响小,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具备低毒和感觉阻滞与运动分离的优势,对子宫胎盘内的血流没有影响作用。芬太尼属于阿片类的镇痛药物,与罗哌卡因协同作用,其镇痛效果更佳,并且减少了用量[5]。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于无痛分娩有显著的效果,对母婴的影响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王静.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8,2(28):112―114. [2] 勒银龙.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7,14(3):200―201. [3] 侯慧杰,李庆凯,王波.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观察30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8,8(2):163―164. [4] 朱丽华,尚立新,曲东赖.等. 硬膜外镇痛麻醉72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21(10):637―638. [5] 江絮萍,叶泓.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观察[J]. 山东医药,2018,53(8):76―77. [7] 张雪群.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 10) : 32- 33. [8] 习改梅,张平.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慢性病学杂志,2018,12( 1) : 80-81. [9] 吴萍.护理管理在控制妇产科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8,7( 6) : 166.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死亡原因分析(附1例尸裣报告)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死亡原因分析(附1例尸裣报 告) 【摘要】本文通过一例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临床及尸检资料的分析,对死因认定及相关医疗 纠纷的防范进行了讨论。指出规范的尸体检验对明确死因、解决医患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尸检前的解剖设计是做好尸检、找到 死因不容忽视环节,规范、科学的死因分析是进行诊疗评价、责任划分、防范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麻醉并发症;死亡原因;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XX)04—0266—03

案例 一 、临床资料 女。l8岁。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就诊,临床诊断急 性阑尾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麻醉穿刺成功后.(4:40 pm)予2%利多卡因试用量(5 m1),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皮肤红斑而改局麻。手术顺利(5:45 pm术毕),术后患者呼吸频率减慢至l2次/分,血压正常,神志尚清,双下肢无主动活动,感觉丧失。术后 半小时双膝关节剧痛。并逐渐加重。术后2小时(晚8:00 pm)烦躁不安,诉双下肢剧烈疼痛,感胸闷、憋气、神志清,可回答问题,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喉部痰 鸣音,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170次/分,bp 105/60 mmhg,呼吸急促,心前区横行带状皮下出血点,范围约15 em×40 em.压之不褪色。术后近3小时(晚8:30 pm)患者突然口鼻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神志不清,心跳、呼吸停止。临床抢救2小时无效,晚10:45

pm停止抢救。 二、尸体检验 患方认为临床医生对患者麻醉中及术后出现的 双膝关节疼痛及术后病情演变未予重视,未及时处理,造成患者死亡发生。医方要求尸检明确死因。尸检中未见致死性病变。阑尾为慢性阑尾炎急性 发作,阑尾手术野周围未见明显异常病变。肺严重淤血、水肿及灶状新鲜出血,透明膜形成。余各脏器组织 除淤血外,未见特异性病变。脑膜血管扩张,未见出血 和炎细胞渗出,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淤血,大 脑、小脑、脑干组织及脑底动脉未见病变。心肌、传导 系统、冠状动脉均未见明显病变。咽喉、气管未见水肿 及嗜酸粒细胞等渗出。胸腺、肝、脾、肾、肾上腺、胰腺、 消化道未见异常病变。 打开椎管,见硬脊膜呈暗蓝色。硬脊膜紧张,触之有张力及波动感。打开硬脊膜,硬脊膜下腔见暗红色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80 例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80 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80例我院行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患者,以及同期未行镇痛经阴道试产的产妇80例,对其疼痛情况、产后出血量及产程等方面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产妇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未行镇痛经阴道试产的产妇,而在第三产程时两组产妇无明显差异,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产后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痛分娩产妇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镇痛经阴道试产产妇(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药行无痛分娩,使产妇在自我感觉舒适的情况下分娩,能促进全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后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无痛分娩;硬膜外腔注药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对分娩过程的管理日臻完善和科学,由产痛给母儿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分娩时消除产痛. 已成为国内外产科工作者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无痛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使用药物或其它方法减轻或消除孕妇在分娩时疼痛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效果确切,母婴相对安全的一种镇痛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鉴于此,我们对80例产妇进行了无痛分娩且与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经阴道常规分娩的产妇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随机抽取这2年内未行镇痛经过正常试产80例病例.入选产妇为初产,18~35岁,头位,胎位、胎儿大小、骨盆正常,自然临产或正常引产临产,无明显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麻醉禁忌。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孕产次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未采用镇痛,阴道试产。观察组:在宫颈口开大3cm ,宫缩规律、产痛明显时,由当班的产科医生进行详细的宫颈内口探查,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分娩镇痛的利弊,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由麻醉医师会诊、签署麻醉同意书后,产妇取左侧卧位,于L 2-3或L 3-4间隙穿刺人硬膜外腔,注人2 % 利多卡因注射液2~3 m L ,向头端置管后连接PCA 泵。泵内用罗呱卡因针90 mg ,芬太尼0.lmg ,生理盐水100ml ,产妇在产程中可根据产痛情况自行调控,用药量控制在5 ~10 m L/ h。从开始实行分娩镇痛到分娩结束后2h ,由专人守护,实行助产士一对一陪伴,详细记录产妇的疼痛感觉、产程的进展,胎心监护到分娩后,随时观察胎心情况及宫缩情况。对产妇行心电监护到产后2h。如宫缩欠佳,可静脉滴注缩宫素。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80例临床分析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8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3-04T16:29:18.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苏大勇1 裴昌录2 [导读]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和围生期质量的提高,娩妇对分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苏大勇1 裴昌录2(1沈阳市皇姑区妇婴医院 110036;2沈阳建筑大学医院 110031) 【中图分类号】R61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28-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和围生期质量的提高,娩妇对分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分娩过程中除保证母婴安全外同时也要求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痛苦。2010年6月以来,我们对80例初产妇施行硬膜外麻醉下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初产妇80例,年龄21~32岁。足月单胎头位,无高危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方法:麻醉方法:产妇宫口开大至2~3cm后,取左侧卧位,于腰椎2-3间隙按硬膜外穿刺常规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侧置管3cm,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5ml,观察5分钟,无异常现象,然后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药液配置0.75%罗哌卡因10ml枸橼酸芬太0.1mg+生理盐水10ml)8ml,5分钟后再追加注入8ml/次,直至宫缩痛觉消失,感觉减退平面在胸10以下,根据产妇需要每1~1.5小时加药一次,每次5~8ml,宫口开全后停止注药,娩出胎儿后继续使用2小时,产妇离开产房前,拔出硬膜外导管。 2 观察指标 2.1疼痛分类及判定法:WHO疼痛分级标准:1级无痛稍感不适。2级轻度疼痛可忍受。3级中度疼痛勉强忍受。4级重度疼痛不可忍受。 2.2整个产程中严密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和胎心率、宫缩、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 3 结果 80例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疼痛为1~2级者80例,有效率100%。第二产程中疼痛为1~2级者72例,有效率90%,均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出现。其中7例因产程进展缓慢改为剖宫产完成分娩。此法对总产程无影响,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分娩方式,胎儿安全,无呼吸抑制等。 4 讨论 在确保母婴平安的前提下,开展分娩镇痛以减轻母亲分娩时的痛苦,是未来发展趋势。无痛分娩时由于疼痛减轻,软产道放松,宫颈扩张快,故不影响宫缩及产妇运动,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无痛分娩孕产妇的活跃期时间较未采用镇痛而自然分娩的产妇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而对第二、三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几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中胎心率变化等无明显影响[1]。本组病例中,在实施硬膜外麻醉后5—10 min起效,镇痛基本完全,总有效率达100%,满意率达90%以上。提示此麻醉方法效果好。在此方法中,待产妇在宫口开全停用麻醉药,暂停镇痛恢复腹肌及盆底肌张力,防止产妇在分娩时不配合,影响分娩[2]。胎儿娩出后重新给药,直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3],降低了麻醉药量及浓度,减少了不良作用,提高了母婴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作用于分娩镇痛,可解除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产妇的生育质量。在产程中有产科和麻醉科医师的双重监护,更好的保障母婴安全。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等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永祥,张美荣,胡文晟et a1.分娩硬膜外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物配比伴多普勒超声观察对子宫~脐带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中国麻醉与镇痛,2002,4;173 [2]徐世元.产科镇痛方式选择与并发症.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06;545. [3]张渺.杨慧霞等.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影响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6:365. 368.

最新-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死亡原因分析(附例尸裣报告) 精品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死亡原因分析(附例尸裣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一例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临床及尸检资料的分析,对死因认定及相关医疗纠纷的防范进行了讨论。 指出规范的尸体检验对明确死因、解决医患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尸检前的解剖设计是做好尸检、找到死因不容忽视环节,规范、科学的死因分析是进行诊疗评价、责任划分、防范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麻醉并发症;死亡原因;医疗纠纷【中图分类号】61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7—9297(2019)04—0266—03案例一、临床资料女。 8岁。 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就诊,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麻醉穿刺成功后.(4:40)予2%利多卡因试用量(51),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皮肤红斑而改局麻。 手术顺利(5:45术毕),术后患者呼吸频率减慢至2次/分,血压正常,神志尚清,双下肢无主动活动,感觉丧失。 术后半小时双膝关节剧痛。 并逐渐加重。 术后2小时(晚8:00)烦躁不安,诉双下肢剧烈疼痛,感胸闷、憋气、神志清,可回答问题,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喉部痰鸣音,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170次/分,105/60,呼吸急促,心前区横行带状皮下出血点,范围约15×40.压之不褪色。 术后近3小时(晚8:30)患者突然口鼻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神志不清,心跳、呼吸停止。 临床抢救2小时无效,晚10:45停止抢救。 二、尸体检验患方认为临床医生对患者麻醉中及术后出现的双膝关节疼痛及术后病情演变未予重视,未及时处理,造成患者死亡发生。 医方要求尸检明确死因。 尸检中未见致死性病变。

阑尾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手术野周围未见明显异常病变。 肺严重淤血、水肿及灶状新鲜出血,透明膜形成。 余各脏器组织除淤血外,未见特异性病变。 脑膜血管扩张,未见出血和炎细胞渗出,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淤血,大脑、小脑、脑干组织及脑底动脉未见病变。 心肌、传导系统、冠状动脉均未见明显病变。 咽喉、气管未见水肿及嗜酸粒细胞等渗出。 胸腺、肝、脾、肾、肾上腺、胰腺、消化道未见异常病变。 打开椎管,见硬脊膜呈暗蓝色。 硬脊膜紧张,触之有张力及波动感。 打开硬脊膜,硬脊膜下腔见暗红色血性液体,吸出量约5,以上胸段及圆锥、马尾部量大,马尾部全部充盈暗红色液体。 但未见血凝块。 上颈段软脊膜亦呈暗蓝色。 吸出暗红色液体后,脊髓及神经根呈白色,其中马尾部肿大,软脊膜已破。 固定后圆锥背侧软化,脊髓切面未见异常。 镜下:腰段脊髓硬脊膜灶状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渗出和少数小血管腔内微血栓样物,脊髓实质无损伤和出血病变(见照片~4)。 三、辅助检查心血:62.80/(参考范围0~120),检出利多卡因含量8.98/。 硬脊膜下血性液体:大量红细胞,检出利多卡因含量7.651./。 因严重溶血,钾离子浓度无法定量。 四、鉴定意见患者在阑尾切除手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出现硬脊膜损伤、硬脊膜下出血,造成广泛硬脊膜下神经阻滞,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讨论【作者简介]张凤芹(1968一),女,北京人,医学学士,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及法医临床学的鉴定。 :+86—10—68633318-:23@126.法律与医学杂志2019年第2卷(第4期)一、尸检是明确死因、处理纠纷的焦点由于本例患者年轻,身体状况良好,阑尾炎病变不重,临床症状不急,未出现并发症,阑尾切除手术不复杂,麻醉方式因

无痛分娩的产程观察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756461.html, 无痛分娩的产程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来芳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2期 【摘要】医学上的"分娩镇痛",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就是医学研究、医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当然,无痛分娩的产程观察以及生产前后的护理对产妇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有效地护理不仅能够让产妇迅速恢复身体,而且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 【关键词】无痛分娩产程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10-011无痛分娩概述 1.1什么是无痛分娩 准妈妈分娩时,会因为子宫收缩,子宫血管受到压迫,导致子宫缺血。同时,子宫颈口开大时,肌肉会变薄,韧带会拉伸,肌肉的韧带神经末梢就会发生变化,而且生产胎儿时也会对母亲产道产生压迫,从而导致产妇在分娩时感到剧烈的疼痛感。所以医学上就采用各种各样的医疗方式来减轻分娩时产生的疼痛甚至使其消失,这就是无痛分娩。 1.2无痛分娩的具体方法 目前医疗上经常用的无痛分娩的方法具体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性的,即在产妇分娩时用麻醉药或者镇痛药来达到镇痛的效果。临床上一般有两种药物性的方式,一种是椎管内阻滞镇痛,这种方式是在产妇分娩时采用间断注药或者用输注泵自动持续的该产妇药,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还有两一种药物性的方式就是氧化亚氮镇痛,这是一种吸入性的麻醉剂,在产妇分娩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氧气混合后,这种方式对呼吸、循环没有明显的作用,对胎儿、产妇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两种药物性的方式都能够让产妇在分娩时头脑保持清醒,从而能够很好地配合医生,顺利生产。当然,它们也是各有利弊的,前者能够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持续镇痛,是整个产程更加顺利,后者有时就会造成镇痛不完全的现象,使得产妇分娩时还会有剧烈的疼痛感,但是该方法能够缩短产程。 另一种方法是非药物性的,即通过对孕妇进行产前训练,指导子宫收缩时的呼吸从而来减轻孕妇的疼痛,还有就是在分娩时对适当的按摩产妇的疼痛部位或者是利用中医针灸法等非药物性的方法来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 2无痛分娩的产程观察及护理

硬膜外神经阻滞V

腰部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术操作规程 一.适应证 (1)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手术后连续镇痛 (2)外伤后疼痛治疗。 (3)中晚期癌性疼痛的治疗,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4)急、慢性根性神经痛的治疗,下肢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各种疼痛、泌尿系等痛症的治疗。 (5)脊椎性腰背痛、下肢痛的治疗。 二.禁忌证 (1)穿刺部位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全身脓毒血症。 (3)凝血功能异常。 (4)颅内压增加。 三.操作方法 (1)硬膜外穿刺用具准备:选用16-l8G硬膜外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1根、5m1玻璃注射器1支、局麻药及其他消毒用具。 (2)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屈背弓腰,双膝关节屈曲并尽量向胸部靠拢。 (3)穿刺间隙和体表定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取L2-3、L3-4、L4-5椎间隙进针,两侧髂棘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交叉处,相当于第4腰椎棘突或腰3—4椎间隙。

(4)行大面积皮肤消毒。 (5)穿刺方法:腰部硬膜外穿刺可采用正中人路法和旁正中入路法。 (6)连续硬膜外阻滞的置管方法:当确定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将针的斜面朝向头侧或尾侧,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置入标有刻度的20G导管。导管应超过穿刺针头端并进入硬膜外间隙3—4cm。用无菌敷料固定好导管。放置导管可多次或连续注入药物。 (7)药物及用量:首先注入试验量的局麻药。一般使用1.6%一2%利多卡因3m1。注药前必须回吸确认无血及脑脊液。 四.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穿破硬脊膜:意外穿破硬脊膜约占硬膜外穿刺的1%。 (2)全脊麻:将大量局麻药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导致全脊麻。 (3)药物误人血管;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血管,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导致惊服和心脏停搏。 (4)脊髓直接损伤;在腰2以上行硬膜外穿刺,因动作粗暴或操作不熟练,在穿破硬脊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针可导致脊髓直接损伤。 (5)其他:用17G硬膜外穿刺针刺破硬脊膜后,年轻人发生头痛的几率超过75%。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可发生硬膜外血肿。无菌操作不严格时可发生硬膜外间隙脓肿等严重感染。

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的护理

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的护理 方法:于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活跃期施行硬膜外穿刺,无需术前用药,穿刺点选腰2-3或3-4 椎间隙,常规消毒穿刺,硬膜外导管置入2-3cm, 麻醉平面控制在胸11以下。局麻药选0.8-1%利多卡因,首次计量:3-5毫升,总量不超过30毫升,子宫口开全后拔管。 阵痛原理:分娩开始后,子宫收缩,宫颈扩张,胎儿下降等一系列生理性动态变化引起的痛 是通过胸11-骶4脊神经根向中枢传导的,而子宫的运动神经来自胸5-10脊神经根,因此麻 醉平面控制在胸11-骶4,既不影响子宫收缩,又能阻断产痛的传导,利多卡因的药理特点是 肌肉松弛,对胎儿无任何影响,适用于无痛分娩。 护理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实施无痛分娩的产妇,首先要讲解无痛分娩对产妇和胎儿均无影响的原理,解除她们的思想顾虑。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助产士要守护在产妇床前,尽量满足她们的合理 要求,使产妇在产房内如同在亲人身边一样,使她们有安全感,才能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 2.配合与观察 (1)准确抓住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时机,宫口开大3-4cm时(经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通 知医生准备进行硬膜外穿刺。 (2)嘱产妇排尿,协助医生做胎儿监护,测血压、脉搏,帮助产妇在产床上侧卧位,尽量 屈膝弓背,注意背部与床面垂直。 (3)协助医生进行硬膜外穿刺,导管置入后用胶布将身体外部导管固定好,针孔以无菌纱 布覆盖,协助产妇平卧位,以后直至拔管前要注意保护导管勿使之脱出,勿使血水污染纱布 敷料,注意连接导管的注射器勿失落损坏。 (4)经导管给药后,一般5-7分钟产妇疼痛减轻,甚至会睡上一觉,此时助产士要寸步不 离地守护在产妇身边,测血压、脉搏,观察宫缩情况,实践证明,硬膜外麻醉后,疼痛明显 减弱或消失,但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大部分宫缩明显加强,宫颈扩张 速度加快。因此当产妇疼痛减轻后,切不可大意,适时进行肛诊,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施硬膜外麻醉的产妇,还要特别注意胎方位,要警惕难产的发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5)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会阴部组织明显松弛,第二产程进展较快,当宫口开全后,要立 即做好接产准备,经产妇更要提前准备,侧切时一般不必再进行局麻。 (6)实施麻醉后,还要注意胎儿变化,必要时做胎儿监护,还要求我们细心的摸、听、查、看。 (7)宫口开全后拔管时,要协助医生将产妇摆侧卧位,尽量弓背,医生拔管动作要轻柔顺 势拔出,拔管后针孔用无菌辅料胶布固定,注意分娩时防止血水污染敷料。 (8)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应考虑有麻醉意外的可能,因此产房必须备有人工呼吸机,气管插 管等全套抢救用品,常备不懈。 (9)护理人员要了解麻醉常识,做好麻醉记录观察麻醉平面评定麻醉效果,画好产程图, 主动配合医生,完成无痛分娩全过程。 3. 产后护理,最初我们注意了产后出血和尿储留问题,经观察,并无特殊意义,而且由于产 程短,痛苦少,产后精神好食欲佳,无不良反应,按一般产后常规进行护理即可。

胸段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与冠心病.

胸段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与冠心病 [ 05-12-16 15:25: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 e,CAD)已成为国人因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CAD的防治已引起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三方面。通过这些治疗虽然能够医治大部分CAD病人,但对少数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差及血管条件不好而无法接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病人,目前的治疗手段就显得无能为力。胸段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作为一种麻醉技术长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麻醉,直到1976年Hoar等首次报道将TEA作为一种术后镇痛手段应用于心脏手术后止痛,TEA在其他方面的用途才被人们注意起来[1]。近年来TEA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报道文献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CAD病人围术期应用,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一、 TEA与心功能 充足的血流是心脏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正常人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约占心排血量的4%~5%,通过冠状动脉的自主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在一定灌注压范围内可保持恒定,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的主要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灌注压、冠状动脉血管阻力、心室壁张力、代谢、神经体液等。另外,由于冠状动脉血流近70%来自舒张期,心率的变化也对冠状动脉血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TEA可阻断起源于胸1~胸5(Th1~Th5)脊髓节段的心脏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有人报道在CAD病人,TEA可显著减慢心率,使心排血量和体循环阻力下降,但并不使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从而在不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的基础上,使心肌氧耗下降[2]。 神经系统对心脏活动及节律的调节是通过α-受体和β-受体来完成的,心外膜血管α-受体占优势,交感α-肾上腺素能兴奋可导致心外膜血管收缩。由于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使心肌内部,尤其是心内膜下心肌内部的小血管(阻力血管)扩张[3],此种作用对健康人并不一定引起冠状循环阻力升高,而CAD病人由于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作用遭到破坏,冠状循环阻力受交感α-肾上腺素能兴奋的影响增强。心内膜下心肌组织的血管主要是β-受体占优势[4],β-肾上腺素能兴奋对心脏的影响主要是正性变力作用和正性变时作用,可导致心肌代谢加强,氧耗增加。除交感反射外,血管内膜在调节冠状动脉张力时也起重要作用[5]。动物实验表明,当血管内膜受损后,β-受体激动剂的血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