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黄牛过河各顾各

B.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2.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3.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些故事情节跟长安的“市”有关。以下场景在剧中不会出现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门按时开关

C.“市”的内外店铺林立 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4.《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社会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①③

B.③④

C. ①②

D.②④

5.说起“他”,人们从不吝惜赞美之辞——伟大的旅行家、开辟新航路的指明灯。也有人认为他“一本游记引来了强盗。”材料中的“他”是

A.马可·波罗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使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

7.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观念的淡化 B. 工厂制度的确立 C. 手工作坊的发展 D.垄断组织的出现8.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起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 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C. 封建势力的衰退

D.工人运动的兴起

9.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部分投资者来源国外

D.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1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D.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11.“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系团雪,攥会就化掉。”这是一首流行于上世纪40年代的民谣。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抗战造成了人民生活困难

B.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

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D.美国经济侵略造成民族工业破产 12.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图文消息的主要途径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据1940年统计,中国平均每74平方公里才有1公里公路;同是国土辽阔的苏联,同年每7.8平方公里即有1公里公路。出现中国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破坏

B.近代中国民生凋敝

C.苏联重视公路建设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 14.建国初期,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0.1%;煤炭产量仅0.32亿吨;原油产量仅12万吨,90%以上石油产品依靠进口。面对这种工业落后的局面,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发展钢铁工业

B.发展煤炭工业

C.发展石油工业

D.发展重工业 15.“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正确评价针对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1984年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过去国家对企业管的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基于这一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②企业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③政企集中统一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统一性④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德,历史上,曾出现的与此理念相悖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19.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20.二战后,欧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消除了阶级差别

C.克服了经济“滞涨”D.削弱了宏观调控21.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者每一件内衣,都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A.导致生产物资短缺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轻工业D.实行市场管理22.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23.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损失惨重,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24.关贸总协定生效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A .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受益 B.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获利匪浅 C.关贸总协定消除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 D.美元控制了全球贸易额的大部分 25.“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C.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的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记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三 右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4分) 解决方法: 。(2分) (2

)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两个事件:;。(2分)

严重后果:;

;。(3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教训:

。(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材料二里根当选总统以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四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材料五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地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应付问题:。 (2分) 提出者:。(1分)

主要特点:。(2分)(2)材料二中,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引人注目的改变”主要指什么?这一“改变”之后各国逐渐发展出什么经济?

原因:。(2分)“引人注目的改变”:。(2分)

各国经济:。(2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

政策:。(2分)制度:。(2分)取代后的制度:。(2分)(4)材料四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简要分析其原因。

政策:。(2分)原因:。(2分)(5)材料五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基本做法:。(2分)

领导人:(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一的观点。

评价:

。(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问题:

。(2分)

根源:。(2分)(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

应对办法:

。(4分)

答题卡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5分,27小题23分,28小题12分,共50分)

26.(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或者答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可)(4分)

解决方法:发展生产力。(2分)

(2)两个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严重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3分)

(3)经验教训: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强,实事求是等。(答对两点即可得分)27.(1)应付问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分)

提出者:罗斯福(1分)。

主要特点:国家干预经济(2分)。

(2)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现象。(2分)

“引人注目的改变”: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各国经济: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2分)

(3)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制度:余粮收集制(2分)。取代后的制度:固定的粮食税(2分)。(4)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原因: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分)。

(5)基本做法:剥夺农业,发展工业(或者答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2分)。

领导人:斯大林(1分)。

28.(1)评价:材料一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也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4分)

(2)问题:在20世纪70——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也日趋严重。(2分)

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2分)

(3)应对: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抓住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一方面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经济模式,开放市场,融入世界,以迎接挑战。(4分)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

山东省日照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 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右表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所占有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租佃制日益普遍 B.农业收益提高 C.自耕农经济盛行 D.土地兼并严重 3.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 贩人数过多。这长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 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5.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 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热播剧《芈月传》中有一场景:秦武王走到九鼎之边,忽然转头问周天子:“寡人欲携此鼎归我秦国,大王可允?”周天子只得壮起胆子,勉强应了一声道:“秦王无礼,九鼎非天命不可移,逆天行事,后果自负。”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周() A.分封制的衰落B.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C.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D.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3.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 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6.“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宗法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7.从汉朝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江西省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分2分,共60分) 1.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据此分析可知,魏征当时任职的部门可能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3.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A. 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 B. 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C.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4.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5.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 ) A. 河北 B. 江西 C. 陕西 D. 四川 6.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权力机构是() A. 内阁 B. 六部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军机处 7.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代表两种不同文明 B. 古希腊人的一部分是指雅典全体居民 C. 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 古希腊部分城邦实行民主制度 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下列对此理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30题,共58分): 1.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李鸿章“避战自保” C.清政府腐败,置民族与国家安危于不顾 D.清军将领畏敌如虎 2.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 A.李鸿章消极避战的保船政策 B.威海卫的后方设施薄弱 C.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D.日舰封锁威海卫出口 3. 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5.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共同核心内容是 A.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B.建立“中华共和国”,实行议会制 C.反帝必反清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6. 下列属于清末“新政”采取的措施有:①奖励实业②兴办新学堂③实行征兵制④编练新军⑤奖励创造发明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7. 18xx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 广州 C. 香港 D. 上海

8. 提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 A.章炳麟 B. 邹容 C. 孙中山 D. 陈天华 9.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四川人民反清起义 10. 造成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世界观不同 11. 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正式决定成立黄埔军校,其出发点是 A.扩大国民革命军 B.奠定北伐基础 C.创建新式革命武装 D.促进国共合作 12. 省港大罢工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回击英法帝国主义制造的“沙基惨案” B.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共产党人 C.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D.支援第二次东征 13.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多种原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北伐目标明确、方针正确 C.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分化 14. 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的直接目的是 A.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 B.为发动反革命政变作准备 C.谋取国民党最高统治权 D.削弱和限制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15.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6.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 A.北洋军阀的封建复古逆流 B.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C.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 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多做试题,总结错题经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XX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 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A.贸易危急 B.贸易革命 C.代价革命 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 世界煤产量(吨) 1830 约1,600,000 30,000,000 1870 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01 20001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开卷部分60分钟) 一、选择题(10分) 1、明清时期组织中国军队击败过侵略军的历史人物是: ①汪鋐②顾宪成③康熙帝④乾隆帝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④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 、工人和农民 B 、新贵族 C 、资产阶级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中国近代史开端比世界近代史晚了: A 、100年 B 、200年 C 、300年 D 、400年 4、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开始②《南京条约》签订 ③第一次经济危机④七月王朝垮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5、雅各宾派专政的重要机构是: A 、国民公会 B 、立法会议 C 、救国委员会 D 、国民会议 二、列举题(17分) 1、列举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崇尚实际的学风的四位杰出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2、列举西欧近代四个科学社团。 3、列举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文件各一个。 4、列举英国工业革命中关于动力和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发明和发明家。 5、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三、识图题(8分) 1、观察左图并回答: ①拿剪刀的是谁?_________②拿拐杖的人代表哪个阶级________ ③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④为什么要剪胡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鸦片战争形势图回答: ①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_________ ②B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③C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④概括五口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分析题: 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它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自《共产党宣言》(4分)问:(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指哪一段时间? (2)“过去的一切世代”指哪几个历史阶段? (3)引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文的含意说明了什么? 二、“英国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国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引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6分)请回答: 1、请政府奉行的与世隔绝的什么政策? 2、英国是怎样用暴力打破这种“隔绝状态”的?当时中国是哪个皇帝在位? 3、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问答题:(15分)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腾八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 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 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3.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C.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D.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且提高了行政效 率 4.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 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5.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 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 1.梁启超回忆故乡茶坑村的社会组织时说:“……,本保大小事,皆以“上祠堂”决之。”这种社会组织的存在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3.《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 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西周推行分封制 B.秦朝推行郡县制 C.西汉实行郡国制 D.美国实行联邦制 4.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以才能作为选拔标准的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的“儒臣”指的是 A.节度使 B.参知政事 C.知州 D.三司使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 B.唐朝三省六部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推恩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7. 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特色,该制度 A.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 B.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范 C.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利 D.强调了政党的领导作用 8.“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表明英国议会 A.行使最高行政权B.拥有最高的决策权 C.控制政府的决策 D.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9.法国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他称赞的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两党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