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一、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1、语言就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是交际的工具,言语则就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与结果。就这一点而言,它们就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的关系。

2、言语就是个人的,语言就是社会的。言语就是个人的言语行为,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可以说,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与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就是不同的。语言就是属于社会的,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语言就是从言语中归纳出的一套标准、准则的系统,就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就是有限的、封闭的,言语就是无限的、开放的。语言的材料、规则就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因而也就是相对封闭的。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汉语如此,其她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就是有限的。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的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的材料与规则造出所需要的无限的句子。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就是无限长的(从理论上讲)。(如:学生。就是学生。就是中文系的学生。她就是中文系的学生。……她就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例如:①我们热爱祖国。②她们喜欢唱歌。③小张爱好音乐。……理论上讲可以就是无限的)

数量有限的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数量有限的语素构成数量有限的词语。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的词语,造出无穷无尽的句子,这就就是言语的无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的过重的记忆负担;言语的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充分满足交际的需要。

(二)语言与言语的联系

语言与言语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就是语言存在的形式。语言就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就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语言规则。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二、如何理解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她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就是它们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与灵便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就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辅助性的,处于从属地位。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与发展。

(2)人类语言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就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就是在语言与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就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与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的服务领

域非常广阔。所以旗语等只就是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3、脸部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都可以参加到交际中来,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这些体态语有时甚至可以脱离语言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如汉族人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西方人用摊手耸肩表示“不知道”或“无可奈何”。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体态语方式进行交际,往往会收到比只用语言表达更好的效果。但就是体态语充其量也只能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为它没有系统,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使用频率低,只能在有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准确、不可靠,容易使人误会。

总之,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旗语之类就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身势等伴随动作也就是辅助性的。

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1、思维离不开语言。

(1)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要以语言作为工具。一个正常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进行思维,换句话说,人没有赤裸裸的思维,也没有赤裸裸的语言。

(2)思维活动的成果需要依靠语言才能得以巩固与存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概念,这些概念就必须依靠确切的词语把它固定下来、储存起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

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语言就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而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

2、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与认识活动的成果,无所谓交际与思想,语言(作为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与思维就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四、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就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不能把语言与思维完全等同起来。

1、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就是物质的,而思维就是使用工具的主体,就是一种精神活动。因为语言的所有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都就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思维作为大脑的特质就是观念的,它没有物质性,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

2、语言与思维的构成方式不同,且构成形式并非一一对应。思维的组成成分就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它就是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来进行推理的;语言就是由语音、词汇与语法组成的,语言就是运用词语与语法规则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在构成形式上,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与推理要用句子来表达,但概念与词语、判断与单句、推理与复句并不就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如汉语的虚词“了、着、不、的”等,不能表达任何具体概念。即使就是实词也不一定与概念一一对应,例如“头”,就是个多义词,对应了“头颅、领导、方面、前部、顶部”等多个概念;而同义词,如“漂亮、美丽、标致、俊俏、靓丽”,就可能就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

再如句中的疑问句、祈使句就不表达任何判断。即使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比如有时一个相同的句子表达多个判断,如“小李叫她哥哥”就有两个意思(小李把她叫哥哥/小李叫她的哥哥);有时多个不同的句子表达一个判断,如“这些人都会说普通话”与“这些人没有一个不会说普通话”差不多就是同一个意思。

同样有些复句,如“她下了课,就回家了”,并不表示推理;而“我们就是中文系学生,所以要瞧很多文学作品”,虽然表达的就是一个推理,但因为省略了大前提(如“如果就是中文系学生,就要瞧很多文学作品”),所以逻辑关系上并不完整,但在语言表达上的意思却就是很清楚的。

3、语言与思维的生理机制不完全等同。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在解剖失语症病人的头部时发现,人大脑的左半球就是掌管语言与抽象思维的,被称为“优势半球”。而人脑的右半球则就是掌管形象思维与直观动作思维的。语言的生理机制在左半球,而思维的生理机制与左右半球都有关。

(4)语言具有民族特点而思维就是全人类共同的。这就是语言与思维最根本的区别。思维就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就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但就是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同,所有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如汉语“上午”与“下午”,就是以“中午”作为分界线的,英语的“下午”(afternoon)在构造上反映的思维方式与汉语相同,但“上午”(morning)就不一样,一就是内部构造不同,二就是包括的时间范围也不同。

(又比如美洲的爱斯基摩语中表示“雪”的名词多达十五个,这与爱斯基摩人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有关,她们对“雪”的区别非常细致,因而表示“雪”的词语也就比其她语言丰富得多。阿拉伯人表示骆驼的名词多达几十个,说明骆驼在她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才有这样细致的观察,汉民族历史上关于马的词也非常多,有120多个,可见历史上马在汉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正就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世界上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语言;正就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思维基础,人类语言才可能互相翻译,不同民族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五、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就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就是说它们的结合就是不可论证的,完全就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俗成的。

2、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义的结合就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就是任意的。例如,现在汉语用“rén”这样的声音与“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样的意义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符号,即“人”,代表所有的人。为什么就是这样的结合,而不就是另外的结合,其中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就是汉族社会的一种习惯,并且完全就是约定俗成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书、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与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即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

(4)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就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就是具有任意性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就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来说的,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内容就是任意的。但就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就具有了强制性,谁也不能任意改变它。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符号,那就互相听不懂了,语言符号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不把“人”叫做“rén”,而叫做别的名称就是行不通的。事实上,语言符号一旦作为人类社会一定时期的交际工具,个人就无权任意改变它。

六、语言的层级系统及特点

(一)语言的层级系统

语言就是一套层级装置,这套层级装置包括两层三级。

首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底层(下层)与上层。

1、底层就是一套音位(语音形式),一种语言的音位就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

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语言的上层就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序列。根据性质或作用的不同,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就是语素,它就是语言中音

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就是构词材料;第二级就是词,它就是造句材料;第三级就是句子,它就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二)语言层级系统的特点

第一,语言的上层与底层之间有质的区别。底层语言单位(音位)只就是符号的形式,本身没有意义;而上层语言单位则既有形式,又有意义。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音义结合)。

第二,下一级语言单位与上一级语言单位有量的区别。任何语言中音位都就是很少的,一般只有几十个。到语素这一级,数量多达几千,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在数量上也就是一个飞跃。到词这一级,数量一般达到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到句子这一级,数量就就是无限的了。

第三,在语言底层与上层中,由下一级语言单位构成上一级语言单位,都就是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生成的。反过来瞧,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可将上一级语言单位分析为若干下一级语言单位的组合,而下一级语言单位都就是上一级语言单位的构成成分。

整个语言层级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一级地翻番增量,就可以从几十扩大到无穷。

九、语义民族性的含义与表现

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所不同,因为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固定词义,固定后词义的内涵、外延怎样,

完全由不同民族约定俗成,因此在两种语言中,词义上完全对应的词语不就是很多。例如汉语用“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因为英语的brother、sister 不分长幼,所以它的外延比汉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宽。

2、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说不同语言的人有时对同样事物会作出不同的主观评价,反映在词义上,形成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汉语的“狗”与英语的dog,两个词的理性意义基本相当,但感情色彩有很大的差别。说汉语的人常用“狗”来比喻“凶狠而有奴性的人或物”,因此汉语中凡就是与“狗”组合的词语都带上了贬义色彩,如“走狗、疯狗、叭儿狗、狼心狗肺、狗头军师、

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都就是贬义词。而英语则相反,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狗却就是“善良忠诚”的象征,因此与dog有关的词

语大多就是褒义的,如“a lucky dog(幸运儿)、to 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a big dog(大亨)、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

3、词语的多义化过程方面。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认识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的过程中,这些特点都会产生影响,因而反映同一类对象的词义

在不同的语言中就可能经历不同的多义化历程。

例1:英语的“cat”本来指“猫”,后又衍生出“心地恶毒的女人”的意思,而汉语的“猫”则没有衍生出这种意思。

例2:汉语的“老”本来指“年岁大”,后又衍生出“食物因烹饪时间过长而口感不好”的意思,而英语的“old”就没有衍生出这种意思。

例3:汉语的“红”,本指“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后衍生出“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的意思,英语的“red”则没有衍生出这样的意思,而“red”衍生出的“流血的、暴力的”这个意思,又就是汉语的“红”所没有的。

十一、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限制

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限制就是多方面的。

1、要符合现实的理据。

语言中有些词语与词语的组合,如“月亮吃月饼”“苹果玩猴子”,虽然合乎语法规则“主—动—宾”(名+动+名),但却不符合语义组合的条件,即: “吃”“玩”这些动词要求施动者(主语)必须具备“[+有生]”这个义素,而“月亮”“苹果”却不具备“[+有生]”这个义素。因此它们违反了客观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现实世界中的“月亮”“苹果”根本不可能发出“吃”“玩”这样的动作,除非用在童话或修辞的拟人格中,因而表达这些现象的词语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语义组合。

2、词语的搭配还要合乎语言表达(社会使用)的习惯。

即符合习惯用法的要求。有些词语的搭配,很难从情理上加以解释,这只就是跟社会成员使用语言的习惯有关。比如汉语的“繁重”与工作任务相配,“沉重”与实物或心绪相配。在英语里,女孩子用pretty来形容,妇女用beautiful来形容,男人用handsome来形容。对于这些习惯用法,我们一时还说不清楚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

3、受语义场中其她成员的制约。

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成员,它们之间就是相互制约的。同一种现实现象,一种语言(或方言)用这样的词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或方言)则用别的词来表达。这样,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词语搭配关系也就有了不同的特点。如“吃”这个词,北京话中“吃”的对象只限于固体食物,只能与表示固体食物的词语搭配;而上海话中的“吃”的对象除了固体食物之外,还包括流体食物、液体饮料(如“吃粥”、“吃酒”等),甚至还有气体(如“吃烟”等)。北京话与上海话之所以在搭配关系方面有这种不同,就是由于北京话在表示“吃”这个语义场中,除了“吃”之外,还有“喝、吸”等词语,且它们各有分工。而上海话在表示“吃”这个语义场中,只有“吃”一个词,所以北京话中由“喝、吸”承担的词在上海话中也由“吃”承担了。也就就是说,上海话中的“吃”在语义系列中所占的位置宽于北京话的“吃”。由此可以瞧出,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词语,能否同其她词语搭配,不仅决定于它自己,而且还决定于该语义场中的其她词语。

4、受词义的附加色彩与修辞需要的制约。

词义组合不但要求逻辑事理前后一致,还要求感情褒贬、语体风格等相一致。例如带褒义的词不能用于贬义,常用于口语的词不大与书面语词相配,庄重的文章钻进轻佻或诙谐的字眼就会破坏全文的格调。

十二、社会的发展就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发展的外因)

语言就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就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因而它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些都要求语言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来适应交际的需要。可以说,社会的进步就是词汇不断丰富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动力。我们只要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现代汉语的语汇大大丰富了。

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人的思维的发展,人类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复杂、精密。而思维的发展则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表达在形式上更多样化,在结构上更严密,在表意上更精确,在效果上更趋向完善。比如在古代汉语中,主语的省略现象很常见,发展到现代汉语,就书面语而言,这种省略现象就大大减少了,尤其就是在政论文与科学论文中,句子大都主谓齐全,结构完整。又如,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句子更长了,修饰成分特别就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在意思的表达上也更加严密了。

2、社会的分化与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会推动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当一个使用统一语言的社会出现地域分化时,分化出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交际会逐渐减少,一个部分内部新的语言现象的产生与旧的语言现象的消失,

就不大容易通过人们的交往传播到其她部分中去,久而久之,原本统一的语言就会出现差异,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不同的语言。汉语中形成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地域方言,社会的分化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在一个社会的内部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产生社群分化。这些不同的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也会产生差异,形成各具特点的社会方言。如知识分子说的话不完全同于工人所说的话,年轻人说的话不完全同于老年人所说的话,这些都反映出社会方言的分歧。

反之,如果不同的社会之间或已经分化的同一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交往增多,交际频繁,也会使不同语言或地域方言之间的

相互影响得到加强,其间的差异逐渐减少,语言也就会逐渐趋向统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的形成与推广就体现了随着社会统一程度的日益提高,汉语也会随之逐步消除方言差异而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向。

3、社会的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不同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包括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的接触频繁起来,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多,这就必然引起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推动语言的发展。例如,五四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我国同西方国家的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汉语在印欧语言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少非常明显的欧化句式,例如汉语的偏正复句都就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现在因受印欧语言的影响,也有了正句在前,偏句在后的复句形式。

十三、语言发展的内因

1、语言发展的内因就是语言结构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发展。

2、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瞧,语言系统下面有子系统及其要素,这些要素以及每个要素的各个成分都处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它们分工合作,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共同担负区别意义的职责。如果其中的某个要素因某种原因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影响了表意的明确性,那么系统内部有关的要素或成分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新的平衡。

3、例如,古代汉语词语结构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词语结构以双音节为主。这种词汇系统的变化,却就是由语音系统的变化引起的。在古汉语中,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如塞音、塞擦音等声母有清浊之分,声调分平、上、去、入,韵尾有两套:-m、-n、- ?与-p、-t、-k,因而单音节词之间可以保持有效的区别。如:

辨[ b ]- 变[ p ] 道[ d ]- 到[ t ] 柜[ g ]- 贵[ k ]

后来由于浊音清化、辅音韵尾消失等演变,语音系统趋向简化,结果造成同音词大量增加,如“辨、变”都念[ p ],“道、到”都念 [ t],“柜、贵”都念[k]。语言形式之间的有效区别遭到破坏,使社会交际受到影响。于就是,为了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与统一,汉语便调整词的长度来恢复语言形式之间的有效区别,逐渐以双音节词的构词模式取代了过去的单音节词构词模式,如“辨—辨别、变—变化、道—道路、到—报到、柜—衣柜、贵—富贵”,使双音节词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

而汉语大量双音节词的产生又引起了语音、语法的一系列变化,如轻声、儿化的出现,一些实词的词缀化以及构词规则的复合化等。

十四、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与不平衡性就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渐变性”就是指语言就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1)语言就是人类须臾不可脱离的工具,这一根本属性决定它必须就是稳固的,不能以突变的方式演变与发展,否则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又促使语言要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

(3)稳固与发展这两个互相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变得过于急剧。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但这种演变与发展不能以突变的方式而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如汉语从双唇塞音声母(即重唇音声母)分化出唇齿音声母(即轻唇音声母),大约开始于9世纪或更早,到12世纪完成,经历了大约三百年。

又如“她”由先秦的无定代词演变成第三人称代词则经历了大约一千多年。

2、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就是指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就是不一致。

(1)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平衡。这主要就是因为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紧密程度就是各不相同,其中语汇与语义同社会生活的联系最为直接,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所以变化速度最快,而语音、语法就稳定得多,因为它们同社会没有直接的联系。语音的发展变化较缓慢,语法的发展变化就是最缓慢的。

(2)同一组成要素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就以发展速度较快的词汇来说,也不就是所有成员都会以相同的速度发展。例如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像汉语的“天、地、人、山、水、树、太阳、月亮、风、雨、雪、冰、气、手、头、脚、口、眼、马、牛、狗”等)极稳定,很少有变化。

(3)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不一致。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就是不同的,在有的地区变,有的地区不变;或者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这样同一种语言就会在不同的地域上逐渐形成分化。如北方方言区大多数已没有入声,更没有辅音韵尾-p、-t、-k,但在粤方言里,保留了入声与全部辅音韵尾。

十五、语言融合的社会条件

语言融合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哪一种语言在竞争中获胜而取代对方,也就是由相关的因素决定的。

1、主观条件

统治者推行语文政策来学习语言,使得语言融合成为现实。如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就就是典型的例子。为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自改姓“元宏”,并下令王公贵族学习并使用汉语,要“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宣布废除鲜卑语而改用汉语。

2、客观条件

(1) 社会历史条件。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融合,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她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主要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口数量上的优势,语言使用者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就是决定的因素。自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民族都曾把汉民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比较发达,最后发生语言融合的不就是被统治的汉民族,而正就是这些人口较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统治民族。

(2)各民族的杂居。同人口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密切的联系。例如鲜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之后,杂居在数量占优势的汉族人民中间,加之鲜卑族统治者实行有利于民族融合的政策,鲜卑语才逐渐被汉语替代。

(例2:元朝灭亡后,驻守云南的蒙古族官兵留在当地定居,与数量占优势的彝族人民杂居在一起,并同彝族女子通婚,这就

促使她们放弃本民族语言而转用了彝语。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融合才有可能发生。)

十六、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总就是从引进借词开始,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就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例如,公元11世纪起, 说法语的日尔曼人曾长期占领与统治英格兰,在长期的接触与交往中,英语从法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成分。

2、出现双语现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如果在同一个社会杂居,还可能产生双语现象。例如,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壮族人长期与汉族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壮族人都就是壮语与汉语的使用者。

3、出现语言融合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及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接触与融合还会出现语言融合现象。例如,我国的北魏时期,鲜卑族与汉族处于民族融合的关系之中,鲜卑族的统治者提倡鲜卑人学习并使用汉语,结果汉语取代了鲜卑语,成为鲜卑族与汉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4、出现语言的混合。

(1)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会出现语言混合现象。不同语言混合会产生“洋泾浜语”。例如,在旧上海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出现的混杂着汉语成分的“洋泾浜英语”。

(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洋泾浜语有可能转变为“克里奥耳语”,成为某一社会主要的交际工具,并被当作母语来学习与使用。例如,海地有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牙买加有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27037 本科自考英语语言学概论精心整理 Chapter 4 Phonology

Chapter 4 Phonology(音位学) 4.1 phonetics and phonology: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分 Bot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re concerned with speech.语音学和音位学都士对语音的研究。 定义区别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percep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生产、感知和物理性质的。 -Phonology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combined,organized,and convey meanings in particular languages.研究语音如何在在特定的语言中结合、组织和表达含义。 ---Phonology is language-specific.it is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organized and used in natural languages.音位学是特定于语言的。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中的声音是如何组织和使用的。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speech sounds while phonology is a study of the sound syst em of a language.语音学是一个研究语音的然后音位学是研究一种语言的声音系统的学科。 4.2 Phonemes,phones and allophones 音位、音子、音位变体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phonological systems.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定义: ①Phones are the smallest identifiable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found in a stream of speech. 音子就是在连续的发音中可辨认的最小语音单位或片段。 ②Allophones are the phones which represent a phoneme in a language and cannot change word meaning by substituting any of the set for another.音位变体是指代表语言中音位的音子,即使以一个取代另一个也不改变词义。 ③Phonemes are the minimal distinctive units in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音位是语言系统中最小的独特的单位。 Allo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phoneme while 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 n of phonemes in general.音位变体是一个特定音素的认知而音子则是一般的音素。 4.3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The phonologist is concerned with what difference are significant or technically speaki ng, distinctive. Minimal pair---a pair of word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by one sound. Three conditions(情况): 1)the two froms are different in meaning意义不同 2)the two forms are different in one sound segment声音片段不同 3)the different sounds occur in the same position of the two words.不同声音发生在两个单词的相同位置 Minimal set: a group of words can satisfy(满足)the three conditions . Minimal pairs help determine phonemes. 最小对立体用来定义音位。 4.4 identifying phonemes 识别音素 4.4.1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d free variation 对比分布,互补分布和自由变异 The distribution of a sound refers to the collective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sound concerned may appear.一个声音的分布是指其有关的声音可能出现的集体环境。 1)contrastive distribution对比分布 If two or more sounds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on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英语语言学概论精选试题学生版

《英语语言学概论》精选试题1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language is NOT true A. Language is a system B. Language is symbolic C. Animals also have language D. Language is arbitrar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s NOT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A. Symbolic B. Duality C. Productive D. Arbitrary 3.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 Metalingual 4. Who put forwar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A. Saussure B. Chomsky C. Halliday D. Anonymous 5. According to Chomsky, which is the ideal user's internalized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A. competence B. parole C. performance D. langue 6.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7. Articulatory phonetics mainly studies . A.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unds produced in speech B. the perception of sounds C.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s D. the production of sounds 8.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 A. the place of articulation B.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C. 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D. the shape of the lips 9. Which is 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and provides methods for their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 Phonetics B. Phonology C. Semantics D. Pragmatics 10.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systems in a certain language A. Phonetics B. Phonology C. Semantics D. Pragmatics 11. Minimal pairs are used to . A. find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 language B.find the phonemes of a language C. compare two words D. find the allophones of language 12. Usually,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clude ___ ,length and pitch. A. phoneme B. speech sounds C. syllables D. stress 13.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 syllable A. Coda B. Onset C. Stem D. Peak 三、判断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1.复习的基本原则:第一,理解和吃透各章的重点内容。第二,以 各章的题目为统领,理解各章节下的具体内容。第三,动手书写和记忆重要内容,部分语言学理论会应用到实际中。 2.各章节复习要点如下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VS parole,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ich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macrolinguistics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consonants, vowels, allophones, broad transcription V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alyze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ree variation with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and English vowels and the features invol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Understand some processes of phonology: nasalization, dentalization, velarization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第七章句法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 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 320240*********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英语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1.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age exists in time and changes through time.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story is a synchronic stud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A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a historical study; it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2. Langue and parol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and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Langue is the set of conventions and rules which language users all have to abide by, and parole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Langue is abstract; it is not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Parole is concrete; it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Langue is relatively stable, It does not change frequently, while parole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3.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nd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Chomsky, a speaker has internalized a set of rules about his language, which enables him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and recognize sentences that are ungrammatical and ambiguous. 4. Arbitrariness As mentioned earlier, language is arbitrary.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A good example is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sounds are used to refer to the same object in different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be aware that while language is arbitrary by nature it is not entirely arbitrary; certain words are motivated. The best examples are the onomatopoeic words, such as rumble, crash, cackle, bang in English. Besides, some compound words are also not entirely arbitrary. For example, while photo and copy are both arbitrary, the compound word photocopy is not entirely arbitrary. But non-arbitrary words make up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h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 5. Productivity Language is productive or creative in that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signals by its users. This is why they can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including sentences they have never heard before. They can send messages which no one else has ever sent before. Much of what we say and hear are saying or hearing for the first time. 6. Duality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 At the lower or the basic level there is a structure of sounds, which are meaningless by themselves. But the sounds of language can be grouped and regrouped into a large number of units of meaning such as morphemes and words, which are found at the higher level of the system. 7. 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present or not present, real or imagined matters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or in faraway places. In other words,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This is what “displacement” means. This property provides speake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a wide range of things, free from barriers caused by separation in time or place. In contrast, no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ossesses this feature. Animal calls are mainly uttered in response to immediate changes of situation, i.e. in contact of food, in presence of danger, or in pain. Once the danger or pain is gone, calls stop. 8. Cultural transmission While 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i.e. we were all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are not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but instead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An English speaker and a Chinese speaker are both able to use a language, but they are not mutually intelligible. This shows that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It is passed 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ather than by instinct. In contrast, animal call systems ar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i.e. animal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the set of calls peculiar to their species. 9. Broad transcription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 Broad transcription is the transcription with letter-symbols only, this is the transcription normally used in dictionaries and teaching textbooks for general purposes. Narrow transcription is the transcription with letter-symbols together with the diacritics, this is the transcription needed and used by the phoneticians in their study of speech sounds. With the help of the diacritics they can faithfully represent as much of the fine details a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ir purpose. 10. Sense and reference Sense and reference are two term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word meaning. They are two related but different aspects of meaning.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a linguistic form, the collection of all its features; it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It is the aspect of meaning dictionary compilers are interested in.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11. Contex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Various components of shared knowledge have been identified, e.g.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y use, knowledge of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in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which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place, and knowledge about each other. Context determines the speaker’s use of language and also the hearer’s interpretation o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