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致良知学习心得-

致良知学习心得-

致良知学习心得-

致良知读书心得

致良知读书心得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致良知》读书心得在我以前的高中思想课上,教材说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不是我们作为马克思唯物主义者的学习对象。但是,多年后的现在有幸在公司的推荐下阅读度阴山先生的着作《王阳明:知行合一》,也是消除了自己之前的片面了解和误解。 书的前半部是有点类似写王阳明的传记那样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以及当时明朝中期的历史背景信息,然后作者分析了心学的主要内容并作出了点评,我不是一个学历史的人,也不是学哲学的人,仅是单凭看过这本书之后发表一下自己从中的收获。 首先是经典一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前半生是努力治学为实现经略四方的理想,后半生是几乎戎马生涯和讲学同在,一边为大明帝国剿匪患和安定百姓,另一边就是广泛传播他的学说并引导了众多弟子在实践。其中最为传奇的应该是他在江西剿匪前,前几任的剿匪指挥官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王阳明1年半左右就完成了,看上去很神奇,不过看过王阳明的学问就明白,这些都是他平时的积累,善于格物,并且一心为民才能实现的,面对困难他不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即使看上去困难重重,他仍是会找到突破口然后逐步解决问题,这对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也有很大启发,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不要有畏难情绪,处理完困难之后发现其实这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之后是心学的核心: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自己本身就有的,只是有些人的良知在各自的遭遇里被私欲或者其他消极的东西蒙蔽,才会有人逆着良知做事,并且对自己和对别人甚至对国家也没有好处。所以,王阳明认为圣人其实都很容易做到,只要每个人都能依照良心去做事,都不会伤害别人和社会,其实也就是按照最好的自己去做,对父母孩子、对朋友、对工作、对国家都按照仁孝、义理、敬

致良知心得

致良知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致良知心得 将近3个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过重中有因为文言文读起来费劲而想要放弃,但每次在读第二遍的时候都能获取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而且都能使自己茅塞顿开,于是坚持了下来。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其中第一章节“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对我的启发特别大。该文讲到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性。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阳明先生说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弦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阳明先生教我们的第一步,一个人的心是什么样子的他的生命就是什么样子的。心中充满阳光,生命就会充满力量。我们的立志有多高道路就会走多远。一个人如果没有清晰的志向,那么他做的事情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另外学不勤者皆因立志不笃。回想自己的这几年,不是不曾立志,而是立志不坚,所以导致了常年立志,随波逐流。 另外阳明先生还说过: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这句话仿佛是一个警钟,时时提醒着自己,要谦恭,有礼,要谦虚,不懂就问,不懂就承认,不能不懂装懂,还要逞强自己什么都会,听不进别人的劝言,别人的建议。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必然难进半步。看到阳明先生的这句话,心变得更加平和了,更懂得如何去倾听别人了,也更懂得放下自己,跳出自我,去看自己了。 最后让我收获颇多的事阳明先生说到的:“尽己责”。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与此相反,人生最乐就是在于尽责。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惟精惟一,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那么,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教学方面,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先学后教,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做好各种计划。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的学习,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其次我们经常抱怨一些孩子作业不自觉,上课不认真听。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应该先包容孩子,然后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而不是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推到家长身上,多想想这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最后在班级管理方面:除了凡是都想到是自己的责任以外,也应当教授孩子如何承担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是尽几责的表现。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立下自己人生志向,并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过程中做到勤确谦恭为上,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尊重爱护他人,才能抵达良知。

致良知读后感_读书心得范文

致良知读后感_读书心得范文 致良知是心学的核心,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大家读完文章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致良知读后感_读书心得范文

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

《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读书心得,欢迎借鉴参考。 心得体会一 学习致良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不喜欢,到现在爱上朗诵;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感恩师傅给予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人友善、不说谎、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我们的心灵、灵魂深处是一种触动。我们需要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存本领。提高我们分店的菜品结构:真正做到真材料、放心吃。让全体广大师生满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蜕变可能是暂时的痛苦,改变好了,生活和工作回馈给我们的又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王阳明先生说,“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即使有伟大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如果一个人立志要学习圣贤的心性修养,则迟

早会达到圣贤的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能确定人生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坚持走下去,必将获得成功。” “良知”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只有认知自己的不足,方能成大器,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知行合一: 1、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立好志,树立一个目标。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2、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勤奋学习,满足现状只会让脚步停留在原点,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定也。 3、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不搬弄是非,不听信谣言,不以个人感情去决定任何事情,忠言逆耳,都是良药。 4、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在错误中成长,只要有改过之心,心中能容事,能为他人着想。不以自己的喜好,去决定、判断事情。理性和感性兼顾,就能成为圣人。 致良知、致青春、致幸福,我深信不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要更加精进,用更精彩的生命去唤醒和号召更多的生命走上致良知的阳光大道,让他们一起去绽放生命。我深信这是人生积累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传奇王阳明》体会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读《传奇王阳明》体会 邱敬书王阳明的伟大,创立了王学是重要原因,但一出世的立志读书做圣贤却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努力了一辈子,终于有了非凡的成就。对后人来说,创造新的学派很难,但立志却是可以做的。而且,立志必须以一生的坚忍不拔来努力实现。 王阳明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原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就是对“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良知还有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王阳明后来学生,很多都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古人言,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真正能实现的很少。王阳明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的“真三不朽”。 有一次,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谈的是花的存在与花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亦是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的问题。依认知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花,在山中自开自落,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无论你看到它与否,它总会存在于此,与我心无关。并且,花的

2019致良知四合院最新学习心得体会笔记5篇

2019致良知四合院最新学习心得体会笔记5 篇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后感 1,不以聪明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从来不喜欢被别人夸自己聪明,原因是觉得强调了父母遗传的天赋而被忽略了自身的努力,但却未深入思考,被夸聪明,可能是因为表现出了小聪明,而非真的勤奋好学。 2,立志为里,勤学为表。 立志在人,感愿在事。立志在内心,勤学在表现。勤学不止是勤奋,勤学更是思考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妆点门面,更是要真知真行,知行合一,不断自我提升。 3,人格的力量与真理的力量。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就是人格的力量。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工具,技巧,就是真理的力量。两者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心得 1、知行合一,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但这个”知行本一”不一定就是好的、正确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知道道理是一回事,

内心想的是另一种念头,那行为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自己心里想的,而不是那个应该知道的道理。比如沉迷游戏、吸烟等等,一定是心里觉得这样让自己更好,才会一直去做。 所以,正确的”知行合一”,是要在正知正行上下功夫。正知才会正行,正行即正知。 2、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艺术表现、技艺技术,其实是内在精神、心里的感受的呈现。 3、中庸是中华智慧,是不偏不倚、不前不后,是顶天立地。 4、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利他,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5、影响他人从提升自己开始,身教重于言教。 6、善意的谎言是缺乏智慧的处理方式,一个连善意的谎言都没有的人,是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7、如何让心平静,在纷杂事务中还能静心学习?还是需要通过学习,有了正知正念,就会有清晰的评判标准,就能高效快速做出抉择。团队共同的学习,共同的进步,就能提升整体的素质,就能解决学习与事务之间时间调配的问题。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体会 “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心即理”为前提,简言之,还是自古以来人为什么而活着的老问题。知行之外,另有一个真正的底层动因。那就是主体,也可称自我。不明白自我,就不能找到价值。所以古哲人把认识自己作为哲学的最高智慧。 “致良知”。“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致良知》学习心得3篇

《致良知》学习心得3篇 引导语:知行合一是一个人的行为品德,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下面是为大家的几篇《致良知》学习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

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 学习致良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不喜欢,到现在爱上朗诵;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感恩师傅给予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人友善、不说谎、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我们的心灵、灵魂深处是一种触动。我们需要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存本领。提高我们分店的菜品结构:真正做到真材料、放心吃。让全体广大师生满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蜕变可能是暂时的痛苦,改变好了,生活和工作回馈给我们的又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致良知心得

学习致良知心得 将近3个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过重中有因为文言文读起来费劲而想要放弃,但每次在读第二遍的时候都能获取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而且都能使自己茅塞顿开,于是坚持了下来。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其中第一章节“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对我的启发特别大。该文讲到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性。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阳明先生说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弦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阳明先生教我们的第一步,一个人的心是什么样子的他的生命就是什么样子的。心中充满阳光,生命就会充满力量。我们的立志有多高道路就会走多远。一个人如果没有清晰的志向,那么他做的事情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另外学不勤者皆因立志不笃。回想自己的这几年,不是不曾立志,而是立志不坚,所以导致了常年立志,随波逐流。 另外阳明先生还说过: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这句话仿佛是一个警钟,时时提醒着自己,要谦恭,有礼,要谦虚,不懂就问,不懂就承认,不能不懂装懂,还要逞强自己什么都会,听不进别人的劝言,别人的建议。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必然难进半步。看到阳明先生的这句话,心变得更加平和了,更懂得如何去倾听别人了,也更懂得放下自己,跳出自我,去看自己了。 最后让我收获颇多的事阳明先生说到的:“尽己责”。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与此相反,人生最乐就是在于尽责。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惟精惟一,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那么,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教学方面,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先学后教,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做好各种计划。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的学习,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其次我们经常抱怨一些孩子作业不自觉,上课不认真听。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应该先包容孩子,然后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而不是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推到家长身上,多想想这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最后在班级管理方面:除了凡是都想到是自己的责任以外,也应当教授孩子如何承担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是尽几责的表现。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立下自己人生志向,并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过程中做到勤确谦恭为上,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尊重爱护他人,才能抵达良知。

学习《致良知》心得体会

学习《致良知》心得体会 在学完《致良知》后,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中国的古代先贤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福利。有

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怎么能转手赠与他人。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的财富并非是靠一己之力创造的,譬如一棵果树,它的茁壮成长要靠土壤的养料、水分的灌溉、园丁的照料,所以当它成材以后,它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固化土壤、锁住水源,以及用自己的果实回报园丁的责任,否则,当水土流失、园丁离去的时候,这棵果树自然就枯萎了。 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致良知》读后感

《致良知》读后感之五 柏金辉 2017年7月30日 今日读王阳明先生《致良知》,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中遇到的困难、职场生涯的心得体会和提升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思考感悟,做此读后感。 一、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工作职责 在《告谕浰头巢贼书》一文,是阳明先生在江西剿匪的时候所作的招安文告,第一段是施之以威,借着打下桶岗,横水两地山贼的胜利,压制还未被剿灭的浰头山贼的气势。第二段则是动之以情,让山贼自己回忆造反心路,反省自己的错误。第三段是晓之以理,从实际利害出发,告诉山贼投降才有活路,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敦促他们自己速作决断。最后一段则是三者皆有,糅杂在一起,软硬兼施,充分显示了阳明先生的智慧和对对方心理的把握。 实际上,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了王阳明对善恶的剖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善人也都有个恶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职不辜负每位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责让消费者不满意就是恶。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二、善于把握趋势迎接机会挑战 在《与王纯甫书其一》一文中讲到,“金之在冶,经列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锻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锻炼之有成矣”。王阳明先

生以冶金时“金”与“他人”不同角色不同感受,及至去除杂质炼得真金他人喜爱,金亦因千锤百炼有所成而高兴,来阐述艰苦卓绝的困难磨砺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对于任何一个人或团队的发展都是不可避免的,是成功的助力石。本文的核心主旨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气馁,更不能失去理智,而是更加努力的发挥我们团队和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握发展中的规律和趋势,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更好的提升自己,更好推动工作走向成功。 三、坚持勤奋学习注重团队建设 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王阳明先生认为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最为重要。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实的缘故。说到过失,虽然大贤人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作人不注重于没有过失,可是注重在能够改过。

致良知读后感四篇

致良知读后感四篇 篇一:致良知读后感 读完《致良知》之后,我觉得王守仁真的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守仁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发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王守仁对善恶的剖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善人也都有个恶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职不辜负每位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责让消费者

不满意就是恶。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篇二:致良知读后感 了解与接触良知心学已有两年余,之前的学习仅仅是偶尔的阅读

最新《致良知》读书心得

《致良知》读书心得 在我以前的高中思想课上,教材说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不是我们作为马克思唯物主义者的学习对象。但是,多年后的现在有幸在公司的推荐下阅读度阴山先生的著作《王阳明:知行合一》,也是消除了自己之前的片面了解和误解。 书的前半部是有点类似写王阳明的传记那样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以及当时明朝中期的历史背景信息,然后作者分析了心学的主要内容并作出了点评,我不是一个学历史的人,也不是学哲学的人,仅是单凭看过这本书之后发表一下自己从中的收获。 首先是经典一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前半生是努力治学为实现经略四方的理想,后半生是几乎戎马生涯和讲学同在,一边为大明帝国剿匪患和安定百姓,另一边就是广泛传播他的学说并引导了众多弟子在实践。其中最为传奇的应该是他在江西剿匪前,前几任的剿匪指挥官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王阳明1年半左右就完成了,看上去很神奇,不过看过王阳明的学问就明白,这些都是他平时的积累,善于格物,并且一心为民才能实现的,面对困难他不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即使看上去困难重重,他仍是会找到突破口然后逐步解决问题,这对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也有很大启发,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不要有畏难情绪,处理完困难之后发现其实这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之后是心学的核心: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自己本身就有的,只是有些人的良知在各自的遭遇里被私欲或者其他消极的东西蒙

蔽,才会有人逆着良知做事,并且对自己和对别人甚至对国家也没有好处。所以,王阳明认为圣人其实都很容易做到,只要每个人都能依照良心去做事,都不会伤害别人和社会,其实也就是按照最好的自己去做,对父母孩子、对朋友、对工作、对国家都按照仁孝、义理、敬业、爱国等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社会其实个个都是圣人,我们的国家也是圣人国度。 最后是不乱心,这是我认为虽然不算心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但是确实可以教育现在社会很多浮躁的人。我自己也是有这样的问题,平时很多人都说我脾气还好,但是我自己知道,一旦同时有很多事情去做,我可能会乱,甚至是其中有一些我没做过或者知道会很耗时间而又要求尽快完成的话,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想发脾气,因为潜意识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怕完成不了。不过,最严重的时候应该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现在已经好很多,尤其是自己多看书,慢慢把自己的思维弱点逐一纠正,然后就是多储备一些思维工具,在分析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办法时,总会感到一些以往认为很难的事情现在遇到也不怕了,除了有经验之外,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的思维去想并且实践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近三个月刚换了工作岗位,尽管自己入职时间尚短,但是目前来说还是能短时间适应新工作并且尽力做好,当然,这只是开始,后面需要提升的地方还很多,而且在刚换岗位的时候自己其实并没有心理准备,不过现在可以很快调整好心理,除了觉得随遇而安之外,更多是按照君子不器的观点,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岗位上,尝试接

《王阳明》读后感_《王阳明》读书心得五篇

《王阳明》读后感_《王阳明》读书心得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 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关于《王阳明》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王阳明》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记得以前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当年明月对王守仁推崇备至,花了很多的笔墨写 了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做了传奇式的描写。使我对这位心 学的创立者充满了景仰之情。但对他的了解一直也停留于当时那短短的两个章节,一直无缘对心学继续进一步的学习。这次有缘拿到了度阴山所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2》,认真 通读了一遍,才真正的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这个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的心路历程。 开篇第一章就通俗的解释了阳明学说的核心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 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使我这个门外女子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心学的 思想核心,体悟了人生境界的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凡是要取得成功必须 具备二个先决条件。一是确立正确的目标,二是找到正确的路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先 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王阳明从小就没有立志走科举仕途的 目标,而是立志要成为圣贤之人,这在当时引起了老师的不解,但他矢志不移,通过不断 的实践加学习,终成一代圣贤。他从格物致知引伸到认识本体,认识客观的“天理”,再把 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标,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这种意境使人能够“心有所主”,王阳明 就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人。他能在人生实践中对各种境遇、 事物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这一切都因为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 实际上王阳明的哲学命题,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讲的,就是 心之“体用”,即“良知”的境界与“致良知”修养的圆融契合。其中,确立正确的目标看起来似 乎相对容易,这就是“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这样,圣人才为“人人可到”,使人人“自有担当”。因此,在为学方法及学说体系上,与朱熹不同,他不是“格”、“致”求知,识认客观的“天理”, 再把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标,而是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这种意境使人能够“心有所主”,并在人生实践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实际上王阳明的哲学命题, 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讲的,就是心之“体用”,即“良知”的境界与“致良知”修养的圆融契合。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由其开创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 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

致良知读书心得

《致良知》读书心得在我以前的高中思想课上,教材说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不是我们作为马克思唯物主义者的学习对象。但是,多年后的现在有幸在公司的推荐下阅读度阴山先生的着作《王阳明:知行合一》,也是消除了自己之前的片面了解和误解。 书的前半部是有点类似写王阳明的传记那样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以及当时明朝中期的历史背景信息,然后作者分析了心学的主要内容并作出了点评,我不是一个学历史的人,也不是学哲学的人,仅是单凭看过这本书之后发表一下自己从中的收获。 首先是经典一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前半生是努力治学为实现经略四方的理想,后半生是几乎戎马生涯和讲学同在,一边为大明帝国剿匪患和安定百姓,另一边就是广泛传播他的学说并引导了众多弟子在实践。其中最为传奇的应该是他在江西剿匪前,前几任的剿匪指挥官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王阳明1年半左右就完成了,看上去很神奇,不过看过王阳明的学问就明白,这些都是他平时的积累,善于格物,并且一心为民才能实现的,面对困难他不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即使看上去困难重重,他仍是会找到突破口然后逐步解决问题,这对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也有很大启发,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不要有畏难情绪,处理完困难之后发现其实这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之后是心学的核心: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自己本身就有的,只是有些人的良知在各自的遭遇里被私欲或者其他消极的东西蒙蔽,才会有人逆着良知做事,并且对自己和对别人甚至对国家也没有好处。所以,王阳明认为圣人

其实都很容易做到,只要每个人都能依照良心去做事,都不会伤害别人和社会,其实也就是按照最好的自己去做,对父母孩子、对朋友、对工作、对国家都按照仁孝、义理、敬业、爱国等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社会其实个个都是圣人,我们的国家也是圣人国度。 最后是不乱心,这是我认为虽然不算心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但是确实可以教育现在社会很多浮躁的人。我自己也是有这样的问题,平时很多人都说我脾气还好,但是我自己知道,一旦同时有很多事情去做,我可能会乱,甚至是其中有一些我没做过或者知道会很耗时间而又要求尽快完成的话,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想发脾气,因为潜意识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怕完成不了。不过,最严重的时候应该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现在已经好很多,尤其是自己多看书,慢慢把自己的思维弱点逐一纠正,然后就是多储备一些思维工具,在分析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办法时,总会感到一些以往认为很难的事情现在遇到也不怕了,除了有经验之外,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的思维去想并且实践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近三个月刚换了工作岗位,尽管自己入职时间尚短,但是目前来说还是能短时间适应新工作并且尽力做好,当然,这只是开始,后面需要提升的地方还很多,而且在刚换岗位的时候自己其实并没有心理准备,不过现在可以很快调整好心理,除了觉得随遇而安之外,更多是按照君子不器的观点,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岗位上,尝试接触不同的岗位锻炼不同方面的能力,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所以,即使下一次再换岗位,我想我也能不乱心,继续致良知。

致良知读后感

厚黑学读后感800字 厚黑学>读后感800字(一) 很久以前就听到许多人评论厚黑学中很多观点,因为性格与环境差距,不经常看书,所以一直没有拜读,前段时间,不经意在书店看到,就翻阅几页,为此稍有感悟,写出感言。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厚黑学读后感800字(二) 您给我指示一条捷径吧?李先生问;你想做什么?他说;我想弄個官来做……李先生欣然答曰;好,我送你六個字,就称它为求官六字真言,照此去做,必然成功。下面就摘彔李先生的求官六字真言,愿网友共赏。 求官六字真言:空、贡、冲、捧、恐、送。每個字都有其独到的意义和独特的效用。 1,空。即空闲之意,分两种,一指亊务而言,求官的人,一定要把一切亊放下,不工不商,不

学习《致良知》心得感悟

学习《致良知》心得感悟 阳明心学也称'良知“学。 了解与接触良知心学已有多日,之前的学习仅仅是偶尔的阅读与感悟,也知道阳明心学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和“心外无物”。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断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公司组织的致良知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近几个月的学习,是我入社会以来接受最有系统、最有深度的教育,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几个月的学习,因为文言文的难懂,因为每日读书写心得、点评的费时,有些同修选择了退出,能坚持下来的同修从开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悦。我亲身感受到这几个月的学习带给一个人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 掩而思之,我分享感受最深的三点心得。 第一点:立志。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

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时,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如佛学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第二点:去傲。在《书正宪扇》一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而那傲满之心可谓如魅随行,潜藏至深,不易觉察。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满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纳百川千流成其大。 第三点: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通灵,至诚即道,一诚抵百术。阳明心学致良知、大学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门宗教,"至

《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

《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通过学习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没有如何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改变,建设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学问。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读《致良知》有感 这篇文章写于1520xx年,阳明先生在1520xx年从贵州龙场被任命为庐陵知县,他以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在短短几年就使刁民众多的庐陵县的民风焕然一新。1520xx年,他被提拨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这里盛产土匪,山民经常暴乱,占山为王,攻城掠地,危及政权,成为一方大患。1520xx年,王阳明到江西赣州剿匪,南赣地区山麓千里,崇山峻岭,洞穴密布,是土匪的安乐窝,官兵来时,土匪轻易化整为零,官兵一走,他们又重新聚合,而且民匪一家,上山做土匪的在山下都有亲人,山下亲人经常给土匪通风报信,所以四省组织过多次围剿都收效甚微。 王阳明推出的十家牌法,就是要求每家要把所有家人的个人信息(性别、籍贯、职业等)都写到一块木牌上,挂在家门口。十家为一牌,由指定的人当牌长,牌长手上有一份关于这十家的详细资料,这份资料甚至填写了是否有残疾人,怎么残疾等资料。牌长每天在固定时间挨家挨户巡查,先用手上的册子对照各家门口的牌子,然后对住户人口进行比对。并不时搜查,一旦发现有没有的牌子上记录过的黑户,

就立即报官。倘若这个黑户来历不明,或者就是土匪,那这家和与他编在一起的其他九家都要受处罚。十家牌法的做法,非常有效,南赣地区的土匪再也不能隐藏在百姓那里,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只能龟缩在山林中了,对遏制土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循此而润色修举之,则一邑之治真可以不劳而致。 从十家牌法制定上就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智慧,这也和他的心学理论息息相关。他认为人人有良知,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藏匿一个亲人土匪而连累了其他九家几十号人,心里的良知就会非常愧疚,所以久不会收留土匪,甚至还会把土匪送到政府手中。 王阳明先生仅用两年时间就剿除了猖獗数十年的赣闽湘粤著名土匪詹师富、谢志山、蓝天凤、池仲容、陈日能、高快马、龚福全等人,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挽救了江山社稷的危难。他的军事天才,就是把心学转为卓越事工的实践。心学使他内心非常强大,使他迸发出超人的智慧和能量,所以称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伟人是实至名归的。 王阳明心学对现代有很多启示,如何拓展员工心性,让员工心中良知迸发,发挥员工潜能,增强员工心力,制定更好的绩效,是每个管理者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对照十家牌法,也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学习《致良知》心得体会 《致良知》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致敬伟大的新时代。 中华大地哺育了中华圣贤,中华圣贤创建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