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清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概述

明清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概述

明清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概述
明清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概述

明清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概述

明清歙县科举成就与家族分布

明清两朝,徽州士子在历次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徽州府进士数量高居全国各府前列。歙县、婺源、休宁三县功名兴盛,其中又以歙县为最著,一邑的进士数就占到全府的一半。明代举行有89科进士考试,录取约25000人,徽州本籍与寄籍进士有492人,其中歙县进士有209人;清代开科112次,录取约26000人,徽州本籍与寄籍进士有782人,其中歙县进士有414人。明清时期歙县出进士总计623人,稳居徽州府第一。

据《新安名族志》载,徽州姓氏共91个,其中汪、程、吴、黄、胡等大姓占据了徽州人口的相当比重。并有“新安十五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洪、方、李、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这些姓氏在歙县基本都是大姓,聚居形态呈现出大聚居、小杂居

的特点,集中居住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村镇。诚然,歙县科举事业的昌盛,在县内却呈现出地理空间分布与家族分布的不均衡性。笔者总结明清两代歙县科举及第的情况,其进士家族及进士姓氏大致如下。

明代:桂林洪氏9人,溪南吴氏7人,槐塘唐氏7人,槐塘程氏6人,岩镇方氏5人,棠越鲍氏5人,丛睦汪氏4人,潭渡黄氏4人,呈坎罗氏4人,潜口汪氏3人,岩镇汪氏3人,岩镇吴氏3人,罗田方氏3人,岩镇王氏3人,江村江氏3人,溪南李氏3人,雄村曹氏3人,歙城毕氏2人。

清代:程氏16人,吴氏13人,汪氏11人,洪氏8人,鲍氏8人,徐氏6人,曹氏6人,朱氏5人,江氏5人,金氏4人,郑氏4人,胡氏3人,张氏3人,罗氏3人,黄氏3人,许氏3人,王氏2人,项氏2人,唐氏2人,方氏2人,何氏1人,庄氏1人,刘氏1人,周氏1人。

可以看出,明代18个歙县进士家族中,桂林洪氏、溪南吴氏、槐塘唐氏、槐塘程氏等家族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持续科第繁荣一百

余年,历经五六代。进士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相当稀缺的身份象征,家族能否成功培养出科甲人才,与其科举背景、前人的功名成就均有关系。在整理中发现一些宗派分支具有较强的进士出产潜能,如:徽州洪姓有20支,出进士11人,仅歙县桂林一支就出了9位进士,占到81.8%;曹氏有11支,出进士7人,歙县雄村有3人,占42.9%。因而,担当起出产进士能力的正是这些宗族中的一些科举家族。同时,明清歙县出产进士数量最多的姓氏包括程、吴、汪、洪、鲍、徐、曹、江等,在歙县基本上属于望族大姓,即科举成就往往集中在有限的几姓几族问。这几大姓氏占到清代徽州进士总数的62%,故可称作“进士大姓”,与徽州殷实大族的地位身份是基本吻合的。此种现象并非偶然,除这些大姓宗族于徽州地区分布广泛、人数众多外,更重要的是大姓望族拥有优越的文化教育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其弟子具备较强的科举竞争力。

上述歙县大姓望族于明清两代屡次取得科考佳绩,并持久不衰。其中歙县桂林洪氏尤为典型,在科举事业发展方面呈现出科甲联翩、

累世簪缨的盛况,不仅体现出徽州科举的家族J眭特征,也反映出时段上的持续姓,是明清徽州著名的科举世家。明清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盛况

谱载歙县桂林洪氏本夏后氏裔姒姓,春秋时改为洪。到“洪察公之孙经纶公为宣歙观察使,因家焉,则新安洪氏鼻祖也”。洪经纶有三子,长子洪旦居于黄石,其后裔洪铉由黄石迁歙南叶村,“越八世网公去王干叶地,营邑之东宅溪之西,肇于此,名日桂林,遂为桂林始祖也”。随着不断的繁衍生息,桂林洪氏逐渐成为徽州望族。明清时期,因其及第者众多,民国编纂的《桂林洪氏宗谱》专列《桂林忠孝节义表》一篇,下分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国学生等条目,收录了众多士子的举业简历,载述良备。据《桂林忠孝节义表》可知,明清两代桂林洪氏共出进士13人,举人7人。

桂林洪氏对于族人的举业格外重视。史载,洪氏家族创办的义塾、书屋,遍布各处,可谓“十家之村,不废诵读”。谱载族人洪士清“延名师,教迪有声,睦族恤姻,修路平巢,不惜倾囊以助”,另有洪受

嘉“咸丰问,岁饥,振集修葺新岭路,其族洪清田,同治问捐助义学田数十亩”。宗族仕宦与外出经商成功者,把自己的部分收入回馈家乡,以建义庄、置学田、设义学、请名师等多种方式资助族中子弟接受教育。

明成化年间,洪汉高中进士,洪文衡亦随之中万历己丑科进士,官光禄少卿,改太常,督四夷馆,并为万历编修《歙志》作序。洪文衡以科举入仕途,获得载入典籍,并为方志作序的殊荣,极大地刺激了族中子弟读书应试的热情,歙县桂林洪氏一族遂科第蝉联,名臣辈出。洪烈一门更是高中五位进士,皇帝亲书匾额,悬挂于洪氏宗祠,充分展现其科甲鼎盛、累世簪缨之名望。洪天擢于天启甲子中举,崇祯丁丑科进士。洪明偉于崇祯庚辰科中进士、洪峻为崇祯癸未科进士。洪氏家族在科举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家族地位逐渐确立起来。

清代,桂林洪氏继续保持着其家族在教育、科举方面的优势地位。至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的状元及第,家族进一步成为科甲鼎盛之族。洪钧,字陶士,号文卿,于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七年

以一甲一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同治九年(1870年),任湖北学政,光绪元年(1875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又任陕西乡试正考官、山东乡试正考官。光绪十三年(1887年),担任出使俄、德、奥、荷的四国大臣,补内阁学士。

明清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兴盛的动因

歙县桂林洪氏家族在科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好山水”为其家族的教育发展、科举兴盛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由于桂林处地势高峻的歙县东北郊,此处林木葱郁、山水掩映、奇峭秀拔,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洪氏子孙提供了潜心进学的绝好场所,同时“观山之佳处,草木皆异,无俗物,观此亦可之学”。这对洪氏家族的读书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激发与熏陶外,徽州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对于科举成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和难以超越的。从徽州人文风貌的角度考察,则可进一步理解歙县桂林洪氏家族科举兴盛的动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