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第十一章 三角形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 cm ,2 cm ,4 cm

B .8 cm ,6 cm,4 cm

C .12 cm ,5 cm ,6 cm

D .2 cm ,3 cm ,6 cm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 和10 cm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5 cm

B .20 cm

C .25 cm

D .20 cm 或25 cm

3. 已知△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则∠BOC 一定( )

A.小于直角

B.等于直角

C.大于直角

D.不能确定

4. 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胶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其中有正确的命题有( )个

A .4

B .3

C .2

D .1

5. 如图,已知l 1∥l 2,∠A=40°,∠1=60°,则∠2的度数为( )

A . 40°

B . 60°

C . 80°

D . 100°

6. 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以上皆不对

7. 在一个n (5n )边形的内角中,锐角最多有( )个.

A .3

B .4

C .5

D .6

8. 多边形 的内角和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

A .270°

B .360°

C .540°

D .720°

9.如上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B=∠ADB, ∠DAC=∠C ,且∠BAC=63°,则∠C 的度数为( ) A.24° B.34° C.35° D.39°

1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平分线相交成的角的度数是( )

A .45°

B .135°

C .45°或135°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11. 一块多边形木板截去一个三角形后(截线不经过顶点),得到的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34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13

B .14

C .15

D .16

12. 如图,在△ABC 中,∠ABC =50°,∠ACB =60°,点E 在BC 的延长线

上,∠ABC 的平分线BD 与∠ACE 的平分线CD 相交于点D ,连接AD ,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AC=70°

B .∠DOC=90°

C .∠BDC=35° D.∠DAC=55°

13.已知,三角形有两边分别为2和7,若三角形的周长是奇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14.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化简_____.a b c a b c ++---=

15. 在ABC △中,若∠A-∠B-∠C=20°,则∠A=______.

变式:(1)若∠A+∠B-∠C=20°则∠C=______.

(2) 若∠A+∠B=2∠C,则∠C=______.

16.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

边形,则∠1+∠2= °.

变式:如图,把ABC △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A 、∠1、∠2之间的关系是 .

17. 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为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解法求异)

18.如图,AD 、AE 分别为ABC △的高,角平分线,若∠B=65°,∠C=35°,则∠DAE= °. 变式:(1)若∠B-∠C=36°,则∠DAE= °.

(2)若∠B=60°,∠DAE=10°,∠C= °.

19. 如图,已知△ABC 中,中线AD 、BE 交于点G ,若S △ABC =12,则S △ABD =________, S △AGB =________,且BG:EG=________;

20. 如图,已知△ABC 中,∠ACB=90°,D 为BC 上一点,且AD=6,AC=4,若BD=2,则S △ABD = ,BE= .

21.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36°,则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有_______条. 22.两个正多边形,一个的内角比另一个的内角大45°,且这两个的边数之比为2:1,则这两个的边数分别是______

23. 若αβ与∠∠的两边分别垂直,且80α=?∠,则____β=∠°.

24.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度.

25. 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并相交于点O.

(1)若∠BAC=50°,∠C=70°,∠DAE和∠BOA的度数;

(2)若∠ABC=α,∠C=β(α<β),请用含有α、β的代表式表示∠DAE

26.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

24 cm和30 cm的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27. 已知:如图,DG⊥BC于G,AC⊥BC于C,EF⊥AB于F,∠1=∠2.

求证:CD⊥AB.

28.已知:如图,CE是△ABC外角∠ACD的角平分线,CE与BA的延长线相

交于点E。求证:∠BAC=∠B+2∠E

《三角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点及三角形高和底 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点 2.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四.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五.教学过程(1) 三角形的特点 1. 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哪些现象是三角形形状的呢? 2. 导入新课 为什么生活中这些物体要制成三角形形状的呢?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3. 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 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让学生 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2) 观察三角形特点,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3)老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4)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5)试一试: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对比观察: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五.教学过程(2) 三角形的高 1. 观察人字梁图 (1)人字梁的高度可以用哪条线段来表示? (2)这条线段与横梁有什么关系? 2.认识三角形的高与底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组织学生再画一个三角形,并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在三角形上表明高和底。 强调:通常画高时用虚线,还要表明垂直符号。 (3)议一议: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动手画一画,并互相交流。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所以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作高,所以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注意:当对边不够长时,可画虚线延长。 3.活学活用—做出下面三角形每个高 教师课件出示三角形高的集中情况。 组织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在小组中交流: 图(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它的2条高,所以它只需作1条高。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 A+B+C=π , 2C = 2 π-( 2A + 2 B ) 2、 sinC=sin(A+B), cosC=-cos(A+B) sin 2 C =cos( 2 A +2 B ), cos 2 C =sin( 2 A + 2 B ), tan 2 C =cot( 2 A + 2 B ) sin2C=-sin2(A+B), cos2C=cos2(A+B) 3、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2 absinC= 12 bcsinA= 12 casinB p= 12 (a+b+c ) 4、 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2R sinA ?sinB ? sinC ?a = b ? c sinA= 2a R ,sinB=2b R ,sinC= 2c R a=2RsinA , b=2RsinB , c=2RsinC 适用类型:AAS →S ,SSA →A (2,1,0解) 5、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 2 2 co s 2b c a A b c +-= 适用类型:SSS →A ,SAS →S ,AAS →S(2,1,0解) 5、 判定三角形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设c 为三角形的最大边 2c <2a +2b ??ABC 是锐角三角形 2 c =2 a +2 b ??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c >2 a +2 b ??ABC 是钝角三角形 6、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cotAcotB+cotBcotC+cotCcotA=1 tan 2 A tan 2 B +tan 2 B tan 2 C +tan 2 C tan 2 A =1 7* 、若三角形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B=3 π 三边成等差数列,则0

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常常 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 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 和等腰Rt^ACE , ? BAD = ? CAE = 90 (1)如图① 当 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 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二(0<二<90)后,如图②所示,(1 )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 变?并说明理由. 连接DE ,M 、N 分别是 BC 、DE 的中点?探究: 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例1、已知, 例2、如图, 例3、如图,

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1 第一课: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1、借助“单位菱形面积”探索正弦定义; 2、运用正弦定义探索三角形的“边角边”面积公式; 3、运用“正弦定义、三角形的“边角边”面积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问题引入:求下面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已知“边角边”,你会求三角形的面积吗? 一、认识单位菱形的面积 基本概念: 1、四边都等于1的正方形叫单位正方形; 2、四边都等于1的菱形叫单位菱形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归纳: 三、核心概念:正弦定义 观察:单位菱形的面积与一个角的大小关系。 归纳:单位菱形的面积由其中一个角决定。 定义:设∠A 是单位菱形ABCD 的一个内角,单位菱形ABCD 的面积叫做∠A 的 ,记作: 。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菱形 S A C DA= 60.0° B 3DA= 90.0°☆学习流程 ☆学习目标 D 11

2 练习1:问题解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C DA= 60.0° 四、等角(或补角)的正弦 结论:等角(或补角)的正弦值 . [练习]1.填空: sin120sin( )°=° ,sin 45sin()°=°; 如图1,sin 1sin D= . 五、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组邻边和它们夹角的 的乘积. 2.三角形“边角边”面积公式: 结论:三角形的面积=两边和它们夹角的 的乘积的 . 用“边角边”面积公式表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面积: A C [练习]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和6,这两条边的夹角为150°,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 3.如图2,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作正方形ABDE 、ACFG ,△AEG 、△ABC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求证:12=S S .

三角形的边与角试题与答案

三角形的边与角 一、选择题 1. (2016·湖北咸宁)如图,在△ABC 中,中线BE ,CD 相交于点O ,连接DE ,下列结论: ①BC DE =21 ; ② S S COB DOE △△=21; ③AB AD =OB OE ; ④ S S ADE ODE △△=31.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3个 D. 4个 (第1题)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①DE 是△ABC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长度的一半可判断;②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判定;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④利用相似三角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判定. 【解答】解:①∵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21 BC ,即BC DE =21 ; 故①正确; ②∵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BC ∴△DOE ∽△COB ∴ S S COB DOE △△=(BC DE )2=(21)2=41 , 故②错误; ③∵DE ∥BC ∴△ADE ∽△ABC ∴AB AD =BC DE △DOE ∽△COB ∴OB OE =BC DE ∴AB AD =OB OE ,

故③正确; ④∵△ABC 的中线BE 与CD 交于点O 。 ∴点O 是△ABC 的重心, 根据重心性质,BO=2OE ,△ABC 的高=3△BOC 的高, 且△ABC 与△BOC 同底(BC ) ∴S △ABC =3S △BOC , 由②和③知, S △ODE =41 S △COB ,S △ADE =41 S △BOC , ∴ S S ADE ODE △△=31. 故④正确. 综上,①③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要熟知: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长度的一半;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 (2016·四川广安·3分)下列说法: ①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都在三角形内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④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矩形的判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性质、矩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①错误,理由: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边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补充:顶点 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二、探索三边关系。 1.理解“围成”的含义。 (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 (2)生围 (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 (4)质疑: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 (5)小组合作研究 (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2.探究第一个条件: (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边围成三角形? (3)交流并检验 (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须要大于蓝边。 3.探究第2个条件。 (1)固化条件1:4组判断 (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 4.探究得第3个条件: (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 (2)讨论并验证 (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 5.形成结论。 (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Word版

D C B A E D F C B A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A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 ABC ?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 BAD CAE ∠=∠=? 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当 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二、截长补短 1、如图,ABC ?中,AB=2AC,AD平分BAC ∠,且AD=BD,求证:CD⊥AC C D B A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所谓辨析,就是辨别与分析。在对知识概念辨别、对比,对正反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多个正反事例,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得出三角形的概念。在学习三角的种类时,我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刚学的知识进行辨析,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下面摘录了我在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的三个片断,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片断一] 导入新课后…… 师:我们平时常常见到三角形,谁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随手画了一个图形问:这个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的边都出头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不能出头的。 师:那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是不是所有有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谁能举出一个反例? 学生思考了一会,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黑板上将图形画出来。 生画: 师:这个图形也有三个角,那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直的。 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完整,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 这时不用老师问,学生中已经有人又有不同意见

常见三角形辅助线口诀

初二几何常见辅助线口诀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倍长中线得全等。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三角或平四。 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 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 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一、截取构全等 如图,AB证:BD=2CE。 分析: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得到等腰三角形,随后全等。 四、角平分线+平行线 如图,AB>AC, ∠1=∠2,求证:AB-AC>BD-CD。 分析:AB上取E使AC=AE,通过全等和组成三角形边边边的关系可证。 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 五、截长补短法 AC平分∠BAD,CE⊥AB,且∠B+∠D=180°,求证:AE=AD+BE。

分析:过C点作AD垂线,得到全等即可。 由中点想到的辅助线 一、中线把三角形面积等分 如图,ΔABC中,AD是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DF是ΔDCE的中线。已知ΔABC的面积为2,求:ΔCDF的面积。 分析:利用中线分等底和同高得面积关系。 二、中点联中点得中位线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求证:∠BGE=∠CHE。 分析:联BD取中点联接联接,通过中位线得平行传递角度。 三、倍长中线 如图,已知ΔABC中,AB=5,AC=3,连BC上的中线AD=2,求BC的长。

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练习题

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练习题 1如图: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AC>BD +DE+CE 、 2如图:已知D 为△ABC 内得任一点,求证:∠BDC>∠BA C。 3如图:已知AD 为△ABC 得中线,且∠1=∠2,∠3=∠4,求证:B E+CF>EF 4如图:AD 为 △ABC 得中线,求证:AB+AC>2AD 5已知△ABC,A D就是B C边上得中线,分别以AB 边、A C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求证EF=2AD 。 6如图:在△AB C中,AB>AC,∠1=∠2,P 为A D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PC 。 7如图:在Rt△A BC 中,A B=AC,∠B AC=90°,∠1=∠2,CE ⊥B D得延长于E 。求证:BD=2CE

A B C D E F 2 1 B A C D F 2 1 E 8已知:AB=4,AC =2,D 就是BC 中点,A D就是整数,求AD 9已知:B C=DE,∠B=∠E,∠C =∠D,F 就是CD 中点,求证:∠1=∠2 10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 11已知:AD 平分∠BAC,AC=AB+B D,求证:∠B=2∠C 12已知:AC 平分∠BA D,CE ⊥AB,∠B +∠D=180°,求 证:AE=A D+BE 13、 如图,四边形A BCD 中,AB ∥D C,BE、CE 分别平分∠ABC 、∠BCD,且点E 在AD 上。求证:B C=AB+DC 、 14。如图,已知∠A=∠D,AB =D E,AF =CD,BC=EF 、求证:BC ∥EF 15:如图,ΔABC 中,AB=AC,E 就是AB 上一点,F 就是AC 延长线上一点,连EF 交BC 于D,若EB=C F。 求证:D E=D F。 16:△ABC 中,∠BAC=60°,∠C=40°,AP 平分∠BAC 交BC 于P,BQ 平分∠AB C交AC 于Q,求证:AB+BP =BQ+AQ 。 17.如图5,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BD 平分∠ABC,∠A+∠C=180°.证明:AD=CD. A D B C C D B A D A C B

三角形边角关系-第3讲的角与边学

第三讲三角形的角与边 一、基础知识 本讲重点介绍三角形的边、角不等关系,包括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以及不同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 1.边与边的关系 (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边满足什么条件时,三角形必然存在?); (2)勾股定理:即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角与角的关系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 3.边和角的关系 (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2)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夹角大的所对的边也大;反之也成立,即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第三边大,则所对的角也大. 4.不等式变形时常用的性质 (1)若a>b,c>d,则a+c>b+d; (2)若a>b,c>d,则a-d>b-c; (3)若a>b,c>0,则ac>bc; 若a>b,c<0,则acb>0,则11 a b < ; (5)总量大于任何一个部分量. 5.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根源: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垂线段最短. 二、例题 第一部分边的问题 例1. (★★希望杯训练题)将三边长为a,b,c的三角形记作(a,b,c).写出周长为20,各边长为正整数的所有不同的三角形.

例2. (★★★ 2000年希望杯竞赛题)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b,c(a,b,c都是质数),且a+b+c=16,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例3. (★★★1998年江苏省竞赛题)在不等边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边长等于另两条边长的平均值,那么最大边上的高与最小边上的高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 ) A.3 1 4 k << B. 1 1 3 k << C.12 k << D. 1 1 2 k << 例4. (★★★1997年北京市竞赛题)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21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为( ) A.17cm B.5cm C.17cm或5cm D.无法确定 例5. (★★★)如图3-1,已知P为三角形ABC内一点, 求证: 1 () 2 AB AC BC PA PB PC AB AC BC ++<++<++. 例6. (★★★第三十二届美国邀请赛试题)不等边三角形ABC的两条高长度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

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教学难点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出示下图: 3.导入新课.教师导入: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4)三角形怎样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

书:围成)(5)揭示概念.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3.三角形的特性.(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3)揭示特性.(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4.三角形的分类.(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

三角形的边与角的认识

三角形三大专题 知识互联网 题型一:整数边三角形 思路导航 1、边长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称为整数边三角形. 2、若三角形三边的长为a ,b ,c 且a b c ≤≤,则 ⑴ 三角形的最小的边a 满足:03 a b c a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⑵ 三角形的最大的边c 满足:32 a b c a b c c ++++<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方程(特别是不定方程)和不等式是解决整数边三角形或内角是整数的三角形的常用工具.运用这一工具时,枚举法(树状图)则是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对求得的结果进行检验. 例题精讲 【引例】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边长是整数,则腰长是多少? 典题精练 【例1】 ⑴若三角形的周长为60,求最大边的范围. ⑵设m 、n 、p 均为自然数,且m n p ≤≤,15m n p ++=,试问以m 、n 、p 为边长 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例2】 ⑴三角形三边长a 、b 、c 都是整数,且a b c <<,若7b =,则有 个满足题意的 三角形. ⑵三角形三边长a 、b 、c 都是整数,且a b c <≤,若7b =,则有 个满足题意的三角形. ⑶三角形三边长a 、b 、c 都是整数,且a b c ≤≤,若7b =,则有 个满足题意的三角形.

题型二:多边形及其内、外角和 思路导航 多边形及其内、外角和 (一)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① 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 内角:A ∠、ABC ∠、C ∠、CDE ∠、E ∠…… 外角:α∠ 对角线: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是多边形的对角线.如BD . n 边形对角线条数: (3) 2 n n -条 ② 凸、凹多边形:多边形的每一边都在任何一边所在直线的同一侧,叫做凸多边形;反之叫做凹多边形.(如图) 图(a )为凸多边形 图(b )为凹多边形 ( a ) (b ) ③ 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如图正六边形) AB=BC=CD=DE=EF=AF A B C D E F ∠=∠=∠=∠=∠=∠ 2.多边形内角和:n 边形内角和等于(2)180n -?° ①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推理方法一: 过n 边形一个顶点,连对角线,可以得(3)n -条对角线,并且将n 边形分成 (2)n -个三角形,这(2)n -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恰好是多边形的内角和. 将n 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推理方法二: 在n 边形边上取一点与各顶点相连,得(1)n -个三角形,n 边形内角和等于这 (1)n -个三角形内角和减去在所取的一点处的一个平角,即 (1)180180(2)180n n -?-=-?°°° 将n 边形分成()1n -个三角形 F E D C B A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 实验探究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2. 通过实验探究和推理论证,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总结形成利用图形的翻折等变换是解决几何问题常见的策略; 3. 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教学重点: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 系及其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验操作中得到启示,写成几 何证明的表达。教具准备:三角形纸片数张、剪刀、圆规、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1. 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2. 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从这两条结论来看,今后要在同 一个三角形中证明两个角相等,可以先证明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同样要证明两条边相等可以先证明它们所对的角相等。二、引入新课问题:在三角形中不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或者不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之间大小关系又怎样?方法回顾:在探究 “等边对等角”时,我们采用将三角形对折的方式,发现了“在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了这些性质。现在请大家拿出三角形的纸片用类似的方法探究今天的问题。三.探究新知实验与探究1: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我们可以将△ABC沿∠BAC的平分线A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即AE=AC,这样得到∠AED=∠C,再利用∠AED是△BDE的外角的关系得到∠AED>∠B,从而得到∠C>∠B。由上面的操作过程得到启示, 请写出证明过程。(提示:作∠BAC的平分线AD,在AB边上取点E,使AE=AC,连结DE。)形成结论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思考:是否还 有不同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 实验与探究2:在△ABC中,如果∠C>∠B,那么我们可以将△ABC沿BC的垂直平分线MN折叠,使点B落在点C上,即∠MCN=∠B,于是MB=MC,这样AB=AM+MB=AM+MC>AC. 由上面的操作过程得到启示,请写出证明过程。 形成结论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

三角形的认识及特征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 我是今天()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认识及特征》(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认识及特征》是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领域。在此之前,学生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本节课在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底和高,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四年级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极强,并且具有了一定探索合作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遵循“数学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认识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底和高。 二,过程与方法:能根据三角形的角的特点辨认和区分三角形的类型,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中,教学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找出

三角形的底边对应的高。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一谈。 二、接下来说教法学法。 英国教育家瓦尔德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所以我会向伟大的教师学习。本节课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四年级的学生也已开始由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故此,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其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再者,我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各位评委老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把自己的目标付诸实践,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三、下面我重点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材和四年级学生的猎奇心强,注意力也增强等特点,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活动化的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上课开始后,我会大屏幕显示同学们制作自行车车架的情景,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会问:同学们,你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又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车架做成三角形的问题。由此设疑,引入新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初中数学三角形辅助线大全(精简、全面)

三角形作辅助线方法大全 1.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 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 例:已知D 为△ABC 任一点,求证:∠BDC>∠BAC 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E , ∵∠BDC 是△EDC 的外角, ∴∠BDC>∠DEC 同理:∠DEC>∠BAC ∴∠BDC>∠BAC 证法(二):连结AD ,并延长交BC 于F ∵∠BDF 是△ABD 的外角, ∴∠BDF>∠BAD 同理∠CDF >∠CAD ∴∠BDF+∠CDF>∠BAD+∠CAD 即:∠BDC>∠BAC 2.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 求证:BE +CF >EF 证明:在DA 上截取DN = DB ,连结NE 、NF ,则DN = DC 在△BDE 和△NDE 中, DN = DB ∠1 = ∠2 ED = ED ∴△BDE≌△NDE ∴BE = NE 同理可证:CF = NF 在△EFN 中,EN +FN >EF ∴BE+CF >EF 3. 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 证明:延长ED 到M ,使DM = DE ,连结CM 、FM △BDE 和△CDM 中, BD = CD ∠1 = ∠5 ED = MD ∴△BDE≌△CDM ∴CM = BE 又∵∠1 = ∠2,∠3 = ∠4 ∠1+∠2+∠3 +∠4 = 180o F A B C D E D C B A 43 21N F E C B A

初中奥数讲义_三角形的边与角附答案

三角形的边与角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是研究其他复杂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三边相互制约,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边与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反映三角形的边与角关联的基本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等,它们在线段。角度的计算、图形的计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解与三角形的边与角有关的问题时,往往要用到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法,即用代数方法(方程、不等式)解几何计算题及简单的证明题,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并证明基本结论: (1) ∠l +∠2=∠3+∠4; (2) 若BD 、CO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则∠BOC=90°+ 21∠A ; (3) 若BO 、CO 分别为∠DBC 、∠ECB 的平分线,则∠BOC=90°- 21∠A ; (4) 若BE 、CE 分别为∠ABC 、∠ACD 的平分线,则∠E= 2 1∠A . 注: 中线、角平分线、高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它们的差别在于高随着三角形形状的不同,可能在三角内部、边上或外部. 代数法解几何计算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设元,运用几何知识建立方程(组)、不等式(组),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或解不等式(组). 例题求解 【例1】 在△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B<∠C ,4∠C =7∠A ,则∠B 的度数为 .(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设∠C =x °,根据题设条件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把∠A 、∠B 用x 的代数式表示,建立关于x 的不等式组. 【例2】以1995的质因数为边长的三角形共有( ) A .4个 B .7个 C .13个 D .60个 (河南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 1995=3×5×7×19,为做到计数的准确,可将三角形按边分类,注意三角形三边应满足的

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方法总结

数学: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 典型例题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例1:如图,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的应用 2)解题思路:要求证BD=2CE,可用加倍法,延长短边,又因为有BD平分∠ABC的条件,可以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结合起来。 解答过程: 证明:延长BA,CE交于点F,在ΔBEF和ΔBEC中, ∵∠1=∠2,BE=BE,∠BEF=∠BEC=90°, ∴ΔBEF≌ΔBEC,∴EF=EC,从而CF=2CE。 又∠1+∠F=∠3+∠F=90°,故∠1=∠3。 在ΔABD和ΔACF中,∵∠1=∠3,AB=AC,∠BAD=∠CAF=90°, ∴ΔABD≌ΔACF,∴BD=CF,∴BD=2CE。

八年级三角形边角关系 经典例题

1、 如图,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CF 相交于点G,∠BDC=140°, ∠BGC=110°。求∠A 的度数. 2、如图,已知P 是△ABC 内一点,连结AP,PB,PC 求证:(1)PA+PB+PC > 2 1(AB+AC+BC) (2)PA+PB+PC < AB+AC+BC 3、如图1,△ABC 中,点P 是∠ABC 与∠ACB 平分线的交点. (1)求∠P 与∠A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如图2,点P 是∠CBD 与∠BCE 平分线的交点,求∠P 与∠A 的关系. (3)如图3,点P 是∠ABC 与∠ACF 平分线的交点,求∠P 与∠A 的关系. 4、如图1,在△ABC 中,AD ⊥BC,AE 是角平分线, (1)求∠DAE 与∠B 、∠C 之间的关系; (2)如图2,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FD 垂直于BC 于D,求∠DFE 与∠B 、∠C 之间的关系. (3)如图3,当点F 在AE 延长线上时,FD 仍垂直于BC 于D ,继续探讨∠DFE 与∠B 、∠C 的关系 E G A B D C F 十一章经典例题 图1 图2 F 图3

5、如图△ABC中, ∠BAD=∠CBE=∠ACF, ∠ABC=50°,∠ACB=62°,求∠DFE的大小. 6、△ABC中,AD、BE、CF是角平分线,交点是点G,GH⊥BC 求证:∠BGD=∠CGH. 7、如图,∠xOy=90°,点A、B分别在坐标轴Ox、Oy上移动,BF是∠ABP的平分线,BF的反向延 长线与∠OAB的平分线交于点C,求证∠ACB的度数是定值.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 点B是x正半轴上一点。过点O做OD∥AB,∠BAO的平分线与 ∠MO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 求 AQO AON ∠ ∠ 的值 9、直角坐标系中,OP平分∠XOY,B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D为第四象限内一点,BD交x轴 于C,过D作DE∥OP交x轴于点E,CA平分∠BCE交OP于A,∠BDE的平分线交OP 于G,交直线AC于M,如图 求证2OGD OED OAC ∠-∠ ∠ 为定值 E D C B A F G A B C D E F H M D B A Q N y x O

常见三角形辅助线口诀

初二几何常见辅助线口诀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倍长中线得全等。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三角或平四。 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 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 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一、截取构全等 如图,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BC=AB+CD。 分析: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BC上截取BF=AB,再证明CF=CD,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BE与CD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自已试一试。

二、角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构全等 如图,已知AB>AD, ∠BAC=∠FAC,CD=BC。求证:∠ADC+∠B=180 分析:可由C向∠BAD的两边作垂线。近而证∠ADC与∠B之和为平角。三、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AB=AC,∠BAC=90 ,AD为∠ABC的平分线,CE⊥BE.求证:BD=2CE。 分析: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得到等腰三角形,随后全等。 四、角平分线+平行线 如图,AB>AC, ∠1=∠2,求证:AB-AC>BD-CD。 分析:AB上取E使AC=AE,通过全等和组成三角形边边边的关系可证。 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 五、截长补短法 AC平分∠BAD,CE⊥AB,且∠B+∠D=180°,求证:AE=AD+BE。 分析:过C点作AD垂线,得到全等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