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

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

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
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

浅谈龙泉青瓷的施釉工艺

【摘要】龙泉青瓷烧制工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它大致可分为胎釉原料配制工艺、成型工艺、装饰工艺,施釉工艺和烧制工艺等。特别是施釉工艺对于单色厚釉瓷器来说尤为关键,单色釉的审美效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依靠施釉技巧与烧成工艺完美结合而获得的。龙泉青瓷历来是以釉色见长,也就是说,评价龙泉青瓷造型作品的美,釉色的呈现至关重要。如何将施釉工艺与烧成工艺很好地融为一体,本文主要就龙泉青瓷施釉工艺的重要性作基本论述。

【关键词】荡釉;浸釉;蘸釉;蚯蚓纹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07-02

龙泉青瓷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世界瓷器皇冠的璀璨明珠。它始烧于三国两晋,唐中期至五代开始规模化生产,鼎盛于南宋和元,延续于明清,中兴于当代,其“哥窑”位列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在1700余年的传承过程中,龙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和开片控制等独特的传统烧制技艺,可视为中国历代青瓷工艺发展的总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

2006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

龙泉青瓷简介

龙泉青瓷及产品介绍 同心杯简介:同心杯则是龙泉窑种的弟窑俗称“龙泉窑”釉色将蓝天、美玉万般粉青色溶进釉层,恬静淡雅,犹如美玉,凝聚了自然界的灵魂之色。明中期龙泉窑传入欧洲,人们被那迷人的釉色所倾倒,无法用词汇形容。法国当时正上演著名小说家杜尔夫写的《牧羊女亚司泰来》,当主人公雪拉同身着一袭青色衣裳出场时,人们认为只有这种青色才能与之媲美,于是“雪拉同”成了欧洲人对青瓷的美称。同心杯做工程序繁杂,胚胎上薄下厚,烧制后成型率低,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提炼出美玉般的色泽,如果温度上下相差嫉妒,很有可能整窑都是次品,在温度把握上要极为精准,龙泉青瓷的瓷土很为关键,是采用龙泉境内唯一两处的高岭土烧制而成,此土极为珍贵,只有这种土才能烧制成色者晶莹的龙泉青瓷。茶杯内胆则是工艺美术师门完全手工的杰作,每个小孔都是纯手工所为,因为龙泉青瓷在上釉色的时候分为内外釉,很容易堵住小孔,所以每个小孔只有在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而且极容易戳破和变形,工艺要非常的小心,成品难之甚难。龙泉青瓷采用天然原料,绿色环保、做工精细、要求严格,不含任何铅镉。

同行碗:采用1350度高温烧制而成,其特点色泽如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

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同行碗色调为粉青色,如美玉一般晶莹剔透。“花”在每个人的心里象征着美好,友情爱情亲情花都是可以情系着纽带,美好的事物从而有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心灵的感受都是花的芬芳和美丽。碗的最大特点在于在阳光下和灯光下会透光,剔透的纹路在日光和灯光下显现出花卉的“3D模型”深得人们喜爱,制作工艺非常繁杂,力求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才能体现出同行碗的高档和品味,高温烧制,工艺繁杂,成品率低,就因为这些因素,和瓷器烧制的特点成就了龙泉青瓷在历史上的地位,是被列入世界陶瓷类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成了龙泉青瓷价格略高的原因之一了。同行碗为弟窑又称龙泉窑,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青瓷,瓷器外形特征是光洁不开片,胎白釉青,釉层丰润,光泽柔和,青翠晶莹,温润如玉。釉色青绿淡雅,美可胜玉,光中透着寒气.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在今省龙泉县境,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窑址,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龙泉瓷器的初步鉴定,主要是熟悉龙泉釉色的特点,和观察器物的底足,熟悉火石红的特点。龙泉的釉色一般比较肥厚,不管成色为哪种,釉色都较纯正,层次的变化不明显,莲瓣和突棱的地方由于釉相对较薄,因而略发白。火石红几乎在每件器物底足都有,有的较多,有的少些,但都是围绕着胎釉结合的地方形成,颜色自然较纯正,火石红的走势自然而不规则。底足都有磨损,自然磨掉火石红的地方可看到灰色胎。元代的盘碗底部有的有一圈支烧残留痕迹,星星点围成一圈,与胎骨的胎色一致;有的有较密集较细小的气泡,大小不一;有的浮于釉面,有的位于釉下,但分布绝无规律。龙泉瓷器一般不开片,有的几条釉面有裂纹;有的火候不高的龙泉瓷器有较多开片,开片细碎,大小不一,分布自然。龙泉瓷器的釉下刻花刀法(特别是莲瓣纹)一般很柔弱,隐隐约现。口沿和突出的地方釉面一般有磨痕,磨痕处往往无光泽。龙泉以釉色胜,釉色不好或偏窑口的器物收藏价值不高。 龙泉青瓷各个年代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 北宋早期的产品风格受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北宋以前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市的石牛等地。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放垫饼垫烧。

挂面加工技术

挂面加工技术 挂面由湿面条挂在面杆上干燥而得名,又称为卷面、筒子面等,年产量现为160万吨左右,是我国各类面条中产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品种。挂面的花色品种很多,一般按面条的宽度或按使用的面粉等级或添加的辅料来命名。 一、原料和辅料 1、面粉: 挂面生产用粉的湿面筋含量不宜低于26%,最好采用面条专用粉,并经过后熟的面粉,后熟指面粉要存放一个时期。 面条专用粉主要理化指标: 2、水: 一般应使用硬度小于10度的饮用水。

3、各种添加剂: 面质改良剂主要有食盐、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古尔胶、魔芋精粉、变性淀粉)、氧化剂(如偶氮甲酰胺、维生素C)、乳化剂(如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和谷朊粉等,应根据需要添加。生产鲜销的湿切面,可添加食碱。 4、面条增筋剂-面得筋: 面得筋(又叫强筋剂、增筋剂)是海韦力公司研发的增筋剂的新技术产品,主要是用于提高和改善面粉的品质和筋度,使得做出的面制品口感筋道,色泽白亮。 二、工艺流程: 原辅料预处理→和面→熟化→压片→切条→湿切面→干燥→切断→计量→包装→检验→成品挂面 1、和面: 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面粉、食盐、回机面头和其他辅料要按比例定量添加;加水量应根据面粉的湿面筋含量确定,一般为25%~32%,面团含水量不低于31%;加水温度宜控制在30℃左右;和面时间15分钟,冬季宜长,夏季较短。和面结束时,面团呈松散

的小颗粒状,手握可成团,轻轻揉搓能松散复原,且断面有层次感。 2、熟化: 采用圆盘式熟化机或卧式单轴熟化机对面团进行熟化、贮料和分料,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要求面团的温度、水分不能与和面后相差过大。生产实践证明,在面团复合之后进行第二次熟化,效果较明显,国内外已有厂家采用。 3、压片: 一般采用复合压延和异径辊轧的方式进行,技术参数如下: 压延倍数:初压面片厚度通常不低于4~5毫米,复合前相加厚度为8~10毫米,末道面片为1毫米以下,以保证压延倍数为8~10倍,使面片紧实、光洁。 轧辊线速:为保证面条的质量和产量,末道轧辊的线速以30~35米/分钟为宜。 轧片道数和压延比:轧片道数以6~7道为好,各道轧辊较理想的压延比依次为50%、40%、30%、25%、15%和10%。 轧辊直径:合理的压片方法是异径辊轧,其辊径安排为复合阶段,∮24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压延阶段,∮240毫米、∮18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90毫米。 4、切条: 切条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装使用往往与面条出现毛刺、疙瘩、扭曲、并条及宽、厚不一致等缺陷有关。面刀有整体式和组合式,形状多为方形,基本规格分为 1.0、1.5、2.0、3.0、

【更上案例】龙泉青瓷工艺阐述

陶瓷界的世界级“珍宝” ——大唐龙泉青瓷工艺阐述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从瓷土筛选到烧成包装多达28道工序,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等方面别具一格,所烧青瓷因釉色如玉、古朴瑰丽而誉满全球。2009年9月30日,在世界人民的仰慕与赞叹中,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受此殊荣的陶瓷类项目。 『工艺流程』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工艺流程有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拉坯、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等20多道工序。在长达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中,形成了青釉配制、厚釉装饰、青瓷烧成、开片控制4大独特技艺。 1/青釉配制 制釉的主要原料为紫金土、瓷土、石英、石灰石、植物灰。配制过程是将上述原料分别焙烧、粉粹、淘洗后按比例混合制成釉浆。好的釉配方需要数百次试验才能成功,多以师徒或家族相传,秘而不宣。 2/厚釉装饰 采用多次施釉的方法,将坯体晾干、素烧、施釉,然后再晾干、煅烧、施釉,如此反复三至四次,最后烧制成温润如玉的厚釉青瓷。青瓷装饰技法还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镂空、捏塑、堆塑、点彩、露胎等。 3/青瓷烧成 龙泉青瓷烧成过程分烘干、氧化、恒温、还原、高火氧化、降温六个阶段。厚釉青瓷烧成难度大,温度偏高或偏低,都达不到如玉的效果。匠师们借助温度计,结合观察火焰颜色及其它长年积累的经验控制烧成温度、时间与气氛。 4/开片控制 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膨胀系数,釉面就会呈现自然的纹片。釉层愈厚,开片越大,纹路越疏;釉层愈薄,开片越小,纹路越密。匠师们通过调节釉中二氧化硅含量等方法,控制釉的膨胀系数,以实现开片或不开片、开大片或开小片的效果。

龙泉青瓷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第30卷第6期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12月Vo l.30No.6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Dec.2008 龙泉青瓷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杨吴伟 (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龙泉青瓷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析了龙泉青瓷的艺术风格,并在研究龙泉青瓷艺术之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龙泉青瓷;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749(2008)06-0007-04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Longquan Celadon Art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Y ang Wuw ei (College o f A rts,L ishui U niver sity,L ishui Z hejiang323000,China) Abstract:Lo ng quan celadon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eram ic art,w hose artistic value and cu-l tural v alue is of g reat sig nificance in chinese culture,T he paper analysed the ar trstic sty le of Longquan celadon and po inted o ut the developing trend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of Longquan celado n ar t. Keywords:Longquan celado n;the status quo;developing trend 瓷器是我国重要发明之一。古代龙泉青瓷则是我们民族文化珍贵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历史久远,规模大,产品多,质量精,在陶瓷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影响深远,对于交流中外文化、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龙泉窑始于南朝,结束于清代,是我国制瓷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一个瓷窑体系。在长达1000多年的制瓷史上,大致来说,南朝至北宋时期属开创阶段,南宋后期至元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南宋后期,青瓷的工艺技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龙泉窑名闻中外。到明代,龙泉瓷业逐渐衰落,到了清初康熙年间处于藕断丝连的状态,生产规模急剧下降,濒临灭绝边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龙泉青瓷的恢复工作。周恩来总理在南京会议上提出了要恢复濒*收稿日期:2008-10-25 作者简介:杨吴伟(1982)),女,浙江云和人,助教,硕士。

挂面的制作工艺

挂面的制作工艺 挂面由湿面条挂在面杆上干燥而得名,又称为卷面、筒子面等,年产量现为160万吨左右,是我国各类面条中产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品种。挂面的花色品种很多,一般按面条的宽度或按使用的面粉等级或添加的辅料来命名。 一、原料和辅料 1、面粉: 挂面生产用粉的湿面筋含量不宜低于26%,最好采用面条专用粉,并经过后熟的面粉,后熟指面粉要存放一个时期。 面条专用粉主要理化指标:

2、水: 一般应使用硬度小于10度的饮用水。 3、各种添加剂: 面质改良剂主要有食盐、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古尔胶、魔芋精粉、变性淀粉)、氧化剂(如偶氮甲酰胺、维生素C)、乳化剂(如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和谷朊粉等,应根据需要添加。生产鲜销的湿切面,可添加食碱。 4、面条增筋剂-面得筋: 面得筋(又叫强筋剂、增筋剂)是海韦力公司研发的增筋剂的新技术产品,主要是用于提高和改善面粉的品质和筋度,使得做出的面制品口感筋道,色泽白亮。 二、工艺流程: 原辅料预处理→和面→熟化→压片→切条→湿切面→干燥→切断→计量→包装→检验→成品挂面 1、和面: 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面粉、食盐、回机面头和其他辅料要按比例定量添加;加水量应根据面粉的湿面筋含量确定,一般为

25%~32%,面团含水量不低于31%;加水温度宜控制在30℃左右;和面时间15分钟,冬季宜长,夏季较短。和面结束时,面团呈松散的小颗粒状,手握可成团,轻轻揉搓能松散复原,且断面有层次感。 2、熟化: 采用圆盘式熟化机或卧式单轴熟化机对面团进行熟化、贮料和分料,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要求面团的温度、水分不能与和面后相差过大。生产实践证明,在面团复合之后进行第二次熟化,效果较明显,国内外已有厂家采用。 3、压片: 一般采用复合压延和异径辊轧的方式进行,技术参数如下: 压延倍数:初压面片厚度通常不低于4~5毫米,复合前相加厚度为8~10毫米,末道面片为1毫米以下,以保证压延倍数为8~10倍,使面片紧实、光洁。 轧辊线速:为保证面条的质量和产量,末道轧辊的线速以30~35米/分钟为宜。 轧片道数和压延比:轧片道数以6~7道为好,各道轧辊较理想的压延比依次为50%、40%、30%、25%、15%和10%。 轧辊直径:合理的压片方法是异径辊轧,其辊径安排为复合阶段,∮24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压延阶段,∮240毫米、∮18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90毫米。 4、切条: 切条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装使用往往与面条出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可想而知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据了何等独特而至尊的地位。古代陶瓷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工艺美术,从古至今产生了无数的绝世精品,而瓷中之母当数青瓷。 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龙泉窑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按照叶英挺的理论,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代到北宋早期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是瓯江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而且还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水路运输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虽然龙泉的地理位置偏僻,但境内有瓯江流经其间,载重货船可以从龙泉县城沿江而下直达温州港,水上交通的开发,使龙泉窑系绵延数百公里,甚至影响到闽北的

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4050659.html,上传时间:2006年1月18号摘自: [收藏此页] [打印] [推荐]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69549.2 【申请日】 2004.07.03 【名称】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 CN1715229 【公开(公告)日】 2006.01.04 【主分类号】 C03C8/22(2006.01)I 【分类 号】 C03C8/22(2006.01)I;C04B33/34(2006.01)I;C04B41/86(2006.01)I 【颁证日】 【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人】陈 根 【地址】 323700浙江省龙泉市青瓷宝剑园区龙泉市古窑瓷研究所 【发明(设计)人】陈 根 【国际申请】 【国际公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料配方,该釉料釉色翠青温润,适应性广,热稳定性好;本发明还提供用该青瓷冰裂纹釉料制作青瓷冰裂纹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易于实施,成品率高,瓷质好,纹片瑰丽、古朴、典雅,釉层鱼鳞状开裂叠加,形成“莹厚如堆脂”视觉效果。 【主权项】 1、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料,其特征在于:该釉料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岭根釉土10%~15%,石英6~9%,宝溪紫金土3~5%,长石68~50%,西源釉土8~ 12%,石灰石:5~9%。 泉青瓷冰裂纹釉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石玄)根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10-04-01 16:02:03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 道 编辑:赵生祥

龙泉青瓷点彩装饰工艺溯源_应用及其美学特征探析_方净观

089 学特征探析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著名的窑系之一,因其中心窑场位于浙江南部的龙泉境内而得名。龙泉青瓷创烧于三国两晋,北宋开始兴起,南宋后期至元代达到鼎盛,明代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并停烧于清代。烧制时间长达16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持续烧制时间最长的古窑系[1]。龙泉青瓷是我国青瓷烧制工艺的一座高峰:龙 [3]。摘 要 龙泉窑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为著名和重要的窑系之一。龙泉青瓷的装饰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点彩工艺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装饰技法之一。以及该工艺在龙泉青瓷装饰中的应用及其审美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探讨,并系统分析了龙泉青瓷点彩工艺的美学特征,期待为传统龙泉青瓷研究积累基础资料,为当代龙泉青瓷装饰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龙泉青瓷;点(褐)彩;装饰艺术;美学特征

ART OF DESIGN 0902015/04 的装饰方法,始于西晋晚期,东晋至南朝早期浙江 地区盛行,元龙泉窑继承了这一风格”[4]。叶喆民在 《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介绍了其呈色原理:“铁 的原色是青色,经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而成了褐 色。釉中铁含量在1%-3%左右时,出现的是美丽的 绿或青绿色,当铁含量达到4%-8%左右时,由于铁 量的增多,使还原发生困难,颜色就渐呈褐、赤褐 和暗褐色了”[5]。点彩工艺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 据著名陶瓷学家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记载:“西 晋后期出现以铁为主要着色剂的彩料,在已施釉坯 件的口沿或肩部以圆点的形式着彩,在整体的青色 中缀以几点褐色,非常醒目。因在釉面之上着色, 故称‘釉上彩’”[6]。“点彩”工艺也有“釉下彩”, 且最初是“釉或坯的某部分因含铁过高而偶然形成, 逐渐发展后就成了有意识地变这些缺陷为美化的特 殊手段”[7]。点施方法“或随意,或按一定的方式排 列,效果新颖”。 点彩工艺最早始于西晋晚期,至东晋时开始流 行。当时,龙泉窑青瓷尚处于萌芽时期,点彩工艺 主要是出现在越窑和瓯窑青瓷上面,而婺州窑与德 清窑亦有见。越窑是南方早期青瓷中影响最大窑系, 与龙泉窑同处浙江境内。龙泉窑与其一脉相承,直 接继承了其艺术传统。瓯窑主要分布在浙江温州地 区,与龙泉窑所处的丽水地区紧邻。龙泉窑的创烧 也继承了瓯窑的传统。越窑青瓷中使用点彩装饰手 法的器物类型丰富,如东晋越窑的青瓷点彩鸡首壶、 青瓷褐彩灯、青瓷蟾蜍纹盂、青瓷点彩唾壶,东晋 青瓷点彩蛙尊三件,南朝越窑青瓷复系褐彩罐等。 点彩工艺在瓯窑中也较为流行,如:东晋瓯窑青瓷 点彩盖钵、青瓷点彩鸡首壶、青瓷点彩鸡首罐。又 如解放后温州地区相继出土的瓯窑点彩瓷器,器形 包括:壶、罐、盂、盖罐、钵、尊、灯、唾壶、双 领罐、砚等,类型丰富,研究者认为其为釉下彩工艺。 另有研究者对温州地区出土东晋瓯窑点彩青瓷瓷片 进行研究,发现其工艺为高温釉上彩。 2.点彩装饰工艺在龙泉青瓷中的应用 随着越窑及瓯窑青瓷走向衰落,龙泉窑逐渐崛起, 以美润如玉的梅子青和粉青独领南方青瓷的风骚。同 时,龙泉窑青瓷也继承了越窑和瓯窑青瓷等的点彩装 饰技法[8]。据《龙泉窑》记载,在龙泉窑发展初期的 五代时期,已经出现“部分(龙泉窑青瓷)器物口沿 处加施酱褐点彩”。此后,“南宋龙泉窑异军突起…… 除了美丽的釉色和传统的刻划花、雕塑、模印、贴花 等工艺外,还恢复了点褐彩技法,装饰在器物的口沿、 边缘和足部,真是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9]。而 到了元代,点彩技法在龙泉窑青瓷中得到了更加广泛 的应用,而且龙泉窑青瓷还发展了用发色能力较强的 矿物原料或高温原料点施,获得各种颜色彩斑[10]。如 “发展了用含铜的原料点施,青红相映,颇为艳丽”[11]。 元代龙泉窑青瓷褐彩工艺使用范围很广,在很多龙泉 窑青瓷器形中均可以见到点彩的应用。 杯类:浙江省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瓷褐彩杯,故 宫博物院藏元龙泉窑青瓷高足杯,首都博物馆藏元龙 泉窑青瓷褐斑高足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元龙泉 窑青瓷八方杯等。 瓶类:故宫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露胎八仙纹八 棱瓶,上海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点褐彩双环耳瓶,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瓶,英国维多利 亚·阿尔波特美术馆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点彩玉 壶春瓶,日本石桥美术馆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 瓶,日本私人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日本东 京私人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蒜头瓶,日本福井县出土 元龙泉窑青釉褐斑蒜头瓶,瑞士鲍尔藏元龙泉窑青釉 褐斑玉壶春瓶、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瓶等。 盘类:故宫博物馆藏刻花“醉解千愁”八角形盘,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元龙泉窑点彩青瓷盘等。 碗类:元龙泉窑青釉红斑碗等。 罐类:保利香港2013年4月7日拍卖的由香港徐 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之元龙泉窑褐彩小盖罐(一

龙泉青瓷营销分析修改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龙泉青瓷营销分析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营专131 姓名李甜 指导教师高孟立(副教授)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结题时间2016年5月

龙泉青瓷营销分析 李甜 (浙江树人大学市场营销专131班,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本调研陈述以浙江龙泉青瓷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案例,剖析了解整个龙泉青瓷消费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主要对龙泉青瓷的历史沿袭、制瓷工艺、政府政策、经济文化意义、市场营销发展展开,分析龙泉青瓷发展状况,针对其市场营销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龙泉青瓷;市场营销;传统工艺;策略 一、引言 (一)龙泉青瓷的产生和历史沿袭 龙泉青瓷,因其窑口始创于我国浙江省龙泉而得名,是我国制瓷史上烧制时间最长、外销范围最大、窑址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但随着朝代的更迭,政治经济形势的转变,主流文化的变迁,不断冲击和影响着龙泉青瓷的发展,其开创于三国两晋,在经历了南宋的鼎盛后,元代开始走向衰落。它以瓷质细腻,色泽青翠晶莹,造型端庄秀丽著称于世,其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和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使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文化特征,不仅成为古代皇室之间的贡品,还是现今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有着“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佳誉,对于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起着积极的作用。陈桥驿撰写的《龙泉县地名志序》中曾道从东南沿海到印度洋、东非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 16世纪晚期,风趣的巴黎人就曾将龙泉青瓷以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亚斯泰来》中主角雪拉同美丽的服饰和风韵来形容,称为“雪拉同”,甚至将这一雅称沿袭至今。这都表明当时国外人士对青瓷的崇尚和珍爱,青瓷就是中国的生态文明一潜意思在他们的脑海中,这为龙泉青瓷的外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国内外青瓷概况 龙泉青瓷无论是在国内的技术交流平台还是国际市场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研究意义。尽管龙泉青瓷曾有过一段黯淡时期,但随着改革开放,周恩来总理恢复青瓷生产的指示下达,龙泉青瓷重新运营起来并且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提携资助下,经过五十年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期并且很快延展到了国内外。 随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不仅极大的提高了龙泉青瓷和

如何烧制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 原料构成 龙泉境内及其周边县市蕴藏着丰富的瓷土原料。目前,瓷土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已经有了专业的分工。古代龙泉青瓷釉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堿釉两大类。龙泉青瓷制釉的原料主要成分:一、黏土:一种含水铝矽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型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二、瓷石: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含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三、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矽和氧化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 四、紫金土:主要由长石、石英、含铁云母及其他含铁杂质矿物组成,含铁量一般为3%至5%,高者可达15%左右,制青釉和黑胎必配的原料。五、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龙泉境内无优质石灰石,以前用福建浦城的石灰石,现在用庆元县隆宫的石灰石。六、植物灰:有记载用得较多的是谷壳灰。凤尾草(一种蕨类植物,龙泉俗称“郎衣”,山上大量生长)灰、竹灰。 原料加工 龙泉是中国的著名青瓷产地,本地的瓷土其化学组成富含石英,钾钠含量较高,属于高岭土一类。高岭土首先在中国江西景德镇东部的高岭山头发现,所以国际上把这种有利于成瓷的黏土称为高岭土,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高岭土一般不会裸露在地表,所以在确定高岭土矿后,首先要去掉矿山表面的树木植被以及浮土。然后在高岭土矿山上用高压水枪开采高岭土,通过水力旋流器分选,排除粗粒后的泥浆自流至沉淀池,沉淀后放掉上面的清水,泥浆在沉淀池中浓缩成塑性泥,用木模印成土砖状。然后是瓷石加工。龙泉的瓷石主要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量的高岭土以及绢云母矿物。瓷石在开采出来之后呈块状,质地较硬,需要再次加工。在龙泉加工瓷石的方法一直沿用着古法──水碓。碓出的原料颗粒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如果是釉料的话,制成的釉烧成后玉质感强。经过桩碎的瓷石还要经过淘洗,依山势或在平地,按高低顺序排列,用砖砌两个淘洗池和一个沉淀池。将粉碎的瓷土放入高池中,加水不断冲洗搅拌,料浆通过池边的筛孔滤去粗颗粒后,进入较低的淘洗池,一般经过两次淘洗即可,然后料浆进入沉淀池自然沉淀。经压滤后的瓷土需用压滤设备挤干水分,在民间用布袋叠摞置于木架内,上盖木板,木板上压石块,以此挤掉泥料中的水分。制好的坯料在保温的情况下需要放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称为陈腐。陈腐的时间一般需要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从理论上陈腐的时间愈长愈好,有利于坯料的氧化和水解反应,从而改善泥性,提高坯料的韧性。将陈腐过的坯料反复翻打、踏练、挤压,以便排出泥中的空气,增加可塑性,使成型后的坯体更加致密。在现代练泥工艺中增加了真空练泥设备,真空练泥可以排除泥料中的残留空气,使泥料具有更好的致密度和可塑性,并使泥料组织均匀,改善成型性能,提高干燥强度和成瓷后的强度。 成型工艺 按要求制备好的泥料,通过不同的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的坯体谓之成型。在龙泉成型方式主要依靠拉坯为主,近年随着陶瓷产量增加,注浆工艺和印坯工艺也逐渐发展起来。

陶瓷的施釉

陶瓷的施釉 一、釉的概念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 二、施釉的概念 施釉是将深度一定的釉浆,即悬浮在水中的釉料,利用压缩空气喷到生坯表面上。生坯很快地吸收湿釉中的水分并形成一定的较硬的表面。在烧成后的制品表面就形成300到400微米厚度的釉层。 三、施釉步骤 1、制釉(分为白釉和色釉两类进行说明) (1)白釉 高档的豪华卫生陶瓷产品,已经有了使用锡的氧化物的釉面配方;中低档产品釉的配方中使用了硅酸锆。使用专用的预混原料,锡熔块釉只需与水混合并加入到原料中。粒度一般控制在10微以下,颗粒占65%~75%。当烧到“70~1230℃时,就玻化而形成白釉,几乎可以不考虑缩釉。这是所用的釉面配方之一。 第二种配方,锆乳浊釉。要将釉料球磨至粒度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占到75%~85%,才能在1150~1230C温度范围内烧成时,形成比较好的釉面。乳浊剂费用较低,但准备费用较高,更重要的是,因为颗粒细小,有约3%的产品易发生缩釉缺陷。这就需要有较好的生产条件。若其中90%~100%的产品可以卖到标准价格,使用硅酸锆则比较经济合理:若需重烧,考虑到一般重烧损失及费用,就不够经济了。

而第三种釉可以在原料消耗和生产工艺之间达成折衷。它需要球磨几个小时,使70%~80%的颗粒小于10微米。考虑产品的外观要求,上述原料都必须经过充分的烧成,而且要达到同样质量。由于每种成分都经过严格测试,在产品经过窑炉烧成后,就能够获得理想的釉面。 釉浆必须至少一个月测试一次,即将釉浆喷到两个经过标准干燥的、未经烧成的测试片表面。然后在实验室的窑炉中烧成,这种窑炉可以使其中一个试样升温到1250℃,另一个(放在窑炉尾部区域)则升温到1150℃,分开进行测试烧成。 烧成膨胀率也必须一个月测试一次,并与坯体进行比较。 (2)色釉 彩色制品价格较高,而且也比白色制品畅销。但由有色原料制备色釉要比制备白釉贵得多。因此在喷釉时,应严格控制釉层的厚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灵敏度高的控制系统。作为着色剂的原料,在使用前应测试其溶解度,可溶性着色剂或许会流动并造成产品变异,已配好的釉料,通常是由专门的厂家提供的。但在购买前都应进行测试,即在实验室内测试其玻化温度及气氛制度。 购买干燥的、已混合好的基釉,然后加入着色剂和水,球磨到着色剂完全分散开。测试、调节、再测试、贮存,加入粘结剂,最后使用。这是通常的使用过程。 在经过烧成测试之后,与标准釉试板(样本)和标准花饰板在下述灯光条件下进行对比:(1)日光下或者模拟日光照明下;(2)明亮的日

龙泉青瓷市场拓展研究

龙泉青瓷市场拓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渊源的历史,最早的原始青瓷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青瓷真正开始载入史册则是在南朝时期。根据可靠例证表明,龙泉青瓷最早正是从南朝开始的,在历经五代、北宋的积累之后,于南宋时期获得历史性发展,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工艺上都进步卓著,使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洗礼,龙泉青瓷不但没有被人们遗忘,反而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高雅的品味越来越受到喜爱,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更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的龙泉青瓷,除了承载经济意义之外,还承载了文化意义。作为为数不多的保留至今还极具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传统工艺,龙泉青瓷的市场表现和竞争力无疑受到很多的关注。笔者希望,通过对龙泉青瓷市场的拓展研究,不但能为龙泉青瓷的市场拓展提供新思路,也能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将传统工艺现代化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生产力而提供助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由于青瓷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主要的生产地和消费市场都在国内,因此关于青瓷市场的研究,国外学者涉及的还相对很少。对本课题进行大量研究的,主要还是国内的学者。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说,学者们把大量的目光都投向了整个青瓷市场的深度调研和青瓷市场的投资前景分析上,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类: 1、中国青瓷行业的发展环境研究。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考察,具体地分析青瓷行业及其属性,包括行业定义、经济类型属性、国民经济依赖性、行业周期

属性等。也探究经济和政策的发展环境对青瓷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方面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调整状况、国民收入状况;以及政策方面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应用政策五、财政税收政策、行业标准政策等。 2、中国青瓷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考察,根据国内青瓷行业的总体规模、产能概况、市场容量概况等具体情况,对国内的青瓷生产现状作出总体的把握和评估,并结合青瓷产业的生命周期以及市场供需状况,对接下来一定时期内的青瓷市场进行预测。 3、具体某一年份的青瓷市场分析研究。这一类的研究成果通常是作为中国青瓷市场研究的年度报告而呈现的,采取深入而全面的调查方式,以具体而详尽的数据及文字资料为支撑,全面反映在作者所考察的年度里中国的青瓷行业,包括政策状况、市场规模、供需状况、价格状况、主要生产者等各方各面的情况。 4、青瓷产业投资策略研究。从这个角度展开的青瓷研究,力图在通过了解国内青瓷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后,重点提出如何就青瓷行业进行投资。目前的青瓷产业投资策略研究,主要关注产品定位策略、产品开发策略、渠道销售策略、品牌经营策略。 (二)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根据上述罗列出的目前我国青瓷行业的研究主要方向来看,大部分都集中在青瓷的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具体年度研究、常规投资策略上,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历史和当下的发展状况,而关于青瓷行业的创新和市场拓展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方面,则很少有涉及。 笔者认为目前的青瓷研究,虽然对深入认识青瓷、投资青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起到促进青瓷创新发展、拓展青瓷的新兴市场的推动力作用上,还有所欠缺。针对目前国内对青瓷研究的这一稍显薄弱之处,我将本论文的论题放在青瓷市场的拓展研究上,重点分析了龙泉青瓷目前的市场状况,以及就如何进行市场拓展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浅析浸釉的方法与技巧doc

浅析浸釉的方法与技巧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手工陶艺青瓷施釉方法中的浸釉法,通过阐述釉的定义作用、浸釉的基本方法与过程、浸釉的技巧与心得等。经过论证及实际工作操作得出浸釉法的关键在于釉子的浓度掌握及浸釉的手法,论证了浸釉法是在实际生产中效率最高的施釉法,用此法生产的陶瓷质地最为均匀。 关键词: 浸釉施釉陶瓷浓度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就发明了陶器。陶瓷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的制作工艺基本分为:淘泥、摞泥、拉坯、修坯、捺水、素烧、施釉、烧窑、成瓷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施釉,釉就是陶瓷的衣服,选什么釉、用什么方法施釉、施釉的技巧等都决定着陶瓷的质量。 一、釉的概念及作用 釉是什么?釉是陶瓷表面那层晶莹通透的“玻璃”层,是陶瓷的霓衣云裳!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釉层形态与玻璃的相同点非常明显。涂在陶瓷器表面的釉料看上去不过像抹在墙上的石灰浆,但经过窑炉的加温,釉料渐渐熔融,并发生化学和分子结构的变化。当温度下降时,陶瓷器的表面就响着了一层玻璃质层,陶瓷的面貌也为此焕然一新,像丑小鸭变成美天鹅。釉不

仅是陶瓷表面漂亮的装饰层,也是陶瓷坯体的保护层;而且对陶瓷器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当然它还使陶瓷便于清洗,不被灰尘污染。 釉不仅可以改善陶瓷制品的技术性质和使用性质,提高制品装饰质量,及机械强度,防止渗水和透气,赋予制品平滑光亮的表面。而且可以增加制品的美感并保护釉下装饰。釉的致密性使得坯体的强度增加,氧化程度减弱,从而延长了陶瓷寿命。 釉的种类很多,其中青釉是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表釉的呈色主要决定于着色氧化物的含铁量与烧成气氛,青釉含铁量一般在1—3%左右,过高会变成黑釉,低了就能烧成白瓷。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釉色青绿;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釉色泛黄。因而陶瓷界所谓的青釉是相对而言的。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 二、施釉的基本方法—浸釉 陶瓷的釉料原本呈粉末状颗粒,要使其附着在坯体表面,就需要加入适量水调成液状,利用坯体的吸水性将其施着上,待水分蒸发后再经高温煅烧,熔融成玻璃状釉面。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窑址,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龙泉瓷器的初步鉴定,主要是熟悉龙泉釉色的特点,和观察器物的底足,熟悉火石红的特点。龙泉的釉色一般比较肥厚,不管成色为哪种,釉色都较纯正,层次的变化不明显,莲瓣和突棱的地方由于釉相对较薄,因而略发白。火石红几乎在每件器物底足都有,有的较多,有的少些,但都是围绕着胎釉结合的地方形成,颜色自然较纯正,火石红的走势自然而不规则。底足都有磨损,自然磨掉火石红的地方可看到灰色胎。元代的盘碗底部有的有一圈支烧残留痕迹,星星点围成一圈,与胎骨的胎色一致;有的有较密集较细小的气泡,大小不一;有的浮于釉面,有的位于釉下,但分布绝无规律。龙泉瓷器一般不开片,有的几条釉面有裂纹;有的火候不高的龙泉瓷器有较多开片,开片细碎,大小不一,分布自然。龙泉瓷器的釉下刻花刀法(特别是莲瓣纹)一般很柔弱,隐隐约现。口沿和突出的地方釉面一般有磨痕,磨痕处往往无光泽。龙泉以釉色胜,釉色不好或偏窑口的器物收藏价值不高。 龙泉青瓷各个年代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 北宋早期的产品风格受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北宋以前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 第一节陶瓷生产及原料概况 陶瓷是指用粘土、石英等天然硅酸盐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得到的具有 一定形状和强度的制品。主要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电瓷等。 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 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虽然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 过程都遵循着“原料处理一成型—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可以认为是用传统的 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 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 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到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整理 汇编如下: 一、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和结构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类 1、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吸水率大(低的为9%—12%,高的可达18%—22%)、表面粗糙。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 有釉和无釉。粗陶一般不施釉,建筑上常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细陶一般要 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此类。 2、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结构较陶质制品紧密,吸水率较小。炻器按其坯体的结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器吸水率一般为4~/0—8%,细炻器吸水率小于2%,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和陶瓷锦砖(马赛克)等均属粗炻器。

3、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结构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 二、陶瓷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 1、硬质瓷 (hard porcetain) 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我国所产的瓷器以硬质瓷为主。硬质瓷器,坯体组成熔剂量少,烧成温度高,在1360℃以上色白质坚,呈半透明状,有好的强度,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又是电气的不良传导体,如电瓷、高级餐具瓷,化学用瓷,普通日用瓷等均属此类,也可叫长石釉瓷。 2、软质瓷(soft porcelain)与硬质瓷不同点是坯体内含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稍低,在1300℃以下,因此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介电强度均低,一般工业瓷中不用软质瓷,其特点是半透明度高,多制美术瓷、卫生用瓷、瓷砖及各种装饰瓷等。这两类瓷器由于生产中的难度较大(坯体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都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至于熔块瓷 (Fritted porcelain) 与骨灰磁 (bone china),它们的烧成温度与软质瓷相近,其优缺点也与软质瓷相似,应同属软质瓷的范围。英国是骨灰瓷的着名产地,我国唐山也有骨灰瓷生产。 3、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体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多以各种氧化物为主体,如高铝质瓷,它是以氧化铝为主,镁质瓷,以氧化镁为主;滑石质瓷,以滑石为主;铍质瓷,以氧化铍或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