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无机化学大连理工第五版

最新无机化学大连理工第五版

最新无机化学大连理工第五版
最新无机化学大连理工第五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自测练习题

第一章气体

一、判断

1、氨的沸点是-33℃,可将100kPa、-20℃时的氨气看作理想气体。... ...... ...()

2、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 ... ..........()

3、质量相同的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7:8。..... ... ..........()

4、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体积是指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温度、相同压力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所占有的体积。... ... ... ... ... ... ... ... ... ... ... ......................()

二、单选题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真实气体的条件是. ... ... ... . ... ... ... ... ... ... ...............()

(A)低温、高压(B)高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低压。

2、在温度相同、容积相等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气体

A和B。若气体A的质量为气体B的二倍,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气体B的0.5倍,则p(A):p(B) =................................................................................................()

(A) 1/4;(B) 1/2;(C) 2;(D) 4。

3、对下列各种烃来说,使其在充有足量氧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若燃烧前后容器内的温度(120℃)和压力都保持不变,则此气态烃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C2H6;(B) C2H4;(C) C2H2;(D) C3H6。

4、某气体A3按下式分解: 2 A3 (g) → 3 A2 (g)

在298K、1.0L容器中,1.0molA3完全分解后系统的压力为..... ... ... .................()

(A) 3.7 ×103 kPa (B) 2.5 ×103 kPa (C) 1.7 ×103 kPa (D) 101.3 kPa

5、已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1273 K时,98.7kPa压力下,硫的蒸气密度

6、为0.5977g·L-1,则硫的化学式为..... ... ... ... ... ... ... ... ... ... ... ... ... ... ... ...........()

(A) S;(B) S8;(C) S4;(D) S2。

三、填空题

1、已知混合气体中C2H3Cl、HCl、C2H4的体积分数分别为88.0%、10.0%、

2.00%。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在101kPa下,除掉全部HCl后,剩余气体中p(C2H3Cl)= ______ kPa,p(C2H4)=________ kPa。

2、在25℃和相同的初始压力下,将5.00LN2(g)和15.0LO2(g)充入容积为10.0L 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52kPa,则p (N2) = ______kPa,p (O2 ) = _______kPa,当温度升至250℃时,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______kPa,25℃时N2(g)的起始压力为_______kPa。

3、27℃时,将电解水所得到的含氢、氧混合气体干燥后贮于60.0 L容器中,混. 合气体的质量为36.0g,则p(H2 ) = ______kPa,p(O2 ) = ______kPa,p(总) =

_____kPa,氢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恒压下,温度变化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_ _变。恒温下,压缩体积,使压力变化时,各组分的分压将__ _变。

1、×

2、×

3、×

4、×

5、√

1、99.0;2.02。

2、38.0;114;267;76.0。

3、83.1;41.6;124.7;66.7。

4、不;改。

第二章:热化学

一、判断

1、相同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2、已知在某温度和标准态下,反应2KClO3(s)→ 2KCl (s) + 3O2 (g)进行时,有2.0 mol KClO3分解,放出89.5 kJ的热量,则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r H mΘ=-89.5 kJ·mol-1。........................ .... ............................ ........................ ........................

(√){此时做为反应关于反应进度所接触的第一个例子}

3、气体膨胀或被压缩所做的体积功是状态函数。........... ....................................(×)

4、所有气体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为零。.............. .........................................(×)

5、298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二、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 单质的焓等于零;(B)反应的热效应就是反应的焓变;

(C) 单质的生成焓为零;(D)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零。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A) 只有等压过程,才有化学反应热效应;

(B) 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C) 焓可以被认为是系统所含的热量;

(D) 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3、已知298K时△f H mΘ (Fe3O4,s) = -1118.0 kJ·mol-1,△f H mΘ(H2O,g) = -241.8 kJ·mol-1,则反应Fe3O4 (s) + 4H2(g) → 3Fe(s) + 4H2O(g) 的△r H mΘ= .... ......(B)

(A) -150.8 kJ·mol-1;(B) 150.8 kJ·mol-1;

(C) 876.2 kJ·mol-1;(D) - 876.2 kJ·mol-1。

4、已知在相同温度下,金刚石和石墨与O2(g)反应生成1.0molCO2(g)的反应热分别为-395.4kJ·mol-1和-393.5 kJ·mol-1,则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为.......(A)

(A) 1.9kJ·mol-1 (B) -1.9kJ·mol-1 (C)38kJ·mol-1 (D) -38 kJ·mol-1

5、下列各物理量中,为状态函数的是.. ........................ ....................................(B)

(A) △U;(B) U;(C) Q;(D) W。

三、填空题

1、已知1.00mol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890.2 kJ热量。其燃烧反应式为_CH4(g) + 2O2(g) → CO2 (g) + 2H2O(l);__;在25℃、100 kPa下燃

烧 5.00molCH4(g)需消耗____248___ L O2,产生____124___L CO2,并放出___4451___ kJ热量。

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又恢复到初始状态,则系统的△U_ _=_ _0,

△H_ =_ _0。(用=或≠ 填写)。

3、某系统吸收了1.00×103J热量,并对环境做了5.4×102J的功,则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U = ___4.6 ×102__J,若系统吸收了2.8×102 J的热量,同时环境对系统做了4.6×102J的功,则系统的热力学能的变化△U =__7.4 ×102__J。

4、已知反应H2O2(l) → H2O (l) +1/2O2 (g) 的△r H mΘ= -98.0 kJ·mol-1,H2O (l) → H2O (g) 的△r H mΘ= 44.0 kJ·mol-1,则1.00×102gH2O2(l)分解为H2O(l)和O2(g)时放出_288.2__kJ的热量,反应H2O(g) +1/2O2(g) → H2O2(l) 的△r H mΘ=___54.0__ kJ·mol-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判断

1、溶液中,反应物A在t1时的浓度为c1,t2时的浓度为c2,则可以由(c1-c2)/(t1 -t2)计算反应速率,当△t→0时,则为平均速率。... ........ ........ ........ ........ .....()

2、化学

反应3A(aq) + B(aq) → 2C(aq) ,当其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

1.0mol·L-1时,其反应速率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其反应速率。. ........ .................()?3、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若k的单位是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 ........ ........ ........ ........ ........ ........ ........ ........ ............()

4、通常升高同样温度,E a较大的反应速率增大倍数较多。........ ...................()

5、一般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如果活化能越大,则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 ............ ........ ........ ........ ........ ........ ........ ........ ........ .........()

1、×

2、√

3、√

4、√

5、√

二、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

(A) 复杂反应是由若干元反应组成的;

(B) 在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时,此反应必为元反应;

(C)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

(D) 反应速率等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2、对所有零级反应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A) 活化能很低;(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C) 反应速率与温度无关;(D) 反应速率系数为零。

3、反应X + 2Y → Z 是一个2.5级反应,下面的速率方程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A) v = k c (X)[c (Y)]2;(B) v = k c (X)[ c (Y)]3/2;

(C) v = k[c (X)]2c (Y);(D) v = k [c (X)]0[ c (Y)]2。

4、反应2N2O5

CCl

4

?→

?? 4NO2 + O2,v (N2O5)、v (NO2)、v (O2)之间关系正确的

是.. ........ .............................. ........ ........ ........ ........ ........ ........ ........ ........ ..........()(A) v (N2O5) / 2 = v (NO2) / 4 = v (O2); (B) v (N2O5) = v (NO2) = v (O2);

(C) 2 v (N2O5) = 4 v (NO2) = v (O2);(D) 2 v (N2O5) = 4 v (NO2) + v (O2)。

*5、反应A2 + B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v = k c (A2) c (B2),此反应............()(A) 一定是元反应;(B) 一定是复合反应;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元反应;(D) 对A来说是一个二级反应。

1、A

2、B

3、B

4、A

5、C

三、填空题

1、元反应A + B → C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v =_ ___,其反应级数为_ _。

2、某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单位为:mol·L-1·s-1,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___,若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为:L2·mol-2·s-1,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___。

3、某气相反应:2A(g) + B (g)→C(g)为元反应,实验测得当A、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010mol·L-1和0.0010mol·L-1时,反应速率为5.0×10-9 mol·L-1·s-1,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__ ,反应速率系数k= __ _。

4、800K时,反应CH3CHO(g)→CH4(g)+CO(g)的反应速率系数k=9.00×10-5 mol-1·L·s-1,当CH3CHO的压力为26.7kPa时,其CH3CHO的浓度为__ __ mol·L-1,此时CH3CHO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_mol·L-1·s-1。

1、kc(A)c(B);2。

2、0;3。

3、v = k[ c (A)]2 c (B);k = 0.05 L2·mol-2·s-1。

4、 4.0 ×10-3;1.44 ×10-9。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

一、判断

1、只有当化学反应的反应商Q = 1时,该反应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

2、对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压力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 ..............()

3、对没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压力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标准平衡常数一定不改变。. ........ ...... ......................()

5、减少反应生成物的量,反应必定向正方向进行。.... ........ ........ ...................()

1、×

2、√

3、×

4、×

5、√

二、单选题

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 + B (g) C (g) 的K= 10-10。当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时,........ ........ ........ ........ ........ ........ ........ ........ ........ ........ .......................()

(A) 相同物质的量的A、B、C气体混合,平衡后,气体C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

(B) 由于反应逆向进行,气体C不存在;

(C) 由于反应具有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气体混合物中,A、B、C物质的量一定能相等;

(D) 由于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A、B、C气体平衡混合物中,C的物质的量相对较小。

2、已知298K时,反应Ag2O (s) → 2Ag (s) + 1

2O2 (g) 的△r S=66.7 J·mol-1·K-1,

△f H(Ag2O , s) = -31.1 kJ·mol-1,则Ag2O的最低分解温度约为. ........ ...........()

(A) 740 K;(B) 466 K;(C) 233 K;(D) 194 K。

3、1 mol A2和1mol B2,在某温度下,于1L容器中建立下列平衡:A2 (g) + B2 (g)

2AB (g),则系统中.................. ........ ........ ........ ........ ........ ........ ....................()(A) c (AB) += 2 mol·L-1;(B) 一定是c (AB) = c (A2);

(C) c (A2 ) < c (B2 );(D) 0 < c (AB) < 2 mol·L-1。

4、已知反应FeO (s) + C (s) → CO (g) + Fe (s) 的△r H > 0,△r S > 0,(设△r H 、△r S 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标准态、低温下反应可自发进行,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B) 标准态、高温下反应可自发进行,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C) 标准态、任何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D) 标准态、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5、某温度下,在溶液中发生可逆反应:A (aq) + 2B (aq) 2C (aq),K = 0.10,则当反应开始时c (A) = 1.0 mol·L-1,c (B) = 0.50 mol·L-1,c (C) = 0.5 mol·L-1,则达到平衡后........ .... ........ ........ ........ ........ ........ ........ ........ ..........()(A) c (A)、c (B) 增大,c (C) 减小; (B) c (A)、c (C) 减小,c (B) 不变;

(C) c (A) 减小,c (B)、c (C) 增大; (D) c (A) 、c (B)、c (C) 不变。

1、D

2、B

3、D

4、B

5、A

三、填空题过

1、温度一定时,反应C (s) + 2N2O (g) CO2 (g) + 2N2 (g) 的标准平衡常数K = 4.0 ;则反应2C (s) + 4N2O (g) 2CO2 (g) + 4N2 (g)的K= ________;反应CO2 (g) + 2N2 (g) C (s) + 2N2O (g) 的K = 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反应的标准熵变(用< 或> 填空)。

2NaOH (s) + CO2(g) → Na2CO3 (s) + H2O (l),△r S ____ 0;

CaCO3 (s) + 2H+(aq) → Ca2+ (aq) + H2O (l) + CO2 (g),△r S _____ 0。

3、298K时,NaCl(s)的溶解度为36.2 g / (100 g H2O),在1.0L水中加入10.0 gNaCl(s),则此溶解过程的△r S m _____ 0,△r G m _____ 0。

4、对某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改变某一反应物的浓度,K ___,平衡______; 改变温度,K__ __,平衡____ _。

1、16;1/4 。

2、<,> 。

3、>;< 。

4、不变;移动;变化;移动。

四、计算题

1、已知反应:SbCl3 (g) + Cl2 (g) SbCl5 (g),在298 K 时,△f G (SbCl5,

g ) = -334.3 kJ·mol-1,△f G(SbCl3,g ) = -301.1 kJ·mol-1。

(1) 计算298K时该反应的K ;

(2) 同温下;在1.0 L容器中,n ( SbCl3 ) = n ( Cl2 ) = 0.10 mol,n (SbCl5 ) = 2.00 mol 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SbCl3 (g) + Cl2 (g) SbCl5 (g)

(1) △r G= [-334.3 - (-301.0)] kJ·mol-1 = -33.3 kJ·mol-1

ln K= --?

?

33.310 8.314298

3

K= 6.87 ×105

(2) Q =

2.0 mol

(0.10 mol )2

RT

Vp

RT

Vp

O

O

=

2.0 1.0100

(0.10)8.314298

2

??

??= 8.1 < K

所以反应向右进行。

2、在10.0 L容器中,含有H2、I2和HI的混合气体。在698 K时反应:H2 (g) + I2 (g) 2HI (g) 达到平衡,系统中有0.10 mol H2、0.10 mol I2和0.74 mol HI。

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加入0.50 mol HI,重新达到平衡时H2、I2 和HI的分压各是多少?

解:H2 (g) + I2 (g) 2HI (g)

平衡(1) n / mol:0.10 0.10 0.74

平衡(2) n / mol:0.10 + x 0.10 + x 0.74 + 0.50 - x

K=

(

(HI)

)

(H)(I)(

2

22

n RT

Vp

n n RT

Vp

O

O

)2

(0.74)2

(.)

0102=

(.-)

(.)

124

010

2

2

x

x

+

x = 0.078

p (H2 ) = p (I2 ) =

(0.10+0.078)mol

10.0L×8.314 J·K-1·mol-1 ×698 K

= 1.0 ×102 kPa

p (HI) =

(1.24-0.078)mol

10.0L×8.314 J·K-1·mol-1 ×698 K

= 6.7 ×102 kPa

第五章:酸碱平衡

一、判断

1、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水的标准离子积常数不变。..................()

2、水的标准离子积常数与温度有关。.... ........ ........ ........ .................................()

3、当H2O的温度升高时,其pH < 7,但仍为中性。.............. .. .......................()

4、在某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后,溶液显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5、纯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呈无色。.. ........ ........ ........ ....................................()

1、√

2、√

3、√

4、×

5、√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其pH值最小的是... ....................................... .............................()

(A) 0.010 mol·L-1 NaOH;(B) 0.010 mol·L-1 H2SO4;

(C) 0.010 mol·L-1 HCl;(D) 0.010 mol·L-1 H2C2O4。

2、pH = 2.00 的溶液与pH = 5.00的溶液,c (H+ )之比为.. .................................()

(A) 10;(B) 1000;(C) 2;(D) 0.5。

3、等体积混合pH = 1.00和pH = 4.00的两种强酸溶液,所得溶液的pH 值为. ............................. ............................. ............................. ...............................()

(A) 2.00;(B) 1.00;(C) 2.50;(D) 1.30。

4、等体积混合pH=2.00和pH=11.00的强酸和强碱溶液,所得溶液的pH值为............( C )

(A) 1.35;(B) 3.35;(C) 2.35;(D) 6.50。

5、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

(A) 2.5~3.0;(B) 3.1~4.4;(C) 3.8~5.0;(D) 4.9~6.2。

1、B

2、B

3、D

4、C

5、B

三、填空题

1、0.20mol·L-1 HAc溶液中,c(H+)= ___ ___mol·L-1,pH = ___ ___。(K(HAc) = 1.75 ×10-5 )

2、已知:K(HNO2 ) = 7.2 ×10-4,当HNO2溶液的解离度为20%时,其浓度为___ _ mol·L-1,c (H+ ) = _____mol·L-1。

*3、浓度为0.010 mol·L-1的一元弱碱(K= 1.0 ×10-8 )溶液,其pH = _____,此碱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后,pH = ____。

4、1.5×10-2 mol·L-1 NH3·H2O溶液中c (H+ ) = ___mol·L-1,pH = _____。(K(NH3·H2O) = 1.8 ×10-5 )

1、1.9 ×10-3;2.73。

2、1.4 ×10-2;2.8 ×10-3。

3、9.0;8.85。

4、1.9 ×10-11;10.72。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一、判断题

10、一定温度下,AgCl的饱和水溶液中,[c(Ag+)/c]和[c(Cl-)/c]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 ............................. ............................. ( )

2、任何AgCl溶液中,[c(Ag+)/c]和[c(Cl-)/c]的乘积都等于K( AgCl )。...()

3、Ag2CrO4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K( AgCrO4 ) = 4 [ c ( Ag+ ) / c]2·[ c ( CrO42- ) / c]。....................................()

4、难溶电解质的K是温度和离子浓度的函数。................. .............................()

5、已知K( ZnCO3) = 1.4 10-11,K( Zn(OH)2) = 1.2 10-17,则在Zn(OH)2饱和溶液中的c(Zn2+)小于ZnCO3饱和溶液中的c(Zn2+)。............................. ()

1、√

2、×

3、×

4、×

5、√

二、单选题

1、在AgN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达平衡时.. ..................................... ()

(A) c ( Ag+ ) = c ( Cl- ) ;

(B) c ( Ag+ ) = c ( Cl- ) = [ K( AgCl ) ]1/2;

(C) c ( Ag+ )≠ c (Cl- ) ,[ c (Ag+ ) / c]·[c (Cl- ) / c] = K( AgCl );

(D) c ( Ag+ ) ≠ c (Cl- ) ,[ c (Ag+ ) / c]·[c (Cl- ) / c] 1K( AgCl )。

2、已知298K时,K( PbCl2 ) = 1.6 10-5,则此温度下,饱和PbCl2溶液中,c(Cl-)为........................ ............................. ............................. .............................()(A) 3.2 10-2 mol·L-1;(B) 2.5 10-2 mol·L-1;

(C) 1.6 10-2 mol·L-1;(D) 4 .1 10-2 mol·L-1。

3、已知K( AB2 ) = 4.2 10-8,K( AC ) = 3.0 10-15。在AB2、AC 均为饱和的混合溶液中,测得 c ( B -) = 1.6 10-3mol ·L -1,则溶液中c(C-)为..... .............. ............................. ............................. ....................................... ()(A) 1.8 10-13mol ·L -1;(B) 7.3 10-13mol ·L -1;(C) 2.3 mol·L -1;(D) 3 .7 mol ·L -1。

4、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已知c ( Ca2+ ) = 2.0 10-6 mol·L -1,c ( PO43- ) = 1.58 10-6mol·L-1,则Ca3(PO4)2的K为.. ..........................................()

无机化学知识点摘要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版

第一章气体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1)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2)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地混合。 (3)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气体的密度比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小很多。 2、理想气态方程:pV=nRT,其中p、V、T分别为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压力和热力学温度。R为摩尔气体 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中,p以Pa、V以m3、T以K为单位,则R=8.314J·mol-1·K-1。 3、理想气体是一种假想的模型,它忽略了气体本身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真实气体,只有在 低压高温下,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小,分子间平均距离比较大,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才能把它近似地看成理想气体。 4、理想气体混合物: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分子本身的 体积和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理想气体混合物。其中每一种气体都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5、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 分压力等于在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6、Da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7、Amage分体积定律:混合气体中组分B的分体积V B是该组分单独存在并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 力时占有的体积。 8、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 (1)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 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2)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4)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5)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9、气体的压力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弹性碰撞而产生的,是“分子群”对器壁碰撞作用的统计平均的结果。 压力与气体分子每次对器壁的碰撞力和碰撞速度成正比。每次的碰撞力等于分子的质量与分子运动速度的乘积。碰撞速度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分子数越多,分子运动得越快,其碰撞器壁的速度就越大。即气体的压力是由单位体积中分子的数量、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的运动速度所决定的。 10、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系统的温度越高。和压力一样,物 体的温度也是大量分子(“分子群”)集体运动产生的总效应,含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对单个分子而言,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11、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的分子速度分布是一定的。除了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以外,多数分子 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V rms。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得更宽了,方均根速度增大,高于这一速度的分子数增加得更多。 第二章热化学 一、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自测练习题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自测练习题 第十章:固体结构 一、判断 1、固体物质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仅依据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即可决定晶体的晶格类型。. ............................. ............................. ............................. ................................ (×) 3、自然界存在的晶体或人工制备的晶体中,所有粒子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有序排列的,没有任何缺陷。............................. ............................. ..................................(×) 4、在常温常压下,原子晶体物质的聚集状态只可能是固体................................(√) 5、某物质可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这种现象叫做类质多晶现象。........(×) 1、√ 2、× 3、× 4、√ 5、× 二、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晶体结构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大p键和分子间力的是....................(C) (A) 金刚砂;(B) 碘;(C) 石墨;(D) 石英。 2、氯化钠晶体的结构为.... ............................. ......................................................(B) (A) 四面体;(B) 立方体;(C) 八面体;(D) 单斜体。 3、下列各组离子中极化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B) (A) Si4+ > Mg2+ > Al3+ > Na+;(B) Si4+ > Al3+ > Mg2+ > Na+; (C) Si4+ > Na+ > Mg2+ > Al3+;(D) Na+ > Mg2+ > Al3+ > Si4+。 4、在离子极化过程中,通常正离子的主要作用是................................................(A) (A) 使负离子极化;(B) 被负离子极化; (C) 形成正离子时放热;(D) 正离子形成时吸收了负离子形成时放出的能量。 5、下列两组物质: ① MgO、CaO、SrO、BaO ② KF、KCl、KBr、KI 每组中熔点最高的分别是............. ............................. ...........................................(D) (A) BaO 和KI;(B) CaO 和KCl;(C) SrO 和KBr;(D) MgO 和KF。 1、C 2、B 3、B 4、A 5、D 三、填空题 1、指出下列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的类型: Ba2+ __2__ e-;Mn2+ __9~17__ e-;Sn2+ _18 + 2_ e-;Cd2+ _18_ e-。 2、钾原子半径为235 pm,金属钾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试确定每个晶胞内有__2_个原子,晶胞边长为__543__pm,晶胞体积为__1.60 ×10-22_cm3,并推算金属钾的密度为__0.812__ g·cm-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 3、试判断下列各组物质熔点的高低(用">"或"<"符号表示): NaCl __>__RbCl,CuCl__<__NaCl,MgO __>__BaO,NaCl__>__MgCl2。 4、氧化钙晶体中晶格结点上的粒子为_ Ca2+_和_ O2-_;粒子间作用力为_离子键_,晶体类型为__离子晶体__。 1、2;9~17;18 + 2;18。 2、2;543;1.60 ×10-22;0.812。 3、>;<;>;>。 4、Ca2+;O2-;离子键;离子晶体。 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 一、判断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习题参考答案 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 g 。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33111-1 222()(13.210-1.0110)kPa 32L 9.6d 101.325kPa 400L d n p p V n p V -???===?? 4.解:pV MpV T nR mR = = = 318 K 44.9=℃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i i n p p n = p (N 2) = 7.6?104 Pa p (O 2) = 2.0?104 Pa p (Ar) =1?103 Pa 6.解:(1)2(CO )n = 0.114mol; 2(CO )p = 42.87 10 Pa ? (2)222(N )(O )(CO )p p p p =--43.7910Pa =? (3) 4224(O )(CO ) 2.6710Pa 0.2869.3310Pa n p n p ?===? 7.解:(1)p (H 2) =95.43 kPa (2)m (H 2) = pVM RT = 0.194 g 8.解:(1)ξ = 5.0 mol (2)ξ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p - p ?V = 0.771 kJ 10.解: (1)V 1 = 38.3?10-3 m 3 = 38.3L (2) T 2 = nR pV 2 = 320 K (3)-W = - (-p ?V )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 p = -1260 J 11.解:NH 3(g) + 45O 2(g) 298.15K ????→标准态 NO(g) + 2 3H 2O(g) m r H ?= - 226.2 kJ ·mol -1 12.解:m r H ?= Q p = -89.5 kJ m r U ?= m r H ?- ?nRT = -96.9 kJ 13.解:(1)C (s) + O 2 (g) → CO 2 (g)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原子结构)

8.1 复习笔记 一、氢原子光谱与Bohr 理论 1.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每种元素的原子辐射都具有由一定频率成分构成的特征光谱,是一条条离散的谱线,称为线状光谱。 每一种元素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的频率的经验公式:,n=3,4,5,615122113.28910()s 2v n -=?-2.Bohr 理论 Bohr 理论(三点假设): (1)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且不辐射能量; (2)通常,电子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能量最低——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原子处于激发态; (3)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取决于轨道间的能量差。 氢原子光谱中各能级间的能量关系式为: 21 h E E ν=-氢原子能级图如图8-1所示。

图8-1 能级间能量差为 H 2212 11 (E R n n ?=-式中,R H 为Rydberg 常数,其值为2.179×10-18 J 。 当时,,即氢原子的电离能。 121n n ==∞或182.17910J E -?=?二、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1.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具有粒子和光的特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的波长为: h h mv p λ==式中,m 为实物粒子的质量;v 为粒子的运动速度;p 为动量。

2.不确定原理 Heisenberg 不确定原理: 2h x p π ???≥ 式中,Δx 为微观粒子位置的测量偏差;Δp 为微观粒子的动量偏差。 微观粒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规律。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大量微粒运动表现出来的性质,即具有统计意义的概率波。 三、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1.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 式中,ψ为量子力学中描述核外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数学函数式,即原子轨道;E 为轨道能量(动能与势能总和);V 为势能;m 为微粒质量;h 为普朗克常数;x ,y ,z 为微粒的空间坐标。 2.量子数 主量子数n :n =1,2,3…正整数,它决定电子离核的远近和能级。 角量子数l :l =0,1,2,3…,(n -1),以s ,p ,d ,f 对应的能级表示亚层,它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n 确定后,l 可取n 个数值。 磁量子数m :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不同取向。在给定角量子数l 的条件下, m =0,±1,±2,±3…,±l ,一种取向相当于一个轨道,共可取2l +1个数值。m 值反映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气 体)

1.2 课后习题详解 1.有多个用氦气填充的气象探测气球,在使用过程中,气球中氦的物质的量保持不 变,它们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通过计算确定表中空位所对应 的物理量,以及由(2)的始态求得M (He )和(3)的始态条件下 解:(1)根据题意可知,,,3121110.0, 5.0010p p kPa V L ===?1273.1547320.15T K =+=217273.15290.15T K =+=由于恒定,,因此 ,n p 1221V T V T =335.0010290.15 4.5310320.15 L ??==?。333 1111010 5.0010102078.314320.15 p V n mol RT -????===?(2)已知,,,1101.3251.02103.41kPa p atm kPa atm =?=31 3.510V L =?32 5.010V L =?12273.15T T K ==由于恒定,,因此,n T 1122p V p V =3 1123 2103.4 3.510715.1010p V p kPa V ??===?因为,所以mRT M V ρ=。11136378.314273.15() 4.0103.4 3.510g J mol K K M He g mol kPa L ---??==??g g g (3)已知,,,,1101.3250.9899.30p kPa kPa =?=4110V L =1303T K =260.80p kPa =41 1.3610V L =?由于一定,,因此 n 42460.8 1.3610303252.399.3010kPa L K T K kPa L ? ??==?。 2.某气体化合物是氮的氧化物,其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以 某一容器中充

无机化学第五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正确答案(20 分) 1. 遇水能放出气体并生成沉淀的是() A. SnCl2 B. Bi(NO3)3 C. Mg3N2 D. (NH4)2SO4 2. BF3 与NH3 之间以()结合 A. 氢键 B.配位键 C. 离子键 D. 分子间力 3. 在碱金属的超氧化物中,氧元素的氧化数为() A. +2 B. –1 C. –2 D. -? 4. 在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具有反磁性的物质是() 5. 在NaH2PO4 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后,主要产物是() A.Ag2O B. AgOH C. AgH2PO4 D. Ag3PO4 6. 下列酸中为二元酸的是() A. H3PO2 B. H3PO3 C. H3PO4 D. H4P2O7 7.硼砂珠试验产生蓝色现象,则表示存在元素() A. Co B. Cu C. Ni D. Cd 8.性质最相似的两个元素是() A. Mg 和Al B. B 和Si C. Ag 和Au D. Fe 和Co 9.在下列氢氧化物中,既能溶于过量NaOH 溶液,又能溶于氨水溶液的是() A.Ni(OH)2 B. Zn(OH)2 C. Fe(OH)3 D. Al(OH)3 10, 下列分子型氢化物的还原性最强的是: A,NH3 B, CH4 C,B2H6 D H2O 11 , 下列氧化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A,SiO2 B P2O5 C As2O3 D SO3 12、主量子数n=4能层的亚层数是 B (A)3;(B)4;(C)5;(D)6。

13、比较Al、C、O、F四种元素的电负性,正确的是( C )。 (A)Al>C>O>F (B)Al>C>F>O (C)Al

无机化学第五版第十四章

在O3中,中心氧原子的δ=6-2-6× 3畅44 3畅44+3畅44=1 左侧端基氧原子:δ=6-4-4×1 2=0 右侧端基氧原子:δ=6-6-2×1 2=-1 当然,对O3这一特例,部分电荷的计算与形式电荷的计算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巧合。通过计算表明O3是极性分子,正电荷的中心靠近中心氧原子,负电荷中心靠近端基氧原子。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计算虽然能说明O3的极性,但仍然很粗糙,实际上两个端基氧原子的电荷密度是相等的。O3中有Π43键,端基O 与中心O之间并不是一个双键、一个配键。这正是Lewis结构的不足所致。 在CO中,δ(C)=4-2-6×2.55 2.55+3.44=-0.554 δ(O)=6-2-6×3.44 2.55+3.44=+0.554 由此可以推断:在CO中正电荷中心靠近O,负电荷中心靠近C。这一推断与实验事实是一致的(分子轨道理论也对CO的极性做出了解释)。 通过部分电荷的计算,讨论O3,CO的极性,以便开阔思路,可尝试推广之。主要参考文献 [1]Bodner G M.Core Text Chemistry Structure&Dynamics.John Wiley&Sons Inc,1996. [2]Shriver D F.Inorganic Chemistry.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中译本:高忆慈,译.无机化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三、习题解析 1(141)畅试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1),(4)略)。 (2)液氨和钠; (3)浓硝酸和汞; (5)稀硝酸和银;(6)锡和浓硝酸; (7)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溶液;(8)酸性溶液中碘化钾与亚硝酸钠。 解:(2)2N H3(l)+2Na(s)NaN H2(am)+H2(g) (3)H g(l)+4H N O3(浓)H g(N O3)2(aq)+2N O2(g)+2H2O(l)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 第五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1.说出BaH2,SiH4,NH3,AsH3,PdH0.9和HI的名称和分类?室温下各呈何种状态?哪 种氢化物是电的良导体? 答 2.如何利用路易斯结构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H2Se,P2H4,H3O+的结构? 答 3.写出工业制氢的三个主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室中制备氢气最简便的方法? 答 4.He在宇宙中丰度居第二位,为什么在大气中He含量却很低? 答 5.哪种稀有气体可用作低温制冷剂?哪种稀有气体离子势低,可做放电光源需要的安全 气?哪种稀有气体最便宜? 答 6.何为盐型氢化物?什么样的元素能形成盐型氢化物?怎样证明盐型氢化物内存在H 负

离子? 答 7.为什么合成金属氢化物时总是要用干法?38kg的氢化铝同水作用可以产生多少dm3的 氢气(298K,1.03×105Pa)? 解 8.怎样纯化由锌同酸反应所制得的氢气?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LaNi5 + 3H2== LaNi5H6 压强在(2-3)×105Pa,温度是温热。 9.试用反应方程式表示氙的氟化物XeF6和氧化物XeO3的合成方法和条件? 答 10.写出XeO3在酸性介质中被I-离子还原得到Xe的反应方程式。 答 11.巴特列脱用Xe气和PtF6作用,制得Xe的第一种化合物.在某次实验中, PtF6的起始压力 为9.1×104-Pa,加入Xe直至压力为 1.98×103-Pa,反应后剩余Xe的压力为 1.68×104-Pa,计算产物的化学式。 解

12. XeO 3水溶液与Ba(OH)2溶液作用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此白色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分别为:71.75%的BaO ,20.60%的Xe 和7.05%的O 。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 153% 75.71:131% 6.20:16% 05.7== 3:1:3 BaO :Xe :O ==3:1:3 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Ba 3XeO 4。 13. 比较VB 法和MO 法对XeF 2分子结构的处理。 答 VB 法见书232页; MO 法见书234页。 14.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4 + ClO -3 → (2) XeF 4 + Xe → (3) Na 4XeO 6 + MnSO 4 + H 2SO 4 → (4) XeF 4 + H 2O → (5) XeO 3 + Ba(OH)2 → (6) XeF 6 + SiO 2 → 答 ①XeF 4 +2 ClO -3+2 H 2O=Xe + 2ClO -4+ 4HF ③5Na 4XeO 6 + 2MnSO 4 +7 H 2SO 4 =5XeO 3 +2 NaMnO4 + 7 H 2O + 9Na 2SO 4 ⑤2XeO 3 +2 Ba(OH)2 = Ba 2XeO 6 + Xe + O 2 + 2H 2O

大连理工无机化学考研分析

我是去年考的无机化学研究生,考得无机跟物化,最终无机考了127分,物化是130分。我先把当年的情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专业招15人,来参加复试的是18人,刷了3人,在这15人中,有3个一等奖学金,6个二等奖学金,6个三等奖学金,也就是自费的。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现在把学无机的心得给大家分享一下。 考研本身就是一条不归路,只要你选择了就得坚持。的确考研挺累的,但只要你想考,你就能考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考研必定有自己的理由和目标,只要你脚踏实地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专业课应该就查不多,而且我们这个学校考得不会很难。 复习计划 首先,每天要给自己制定个计划,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有的适合早上学,有的适合晚上学,但不管怎样,每天至少应该在12个小时,那么这12个小时你应该怎样安排?我感觉早上5h,下午4h,晚上3h。当然你不但要有时间还要有效率。如果实在不想学的话,你可以偶尔放松一下。 其次,我说一下学无机用到的资料,只用大连理工的课本、学习指导、真题就行。当然这几本书是比较简单的,有些地方如杂化轨道等是比较难的,给大家推荐北师的《无机化学》。当然这本书只看上册就行了,可能老师还给你们说了吉林大学宋天佑主编的《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我不主张大家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太难了,大工考不了那么难的,当参考资料参考还行,主要是把《学习指导》跟真题吃透,学精。 再次,我说一下咱们考试的题型,我想这个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 一、判断:正确的要背过,错的要知道为什么错,而且要学会扩散。 二、选择:你选了其中一个的同时要知道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 三、填空:这个当然是你会就能填,不会就不能填了,因为这玩意它不像判断跟选择那样,你不会可以蒙一个。所以我说填空只要你做上的就得保证是正确的。这样你就能拿高分。 四、配平:这个就得靠平时积累,它只要求你配平的还和做点,那种只给你汉字连方程式都让你自己写的是最难的。 五、推断:这个可以多试几次。当然也得靠自己平时的积累,特别是元素反应的一些现 六、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这一章每年都会必考一个的。 酸碱平衡或者酸碱平衡与其它平衡结合起来考一个。 整体规划 无机分为四大块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分子结构)

9.2 课后习题详解 1. 写出下列化合物分子的Lewis 结构式,并指出其中何者是σ键,何者是π键,何 者是配位键。 (1)膦PH 3 (2)联氨N 2H 4(N-N 单键);(3)乙烯; (4)甲醛; (5)甲酸; ( 6)四氧化二氮(有双键)。 解:其结构式与化学键类型如表9.1所示: 表 9.1 2. 根据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1)HgCl 2(直线形); (2) SiF 4(正四面体); (3)BCl 3(平面三

角形); (4)NF 3(三角锥形,102°);(5)(V 形,115.4°);(6)(八面体)。 2NO - 26SiF -解: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及其杂化理论解释如表9.2所示: 表 9.2 3. 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下列各分子的几何构型,并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解: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分子的几何构型应先计算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然后确定其空间分布,再根据是否有孤电子对来判断分子构型。如果价层电子对数等于配位数,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与电子空间排列相同,否则会存在孤对电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与电子空间排列不相同。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有关,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等于其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则可推知题中的分子构型如表9.3所示: 表 9.3

4. 试用VSEPR 理论判断下列离子的几何构型。 解:推断结果如表9.4所示: 表 9.4 5. 下列离子中,何者几何构型为T 形?何者构型为平面四方形? 解:根据理论,几何构型为形的分子或离子,其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VSEPR T 为5,配位原子数为3。所以在配位原子数为3的离子中的几何构型为形。几何3XeF +T 构型为平面正方形的分子或离子,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6,配位原子数为4。所以 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方形。4 ICl - 6. 下列各对分子或离子中,何者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 解: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相同,配位原子数也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但配位原子数也相同的分子或离子,可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则: (1)SF 4和CH 4的几何构型不同,分别为变形四面体和正四面体。(2)ClO 2和H 2O 的几何构型相同,均为V 形。(3)CO 2和BeH 2的几何构型相同,均为直线形。 (4)与NO 2的几何构型不同,分别为直线线和V 形。 2NO +(5)与的几何构型相同,均为正四面体。 4PCl + 24SO -

最新无机化学大连理工第五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自测练习题 第一章气体 一、判断 1、氨的沸点是-33℃,可将100kPa、-20℃时的氨气看作理想气体。... ...... ...() 2、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 ... ..........() 3、质量相同的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7:8。..... ... ..........() 4、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体积是指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温度、相同压力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所占有的体积。... ... ... ... ... ... ... ... ... ... ... ......................() 二、单选题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真实气体的条件是. ... ... ... . ... ... ... ... ... ... ...............() (A)低温、高压(B)高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低压。 2、在温度相同、容积相等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气体 A和B。若气体A的质量为气体B的二倍,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气体B的0.5倍,则p(A):p(B) =................................................................................................() (A) 1/4;(B) 1/2;(C) 2;(D) 4。 3、对下列各种烃来说,使其在充有足量氧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若燃烧前后容器内的温度(120℃)和压力都保持不变,则此气态烃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C2H6;(B) C2H4;(C) C2H2;(D) C3H6。 4、某气体A3按下式分解: 2 A3 (g) → 3 A2 (g) 在298K、1.0L容器中,1.0molA3完全分解后系统的压力为..... ... ... .................() (A) 3.7 ×103 kPa (B) 2.5 ×103 kPa (C) 1.7 ×103 kPa (D) 101.3 kPa 5、已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1273 K时,98.7kPa压力下,硫的蒸气密度 6、为0.5977g·L-1,则硫的化学式为..... ... ... ... ... ... ... ... ... ... ... ... ... ... ... ...........() (A) S;(B) S8;(C) S4;(D) S2。 三、填空题 1、已知混合气体中C2H3Cl、HCl、C2H4的体积分数分别为88.0%、10.0%、 2.00%。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在101kPa下,除掉全部HCl后,剩余气体中p(C2H3Cl)= ______ kPa,p(C2H4)=________ kPa。 2、在25℃和相同的初始压力下,将5.00LN2(g)和15.0LO2(g)充入容积为10.0L 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52kPa,则p (N2) = ______kPa,p (O2 ) = _______kPa,当温度升至250℃时,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______kPa,25℃时N2(g)的起始压力为_______kPa。 3、27℃时,将电解水所得到的含氢、氧混合气体干燥后贮于60.0 L容器中,混. 合气体的质量为36.0g,则p(H2 ) = ______kPa,p(O2 ) = ______kPa,p(总) =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版,无机化学期末试卷A卷

HSU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无机化学》(本科)期末试卷(A)(时间120分钟) 试卷编号: 2008772001-01 院(系) 班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气体液化必须在临界温度以下,根据下列气体的临界温度,判断在室温可液化的一组气体是( ) ①H 2 5.1K ②NH 3 408.4K ③CH 4 190.9K ④CO 2 304.1K ⑤ O 2 154.6K A ① ② ③ B ③ ④ ⑤ C ② ④ D ① 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衍射和氢光谱是说明微观粒子运动特点的两个重要实验; B 不准确关系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反映它限制了经典力学适用的范围; C 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个可用氢光谱的实验证实; D 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是原子轨道的同义词,故它和波尔轨道也是一样的。 3、判断下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正确的是( ) A Mn 第四周期 第Ⅶ B 族d 区 B Zn 第四周期 第ⅠB 族ds 区 C Sb 第五周期 第ⅤA 族p 区 D W 第六周期 第ⅥB 族 d 区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不合理的是( ) A n=2 l=1 m=0 B n=2 l=2 m= -1 C n=3 l=0 m=0 D n=4 l=2 m= -2 5、下列原子轨道中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沿x 轴方向可形成σ键的是( ) A 22x x p p - B 224z s d - C 22y y p p - D 33xy xy d d - 6、下列各物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仅含色散力的是( ) A H 2O B Br 2(l ) C NH 3(l ) D C 2H 5OH 7、下列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某一种物质熔点低,微溶于水,易溶于CCl 4,不导电,它一定是原子晶体; B KCl 易溶于水,而AgCl 难溶于水,其原因是KCl 是典型的离子晶体,而AgCl 由于Ag +较强的极化作用已有明显的共价性; C NaCl 的熔化主要是克服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而冰的熔点主要克服氢和氧之间的共价能力; D NaF 的熔点比KF 高,这是由于Na +的极化力比K +强。 8、判断下列反应的Δ r H θ m 何者与Δ f H θm 一致( )。 A C(金刚石)+2H 2(g)→ CH 4(g) B C(g)+4H(g)→ CH 4(g) C C(石墨)+2H 2(g)→ CH 4(g) D C(石墨)+4H(g)→CH 4(g) 9、下列分子呈直线形的是( ) A H 2S B NH 3 C H 2O D CO 2 10、有可逆反应(假设是基元反应)2A B +2C , 已知某温度下,正反应速率k 正=1,k 逆=0.5,下列体系处于平衡态的是( ) A 31A C mol dm -=? 3 2 B C C C mol dm -==? B 33 21A C B C C mol dm C mol dm --==?=?, C 33 21A B C C mol dm C C mol dm --=?==?, D 33 12A B C C C mol dm C mol dm --==?=?, 1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f G 0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 Δf H 0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C K 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12、已知:⑴ 22()()2()Cu s O g CuO s += K 1 ⑵ 221 ()()2()2Cu O s O g CuO s + == K 2 则反应 ⑶ 221 2()() ()2 Cu s O g Cu O s +=的K 等于( ) A 12 K K + B 12- K K C 12 K K ? D 1 2 K K 13、在合成硝酸工业中,吸收塔內进行的反应是:2NO 2(g) + H 2O(l) 2HNO 3(l) + NO(g),ΔH 0为负值。为增加生成硝酸的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压并升温 B 加压并降温 C 减压并升温 D 减压并降温 14、CO 和H 2O 等物质的量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 装 -------------------------------------- 订------------------------------------- 线----------------------------------------------------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习题参考答案 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33111-1 222()(13.210-1.0110)kPa 32L 9.6d 101.325kPa 400L d n p p V n p V -???===?? 4.解:pV MpV T nR mR = = = 318 K 44.9=℃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i i n p p n = p (N 2) = 7.6?104 Pa p (O 2) = 2.0?104 Pa p (Ar) =1?103 Pa 6.解:(1)2(CO )n = 0.114mol; 2(CO )p = 42.87 10 Pa ? (2)2 2 2 (N )(O )(CO )p p p p =--4 3.7910Pa =? (3)4224(O )(CO ) 2.6710Pa 0.2869.3310Pa n p n p ?===? 7.解:(1)p (H 2) =95.43 kPa (2)m (H 2) = pVM RT = 0.194 g 8.解:(1)ξ = 5.0 mol (2)ξ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p - p ?V = 0.771 kJ 10.解: (1)V 1 = 38.3?10-3 m 3= 38.3L

(2) T 2 = nR pV 2= 320 K (3)-W = - (-p ?V )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 p = -1260 J 11.解:NH 3(g) + 45O 2(g) 298.15K ????→标准态 NO(g) + 23 H 2 O(g) m r H ?= - 226.2 kJ ·mol -1 12.解:m r H ?= Q p = -89.5 kJ m r U ?= m r H ?- ?nRT = -96.9 kJ 13.解:(1)C (s) + O 2 (g) → CO 2 (g) m r H ? = m f H ?(CO 2, g) = -393.509 kJ ·mol -1 21CO 2(g) + 2 1 C(s) → CO(g) m r H ? = 86.229 kJ ·mol -1 CO(g) + 31Fe 2O 3(s) → 3 2 Fe(s) + CO 2(g) m r H ? = -8.3 kJ ·mol -1 各反应 m r H ?之和 m r H ?= -315.6 kJ ·mol -1。 (2)总反应方程式为 23C(s) + O 2(g) + 31Fe 2O 3(s) → 23CO 2(g) + 3 2Fe(s) m r H ? = -315.5 kJ ·mol -1 由上看出:(1)与(2)计算结果基本相等。所以可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4.解: m r H ?(3)= m r H ?(2)×3- m r H ?(1)×2=-1266.47 kJ ·mol -1 15.解:(1)Q p = m r H ?== 4 m f H ?(Al 2O 3, s) -3 m f H ?(Fe 3O 4, s) =-3347.6 kJ ·mol -1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配合物结构)

11.1 复习笔记 一、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与磁性 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型和稳定性的复杂化合物。 1.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是指配合物围绕着中心离子(或原子)排布的几何构型。通过实验可以测定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2)影响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的因素 ①配合物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与配位数的多少密切相关,如表11-1所示。配合物的配位数在 2-14之间,常见的配位数为2、4和6,另有5; ②配合物的空间构型还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种类有关,如[Ni(Cl)4]2-是四面体构型,而[Ni(CN)4]2-则为平面正方形。 (3)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的规律 ①形成体在中间,配位体围绕中心离子排布; ②配位体倾向于尽可能远离,能量低,配合物稳定。 2.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异构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但结构性质不同的现象。一般可分为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 (1)几何异构:按照配体对于中心离子的不同位置区分。可分为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两类。几何异构主要发生在配位数为4的平面正方形和配位数为6的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中。配位数为4的四面体配合物以及配位数为2和3的配合物不存在几何异构体。 (2)旋光异构:由于分子的特殊对称性形成的两种异构体而引起旋光性相反的现象,又称光学异构。 两种旋光异构体互成镜像关系。具有旋光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平面正方形的4配位化合物通常没有旋光性,而四面体构型的配合物通常有旋光性。 3.配合物的磁性 物质的磁性是它在磁场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配合物具有顺磁性,不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配合物具有反磁性。 通常用磁矩来表示顺磁性配合物在磁场中产生的磁效应。磁矩与配合物中的未成对电子数n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 μ=式中,n 为未成对电子数。 顺磁性:被磁场吸引,n>0,μ>0。例:O 2,NO ,NO 2。 反磁性:被磁场排斥,n=0,μ=0。例:H 2,N 2。 铁磁性:被磁场强烈吸引。例:Fe ,Co ,Ni 。 二、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