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规划弥合_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

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规划弥合_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

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规划弥合_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
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规划弥合_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

37

2009(3)现代城市研

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规划弥合

——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

Bridging the City Commercial District of Fracture Texture:As the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Taiwan Commercial District inXiamen City for an Example

陈志诚

CHEN Zhi-cheng

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3-0037-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陈志诚(1979-),厦门市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工程师.

由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内部功能变更,使得城市某些局部地区出现集中的或大规模的城市问题,导致这些地区功能环境及城市总体发展与周围城市景观功能格格不入,并逐渐演变为城市纹理断裂区。在这类地区,新要素的介入是弥合城市整体纹理缺陷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对产生的断裂进行弥合并不意味着全部推倒重来,因为这些地区仍然有构成其存在基础的基本要素,包括个体的建筑物、城市或地区的空间组织方式等。

一般而言,城市纹理断裂地区又可分为需要改造的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其他需改造的成片地区两大类,这里所指的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那些在构成整体城市形态中起重要作用的公共空间,如重要的街道、城市广场、绿地和河流,这些要素构成了城市形态的骨架部分。它们之所以出现问题,其原因大多是对这些空间的不

恰当使用造成的。因而,其改造的重点是重新界定或改善使用功能,重新树立这些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城市文化的表现和强化。

商业街区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一旦这部分要素在城市纹理中出现问题,其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局部地区的,也是城市整体的,不仅是具体使用上的,也是心理感受的。因而,对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缺陷的弥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台湾商业街区发展背景

台湾商业街区位于厦门本岛湖里区江头片区内。江头片区地处厦门本岛几何中心,为城市中心地段,东临福厦铁路,南靠吕岭路,西以嘉禾路为界,北以仙岳路为界,交通条件便利;紧靠富山-火车站市级商圈,毗邻SM城市广场,商业价值高;连接前埔国际会展中心、滨北城市行政中心和中山路传统商圈,区位优势突出(图1)。

[规划]

38

2009(3)现代城市研究

江头片区内主要道路有南北三条(台湾街、江头东路、江头西路),东西两条(江头南路、江头北路),台湾街为江头片区最主要也是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街长900m。规划台湾商业街区以江头片区中线台湾街两侧建筑及江头公园为范围,总用地29.29hm2。1.1 外部环境变迁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构筑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形象,厦门市政府就对当时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江头旧城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规划改建。考虑区位的特殊性,规划将江头片区定位为厦门城市商贸次中心。经过10多年的建设,江头已发展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建筑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受当时市场及用地租金影响,在江头未开发和开发

期间,厦门禾祥路建材五金市场转移至江头,并逐渐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名气。

由于厦门市城市快速扩张及海

盾突出,交通混乱。由于没有形成商业街零售购物氛围,商业街对应的公共设施不完善,街道环境差,建筑、广告、夜景等景观不协调,夜间商业气氛非常冷清。随着湖里区空间重构及周边区域功能完善,现状街区功能、交通、环境、景观对周边区域发展整体影响日益突出。

二是新功能正在不断介入。虽然整个台湾街区以建材、五金业种为主,但餐饮、娱乐、健身、酒店等新功能正不断进入台湾街区。目前沿街餐饮、娱乐、健身店铺经营面积占店铺总面积比例达9.5%,沿街商场餐饮、娱乐、健身、酒店经营面积占商场总面积达14%。随着新建商业载体承纳新功能,以及新功能置换旧的功能进入现有商业载体,餐饮、娱乐、健身、酒店等新功能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无论是从台湾街区外部大环境变迁还是街区内部发展趋势来看,街区现状与街区所处区位、地位不对称,与周边功能环境不协调,台湾街区正逐渐演变为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面临着转型的新机遇。厦门市湖里区政府及时把握住该地区已出现的转型契机,提出对台湾街区进行规划改造,以适应台湾街区内外环境发展需求。

2 台湾商业街区弥合理念

按照城市纹理断裂区弥合理论,结合台湾街历史演变及发展机制,台湾商业街区弥合理念可归纳为文化传承与挖掘、功能延续与拓展、公共空间再造与回归等共三个

图2 厦门市市级商业中心带结构

湾型城市的构建,尤其是近年来厦门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厦门城市功能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应城市空间发展重点由岛内向岛外,由本岛南部往本岛北部、东部转移,厦门城市中心经历了一个由本岛单一中心到岛内岛外多中心的演变过程,本岛城市中心也逐渐从西南部中山路转移到中北部嘉禾路富山——火车站一带。伴随嘉禾路沿线SM商圈、莲花商圈、火车站商圈、莲坂商圈的形成,富山—火车站市

级商业中心正逐渐拓展为由各商圈组成的市级商业中心带(图2),江头片区作为SM商圈与其他商圈之间的传统商贸次中心,将与其他商圈共同构筑和完善厦门市级商业中心功能。

按照城市发展地租规律,在城市空间扩张和本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江头片区营商成本将不断上升,商业功能也将不断提升,低端商业功能(如商业批发市场、物流配送等)将向本岛北部及岛外转移,以适应新功能需求,充分发挥土地价值。1.2 内部发展变化

台湾街区内部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街区现有功能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台湾街现有商业品类主要集中在建材、家居装饰和五金等,根据调查统计,沿街店铺建材五金经营面积占店铺总面积的60.09%,沿街商场建材五金经营面积占商场总面积77.08%。这种以有形批发为主的低端商业,大量的货运及停车需求造成街区人车矛

39

2009(3)现代城市研究

方面。

2.1 文化传承与挖掘2.1.1传承历史文化

江头作为筼筜古港源头,是厦门岛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早在明代,这里舟楫穿梭,商贾云集,已经是传统的商贸中心,商贸文化浓厚。历史记载着稳元和尚从此地东渡日本,黄檗文化因此在日本广为流传;郑成功在这里屯兵万千,挥戈东进,收复台湾,历史上因港口兴起的港口文化源远流长。古代飞动的屋檐,肃立的城墙,孕育着浓郁的闽南古建筑文化气息。港口商贸文化、闽南建筑文化是台湾街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2.1.2 挖掘新兴文化

湖里区为厦门特区发祥地,厦门于1982年最先在湖里区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成立带动了湖里区的快速发展。江头片区作为湖里区重要的商贸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江头片区旧城改造及功能提升都是在该背景下进行的,特区现代文化成为推动台湾街区发展升级的重要新兴文化。

台湾街于1997年4月3日正式命名,因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题词的“台湾街”而得名。由汪道涵先生题词的“台湾街”特色品牌,由于其唯一性,无形价值难于估量,是台湾街最大的优势资源和特色。此外,厦门作为对台的前沿基地,具有与台湾投资、交流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厦门与台湾文化渊源极深,闽台文化有很大的殊同性。可以预见,台湾文化将成为江头片区及台湾街

区最具特色、发挥主导作用的新兴文化。

2.2 功能延续与拓展2.2.1 功能延续

首先,作为传统的商贸中心,传承商贸文化,延续商贸功能,是台湾街区发展的现实选择;其次,对应大环境的变迁,遵循城市片区“生长轨迹”及特区现代化发展要求,满足厦门市级商业中心功能需求,对现有商业结构进行升级,从以商业批发为主到以商业零售功能为主。2.2.2 功能拓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能外延上进行拓展,将商业购物功能与文化、休闲、娱乐、商务等功能相结合,形成商业街区复合功能,同时强调商业与厦门城市旅游功能的结合;二是功能内涵上进行延伸,以文化特色为内涵,强调功能特色化,即突出台湾街台湾文化资源与特色优势。

2.2.3 功能定位

依据台湾街区文化及功能分析,将其定位为全国唯一的名副其实的台湾品牌旅游、商业、文化街;集旅游、购物、文化、休闲、娱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台湾本土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品牌街。台湾街商业业态以百货商场、专业品牌店、连锁专卖店等大中型业态为主。2.3 公共空间再造与回归

传统的城市以步行交通为前提形成,许多传统商业街的设计在街道尺度、功能分布及沿街建筑物尺度和细部都与人的知觉和运行模式相协调,为实现公共空间功能提供

了最佳条件。随着交通模式巨变,尤其是汽车的引进,机动交通和停车场蚕食了街道和广场,聚会的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功能失衡,城市产生一系列问题。针对日益恶化的公共生活条件,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再度兴起,公共空间也成为现代商业街区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台湾街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现状大量机动交通和违规停车蚕食了街道空间,交通功能占据商业街主导功能,街道公共空间缺失。对应台湾街改造,本次规划着重通过公共空间的打造,为丰富多彩的人际交流活动创造空间,为休闲性城市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增加街区人气与活力,实现台湾街区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回归。

3 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

结合台湾商业街区弥合理念分析,在利用现有良好空间载体基础上,通过旧要素的更新利用及新要素的介入,从土地利用调整、功能布局调整、街区环境改造整治和交通流线组织提出台湾商业街区改造方案。

3.1 台湾街区用地规划调整

台湾街区现状用地以台湾街沿街商住及江头公园绿地为主;街区北段(江头北路以北)西侧为办公及文化娱乐用地,由仙岳路至江头北路分别为台商会馆、建行大楼、江头

街道办、禾山法庭、开明电影院、篮球场地、都会健康俱乐部等,北段入口处东侧有一块较狭长的空置地;街区中段(江头南、北路之间)沿台

40

2009(3)现代城市研究

湾街两侧有三块空置地;街区南段(江头南路以南)为江头农贸市场用地及供电所办公用地,南段入口处东侧沿街有一块较小的空置地(图3)。

根据开发主体及用地权属关系,现状可开发地块包括街区空置地及篮球场地;可改造建筑包括江头街道办、禾山法庭、开明电影院、建行大楼和江头农贸市场等。

规划对街道的公共使用功能进行干预,将江头街道办、禾山法庭改造为文艺博物馆、科技馆和纪念馆等图书阅览用地;开明电影院改造为电影院、音乐厅和剧场等影剧院综合用地;篮球场周边场地改造为艺术长廊与竞技场等游乐用地;江头农贸市场改造为台湾食品超市等

能。利用入口空地,设置集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及大巴停车场等,满足旅游功能需求。

台湾旅游商品购物区:结合沿街现有商业建筑载体及江头农贸市场改造,设置土特产、食品(超市)、小商品、工艺品、饰品等各类台湾特色小商品。

旅游休闲观光区:依托江头公园,沿着公园绿径,布置文字、图片、雕塑、雕刻、小品等,展示台湾微型景观或片区文化等素材(如历史沿革、石雕、油画等),并不断更新内容,建设公园旅游休闲区。

台湾高档精品购物、产品展示、商务配套综合区:重点利用街区中段两侧的三块空地,建设台湾大酒店,台资企业产品展示中心及办公

图4 台湾街区用地调整

商业用地。北入口处空地规划为停车场用地,南入口处空地规划为广场及停车场用地,中段空地规划为商务会展综合用地。通过对可改造建筑的更新利用及空置地开发建设,增加图书展览、表演场地、游乐用地、民俗文化馆、商务、酒店、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用地(图4)。3.2 台湾街区功能布局更新

按照台湾街区定位及载体资源,将街区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南入口服务区,台湾旅游商品购物区,旅游休闲观光区,台湾高档精品购物、产品展示、商务配套综合区,闽台文艺展览、表演、体验区,台湾特色娱乐、休闲养生区。

南入口服务区:含停车、服务、指示、图册、简介、咨询、休憩等功

41

2009(3)现代城市研究

图5 台湾街区功能布局

图6 台湾街区总平布局

综合楼,台湾品牌百货商场,台湾餐饮、农产品展示及办公综合楼,引导现有商店商场商业发展,尤其是置换新景建材城地下商场建材销售功能,实现台湾品牌大百货、专业品牌店、专卖店、高科技产品展示、酒店、商务等综合功能。

闽台文艺展览、表演、体验区:通过对江头街道办、禾山法庭、开明电影院、篮球场地等建筑及用地综合改造,建设闽台文艺展览、表演、体验区,展示闽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节庆文化等传统文艺,以及电影、戏曲、音乐等现代文艺。

台湾特色娱乐、休闲养生区:对应现状商业经营功能,对现有商业载体进行改造及再利用,形成台湾

特色娱乐、休闲养生区,以酒吧、咖啡厅、娱乐场所、康体中心、俱乐部、夜总会等休闲娱乐功能为主(图5、6)。

3.3 台湾街区环境景观改造3.3.1景观结构重塑

在台湾街区入口及重要的特色功能区入口布置与其场所功能对应的绿化、广场节点,形成台湾街南北入口节点,台湾街道路交叉口节点,闽台文艺展览、表演、体验区入口节点,江头公园旅游休闲观光区入口节点等。其中台湾街南入口、北入口节点布置商业街牌坊、汪道涵塑像、电子显示屏等,形成商业街入口景观地标;台湾街道路交叉口节点突出休憩及观赏性功能;闽台文艺展览、表演、体验区入口节点以体现闽

台文化及本土文化(如江头片区港口文化等)艺术设施为主(图7)。

保证江头公园与台湾街的绿化渗透通道。同时,在重要的人流汇集地、节点形成对标志性建筑(新建台湾酒店)、景观建筑(现状喜来登酒店及开明电影院)和历史建筑(广福寺)的景观视线通廊(图8、9)。3.3.2主街街道改造

冀望通过简洁的铺装形式、完善的休憩设施、道路空间明确的划分,依托街道各种活动体现商业主街热闹的商业气氛。

断面改造:将现状三块板断面改成一块板,取消使用率低下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合设,扩大步行空间,并结合设置商铺、酒吧、咖啡茶座等,

创造宜人的

42

2009(3)现代城市研究

环境,为散步、休闲、交流、活动提供场所(图10);

铺装设计:对步行空间进行统一铺装,铺装以灰色为主基调,图案简洁,体现特色,并注重环境的要求;

街道绿化:改良行道树种,注重美观和遮荫效果,在骑楼外侧和人行道间增加花池和盆栽,增添绿意。

休憩设施:结合花池、行道树设计供行人休憩的座椅和街道家具、小品等,改善购物环境。3.3.3街道界面改造

延续台湾街骑楼界面,统一风格形式(凹凸线脚、花纹、材料、质地、色彩等),连续中求变化,允许局部(样式、色彩、质地)差异存在,如局部出现拱廊等;强调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理念,将现代闽南建筑风格

融入传统骑楼建筑,骑楼楼顶采用翘顶形式,以体现台湾街主街商业界面浓厚的闽台商业文化氛围。3.4 台湾街区交通组织梳理

在改造台湾街断面,提升商业街步行功能的同时,保持双向四车道,满足大量公交车、旅游客车及部分出租车的通行要求;减少支路对台湾街的车行开口,拓宽及打通台湾街两侧江头东、西路,将车行引导至周边干道,分流台湾街过境交通,并对台湾街及其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禁止和放行管理措施;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出租车扬招点和行人过街设施等交通设施,充分利用空地及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停车场,停车场进出口尽量在台湾街外围支路上分散布局,保障主街交通与行人不受干扰。

结合总体功能布局,通过人行路线,连接地下通道、天桥等过街设施,将各种节点、活动空间串联起来,打破步行天堑,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图11)。

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也处于一个动态发展和更新过程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内部纹理断裂区不可避免地将不断出现,对城市纹理断裂区进行弥合,犹如在城市上建造城市,需谨慎分析及对待。笔者以厦门市台湾街商业街区改造为例,综合街区新、旧要素交替作用,从物质空间和文化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商业街区改造之路,希望对城市纹理断裂区改造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图9 台湾沿街立面景观

图8 台湾街沿街鸟瞰景观

图7 台湾街区景观结构

43

2009(3)现代城市研究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城市文化复兴与规划变革[J]. 城市规划,2007,(8):1-5.[2]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丹麦).新城市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摘要:

弥合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纹理缺失,增强商业街区活力,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及规划师面临的现实而具有挑战的问题。本文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通过新要素的介入,旧要素的更新利用,在历史传承和现状更新基础上,考虑街区功能、文化、环境、交通等四个方面新旧要素的交替作用,实现商业街区公共空间的回归,创造新城市空间和公共生活。关键词:

城市纹理断裂区;商业街区;台湾街;改造规划

Abstract: Bridging the texture missing of urban commercial district, and enhanc-ing the district vitality, are the reality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modern city manag-ers and planners. Based on Taiwan com-mercial district in Xiamen City as an example of planning, by the way of in-troducing new elements and updating original elements,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legacy and the status quo updating,considering functional, culture, the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tries to achieve the return of public space and create a new urban space and public life in commercial district.

Key words: District of fracture texture;

commercial district; Taiwan street;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图10 台湾主街街道断面改造

图11 台湾街区交通路线组织

商业街区规划和设计知识分享

和计设划规区街业商. 精品文档 理论分析 一、概述 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照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 二、商业街区的起源和发展 商业步行街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小汽车的发展使得欧美国家城市的中心区交通混乱、空气质量下降、环境受到污染;又由于受到郊区购物中心的挑战,中心区商业零售衰落,吸引力下降。为了复兴中心区商业,改善中心区交通环境,商业步行街应运而生。 欧洲最早开发步行商业街的城市是德国埃森。1927年,当地政府就对繁华的林贝克大街采取了封闭汽车交通的措施,成为了欧洲最早的一条步行商业街。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设计和建设了一批有创造性和有特色的商业街区,例如荷兰鹿特丹中心区林邦步行街。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

到70年代,也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步行商业街。 我国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设计和建设步行商业街。1999年至今,步行商业街在我国发展迅速升温,成为商业服务业多业种、多业态的有机组合体,在店铺数量上,是以专卖店为主、大型商场或超市为辅,可以满足人们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需要。如今在不少城市,商业街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三、商业街的特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功能全。现代商业街一般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修理、交通等15项功能和50~60个业种,现代商业街要力争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2、品种多。现代商业街是商品品种的荟萃,如北京西单、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商业街即是中国品牌的窗口,又是国际品牌的展台,把民族化与国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3、分工细。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是现代商业街的重要特色,现代消费已从社会消费、家庭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要求经营专业化、品种细分化,商业街除了少数几个具有各自特色的百货店以外,其余都由专卖店、专业店组成。 4、环境美。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优雅、整洁、明亮、舒适、协调、有序、是一种精神陶冶、美的展现和享受,体现购物、休闲、交往和旅游等基本功能。 5、服务优。服务优是商业街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每一个企业塑造、培育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品牌,推进特色经营外,还要突出商业街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公用性,提高整体素质、维护整体形象、塑造整体品牌。 四、商业街区的分类 1、按商业街经营的商品类型,可将商业街分为专业商业街和复合商业街。专业商业街商铺往往集中经营某一类(种)商品,如建材商业街、汽车配件商业街、酒吧街、休闲娱乐街等;复合商业街商铺对经营的商品不加确定,经营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随意经营,如北京的西单商业街、北京宣武区的大都市街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按商业街的建筑形式,可以分为开敞式、骑楼式、拱廊式、架空式以及地下商业街。 3、按商业街商铺的形式划分为完全采取铺面形式的商业街,完全采取铺位形式的商业街和采取铺位、铺面结合形式的商业街等。 4、按商业街发展的状况,可以分为中央商业街、地区商业街以及特色商业街。中央商业街一词是大都市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比较早地采用了这种提法,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等均被冠之中央商业街的称号。地区性的商业街,即分布在各个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的商业繁华街道。特色商业街即是在商品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商业街。

香港城市规划条例中文.pdf

章:131 《城市規劃條例》憲報編號版本日期 詳題 30/06/1997 本條例旨在為有系統地擬備和核准香港各地區的布局設計及適宜在該等地區內建立的建築物類型的圖則,以及為擬備和核准某些在內發展須有許可的地區的圖則而訂定條文,以促進社區的衞 生、安全、便利及一般福利。 (由1991年第4號第2條修訂) [1939年6月23日] (本為1939年第20號(第131章,1950年版)) 條: 1 簡稱 30/06/1997 本條例可引稱為《城市規劃條例》。 條:1A 釋義L.N. 50 of 2005 10/06/2005 在本條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 “土地或建築物用途的實質改變”(material change in the use of land or buildings) 包括在任何土地上放置物料,而不論該土地的全部或部分是否已經用作放置物料,只要放置物在面積、高度或數量上 有所增加; “土地擁有人”(land owner) 的涵義與《建築物條例》(第123章)第2(1)條中“擁有人”的涵義相同; “上訴委員會”(Appeal Board) 指根據第17A條組成的上訴委員會; (由1991年第101號第2條增補) “中期發展審批地區”(interim 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 指在根據第26條擬備的圖則中指定為中期發展審批地區的地區; “佔用人”(occupier) 包括任何土地擁有人的租客(不論該租客有否繳付租金)、居於任何建築物內的人,以及於任何建築物內作持續全時間佔用的人; “訂明費用”(prescribed fee) 就任何事宜而言,指根據第14(2)條訂立的規例就該事宜而訂明的費用; (由2004年第25號第2條增補) “建築物”(building) 包括任何構築物或構築物的部分; “財產”(property) 包括載於任何車輛或貨櫃內的任何東西,但不包括不動產; (由1994年第22號第2條增補) “現有用途”(existing use) 就某發展審批地區而言,指緊接該發展審批地區的草圖的公告在憲報刊登前已存在的建築物用途或土地用途; “貨櫃”(container) 包括改作居停地方或貯物之用或改作任何其他用途的貨櫃; (由1994年第22號第2條增補) “發展”(development) 指在任何土地之內、其上、其上空或其下進行建築、工程、採礦或其他作業,或作出土地或建築物用途的實質改變; “發展審批地區”(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 指在根據第3(1)(b)及20條擬備的圖則中指定為發展審批地區的地區,但不包括中期發展審批地區的圖則中所包括的土地; “違例發展”(unauthorized development)─ (a) 就發展審批地區的圖則中所包括的土地或第20(7)條所描述的土地而言,指違反本條例 的發展;及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厦门城市规划

厦门城市规划 〔摘要〕按照厦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两会”确定的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分析、厦门城市空间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及对厦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整体思考,以期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意义和态势,从而更加自觉地融入这个大局,服务于这个大局。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城市规划有一个明确的空间范围,通常称为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是一项技术,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诸目标的手段,城市规划的关注对象是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和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在空间上具有排他性,使任何一个的城市规划都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达成社会共识目标和协调利益集团彼此之间矛盾的一种手段。 根据《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指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应当超过同一时期本省发展的平均速度、力度和程度,既包含体制、机制、方法、措施等改革创新的内涵,也包括科技发展、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既是规模总量的扩张,也是质量效益的提升。从厦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需要在未来几年保持较快的、有效益的增长,一般GDP年均增长15~20%为小跨越,20~25%为中跨越,25%以上为大跨越。这种跨越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即为“跨越时期和跨越地区”。跨越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的腾飞。因此,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在一个较长时期所完成的经济发展规模,从而在时间维上形成了跨越时期。这种跨越时期大到国家如德国、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小到城市如深圳、浦东的建设奇迹。跨越地区。由于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展,城市发展跳出现有建成区,如通过城市行政中心区的搬迁或城市重要功能区的转移等方式,引导新城的建设,从而在空间维上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带来了新的城市经济繁荣。如:深圳、青岛、上海,包括厦门过去行政中心的北移,带动了筼筜湖周边新城的建设。跨越时期是我们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而跨越地区是前者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快速发展的过程。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五年,也是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未来五年厦门的发展步伐基本上都是按“翻一番”来迈的。比如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总量的GDP,厦门2005年为1029亿元,预期2010年要超过2050亿元,用5年的时间要超过特区成立20年的GDP增长总量。届时厦门人均GDP 可超过1万美元,在国际上讲,就属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厦门特区20年来的建设,已成功完成了城市空间发展的第一步跨越,现已基本具备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海岛型城市空间的环境容量已趋于饱和,社会与交通等基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一、尺度近人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附件: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规委” )是青岛市人民政府依据《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设立的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议事机构。市城规委主要负责审议城市规划建设重大问题的对策以及重大建设项目或重要规划设计方案,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经审议决定的重大事项,由市政府批准、公布或上报。 工作宗旨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和《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相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关注公众利益,重视专家意见,鼓励市民参与监督规划实施,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民主和法制化水平,不断促进青岛城市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工作职责 (一)审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港口及特定区域的总体规划; (二)审议重大专 项规划方案、城市规划未确定或待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 (三)审议各 项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所有对原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变更、重要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四)审议重大、重要建设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建筑设

计方案; (五) 审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要规划; (六) 履行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二、 机构和人员组成 市城规委由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城规委办公 室(以下简称规委办)组成。规划委员会设 主任1名,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设副主任 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相关领导担任;设秘书长 50名委员:设 4名, 1名, 府副秘书长担任;设副秘书长兼市城规委办公室主任 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市政府可聘请国内外 权威专家、部分大城市城规委委员担任市城规委顾问。 市政府聘请驻青专家及市直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代 表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内设城市发展与保 护、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与环 境设计四个专业组, 事项进行技术论证, 专家咨询委员会设 超过二分之一以上 城规委主任兼任) 副主任委员4名, 由市人 由市政 1名, 对提交城规委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的 提供专业咨询,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80名委员,其 中非公务员委员的比例应 专家咨询委员会设名誉主任委员 1名(市 ,主任委员1名(市城规委副秘书长兼任): 秘书长1名。 三、 市城规委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和调整 市城规委委员及委员的每届任期一般为 5年,可与政府 换届同步调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公务员委员 市城规委公务员委员实行部门资格制度,由市政府相关 部门主 要负责人担任。在公务员委员任期期间,如出现不再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规划文本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四章、发展和结构目标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六章、专业(特色)街(区) 第七章、专业、批发市场 第八章、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第九章、零售业态 (一) 购物中心、邻里中心 (二) 大型综合超市 (三) 仓储商店 (四) 百货店 (五) 专业店、大型专业店 (六) 专卖店 (七) 超市、便利店 (八) 自动售货机

第十章、其它要求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主要执行文件 (三) 条例标准用词说明 附表: 附表一: 厦门市商业分级指标 附表二: 厦门市商业零售业态基本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国际化的扩大以及新经济、新技术等因素对商贸业的综合影响,需要针对厦门市的商业体系进行深一步的剖析,并制订出厦门市商贸业的规划对策,以及其发展支撑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并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02条为指导厦门商业的分级设置,加强厦门市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零售企业发展差别化经营,健全零售企业统计分类,特制定此文本。文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

规定及标准,并结合厦门商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 第03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内外不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结合厦门市商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04条规划对象:由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设立的拥有独立固定营业场所,配备一定的业务人员,并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务的自然单位。 第05条规划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总体布局),其中包括专业街(特色街)子项。第二部分为厦门市各商业业态布局规划。按商业业态来分有十种零售业态和专业、批发市场。十种零售业态分别为: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自动售货机。 第06条规划重点:主要包括厦门市的商业功能定性分析、研究、确定和商贸业发展的支撑对策以及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包括各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厦门市零售业网点布局规划等。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07条规划期限: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期限与国家五年计划及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即本次规划期限为: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一、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 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 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 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 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 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 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 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 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 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例如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结束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商业街空间的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住宅区的商业街经常是同住宅建筑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底层商业。顶部住宅,特别是高层建筑因与商业建筑个性不同,与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不必相同。多层、低层住宅如有可能,在尺度和色彩上适当加以商业特点能提高商业街与住宅的整体性。 在首层商业与二层住宅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是必要的。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这样的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三、风格色彩的多元化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厦门市2010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 第三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四节城市绿地 第四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控制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环境与景观控制 第五节停车设施配建 第五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 第二节城市用地竖向 第三节城市水源保护与给水工程 第四节城市排水工程 第五节城市供电工程 第六节电信工程 第七节燃气工程 第八节建筑工程市政配套设施 第九节城市环卫设施 第十节城市管线综合 第六章城市防灾 第七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厦门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地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厦门市城市规划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定要求,遵循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厦门市规划管理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厦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一切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 第四条各项工程建设应按已批准的城市规划法定图则、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执行;尚无经批准的上述规划的,按本规定执行。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 第五条根据厦门市建设实际和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区划分为特别控制区和一般建设区。城市旧区、城市特别控制区及规划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其它区域必须编制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或法定图则,并经按批准的规划执行,否则不得进行项目立项、设计、审批、建设。 第六条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的建设应符合已批准的专项规划和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干货-旅游小镇休闲商业街区规划要点

旅游小镇的街区是旅居混合的休闲街区,可以区分为: 1. 综合商业服务街区 以综合性的商业服务为主,提供购物、餐饮、休闲、商务等综合的生活旅游服务功能,以及酒店、宾馆、客栈等游客居住场所。商业街主要分为紧凑型和舒展型。 2. 商住混合街区 除了旅游商业服务之外,还提供小镇居民常住功能。 3. 休闲养生特色居住街区 街区居住对象多为停留时间较长,具有养生养老需求的特殊游客,商业服务配套应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专项设计。 4. 普通居住街区 居住对象为小镇居民,商业配套服务对象多为小区居民。 二 街区规划设计理念 1.交通慢行,人车分离的街区交通 小镇街区主要满足游客步行的需求,应限制机动车穿行,在保证安全、自由及没有公害干扰的同时满足消防通行功能。按照车辆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将街道分为完全步行街、半步行街和非步行街。 2.尺度适当,建筑风格统一

小镇街区的尺度应当较一般城市小,形成宜人的步行尺度,控制在2~20米,街道高宽比保持在舒适的比例,小镇的路网密度应较大。同时,应严格控制两侧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应采用当地特色风格,建筑层数一般设置为1~2层。 3.商业配置合理,空间多变利用 小镇街区在空间营造上,应结合当地地势地貌,富于变化,一方面,通过支路、广场、休闲空间及主题景观等手法,在视觉和感觉上拓展空间范围,增强游客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下沉、延伸、挑台等多种处理方式,增加游憩拓展空间,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以增加游客承载量。 4.景观细节精致,独具文化魅力 成功的景观会使空间结合更具有个性特点,小镇街区设计应主题突出、文化独特。街区环境除了自身沉积的文化内涵,还要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建立景观的可识别性。同时要注重夜景系统的打造,夜间氛围的营造应遵循点线面的景观原则,点上注意特定氛围的营造,线上注意主要建筑轮廓线、水岸以及道路的氛围,增加旅游小镇独特的魅力。 5. 旅居结合的设施配置 旅游小镇的设施配套不同于一般小镇,根据街区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配置原则。综合商业服务型街区满足本地居民与游客的商业服务需求;商住混合型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旅游服务功能;休闲养生特色居住街区则提供游客的长期居住服务配套;普通居住街区与其他小镇的居住街区规划原则一致。 三 街区设计“五化手法” 旅游小镇商业休闲街区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可以运用“五化手法”。 1. 特色差异化

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职责组成设置组织规则议事程序

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职责组成设置组织规则议 事程序 一、城乡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城乡规划委员会是县政府的审议(查)机构,受县政府委托就城乡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查),向县政府提出审议(查)意见。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城市发展策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审查专业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审查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 (四)审查单独编制的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五)县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二、城乡规划委员会的组成和机构设置 县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由县政府聘任33位委员组成,任期5年。 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下设县城乡规划项目审查委员会和专家组。县城乡规划项目审查委员会的职能是受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的委托,对县城市规划区内需县政府审批的城市建设项目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进行审议,其审议意见作为县政府审批的依据(建设项目出让后涉及规划设计条件强制

性内容调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或调整等重大项目按规定须由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组的职能是对县城市规划区内需县政府审批的城市建设项目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其论证意见作为县城乡规划项目审查委员会审议的依据,其成员由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研究确定。 三、城乡规划委员会的主要组织规则和议事程序 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主任委员指定副主任委员召集,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必须坚持回避的原则,凡所审议(查)的项目与委员本人或其所在的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有关委员应在会议召开之前向会议召集人员申请回避,也可由会议召集人提请其回避。城乡规划委员会认为如有必要,可邀请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代表经会议主持人同意,向委员介绍有关审议(查)项目的背景、过程和技术内容,并解答委员的提问。 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的基本议事程序是: (一)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拟审议(查)的项目向城乡规划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同时将审议(查)项目的有关材料报送秘书处。 (二)城乡规划委员会如接受申请,即由会议召集人责成秘书处安排会议日程。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间:2011-02-23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行业信息网作者: 于立:生态城是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发展规划总平面及鸟瞰图大全 谁该为交通拥堵埋单?世界遗产资料大集合(权威版)海南香水湾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控制轴线

海沧新城鸟瞰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起止时间:1999.3-2003.6 中规院2001年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李金卫张颖 主要参加人:席继宁谢竞华刘泉董志海周冬元刘敏

设计导则 夜景

一、项目概况 海沧新城位于厦门市本岛西部,隔西海域与本岛相望。本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景观地位独特。规划总面积约 9.0平方公里。由于其现状已建用地较少,大部分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以及刚刚填完的平地,因此为新城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规划空间。 二、总体定位 海沧新城是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的副中心,是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文化、金融、商业中心。 总平面

三、规划构思及布局 海沧新城在总体布局上以分区规划路网为基础,以内湖为中心,以“水”为主题,通过内湖、水景公园等的设置,使海沧新城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21世纪的“新水城”。其空间结构为“一核、二区、三片、九中心”。在设计中,通过历史、现代、自然3条主轴线和若干条副轴线的建立,将新城与厦门本岛、新城内不同片区、不同风格的建筑和空间联系起来,创造出既风格多样又和谐统一的空间景观形态及完整的开敞空间体系,体现新城“天人合一”的宏伟气势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新城内建筑高度控制是滨海地区较低,中心区较高,并布置了三个高层建筑集中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海沧新城由内湖周围地区和滨海绿带两部分组成。其中滨海绿带位于海沧新城东侧,南北长约 7公里,包括海沧大桥游览码头、水景公园、体育公园、海滨休闲及会展区、自然资源与科学博物馆、四季景观雕塑园和嵩屿码头广场七个园区。 四、创新与特色 1.通过内湖的设置,将防洪防潮、减少土方工程需要与营造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环境巧妙结合,在新城中形成山水结合,湖海共存、自然与人工景观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观。 2.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规同时进行,在宏观层面整体控制并保留一定弹性,在中观、微观层面上严格控制细致入微,保证城市总体设计的理念、原则能逐步实现,保证理想蓝图的最终完成。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设用地:899.1公顷。 其中: 居住用地:261.07公顷;

厦门市蓝线控制专项规划简要说明共29页

厦门市蓝线控制专项规划简要说明 研究背景: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次蓝线控制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层面上的研究,是基于加强厦门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供水、防洪防涝和通航安全,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编制。 研究范围:厦门市域范围,需要保护控制的城市水域包括以下四个类型:1)水库,2)渠,3)溪流,4)湿地。专项规划成果内容包括对现状水系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各片区控规的用地布局与水系关系,做好规划的前后衔接与相互协调;提出需要保护和控制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主要地表水体,确定其用地界线范围、保护要求等城市蓝线内容;并提出城市蓝线管理具体要求和规划对策。 水库蓝线规划:主要对象为全市小(Ⅰ)以上水库。水库的蓝线控制范围包括库区、汇水区及饮用水输水管渠,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控制线:最高蓄水水位线、一级保护区控制线、二级保护区控制线。水坝、泄水渠道等水库水工构筑物管理要求参照《厦门市水工程管理规定》执行。 渠道蓝线规划:对全市有重要影响的渠道为北溪引水渠道、特区供水管道、石兜水库至集美大池管道、汀溪水库总干渠和第一支渠及大嶝供水管道。 溪流蓝线规划:溪流蓝线是水体控制线。规划对象为九条主要溪流,包括过芸溪、深青溪、瑶山溪、后溪、东西溪、官浔溪、埭头溪、三忠溪和九溪。 湿地蓝线规划:宏观层次上将厦门市滨海湿地划分为红树林管护区、海洋生物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三种类型的生态功能区。红树林管护区主要集中在五缘湾生态修复区、翔安鳄鱼屿、同安下潭尾湿地生态修复区、官浔溪湿地公园、集美北部滨海湿地公园、杏滨高浦生态修复区、马銮西滨湿地保护区、海沧火烧屿-大小兔屿-大屿湿地生态修复区等区域。海洋生物保护区主要有:翔安刘五店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大嶝文昌鱼保护区、马銮湾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沧大屿-鸡屿白鹭保护区、本岛黄厝文昌鱼保护区。 说明一、研究概述 1、规划背景 水是城市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未来厦门城市发展不仅对水资源数量,还对水资源质量和水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认识和管理上的欠缺,厦门市域内的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出现海湾填淤严重、河网水质恶化、城市用水紧张、防洪抗涝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另外,随着各类用地规划的调整和片区的建设,原有的一系列水系前期研究、专项规划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本次蓝线控制专项规划基于加强厦门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供水、防洪防涝和通航安全,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编制。 2、规划内容与目标 《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中规定: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并确定城市蓝线保护和控

商业街区如何规划设计

商业街区如何规划设计? 一、尺度近人 商业街区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区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着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例如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结束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

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立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根据《城市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广东省城市规划委员会指引》,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议事机构,负责审议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项,并向市政府提出审议意见。其英文名称是:***,简称***。 第三条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经费纳入****市人民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第四条市规划委员会的宗旨是:依照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在审议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建设成为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 第二章主要职能与构成 第五条市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一)审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 (二)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及其调整方案,核定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审议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 (四)审议年度城市规划编制计划; (五)审议重要的建筑设计方案; (六)需要审议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由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共设29名委员。其中公务人员委员14名,非公务人员委员15名。委员由市人民政府聘任,换届工作与政府同步,在政府换届后的3个月内完成。 第七条市规划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由市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2名,由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担任,其余公务人员委员包括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发改、交通、环保、国安、财政、公用事业、水利、文化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市规划委员会设秘书长1名,由市规划建设局局长担任。非公务人员委员由有关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第八条市规划委员会中的专家和公众代表由市规划委员会按照自愿、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进行推选。 第九条市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规划建设局业务副局长担(兼)任,办公地点在市规划建设局,配备4名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市规划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市规划委员会各项章程、工作规则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二)负责市规划委员会会议的组织工作,包括会议筹备、会议记录和审议意见的起草以及会议档案的整理和归档等;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