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2012届』

题目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的探讨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根据《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务处《08级同学毕业前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下达如下:

1、论文题目与撰写:学生可根据系教研室提供参考的论文题目进行选题,或是自己另外

定题,然后结合所学的专业(电子商务或营销或会计或人力资源或工商管理)知识和实践,并利用报刊、图书、互联网和有关数据库检索相关资料,以及从我校、实习单位和现实生活中所发掘、搜集的第一手资料,对所确定的课题进行论述、撰写成文。

2、从一月份至五月份,学生应主动与指导老师经常联系,获得指导。

3、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成文格式:

封面由教务处统一印刷(A4),内容由学生按校系要求格式印制,一式三份(其中电子版论文交教务处,印刷版论文交系一份)。内容应包括:前言(必须阐明选题根据及目的的任务);正文(是论文的主题部分、必须有素材、有分析、有论据),结论(对论证结果进行概括,同时指出有几点值得肯定和今后继续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按校系要求格式著录)。

4、整篇文章应在五千字以上,最迟三月初完成初稿,五月一之前定稿上交指导老师,老

师初评成绩后交系主任。系于五月下旬选择优秀论文进行答辩(人数控制在学生数的8%左右)。

5、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其不及格者不

能按时毕业,必须补做及格后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财经系

2011年09月01日

目录

前言 (2)

1 作业成本法的机制原理 (3)

1.1 作业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 (3)

1.1.1 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思想 (3)

1.2 作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3)

1.2.1 作业管理的概念 (3)

1.2.2 作业管理的内容 (3)

1.2.2.1作业分析 (3)

1.2.2.2作业成本计算 (4)

1.2.2.3 动态改进 (4)

1.2.2.4 计量和评价业绩 (4)

1.3 作业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新思维 (4)

1.4 与传统成本相比,作业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拓展 (5)

1.4.1 成本计算方法的变革 (5)

1.4.2 成本控制方法的变化 (5)

1.4.3 重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计量和报告,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5)

1.5 作业成本的基本原理 (5)

2 对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6)

2.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6)

2.2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6)

2.3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6)

3 构建作业成本法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

3.1定性评价原则 (7)

3.2 成本最低原则 (7)

3.3 作业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骤 (7)

3.4 作业的鉴定 (7)

3.5 成本动因选择的标准 (8)

4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8)

4.1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现状 (8)

4.2 作业成本法未被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原因 (8)

4.3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的探讨

摘要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80年代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尽管目前在这些国家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但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趋势。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较现行成本法更能提供真实反映产品成本费用的真实消耗,从而成为加强企业以作业为基础的价值链管理的有效手段。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于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加强企业内部责任制,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和竟争策略,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文讲述了作业成本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构建了作业成本管理的新体系。内容包括作业成本法的机制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操作程序以及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核算作业管理

前言

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十五”期间和本世纪初的十几年。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实现我国未来战略性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演变,企业除了走向市场、迎接竟争之外,将别无选择。由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史可知,作业成本法的出现正是为了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克服了传统成本分析方法中的固有缺陷,使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相对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而言,由于作业成本法具有能够提供准确有效的成本信息并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的优势,其理论上的设计和企业中的实施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对作业成本法的机制原理,操作程序以及在我国应用的探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企业更加深入的认识作业成本法和有效的实施作业成本法。并建议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深入学习作业成本法的内涵,更要了解企业自身状况,结合企业切实选择并适度应用作业成本法。

1 作业成本法的机制原理

1.1 作业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

1.1.1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思想

社会环境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使管理方法的新发展出现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五个关键点,即全面价值链分析、内外部并重、关键成功因素、持续的改进与客户满意、实行“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有利于追溯源头,设法消除非增值作业,尽可能改进增值作业,减少其资源消耗,在持续改进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从顾客收回的价值。实行作业管理,对作业的增值情况进行分析,必须借助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比较准确的作业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是作业管理的基础和中介,它作为一个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系统,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通过对所有作业的追踪并进行动态反映,发挥了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促进了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2作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1.2.1作业管理的概念

作业管理是现代企业观下的一种新思维,它将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作业链进行分析,消除非增值作业,并使增值作业更有效率,从而将企业置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之中。

1.2.2 作业管理的内容

1.2.2.1 作业分析

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第二,从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企业管理必须深入到作业层,进行作业分析,具体包括五个步骤:(1)描述作业。首先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判别并描述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成本或服务而进行的各个作业。(2)分析作业的必要性。这要从企业和顾客两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某项作业对顾客来说是必要的,那么就是必要的作业,能为顾客增加价值:如果某项作业对顾客来说是不必要的,则要进一步看该作业对企业是否必要,如果对企业必要,即使与顾客无关,也是必要作业。(3)分析重点作业。在企业中作业数量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逐一进行分析浪费人力,应当有选择性地进行重点突破。(4)将企业的作业与其他企业类似的作业进行比较。增值作业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或最佳的作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先进水准的作业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某项作业或企业整个作业链是否有效,寻求改进的机会。(5)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各种作业相互联系,形成作业链。这个作业链必须使作业的完成时间和重复次数最少。理想的作业链应该作业与作业之间环环相扣,而且每次必要的作业只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一次。

1.2.2.2作业成本计算

企业要进行作业管理,首先要明确作业的耗费。这就要求成本计算深入到每个作业,进行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是作业管理的基础和中介,并贯穿作业管理的始终,通过

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为旨在改进作业活动而进行的作业管理提供依据。

1.2.2.3 动态改进

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消除非增值作业,促进企业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2.2.4 计量和评价业绩

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关于作业实际消耗的情况同预算进行比较,评价业绩。把作业作为业绩计量和评价的起点,这样可以把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置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综上所述,作业管理实际上是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动态信息,自始至终对所有作业进行分析与修正的过程。

1.3 作业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新思维

传统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放在产品的目标成本上,相应地,就业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并将实际的结果与标准或预算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有利和不利差异,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可见,传统成本管理注重产品成本的数量管理,很少注重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对如何降低成本没有进行溯本求源的分析,也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也就难以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的。传统成本管理尽管也重视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管理的观念,只是停留在以产品作为管理的起点和核心上,而没有深入到更深的层次,从而使效果在广度和深度上受到很大限制。

作业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把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耗费的资源上,通过作业分析,溯本求源,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改变作业方式,重新配置资源,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通过作业管理持续降低成本的步骤可归结为:消除不必要的作业;减少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或耗费;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编制资源使用计划,制定作业所耗成本的预算或标准,控制成本。

1.4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作业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拓展

1.4.1成本计算方法的变革

传统成本计算是将制造费用按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分配到产品,这种做法隐含着一个假设,即产品对制造费用的消耗与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成比例。但事实并非如此,故传统成本计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它扭曲了产品成本信息,并有可能导致产品决策的失误。而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先将资源的成本依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在将作业的成本依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这种依据成本发生的动因来分配成本的方法,可以为作业管理提供比较客观、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便于管理者

有效的实施计划和控制,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作业管理的水平。

1.4.2 成本控制方法的变化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关键。在采用适时制的高级制造环境下,以产品为中心的标准成本制度的控制功能虽未完全消失,但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首先,作业管理要求把成本的控制深入到每一个作业,以作业为核心,进行作业分析,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从而有效、持续地降低成本。其次,传统标准成本制所采用的可达到标准为理想标准所替代。这里所说的“理想标准”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员工不断进步,逐步接近直至达到理想标准。只要员工有改进之处,企业即给予奖励,因此,企业总处于不断改进的环境中。

1.4.3 重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计量和报告,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重视产品在生产阶段的成本计算和累积,成本控制一般也局限于此。而现代社会对产品需求从传统的追求时尚转为个性化、多样化。这就使得产品寿命周期日益缩短,从而使得产品在各阶段的成本发生变化。与此相应,成本控制必须重视产品设计阶段,重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计量和报告。

1.5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

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间接成本与产品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找出引起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作业,并把这些作业作为分配间接成本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要求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其次依据成本动因跟踪到产品成本,即资源—作业—产品。

作业成本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它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

成本分配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促使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克服传统成本制度的诸多不足。

2对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2.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传统成本计算假定产品导致生产费用的发生,首先将所耗费资源的成本按单一的业务标准归集到各个部门,再按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产品数量将已归集到部门的费

用分配到产品中。因此,传统成本法关注的是单个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某项作业。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核算并无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制造费用核算上,对制造费用核算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具体体现在: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增加分配标准。

2.2 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的优点有:根据因果关系分配间接费用,提供了较为客观、真实的成本信息,及时提供了决策的相关性;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揭示了资源耗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利于建立新的责任会计系统,调动各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进行业绩评价。

2.3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的问题:尽管作业成本法大大减少了传统成本制度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主观性,如作业的划分、成本动因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一些主观因素;采用作业成本法,必须以作业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这不仅对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成本计算,特别是间接成本分配的工作量从而使提供成本信息的代价加大。目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制造领域发生的间接成本的分配过程,而对于非制造领域的间接成本的处理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发展。

3构建作业成本法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定性评价原则

对采用作业成本法系统的评价要针对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下面八个问题可作为企业在采纳作业成本法系统之前进行定价评价的依据。

(1)企业是否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以上的服务?

(2)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3)制造费用是否是总成本中相当重要的因素?

(4)制造费用中的重要因素是否与计划、平衡、质量和变更作业相关?

(5)现存的制造费率是否以传统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基础?

(6)制造费用是否增长很快?

(7)顾客是否需要不同层次的服务?

(8)产品是否进行不同的营销方式或通过不同的销售渠道?

如果企业对于以上八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么该企业应该认真考虑采纳作业成

本法系统了。

3.2成本最低原则

采纳作业成本法系统,需要综合权衡计量成本与出错成本。实行一种成本核算体系,在成本会计方面涉及的相关因素主要有:计量成本和出错成本。计量成本和出错成本呈负相关。简单的成本体系的计量成本低而出错成本高,因为只能提供粗略的成本信息,导致管理者做出代价昂贵的经济决策;复杂成本计算体系的计量成本高而出错成本低。理想的成本核算体系应使计量成本和出错成本之和最小。

3.3 作业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骤

根据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思想,作业成本核算可归纳为:

(1)直接成本的归集。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及其他直接费用。其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对于材料费用总数不仅仅是根据领料凭证加总求得,而且要对于材料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防止浪费和差错。为了加强控制,促进节约,保证费用归集的正确性,材料从采购到收发结存,从数量到价格等方面,都必须按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认真对待。

(2)作业的鉴定。作业的鉴定与划分是设计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难点与重点,作业划分得当,能确保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正确度和可操作性。

(3)成本库费用的归集。在确定了企业作业的划分之后,就需要以这些作业为对象,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归集各作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并把每个作业发生的费用集合分别列作一个成本库。

(4)成本动因的确定。成本动因即为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为各成本库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成本库费用分配的关键。

(5)成本动因费率的计算。成本动因费率是指每单位成本动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的数量,即成本动因费率是成本库费用除以成本库成本动因总量的得数。

(6)成本库费用的分配。有了成本动因费率之后,可根据各产品消耗各成本库的成本动因的数量,进行成本库费用的分配。每种产品从各成本库分配所得的费用之和,即为每种产品的制造费用分配额。

(7)产品总成本的计算。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制造费用之和即为产品的总成本。

3.4作业的鉴定

作业的鉴定是构建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最基本的一步,它确定了作业成本法系统的结构

及其范围。作业的鉴定要基于企业各相关领域实际的情况,使会计核算系统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业鉴定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

(1)地理位置作图法.它可以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中所发生的各类作业。通过地理位置图,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作业的鉴定。但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跨越部门。

(2)工作流分析。它可以鉴定跨越企业部门界限的作业,因而弥补了地理位置作图法的缺陷。

(3)采访法。通过采访鉴定作业最普通的方法。作业成本法系统设计人员可通过与企业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会谈来进行采访。

3.5成本动因选择的标准

成本动因的选择是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中最关键的一步,如找不出合适的成本动因,也就无法正确、客观地计算出作业与产品的成本。在选择成本动因时,应依据以下三条标准:所选成本动因变量应是定量的,并且是同质的;所选成本动因变量的数据易于收集,并且具有代表性与全面性,能把产品与作业的消耗联系起来;所选成本动因应与作业成本库中的资源消耗情况有高度的相关性,成本库费用变化可由所选的成本动因作出线性解释。

4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4.1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现状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法在我国几乎未被企业运用,尽管作业管理思想在一些局部管理经验中有所体现,但在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应用几乎没有。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总体上仍以劳动密集性企业为主,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大多数企业生产管理落后,作业成本法适用的环境尚未成熟。

目前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书籍也很多,并且在一些相关的杂志上有不少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文章,但对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局面仍未有可观的改变。

4.2 作业成本法未被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原因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比的确能提供比较准确的成本信息,但是目前我国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并不多,就是一些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企业大都忽视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如何运用一种新的财务数据?导致应用成功的案例微乎其微,造成这种应用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1)作业成本法自身局限性制约

从作业成本法产生基础看: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是现代先进制造业中实行的适时生产和弹性制造系统以及与其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和技

术;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过程看:尽管作业成本法大大减少了传统成本制度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主观性;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领域看: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一样没有单独考虑直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方法,它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制造领域发生的间接成本的分配过程。

(2)作业成本法的环境制约

企业的技术和社会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管理当局要求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采用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以至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串和产品质量;会计法律制度环境:公认会计准则—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将非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而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中心归集和分配企业的全部成本,期间费用由企业不增值作业成本组成,二者存在矛盾;企业管理环境:企业管理的需要产生了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的特点不同,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要就不同。

(3)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效益原则制约

所谓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就某一项工作而言,总收益大于总花费,则可行;反之,不可行。

在采用作业成本法时,成本非常大。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生产管理落后,制造费用比重不高;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信息普遍失真。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尽管它形成于高新技术生产制造系统,但它并不排斥一般企业,其应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不绝对受环境条件所制约。

目前条件下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大力宣传作业成本法。因为人们的观念还比较落后,还没完全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优势,这就需要会计界人士作全方位介绍并积极推广其实施;其次要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加以试点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搞好咨询服务工作,建立各种经验交流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成功的经验;最后组织人员开发作业成本法应用软件。这不仅可以解决作业成本数据与原有财务软件的衔接问题,而且必将促使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费用降低,推动其应用范围的扩大。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理念,作业成本法在强调顾客价值、强调全程战略管理、关注非财务信息、运用因果关系、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交流与学习等方面均具有同一性。因而,作业成本法的使用可以使企业的管

理更加完善。但是,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各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不应死搬硬套,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灵活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曦·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J}·管理科学,2007

[2]周宝源·管理会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刘运国,梁德荣·管理会计前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张刚·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和运用{N}·财会月刊,2007,(6)

[5]范德海·作业成本法应用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2008(2)

[6]徐经常·管理会计—发展方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丁友刚·高级管理会计{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