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班级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传统节日的研究)

小学

班级:三年级

研究成员:三年级学生

指导教师:张三

研究周次:四周

2012.10

研究过程记录:

一、动员和培训

复习研究性学习,并理解其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进讨论,学生提问,教师释疑,初步理解活动要求。

二、课题准备阶段

1、提出和选择课题

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确定收集哪一方面的资料。2、成立课题组

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合理分配人员,明确分工。

相互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节日,确定研究主方向

三、课题实施阶段

1、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指导学生制定实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学生制定初步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各小组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撰写小论文;

各小组向教师及全班同学陈述收集的资料;

多渠道的与学生交流,适当的给予指导与帮助。

研究总结:

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春节前还要进行的活动有:扫尘;贴春联;倒贴“福”字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小孩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系在手腕脚腕处,用以避邪,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方才摘下。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

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结论: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国人心中往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国家都具有本国特色的节日,节日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凝聚力,一种潜在的社会内涵。我们必须以端正的态度,优良的思想看待我国的传统节日,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知识性,这是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我们不能脱离民族的根,无论是青少年儿童还是老一辈人民都应支持传统节日,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的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积极性比较高。学生通过网络、询问家人或相熟的长者了解传统的节日,并能认真的常识去写小论文。但学生所收集的资料仍不够全面,没有深入的去探究其更深层次内涵,老师要更进一步的加强指导。另外,部分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活动,老师要耐心的加以指导。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项目概述 家校合作,是一个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已被教育界所重视,并成为农村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学本科生我与本班同学们积极关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思考如何拉近家教之间的距离,为此我们努力搜集资料,开展研究,确立了“农村小学家校信息交流现状调查和实践对策”为研究专题 项目成员基本情况:我们团队人员共有4位同学,均为2010级教育学本科生。在项目确立与进行中指导老师张正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倾力支持,保证我们学生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与完成。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国内研究理论体系不断完整,研究家校合作论文不断增长,家校合作模式不断转新,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家校合作的模式和存在问题。 国外研究日本PTA(Parent Teaehe:ASsoeiation),即父母与教师联合会。PTA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力量。日本PTA组织的许多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1年荐刊老编辑Q2043944129 形质兼备,寻求法律与制度保障,将网络服务引入家校合作,拆除学校壁垒,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透明化。日本一些学校实行教学参观活动,随时允许任何人(不只限于家长,社区里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校参观教学活动。美国“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重要形式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 项目研究意义: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洛南县石坡镇小学农村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状况,并且对研究反映出的现状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建设性意见。课题案例研究,有利于努力搭建农村小学家长与教师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互动,对完善农村小学学生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更加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行。本课题案例研究,了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的程度,构建学校、家长双向、互动管理学生模式,为民主管理学生提供借鉴,从而回归学生主体性地位。 工作分配和完成情况: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大家齐心协力。作为项目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很多习俗。据资料介绍,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民间在此期间的各种习俗,可以说由大年初一直到初七都会有要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了解春节习俗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研究时间: 2月13日 2.研究地点: XXXX 3.研究人员: XXX XXX XXX 据所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除夕守岁、贴春联、拜年、发压岁钱、吃饺子、贴"福"字、放爆竹、扫尘这些习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从古流传至今。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 ——结题报告 延长县小学徐延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即先说写一句话,后说写一段话。一句话主要在一年级时间训练,到二年级就过渡到一段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然而,当我在教学写话时,感到很头痛。 一方面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我校是城乡结合,学生大多是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引导。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词语缺乏,一些孩子在写话时没词可写,没句可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写出的话呆板没有生气,甚至表述不清,语无伦次,错别字多,病句多。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快乐的写话呢? 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申请了"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 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 研究小组长: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摘要 正文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理论支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3.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引导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教研组:理科综合组 负责人:邹正友 课题组成员:邹正友熊卓军何艳舞杨再兴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翻开日历,总能看到一些传统节日,但又有多少人去留意,并加以重视。而如今人们格外热衷一些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特别是青少年。针对这一现象,本小组各成员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态度进行了研究与调查。我们对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咋舌。调查表明,对于中国传统节日,55%的青少年对部分传统节日已遗忘,全部了解的更是只占38.3%,而外来节日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更热衷过外来节日。由此可见,青少年不重视甚至遗忘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外来节日,对其情有独钟。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研究调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些原因如下:其一,调查中40.8%的同学认为外来节日新奇好玩,这一新鲜感,促使青少年的好奇心,而且有节日气氛,能收到礼物,赶得上时代潮流。其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传统节日多为地域节日,地域文化差异性很大。而西方节日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覆盖所有基督教地区,可以跨国家、跨地区同时举行,相比之下更易于传播,西方文化与工业文明相接轨,与现代经济融合度高,更容易包装,更适应现代社会。其三,外来节日代表的是一种新生文化,契合当代生活,更有吸引力,加上国家的不太重视、中国对外来文化保有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及一些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使得外来节日更受青少年的热衷。 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珍惜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呢?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如,端午节,吃粽子是这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中秋节,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尊敬,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几千年来,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园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所以说,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弘扬中华传统节日。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第二,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第三,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受到严峻挑战,如在外来节日文化冲击下,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文化被青少年所遗忘。虽然我们要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开放,但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作为文化代表之一的传统节日,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而不是遗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 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

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 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滋润心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人爱过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热衷于过时尚的洋节日,对民俗缺乏一定的了解,当然也不能充分享受到这些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虽然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就幼儿园范围内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尚属鲜见,新领域、新课题必将会带来新思维。尽管至今所能参考的相关理论资料和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会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一定困难,也会给我园全体教师提出不小的挑战,然而我们认为,这也会我们留下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概念的界定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节日是人类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展现了各阶段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文化,实际上是利用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是经传播某一种特定的文化内容为目的,并围绕这一文化主题展开活动的节日,是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特指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各类活动。 现代德育: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自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德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现代化要求现代德育培养人的现代观念,现代思维是现代德育不断完善的方法论基础。我国现代社会是现代化的起点,要求现代德育面临价值多元的实际,正确导向。 三、理论基础 近日,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等学者组成的“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的结项成果。此外2005年,中宣部等五部委就曾委托中国民俗学会等学术团体对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进行过细致论证,并形成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06年年底,文化部再次委托中国民俗学会进行《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课题论证。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为指导,并科学借鉴德育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试图通过挖掘适宜幼儿园阶段德育教育资源,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现代德育价值进行研究,尝试建立中国传统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科研项目 《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根本标志。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主要区别”。创新人才除应具备一般人才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但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要协调发展,还需具有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等。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于

实践。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有活力且最具有社会价值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和普遍具有的潜能。但不当的教育往往会使人长大之后失去创造性。正如马洛斯曾指出的:“创造性是任何儿童都具有而大多数人长大以后又会失去的”。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创新欲望,是 高等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和训练,不仅能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可以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研究性学习报告《中秋节》

中秋节研究性学习报告 说起中秋节,那在中国可是一个好节日,他和春节一样是个团圆节,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聚在一起过这个团圆节,吃月饼,赏月,也都是必不可少了娱乐项目,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个让人温馨又快乐的中秋节吧。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月饼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 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 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 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 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节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的“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近年来我国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清明、端午、中秋已经成为法定假日,因此,提高人们重视我国传统节日的意识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各种思想的传入,不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冷待,很多学生青睐于西方节日文化。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学生了解、接受传统节日文化中意义重大。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下个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大对这些节日资源的利用,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首先,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其次,使语

文教育资源多样化,丰富语文教育内容;再者,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站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本课题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展开中华传统节日渗透进行研究,争取使传统节日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地开发和运用。 1、实现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语文不是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语文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动的表现形态,它们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是广大民众精神世界的生动展示,也是国家历史积淀与文明性格的具体象征。”如今多元文化在世界的潮流中相互击撞,外来节日蜂拥至中国,面对“洋”节日文化的冲击民众精神信仰的缺失,语文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宣扬传统节日文化,背负好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 2、践行国家教育纲要的要求 从 2005 年《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意见》到 2014 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再到 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发布,这些内容无

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结题总结报告 1 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1.1项目研究进度 2006.06~2006.09 文献的检索与调研及资料收集; 2006.09~2006.10 方案确定及完成试样的加工; 2006.10~2007.6 完成大部分主要实验; 2007.6~2008.2 完成论文形式的研究成果; 2008.2~2008.5 项目总结及结题。 本项目基本按照总体进度进行。由于指导老师及主要研究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固体多孔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掌握了此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获得一些初步进展和成果。本项目在研究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1.2 参加项目的主要研究成员 项目主持人:毛快 参加项目人员:伍林 1.3 项目的研究内容 1、选用三种不同密度的发泡性聚苯乙烯泡沫(EPS),在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单轴压缩蠕变实验。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求解线黏弹性问题的方法,求出包含密度和应力影响的蠕变模型,得出密度和应力对蠕变的影响。 2.项目已完成的主要工作 (1)完成上述的单轴压缩蠕变实验; (2)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研究泡沫材料的密度和应力与压缩蠕变的相依性。

3、项目研究情况 3.1 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对泡沫聚合物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改进生产制备的技术;为材料及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还可发现材料新的性能,进一步拓展材料的应用范围。泡沫材料是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倍受理论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上世纪90年代至今,更成为研究热点。较早的理论研究是1963年Gent 和Thomas 对泡沫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非周期蜂窝材料的弹性性能由Sliva 等进行了研究。Simon 等考察了单胞尺度上的有关力学性能(强度、模量)以及细观缺陷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模拟、讨论了孔壁质量分布、弯曲和褶皱对泡沫聚合物刚度、强度的影响。Warren 和Kraynik 根据规则蜂窝结构中胞元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特点,得到了相应结构的宏观等效弹性参数近似解析解。国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所的卢子兴教授对聚氨酯泡沫聚合物和聚苯乙烯泡沫聚合物作过一系列力学实验与理论分析;另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东南大学、西安交大等对泡沫聚合物都作过一定的研究。 关于泡沫黏弹性能的研究也有一些,如Hart 等应用时-温叠加原理预测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长期压缩蠕变行为;而D’amor e 等研究了高密度热固型聚酯泡沫塑料的弯曲蠕变性质;Gibson 和Ashby 等也考虑了相应的蠕变问题。而Milte 和Ramon 研究了泡沫塑料的松弛特性,提出了获得泡沫塑料松弛曲线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由于在泡沫塑料的使用中经常受到动态载荷以及不同温度环境的作用,因此需要了解材料在不同应变率和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Burchett 较早(1967年)研究了泡沫塑料的应变率和温度效应,他针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了5种应变率的实验(5×10-3、5×10-2、5×10-1、5、50s -1),实验的温度范围是:15.6~115.6C -o ,泡沫塑料密度为30.32g cm 。实验结果表明,屈服应力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加而降低。并且在82.2C o 以下随应变率增加,材料失效模式由流动失效类型转变为脆性爆炸型失效,而在82.2C o 以上时,只有流动类型失效发生;这说明温度对失效类型的转变起着根本的作用。 在此之后,应变率效应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讨论这一问题。Green 等在较大的应变率范围内(33-110~10s -)实验研究了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所用材料包括硬质和半硬质两种,最大密度不超过30.25g cm ,并且是闭孔的。除聚氨酯泡沫塑料显示应变率效应外,他们还得出一些重要结论:①较高密度的材料屈服后

【良心出品】“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小组长: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摘要 正文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 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 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 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 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 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提出和选择课题 学生活动: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的? 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 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 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