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青浦经验走进农村高中数学课堂

让青浦经验走进农村高中数学课堂

让青浦经验走进农村高中数学课堂
让青浦经验走进农村高中数学课堂

让青浦经验走进农村高中数学课堂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戴红霞

摘要: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青浦教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青浦实验的基本经验是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改革,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改革,总结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改革经验,对教学经验作出较为全面的原理说明.借鉴青浦经验,将其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原理改进迁移到农村高中数学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极力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一种理想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青浦实验,青浦经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一.农村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目前广大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仍限于接受,模仿,记忆和大量重复的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机械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同时也使得一些学生迟迟未打开数学思维那扇大门.

初中升高中后,面对巨大的转变,很大一部分学生适应不了容量大而深的高中数学课堂,屡屡遭受低分的刺激后,开始怀疑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其学习兴趣正在逐渐丧失.

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大部分高中教师都会感叹或质疑初、高中数学教材严重的脱节,比如二次函数部分,比如运算能力方面等,其关注点在初中的知识点的学习,而忽视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其被动接受的不良学习习惯.在农村高中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师或主动,或被动追求对高分,对高考录取率,使得其在教学中选择了“捷径”——灌输式教学,搞题海战略.很多学生埋头苦干,无暇思考,其思考的能力没有被有效开发,反而日渐萎缩.填鸭式的教学只会阻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走的绝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条没有未来的路.

面对这种现状,我对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尤其是对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这两方面,通过几年的学习,摸索,考察和实验,我认为将青浦教学经验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有灵魂的思考者,也是追求农村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减轻学生负担的最好的教学策略之一.

二.青浦实验的发展

自1977年开始,在青浦县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数学教研员顾泠沅先生组织起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初中这个极为重要而当时又是最薄弱的环节上,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十年生聚”的决心,制定了全程十年的数学教学改革实验计划.这个实验计划包括三年全面调查、一年经验筛选、三年实验论证和三年推广应用.在调查研究阶段,他们通过听课、与学生谈话、组织测试等形式摸清了全县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总结出教师点滴可取的教学经验一百六十余项.为了鉴别这些经验在本县条件下的实际有效性,实验小组又花了一年时间,从教学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考察评价,从中筛选出四条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经验,他们用三年时间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解题过程、作业负担以及各类学生分化情况等作了细致的实验研究,这就为大面积推广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奠定了基础.为了推广实验成果,他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青浦县中学数学教学常规》和《青浦县中学数学学科评课常规》,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三项准则;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教改的积极分子队伍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水平;三是选择若干个重点推广学校,给周围学校起示范作用.在推广中他们强调经验的内化和再创造.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们摸索出了一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青浦实验的基本经验

(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改革.

1997年,面对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顾泠沅教改实验小组做到“四不”与“三坚持”.他们不埋怨客观条件差,不丧失前进的信心,不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思想的干扰,也不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提出从实际出发加以验证,进行了三年实验.坚持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二)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改革.

全面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把大范围的教学改革工作建立在长期调查、严格实验的基础上.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注重实效,以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采用点面结合的办法.那些在试点上研究的问题,常常是面上提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试点上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则通过观摩教学和成果介绍,以及组织推广等形式推向全县,以解决面上的主要问题.通过小范围的实验来验证理论假设是一种现代教育科研方法.小组对筛选出来的主要经验加以验证,进行了三年的实验.他们以自然实验法为主配合个别环节较为严格的有控实验,验证了假设,深化了认识,为在全县大范围内推广教改实验成果提供了依据.他们的实验方法既切合实际,又增强了科学性,具有较高的实验教育学价值.

(三)发扬奉献精神,鼓励广大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不断进取.

开展教学改革,必须要有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肯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顾泠沅数

学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就是这样一支骨干队伍.这个小组由刚成立时的五名教师发展到二千余人.十几年来,全组成员始终怀着为大面积提高青浦县教学质量作贡献的强烈事业心,含辛茹苦,奋战在教改第一线.他们除了完成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外,还放弃节假日休息,挤出时间,不计报酬地开展教改科研活动.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 找到问题症结, 他们打起铺盖走遍乡村中学,对全县数学教学质量进行20 余次普查,每次均有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他们刻苦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论著,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运用现代科研方法开展科学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们在困难时刻能齐心协力,在荣誉面前能经受考验,自始至终团结一致潜心改革.青浦县许多中学教师甚至学生都以钦佩的语言谈到他们潜心改革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该改革小组在全县教师、干部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具有推动全县其他学科改革的号召力.

(四)总结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改革经验,对经验作出较为全面的原理说明.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顾泠沅数学教改实验小组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完善,把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一体化,找到了四条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措施,它们是:

1 .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2 . 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 ;

3 . 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

4 . 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简称“效果回授”).

在进一步实践与研究这四条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即“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教学法,这种教学结构包括具有层次性的五个环节.它们是:

1 .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 .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

3 . 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

4 . 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5 .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及时回授调节.

青浦教改实验小组认为,教学经验来自实践创造,经验一旦成熟,如果把它搞成模式, 搞成一成不变的操作规程来推广,就会扼杀它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就会走向创造的反面.任何一个有效的实例,只是证明哪些教学原理可以运用以及运用这些原理的方法.因此,他们把推广教学经验看作上升到原则或原理高度的一种再创造,努力把经验上升列教学原理的高度去认识,然后大家向原理学习,向原理要质量.于是,他们在四条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下面四条教学原理: 1 .情意原理;2 .序进原理;3.活动原理;4 .反馈原理.

青浦教改实验小组提出的经验(或原理) 充分揭示了数学教学中,系统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精神的关系;认知过程与精感过程的关系;新知与旧知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活动式学习的关系;以及反馈与控制的关系.它们是符合数学教学规律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他们由此写成的论文《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与理论探讨》获得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 借鉴青浦经验,造就农村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青浦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的方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效果突出.将青浦教学经验应用到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1.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加强教学直观性

青浦经验最关键的一点是怎样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成问题,在教学中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意境的展现,选成某种气氛和环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渐造成学生想急于解决这个问题,但仅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通过究其原因,试其难易来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课堂上师生之问情境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家因高度的好奇心产生问题,但在教学上却要以问题驱动而产生求知热情.不管方式手段如何,都属于知识产生的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知识始于问题,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案例1:在教学“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采用一个千年悖论——芝诺悖论“追龟说”引出课题.采用芝诺悖论有两点好处:一是历史上,17 世纪比利时的数学家圣文森特利用无穷等比数列级数解决了芝诺悖论后,无穷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才渐渐为人们所熟悉;二是悖论比“一尺之棰”的例子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数学不总是好玩的,情意原理的根本出发点是“以情意促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认知任务,变“苦学”为“乐学”,但落脚点还是在学.教师创设情景问题后,学生开始了自由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灵活、少束缚,很多学生用算术方法就得出了芝诺在何处就能追上乌龟.直观结果与芝诺的认知方式产生了强烈反差,再次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顺势一转,“如果按芝诺的思维方式,我们也能得出这个结论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路程相等这个因素,让学生用等比数列把两者的路程表示出来.无穷数列求和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一道“坎”.历史上阿基米德在求解弓形的

面积时,得到数列 1,41,241??? ??,…n

??? ??41,…阿基米德虽然清楚这个数列无穷项之和是那样地接近43 ,但还没有使用

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取极限的方法,也没有大胆地去定义无穷数列的和.原因很简单,阿基米德的思想仍被古希腊关于无限的疑难所限制.苦于没有极限概念,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跨越无限.由认知的历史相似性原理,这些困扰智者的困惑也是学生的困惑,是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难点、关键.现在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师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跨过了这道“坎”.教师试着让学生对数列前n项和取极限,结果显示了此方法的合理性.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体.

青浦经验强调序进与活动原理,重视尝试探究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组织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获得知识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它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调整学生的情意倾向,是培养能力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而要把教学变为学生自己探讨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对教材进行“改造”、“制作”、“加工”的技能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如何点拨、如何设题、如何解题、如何应用、如何反馈,它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及教材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注意运用学习迁移规律,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运用,以旧代新,过渡自如;在训练中分散难点,提高密度,拉开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以把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并使之与尝试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案例2:在瑞典的一个法庭上,停车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证实他已记录下某辆车的一边车轮上的两个阀茎的位置.几个小时后,该工作人员再次返回检查,他注意到这两个阀茎还处于原来的位置,这两个阀茎就像时钟里十点和3点的时针一样.于是他开出了一张超时停车的罚单.然而,车主却辩称他曾经驾车离开过,然后又返回了同一停车位置.审理这件案件的法官提出假设,假设车轮是独立旋转的,则车轮两个阀茎回轻原来的“时针”同一位置的概率就是1:144,这样,车主就被判无罪,理由是概率不够小.但如果所有的阀茎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概率已经足够小了,车主将被判有罪.对于这个根据法官的假设而做出的判决,学生很自然地会质疑其合理性;如果法官的假设合理,那么两个(或四个)车轮阀茎回到同一位置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学生可以通过直接计算,也可以用编程或掷骰子来做模拟实验以估计这个概率.随着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他们还会提出疑问:认为两个前轮或后轮甚至四个车轮是独立旋转的假设合理否?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凭借活动经验来解决.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亲自驾车来观察这些轮子是否独立旋转,又或者将四个车轮的转动看成一个整体的假设是否会更合理?由此又产生如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这四个轮子会行驶相同的路程?如果车围绕着一块空地开,四个轮子走的距离是否一样呢?……这样,学生在概率学习的同时,能深深体会到通过模拟实验来估计概率的重要性.其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外,学生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判案、追求法律公正上所发挥的威力,他们的鉴别能力、批判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再者,在习题中有效有度地组织好变式教学,也是青浦经验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点,但切忌老师一个人自编自导,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动脑动手解决问题,铭记我们要打造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尝试活动.学生在活动与思考中,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体验,才算真正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数学体验.

3注重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节教学.

教师应及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于存在的问题务必及时解决.学生一旦问题积累过多甚至学习上脱节,要想补回来并非易事.如果能及时调节,那么情况就不一样.如我在提问时,先给学生吃颗定心丸,答错了不要紧,怎样想就怎样答,课堂练习经常叫作业常出错的同学到黑板上做等.家庭作业常采取面批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在信息反馈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①在课堂上察颜观色.所谓“察颜观色”就是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摸对方的心意,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眼神是心灵之窗,从眼神能够巧妙地捕捉教学信息.②写好课后记,上完每一节新课后,把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趁感受、记忆最深的时候,及时地对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合理地进行反馈调节.③认真进行作业批改.在辅导批改学生作业的同时,收集各种信息,适当记录下来,作为学生作业档案,发现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出现错误典型问题,可以采取个别辅导、整体讲评,出专栏等形式加以调节.④课外辅导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进行课外辅导时,师生间应创造出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师生之间畅所欲言,这样就能亲身听到学生的心里话,收到宝贵的教学信息.⑤认真填好测试档案.测试档案内容可以分为:题目、难度、平均分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满分学生姓名、差生学生姓名、优秀解题实录、主要错误及错因等等.总之,教学信息的反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彼此相互联系,认真收集各方面的教学信息进行反馈调节,无疑对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好处.

以上的部分措施也存在很大问题,以我现在工作的地方为例,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教师的精力有限,而且相比较初中,高中数学课堂的容量和深度都远在其上,所以我们要借鉴的主要是教育思想和宗旨,而具体做法还有待思考,实践和总结.

总之,学习、借鉴青浦经验,最重要的是学习他们正确的教育思想,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机械摸仿,而要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使我们农村高中课堂面貌焕然一新,让我们广大的教师和学生都从困境中逐步走出来,更是有益与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

(附注:因本人教学实践时间还不够长,经验不够丰富,仍有很多想法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此文仅表达本人的一点思考和浅见,还有待前辈们的指引.)

参考文献:

1.顾泠沅.青浦实验——一个基于中国当代水平的数学教育改革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1997(1,2).

2.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经验专家研究小组.关于“上海市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经验”的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4).3.肖世斌.关于青浦经验与(GX)精神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1997(3).

4.王桂英.内化青浦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2).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 又 a <c ,即00<A <090, ∴060.=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答案:A=120°) 教学情境四 课堂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3)正、余弦定理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三角形全等,已知边角求做三角形两类问题,使其化为可以计算的公式。 习题设计 1. 在?ABC 中,a=3,b=4,?=∠60C ,求c 边的长。 2. 在?ABC 中,a=3,b=5,c=7,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 若sin :sin :sin 5:7:8A B C =,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的大小。 4. △ABC 中,若()222tan a c b B +-=,求角B 的大小。 5. ?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p a c b =+,(,)q b a c a =--,若//p q ,求角C 的大小) (本案例由河北师大附中 刘建良设计,由汉沽五中 纪昌武 在目标设计和习题设计方面略作改动) 编写要求: 1、页面设置:A4,上、下、左、右边距都为2cm ;教学课题:小四宋体加粗;问题设计:课本上没有的有价值的情境、问题、例题、习题用五号黑体字,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都用五号宋体。“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要加粗。 2、目标设计主要写知识目标的设计。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性。

教师关于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篇

教师关于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篇 教师关于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 我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很高兴参加了这次的课改培训,为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整体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整体把握课程目标,整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整体理解课程内容等等。作为新教师,对我来说要做到这几点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但经过培训,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获,有经验的老师的讲解,一线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心里开朗了许多。 做到整体把握虽说难度大,但对学生来讲,教师能不能做到整体把握对他们影响深远。因为在整体把握中体现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只有能做到整体把握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做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进入状态,做到整体把握!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

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 得体会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周颖 我们广西是实施新课程改的最后一个省市,最近两个月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从中了解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这次培训,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具有了较深的认识。 一、培训的收获 首先,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内容。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就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取专家讲解,进一步了解了新课程与传统教材在内容上的不同,掌握了新课程中的增减内容与知识的分布,清楚了新课程在讲解时应把握的深度与广度,对新课程不再紧张,不再茫然,因为心中已经有了方向。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的改革,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识的更新与深化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其次,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灵魂。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为主,而新课程是以人为主,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终身的发展。学大众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学数学的文化,因此,新课程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新课程在介绍数学史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并不抽象,就在我们身边,并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通过网络交流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我充分认识到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深入浅出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打通数学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次培训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培训,我感觉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同行朋友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迅速发展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修养的一代新人。 二、培训后的感想

高中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高中数学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高中数学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课堂教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特点,制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主要的授课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新授课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以下基本环节中要精心设计、认真落实: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常可由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概念、定义、公式或复习提问已学过的知识作为铺垫,引入新课题。也可以用相关的科技、日常生活或历史上有关数学知识的趣事进行引入。“引入”的要求是,引人入胜、有的放矢、激发兴趣。 2. 精心设计,学习新知。对新授知识所涉及的问题要分析透彻,精心选取例题,耐心讲解。通常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至两道精讲例题,例题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教师精心选取的课外题。精讲例题必须有规范的板书和推理过程。教师的板书要工整,布局要合理,画图要规范,充分发挥教师的板演作用,努力使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和学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量与度,要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新知的发现、生成、应

用的过程,不能包办替代需要学生完成的操作、尝试、猜想等探究活动。新知识的学习要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中进行。 3. 巩固训练,培养能力。通常在新授课中安排两组相关练习,一组是课本的课后练习,放在精讲例题之后,另一组是教师精选的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通过练习,要让学生对各种主要题型,能剖析解题的思路、抓住解题的要领、明确解题的思维方法,总结规律,熟悉步骤。 题目的设臵要体现出层次性与发展性,让所有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关注全班每一个学生,决不能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提出一些有一定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大胆提出问题和见解,参与交流和讨论,避免形成教师包办替代和一言堂的课堂局面。教师不仅要关注练习的最后答案,更应关注解答的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态度。注意巡视与点拨、倾听与关注的有机结合。 4. 理清脉络、总结归纳。一节课临近结束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学生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这一过程一定要使学生理清概念的意义、实质、条件和应用范围,抓住知识的实质与内涵,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5.用语与板书。教学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要准确、恰当,画图要准确、清楚、规范,有示范作用,重点内容的板书要醒目突出,字体大小适度,课内注意保留。教态要亲切,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课堂氛围融合、平等、宽松、开放。 6.提问与评价。课堂中的提问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是一种学习过程,不应只关注回答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一致,更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薛文叙 (北京石油附中 100083)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好的数学教师就要力争使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高质量的数学教育.为此,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尝试.指导思想是: (1)教育是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基础,数学教学应把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与修养作为中心任务.我们认为认识是个人独特的构造结果,冯?格拉斯菲尔德说过:“知识是在学习者头脑中被构造出来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导致不同学生对数学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学习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数学教学要允许存在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教学要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要学生参与实现数学化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结果.课堂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律,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创设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的学习情景. 近年来,我们努力把数学素质教育落实到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及考核评定等教学活动中.这里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一、设置观察、探索、研究、讨论的学习交流环境. 一些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的讲解水平而是教学设计的水平,不是班级学校的物质特征,而是课堂里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主要是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交流,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 1 讲授新课时,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 程,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富于启发性的系列思考题,带领学生研究、讨论,吸收蕴藏在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智能因素.例如解析几何的第一节课,我们围绕着怎样把几何的最基本的元素“点”数值化提出了系列思考题: (1)现实生活中,怎样标明一个点的位置.(2)直线上的点怎样用数值表示,用什么样的记号使得既表示这个点又表示它的数量. (3)平面上的点怎样数值化,用什么样的记号,平面上的点与数对间是一一对应吗. (4)下面点集中点的坐标的特点是什么. ①四个象限内的点;②坐标轴上的点;③与x 轴平行直线上的点;④一、 三象限分角线上的点;⑤x 轴上方的点;⑥y 轴左方的点;⑦单位圆上的点. (5)指出下列集合表示什么样的点集. ①{(x ,y ) x =1,y =3};②{(x ,y ) x =1,y ∈R };③{(x ,y ) x <1,y <1}. (6)小结直角坐标系的作用,体会直角坐标系是怎样把平面上的点数值化的. 教学从开始就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明确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把点与实数对、曲线与方程、区域与不等式建立起对应关系,为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用几何直观研究代数问题打基础. 围绕新知识,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体系,提出问题系列,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线索.他们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自己动了脑筋,再听教师启发性地深入浅出地讲解,易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交流中内化新知识、新思想,构造和改进自身的认知结构. 2 在知识与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教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大树完小罗先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404-《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如何提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已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寻求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出路,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研究。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1.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或“学生练,老师看”或由“教师满堂灌转向学生满堂练”,“依分数论质量”等这个教学应试“怪圈”之中。在这种狭窄的数学思想下的数学教学的问题核心是由于脱离学生的数学实际,培养出的学生只能高分低能。走出这个怪圈的出路何在?高中数学教改实践证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是走出应试教学“怪圈”的有效途径。这种数学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为:以学生的数学实际为教学的起点,将数学知识问题化、活动化,改革过程的评价以利于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构建起自己新的认识结构。 2.对每一学生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认为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认识结构,它主要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即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数学基本技能技巧。数学思维形式,数学思想、策略和观念。二是学生个体已有

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求知的能力(即思维能力),做事的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生活的能力(即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造和发展的能力(即创新能力)。三是学生已有的动力性结构,即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学生的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实际,也是数学的起点和归宿。 3.正确理解教学目的,教学思想要面向学生实际。我认为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数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是说确定数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既不能随意降低目标,又不能主观提高目标。第二,教学思想要面向学生实际。 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二是要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教学教育,即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学会数学,而且要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并且会用数学。第三,教学内容“同化”学生实际。要使学生能够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即同化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就应该与纯实际“同化”,即就要把教学的新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知识,半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进行教学。 二、创设情境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探究课堂教学 1.教师要摸清每一个学生实际,定准教学起点。成功的教学总是以学生为主体,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的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共5页文档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每个学科,每个教师都不能置身之外,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改革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 新课改实行以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新的评价体系等,这些革新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些都要在教学中加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任何改革措施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也就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笔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主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一点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明显,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进行学习,这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些互动的环节或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该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显这一点,减少讲解的时间,针对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最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一点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有些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利用,鼓励学生考虑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跟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对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

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 通过这次参加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听了有关的专家、学者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得自己对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认识 1、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过专家的讲解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应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新增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弄清,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

要抓住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一方面,要明确什么是重点和如何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真正做到把重点内容放在重点地位.理解教材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 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 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黄晓莉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xx举行的xx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xx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xx和吴xx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

高中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完整版)

第一单元集合与函数 一集合与命题 1.内容要目 集合的基本概念、空集、子集和真子集、集合的相等;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四种命题形式、等价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基本要求 理解集合、空集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等概念,能判断两个简单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理解交集、并集,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理解全集的意义,能求出已知集合的补集。 理解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能写出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在简单问题的情境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难点是对集合有关概念的理解,命题的证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别。4.知识结构 二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1.内容要目 函数、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奇偶数、单调性、周期性;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基本要求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使用函数的记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会求函数值f(a),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理解函数运算的意义,会求两个函数的和或积。 掌握函数奇偶数、单调性、周期性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数、单调性、周期性;掌握函数奇偶数、单调性、周期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函数关系的建立,函数奇偶数、单调性、周期性等的判断,以及由函数图像研究

其性质和由函数性质研究其图像的一般方法。 难点是求函数的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 4.知识结构 三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1.内容要目 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大值或最小值;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在(0,)+∞内的单调性。 2.基本要求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单调区间及最大值、最小值的求法;掌握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性质,特别是在(0,)+∞内的单调性,会画幂函数的图像。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幂函数性质的探求。 难点是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求法;幂函数性质的运用。 4.知识结构 四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内容要目 对数;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2 .基本要求 理解对数的意义,会熟练地将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性质,掌握换底公式。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掌握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以及图像上的关系。 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结论。 理解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意义,会解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3.重点和难点

浅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浅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摘要】: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正成为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课题.因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要面向高考,所以课改的核心在课堂,高中的数学教育必须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作为课改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树立动态发展的数学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强调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1.教学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有(1)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开放性。因为一道题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函数表达式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三角函数变换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先后顺序。(比如三角函数的振幅、周期、相位变换就可以有不同的先后顺序)。(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习题的处理上,可以学生先做教师后评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讲,让学生也充当一回“老师”。在学生当“老师”的过程中,他可以解释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但其中更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课堂坚持“无错”原则,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对某个学生的观点、解题方法可以多采用他评的方法,让学生对他人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发现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解题的恰当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