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丽水市区城市化发展情况分析

丽水市区城市化发展情况分析

丽水市区城市化发展情况分析
丽水市区城市化发展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与丽水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根据经济发展理论,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把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增加到10%以上,作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投资特别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培育大投入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在这一历史性的变迁过程中,丽水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结构急剧改变,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丽水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本文就丽水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

一、固定资产投资对丽水经济增长的作用。

1.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从丽水情况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0年的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提高到2004年的%。

1990—2004年丽水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

上表显示了丽水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及其环比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率变动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充分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1990年到1999年,各年间这一比例有所起伏波动,但均没有超过30%,1990―1992年低于15%,1993―1999年在17%―27%之间,且仅1993年、1995年和1999年达到20%以上。200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随之快速上升,2000年超过30%,2001年超过40%,2002年超过50%,2003年超过60%,2004年达到最高为%。撤地设市以来投资率的大幅度上升,为保证丽水经济的起飞和快速增长创造了前提条件,并初步形成了高积累与经济高增长的良性循环,这印证了前述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度高。从15年的历程看,除个别年份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变化相当一致。例如, 1992—1995年、2000—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两个高峰,期间国内生产总值随之大幅度增长,而在1990年、1996-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一样,年增长率形成两个低谷。据回归分析,丽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相关系数为,接近理论上高度相关下限值。比较而言,投资波动幅度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幅度。可以这么说,投资波动直接引发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波动。

丽水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的比较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这是由上述两点决定的。由于现阶段丽水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瓶颈。这就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非常密切的原因所在。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据全省测算,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年固定资本形成增量占生产总值增量比重)80年代初期不到30%,而进入90年代中期后,已经提高到 40%以上,到2003年已达到%,可见投资是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需求因素。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它还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传递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根据全省2000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约可转化出40元左右的消费需求。此外,投资乘数理论表明,投资增加可以引致国内生产总值的成倍增加。因为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每一个部门投资增加都会对其他部门产生辐射需求,导致其他部门投资和收入增加,最终使经济产出成倍扩大。

2.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积极作用

近几年,随着全国宏观经济发展背景和丽水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丽水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需求中,最活跃和变动最大的是投资需求,它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最大。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投资的高增长,就没

有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GDP从800美元到1000美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丽水人均GDP2003年刚刚突破1000美元,1998―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在这一阶段,高投资是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等都需要靠高投入来推动。从广东、江苏和浙江3个经济发达省份的发展经验看,人均GDP在800美元到1000美元阶段,都经历了一段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发展期。广东省1995年人均GDP达到1017美元,1992―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江苏省1996年人均GDP达到1016美元,1993―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浙江省1996年人均GDP达到1137美元,1993―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其次,从近几年的现实情况看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是困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刺激有效需求增长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刺激有效需求,就是要刺激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从丽水实际看,出口需求十分有限,而且容易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因此,刺激有效需求应立足于扩大内需。多年来,丽水消费需求一直呈平稳增长的态势,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的推进,居民的预期支出增加,储蓄倾向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刺激消费需求增长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由此看来,适度扩大投资需求,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比较现实而又容易见效的选择。

再次,扩大投资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不仅可以增加即期有效需求,而且能够改善有效供给,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形成了大投入、大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实施“六个一百”工程,改变了长期以来丽水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以工业园区建设和技术改造为重点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结构升级和企业集聚。所有这些,对提高丽水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丽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0年以来,是丽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最快的时期,投资发展成效明显。但根据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与发达地区相比,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投资总量规模较小。从总体来看,丽水投资总量仍然较小。2004年投资额仅占全省%,且与相邻地区差距较大。从投资率看,2004年投资率为%,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比金华、温州分别高和个百分点,但比衢州低5个百分点。从人均投资水平看,2004年,丽水人均投资额为7011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省的%,分别比金华、衢州少4452元和1242元,比温州高213元。

2.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还不高。在宏观政策趋紧、信贷资金紧缺、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投资增幅就会出现明显回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市对投资增长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数量偏少,投资强度不够。我市投资效果系数(报告期新增生产总值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不高,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与全省各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从全省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系数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在于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初步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发挥城市功能效应,促进服务业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刚刚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发展较落后,进而导致投资系数偏低。

2004全省各地市投资系数

3.我市工业投资仍然偏低。一直以来,工业性投资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都比较低。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加大了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工业投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4年我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而全省平均水平在40%以上,工业投资总量仅为金华市的%。我市正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阶段,工业投资不仅对当年经济的增长起重要推动作用,而且事关经济增长后劲,因此如何有效加大工业投入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投资环境仍有差距。丽水投资起点低,基础薄弱,撤地设市之前投资领域长期处于疲软状态,投资建设“拖欠”情况较为严重,制约了投资的正常发展。2000年市政府成立以来,才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阶段。但从当前情况看,投资发展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从硬环境看,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制约还比较明显,招商引资最重要平台——工业园区建设仍然滞后。从软环境看,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仍有差距。据一些建设项目业主反映规划滞后、土地供应瓶颈制约明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度慢等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难以适应投资发展的要求。此外,投资市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投资导向信息服务落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市场化水平不高;服务、监督、协调不到位;政策处理难度大,干扰施工环境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型对丽水投资产生的影响

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银行信贷、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方面采取了诸多的调控手段,希望通过压缩部分过热行业的投资和生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必将给我市经济增长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最显着的问题就是投资速度明显放慢,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2003年回落了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也势必随之趋缓。

1.土地严控政策的影响。一是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土地市场,实行严格的土地控制政策,对投资建设项目用地的立项审批产生较大的即期影响,一些项目无法解决用地问题不能开工,给“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影响。二是对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产生制约。丽水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扩张势头得到抑制。2004年,丽水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幅比2003年减少个百分点。土地开发和土地购置增速大幅回落,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取土地资源成本大幅度上升,购买土地数量减少,对丽水房地产业发展后劲将产生较大影响。

2.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国家采取国债规模削减和银行信贷紧缩政策,这对自筹资金能力本来就较弱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投资建设资金制约程度将不断增大。众所周知,丽水经济对资本投入的依赖较大。由于民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丽水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较大,国家减少国债发行和收缩银根,将明显影响对丽水的资本投入,使丽水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3.提高银行利率的影响。2004年10月中央银行提高了银行利率,国家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这是近年来央行首次调高银行利率。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这将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减少,对经济发展产生即期影响,长期潜在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出来。

四、对丽水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丽水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高积累高投资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就业机会,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这为丽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今后的发展而言,无论是要继续扩大内需,改善发展环境,增加社会就业,还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都仍需投资高增长的支持和推动。丽水“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4年翻一番”,年均增速约12%,按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贡献水平投资需要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当然,随着“十五”时

期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和出口水平将会提高,保持相同经济增长水平则投资增长速度可以适当放缓。但保持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对我市经济发展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必须确保投资对经济增长足够拉动力。因此,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和强化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和较快的投资增长率,是今后丽水经济发展中仍需重视和把握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机遇期,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更多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准确把握国债和国家、省预算内资金投资方向,在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城镇就业、技术改造、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国债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力度。协调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银、政、企合作,引导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制定符合丽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合作要求的信贷管理办法,对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适当放宽贷款限制。继续建立和完善与金融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例会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积极组织项目推介会,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政府鼓励和倡导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倾斜。积极促进民间投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鼓励激活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项目投资信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丽水公路、供电、供水、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

要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近年来,随着一批重点骨干项目的陆续开工或建成投产,储备的项目逐渐减少。为了防止项目个数的增减而影响投资的波动,我们要坚持“发展抓项目、项目促发展”的思路,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储备工作。要根据丽水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与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导向,加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薄弱领域和支柱产业重大骨干项目的规划储备。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原则,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前期策划运作,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库、重大前期项目库和储备项目库,培

育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形成良性储备机制,以保持经济发展的后续发展潜力。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坚持重点突出、适度超前、循序渐进原则,着力抓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项目,抓好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以及一批重大产业结构项目。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服务理念,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的气候适合其生存与发展,市场资金就往哪里飞。丽水要进一步增强“抓投资环境就是抓机遇”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招商、亲商、安商、富商”氛围;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投资者满意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建立和完善为投资建设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中介体系。培育中介市场,发展中介机构,创立中介品牌公司,规范提高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与管理咨询服务、科技服务、科技咨询、法律咨询等咨询服务业,提高中介服务质量。

1.围绕快速交通网建设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劣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硬环境支撑。这是丽水实现“跨越发展,和谐融入”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要求。针对当前丽水交通道路状况,应紧紧抓住省里实施“五大百亿”工程的有利时机,在加快各县(市)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搞好交通发展规划,使更多的交通大项目与省“五大百亿”工程对接,积极争取省里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形成丽水快速交通网。

2.围绕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大工业投入。要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是加快扩大工业投资。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其投资增长将随之趋缓,扩大投资只能依靠工业投入增长得以实现。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为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构筑更高平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加大工业投资的保证,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不断提高园区的产业集聚度和集约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强入园项目管理,按照高强度投入、高品

位开发、高密度产出的要求来进行开发建设。同时,要完善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发挥最佳投资效应,为工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加大工业投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改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等明显优势,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举措。要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要重视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等循环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和投资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近几年来,丽水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额连上台阶,对工业经济的技术含量上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工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但技术改造投资总量仍然不足、比重较低,与全省和经济发达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导企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适合自身发展的“短、平、快”技改项目,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层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根据丽水的名牌战略特点,对一批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特色产品加大投资力度。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丽水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低等问题。

3.围绕新农村建设增加农业投资。农业投资偏低历来是投资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加大丽水农业发展后劲,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是重要前提。这既是本次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也是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加对农业的投资,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调整财政分配格局,增加农村投资所占的份额,为农村公共产品的增加提供财力保证,要以农村道路、水电、通信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生产的投资为重点,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按照分工和协作原则,围绕粮食、蔬菜、水果、茶叶、林竹、畜牧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

一体化产业结构。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投资力度,丽水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深加工太少,附加值很低。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我国仅有40%-50%,丽水则更低,因此发展潜力大,投资领域广阔。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精度,尽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丰富而廉价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围绕生态市建设加大生态旅游业投入。丽水作为全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浙江绿谷”。2004年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庆元县生态环境质量列全国第一。丽水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成为国内外旅客走进大自然和休闲观光的理想胜地。丽水蕴育着旅游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旅游业投资也将成为投资发展新的增长点。但由于我市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资源分散、景区景点规模小、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明显制约丽水旅游业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旅游收入仅占全省%。因此,要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必须抓紧加大投入,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份共同投资开发。要加快旅游线路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全市优势资源,提高旅游资源共享率;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自然、人文和历史古迹景观,加快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景区、景点层次和品位;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对宾馆、酒店、商场、娱乐场所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要合理规划、加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5.围绕城市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带来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这就要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因此,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特别是要按照把丽水建设成为浙西南中心城市的要求,在城市快速交通运输体系、信息传输体系、现代物流体系、能源保障体系、给排水及垃圾处置体系、绿化美化体系、防灾降灾体系以及等方面,策划和实施一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

练永嘉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化 (一)概念: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两层含义。 (二)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经济发展 2.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的发展。中心——边缘互动 3.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缩小城乡差别。城乡趋同 (三)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实际上,农村人口绝对量也在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第一阶段:自城市形成—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低水平的缓慢增长。城市人口比重1%~2%。城市规模小,城市数目少。原因:生产力水平低,非农产业不发达。 2.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1900年(两次产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1900年13.3%。原因:工业化。①工业化扩大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工矿城市大量出现;②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产业提供后备劳动者,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工业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因:①第三次技术革命极大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化道路。 (五)当今世界城市化的对比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逆城市化导致城市结构合理(城市人口反流乡村,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畸形,城市结构不合理(表现: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我国解决措施:限制大城市发展,适度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型乡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型国家)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2)丽水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方针是:强心、优镇、美村 强心战略,即重点发展浙西南中心城市,强化丽水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积极发展经济板块中心城市和县(市)域中心城市,结合点-轴发展,强化小城市建设。 优镇战略,即结合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择优着力打造和培育中心镇,合理调整引导一般镇。美村战略,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农村社区职能的完善,努力促成城乡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按照“强化通道、优化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方针,推进运输通道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交通枢纽体系、努力建设旅游交通网络、发展支持保障系统。规划丽水市高速公路主骨架为“两纵、两横、七支”;规划国道形成以“两纵、两横”和省道“五纵、九横”交通网;并规划形成“两纵两横两辅”井字型铁路网布局;并通过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联系中心城市与各组团城市。 五、市域旅游规划 结合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心多点五级”的市域旅游城镇格局,即强化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加强其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地位,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生态景观、特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十校高考地理模拟试卷(4月份)(有答案解析)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十校高考地理模拟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1.0分) 1.2020年1月29日,在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发生7.7级地震,震源 深度10千米。完成1、2题。 此次地震() A. 震源位于地壳 B. 地处海沟附近 C. 肯定引发海啸 D. 位于生长边界 2.2020年1月29日,在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发生7.7级地震,震源 深度10千米。完成1、2题。 可以用于监测地震发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LS B. RS C. GPS D. VR 3.马来西亚沙巴傍晚时分落日的红霞壮美而灿烂,被誉为世界三大最佳日落观赏地之 一。读沙巴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沙巴日落时漫天红霞的成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反射 B. 折射 C. 散射 D. 吸收 4.马来西亚沙巴傍晚时分落日的红霞壮美而灿烂,被誉为世界三大最佳日落观赏地之 一。读沙巴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A.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 B. 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低 C. 橄榄等农作物广泛种植 D. 多采用谷物和牧草轮作

5.如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完成5、6题。 1986-2019年南极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A. 持续升高 B. 均温最高出现在2018年 C. 波动上升 D. 2019均温比1986高0.6℃ 6.如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完成5、6题。 图示气温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A. 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B. 扩大某些疫病流行 C. 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D. 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7.浙江某地推广早芋和晚稻轮作模式,利用地膜覆盖使毛芋上市时间和水稻育秧时间 提前。完成7、8题。 稻芋轮作模式得以实现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市场 D. 技术 8.浙江某地推广早芋和晚稻轮作模式,利用地膜覆盖使毛芋上市时间和水稻育秧时间 提前。完成7、8题。 稻芋轮作模式的生态效益有() A. 增加就业岗位 B.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C. 保持土壤肥力 D. 增加土地复种指数

浅析淘宝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

浅析淘宝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 摘要:2008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深化的影响,我国多数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包括网络零售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却一路繁荣,成为危机背景下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本文以淘宝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浅析目前淘宝网的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而后提出我们对于淘宝未来发展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淘宝网,网络购物,C2C模式, 一.引言 在国内C2C网络购物网站中,以淘宝网发展最为迅猛,《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034.6亿元,其 中,淘宝网交易额达到827.6亿元,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80%,位居第二的是拍拍网,市场份额占整体市场份额的8.1%。可以看出,淘宝网的运营模式可以代表国内C2C网购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研究淘宝网的运营模式对准确把C2C电子商务现状和走势,解决C2C电子商务今后发展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从广义上说,是指以电子设备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从狭义上说,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报告中的电子商务是指狭义上的。 三.网络购物概念 网络购物:借助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网络的参与,都称之为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分类见下图: 四.淘宝的市 场份额 目前,我国网 民的大部分网购 商品网络购物交易 集中于平台式购物 网站,,而其首选购物网站则是淘宝网。淘宝网用户市场份额达84.6,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我国城市化现状进程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 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第一,表现 在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 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第三,这个时期 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 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 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 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 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 30.42%,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1995年底与1990 年相比,建制市已从467个增加到640个,建制镇则从12000个增加到16000 多个;从人口来看,城市化水平也从1990年的26.41%提高到28.62%。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十六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以平 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 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 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了12585万人。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 战略举措。结合十八大报告,介绍了新型城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了制 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对数据实行 分析处理,得出实证结果。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 影响,其后依次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农村居 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 建设的建议。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均持续提升。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年~2011年,城镇化每提升1%,可拉动投资增长3.7%,带动消费增长1.8%。2014年3月最新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 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新型城镇化的主线是农 民的市民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 心的城镇化,并进一步阐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问题。根据统计资料 显示,2015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为50.5%,而全国城镇化水平平均为 56.1%,相比较来说,安徽省的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究其根源,不但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存有诸多其他因素,比如人口、资源、环境等。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新型

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实行实证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新型城镇 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新型城镇化体现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更加注重全面质量的提升。与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化相比较,新型城镇 化重在“新”,不是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多,而 是更加注重内涵式的增长,全面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其基本原则 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突出了“存量优先”,其主 线是农民的市民化,同时还提出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优先解决存 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重在提升城镇化的内在质量, 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新型城镇化的成果。关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 业发展、收入水平、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实行 分析。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课教师:陈昌伟时间:2012.4.16(周一)下午第一节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份2005-2010年人口迁入、人口迁出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 2005-2010年人口迁入率最大的省份是 A. 上海 B. 安徽 C. 北京 D. 江西 2. 人口迁出率最大三个省份的共同特点是 A. 都属于沿海省份 B. 都属于西部地区 C. 劳动力相对廉价 D. 逆城市化较明显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横坐标为人口迁入率,上海>北京>江西>安徽,所以选项四个城市中迁入率最大的为上海,故该题选A。

【2题详解】 读图人口迁出率最大的三个省份为安徽、江西和贵州;三省都不属于沿海城市,故A错误;贵州属于西部地区,安徽和江西属于中部地区,故B错误;三个省份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城市化水平低,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D错误,C正确,所以该题选C。 “湖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反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潮汐车道”适宜设置在 A. 交通拥堵的路段 B. 车道较少的路段 C. 道路的边缘车道 D. 车流量较少路段 4. 下列城市中最需要设置“潮汐车道”的是 A. 石家庄 B. 北京 C. 扬州 D. 株洲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故应设置在交通拥挤,车流量较多的路段,故A对,D错;车道少,并不一定会出现交通拥挤,故B错误;“潮汐车道”主要控制主干道的车流量,应主要分布在中间车道,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A。 【4题详解】 根据上题“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挤问题,四个选项中北京经济最发达,人口密集,进出城车流量最大,所以最应该设立“潮汐车道”,故该题选B。 【点睛】由于交通的“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

中国路灯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路灯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一、目前全国公路的分布与建设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万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一级公路5.95万公里,二级公路30.07万公里,三级公路37.90万公里,四级公路225.20万公里,等外公路80.46万公里。 公路桥梁、隧道总量继续增加。2009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62.19万座、2726.06万米,全国公路隧道为6139处、394.20万米,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 二、我国公路未来5年的发展 1、公路公路建设方面 我国现在在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不包括高速公路)投入发展规划,每年约以12万公里的速度递增,未来5年将增加60万公里的公路交通枢纽。 2、高速公路建设方面 关于高速公路的网点建设方面,《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据中国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表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未来30年静态

投资两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投资的力度随计划建设的进度而变化。2010年前,每年的年均投资大约在1400到1500亿元人民币,每年增加3000公里左右。2010年以后到2020年之间,年均投资大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每年增加2000公里左右。至2015年,我国高速公路将增加1万公里,总长度预计达到7.51万公里。 3、隧道建设方面 随着公路网点的建设,我国未来五年在隧道建设方面预计将会增加300公里。 三、我国路灯的分布与发展 中国在2006年具有1500万盏路灯,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每年新增的路灯数也有300万盏。至2010年,中国路灯的现存数量已经达到2700万盏。 在桥梁、隧道灯方面,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设计标准,隧道照明每10米按装一盏照明灯具(两边共2盏),目前我国现存隧道灯数量达到624万盏。 在未来5年的道路建设发展规划和发展速度计算,我国将新增道路照明灯具共1500万盏(按照年增加300万盏计算),隧道灯将增加6万盏(按照总长增加300公里计算)。 四、关于路灯方面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道路照明、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7732425.html, 广东省城市化发展分析 作者:黄亚捷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6年第01期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文通过探讨广东省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揭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通过引入不同层次的比较,从广东省内不同区域的对比、中国发达省份的对比以及世界发达国家的对比等三方面对广东省城市化建设中的不足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得出进一步中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是广东省未来城市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结论。 【关键词】广东省;经济发展;城市化;国际对比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自改革开放后开始了其崛起的步伐。从1989 年广东省以1381.39亿的GDP总量反超江苏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一直保持至今。至2000年,广东省GDP突破万亿,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突破万亿大关的省份,按照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广东省当年GDP接近1300亿美元。与此同时,广东省对江苏和山东的优势也首次扩大到了2000亿以上。2010年,广东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也折合接近7000美元,基本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广东省高速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随着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二三产业逐渐成为了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支柱,为地区生产总值的飞速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带来了人口和资金的集聚,使得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强力助推剂。这些都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也为日后广东省经济不断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证。 不断聚集的资金和人口使得广东省很快成为引领全国,走在最前端的工业大省之一。而在改革开放最早期,通过模仿和资金的大量注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产业率先得到飞速的发展,成为广东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一直以来,这三大产业始终保持着稳步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加适宜竞争的市场,广东省逐步推进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渐代替老三大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核心。与此同时,政府扶持引导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潜力产业的发展。随着九大产业支柱的逐步完善,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规范化,对全省工业增长所起到的作用在不断增强。 第二产业不断腾飞的同时,第三产业也逐步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心。并在2013年,第三产业的以29688.97亿的增长值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7.6%,成功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型。伴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衍生出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进而产生了混合在三大产业中服务活动,如营销、配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直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直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丽政发〔2008〕6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加快市直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科学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继续加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向工业用地倾斜,确保每年有50%以上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开发区建设。建立工业用地熟地动态储备制度,做到地等项目。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要在省规定控制指标之上,项目投产第三年起,工业产值和税收贡献应达到200万元/亩、5万元/亩以上。 二、加强开发区产业规划编制。抓好水阁东扩区块产业规划编制,在区块内设立高新产业园区,努力提高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集聚度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三、完善工业创新的有关奖励政策。通过验收(鉴定)并投入运行的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项目、高新技术产品项目,分别给予企业每个项目10万元奖励。 通过验收(鉴定)并实现产业化的省级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企业每个项目国家级10万元、省级5万元奖励。新产品开发项目同系列不同型号只奖励一次。 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企业研发的产品通过省级软件产品认定的,给予每只产品10万元奖励;当年首次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给予20万元奖励;列入省、市企业信息化项目计划并通过验收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 四、鼓励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对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实际新增的技术和设备投入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单个企业享受此项补助不超过100万元。 (一)属于机械加工、汽摩配、金属制品、微电机、羽绒、医药、电气等7类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按6%补助。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姓名:黄子钊 学号:L01314005 专业:13级行政管理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城镇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等。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分析 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及城市经济和社会水平也在持续上升。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宁沪杭、京津唐等大城市群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集聚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劳动力与高新技术,使沿海许多城市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生活水平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规划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和谐。 (1)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分割化的现象成为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同时,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而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另外,土地制度的弊端也为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了障碍,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制度不规范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自由流动,而且农民依靠土地所带来的收入相当低,农民物质基础薄弱,很多农民处于亦农亦工的状态,辗转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快速转变。 (2)基础功能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需要配套的完善的基础功能设施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多都是由个体户、夫妻店和家庭作坊演变而来。由于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总会有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寻求创业的途径和机会,因此个人和家庭创业然后形成小企业将是中国长期而普遍的现象,研究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以及政府需要为之提供的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岗和失业人员本身处于弱势地位,我们不可能对其专业素质期望太高,也不能指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家。因此,小企业成长需要政策和体制上的帮助。在小企业的发展中有必要克服当前流行的一个错误观点,即小企业做大了就是成功。报告认为,小企业是一种企业形态,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生存规律,从国内外历史上看,家庭作坊也有百年老店,证明小企业有自己的成功之路。 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只是一种变化,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大企业也有倒闭的,企业的规模与其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复杂,往往是由经营者直接面对员工、面对客户,所以经营者的素质就等于是企业的素质。小企业主未必都有作大的志向(尽管这种志向并不重要),但一定都有多盈利的愿望,政府的一切政策法规和支持措施应以帮助小企业盈利为出发点,抓住这个要 点,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就会形成小企业繁荣和成长的良好局面。政府不需要设定某种企业模式,也不需要设定企业成长的某种指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就是企业自我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时可以听到抱怨说小企业不注重品牌,不讲求信誉,报告认为不在乎自己形象的企业只能是少数,从一般经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企业

的短期行为通常是由政府政策的短期行为引致,所以克服企业短期行为的最好办法是政府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前后一致。 应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方向性政策中,不管是提供市场准入和提供资金扶持方面,都有很好的法律和法规环境。现在的问题是在个体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尚有一些体制上的不配套、程序设置上的不到位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转变未完成。以体制 为例,中国的金融体系原来完全服务于国有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银行自身的商业化改造中,也是注重于银行自身风险的防范和提高盈利能力,还没有来的及改革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尽管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各大银行均表示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完成整个面对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设计和安排肯定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前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先生在十六大之前的一次讲话中明确了中国金融系统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完成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改革,预示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所改善,但在现行体制下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小企业如何面对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是中国新生的经济门类,政府的政策、法规和体制必然是随着小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不断地制定、修改、完善和调整,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边制定边修改的情况,这就会给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上 述,小企业的特点就是人数比较少,不能象大企业那样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政府相应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因此,小企业在忙于自己生意的同时,就难于拿出许多时间奔波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跟得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小企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课程标准与教材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城市化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能够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这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包含两方面影响,一是城市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城市居住地环境的变化,使教学最终归结在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人教版地理教材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编排为一节内容,湘教版将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编排为两节内容,相比而言,湘教版关于城市化过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两个方面分类清楚。 ●具体内容 一般地域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一、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注意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一个是人口向城市的集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需要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来接纳人口,提供服务。三是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包含三种类型①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②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③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从人口迁移来说 ①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平常我们在新闻中听到的,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多少,就是用城镇人口的比例来衡量的,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的比重,考虑到人口就业、为人口提供的各种服务等要素,它反映出来的是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②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3.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表现及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学习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说明】仔细阅读课本正文和阅读部分,进行总结和归纳。 【自主预习案】(10分钟)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的过程。 2.表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逐渐转移; (3)______________ 不断扩大 3.意义 (1)缩小______________。 (2)改善_______________。 (3)提高________________。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______________。(5)提高乡村的______________。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动力: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合作探究案】(30分钟) 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阅读P37~P38活动, (1)找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找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练习案】(5分钟) 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⑤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A.①④B.②③C.④⑤D.①② 【课后探究】 城市化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的区别。

市场分析一体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市场分析)一体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标题:壹体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资料信息: 壹体机是什么呢?它就是集成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里俩种或俩种之上功能的办公设备。因为壹体机除了于速度、分辨率等性能上和单壹设备不相上下之外,最主要的是于功能集成、外观体积等品质上要优于单壹功能的办公设备,它倡导了符合当今集成化,简约化的办公潮流。简言之,壹体机就是壹个“N”(N≥2),N的结果将是“远远大于1”! 信息化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之快可用“壹日千里”来形容,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互为动力,为我们平凡的生活谱写了美丽的乐章。近年来大规模出现的“壹体机”就是这些乐章的壹个重要音符。随着办公设备向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用户们为了进壹步完善办公环境,开始使用代表这种发展方向的壹体机设备。由于其具有操作简捷、工作效率高等优势,很快便赢得了我们办公者的青睐,赢得了部分办公设备市场。 从技术方式上来见,壹体机能够分为碳带热转印壹体机、喷墨壹体机和激光壹体机。从它们的市场地位而言,壹体机可分成激光型、喷墨型俩大类。喷墨壹体机凭借色彩处理和价格优势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激光壹体机则凭借其优秀的输出质量和数码技术,于壹体机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办公需求的增加以及激光打印技术的进壹步发展,激光壹体机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未来壹体机市场的主导产品。 1998~2001年中国多功能壹体机市场功能组合方式构成 传真、打印和复印的功能组合是目前市场的主流组合形式,而全方位集成的产品也有壹定的规模。 实际上,不管是喷墨壹体机仍是激光壹体机,它们且不是多个设备的简单叠加,而是采用了完善的集成技术,将复印、打印、扫描、传真等众多功能有机集于壹身,既节省空间,又经济高效。虽说这些功能能够同时工作,但每款壹体机仍是有不同的主导功能,有的以打印为主,有的以扫描为主,有的以复印为主,有的以传真为主等,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导向的壹体机市场环境。 而当下不论于办公室仍是家庭,最常用的仍是打印和复印功能。不少厂商推出的壹体机大多是由传真机或打印机脱胎换骨而成,此种机型于传真或打印方面功能突出,而于复印方面表现平平。多功能壹体机的复印功能是数码复印,同普通复印机相比有许多优势。它利用缓冲技术,可实现壹次扫描、多次拷贝,使复印速度和打印速度相当;有些复印导向壹体机仍具有数码编辑能力,能实现去除复印件边框、预留装订区等功能;重要壹点是数码复印的质量比普通复印有质的飞跃,多数喷墨打印类的壹体机仍能轻松实现高品质的彩色复印。由于复印导向壹体机技术复杂,所以于这个领域仍有待进壹步发展。 1998~2001年中国多功能壹体机市场功能输出方式构成 激光输出以其优秀的输出质量和真正的数码技术,于多功能壹体机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而喷墨输出凭借色彩处理和价格上的优势也占据着相当的份额。 从发展趋势来见,喷墨输出方式于最近俩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正是喷墨输出的多功能壹体机的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和适合中国经济情况以及用户购买力的表现。

支付宝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支付宝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

支付宝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08722117 朱艳)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网络消费者的欢迎,本文主要对支付宝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现状挑战发展趋势 正文: 一、支付宝的由来 传统的电子商务通过汇款、转账等方式进行结算,然而,这种结算方式往往费时、费力。 又由于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原因,中国网上购物面临巨大的阻碍。直到2003年10月,由马云创办的支付宝网站首先在淘宝网推出,长期困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瓶颈才获得了重大的突破。2004年,支付宝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成立了支付宝公司,实现了独立运营。目前,支付宝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二、支付宝发展现状 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应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00.1%,而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更为重要的是,最新的数据显示,支付宝现有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8亿,支付宝对于互联网和传统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 2.1支付宝支付流程: 支付宝主要是为网上交易的双方提供“代收代付的中介服务”和“第三方担保”,即以支付宝为信用中介,在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前,由支付宝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 2.2支付宝的特点与优势: 为买家提供简单、安全、便捷的购买和支付流程,极大限度地减少买家的流失。同时支付宝以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赢得了银行、国际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认同。国内各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等)及中国邮政、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与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使支付宝成为电子支付领域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网购电子支付方式前五位: 从上表不难看出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网络购物者首选的支付方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独立于商户和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宝不属于任何一家银行,且独立于其服务对象——商户和消费者,是相对 公正的第三方。 (2)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小额支付工具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内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从该表可看出,长期以来日本大中城市人口在总城市人口中占90%以上的比重,日本以大中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化发展特色鲜明。 第四阶段:饱和阶段。截止2010年,日本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到总产值的76.3%,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业人数也随之壮大。但是日本整体城市人口的增速开始明显放缓,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口已达到饱和,两大城市-东京和大阪的人口均呈现零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