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3月教学调研试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3月教学调研试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3月教学调研试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3月教学调研试题

2018~2018学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一)

历史2018年3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

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A.②④ B.①②C.③④D.①③

2.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科举及第,玄宗答应。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情况报告宰相。

宰相说:“科举是为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与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这则记载表明

A.礼部与宰相共管科举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

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 D.科考不受皇权的干预

3.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据旧《岳飞庙志》记载,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

拜谒,御书诗一首,镌刻在石碑上,称“乾隆碑”,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1915年“乾隆碑”被移出岳飞庙山门东侧,秦桧等五具败类像又置于岳飞的威视之下了。这一景致变化反映出

A.岳飞深得后世人民爱戴B.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征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政治变迁影响思想文化4.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王阳明

D.李贽

5.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

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6.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

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7.“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8.20世纪的某一时段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日本大量赶制这种国旗(在

一条条长卷的白布印上旭日徽,挂起晒干后即

可裁成一幅幅小型的日本国旗),准备插遍中国

各地;中国东北人口构成中,日本人比例突增,

居于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侨民已达170万。这

些现象揭示了

A.日本蓄意侵略中国B.日本援助中国开发

C.中国政府积极对外开放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9.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一组是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

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

国家新联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

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

A.特别行政区B.民族自治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D.浦东新区

11.下面是两幅新中国宣传农村的海报,从中可以看出

《公社新邨(村)图》《新农村建设图》

A.都基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根本变革B.农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C.都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D.都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

12.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D.《十二铜表法》成文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14.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

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

水平相近

15.1807年《普鲁士王国所有城市规程》规定:国家只保留对各城市的最高监督权和司法权,其余权力归城市所有。但因反对势力强大,规定成一纸空文。在法国“二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革命并通过1849年宪法,内容涉及联邦制、议会制等。但普鲁士国王不合作,宪法流产。1871年德国宪法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专制色彩。德国60余年的探索充分体现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D.政治民主化具有艰难性16.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作者认为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17.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

A.扩大就业机会 B.缓和社会矛盾C.恢复发展生产

D.保护资源环境

18.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

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9.这一理论既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也能解释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这一理论

A.揭示了空间和时间本质上的统一性B.说明了静止的绝对的时空观念

C.肯定了牛顿为代表的古典物理学D.证明了时间空间和运动无关的观点

20.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

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落槌,加上佣金拍价

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

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

的一项是

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将答题卡小题前的对应方框涂黑,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

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4分)

(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4

分)

22.(13分)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国事实上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国家

的工业化》

材料二美元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时,美国的GDP 占世界GDP的25%,欧元启动时,欧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27%,而日本GDP最高也曾经占世界世界GDP比重达17.7%。英镑国际化初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美国在二战后该比例也达到15%左右,而日本和联邦德国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时候,对外贸易总额也占世界的10%左右。

——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

际化》

材料三

资本输出国输入国出口产品输入国出口收入增强

(投资与贷款)生产增长收入增强

偿还贷款和债务

材料四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时,认为: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但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

——摘编自《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

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点。(4分)联系材料二,回答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2分)

(2)从材料三概括“资本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分)以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为例,分析美元走向国际化后的影响。(2分)

(3)材料四中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存在着怎样的“两难”?(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70年代美元国际化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3分)

23.(13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

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材料三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

新起点》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将答题卡小题前的对应方框涂黑,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在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为体制转型设置了有利的制度环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当世之用事者,皆欲为上圣,举法之谓也。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chuán)、楫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

——《商君书·弱民》材料二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为了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

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为制度创新设置了怎样的“制度环境”?(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

的表现及目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指出制度创新成功应注意的时代和社会因素。(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传统主义的代表,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并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常说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又结合现实需要的一种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它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对发动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再加上甘地本人高尚的人格、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深入群众、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就更使广大下层群众对他的学说和信仰深信不疑。……甘地把他的非暴力原则看作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因此他宁愿停止不合作运动,也不允许群众破坏他的“非暴力”原则。

——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

影响》

材料二甘地主义通过借助于绝对真理和不合作主义者最高的自我牺牲,调和了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它已经从一种对现存政治状况的激烈而有力的道德批评中获得了力量。最终,甘地主义通过避开政治,挽救了甘地主义的真理。……国大党政治家们公开宣布,甘地把非暴力当作信条和原则,国大党只把它看作策略。

——(印度)帕尔塔·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

衍生的话语?》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是什么?这种方法在发动民众的斗争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在实践中如何调和“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这些实践体现了甘地怎样的斗争精神?(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国大党在领导印度民族独立中对甘地主义进行了怎样的取舍?(2分)

C.【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研究历史纪念物的象征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文本中所呈现的记忆,更在于关注“遗产制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依据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德国还是以色列,大屠

杀都没有引发足够的关注。即使“纽伦堡审判”的226页起诉书中,只有3页提到了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径。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屠杀才重新引发关注和讨论,并通过电视片等多媒体的方式被人所认知。到20世纪90年代,大屠杀的记忆通过《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传遍全球,成为了一种全球性记忆。

——《大屠杀在二战后的叙事演变》材料二1996年,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爆炸遗址)入选世界遗产,成为继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第二个入选的警世遗产。在官方价值论述中这样描述:“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是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区留下的唯一一处建筑……不仅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最具毁灭性力量的象征,而且体现了全世界人们追求和平,最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愿望。”

——摘编自《警世遗产与“申遗”政治》

材料三和纳粹屠杀不同的是,日本的暴行并未向世界其余部分遮掩。相反的,这是在西方观察家批判且高度清晰的眼光下进行,并由世界新闻界受尊重的成员广泛报导。但是经过60年后,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从来没有超出过中国的区域范围,而且最终几乎没有超出过南京本身的范围。

材料四对一项警世遗产而言,尽管其历史事件本身给受害者带去苦难的记忆,这种苦难记忆如何表达出“警世”的功能,取决于“承载群体”是否能够具有诠释和传递其历史价值的能力,这也决定着该

遗产及其记录的历史事件能否获得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关于文化创伤理论》请回答:

(1)世界遗产设计的初衷是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奥斯维辛集中营入遗符合哪条具体标准?(1分)所体现的“价值”何在?(1分)

(2)从材料二官方的价值论述看,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入遗将带来怎样的危害?(2分)对比材料一、二,分析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待战争遗址时存在的问题。(1分)

(3)结合四则材料的分析,联系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战遗址申遗工作,如何让战争遗址顺利入遗?(4分)并发挥其价值?(1分)

D.【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广受世人关注的玛雅文明,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建筑方面,古代玛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其中最高的可达70多米,其规模之巨大、施工难度之高,令人吃惊。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材料二玛雅文明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

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

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桔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人类。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3分)(2)据材料二概括分析玛雅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的几种原因假说。(5分)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怎样才能真正解开?(2分)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2020届高三化学复习试题调研: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一般在选择题中作为压轴题呈现。因综合性强、难度大且常考常新,成为考生失分的重灾区。要想攻克此难关,需巧妙利用平衡观念和守恒思想建立起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即可。 一理解两大平衡,树立微弱意识 1.电离平衡→建立电离过程是微弱的意识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的电离是微弱的,且水的电离能力远远小于弱酸和弱碱的电离能力。如在稀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 CH3COO-+H+,H2O OH-+H+,溶液中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CH3COOH)>c(H+)>c(CH3COO-)>c(OH-)。 2.水解平衡→建立水解过程是微弱的意识 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但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盐的水解程度。如稀的CH3COONa溶液中存在:CH3COONa===CH3COO-+Na+,CH3COO-+H2O CH3COOH+OH-,H2O H++OH-,溶液中,c(Na+)>c(CH3COO-)>c(OH-)>c(CH3COOH)>c(H+)。 二巧用守恒思想,明确定量关系 1.等式关系 (1)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电荷守恒: c(Na+)+c(H+)=c(HCO-3)+c(OH-)+2c(CO2-3)。 (2)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离子或分子,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原子的总数不变。 如:在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2-3)+c(H2CO3)。 (3)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的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质子守恒也可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合求出。 如: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H2O、OH-、CO2-3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c(H3O+)+c(H2CO3)=c(NH3·H2O)+c(OH-)+c(CO2-3)。 [提醒] 电荷守恒式中不只是各离子浓度的简单相加:如2c(CO2-3)的化学计量数2代表一个CO2-3带有2个负电荷,不可漏掉。 2.不等式关系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试题调研》2016版第一辑英语在线试阅读(电子版)

《试题调研》2016版第一辑英语在线试阅 读(电子版) 篇一:试题调研2016新课标全国卷1模拟试卷 2016新课标全国卷1模拟试卷 安徽省蚌埠二中蒋红年 邮箱:jhn19807819@ 邮编:233400 第1卷 7.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和CH4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电子数为2NA B./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和分子总数是 C.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D.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答案:C 解析: A:每个NH3和CH4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所以标准状况下,和CH4的混合气体即为1mol,所含电子数为NA。所以错误。 B: CH3COOH溶液中除了有醋酸分子外还含有水分子,所以/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和分子总数要远远大于。所以错误。 C: 干冰即二氧化碳分子式为CO2,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所以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

之比为1:3。所以C正确。 D: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分别为Na+和O22-(过氧根离子),所以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所以D错误。 8..汽车在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的反应为:10NaN3+2KNO3=K2O+5Na2O+16N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2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1:2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氮气属于非电解质 C.该反应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氮气 D.NaN3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A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不论氮气多少,氮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1:2,所以A 正确; B中氮气属于单质,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错误。 C中没有标准状况;所以错误。 D中钠和氮之间是离子键,氮和氮之间是共价键。所以错误。 9.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母题探究】 典例57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岸边垂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B.“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弓在杯中形成的虚像 C.在池塘边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 D.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实像 解析: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D项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A.B项正确.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是虚像,C选项判断错误. 【答案】 C 【题型攻略】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光线在传播过程┃┃┃ ┃┃中,由于沿直线┃光线,经光学┃┃ ┃┃传播,不能透过┃┃实际光线的反向┃ ┃成因┃┃器件会聚┃延长线会聚而成┃ ┃┃不透明的物体而┃而成┃┃ ┃┃形成的光线不能┃┃┃ ┃┃到达的黑暗区域┃┃┃ ┣━━━╋━━━━━━━━╋━━━━━━━╋━━━━━━━━━┫ ┃┃┃能呈现在光┃不能呈现在光屏┃ ┃┃┃屏上;实像在┃上,但能通过眼┃ ┃┃┃小孔成像中,┃睛观察;虚像在┃ ┃┃影与物体的轮┃物、像处于小┃反射成像中,物、┃ ┃特点┃┃孔异侧,在折┃像处于镜面异┃ ┃┃廓相同┃┃┃ ┃┃┃射成像中,┃侧,在折射成像┃ ┃┃┃物、像处于透┃中,物、像处于透┃ ┃┃┃镜异侧┃镜同侧┃ ┗━━━┻━━━━━━━━┻━━━━━━━┻━━━━━━━━━┛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日食、月食、手┃小孔成像、投┃平面镜成像,放┃ ┃举例┃┃影仪、照相机┃大镜成像,站在┃ ┃┃影、树影等┃┃岸上观察到的水┃ ┃┃┃等形成的像┃┃ ┃┃┃┃中物体的像┃ ┗━━━┻━━━━━━━━┻━━━━━━━┻━━━━━━━━┛ 【举一反三】 典例58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9光的直线传播

题型9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判别 母体探究 典例37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题型攻略 典例38 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 B .鱼翔浅底 C .三点一线 D .一叶障目 解析:“立竿见影”是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竿子,所以在竿子的后面形成了黑暗区域, 因此它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鱼翔浅底”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得水中的物体的深度看起来比实 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 面上折断了 景物在水中 的倒影 手指看上去 变‘大’了

际的浅,它是光的折射;“三点一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使某点和另外两点在同一直线上,例如: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一叶障目”是因为叶子是不透明物体,光线不能透过它,而光又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如果叶子离眼睛很近,外面很大范围的光线都不能进入人眼,它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答案 B 典例39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解析:A是光的反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中的桥可以看作平面镜成的虚像,同理D也是光的反射.B是光的折射,河底反射太阳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后进入到空气中,最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河底是它自身的虚像.C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 C 典例40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解析:水中筷子弯折、透过放大镜看物体都是光在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 现象;“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相当于平 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答案】 C 典例41 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 解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光屏上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我们看到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1.(2018·山西太原二模·24)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A卷·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4.(2018·安徽高中十校发展共享联盟高三11月联考·1)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反映出() A.周代宗法制已经瓦解B.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确立 C.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5.(2018·山东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6.(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7.(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10)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理,宋、郑、吴、秦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8.(2018·广东佛山顺德一模·24)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9.(2018·江西百所名校高三10月阶段性诊断·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

易错字音(试题调研)

易错字音(试题调研) 试题精粹 04-10 1035 易错字音(试题调研) A 挨近挨饿白雪皑皑狭隘谙熟黯然熬菜凹陷煎熬鏖战拗断拗口 B 稗草扳平同胞炮羊肉剥皮薄纸蓓蕾奔波投奔迸发卑鄙秘鲁包庇麻痹复辟荫庇针砭蹩脚濒临摈弃屏气摒弃剥削衣钵停泊淡薄巨擘哺育 C 粗糙嘈杂参差差错偏差搽粉猹刹那差遣侪辈婵娟谄媚忏悔羼杂为虎作伥场院一场雨赔偿徜徉惝恍风驰电掣嗔怒撑腰乘客惩罚骋怀驰骋鞭笞痴呆踟蹰奢侈褫夺整饬炽热不啻叱咤憧憬崇拜踌躇罢黜抽搐揣摩椽子创伤凄怆啜泣辍学宽绰瑕疵伺候烟囱从容淙淙流水攒动璀璨皴裂忖度蹉跎挫折 D 答应呆板逮老鼠傣族逮捕危殆殚精竭虑档案追悼提防并蒂莲缔造真谛掂量滇池玷污装订订正恫吓胴体句读笃信兑换打盹拾掇咄咄怪事踱步 E 阿谀婀娜讹诈扼要遏制 F 藩篱脂肪蜚声菲薄成绩斐然沸点氛围肤浅仿佛凫水篇幅拂晓怫然果脯惊魂甫定缚住讣告 G 噶伦言简意赅力能扛鼎大动干戈纠葛诸葛亮百舸争流脖颈提供股肱觥筹供销供给供认口供佝偻污垢勾当骨气蛊惑商贾余勇可贾桎梏盥洗室粗犷皈依瑰丽日晷刽子手鳜鱼聒噪 H 哈达尸骸可汗罕见精悍引吭高歌巷道沆瀣一气呵欠回纥干涸上颌一丘之貉负荷附和褐色蛮横横财哄抢起哄内讧糊口怙恶不俊华山踝骨豢养病入膏肓隐晦污秽置喙诲人不倦混浊豁出去和面豁达 J 侦缉跻身通缉茶几畸形羁绊羁旅汲取即使即兴嫉妒棘手贫瘠狼籍脊梁给予掎角之势觊觎成绩古迹夹道汗流浃背夹袄信笺歼灭草菅人命缄默渐染眼睑离间僭越姣好蛟龙缴纳矫正校对酵母地窖发酵倔犟反诘拮据攻讦桔梗桀骜枕藉押解尽管饥馑粳米腈纶颈项以儆效尤强劲痉挛迥然窘迫抓阄针灸内疚狙击笑容可掬沮丧矩形龃龉镌刻隽永角色口角角逐咀嚼猖獗诡谲矍铄攫取龟裂竣工俊秀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48分) 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 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 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 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2.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 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实现了家国一体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4.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 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 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 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综合测试卷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综合测试卷 24.周人与商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战略上的布局,还重新创立了一套占卜系统,即周易。 文王按照岐山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定了八卦的方位,周公做了爻辞,而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这说明 A.周人对思想的控制更加严密B.周人重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 C.周易比龟甲占卜更有助统治D.周人依靠科学决策夺得了天下 25.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 26.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表1可知 表1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B.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27.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 28.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慘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了

A.国际协商能保障华工的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29.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30.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A.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1.“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 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32.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面对公 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儿子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33. 卢梭认为良心和怜悯正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关于人的一个主要原 理是: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据此可知卢梭 A. 利用自然状态遏制极端的私欲膨胀 B.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C. 论证了民主共和政体存在的合理性 D. 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 34.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 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试题调研高三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试题调研>>杂志社 《无机化学基础基础部分》 蚌埠二中蒋红年 邮箱:jhn19807819@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7789981.html, 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导航 【考情分析】 本专题和专题五内容一起共同构成了高考试卷中元素化合物部分的知识系统,在考查方式上常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背景,结合环境保护或化工生产来进行考查(如2014北京卷以NH3为原料制备HNO3和NH4NO3的化工生产为背景考查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纵观2014年的化学卷可以发现,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结构及性质、离子检验、化学反应原理等。预计2015年高考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主要结合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及化学与技术知识进行,单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可能性不大。 【备考指导】 1.联系性质,体验生活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既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复习时要尽量做到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质与可能的负面影响相结合(如对环境的影响等)。 2.采用对比,归纳异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非常多,应该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特性、联系和区别,如浓硫酸和浓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溶液的氧化性比稀溶液的强,常温下遇到铁和铝都会钝化,通过对比归纳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重难点全解 重点1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调研1】氯气和漂白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1)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请按照气体从左向右流动的方向将仪器进行连接:H→、→、→,并指出其中广口瓶Ⅱ中的试剂为。

(2)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用方程式表示此实验过程中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3)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有。 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有。 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Ca(ClO)2又含有CaCO3。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右表中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mol·L-1HCl、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提示:不必检验Ca2+和Cl-)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上述漂白粉于试管 中, ② 【解析】(1)用此方法制得氯气还有HCl和水蒸气两种杂质,其中HCl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水蒸气用浓硫酸干燥,为防止在除杂过程中又引入水,水要最后除去,依据“长进短出”的原则,所以A中试剂是浓硫酸B中是饱和食盐水;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送入最底部从C口进气;尾气处理时为防止倒吸要选择装置F。所以连接顺序是B→A→C→D→F, 广口瓶Ⅱ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本实验中先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制取HCl:2NaCl+H2SO4(浓)=2HCl+Na2SO4,再用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l2: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1)

2019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 分) 本卷共35 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内服制度D.联姻结盟 25.西汉法律用死刑禁止铁器输出边境,这是因为 A.西汉外贸由政府垄断B.西汉冶铁落后,铁器紧缺 C.铁 器关系国家战略安全D.铁器出口影响丝绸贸易 26.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27.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B.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农 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D.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8.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 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 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29.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沈阳事件发生两年以后,人们已看清,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这反映出当时 A.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认可B.西方列强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C. 日本与西方列强达成侵华共识D.日本侵华直接威胁列强的利益 ”这一现象最有30.“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 可能发生在 A.1956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78年 3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

2020版高三化学考试试题调研:无机化学基础——工艺流程综合

2020版高三化学试题调研:无机化学基础 ——工艺流程综合 【考情调研】 一、工艺流程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形式 以工业上制备某物质(纯净物)为目的,把实际生产(或设计)中的过程以简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2.命题思想 (1)元素守恒思想。原料中的“某元素”经多步转化最终“存留”于目标产物中,该思想是工艺流程图的主线。 (2)物料转化思想。工艺流程图中呈现的各个“方框”一般表示工业生产中的反应釜,方框中的物质表示反应釜中的“主要物质”,方框之间的“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的上方或下方一般注明转化时加入的试剂或需控制的条件等。 (3)教材联系生产的思想。工艺流程题中的大部分化学反应来源于教材,部分陌生的化学反应,其反应原理源于教材;流程图中的工业操作(反应装置)与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实验装置)相对应。 (4)绿色环保思想。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可以直接排放,部分物质需要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3.考查内容 (1)工艺流程题是综合性较高的题型,在元素化合物转化的过程中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 主要考向: ①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②沉淀溶解平衡的运用; ③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2)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工艺流程中的反应产物多为混合物,为达到制备目的必然涉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的提纯、物质检验等实验内容,所以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的提纯、物质检验等是该类试题的常考内容。 (3)产率及纯度的计算。由于工业生产中企业追求的是产品的纯度及产率,故部分试题还会考查物质的纯度或产率的计算。 二、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模型 由于该类题多以制备某纯净物为目的,所以该类题多以“含核心元素的原料”到“含核心元素的目标产物”的转化为主线,以除杂和除杂实验操作为辅线进行命题。 该类题的解题模型如下: 分析实验操作类型:实验过程主要为分离杂质,故其操作 多为过滤、分液、 蒸发结品、燕等。 分析“含核心元素的物质、的转化反:“含核心元素的物 所与所加试剂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逐 步转化为日标产物 分析加入试剂的作用: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酸、碱、盐溶液 或通入气体物质,使“含核心元素的物质”逐步转化为 目标产物或与杂质物质反应达到除杂目的 三、解析步骤及典例 1.抓主线、明思路 抓主线即分析起始物质中哪些“核心元素”最要存留于目标产物中,以及含核心元素的物质在工艺流程中经过哪些反应,最终转化为目标产物。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可用笔在流程图中标出,以明确制备过程中的核心化学反应。工艺流程题中大致有三种制备主线,如表所示

2019届高三年级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模拟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 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29.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30.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