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知能导航】

1.根据常温下的状态,把下列这些物质进行分类:霜、雾、水、汽油、氧气、食盐、糖、醋、酱油、碗、水蒸气.

①;

②;

③.

2.摄氏度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3.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读作.南极洲最低气温曾达到-89.2℃,读作.

4.如图2-1所示,的是常用的酒精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请你仔细观察:其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此时,它所测量的温度为.

图2.1

【例题导析】

例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并立即仔细观察温度计细管里液面的高度变化,会发现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这是为什么?

分析点拨:常见的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热传递有先后.温度计浸入热水中时,先接触热水的是玻璃泡,玻璃泡膨胀,容积变大,液面下降,随后玻璃泡的中水银也会受热膨胀,液面又会上升.因此,液面是先下降后上升.

例2.做实验时,若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A.用水冲洗B.用湿布扑盖C.用黄沙覆盖D.用嘴吹灭(答案:B)

例3.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实验中,下列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为(只需填字母序号).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放一段时间使温度计内液面稳定

B.观察它的量程F.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认清其分度值G.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D.把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水中H.观察温度计内液面对应的示数,进行读数(答案:FABCDEHG)

【同步导练】

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中,一般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和.水处于态时,形状、体积都固定;处于态时,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处于态时,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连云港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

A .用自来水冲洗

B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C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D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4.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为了缩短给物体加热的时间,使用酒精灯的内焰来加热更快一些

B .酒精灯熄灭了,手边没有火柴,可以用另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点燃

C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D .燃着的酒精灯翻倒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5.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经检验都是合格产品,现将

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 )

A .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

B .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当然也较小

C .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长度相同,示数也相同

D .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6.如图2-2所示是常用的一种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 ~ ℃,请

你估计一下你的教室内的气温,并在图中标出该气温值所对应的液柱位置. 7.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A .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 .先用手估测一下水的温度;C .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并使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水中但不与器皿接触;D .立即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G .整理实验器材. (1)上述步骤 是错误的,应改为 ; (2)将上述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填序号) 8.用一支体温计测量第一位同学的体温为37.6℃,没有甩就测另外两位同学的

体温,如果这两位同学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8℃和38.2℃,则体温计的示

数分别为 和 .

【拓展探究】:

1.做一个简单的验热器.如图2-3所示,取一个小玻璃瓶,外壁涂黑,瓶

口用插有弯成直角的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在玻璃管的水平部分装进一

滴红墨水,在管外壁做一记号,记住水滴开始的位置,以便观察水滴的

移动情况.把这个验热器靠近发热的物体,就可以根据水滴的移动情况判断物体的发热

情况了.请你说一说,这个验热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二、汽化和液化(1)

【知能导航】

1.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和 .

其中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 ,它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

2.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

体沸腾时需要 热.

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

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4(a )(b )

图2.2 图2.3 (a ) (b ) 图2.4

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则是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

(1)从记录数据看出,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min 时的数据.

(2)从记录可得出:水的沸点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升高/不变/

降低).在水的沸腾过程中若撤去酒精灯,沸腾现象 (会/不会)立即停止.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

4.实验发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 ;② ;

③ .

【例题导析】

例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

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再将两支试管放在不断加热的100℃的沸腾水中,如图2-5所示,试管中的酒精 沸腾,试管中的水

沸腾.(填“会”或“不会”) 分析点拨:液体沸腾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温度达到沸

点,其二是继续吸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不变.这样小试管中的

酒精能吸热升温到78℃后,还能继续吸热,故酒精将会沸腾.而小试管中水的温度达

到100℃之后,由于没有温度差,无法继续吸热,也就无法沸腾.

例2.天热时,打开电风扇,人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 ( )

A .电风扇吹的是凉风

B .空气流动加快,使室内温度降低

C .电风扇的风带走了周围的热量

D .电风扇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所以人感到凉快

(答案:D )

例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6中a 所示,

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

【同步导练】

1.发射火箭时,为了避免火箭尾部的火焰直接喷射到发射台上,将发射架熔化.往往会在

发射台的底部建一个大水池,

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要 ,使周

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夏天,有人用与室温相同的湿毛巾包在同温度的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这

是利用水 时从牛奶中

热的原理.

3.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均放在室内,但在乙的玻璃泡上包着一团浸有酒精的棉花,则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 )

A .甲的高

B .乙的高

C .甲、乙的一样高

D .无法判断

图2.5 图2.6

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

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C.蒸发现象进行得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D.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

5.“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此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能彻底止沸

B.都只能暂时止沸

C.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因而“釜底抽薪”可以彻底止沸

D.因为沸腾时不需要继续吸热,因而“扬汤止沸”也可以彻底止沸

6.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2: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3: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猜想4: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1)请你列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支持猜想1.

例:.

(2)请你写出验证猜想2的实验步骤:

.7.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小明认为粥锅里的水烧开后,可继续把火烧得很旺,煮得满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说出理由.

【拓展探究】:

1.人们扇扇子时会感到凉快,那么对着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会感到凉快吗?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吗?拿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给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对着两支温度计扇扇子,分别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看它们的示数有何不同?

三、汽化和液化(2)

【知能导航】

1.物质从变成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是的相反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温度和体积.液化过程中气体要(吸/放)热.2.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内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

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

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现象,然后推活塞,可

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

化.

【例题导析】

例1.发射火箭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导流槽).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点拨:首先肯定“白气团”的实质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那么,水蒸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实际上是由水池中的水变来的,这个过程是汽化.即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变化成小水珠.

例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答案:液化、放出、上、汽化吸热)

例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镜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夏天的早晨,草尖上经常会挂着晶莹的露珠

(答案:C)

【同步导练】

1.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了一层薄雾,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先后分别是

和.

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瓶的;在向钢瓶里充气时,钢瓶的温度是(升高/不变/降低)的.3.夏天的早晨会看到草叶上有一些露珠,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放热).

4.冬天,牙科医生常常将用来观察病人口腔病情的小镜子在火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的嘴里,这主要是为了()A.消毒,防止将病菌带入口中

B.提高镜子温度,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在小镜子上液化,以便观察

C.避免不小心冰了病人的嘴

D.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5.皮肤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沸水烫伤严重一些,这是因为()A.水蒸气跟皮肤接触面积大B.沸水汽化时要吸收热

C.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高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很模糊,经过一段时间后,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7.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如

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整

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

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D.①升华②凝华

8.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拓展探究】:

1.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里,你怎样区分哪一个是热水管,哪一个是冷水管?试说出你的理由.

四、熔化和凝固

【知能导航】

1.物质由态变为态叫做熔化,物质熔化时要热;由态变为态叫做凝固,物质凝固时要热.

2.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具有一定的熔点,没有一定的熔点.3.一种固体物质,从250℃开始熔化直到300℃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4.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熔化的是;

其中②、③、④是(吸热/放热)过程.

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

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岩浆变成了岩石;⑤废铁回炉,在高炉中变成滚烫的铁水;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例题导析】

例1.我市连胜温度计厂制造了一批水银温度计投放到黑龙江省的市场上,结果无人问津.市场开发人员经过实地调查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将产品改换为酒精温度计,结果非常畅销.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市场开发人员发现了什么问题?

分析点拨:在本题中,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液体的热胀冷缩);(2)北方的冬天气温会降到多低?(最冷的时候,一般会降到零下40℃以下);(3)水银与酒精在这么低的温度下,物态是否会发生变化?(经查表可以知道:水银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市场开发人员会发现,黑龙江冬天的气温会低于-39℃(水银的凝固点),水银会凝固,导致水银温度计不能在此地使用.

例2.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冰将熔化B.冰不熔化C.水将凝固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发生(答案:B)

【同步导练】

1.两个学习小组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且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各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b)、(c)两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海波在熔化时,要(吸热/放热),温度;石蜡在熔化时,要(吸热/放热),温度.

(2)海波属于(晶体/非晶体)物质,石蜡属于(晶体/非晶体)物质.

(3)这两种物质中,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是,其熔点是℃.

(4)图(b )中 (AB/BC/CD )段表示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整个熔化过程用了

min .BC 阶段,海波处于 状态.

2.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存放蔬菜时,人们常在

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

的蔬菜被冻坏.

3.锡的熔点是232℃,则232℃时锡的状态可能是 (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4.为获得较快的冷却效果,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其效果好的是 ( )

A .用0℃的水

B .用0℃的冰

C .效果相同

D .无法判断

5.晶体吸热后,其温度 ( )

A .一定上升

B .可能上升,也可能不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下降

6.给冰水混合物稍微加热,则 ( )

A .冰的温度升高,水温不变

B .冰的温度不变,水温升高

C .冰和水的温度一起升高7.在每分钟供热不变的情况 下,给温度是-8℃的某固态 物质加热,测得的数据填

于表中.由表格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此物质在加热到5min 时处于 状

态,在加热到8min 时处于 态,这种物质是 .

8.如图2-8所示,烧杯中装有很多冰水混合物,试管中装的是少许

-5℃的冰,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那么试管中的冰是否会升温到0℃,

是否会熔化?

【拓展探究】: [南极冰川]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个厚度达几千米的极寒冰川,冰川是怎样形成的呢?

冰川是由冰、空气、水和岩石屑等积累而成.冰川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冰川的.雪在降落到地

面之初,可称为雪花,就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样,只是在南极大陆,雪降下后难以熔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雪失去其棱角,慢慢地变成微小的颗粒,随着更多的雪落下,上面的雪压

下面的雪,下面的雪层变得更紧密,并产生一些冰晶.经过一个季节后残留下来的冰晶会变

得更密实.随着冰晶之间空隙的逐步减少,雪层被一步步地压缩,直至雪全部变成冰晶.这

样,冰川就形成了.在南极,从雪到冰川的过程约需1000年.

五、升华和凝华

【知能导航】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称为 ,这个过程物质要 (吸热/放热);物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 0 0 0 0 0 0 0 4 冰 图2.8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这个过程物质要(吸热/放热).

2.在锥形瓶里放入适量的碘粉,底部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而碘晶粒逐渐消失.拿走酒精灯,过一会儿在瓶壁上又会出现.这说明碘在时要吸热,在时要放热.

3.冬天,冰冻的衣服在温度低于0℃的房间内也会逐渐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而变成了水蒸气,这个过程要(吸/放)热.

【例题导析】

例1.据《北京晚报》报道,科考队员曾经在新疆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当时气温大约是-15℃,沙丘上面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考队员瞠目结舌.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提出你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

分析点拨:雪消失了,可能是雪融化成水渗入沙中,或水蒸发,也可能是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在这些可能中没有发生熔化现象,因为雪融化成水的条件不满足——气温约-15℃,远远低于雪的熔点.“脚下是干爽的沙地”也说明雪并没有融化成水,这说明冰雪在很冷的条件下发生升华现象,尤其是在空气干燥而气温又低的沙漠地区.

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夏天,冰棒上面有一层白霜

B.夏天,冰块上面冒白气

C.夏天,潮湿的天气里,自来水管外面会冒“汗”

D.冬天洗过的湿衣裳放在-5℃室外也能冻干

(答案:D)

例3.在演出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释放的白色烟雾,仿佛流动的白云,它的原理是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A.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烟雾

B.迅速熔化而后再蒸发变成的白色烟雾

C.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烟雾

D.迅速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答案:D)

【同步导练】

1.用久的日光灯两端的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现象;灯管两端内壁上出现了黑斑,这是发生现象的缘故.

2.干冰可用来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或成小雨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3.据报道,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将水果蔬菜冰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

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外)表面,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吸/放)热.

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雪融化要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是()A.雾B.露C.霜D.雨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消失B.冬天挂在户外的冰冻的衣服干了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D.放在饮料中的冰块过一会儿不见了8.下列叙述的现象中都属于吸热的是()A.冰熔化成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B.下雪、草上出现露水

C.冰冻的衣服干了、严冬窗玻璃上有冰花D.吹风凉爽、雪熔化了

9.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A.干冰熔化时要吸热B.干冰升华时要吸热

C.干冰汽化时要吸热D.干冰先熔化后汽化时吸热

10.在冰柜的四壁上有很多霜,这些霜形成的原因是()A.冰柜四壁上的水凝固而成B.冰柜内的气体凝固而成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D.冰柜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11.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你提出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拓展探究】:

冷冻疗法:现代医学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即应用致冷物质和冷冻器械产生的低温,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产生低温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利用升华过程制冷,如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过程.由于其导热能力差,一般将它混在一种适当的液体(如丙酮、酒精、三氯乙烯等)中使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病症:软组织损伤、疼痛和痉挛、热烧伤、蛇咬伤等等.

六、水循环

【知能导航】

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当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成为和又降回地面,汇入江海或被植物吸收.这就是自然界中的大致过程.

2.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和放热,使物体的能量增加,使物体的能量减少.因此,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的转移.

【例题导析】

例1.如图所示,依照固态与液态的转化,填入其他物态变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情况.

()

分析点拨: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熔化、汽化、升华都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都放热.

例2.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答案:A ) 【同步导练】

1.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 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2.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农业灌溉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之一是减

少输水过程中的 和 ,同普通的地面浇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 的

目的.

3.在西部开发中,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

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 (填“减慢”

或“加快”).

4.温度为0℃时 ( )

A .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 .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5.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 )

A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B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 .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6.有的科学家曾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下列主要原因中,属于人

类活动造成的是 ( )

①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并不富裕;②地球上淡水分布不均匀;③水被

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④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⑤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水在自然界中往复循环,可以说并不减少,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用水呢?

( ) ( ) 升华 吸热 放热 凝华

8.有人提出开发西部的想法: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60km 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吹

到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以改善气候,这种想法可行吗?请提出你的见解.

【拓展探究】:

1.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30天.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天,因此水是

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如图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

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

(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

凹面.将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

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了 和

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面几种液体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但测量范围各不相同,其中适合“用温度计测水

的温度”这一实验的是 ( )

A .0℃~100℃

B .60℃~200℃

C .-10℃~70℃

D .-30℃~50℃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 .自来水管上出“汗”

C .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3.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

晰起来,镜面上发生这两种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4.从冰箱内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瓶外面“出汗”,这是 ( )

A .酒从瓶内渗出的结果

B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 .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啤酒瓶上的水的汽化现象

5.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空气温度的

温度计应选用 ( )

A .酒精温度计

B .乙醚温度计

C .水温度计

D .水银温度计

6.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的颠簸,这是桥面上的缝隙所致.这些缝隙是 ( )

A .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B .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

C .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

图2.11

D.伸缩缝,用于允许桥面的膨胀和收缩

7.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盒,发现水烧开了,纸盒仍没有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够灭火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

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A.(1)(2)B.(2)(4)C.(1)(3)D.(3)(4)9.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10.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1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2.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

“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1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4.在物质的各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和.

15.在松香、食盐、铁、玻璃、冰、沥青等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热,但它们的区别在于晶体在熔化时有确定的,而非晶体则没有.

16.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疗法”,其道理是.

17.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

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

所反映共性是 .

18.用久了的日光管两端会发黑,小华的妈妈用毛巾在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妈妈让小华

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小华说:这不是外面粘上灰尘,而是由于灯丝(钨丝)先后发生 现象的缘故.

19.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 而形成的.北方某地的气温是

-15℃,这时河面上结了冰,那么冰的上表面的温度是 ,下表面的温度是 .

20.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

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 (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

21.如图2.12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 晶体,它的熔点是 ℃. 22.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加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

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白 雾”,水的这个物态变化是先 后 .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2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

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3所示,其中正确的

是 .图14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24

A .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让玻璃

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 .取出温度计;E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F .整理仪器.

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25.小刚与小华一同观察水的沸腾.

⑴小刚用如图2.13所示的方法测杯中液体的温度,其不正确之处有

⑵小华及时纠正了小刚的错误.实验后,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

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

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

图2.13 A 时间 图2.12

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⑴图乙是 (填“冰”或“蜡”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

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⑵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

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⑶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

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四、问答题(第27、28题各2分,第29题4分,共8分)

27.向手背吹气和呵气,感觉有什么区别?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28.医院里为了消毒把注射针头放在水里煮一段时间,体温表被不同的人使用过也要消毒,

为什么医生只用酒精擦一擦,而不放在水里煮呢?

29.如图2.14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

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

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

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⑴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降水

海 洋 下 渗 地 下 河 降水 湖 图2.14

甲 乙 丙

1.距离远处的两个人打招呼时,常把两只手卷成喇叭状,这样做的目的是()A.保持声音的音调B.保持声音的音色

C.保持声音的频率D.减小声音的分散,能听足够的响度

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3.我们在卡拉OK室唱歌时,常说“这支歌中有一句太高了我唱不上去”,“另一支歌中有一句太低了我又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乐曲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4.在地震发声前,常常会看到鸡、狗等动物烦燥不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它们听到了来自地下深处的震动声,但此时人却一无所知,原因是()A.动物的听力比人好,很小的声音它们就可以听到

B.动物比人更聪明,它们能先知先觉

C.动物能听到由于地震发出的次声波,人则不能听到

D.动物能听到由于地震发出的超声波,人则不能听到

5.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波(包括超声波)具有能量的是()A.火箭发射时若离得太近,又不戴防护耳罩,发出的声音能把人的耳朵振聋

B.利用超声波能够清洗细小物品表面的污物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声带的振动能够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7.下面列出的是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一些操作步骤:①使温度计的液泡和被测物接触几分钟;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③估计被测物的温度;④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⑤记录示数.正确操作顺序为()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①③②④⑤

8.对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是液态变为气态

B.蒸发和沸腾都是吸热过程

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D.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9.下列几句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同学发言的声音比女同学的沉闷、浑厚,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振幅小

B.声源发出的声音,在空中传播过程中,距发声体越远的地方听到的音调越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按钢琴上的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

D.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时,可以看见来电号码,但却听不到其振铃声

10.如图所示,把装有水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A.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B.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多加热一段时间可以沸腾

11.夏天,打开冰箱的门,常可看见“白雾”,这是()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而形成的水蒸气

C.冰箱中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2.关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冬天,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向外放热

C.夏天水缸外壁上常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向外放热

D.夏天从温度低的空调房间出来,眼镜上会出现一层白雾,是汽化现象

13.用飞机在云层中施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促进降雨,称为人工降雨.这主要是

由于()A.增加了局部区域的空气密度,迫使云层下降形成雨Array B.干冰升华吸热,空气急剧降温,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冰或

液化成水,而后水下降,冰下降遇热变成水形成雨

C.干冰吸收了局部地区空气的热,使空气液化成雨,下落到地面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4.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

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汽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的温度低于水面上方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

成“白气”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达到100℃的水一定能沸腾B.-10℃的酒精也能汽化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会结冰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6.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

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撞击,产生而发出,在中以的形式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

声而不是“鼓”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别的.

17.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

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

(填“快”或“慢”)的缘故.

18.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在Hz之间.蝴蝶飞过花丛,凭听觉不

能发现,是因为蝴蝶扇动翅膀发出的是波.

19.飞船的表面涂了一层遇热变成气体的固体物质,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后返回地球时,这种

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叫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飞船跟大气的摩擦而产生的

大量的热被这种固体状态变化时(选填“产生”或“吸收”),从而使飞船体

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20.白炽灯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原因是钨的 高;白炽灯用久了,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先 后 .

21.严冬时节,早晨卧室玻璃窗内侧结一层冰花,它是房内的 遇到很冷的玻璃直接

从 态变成 态,即产生了 现象.

22.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一块黄金掉入铁水中 (填“会”或“不会”)熔化.

⑵制造灯泡的灯丝通常选用钨制成,因为钨的 高.

⑶在-40℃时,水银温度计 (填“能”或“不能”)使用.

⑷表中铜的沸点 (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⑸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判断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其工作物质(液体)适宜选用 .

三、实验题(每一小问3分,共21分)

23.在图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

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

24.小明、小刚和小强三位同学,分别给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加热.他们把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线作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如图所示.请你说出这三条图线中的哪条是晶体熔化曲线?哪条是非晶体熔化曲线?并说明哪种物质的熔点高?

25.李莉同学在课后活动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酒精的沸腾现象.活动中她记录的数据

在下表中.

加热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计读数/℃ 70 72 74 75 76 77 77 77 77 77 77

⑴你认为该实验中重点要观察什么?

⑵分析表中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26.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①和卫生纸②两种作保温

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a )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 )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⑴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

⑵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

⑶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物质

黄金 纯铁 铜 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1064 1525 1083 3410 0 -39 -114 -117 沸点/℃ 2500 2750 2360 5900 100 357 78 35

/分钟 温度/℃ 0 甲 乙 丙

a b

四、解答题(第27题3分,第28题4分,共7分)

27.小芳同学帮助妈妈凉晒衣服.她把衣服用衣架撑开,并放在了通风、向阳的地方.请你解释她这样做的道理.

28.一次雷雨中,小林同学在看到闪电8秒后听到了雷声,请你估算打雷的地方离他有多远?

参考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知能导航:

1.①霜、食盐、糖、碗;②雾、水、汽油、醋、酱油;③氧气、水蒸气2.冰水混合物水沸腾3.37摄氏度零下89.2摄氏度4.热胀冷缩-20℃到100℃0.1℃20℃

同步导练

1.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液态气态2.A3.B4.C5.D 6.-10℃到50℃7.(1)D待液面稳定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BACD8.37.6℃38.2℃

拓展探究

1.气体的热胀冷缩

二汽化和液化(1)

知能导航

1.液态气态蒸发沸腾蒸发任何吸2.表面内部3.b a(1)13(2)100不变会(3)水的质量太大减少水的质量4.(1)液体的温度(2)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3)液体的表面积

同步导练

1.吸热2.蒸发吸3.A4.D5.C6.(1)水滴在地上比油滴在地上干得快(2)取一样多的水,一部分装在小口瓶中,一部分装在大口径的敞口容器中,放在同一房间内比较哪一部分蒸发得快7.小红的想法更加合理,因为液体沸腾后只要继续吸热就能保持沸腾,并且温度不变

拓展探究

1.温度计不会感到凉快,对着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也不会下降.醮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会比另一支低一些,原因是酒精蒸发会吸热,有致冷作用.

三汽化和液化(2)

知能导航

1.气态液态汽化降低压缩放2.汽化加压

同步导练

1.液化汽化2.加压升高3.液化放热4.B5.D6.B7.A8.D

拓展探究

1.水管外壁有小水珠的是冷水管.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水管上遇冷液化会液化成小水珠,而在热水管上不会

四熔化和凝固

知能导航

1.固液吸液固放2.晶体非晶体3.非晶体4.③④⑤⑥放热

同步导练

1.⑴吸热不变吸热不断上升⑵晶体非晶体⑶海波48⑷BC6固液共存2.凝固放3.D4.B5.B6.D7.0℃固液共存液水8.会升到0℃,但不会熔化

五升华和凝华

知能导航

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紫色碘蒸气碘晶粒升华凝华3.升华吸

同步导练

1.升化凝华2.升华凝华液化熔化3.气态4.凝华内放5.低凝华吸6.C7.D 8.D9.B10.D11.⑴与当时的环境温度高低有关⑵略

六水循环

知能导航

1.蒸发液化凝华雨雪水循环2.吸热放热能量

同步导练

1.液化凝华2.蒸发渗漏节水3.减慢4.从理论上来说水确实没有减少,但真正能为人们所利用的水却在减少,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7.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可以使雪熔化为水,但同时这种做法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能会带来另外的一些气象灾害

拓展探究

1.汽化液化

本章检测

1.A2.D3.B4.B5.A6.D7.C8.C9.D10.D11.C12.B13.C14.熔化汽化升华15.松香玻璃沥青吸熔点16.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17.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18.升华和凝华19.凝华–15℃0℃20.加压降低21.乙8022.汽化液化23.C–223824.BACEDF25.⑴温度计的液泡不能靠着烧杯的底部⑵98变小26.⑴冰52⑵吸热⑶应将冰和蜡加工成比较细的粉末状使其受热均匀,并便于测量温度27.吹气时感到凉,因为手背上的汗液蒸发会吸热.哈气时感觉到暖和,因为口中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手会发生液化放热28.水的沸点超过了体温表的测量范围,放在水中煮会损坏体温表29.⑴液化凝华熔化⑵熔化⑶使用节水马桶用中水冲洗马桶

期中测试

1.D2.B3.B4.C5.C6.A7.B8.C9.D10.C11.D12.C13.B14.D 15.B16.振动空气声波音色17.快18.20~20000次声19.升华吸收20.熔点升华凝华21.水蒸气气固凝华22.⑴会⑵熔点⑶不能⑷不能⑸酒精23.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4.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高25.⑴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气泡、响声等⑵酒精的沸点是77℃(其它内容合理即可)26.⑴每次所取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⑵①的保温性能较好,因为图线①反映出其降温较慢⑶25℃27.她从液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讲课教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1.4 功率 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 2.知道功率的概念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W和P=Fv 难点: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功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导入 (请你帮忙)工地上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学生回答的方法可以总 结为两种:一种是人工,一种是机械。 1、两种方法对砖做功一样多吗? 2、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引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 理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中不仅做功多少很重要,同时做功的快慢也很重要。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参照比较运动的快慢运用类比法,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总结,并得出功率的定义) 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①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做功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板书: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功与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W 功率的定义式:P= t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功率的常用单位:kW(1kW=103W)、MW(1MW=106W) 介绍为什么用瓦特做功率的单位(瓦特的贡献) 小资料:用图片打出一些运动物体,让学生猜的功率的单位 如: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1_____;长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70_____ 抽水机的功率大约是1.2_______; 轿车的功率可达66________ 马长时间拉车的功率约为450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功率的计算 例题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解先计算起重机做了多少功,再求单位时间做的功,这就是功率

最新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实验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实验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音叉和水、音叉和乒乓球、讲话、击带纸屑的鼓……)易错点: 1.结论: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2: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双音叉和乒乓球、晾衣架用细线悬挂并把线的末端在手指上缠绕后插入耳朵、在水中摇铃……) 易错点: 1.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3:真空不能传声(玻璃钟罩抽气) 1.现象:手机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2.实验方法:理想推理法。 3.结论: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4: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拨钢尺、击鼓、拨木梳、电动机打纸片、吹水杯、敲水杯……) 易错点: 拨钢尺: 1.实验步骤: 将一根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响的的大小。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 2.结论: 同一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实验5:不同琴弦声音的三要素。(材料、松紧、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6: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易错点: 1.实验原理:同响度(听不见)比距离。 现象解释:蝴蝶飞听不见等:声源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不在人耳可听范围内。 第二章:物态变化 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点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实验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易错点: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水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3.典型错误:未控制水的质量变量。 理由:水的质量不一样,未控制变量,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实验2:水沸腾 易错点: 1.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加热的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或未加盖。 2.实验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停止加热后降温快慢不同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 4.最终温度相同的原因:环境温度相同,都为xx度。 5.蒸馏净水的现象:集水的容器中有水出现,冷却物温度升高(或温度计示数升高)。 6.加盖的作用:加快水的沸腾,减少加热时间;防止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影响读数。 7.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8.结论: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9.加热后烧瓶倒置,在底部浇冷水或敷冷湿毛巾,水重新沸腾。 10.解释:浇冷水后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从而重新沸腾。 实验3:冰、蜡烛的融化、凝固。 易错点: 1.水浴加热的好处:若不水浴则固体受热不均,即使受热,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也不准确。水浴可是固 体受热均匀。 2.实验中观察:物质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实验4:模拟雨的形成 易错点: 1.步骤:在烧瓶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加了冰块的金属盘。 2.冰块的作用:加快水蒸气的液化。 3.现象:烧瓶口有“白雾”出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珠。 4.解释:锥形瓶中的水沸腾其化成水蒸汽,在瓶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在金属盘底部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雨滴”。 实验5:碘的升华和凝华 易错点: 1.现象:碘粒减少,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并滴加水后,紫色碘蒸气逐渐凝华为固体小 颗粒,且上端的颗粒比下端多。 2.加冷水的作用:加快碘的凝华。 实验6:比较水、盐水的凝固点(即熔点) 易错点: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 欧姆定律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题: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怎样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4、本活动的探究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同桌相互 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上黑板进行活动探究 1、连接电路 2、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 合理猜 想,引出 探究课题 培养学生 进本的实 验操作能 力,学会 用控制变 量法探究 问题 学会交流

刚才几位同学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究,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下面就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PPTflash动画展示该实验过程,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过程以及探究时注意的细节问题 活动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电 压变大为原来的两倍时,电 流也变为原来的两倍;电压 变大为原来的三倍时,电流 也变为原来的三倍。 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认真观看的同时思考滑动 变阻器在本探究中的作用 实验 次序 电压 U/V 电流 I/A ① ② ③ 激发学生 交流的欲 望 学会分析 数据、归 纳结论 进一步掌 握电流与 电压的关 系

课堂 小结 1.回顾本课探究过程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3.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 同桌或邻桌间相互交流后, 点名回答 进一步掌握新知 课堂 练习 PPT 展示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作业:课本“www ”习题 独立完成 进一步落实新知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时间紧,学生素质较低时,教师不能一味放手,要注意适当引导。利用PPTflash 动画演示及实物投影显示学生归纳的结论,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板书,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显得比较宽裕,是本课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实验方法归纳

实验方法归纳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 h 浮力F=ρ 液gV 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66769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以及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总x100%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005]

5.2 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生从测量的速度的过程中,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3)通过尝试计算,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骄人成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对速度的定义、公式和理解 3、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的难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具: 纸锥、米尺、表、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交流: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吗?首先我们来一个猎豹捕食的视频。 播放《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鹿的场景。 提出问题:猎豹能追捕到鹿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猎豹比鹿跑的快(或猎豹比鹿速度大),引入课题“速度” 同学们能再举一些物体运动快慢不一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老师鼓励,(举例过程中,老师引入一些关于快慢的比喻,如说一个人走路慢就像蜗牛爬行一样,说一个跑的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等等。跑的快与慢,对于动物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能否生存) 总结:物体运动有快慢。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动物的运动快慢呢? 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猜一猜: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哪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师:(对一个学生)你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顶角小的,(或其他说法) 师:(对其余学生)有没有不同的猜想? (如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再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个纸锥快的呢? 生:相同路程比时间(或引导)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总结:相同时间比路程(如学生回答不出来,引导:没落地之前如何判断哪个快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会,来看一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的过程。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 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 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 _________. 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 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 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 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 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 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处理好噪声问题,益发显得重要,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节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体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此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 (1)关于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6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对它们分类。 (2)关于噪声的危害,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 (3)结合噪声的控制,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4)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培 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器材 录音机小闹钟鞋盒棉布报纸塑料袋 泡沫塑料音叉铝锅饭勺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实验能力较差,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

心指导,引导学生比较出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与技术 设计。 3.情感与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意识,提高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指导: 1.课前准备 (1)准备阅读提纲 (2)上网查阅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3)准备一块玻璃板和一塑料泡沫、一只铝锅和金属饭勺 (4)现场收集噪声,到闹市区录下各种噪声 (5)观察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了解其作用 (6)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公众对噪声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的举措 (7)寻找家庭和教室的噪声来源 (8)收集各种隔声材料,准备闹钟和鞋盒 2.活动目的 (1)了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练习

实验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 1、(18-泸州)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 2、(2019·襄阳)小明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当时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min 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但沸腾却停止了,上述现象说明 。 3、(2019·烟台)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 、B 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 (1)分析评估A 、B 两套实验装置。 (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 、b 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A a b 甲 乙

(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4、(17-聊城)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19·淮安)如图所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部件_________ (选填“A”或“B”)。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是______ ℃;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 。(3)沸腾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形是图丙中的_______ (选填“A”或“B”)图。 (4)实验通过_______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6、(2019·南京)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苏科版初中物理《摩擦力》优质教案

xx教师辅导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课时:______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摩擦力 课堂教学过 教学内容要点补充知识点1 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 例.如图,小红背者书包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随着扶梯一起上 行,在上行过群中;书包所受重力方向是;电梯对小红 (选填“有”或“没有”)摩擦力. a.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的接 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方向:跟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判断方法: 大小: 例1.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 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程例2.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 A.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例3.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N.例4.小明在家里根据课本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了起来),做“筷子提米”实验. (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 (2)这种摩擦是一种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 ?滑动摩擦力: 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方向: 大小: 影响因素: 例1.假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突然消失,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可能的是()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一直飘浮在空中 C.固定日光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日光灯落到地上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