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路小学 曹培育 河洛师苑 投稿 让生活的河流滋养语文课堂

青岛路小学 曹培育 河洛师苑 投稿 让生活的河流滋养语文课堂

让生活的河流滋养语文课堂洛阳市涧西区青岛路小学曹培育小学一级教师 136******** 生活是一条汩汩不息,宽阔无边的河流。智慧从生活中获得,艺术起源于生活,语文更深深扎根于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我们更需要把生活的河流导入语文课堂,让其滋养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绽放最美的教育之花。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总是感觉,很多时候语文课堂是一块黑板一叠厚厚的教案一个摇头晃脑高高在上的先生;是支离破碎的分解是口干舌燥的分析是一本正经的宣讲;是一次次的背诵一个个深奥的阅读理解是一个个标准答案——很多时候语文与生活有了隔膜甚至互相背离。《语文课程标准》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必须借助生活激活语文教学。

(一)生活是最好的语文教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让他们浸润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一条短信一句问候、一场电影一首歌、一则公告一场论辩、杂志报纸上一标一点一词一句、街市小巷的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无不传达修辞的精妙、语言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不是某种专门附加的东西,而是教材本身……”,对新兴的网络语言也不必如临洪水猛兽,“囧”的象形,“神马都是浮云”中的谐音与比喻,这些来自生活的语文,对学生而言更熟悉更亲切,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也能让语文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语文要融入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大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一个心系天下具有宏大胸襟的老师会让课堂与时代的脉搏一起沸腾;让学生具有开阔的眼界,富有博大的民生情怀。国际的金融危机、半岛局势,国内的扩大内需与通货膨胀、官员开博与民主进程等等一系列社会热点,老师都要有所知、有所悟,并渗透到课堂,引导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新版红楼的商业炒作折射的种种文化现象;探究欧洲层出不穷的债务危急;如果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蒙冤坐牢11年获赔65万的赵作海;不知道即使在今天,在东面浩瀚的海域,还在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主权之争……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干涩变味的果实,是没有芬芳的春天。

(三)再现生活才能更好地品读课文,感悟生活才会创造艺术情境。

老师们都清楚在教学中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自身愉快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有效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觉悟,激发其探究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不尽可能把油墨字体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体验,那么教材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是隔膜的。除了原始而恰恰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想像,我们还可以利用图画、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打破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效应。

费希尔说:我不要生活模仿艺术,我要生活就是艺术。可见艺术情境就隐匿

在生活的场景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温润相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苦吟追寻……欣赏者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缺失厚重的人文关怀,少了浪漫的遐思,就体会不到这诗性的光辉,难以传达出精神的魅力。如教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成长》一文时,可同学生一起反思生活中的过错。教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文,读到“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味关于亲情的难忘瞬间,用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感染着学生,让学生浸润在博大却平常不过的情感体验中。生活会让课堂滋生出超越教材和现有状态的一种更为宏大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鲜活书本的形象,深化教材的内涵;这种体验让真善美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摇曳出流光溢彩的思想之花。

(四)阅读离不开生活,写作更根源于生活。

艾青在《诗论》中写道:“我生活着,故我歌唱。”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文章例话》可见写作离开了生活,作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止是人、事、景、物,甚至思想、感情无不来源于生活。而现实中,中学生的写作和生活常常脱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言之无物、干涩泛味甚至胡编乱造的作文也成了老师的一块心病。让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成了当务之急。把学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社会生活中的美善丑恶、是非黑白汇集到课堂,学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投入生活,不仅做一个认识者、观察者,还可能让他们成长为生活的辨别者、欣赏者乃至创造者。这时写作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易事甚至是孜孜以求的乐事了。

深入学生的生活才能让课堂教学富有针对性。这一点在当下尤为重要。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毋庸置疑如果我们不了解表演者,那么我们搭不好台,这场戏也一定会唱砸。很多教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用雷锋的故事唤不醒他们的爱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难以激荡他们奋斗的豪情;千言万语苦口婆心的课堂教育在网络游戏在娱乐明星面前苍白无力;滚滚物欲之流,纷扰喧嚣的时俗更让人文让传统信仰羸弱不堪。此情此景,很多老师束手无策,徒然感叹时代的悲哀。难道放之任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陶行知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能否带着爱深入他们的生活,带着宽容接纳他们,决定着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否能飞渡南北,影响到课堂能否绽放能否丰收。我想我们只要俯下身子深入他们的世界,将科学价值观融合他们头脑中的时尚元素,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了解韩寒、郭敬明、可爱淘,会一两句周杰伦、张杰的歌更容易靠近学生的心。一起分享韩庚刚去国外创业的酸楚历程;一起探讨郭敬明的“抄袭门”;一起讨论李敖对韩寒的“只是发表感想,给出媒体需要的肤浅的一面”的评价;在学生羡慕超女快男们一朝成名天下闻的光鲜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成功者经历了怎样激烈的竞争,更要知道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而幸运不可能伴人一生。是啊,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他们自身成长的土壤中源源不断地汲取需要的养分,拔节生长,并让他们炼就一双慧眼,去面对这纷纷扰扰的尘世。

而深入学生的生活除了在课堂和生活中的沟通,我认为网络平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沟通平台。在手机、电脑普及的今天,有不少学生已时刻保持在线状态。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要建立有关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模式,与学生保持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接触才有可能做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可惜这一点在很多地区是远远

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这形成了师生之间的鸿沟甚至完全的隔膜,给教育留下的缺失也将会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生活是多么广阔”,“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何其芳诗文选读》),生活这条浩瀚之河与祖国几千年汩汩不断的血脉文化交汇沟通,与中华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盘根错节,这条河也与或瞬息万变或安详恬谧的社会现实融而为一。而语文正是生活催生的奇葩,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生活的河流灌注课堂吧,只有这样,语文之花才会怒放,才会在这个变革时代,在物欲和娱乐的风雨中缭绕诗意和精神的的芬芳,愈远愈清,历久弥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