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栽蒜苗(二)教学反思

栽蒜苗(二)教学反思

栽蒜苗(二)教学反思
栽蒜苗(二)教学反思

栽蒜苗(二)教学反思

通过《栽蒜苗(二)》一课的学习,学生再次的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会用条形统计图反映统计结果,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如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尝试去解决问题。然后选出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优点在哪,缺点在哪。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矛盾的过程,增强对知识产生和发展的体验及认识。

2.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探究画法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画,去思考,在交流画法总结经验时,让学生充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条形统计图形成过程,以及画图时注意

事项。

3.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所以,出示制作统计图题目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伙伴,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交流、协作,共同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这样我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动手实践,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这节课通过学习,学生能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而且也能从统计图中有所发现,但是在进一步提升分析数据并进行预测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后面的练习课中加以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分辨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各自的特点也比较分明,因此,让学生感受两者之间的不同和各自特点,适用于怎样的情况,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的价值。

2.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因势利导。

家校携手是教育好孩子最好的方法

家校携手是教育好孩子最好的方法【案例】虽然已不当班主任多年,但是以前当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密切,这两者之间需要很好的合作。因为,孩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学生很多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形成不仅来自于学校教育,更重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本学年继续担任二年级两个班数学课,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一班里的一些“机灵鬼”。就比如说张舒鑫,他见多识广,平时看书多,思维敏捷,能说会道。课堂上经常看到他智慧的火花,还经常解决数学难题,听语文老师说他背诵课文也是班里最快的一个,总之他总是给我惊喜。不过俗话说:聪明的孩子调皮,一点儿没错。聪敏的张舒鑫,常常是让我喜忧参半,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课堂上只要他集中精力准会有精彩的发言,可一旦兴奋点一过、激情一过,他准走神,做小动作、开小差,手里经常把弄一些诸如铅笔或橡皮等等物品;在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时候,他经常不参与就自顾自地玩,偶尔与周围的同学说说闲话,扰乱了别人的学习。课下他也会变着法的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疯玩,花样百出。他还有一个老也不改的毛病,课堂上要求完成的作业经常不完成。有一天放学,我留他在办公室写作业,他妈妈没有接到他找到办公室,她看到我正在批评张舒鑫没有说话,直到张舒鑫把作业写完也没有问一句,只是说了句“谢谢刘老师”就带着孩子走了。我挺纳闷的,这位家长怎么也不和老师沟通交流一下就走了。到了晚上手机 QC不停地发出响声,打开一看是张舒鑫妈妈,我们聊了二十多分钟。原来,在家里张舒鑫除了完成学校布

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试卷、奥数作业等,玩的时间很少,如果孩子贪玩了就打一顿,根本没有其他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只有在学校里玩了。从教快三十年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 【对策】: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我与家长一起分析问题,交流中我首先肯定该生的优点和长处,抓住这些闪光点,客观地评价孩子,让家长从心理上感受到老师不是对孩子有偏见,从而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然后再谈该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并且在家长面前,与学生进行一次师生间的谈话,问问其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在其他方面有些什么问题,然后给以方法上的指导,鼓励其进步。与家长交谈时找出家庭教育的失当之处,让家长了解到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使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经过探讨,我们达成一致: 家校携手,及时沟通,共同育人,促其进步。 【案例追踪】:事情过去一个月了,在这期间,也有过很多反复,我和他的妈妈也经常电话联系,互相沟通。他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所改变,变得比以前有耐心了,比以前会讲道理了,以前就会简单粗暴。我也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他改正缺点,特别是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他,或是让他黑板上书写,多给他展现自己的机会。他自己也有一些成就感,课堂上就能做到专心听讲。由于他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干脆利索,同学们挺佩服他的。总之,张舒鑫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反思】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贵在真诚,在与很多家长的接触中我发现,虽然人各有不同,但只要我们主动、真诚地和家长交流商讨,

北师大版 四下 栽蒜苗(2)教学设计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88~89页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后8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后8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后8篇)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十三)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调商。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在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时,易于把握。 整节课的设计,是在“看书”这个大的情境中展开的,并对数据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将总页数设定为“169页”,每天看的页数分别为20到30,及其中的任意的数,不仅自然而然地由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过渡到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而且“169÷21、169÷29、169÷28、169÷22”四个算式涉及到了“四舍”的方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并且都涉及到了初商成功和需要调商的两种情况。利用“169÷23、169÷27”根据计算中出现的情况如何调商,进行了针对性训练。 设计思路,由“情境引入揭示课题——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先学检测——互动交流——回馈指导总结反思”。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互动达成共识。 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高估,致使最先检测时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的节奏有点慢,感觉学生的学习和互动不太顺畅,在整个的“后教”环节,预想的互动场面没有热闹起来,精彩就此错过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还有偏差,对各环节的把握不是很细致,对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没能充分的利用。 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十四)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十五)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家校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如何正确对待成绩 教学目的: 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教给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2、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内容: 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在座的都是学生的家长,据我了解,大家目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今天我就重点给大家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力所能及的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好多家长都在抱怨,厂长好当,科长好当,可是“家长”并不好当,尤其是今天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孩子成功,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对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的压力很大。现在做家长的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都没有教子的经验,我们不可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下一个。我们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现在的社会竞争又是如此激烈,我们都感到输不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失败。尽管现在大家都在喊素质教育,但是我们国家的升学就业形势仍然那么严峻,你考不上大学,甚至说考不上一个好的大学,工作都是问题,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为孩子的将来考虑,首先就感到压力很大,我们又把这种压力有意无意的传给孩子,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的情绪往往也会随着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波动。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多少年分数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语。实际上,现在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属于分数教育,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家长的命根儿。 孩子考试分数高,家长心里非常高兴,当别人问起孩子的成绩时,家长的得意、自豪之情就会溢于言表,那种成就感、满足感比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都强烈。孩子考试分数低,家

栽蒜苗(二)案例与评析教学设计

栽蒜苗(二)案例与评析教学设计Planting garlic seedlings (2) cases and evaluat ion of teaching design

栽蒜苗(二)案例与评析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身边的数据,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2、初步探索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两种统计图有着各自的特点。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由于要知道蒜苗的生长变化情况很自然地引出折线统计图。学生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

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学好这节课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去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他们有能力去探索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对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 四、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昨天我布置同学们去查你们家1——12份电费价格记录表,谁愿意把你查到的信息展示给大家。 生:1——2月份150元,3——4月份130元,5——6月份210元,7——8月份360元,9——10月份160元,11——12月份140元。 师:你能用统计图表示吗? 生:学生画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绘制条形统计图的? 生:横着表示月份,竖着表示钱数,一格表示40元。 师:我们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这一数据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一数据呢?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上栽蒜苗97页-9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前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照片)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 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1. 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师: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 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课 1. 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说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 师:你能读懂这个统计图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这张统计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a.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快?生:可以从具体的 数据看,还可以从线段的斜度上看。斜度大,就是变化大。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b.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c.预测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d.把你在的蒜苗生长情况在附页2的格子纸中制作成折现统计图,并于同学进行 交流。 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参照上题的折现统计图,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a.注明标题: b.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天数,纵轴表示蒜苗的高度。 c.确定纵轴上的单位长度 d.根据数据,在格子图上描点 e.把各点按顺序用线段连接起来 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的增减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 这个单元以读数和写数为基础,我按照教参进行了教学。我在读数时特别注意了读数的要点强调,每一级的数都按照各级的读法读,只是读完后在后面加上它的计数单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全班一致攻克了读数这难关。写数也是一样,先要找出带“亿”、“万”的计数单位,弄清楚每个级里面的数到底是多少,在依次在每个级里写出相应的数,学生们这些都掌握的比较好。

《栽蒜苗》教学设计

《栽蒜苗》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11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年级四学科数学主备教师文红审核教师黄伟锋教学内容:栽蒜苗二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利用学生栽蒜苗实践活动的实验数据,学习折线统计图。教科书安排了4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第一个问题是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画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所画的折线统计图说明这几天蒜苗生长的情况;第三个问题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说明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第四个问题是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蒜苗生长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读出折线统计图蕴含的信息,与同伴交流。 设计理念: 一、以建立和谐课堂为宗旨,促进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二、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促进学生在解疑、质疑的活动中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在作图的实践中感悟统计的方法。 三、以同伴评价为契机,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自我发展。 教学目标: 1、经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 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在的蒜苗。 (板书栽蒜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3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出示表格)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格子图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计图)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 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单元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育 家校合作——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让孩子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一、讲座开展的背景 初三,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学习任务重,考试频繁,学习压力大。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学习浮躁,思想松懈,成绩波动大;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在学校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周末的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有一部分学生回家经常玩手机、电脑,而家长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够。 二、讲座开展的目的 通过这次讲座,让每个家长知道我们孩子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好班主任开展工作,知道家校合作开展的意义。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的情况,从而加强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更优秀,更出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里学生,争取中考考出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现场互动,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包括完成作业情况、玩手机、电脑等情况。 2、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让家长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3、让家长明白家校合作的作用和意义,家长是教师的助手,使家长和老师形成合力,让家长更好的为班级服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 (一)优秀生的特点: 1、目标明确,有进取心,课堂精神集中,课后能主 动学习,自觉性高。 2、学习方法好,心态平和,真正做到学好习,考好 试。 3、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关心、支持和鼓励。 (二)后进生存在的特点: 1、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上进心,无心向学,自觉 性差,上课不专心听课,课后不做作业练习,对学习、 成绩不重视, 作业(尤其周末作业)完成情况差,老 师讲评过的练习还是没有养成及时改正的习惯,导致 已做过的练习错了又错。 现场互动: 2、交友不够慎重,易受身边无心向学的朋友影响。 3、沉迷手机、电脑游戏等。 4、欠缺刻苦精神,怕苦畏难,意志力薄弱,不能持 之以恒。(尤其体现在体育训练上) 现场互动: 二、家班合作 通过优秀生和后 进生在日常生活 中的表现,让家长 明白自己孩子的 情况,让家长根据 自己孩子的情况 思考自己孩子学 习的情况 通过现场两个互 动,达成以下目 标。 1、让教师能了解 学生周末在家里 的表现,根据现场 得到的真实数据, 为以后的德育教 育提供数据。 2、活跃讲座现场 的气氛,使家长真 正融入进教师的 讲座之中。 3、让家长从现场 的数据中,知道自 己孩子存在的问 题。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96~98页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

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分步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想不想从这样的统计图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长趋势呀?下面同学们就在老师发的这张练习卡上用你自己记录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指生汇报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折线统计图看起来更精确,更美观。 三、实际应用,拓展新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1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教师:母光余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二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二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区实小二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快乐成长、安全作伴 ——呵护孩子的人生安全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校园安全意识。 2、知道在校园里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3、一旦不安全的事情发生了,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校园不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校园安全隐患存在的必要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校园安全观念. 教学难点:遇到安全问题学会用如何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家长会。今天我们家长会的主题是“学生安全教育”。近年来,我县各中小学相继出现了学生滑冰溺水、楼梯踩踏、寝室失火、学生跳楼、外来人员非法入校伤害学生等意外事故:2012年2月27日下午1点左右,尉氏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十班的七岁男生陈凯,因为好玩儿私自越过东湖边沿,不慎掉入湖中身亡;两周前,洧川三中高一学生跳楼身亡;上周末,大桥乡要庄村两个10岁男孩在水池玩水被淹死……一个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事实摆在眼前,并再次给学生安全教育敲响警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伤害,尤其是孩子的安全。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这和家长的教育影响、溺爱有着重要关系。许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弱小,孩子的安全应由父母负责。事实上,父母不应该也做不到负责孩子安全的全部。因为,孩子活动的大部

是很危险的,无论到哪里也是不会受欢迎的。新的《小学生守则》不提倡小学生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特别不提倡和有暴力倾向的坏人作斗争,因为小学生能够自己保护好自己就很不错了。当小学生遇到有暴力倾向的坏人时,要机智地保护自己,如逃跑、报告老师、报警等;遇到别人勒索钱财时,不要怕恐吓,大胆告诉老师和家人,及时化解问题。 三、学校做法 (1)加强安全教育:班会,校会;手抄报;标语;各科穿插教育 (2)加强日常防范:安排教师值班 (3)消除安全隐患:清除校园杂物,维修电路;处理不安全的瓷片;督促工地安装防护网 (4)强化安全责任:学校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 (5)家校联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等 四、存在问题 (1)不到年龄骑自行车 (2)路上你追我赶,打打闹闹 (3)早中到校过早,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回家后又出去 (4)吃零食现象严重 (5)周末、节假日结伴现象频繁 (6)课余时间失控,沉溺于游戏、电视、网络、成绩下降 五、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按时上学 2.严格控制孩子零花钱,教导孩子不吃路边小店的“垃圾食品” 3.不到年龄不买自行车、电动车、手机等 4.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 5.观察孩子玩伴,不让孩子和品行不良的人及辍学少年来往 6.关注孩子课余时间,不让孩子老是一个人或者结伴到某地儿玩耍,也不要老到同学家去;督促孩子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培养有益的学习爱好,而不是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等

【教学设计】《栽蒜苗(一)》(北师大)

《栽蒜苗(一)》 本节课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交流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第二步是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填入统计表;第三步是讨论如何将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感悟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在上节课,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认识了“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巩固练习,促进学生学会读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 【教学难点】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ppt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14天前,老师交代大家栽蒜苗并进行记录,完成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那到今天 同学们的蒜苗长得怎么样呢? 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小蒜苗的生长情况。 师:因为同学们不好将家里的小蒜苗带到学校里来,所以老师让同学们将小蒜苗的生长情况记下来,同学们是怎么记录的呢?(板书课题:栽蒜苗(一)) [设计意图]利用自己栽蒜苗的生长情况收集数据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新知探究 (一)交流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 师:同学们栽种的蒜苗生长情况如何呢?请大家把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准备如何整理数据。 小组活动,全班交流是如何收集数据的以及准备怎样整理数据。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栽蒜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13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 、 、 。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统计图 5 10 15 20 25 30 35 9时 9:30分 10时 10时30分11时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路程/千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由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准确传授知识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 不让一人掉队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

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考试八次,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尤其是数学这学科,从及格率到优秀率次次达标,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

《掌握沟通艺术 化解家校矛盾》微课教案

《掌握沟通艺术化解家校矛盾》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 课程:班主任培训 适用对象:小学班主任 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指导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如何有效处理与家长的矛盾。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实现家长和班主任的密切配合,是双方共同的责任,但是通常情况下班主任较家长更熟悉各种教育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所以,班主任应意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恰到好处。 培训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培训背景: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之一。学生把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实现学生的成人和成才。照理说,班主任和家长应该有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却出现了让人遗憾的音符。家长的素质和文化修养各不相同,改变他们的空间不是太大,因此本节课主要从班主任的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和家长的关系。 培训过程: 一、培训导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掌握沟通艺术,化解家校矛盾。 我们首先来看两张图片。这是一对父子,父亲对儿子说,老师这样不讲理,我们转学。这副画中,画面上的两个人分别是学生和老师,

学生说:“我让爸爸妈妈到教育局告你”。这里的你可能是任课老师,也有可能是我们班主任。这两张图片,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家校矛盾。 二、培训讲解 作为班主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与家长建立起和谐的家校关系,但是有时矛盾又是不可避免的,在家长与班主任的矛盾中,有的是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一致,因而对班主任产生了意见;有的是家长不太了解情况,因而产生了误解;也有一些确实属于我们工作的失误或问题处理不当。班主任应根据不同情况,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掌握与这长沟通的艺术,以消除隔阂、密切合作,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家校关系。 有这样一个案例:就在一年级开学不久,我在学校门口把孩子们一个一个送到家长手里,突然小青的家长牵着她的手气势汹汹地走到我面前,大声呵斥:“你们这是什么班呀?我女儿那么老实,天天被别人打哭,我女儿是从来不跟别人打架的,你这个老师是怎么当的?我们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不是来受欺负的,你看,今天又被打哭了。还有我女儿的铅笔,每天都会弄丢,作业本也丢了好几次,你到底是怎么管班的?会不会当老师?” 在我们与家长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遇到个别蛮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呢?如果一味迁就,只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失败感,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与蛮不讲理家长打交道,要以退为进,我分三步进行处理。 (一)认真倾听,让家长宣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