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习题5--7

统计学习题5--7

统计学习题5--7
统计学习题5--7

第五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时间数列是()

①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②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③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④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2、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①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②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③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④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①绝对数时间数列②时期数列

③时点数列④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①只能是绝对数②只能是相对数

③只能是平均数④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5、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②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③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④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6、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

①资料易于取得②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④方便计算

7、某地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比2000年增长53.5%,2004年比2000年增长40.2%,则2005年比2004年增长()

①9.5% ②13.3%

③33.08% ④无法确定

8、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和832件,分别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①102% ②2%

③2.3% ④102.3%

9、某网站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平均员工人数分别为84人、72人、84人、

96人,则第二季度该网站的月平均员工人数为( )

①84 人 ②80人 ③82 人 ④83人 10、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

①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②只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③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④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11、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

①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n 期正好达到第n 期的实际水平 ②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 期正好达到第n 期的实际水平 ③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

④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

12、已知某地1996—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2001—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8%,则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

①1008.01.0? ②1081.110

-? ③

()()10

5508.01.0? ④()()108.11.1105

5-?

13、直线趋势方程bx a y

+=?中,b a 和的意义是( ) ①a 表示直线的截距,b 表示0=x 时的趋势值 ②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③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④a 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 14、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15、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方程是( )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 ④二次曲线方程 16、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 ①直线趋势方程 ②曲线趋势方程

③指数趋势方程④二次曲线方程

17、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

①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②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③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④预测未来

18、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①100% ②400%

③120% ④1200%

19、已知时间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的数据?

①30年②28年③25年④26年

20、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

①时期数列的资料②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

③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④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资料

21、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

①增长量②发展速度③增长速度④平均增长速度

22、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总速度的指标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②平均发展速度

③定基发展速度④定基增长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

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①时间长短要统一②总体范围要一致

③指标的经济内容要统一④指标的计算方法要一致

⑤指标的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要统一

2、时点数列中()

①各个时点的指标数值连续累加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②各个时点的指标数值连续累加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③各个时点的指标数值一般靠一次性的调查登记取得

④各个时点的指标数值一般靠经常性的调查登记取得

⑤各个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对应时点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3、下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①河南省历年出生的婴儿数②河南省历年年末人数

③河南省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④河南省历年固定资产原值

⑤河南省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4、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①序时平均数②动态平均数

③静态平均数④平均发展水平

⑤一般平均数

5、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主要区别是()

①计算时所依据的资料不同②抽象掉的差异不同

③反映的一般水平不同

④动态平均数不是平均指标,而静态平均数是平均指标

⑤动态平均数根据时间数列计算,静态平均数根据分布数列计算

6、分析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有()

①发展水平②发展速度

③增长量④平均发展水平

⑤平均增长量

7、用公式n a

a

=

计算平均发展水平适用于下面哪些情况的时间数列()

①时期相等的时期数列②时点数列

③间断的时点数列④连续的时点数列

⑤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8、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

①两者仅相差一个基数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③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④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⑤定基增长速度=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

9、若两个相邻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皆为106%,则()

①这两个时期的逐期增长量相等②这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等

③这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相等④这两个时期的环比增长速度相等

⑤这两个时期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6%

10、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区别()

①理论依据不同②侧重点不同

③适用范围不同

④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可以保证用这一速度推算出的最末一期的理论水平和其实际水平相等,而方程式法则不能

⑤用方程式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可以保证用这一速度推算出的最末一期的理论水平和其实际水平相等,而几何平均法则不能

11、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

①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②基期的选择要适当

③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特别关注特殊时期环比速度的变动情况 ④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说明总的平均速度

⑤平均速度还应和时间数列中的其它分析指标相结合

12、影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 ①基本因素 ②偶然因素 ③季节因素 ④变量值水平 ⑤权数大小

13、测定长期趋势的意义( )

①测定长期趋势的走向,以便认识和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②利用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可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③对时间数列进行修匀 ④拟合趋势线

⑤测定长期趋势,还可以将长期趋势从时间数列中分离出来,以便更好的研究季节变动和循环变动

14、计算移动平均数时,采用的项数( ) ①可以是奇数项 ②可以是偶数项 ③一般多用奇数项 ④一般多用偶数项 ⑤奇数项和偶数项并用

15、应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采用多少项计算移动平均数,一般应考虑( ) ①现象的变化是否有周期性 ②原数列项数的多少

③原数列的变化趋势 ④是否需要移动平均数数列的首尾数值 ⑤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

16、用按季或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 )

①方法简便 ②在原数列不存在明显长期趋势时采用 ③在原数列存在明显长期趋势时采用 ④计算出的季节比率比长期趋势剔除法准确 ⑤计算出来的季节比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17、最小平方法测定长期趋势的数学依据是( )

①0)?(2

=-∑y

y ②0)?(=-∑y y ③=-∑2)?(y

y 最小值 ④=-∑)?(y y 最小值 ⑤ 0)?(2

<-∑y y 三、填空题

1、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 );二是( )。

2、时间数列按其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有( )、( )和 ( )三大类;其中( )是基本数列。

3、时间数列中指标数值之间的()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

4、时间数列每个指标数值都叫(),用它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实际达到的规模、相对水平或一般水平。

5、增长量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而且()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增长量。

6、当现象发展比较均匀时,计算平均增长量用()方法。

7、发展速度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且()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8、2004年、2005年某地国内生产总值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7%和9.5%,则2005年比2003年增长()。

9、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仅受()和()水平的影响,而和()的水平无关。

10、若某地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年内翻两翻,则几何平均法平均增长速度为()。

11、某地2000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770亿元,按年平均增长速度8.5%计算,到2005年该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亿元。

12、客观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称为()。

13、最小平方法是测定长期趋势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原时间数列配合一条较为理想的趋势线,使得原数列中的实际值和趋势值的()为最小。

14、反映季节变动的主要指标是(),它表明各季水平比全时期总水平高或低的程度。

15、客观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的涨落起伏相间的变动称为(),其测定方法常用()。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时间数列?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什么原则?

2、编制时间数列的作用。

3、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各有什么特点?

4、比较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的异同。

5、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如何?

6、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各有什么特点?

7、什么是长期趋势?测定长期趋势有什么用处?

8、简述按(月)季测定季节变动的要求及步骤。

9、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哪几种?它们有何不同?

10、应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应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计算题

1、我国历年汽车产量如下表:(单位:万辆)

①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②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2、我国1989~2004年年末人口资料如下:(单位:万人)、

年份年底总人数(万人)

1989 112704

1990 114333

1991 115823

1992 117171

1993 118517

1994 119850

1995 121121

1996 122389

1997 123626

1998 124761

1999 125786

2000 126743

2001 127627

2002 128453

2003 129227

2004 129988

计算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

3、我国历年发电量及人口数资料如下:

年份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年末人口数(万人)

1995 ——121121

1996 10813 122389

1997 11356 123626

1998 11670 124761

1999 12393 125786

2000 13556 126743

2001 14808 127627

2002 16540 128453

2003 19106129227

2004 21870129988

计算1996年~2004年人均发电量。

4、向阳企业2005年各季度产品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如下:

5、我国1990—2004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产业构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1990 18547.9 27.1 41.6

1991 21617.8 24.5 42.1

1992 26638.1 21.8 43.9

1993 34634.4 19.9 47.4

1994 46759.4 20.2 47.9

1995 58478.1 20.5 48.8

1996 67884.6 20.4 49.5

1997 74462.6 19.1 50

1998 78345.2 18.6 49.3

1999 82067.5 17.6 49.4

2000 89468.1 16.4 50.2

2001 97314.8 15.8 50.1

2002 105172.3 15.3 50.4

2003 117390.2 14.4 52.2

2004 136875.9 15.2 52.9

计算1990——2004年我国第一、二产业的年平均比重。

6、我国1995年~2004年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资料如下:

7、我国1995—2004年城镇人口资料如下,

年份人口(万人)

1995 35174

1996 37304

1997 39449

1998 41608

1999 43748

2000 45906

2001 48064

2002 50212

2003 52376

2004 54283

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一趋势直线,说明参数的经济意义,并预测2006年人口数。

8、我国1995——2004年职工平均工资资料如下:(单位:元)

9、设某地市场的啤酒销售资料如下:(单位:万瓶)

10、1998年兴达公司产值为1200万元,1998年较1990年增长21%,1997年比1990年增长11%,问1997年兴达公司产值为多少?

11、某企业1990年增加值400万元,计划2010年达到800万元,若前10年年均增长4%,问后10年应如何发展才能实

第五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③、2③、3②、4④、5②、6②、7①、8④、9②、10③、11③、12④、13④、

14①、15③、16④、17①、18②、19③、20②、21②、22 ③

二、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④⑤、2②③⑤、3①③⑤、4①②④、5①②③⑤、6①③④⑤、7①⑤、8①②④⑤、9④⑤、10①②③④、11①②③④⑤、12①②③、13①②⑤、14①②③、15①②、16①

②、17②③

三、填空题

1现象所属的时间、现象在具体时间下的指标数值,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时间数列,3可比性,4发展水平,5逐期、累计、逐期、累计,6水平法,7环比、定基,定基、环比,8增长14.6%,9最初、最末、中间各期,10平均增长速度为7.2%,11为2661,12长期趋势,13离差平方和,14季节比率,15循环变动、分解法和增长率法。

四、问答题

五、计算题

1、

逐期增长量*(万辆)累计增长量

(万辆)

环比发展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

(%)

环比增长速度

(%)

定基增长速度

(%)

10.8 10.8 107.3 107.3 7.3 7.3 4.7 15.5 103 110.5 3 10.5 20.2 35.7 112.4 124.2 12.4 24.2 23.8 59.5 113 140.3 13 40.3 27.2 86.7 113.1 158.8 13.1 58.8 90.9 177.6 138.8 220.4 38.8 120.4 119.3 296.9 136.7 301.3 36.7 201.3 63 359.9 114.2 344 14.2 244

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为44.99万辆,按累计法计算的为28.96万辆;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1.8%,平均增长速度为11.8%;用累计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略。

2、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122451.53万人。

3、0.532831068(亿千瓦小时/万人)

4、127.4%

第一产业的年均比重为17.6%,第二产品的年均比重为49.8%

6、9262.8(元/人)

7、直线方程方程为:Y=33051.5+2138.24x,33051.5为1994年城镇人口的趋势值,2138.24为平均每年增加的城镇人口数,2006年预测值为58711.6

8、拟合二次曲线比较好。

方程为:

=

y?5393.48+119.57x+94.08x2,

2006年的趋势值为:18092.4。

9、

一二三四合计1999 81 93 125 51 350 2000 85 89 132 49 355 2001 82 92 138 53 365 2002 84 98 129 45 356 2003 86 91 130 48 355 2004 91 99 131 50 371 合计509 562 785 296 2152 季平均84.83333 93.66667 130.8333 49.33333 89.66667 季节比率94.60967 104.461 145.9108 55.01859 400

第三季度为销售的旺季,超过全年平均销售量的45.9%,第四季度为销售的淡季,只有全年销售量的55%。

10、1997年产值为1100.83万元。

11、年均增长3.055%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指数是指()。

①总指数②广义的指数

③狭义的指数④广义和狭义指数

2、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把它分为()。

①个体指数和总指数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④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时对资料的要求是须掌握()。

①总体的全面调查资料②总体的非全面调查资料

③代表产品的资料④同度量因素的资料

4、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1

1

1

q

p

q

p

说明了()。

①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②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③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④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5、根据指数所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可把它分为()。

① 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②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④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拉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① 报告期 ② 基期 ③ 假定期 ④ 任意时期

7、帕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① 报告期 ② 基期 ③ 假定期 ④ 任意时期

8、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帕氏价格指数的公式是( )。

① ∑∑1

011q p q

p ② ∑

∑0

01q

p q p ③ ∑∑0

11

1q

p q p ④ ∑

∑0

10q

p q p

9、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拉氏销售量指数的公式是( )。

① ∑

∑1

011q p q p ② ∑

∑0

01q

p q

p ③ ∑

∑0

11

1q

p q p ④ ∑

∑0

10q

p q p

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 报告期数量指标 ② 基期数量指标 ③ 报告期质量指标 ④ 基期质量指标

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 报告期数量指标 ② 基期数量指标 ③ 报告期质量指标 ④ 基期质量指标

12、某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

① 7% ② 7.1% ③ 10% ④ 11%

13、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5%,则生产费用( )。

① 增加 ② 降低 ③ 不变 ④ 难以判断

14、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 )。

① 数量指数 ② 质量指数 ③ 综合指数 ④ 个体指数

15、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

?

?∑∑0

001p

q p q 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时的权数是( )。

① 11q p ② 00q p ③ 01q p ④

10q p

16、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

??∑∑1011q p q p 对应的平均指数形式是( )。

① ∑

∑0

0q

p q

p k p

② ∑

∑0

0q

p q

p k q

∑∑0

000

1q

p k q p q

∑∑1

1111q

p k q p p

17、平均指标指数中的平均指标通常是( )。

① 简单算术平均指数 ②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③ 简单调和平均指数 ④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18、平均指标指数是由两个( )对比所形成的指数

① 个体指数 ② 平均数指数 ③ 总量指标 ④ 平均指标

19、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① 都固定在基期 ② 都固定在报告期

③ 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④ 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20、某地区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2006年比2005年少购买5%的商品,则该地的物价( )。

① 上涨了5% ② 下降了5% ③ 上涨了5.3% ④ 下降了5.3%

21、某工业企业2005年的现价总产值为1000万元,2006年的现价总产值为1400万元,若已知产品价格指数为106%,则该企业的产品产量增长了( )。

① 7.9% ② 32.1% ③ 40% ④ 48.4%

22、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① 39.67% ② 139.67% ③ 71.60% ④ 129.52%

23、我国实际工作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是采用( )。

① 加权综合指数法 ② 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 ③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法 ④ 变形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指数范畴的有( )。

① 动态相对数 ② 比较相对数 ③ 计划完成相对数 ④ 离散系数 ⑤ 季节比率

2、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数的有( )。

① 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② 商品销售量指数 ③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④ 货币购买力指数 ⑤ 劳动生产率指数

3、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有( )。

① 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②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③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④ 货币购买力指数 ⑤ 劳动生产率指数 4、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则公式“∑p 1q 1-∑p 0q 1”的意义是( )。

①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② 综合反映由于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③ 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 ④ 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⑤ 综合反映由于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5、加权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

① 有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成 ② 分子或分母中有一个假定指标

③ 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动 ④ 编制时可按范围逐步扩大 ⑤ 编制时需要全面资料

6、某企业2006年3月产品的生产总成本为20万元,比2月多支出0.4万元,单位成本3月比2月降低2%,则( )。

① 生产总成本指数为102% ② 单位成本指数为2% ③ 产品产量指数为104% ④ 单位成本指数为98% ⑤ 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总成本为0.408万元

7、帕氏综合指数的公式是( )。

① ∑∑1

011q p q

p ② ∑∑00

01q p q p ③ 1

11p q

p q ∑

④ 0

01p q p q ∑

∑ ⑤ ∑∑0

11q

p q p

8、拉氏综合指数的公式是( )。

① ∑∑1

011q p q

p ② ∑∑00

01q p q p ③ 1

11p q

p q ∑

④ 0

01p q p q ∑

∑ ⑤ ∑∑0

11q

p q p

9、平均指数( )。

①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② 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③ 在计算方法上是先综合后对比 ④ 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使用

⑤ 资料选择时,既可采用全面资料,也可采用非全面资料

10、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一种( )。

① 平均指数 ② 综合指数 ③ 总指数 ④ 个体指数平均数 ⑤ 平均指标指数

11、2005年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4.9%,这是( )。

① 数量指数 ② 质量指数 ③ 总指数 ④ 个体指数 ⑤ 平均指标指数

12、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是( )。

① 各因素指数的乘积等于现象总变动指数 ② 各因素指数之和等于现象总变动指数

③ 各因素影响差额之和等于实际发生的总差额

④ 各因素指数与总变动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⑤ 构成指数体系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关系

13、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

①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和

②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差

③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积

④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比

⑤不仅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积的对等关系

三、填空题

1、统计指数的主要作用是:可以综合反映多种不同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动()和()。

2、按编制方法不同,指数可分为()和()。

3、计算总指数时,为了解决现象的量不能直接相加而使用的一个媒介因素称()。

4、用综合指数编制质量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用综合指数编制数量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5、用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就是同度量因素及其()的选择问题。

6、常用的平均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7、将在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有一定对等关系的若干指数所组成的整体称为()。

四、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指数?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其特点各是什么?

3、什么是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其计算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

4、编制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时有什么不同要求?为什么?

5、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的作用是什么?其局限性有哪些?

6、何谓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和固定构成指数?其假定性是什么?

五、计算题

3、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及单位成本的资料如下:

分析各企业成本水平及产量结构变动对全公司总成本的影响情况。

4、宏发公司2004年和2005年员工人数及工资资料如下:

试分

析各类员工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情况。

第六章统计指数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③

2.①

3.①

4.①

5.③

6.②

7.①

8.①

9.④ 10.

11.① 12.② 13.② 13.② 14.④ 15.② 16.④ 17.② 18.④ 19.

20.③ 21.② 22. ② 23.②

二、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⑤

2.①②

3.②③④⑤

4.②③

5.④⑤①②③④⑤

6.①③④⑤

7.①③

8.②④

9.①②④⑤ 10.①③④

11.②④ 12.①③④⑤ 13.③⑤

三、填空题

1、方向 程度

2、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3、同度量因素

4、报告期 基期

5、时期

6、加权

7、指数体系

四、思考题 (略)

五、计算题

%

1046004006000.14001.100000

1

0001=+?+?===∑∑∑∑p q p q q p q p q k q

该企业这两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为104%。

价格总指数

%

5.1059.236250

96

.06008.11001.19025011

1111

011==+

+=

=

=

∑∑∑∑q

p k q p q

p q p k p

p

销售量总指数 %45.1182009

.2360

10====

=

∑∑q

p q p k q

3、

总成本的变动: %

2.1225006110

11==∑∑q z q z

()∑∑=-=-万元1115006110

011q z q z 单位成本的变动: %

7.946456111

01

1==∑∑q z q z

()∑∑-=-=-万元346456111

011q z q z 产量的变动: %1295006450

01

0==∑∑q z q z

()∑∑=-=-万元1455006450

010q z q z

∑∑∑∑∑∑?=0

00

110110011z q z

q q z q z q z q z %129%7.94%2.122?= ()()∑∑∑∑∑∑-+-=-0

010********q z q z q z q z q z q z

111万元 = (-34万元) + 145万元

该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产品总成本2005年比2004年上升了22.2%,绝对额增加111万元。这是由于产量的变动使其增加29%,绝对额为145万元,和单位成本变动使其下降5.3%,绝对额为34万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4、

可变

构成指数: %

5.11131.14

6.101==x x ()万元15.031.146.101=-=-x x

固定构成指数:

%8.11625

.146

.11

1

011

11==

=

∑∑∑∑f

f x f f x x x 假定

()万元假定21

.025.146.11=-=-x x 结构影响指数: %4.9531.125

.10==x x 假定 ()万元假定06.031.125.10-=-=-x x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111.5%=116.8%×95.4%

()()

0101x x x x x x -+-=-假定假定 0.15 = 0.21 + (-0.06)

计算结果表明,宏发公司的总平均工资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11.5%,增加1500元,是由于员工结构发生了变动,使得公司的总平均工资减少4.6%,平均每人减少600元;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平均工资增加了16.8%,平均增加2100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销售额的变动: %116750087000

1

1==∑∑q p q p

()∑∑=-=-万元1200750087000011q p q p 价格的变动: %

6.104832087001011==∑∑q p q p

()∑∑=-=-万元380832087001011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

9.110750083200010==∑∑q p q p

()∑∑=-=-万元820750083200010q p q p

∑∑∑∑∑∑?=000

110110011p q p q q p q p q p q p %9.110%6.104%116?= ()()∑∑∑∑∑∑-+-=-001010110011q p q p q p q p q p q p

1200万元 = 380万元 + 820万元

该商场今年三种商品的总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16%,绝对额增加1200万元。这是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其增加10.9%,绝对额为820万元,和价格变动使其增加4.6%,绝对额为380万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消耗量的变动: %

4.10728000300700

1

1==∑∑q m q m

()∑∑=-=-公斤207028000300700

011q m q m

单耗的变动: %

0.9432000300701

011==∑∑q m q m

()∑∑-=-=-公斤193032000300701

011q m q m 产量的变动: %

3.11428000320000

01

0==∑∑q m q m

()∑∑=-=-公斤400028000320000

010q m q m

∑∑∑∑∑∑?=0

00

110110011m q m

q q m q m q m q m %3.114%0.94%4.107?= ()()∑∑∑∑∑∑-+-=-0

010********q m q m q m q m q m q m

2070公斤 = (-1930公斤) + 4000公斤

该企业对A 材料的总消耗量比上月增加了6.1%,绝对额增加2070公斤。这是由于产量的变动使其增加14.3%,绝对额为4000公斤,和单耗变动使其减少6%,绝对额为1930公斤,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七章 抽样推断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主要目的是 ( )

①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②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③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④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①所研究的总体不同 ②调查对象不同

③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不同 ④调查单位的选取方式不同 3、按随机原则抽样即( )

①随意抽样 ②有意抽样 ③无意抽样

④选取样本时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机会或可能性被抽中 4、抽样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随机原则 ②同质性原则 ③系统原则 ④及时性原则 5、下列指标中为随机变量的是( )

①抽样误差 ②抽样平均误差 ③允许误差 ④样本容量 6、下列指标中为非随机变量的是( ) ①样本均值 ②样本方差 ③样本成数 ④样本容量 7、样本是指( )

统计学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各章练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略)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2.5 (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 分组天数(天) -25~-20 6 -20~-15 8 -15~-10 10 -10~-5 13 -5~0 12 0~5 4 5~10 7 合计60 (3)直方图(略)。 2.6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2.7 (1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Hah 和网速是无形的 1:各章练习题答案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 (个) 频率 (%)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企业数频率企业数频率 100以下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以上 5 9 12 7 4 3 12.5 22.5 30.0 17.5 10.0 7.5 5 14 26 33 37 40 12.5 35.0 65.0 82.5 92.5 100.0 40 35 26 14 7 3 100.0 87.5 65.0 35.0 17.5 7.5 合计40 100.0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 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3)茎叶图如下: 65 1 8 66 1 4 5 6 8 67 1 3 4 6 7 9 68 1 1 2 3 3 3 4 5 5 5 8 8 9 9 69 0 0 1 1 1 1 2 2 2 3 3 4 4 5 5 6 6 6 7 7 8 8 8 8 9 9 70 0 0 1 1 2 2 3 4 5 6 6 6 7 7 8 8 8 9 71 0 0 2 2 3 3 5 6 7 7 8 8 9 72 0 1 2 2 5 6 7 8 9 9 73 3 5 6 74 1 4 7

统计学试题库带大题的

统计学试题库带大题的 统计学期末必看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 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统计学课后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调查与整理 9.对50只灯泡的耐用时数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 (单位:小时) 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 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 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 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 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数分布数列,并计算向上累计与向下累计频数与频率。 (2)根据所编制的次数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 (3)根据图形说明灯泡耐用时数的分布属于何种类型。 最大值=651 最下限=650 最小值=1120 最上限=1150 全距=1120-651=469 组数=5,组距=100 组限人数频率%向上累计 频数 向上累计 频率% 向下累计 频数 向下累计 频率% 650-75010、02 1 0、0250 1 750-850 40、08 5 0、149 0、98 850-950300、635 0、745 0、9 950-1050120、2447 0、9415 0、3 1050-115030、0650 1 3 0、06 10.某服装厂某月每日的服装产量如下表所示。 某服装厂X月X日服装产量表 将表中资料编制成组距式分配数列,用两种方式分组,各分为五组,.比较哪一种分组较为合理。等距式分组(不考虑异常数据) 组限频次 0-505 50-1003 100-15012 150-2007

统计学课后答案

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 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 要求:(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 Statistics 汽车销售数量 N Valid10 Missing0 Mean Median Mode10 Std. Deviation Percentiles25 50 75 4.2 随机抽取25个网络用户,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下: 1915292524 2321382218 3020191916 2327223424 4120311723 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 1、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 网络用户的年龄

从频数看出,众数Mo 有两个:19、23;从累计频数看,中位数Me=23。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因此Q1=19,Q3位置=3×25/4=,因此Q3=27,或者,由于25 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2=。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Mean=;Std. Deviation= (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Skewness=;Kurtosis= (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均值=24、标准差=、呈右偏分布。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为分组情况下的直方图: 为分组情况下的概率密度曲线: 分组: 1、确定组数:()lg 25lg() 1.398111 5.64lg(2)lg 20.30103 n K =+ =+=+=,取k=6 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取5 3、分组频数表 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第一章 一、判断题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错。统计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者虽然关系非常密切,但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从研究方法看,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的方法,而统计的方法,本质上是归纳的方法。统计学家特别是应用统计学家则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或实验去取得数据,研究时不仅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成果。从成果评价标准看,数学注意方法推导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统计学则更加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答:错。统计学是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3.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答:错。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答:对。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5.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答:错。描述统计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答:错。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7.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 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答:对。理论统计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而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

统计学第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反映了( ) ①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②总体分布的特征 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④总体次数分布的离中趋势 2.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128=X 元,标准差为( ) ①σ=33 ②σ=34 ③σ= ④σ=35 3.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 ①位置居中 ②数值最大 ③出现次数较多 ④出现次数最多 4.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①600元 ②元 ③元 ④500元 5.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 ) ①变动趋势 ②集中趋势 ③离中趋势 ④一般趋势 6.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①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②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③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④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7.在抽样推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 ①算术平均数 ②调和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众数 ⑤中位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①总体标志总量 ②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③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④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 ⑤权数 3.标志变异指标有(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⑤相关系数 4.在组距数列的条件下,计算中位数的公式为( ) ①i f S f L M m m e ?-+ =+∑12 ②i f S f U M m m e ?-=∑12 -- ③i f S f L M m m e ?-+ =∑12 - ④i f S f U M m m e ?-=+∑12 - ⑤i f S f U M m m e ?-=∑12 -+

统计学李金昌版习题答案详解

练习与思考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三、简答题(略)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4)钟型分布。 五、实践题(略)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 D 12.D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平均时速=109.09(公里/时) 2、顾客占了便宜,因为如果两条鲫鱼分开买,则平均价格为16.92元/公斤。在这次买卖中,顾客所占的便宜是11元-10.4元=0.6元。原因是鲫鱼重量有权数作用。 3、(1)平均每个企业利润额=203.70(万元); (2)全公司平均资金利润率=13.08%。 4、(1)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2.17%、97.32%和

2.68%;(采用几何平均法) (2)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1%、97.31%和2.69%;(采用调和平均法) (3)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8%、97.38%和2.62%。(采用算术平均法) 5、(1)算术平均数x =76.3043;四分位数L Q =70.6818,M Q =75.9091和 U Q =82.5;众数o m =75.38; (2)全距R=50;平均差 A.D.=7.03;四分位差d Q =11.82,异众比率 r V =51.11%;方差2s =89.60;标准差s =9.4659; (3)偏度系数(1)k S =0.0977,(2)k S =0.1154,(3)k S =0.0454; (4)峰度系数β=2.95; (5)12.41%12.5%s s V V ==乙甲;。甲班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6、小号、中号和大号三款校服大概应分别准备544、128、128套。 7、若是非变量结果为1的比重为P ,则是非变量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 (1)P P - 8、甲、乙、丙三位同学该三门课程的标准化成绩的总和分别为1.27,0.52和1.63,所以,丙同学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i x : 3 3.67 4.33 5 5.67 6.33 7 i π:0.1 0.1 0.2 0.2 0.2 0.1 0.1 (2)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期望为:()E x =5;方差为:()V x =1.33; (3)抽样标准误为:()SE x =1.1547; (4)概率保证程度95%时的抽样极限误差为:?=2.2632;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统计学 课后习题答案

附录:教材各章习题答案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1(1)数值型数据;(2)分类数据;(3)数值型数据;(4)顺序数据;(5) 分类数据。 1.2(1)总体是“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样本是“抽取的2000个职工家 庭”;(2)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抽取的“2000个家庭计算出的年人均收入。 1.3(1)所有IT从业者;(2)数值型变量;(3)分类变量;(4)观察数据。 1.4(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分类变量;(3)所有的网上购物 者的月平均花费;(4)统计量;(5)推断统计方法。 1.5(略)。 1.6(略)。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2.1(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4)帕累托图(略)。 2.2(1)频数分布表如下

2.5(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4)茎叶图如下

2.6 (3)食品重量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2.7 2.8(1)属于数值型数据。

2.9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比A 班分散, 且平均成绩较A 班低。 2.11 (略)。 2.12 (略)。 2.13 (略)。 2.14 (略)。 2.15 箱线图如下:(特征请读者自己分析) 第3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3.1 (1)100=M ;10=e M ;6.9=x 。

(2)5.5=L Q ;12=U Q 。 (3)2.4=s 。 (4)左偏分布。 3.2 (1) 19 0=M ; 23 =e M 。 (2)5.5=L Q ;12=U Q 。 (3)24=x ;65.6=s 。 (4)08.1=SK ;77.0=K 。 (5)略。 3.3 (1)略。 (2)7=x ;71.0=s 。 (3)102.01=v ;274.02=v 。 (4)选方法一,因为离散程度小。 3.4 (1)x =274.1(万元);M e=272.5 。 (2)Q L =260.25;Q U =291.25。 (3)17.21=s (万元)。 3.5 甲企业平均成本=19.41(元),乙企业平均成本=18.29(元);原 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3.6 (1)x =426.67(万元);48.116=s (万元)。 (2)203.0=SK ;688.0-=K 。 3.7 (1)(2)两位调查人员所得到的平均身高和标准差应该差不多相 同,因为均值和标准差的大小基本上不受样本大小的影响。 (3)具有较大样本的调查人员有更大的机会取到最高或最低者,因为样本越大,变化的围就可能越大。 3.8 (1)女生的体重差异大,因为女生其中的离散系数为0.1大于男 生体重的离散系数0.08。 (2) 男生:x =27.27(磅),27.2=s (磅); 女生:x =22.73(磅),27.2=s (磅); (3)68%; (4)95%。 3.9 通过计算标准化值来判断,1=A z ,5.0=B z ,说明在A项测试中 该应试者比平均分数高 出1个标准差,而在B 项测试中只高出平均分数0.5个标准差,由于A 项测试的标准化值高于B 项测试,所以A 项测试比较理想。 3.10 通过标准化值来判断,各天的标准化值如下表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标准化值Z 3 -0.6 -0.2 0.4 -1.8 -2.2 0 周一和周六两天失去了控制。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统计学 B、统计数据搜集 C、统计分析 D、统计数据的整理 2、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 A、统计数据的搜集 B、统计数据的整理 C、统计数据的发布 D、统计数据的分析 3、某班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8分、84分和95分,这三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4、某管理局有20个下属企业,若要调查这2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20个企业 B、20个企业的每个职工 C、2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D、2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5、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 A、描述统计 B、理论统计 C、应用统计 D、推断统计 6、()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 A、理论统计 B、描述统计 C、推断统计 D、应用统计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学( ) A、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 B、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 C、研究方法为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D、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 E、研究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 2、数学() A、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数学基础 B、研究具体的数量规律 C、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 D、研究方法为纯粹的演绎 E、研究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 三、填空题 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2、统计过程的起点是_________,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______________。 3、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为什么统计方法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要求举三个例子且不与教科书上的例子雷同)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例题讲解

统计学例题讲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四章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第十一章: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预测因变量的估计 值。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题: 要求: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 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x2=79 n=6 ∑x=21 ∑y=426 ∑y2=30268 ∑xy=1481

(1) 相关系数: 2 222 )(1 )(1 1 ∑∑ ∑∑∑∑∑-?-?- = y n y x n x y x n xy r = 说明产量x 和单位成本y 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关系。 (2)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a+bx n=6 ∑x =21 ∑y =426 ∑x 2 =79 ∑ y 2 =30268 ∑xy =1481 = (1481-1/6*21*426)/(79-1/6*21*21)= x b y a -==426/6-*21/6= 则y c = 在这里说明回归系数b 的含义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单位成本平均降低元 . (3)假定产量为6000件,即x=6时,单位成本为: 则y c = =元) . 即单位成本为: 元. 2.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 =1890 ∑y = ∑x 2=535500 ∑y 2= ∑xy =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Y=+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率平均增加%. 第十四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5.计算综合指数及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例题1 (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目录 第一章绪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五章参数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六章假设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七章方差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八章非参数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第十二章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第十三章统计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四章 统计描述 【】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 45 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 即产量超额完成%。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 -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 即成本超额完成%。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 85%.101100%8%110% 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 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 【】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 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 (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 ?数 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 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 75%.1261021025357 4 =??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要求: (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 .13800≈; 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 .21670≈ (3) %37.25 1%) 451(2824851353 ≈-+ 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 【】某乡三个村2000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亩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1)填上表中所缺数字; (2)用播种面积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3)用比重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