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通过对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原因,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的综合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覆灭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权宣言》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法国国旗是一面从左至右蓝色、白色、红色垂直排列的三色旗。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后来三色代表着法国的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和博爱。在人类众多的历史事件中,1789年发生在法国的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因为那场革命产生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二、新课讲授

(一)旧制度的危机

1.材料展示: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150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当时的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1%,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法国社会到处堆满了“干柴”,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材料二18世纪法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著名的昂赞煤炭公司拥有12台蒸汽机,工人4000名。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面临制度的束缚。如专制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日益加重剥削,动辄封闭银行;国内关卡林立,贸易垄断制度也很盛行。

提出问题:从材料和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说一说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的社会现状。

师生归纳: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但是,法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2.教师讲解: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法国大革命

1.教师引导: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不得不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中,第三等级代表提出了哪些主张?国王答应他们的要求了吗?

学生回答:第三等级坚决要求增强自身的政治权利,主张三个等级合并开会,实行一人一

票的表决制度。此后,第三等级的代表自行成立“国民议会”,作为民众的唯一代表,并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国王被迫让步,一方面同意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议会”,要求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都加入;另一方面却暗中调集军队,企图以武力控制局面。

2.教师讲解:巴士底狱是国王统治的象征。民众攻占它,就意味着向传统的封建势力开战。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天也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3.教师讲解: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不久,制宪会议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有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教师补充: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材料展示:

材料一1792年夏,法国处于危机之中。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外敌镇压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联军侵入法国本土。为拯救革命,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将国王及王后逮捕入狱。9月22日,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材料二大革命时期,法国国民激情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人们不再使用“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激情渐渐地失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联盟,对法国开战。

提出问题: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归纳《人权宣言》颁布后法国大革命是如何发展的。

师生归纳: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欧洲的其他封建国家结成反法联盟,大举入侵法国。

5.教师讲解:共和国成立后,法国面临的局势仍然十分严峻。国内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人民苦不堪言;欧洲一些国家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开始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趁机抬头,妄图复辟。面对内忧外患,是谁拯救了法国?

学生回答: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

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教师讲解:但是,雅各宾派的打击面过宽,搞得人人自危,结果罗伯斯庇尔等人也在政变

中被送上断头台。不久,新的反法联军又卷土重来。雅各宾派的统治被推翻,只代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结束,而不是失败。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那么,法国大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

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教师讲解:大革命高潮结束后,对外战争仍在进行,人民生活没有摆脱困境,政局依然动荡。在这个需要强人的时代,谁登上了法国的历史舞台,并且改写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

学生回答:拿破仑。

2.教师提问:拿破仑是怎么夺取政权的?他又采取了哪些对内对外政策?

学生归纳: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他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他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3.教师讲解:《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该法典为参照蓝本。

4.教师讲解: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拿破仑虽然当上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他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同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观察《1812年的拿破仑帝国》地图,了解拿破仑在欧洲的扩张。我们如何看待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学生回答: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5.教师讲解:1812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1815年,在滑铁卢,拿破仑最终被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并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个荒岛上,从此退出了法国的政治舞台,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我们该如何评价拿破仑?

师生归纳: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创建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推动法国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但连年征战也给法国人民及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总的来说,拿破仑的一生功大于过。

三、课堂总结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逐步上台,并建立帝国,他一方面维护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使资本主义文明进一步在欧洲传播。但后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转变为军事侵略,可以说拿破仑从战争中发迹,又在战争中没落。

◇板书设计◇

法国大革

命和拿破

仑帝国

法国

大革命

过程

爆发:攻占巴士底狱

文献:《人权宣言》

发展:成立共和国,处死国王

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意义

拿破仑

帝国

拿破仑的崛起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年

内外政策

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

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帝国的覆灭:1815年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 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讲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

讲明本册考点 人类文明 的开端 解 疑 析 错 归 纳 拓 展 迁移 .拓展 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 、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 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工业革命 考点一:古代文明 (一)考点回顾 一、 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 ① 约公元前 3100 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 公元前 1894 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 一部著名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 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 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 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 27 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亚欧封建社 会和古代文 明交往方式 典例 剖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请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生活过的燕国和秦国是()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①③ 3.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有这样的感慨:不是秦王有了李斯而幸运,而是李斯幸运地遇到了秦王,使他的才能能够发挥出来。如果商鞅也发表这样的感慨,他应该感谢的人是() A.魏文侯 B.魏惠王 C.秦穆公 D.秦孝公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 A.秦国B.齐国

C.燕国D.赵国 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据史料记载,商鞅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不得已,商鞅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有人认为,商鞅死于自己的规定,请问是下列哪一项() A.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7.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8.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人是() A.大禹B.李冰C.商鞅D.诸葛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谁说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王、议会、首相、三者关系怎样?议会处于核心地位,但这一政治格局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取得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单元】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 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7.右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朱温 D.赵匡胤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 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2.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3.材料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陈吉海 〔导入新课〕:出示美国总统山图片并提问:这是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著名的总统山,大家都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吗? 学:略 师: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罗斯福。 师:(出示林肯图片),提问:我们对于林肯有什么样的了解? 生:(略) 师: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今天我们讲述的美国南北战争就会学到他的主要功绩。 师:下面看课本第111页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的一场战争。 师:(出示课题)。 板书 18课美国南北战争

〔讲授新课〕: 板书:一、南北战争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一)、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师: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经济制度分别是怎样的? 生:(南方是大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现在我们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第一、二组分别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阐述各自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第三组同学在他们的阐述中找出双方有几对主要矛盾。 第一组南方:(略) 第二组北方:(略) 第三组矛盾(略) 师:出示南北双方矛盾简图,进行对比讲述:要进行生产,肯定离不了自由劳动力,而南方却占有了大量的黑人奴隶。要进行工业生产,必须要有原料,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北方对原料的需求增多,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

棉花等原料。而南方却更愿意把原料卖给国外,因为他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这样南方的市场被英国占据,北方缺少销售市场。而北方要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入,扩大本国的市场就要利用海关了。这时我们想一下,南北双方会各自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调整关税? 生:(北方:提高关税,南方:降低关税) 教师:对于北方来说,想卖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而这时,就要对进入本国的商品收税高还是低?而南方…… 师:这是南北双方在经济发展中的三个矛盾,这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那么什么是其中的焦点呢? 生: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师:出示漫画图片,讲述其焦点就在于是否向西部扩张奴隶制。 板书: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二) 林肯当选总统 师: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什么事件引发了这场战争呢? 生:导火线:(1860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板书:2、导火线林肯就认美国总统(1860年)

【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 新人教版)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1.2学时重点 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1.3学时难点

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 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 活动2【讲授】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展示《北宋建立形势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当时与之并立的政权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崛起与并立 1.契丹的兴起与政权建立 (1)、多媒体出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情景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问题思考(p.34)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1.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商鞅其人其事。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p.35)。 3. 变法的意义:(p.35)。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 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 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 了封建社会时期。 材料研读(p.3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以《都江堰示意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4.2新中国的诞生 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4.2新中国的诞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 A. 辽沈战役胜利后 B. 淮海战役胜利后 C. 平津战役胜利后 D. 渡江战役胜利后 2.使中国结束了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独立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乡愁四韵》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令人回味无穷。“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历史上,造成台湾与大陆三次分隔的事件有() ①荷兰侵占台湾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67年前与两岸分离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 A. 南京解放,蒋介石政府退守台湾 B.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D.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 5.1949年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一年。以下场景我们在1949年可以看到() A. 西藏地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C. 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6.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三大战役胜利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完成 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基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③中国民国成立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184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属于( ) A. 资本主义社会 B. 封建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9.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 1911-1939年 B. 1919-1947年 C. 1921-1949年 D. 1949-1977年 10.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D. 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 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2)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英国在北美建立的13个殖民地、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作用、《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2.知道《独立宣言》的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了解1787年宪法的特点,理解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 3.归纳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会根据线索记忆历史事件的能力;探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重点 《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难点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请同学们看自由女神像。这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铜像落成,它承载了一个伟大国家诞生的故事,那就是美国的独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听听这个伟大国家诞生的故事吧! 一、独立战争 1.背景 教师:同学们,美洲大陆最早是谁发现的? 学生:美洲大陆最早是哥伦布发现的。 教师:对,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渐形成。而与此同步的是,西方也开始了一场残酷的殖民掠夺和扩张。面对着广袤的北美大陆,谁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学生:英国。 教师: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北美经济的发展却遇到了空前的障碍。 史料1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 第 1 页共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