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法国巴黎国际航天航空展

2013年法国巴黎国际航天航空展

2013年法国巴黎国际航天航空展
2013年法国巴黎国际航天航空展

2013年法国巴黎国际航天航空展览会

展会时间:2013年6月17日-23日

展会地点:巴黎布尔歇展览馆

主办单位:GIFAS

媒体支持: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9511953.html,

中国协办/承办单位:厦门市盈拓商务有限公司

法国巴黎国际航天航空展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之一,会场设在位于巴黎东北的布尔歇机场。第一届巴黎航展于1909年9月25日开幕,1924年以后定为每两年一次,逢单数年初夏举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航展被迫中断,但战后迅速恢复举办。

商机无限

大范围地向人们展示航空航天工业的研发结果、先进技术、最新材料、复杂的飞行器和太空飞船研究设计和检验技术等。巴黎航展到现在已经有102年的历史,它比中国任何一个航空企业、航空公司甚至比中国空军的历史都更要久远。巴黎航展见证了世界航空产业的兴起和勃发。

展品范围

民用飞机

军用飞机

飞机维护

机场建设

地勤设施

无人机

信息技术

导航技术

航空配件

机场设备

机场建设

直升机

调度系统

2011展区资讯

参展商:2190家展商,其中1182家来自国外

观众:292474位,其中14420位来自国外

展区面积:124804

2011展会看点

中国:大规模参展、“枭龙”首次飞行表演

波音:747-8客、货机、787梦想客机亮相,展示最新天空内饰

空客:A380客机、A400M军用运输机亮相,展示2050年概念客舱

欧洲与中国间航空业市场

欧洲1980-2000年期间航空运输扩大三倍。预计2020年前还将翻倍,而中国的航空业也在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航空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目前承认共同体航空法律,有利于两个地区间的合作。欧盟希望加强欧盟与中国在各领域的航空合作以实现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技术领域的合作规模显著,形成全面的欧盟-中国航空服务协定以满足双方各自的利益将是水到渠成的目标。

同期热门展会

澳大利亚国际航空航天及国防展览会2013/02/26—03/03

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展览会2013/08

巴黎气候协议最终草案

巴黎气候协议最终草案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5日中午提交了巴黎气候协议最终草案。这份草案是下周各国部长级官员进一步磋商的基础。 从草案内容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将由一份“核心协议”和一些“大会决议”组成。巴黎气候协议将包括各国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相关原则、框架和规则,而大会决议则包括落实相关协议的一些细节安排。 这份协议草案共21页,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技术发展与转让、能力建设、透明度等26个大条目。与今年年初在瑞士日内瓦形成的近100页谈判案文相比,这份草案的整体结构和语言更加清晰、不同议题的选项更加明确。

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说,经过长时间努力,各国最终形成这样一份草案“可喜可贺”,但目前还有若干分歧需要弥合。这份草案为下一周各国部长级官员磋商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中的分歧需要各方继续共同努力,尽快寻找解决方案。 目前,各方的主要分歧包括如何在协议各要素中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在2020年后如何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等。在减排行动长期目标、各国自主行动计划提交周期、盘点机制等细节安排上,各方也有不同立场。 巴黎气候协议应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与该《公约》下第一份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相比,巴黎气候协议在行动机制上有所创新,将以“自下而上”的“自主贡献”为主。各方期望这样的安排能够鼓励更多国家参与,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力度。

为解决“自主贡献”不足以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问题,巴黎气候协议将设定一项逐渐提高力度的机制,通过定期盘点和更新“自主贡献”的方式逐步引导全球向低碳、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在大会开幕后的第一周谈判中,各方尚未就主要分歧作出让步,很多问题将由部长级官员于下周在政治层面推动解决。 苏伟说,首周的谈判进展虽仍旧艰难,但总体来讲效果不错。下一周,各方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协商沟通,相向而行,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预计本月11日闭幕。法国外交部长、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各方能以建设性态度推进谈判,在11日按时达成一项新的全球气候协议。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论 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

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XuY/110217

Los Campos Elíseos son, sin duda, la más célebre de las calles de Paris. Surgió como prolongación del jardín de Les Tuileries, para actualmente nacer en la Place de la Concorde y finalizar en la Place de l'Etoile. En sus casi dos kilómetros de longitud concentra multitud de tiendas lujosas, salas de espectáculo, caros cafés y sedes de importantes empresas. 香榭丽舍大街无疑是巴黎最著名的街道。 十七世纪中叶,对杜乐丽花园的重新设计中延伸了花园中心小路的长度时香榭丽舍大街便诞生了,实际是从协和广场开始到星形广场结束。 在它近两公里长的地方集中了许多豪华商店、剧院、咖啡厅、高档饭店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

1.大皇宫 2.小皇宫 3.亚历山大三世大桥 4.圆环剧场 5.马里尼剧院 6.凯旋门

La Place de la Concorde, situada en la parte más baja y oriental del paseo precede a los jardines des Champs Elysées, que poco han cambiado desde que fueran trazados por el arquitecto Jacques Hittorff en 1838. 协和广场位于大街底部,从广场往东步行是香榭丽舍花园,这里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它们是由建筑师Jacques Hittorff早在1838年就规划好的。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按照气候谈判的计划,巴黎气候大会是继2009年后又一重要时 间节点,将完成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 球气候协议,以确保强有力的全球减排行动。因此,巴黎大会也是 近几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 与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气候谈判模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自上而下“摊牌式”的强制减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 所取代。目前,全球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这些国家碳排放量达到 全球排放量的90%。此举让各国在减排承诺方面握有自主权和灵活性,谈判压力骤然减小。其次,大国合作意愿更为强烈。中国与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气候变化签署了多项双边声明,提前 化解了此前纠缠谈判进展的诸多分歧。中美之间还总结了2009年哥 本哈根大会上公开争论影响谈判气氛的教训,通过双边对话增加理解,避免在谈判场合相互指责。再者,气候科学认知更深入。联合 国在2013—2014年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对全球变 暖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可能性由上次报告的“非常高”(概率在90% 以上)调高至“极高”(概率在95%以上)。最后,主办国和国际社会 都在思考哥本哈根的教训,对谈判的期望值更趋理性务实。 来自195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将出席此次大会,各方的代表团人数总计将达到1万人。全球近2000个非政府组织也将参加巴黎气 候大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人数将达1.4万人。 大会注册记者数量已超过3000人。 预计巴黎气候大会举办期间,巴黎的公交和地铁客流量每天将增加7万人次。 1992年的里约会议,全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叫地 球首脑会议,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国外著名街道都种什么树

国外著名街道都种什么树 从17日开始,北京开始对长安街行道树树种进一步统一,将长势衰弱的银杏、毛白杨换为国槐。其实不少国家的著名街道都种着特色景观树。法国香街种着“方形树” 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两行行道树把这条街装扮得典雅亲切。除了自1900年起就站在路边的梧桐以外,翠柏和巨杉树更比梧桐早了半个世纪来装点香榭丽舍大街。不仅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在杜乐丽公园、三月广场、共和国广场、凡尔赛宫的皇家花园里,处处都有法国梧桐的身影,它出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几乎是最常见的行道树。 巴黎是欧洲绿化面积最大的首都城市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巴黎市政府不遗余力地完善发展着巴黎绿化政策。在巴黎的1650条路上,有10万棵行道树矗立在路边,这些树与巴黎的博物馆、老建筑一样是巴黎重要的文化遗产。巴黎市政府每年在绿化方面花费巨大,不仅要制定新的绿化计划,也要保养现有绿化景观。巴黎市树木服务机构专门负责该项任务,专业的林业工人在这些树身上狠下了工夫。植入以后的前3年是树木生长的关键时期,定期的浇水和检查必不可少,以便这些树木能深深地扎根于此。3年之后,这些树木长势稳定便不再需要特别的关照。而成年的树则需要定期修剪,让树木更加适应城市环境。 在巴黎的主干道上,几乎看不到遮天蔽日的行道树。为了保证行人、车辆以及周边建筑的安全,这些树木都被剪成了笔直挺

拔的方形,法国人称之为“卷帘门柜”型。 另外,所有行道树低矮的树枝都被剪掉了,以免影响车辆和行人。同时在巴黎市很少见到树龄超过80年的老树,在树木开始衰老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将树木移走,以保证巴黎的绿化具有勃勃生机。 巴黎市想了很多适合城市发展的树木保养方式,种植种类多样的植物是其中之一。由于树木病虫害只在同种树木中传染,所以多种树木混用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巴黎市共有超过160种行道树,包括梧桐、栗树、槐树、中国梨树、普罗旺斯朴树等。 椴树点缀德国菩提树下大街 如果要问柏林最重要的大街是哪一条,柏林人十有八九会说菩提树下大街;如果再问柏林人哪条大街最美丽优雅,答案仍是菩提树下大街。这条种满了德国国树之一——椴树的大街,是柏林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如图②)。 从1573年开始,菩提树下大街从柏林东边的城市宫殿不断被扩建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两旁建起了国家歌剧院等建筑。而种椴树的历史几乎与这条大街的建造史一样长。二战后,菩提树下大街曾变成了一堆乱石的废墟。从1958年起,大道两旁的著名建筑才逐渐得以重建,一直到柏林墙倒塌后,修复与重建的工作逐渐完成。柏林人又在大街两边种上椴树。大街上两边也出现很多商店,成为一条集艺术、文化、商业、交通和行政于一体的景观长廊。 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在菩提树下大街种椴树呢?据了解,椴树被日耳曼人尊奉为爱情与幸运女神弗蕾亚,以前中欧的很多地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协议:控制温度升高在2度之内

看上去,这次人类抓住了“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原定日程12天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在“加时”1天后终于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协议。当地时间12月12日,在巴黎北部市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法国外长、巴黎气候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左三)在大会上落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通过了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12月12日,在巴黎北部市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左三)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落锤,标志着巴黎气候协议的达成。当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 当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6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巴黎协定》最关键的内容是,缔约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到2100年,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并且在2050年到2100年之间实现人类活动排放与自然吸收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在考虑到海洋和森林有能力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下,本世纪下半页让地球的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 上述目标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的全球气温上升将不得再超过1摄氏度。 在决议通过之前的最后一刻,许多与会国要求将气温升高的上限定在1.5摄氏度。因为如果气温上升2摄氏度,许多直接受到全球气温变暖影响的小岛屿国家就将被海水覆盖,或变得不宜居住。但相关国家的诉求最终未被采纳。气候保护协议的最终目标被定在1.5度到2度之间。 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承诺从2020年开始每年为此提供1000亿美元的拨款。在2025年之前,还会提高这笔拨款的额度。 协议还规定,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审查,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协议规定,缔约各方有义务尽快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也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

历年气候大会

1992年的里约会议,全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叫地球首脑会议,于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次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项便是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达成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简单来说,以后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谈论的气候问题,都是以这个公约为基础的,而且该公约具有法律效力。该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之后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日本京都。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 2001年10月,第七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摩洛哥马拉喀什。会议通过《马拉喀什协定》。 2005年,第11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通过《蒙特利尔路线图》。 2007年,第13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议通过《巴厘岛路线图》。200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8年12月1日─12月12日)在波兰波兹南 举行,地点在波兹南国际会展中心,与会者有来自逾180个国家的代表与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国的第14次会议,也是《京都议定书》缔约国的第4次会议。各与会国媒体多有发表对于此次会议的不同意见。此次会议主要关注下次会议(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目标,会后各国代表同意在2009年2月中旬递出至2020年国内的减量计划与措施,会中关于如何推广环境友善科技至开发中国家也有进展,得到了减少森林开伐的必要性已到了紧急程度之共识。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寥寥,最后只达成了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2011年,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南非德班,会议就第二承诺期存续问题达成一致。 与会方同意延长5年《京都议定书》的法律效力(原议定书于2012年失效),就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达成一致。大会同时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即"德班平台",在2015年前负责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 2012年,第18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卡塔尔多哈,会议通过了对《京都议定书》的《多哈修正》,最终就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及第二承诺期以8年为期限达成一致。大会还通过了有关长期气候资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成果、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电影午夜巴黎观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向往着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和空间里。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高晓松的节目中知道了一部名叫《午夜巴黎》的电影,讲述了有着怀旧情结的主人公从现实世界乘坐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穿越到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并在那里与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事情么。 利用周日闲暇的时光,我在网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文艺小资们独自品味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开篇将近三分钟的“巴黎风景秀”一度让我误以为自己点错了地址,搜到了一部同名的巴黎旅游宣传片。在一个接一个如幻灯片般的镜头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浪漫的巴黎左岸咖啡屋、美艳的香榭丽舍大街、迤逦的塞纳河风光,在黎明里、细雨中、黄昏后,萦绕着轻柔悠扬的爵士乐,让人心醉神迷。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甚至不忍附上一行字幕,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电影的开篇一下子就唤醒了我对巴黎的所有回忆,多年前我曾漫步在同样的画面里,还坐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长条木凳上书写自己初到巴黎时的所见所感。时至今日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现在已是一家企业报的文艺版编辑。回首往事,不胜唏嘘,自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巴黎,也没有去过法国。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这部影片。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好莱坞的年轻编剧,收入不菲,可心中一直存着一个文学梦,希望能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成为和他心目中那些大师们一样的大人物。于是,他暂别了美国好莱坞日进斗金的编剧生活,带着未婚妻来到文艺气息浓厚的法国巴黎寻找创作灵感。主人公的未婚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现实中的未婚夫妻而非精神上的心灵伴侣。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两人经常发生有意或无意的口角,在一次不欢而散后主人公流落在巴黎的街头,由于语言不通而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到午夜十二点依然没有找到居住的酒店。这时一辆破旧的老爷车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主人公乘坐这辆老爷车穿越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在塞纳河左岸夜色笼罩的咖啡屋中与他心目中的大师一一相遇,与海明威探讨人生的真谛,和菲茨杰拉德畅谈小说的艺术,甚至和毕加索的情妇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在影片中这些已经名垂青史的大师们在他面前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几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和他交流文学和艺术,还对他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给予了不俗的评价。这怎能不让这位穿越时空的文艺粉丝心花怒放呢?可一到了白天主人公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

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法国城市建设的六种态度

坦诚写意突破理性尊重大国——法国城市建设的六种态度 ?作者:路露来源:徒步阅读世界景观与设计浏览:189 ?摘要:法国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被视为典范。本文以巴黎、里尔参观考察所得为基础,通过探讨法国城市建设的态度解析其城市建设的成功。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successes in French c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 xplains these successes by discussing the attitude towards to city construction,base d on th e information getted from the traveling in Paris and Lille. 关键词:法国、巴黎、里尔、城市建设、态度 Key words: France,Paris,Lille,City Construction,Attitude “一路行来,最健全的城市还是巴黎。”(余秋雨) 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巴黎,准备遭遇一场经典与繁华的洗礼。谁曾想,巴黎给我的却是最平实的关于城市的解读——“健全”。 蜕去“文化之都”、“艺术殿堂”的外衣,巴黎的“健全”之处在于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在于生活与工作的兼得,在于经济与文化的贴合。 然而,这“健全”的基座,才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讨的内容。 因此,本文不谈“健全”本身,而是尝试理解城市建设的态度。即凌驾在物质世界之上的心理与精神的部分。 好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态度早已融入法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从卢浮宫出发,初识这些态度,再在城市的别处重遇。 1 坦诚 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前人头攒动,而我们却长久地驻足于那座举世闻名的玻璃金字塔(图1)。 因为贝聿铭,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在异国他乡也感到自豪。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以巴黎拉德芳斯新区为例 摘要: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关键词:城市设计拉德芳斯新城 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占地面积仅仅为0.5平方千米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巴黎城市改造,改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区,并一举成为巴黎主要的商务区,是各国学习的楷模。 1.设计意图 从19世纪开始,巴黎城市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长。60年代初,巴黎大区的面积尽管仅为法国领土面积的2%,而人口却占了19%,法国大型的工商企业集团总部的70%设在巴黎地区。政府设置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来负责就巴黎大区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1965年该中心提出巴黎大区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的概念和卫星城的计划,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解决用地压力,并都付诸了实施。 2.拉德芳斯新城 目前,这些规划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都已相继建成并具一定规模,使巴黎的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重新组合,扭转了经济生活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地状况,缓解了市中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拉德芳斯新城的建设,这座现代化的巴黎郊区卫星城被称为巴黎的“曼哈顿”。拉德芳斯区将艺术和视觉效果充分结合,加上现代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体现出法国现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和震撼,世界许多建筑业人士都来拉德芳斯区观摩。 2.1拉德芳斯设计理念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建筑112班李霄汉2011051166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平庸且乏味、同质且均一的城市空间,试图归纳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的重要性以及空间活力的设计原则。并以城市中的重要要素之一的街道作为分析的主要方面,通过分析街道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出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应对思路。【关键词】城市活力街道 【正文】 随着近几个世纪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但是纵观当下城市的现状,城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没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的所有弊端,强调功能和形式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在中国,古代城市“一墙一城”的单一城市表征方式早已被打破,改革开放之后的城市化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速度,现代化的西方大都市似乎成了中国争相模仿的模板,完全不顾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比如一些地方的城市广场和公园在设计中忽视景观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尺度巨大,夏无遮荫之地,冬无御寒之所”,导致无人问津的死空间和废空间产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把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效率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导致现代大多数的中国城市缺乏亲切的生活气息。 简·雅各布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起来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显得很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 街道,是城市的经络,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街道”是一个单元词汇,是“街”和“道”两个字的组合,“街”为双人旁构字,形容人气要旺,“道”是走字底构字,形容道路要以通行为首。因此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既要满足通行能力,承载交通量,又要 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才能称之为街道。而在当今我 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也给城市街道带来了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在交通为主导思想 的影响下,街道的功能已纯粹化为交通功能,人的活 动让位于机动车辆的穿行;其次,街道空间合理尺度 的破坏。街道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原来的适宜 并且和谐的尺度已很难是规划者眼中考虑的重要因 素,街道在巨大的尺度下显的冷漠、孤立;再次,街 道作为城市的肌理遭到破坏。宽阔的现代街道割裂了图1 通行能力已几乎成为评价道路的唯一标准 城市由历史上延承下来的城市形态和肌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也在逐渐的丧失,街道的活力逐渐趋于湮灭(图1)。因此,城市活力的营造,首先要从街道着手。 不同的街道有着不同的性格,呈现出不同的形象、面貌和空间特色,或庄严、或优雅、或热闹、或静谧……这与街道本身的性质,街道所处城市的文化、气候等密切相关。毫无疑问,一条有活力的道路,应该具有它自身的性格,也就是道路精神。如果一条道路没有特点的话,那就势必会造成整个城市的千篇一律。街道的性格与道路的类型是分不开的,结合空间特征和功能特征,可以将街道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1)仪式性街道 主要作用是展示城市形象,构件城市空间轴线,一般而言都是尺度宏大、壮观,有很强的仪式性和展示型特征。比较经典的案例有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北京的长安街等等。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国际四大都市。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艺术之都。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 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等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从巴黎的历史规划讲起。巴黎在历史时期主要有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其城市规划起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要介绍一下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整个欧洲都如出一辙的肮脏,而巴黎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最脏的城市。在中世纪,街道没有铺路石,满地都是垃圾粪便堆积成的泥浆,下雨天更是肮脏不堪。巴黎的所有下水道都直接通向塞纳河,而市民又直接从塞纳河取水饮用。当时居住在凡尔赛宫中的贵族都直接在房间内排泄,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房间居住,弄脏的房间就有人来清洁。这样一个肮脏的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对人们精神的黑暗统治,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疾病常发的社会现象促使城市改革发生。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被强烈动摇。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豪斯曼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前文提到的绝对君权时期,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开始有了些发展,巴黎昔日破破烂烂的房屋被整改成了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最伟大的产物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轴线一路向西延伸,于1724年其轴线到达星形广场,也称作戴高乐光场,矗立着闻名于世的凯旋门。巴黎于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香榭丽舍大道。这条轴线成为了巴黎的中枢主轴,其上分别有卢浮宫,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和凯旋门。 与此同时,巴黎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规划。纪念性的公共广场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泉雕塑、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理好广场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的环境以及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左边的旺道姆广场和右边的协和广场。 总的来讲,在绝对君权时期,巴黎完成了如下几条规划:1、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和建筑群、街道的改建,初步形成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2、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为城市的面貌和发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3、广场建设的轴线变换、相互关系、尺度等系列处理手法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比如说左边这张图的星形广场,以其为中心辐射出去了十二条对称的道路。 接下来讲到著名的奥斯曼改造。1789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拿破仑三世执政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其改建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六点:1、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5、采用新的城市行政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变革;6、美化巴黎城市面貌。 奥斯曼改造的重要内容是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就是如图的红十字。奥斯曼将

奥巴马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演讲全文教学文稿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as one of 147 world leaders to address delegates in Paris on 30 November at the opening of the 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COP21).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mitter of greenhouse gases after China. Negotiations on the next global agreement o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officially started on Monday, with talks presumed to go on until at least 11 December. Read the full text of Obama's speech below: President Hollande, Mr. Secretary General, fellow leaders. We have come to Paris to show our resolve. We offer our condolences to the people of France for the barbaric attacks on this beautiful city. We stand united in solidarity not only to deliver justice to the terrorist network responsible for those attacks but to protect our people and uphold the enduring values that keep us strong and keep us free. And we salute the people of Paris for insisting this crucial conference go on -- an act of defiance that proves nothing will deter us from building the future we want for our children. What greater rejection of those who would tear down our world than marshaling our best efforts to save it? Nearly 200 nations have assembled here this week -- a declaration that for all the challenges we face, the growing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could define the contours of this century more dramatically than any other. What should give us hope that this is a turning point, that this is the moment we finally determined we would save our planet, is the fact that our nations share a sense of urgency about this challenge and a growing realization that it is within our power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human beings disrupt the climate advances by the day. Fourteen of the fifteen warmest years on record have occurred since the year 2000 -- and 2015 is on pace to be the warmest year of all. No nation -- large or small, wealthy or poor -- is immune to what this means. This summer, I saw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firsthand in our northernmost state, Alaska, where the sea is already swallowing villages and eroding shorelines; where permafrost thaws and the tundra burns; where glaciers are melting at a pace unprecedented in modern times. And it was a preview of one possible future -- a glimpse of our children's fate if the climate keeps changing faster than our efforts to address it. Submerged countries. Abandoned cities. Fields that no longer grow. Political disruptions that trigger new conflict, and even more floods of desperate peoples seeking the sanctuary of nations not their own. That future is not one of strong economies, nor is it one where fragile states can find their footing. That future is one that we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Right here. Right now. But only if we rise to this moment. As one of America's governors has said, "We are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feel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last generation that can do something about it." I've come here personally, as the leader of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and the second-largest emitter, to sa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not only recognizes our role in creating this problem, we embrace our responsibility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Over the last seven years, we've made ambitious investments in clean energy, and ambitious reductions in our carbon emissions. We've multiplied wind power threefold, and solar power more than twentyfold, helping create parts of America where these clean power sources are

城市设计导论-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城市设计导论——城市轴线教师:谭文勇 姓名:张超学号:20131513116 专业:城市规划硕士类别:专业 上课时间:2014 年4月至2014 年 5 月 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 摘要:文章对典型的东西方城市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轴线做了相应的比较,从多个方面来剖析两个城市中轴线从形成开始至今的变化,以此来对比中外轴线的差异,并提出自己对于轴线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轴线、北京、巴黎 北京和巴黎,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尽管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两个城市在空间形态及其布局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 两个城市的城市轴线就体现了布局的异同,是世界上颇具特色的城市轴线。 1 关于轴线 1.1 轴线的概念和定义 轴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而且现在仍被普遍运用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其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狭义上的轴线指的是中轴线,尤指中国传统城市中统领全城布局的对称轴,《土木建筑工程词典》认为,轴线是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就是狭义上给轴线下的定义;《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指出:连接空间中的两点得到的一条线,形式和空间等要素沿线排列。作者以为城市的轴线式构图,关注的是轴线与城市结构的关系,故可理解为均衡与统领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构成的线型结构性要素。 1.2 轴线的作用 通过定义,不难发现轴线在城市中的意义就是可以统领城市空间的形态构成,使城市布局均衡有序,具体而言,可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控制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轴线的性状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网状、放射状);②组织城市空间序列——轴线上虚与实的组合与交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序列;③形成城市天际轮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