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能力建设

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能力建设

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能力建设
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能力建设

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是什么?需求量是多少?社会正为残疾人提供哪些康复服务?服务提供量是多少?哪些服务应依靠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提供?哪些服务应由残联提供?怎么提供?这组问题是有效组织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重要问题,更是按浙江省政府要求,于2015年前全省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而需理清的首要问题。

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全省有通过医疗服务获得功能恢复或补偿需求的残疾人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63.48%,而已接受过此类服务的残疾人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36.60%;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43.74%,而已接受过此类服务的残疾人仅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 5.51%;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22.20%,而已接受过此类服务的残疾人仅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4.27%。这组数据说明,浙江省目前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进一步了解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间的差距,提出下一步的针对性工作思路和建议,为行政决策提供较精确的依据,省残联决定进行一次专题调研,以期获得上述问题的与事实基本相符的答案,以供决策。

调查结果及分析

围绕“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能力建设”这一专题,2007年10月至11月间,浙江省残联组织调研组,专程赴杭州、温州、绍兴、丽水等市及下城、萧山、绍兴、上虞、松阳、莲都、缙云等县(市、区)进行了调研。

关于康复需求

运用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调研组对杭、温、绍、丽四市所属39个县(市、区)的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进行了搜索,对其中已较正常使用系统的上城区等5区(市)的情况进行了下载。据下载数据绘制的《上城、下城、江干、西湖区、富阳市持证残疾人康复需求汇总表》(附表1)显示,5区(市)持证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二抽调”中获得的同类数据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如下:

从严格意义上讲,上述两组需求率是不可比的。因为A的分母仅是5区(市)的持证残疾人数,而B的分母却是全省估算的残疾人数。但在目前无法获得全省残疾人确切康复需求数的情况下,通过对两组需求率的粗略比较,结合调研组的实地调查,也可能分析出一些问题。例如:

1.医疗服务类需求和辅助器具类的需求可能还远远没有被各级残联所掌握。

2.调研组在与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的交谈中了解到,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中显示的各种康复需求数常常是残疾人或其亲友主观表达的简单录入,而不是像“二抽调”那样由训练有素的专业调查员经科学判断,确认其具有相应需求的适应症后才决定录入与否。因此可能存在具备适应症的需求未被掌握,而不具备适应症的需求却被录入,从而可能对下一步的服务产生误导。

3.附表1显示,视力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主要是医疗服务类需求和辅助器具类需求;听力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主要是辅助器具类需求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类需求;言语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主要是康复训练与服务类需求;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主要是医疗服务类需求、辅助器具类需求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类需求;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主要是医疗服务类需求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类需求。

关于社会康复服务能力

据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估算,杭、温、绍、丽四市共计有残疾人140.51万人,其中杭州47.78万人、温州49.15万人、绍兴27.67万人、丽水15.91万人。据本次调研所发调查表数据汇总的《杭州、温州、绍兴、丽水四市2006年域内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调查汇总表》(附表2)显示,2006年四市向残疾人提供的医疗康复类服务为159772人次/年,其中杭州63566人次/年、温州45750人次/年、绍兴25494人次/年、丽水24912人次/年;辅助器具类服务为17496人次/年,其中杭州8504人次/年、温州2193人次/年、绍兴5114人次/年、丽水1685人次/年;康复训练类服务为36910人次/年,其中杭州12279人次/年、温州5253人次/年、绍兴13818人次/年、丽水5560人次/年。据此可进行如下分析:

1.四市的实际服务率与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得出的三类康复估算服务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四市实际服务率=四市提供服务的人次/年÷四市估算残疾人数×100%);与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得出的三类康复估算需求率相比,差距则更大。

所以如果将上述康复实际服务率近似地视为域内残疾人康复现有服务能力,那么现有服务能力与有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是显而易见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附表2数据还显示,不同的康复服务分别以不同的社会部门为主加以提供。如医疗康复类服务的提供,卫生部门占98.2%,而非卫生部门和机构仅占1.8%;辅助器具类服务的提供,残联占96.4%,而非残联部门和机构仅占

3.6%;康复训练类服务的提供,卫生部门占57%,残联占6.6%,其他部门和机构占36.4%。前两类服务的性质与提供服务主要部门的工作性质是基本一致的,在逻辑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附表2数据显示,康复训练类服务的主要提供部门也是卫生部门。调研组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训练类服务主要是针对致残性疾病(如中风、脊脑外伤等)治疗后的早期康复训练。由于医院病床周转率的要求,患者一般在病情稳定后数周即出院回家。许多患者回家后即停止了进一步的正规康复训练,从而贻误了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导致不可恢复的残疾。此外,教育、职业等手段的康复训练也是医院所不可能提供的。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讨论的问题。

关于残联系统康复服务能力

本次调研的杭、温、绍、丽四市残联共有所属康复机构8个。包括听力语言康复中心3个、肢体残疾康复中心2个、智力残疾康复中心2个和辅助器具中心1个。8个机构共有业务用房3730平方米;价值2000元以上的设备8件;康复床位116张;业务人员29人,其中财政承担人头费的8人,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务的人数分别为0、4、8人;2006年8个机构共筹集资金104.77万元。

四市所属的39县(市、区)残联共有所属康复机构20个。包括听力语言康复中心3个、肢体残疾康复中心3个、智力残疾康复中心1个和辅助器具中心13个。20个机构共有业务用房2046平方米;价值2000元以上的设备61件;康复床位15张;业务人员34人,其中财政承担人头费的14人,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务的人数分别为3、6、5人;2006年20个机构共筹集资金57.58万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残联所属的各类康复机构在硬件、软件和资金筹集方面是比较弱的。由此引出各级残联在花钱为残疾人康复“买服务”的同时,究竟还要不要再花钱“办服务”的问题,这也是必须认真讨论的。(待续)■

(作者单位:浙江省残联)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调研组认为下列问题必须在此加以讨论。

问题之一:如何较准确地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

掌握需求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不断地组织各类专业人员对各类残疾人进行全面康复普查;二是组织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定期较准确地收集社区残疾人的康复信息,并将其及时输入“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以便上级残联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前一种方法涉及的人力、财力十分庞大,显然不适合频繁地使用。因此,后一种方法可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主要选择。如何保证此种方法的有效实施并产生期望效果,调研组认为应从4个方面入手。

1.尽快完成“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在全省的推广普及工作。系统网络的终端在城市要普及到社区,在农村现阶段至少要普及到乡镇,并创造条件逐步普及到行政村。

2.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不但要培训其“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的操作技术,而且要培训其对康复需求的正确收集方法、正确筛选需求适应症的基本技能和对已提供康复服务的效果正确评估技术。对收集、筛选和评估所获得的信息,现阶段至少要做到每半年收集和更新输入一次,为有效地提供“一对一”式的康复服务提供保障。

3.鉴于正确收集康复需求、正确筛选需求适应症和正确评估服务效果涉及较复杂的医学、教育、心理、康复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社区康复协调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困难较大,因此当前还要研发和推广诸如“智力、听力残疾评估系统”之类的高科技含量的康复需求筛查评估工具,使基层的康复需求筛查评估操作逐步“傻瓜化”,让基层同志通过培训掌握这些工具的简易操作方法后,可以胜任较复杂的康复需求筛查评估工作。

4.探索建立对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的激励机制。促使这支队伍在稳定中不断地提高素质。

问题之二:在康复服务能力明显低于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事实面前,我们应当怎么办?

对此问题,我们的思路也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为残疾人“买服务”;二是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潜心为残疾人“办服务”。第一方面的展开表述就是,社会康复资源属于全体人民,理应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所共同享受。那么究竟哪些康复服务能够买到呢?从调研组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医疗康复类、住院期间的医学康复训练类、学龄残疾人群的特殊教育康复类、成年残疾人群的特殊职业康复类和老年残疾人群的特殊康复护理类等服务是能够向卫生、教育和民政等部门购买到的,只是目前所能购买到的服务数量还远远不足。对此,各级残联应当采取的策略是:

1.在进一步帮助残疾人享受现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呼吁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为残疾人制定优惠政策,使其在享受上述保障时得到比健全人更多一些的实惠。此外,各级残联还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康复救助政策,从而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资金力量,以保证残疾人“有资金”享受康复服务。

2.呼吁政府敦促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进一步提高诸如医疗康复类、住院期间的医学康复训练类、学龄残疾人群的特殊教育康复类、成年残疾人群的特殊职业康复类和老年残疾人群的特殊康复护理类等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以保证每个有此类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人人都“有地方”享受康复服务。

对上述各类康复服务,各级残联无疑应当致力于“买”,而不是致力于“办”。因为如果“办”,必将造成服务能力的重复建设,造成人、财、物的很大浪费,而且就残联系统人员技术结构的现状来看,也不见得“办”得好。

问题之三:残联系统应当“办”哪些康复服务?如何办?

通过对问题之一、之二的讨论,残联系统应当“办”哪些康复服务这个问题应当是比较明确的。即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致力于办那些向社会还“买”不到的康复服务。这类康复服务

包括:针对在医疗机构经过致残性疾病治疗和早期康复后出院,又需有专门康复训练机构对其进行进一步训练并辅以物理、传统医学等治疗,而后才适合转入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的康复训练类服务;针对学龄前听力、言语、智力和精神等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康复和培训类服务;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类服务等。各级残联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办”好这些康复服务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之必须。任何等着社会开办这些康复服务,然后再花钱购买这些服务的想法都是不作为、不思进取和有碍于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如期实现的。为此,各级残联当前应当认真做好的事包括:

1.各级残联在“办”康复服务时,要统一思想。使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买”和“办”两条腿走路的认识,成为各级残联的上下共识。还要通过不懈地宣传,使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2.各级残联在“办”康复服务时,要认真分析当地残疾人的各类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能力现状。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把针对出院后和回归社区家庭前的“三瘫一截”(偏瘫、截瘫、脑瘫和截肢)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心办好,使这类患者最终不致残或少致残;把针对学龄前听力、言语、智力和精神等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康复训练培训机构办好,使这类儿童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最佳时期获得正确及时的康复训练干预,为其将来融入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打好基础;把针对各类残疾人的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办好,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3.在“办”康复服务时,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旨。要认同“办”好康复服务就是对当地残疾人事业的一种发展,就是对“以残疾人为本”理念的一种实践。“办”康复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在全面提升当地康复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找出符合实际情况且残疾人最迫切希望开办的康复服务项目,并将其首先办好。从而带动其他康复服务项目协调有序地跟进提高。同时还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所“办”康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机制,调动这些机构的内外在发展动力和积极性,促进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各级残联特别是市级残联还应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做好区域内残联办的各类康复服务机构合理布局的规划工作。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实现区域内各级残联康复机构的服务内容既重点突出又余缺互补,进而在逐步实现中国残联提出的“使残疾人就地、就近、及时地得到康复服务”要求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4.要注意处理好各类康复服务机构的上下级关系。上级康复服务机构不但自身承担着直接为残疾人服务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为下级同类康复服务机构提供指导、示范、进修培训、帮助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和组织区域内实施康复重点项目等职责。特别是县(市、区)级康复服务机构还承担着对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乃至家庭的康复训练服务和指导的职责。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的康复服务机构忽视了这些指导职能。尤其是一些将康复服务机构承包给个人办的地方,这些指导职能几乎是不落实的。我们不反对将康复服务机构承包给个人办,但是承包后如何落实指导职能,特别是对社区、家庭的指导职能,是每位残联理事长所必须重视的要点之一。如果一个康复服务机构不承担指导职责,我们认为其最多只能算“办”成功了一半。

5.各级残联在“办”康复服务时,还要注重相应工作载体的设计和运用。如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县城、社区、单位)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市(县、乡镇)创建等载体的成功设计和运用,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就残疾人康复领域来讲,近几年在全省开展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使这项工作成为了政府的关注重点,使残疾人得到了实惠。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推广。总之,好的载体将为我们工作提供抓手和切入点,将为相应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来自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激励性动力,各级残联应当予以重视。

建议

通过调研,调研组提出下列建议,供各级残疾领导决策时参考:

1.要尽快完成“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在全省的推广普及工作。了解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效果信息的动态;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使之基本具备残疾识别、了解康复需求信息、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和将需求、服务结果动态输入“浙江省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研发和推广高科技含量的康复需求筛查、康复服务效果评估工具,帮助社区康复协调员相应能力的形成;探索建立促进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稳定和提高的激励机制,也必须予以重视。

2.要继续帮助残疾人享受现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同时还要继续制定和落实残疾人康复救助政策。为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建立保障机制。

3.各级残联既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为残疾人“买服务”,又要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为残疾人“办服务”。为“办”好服务,首先要积极宣传,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要坚持“发展”、“以残疾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其次要在“办”康复服务时,通过责任机制的建立,处理好各类康复服务机构的上下级关系,其中尤其要处理落实好逐级指导的职责。还要注重相应工作载体的科学设计和运用。

4.省残联应当尽快修定《浙江省各级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标准》中应当明确相应康复服务功能区的建筑面积、技术设备、人员配备、服务内容、资金保证等最低限分级标准,以供各级残联对照执行。同时《标准》还应是今后上级残联对下级残联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5.要将中国残联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全康办〔2005〕17号)中规定的14项指标标准,作为省及各地康复服务效果的界定评价标准。■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服务站)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年度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 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3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医生可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效果和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综合评估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随访服务:一年不少于2次。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3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医生可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效果和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综合评估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随访服务:一年不少于2次。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具体如下: 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 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以上几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如康复服务记录内容不详,在服务中存在不实现象。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篇一: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 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

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 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残疾人服务随访记录表

1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汇报

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汇报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了掌握街道残疾人康复总体情况,根据十几年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元月初残疾人专项调查数据及平日工作中个别残疾人的调查走访,基本摸清了街道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X街道残疾人概况 截止目前,X街道持有二代残疾证XXX人,其中肢体残疾人XXX人,精神残疾人XX人,视力残疾人XX人,多重残疾XX人,听力残疾人XX人,智力残疾人XX人,言语残疾X 人。以上数据表明,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人所占街道残疾的比例最大,仅九零五社区的精神残疾人就XX人,占整个街道精神残疾人的XX%,鉴于此,如何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残疾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各类残疾人康复业务专项内容要求情况 不同的残疾类别需要开展的康复工作也不尽相同:

(一)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是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体位的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吸入性肺炎;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作为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移动训练。 全盲的康复方法主要是通过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戴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白内障康复主要是通过手术解决。 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步骤是明确诊断,祛除病因,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循序渐进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的概念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障碍的教育康复主要有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精神残疾的概念是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病防治康复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看出,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细致、复杂、长期的工作。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多种类的,要想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就必须针对每一类残疾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和方法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才能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为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中心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残疾人康复工作设计以下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加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中心辖区内共有残疾人1394人,在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康复服务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一、康复服务工作形式 康复服务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将赋予这项工作具有生命力,我们将在三个层面上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康复服务,避免出现重复单一的机械式的工作而被残疾人否认。三个层面分别为“中心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关爱”。 1、中心康复 中心康复是指适用于一些具有生理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大且功能恢复后对提高生命质量有很大帮助的残疾人,但是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康复器材而且这些器材是不可能上门提供的,需要残疾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站来进行康复训练的。

2、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适用于大部分残疾人,这些残疾人一般不需要专业的康复器材,可以通过参加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健康行为指导、个性化心理疏导等各种形式的服务,从而达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康复。这类形式的康复服务由社区康复指导医生及残联专干共同完成。 3、家庭关爱 家庭关爱可分为二个阶段循环地进行。首先,每年在确定康复服务人群前进行一次摸底,了解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及特殊需求,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这项工作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另一方面为我们确定被康复对象有了科学的依据。其次,我们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卧病在床且到中心康复有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对各类残疾人提供相应社区康复服务: 1.为辖区内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残疾人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最新残疾人康复指导记录表(精品收藏)

残疾人康复指导记录表 康复指导记录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 □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 □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 □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 □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 □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 □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年 月 家庭住址 户主姓名 与残疾人关系 联系电话 残疾类别 □肢体 □视力 □智力 □听力 □言语 □精神

□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指导药物治疗,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康复服务。 本次康复指导效果评价 康复员签名 康复指导记录年月日康复员签名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 □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 □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 □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 □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指导药物治疗,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康复服务. 本次康复指导效果评价 康复员签名 康复指导记录年月日康复员签名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 □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 □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 □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 □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 □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指导药物治疗,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姓名:编号□□-□□□□

填表说明: 主要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多种残疾时,影响生活、工作最明显,等级最重的那一类残疾;如为单种残疾者,该类残疾即为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指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残疾。如果只有一种残疾者在此项选择“否”,如为两种以上残疾者,则除主要残疾外,还选择合并其它类别的残疾,合并残疾可以多选。例如:脑瘫儿童除有肢体残疾这主要残疾外,还常合并言语残疾、智力残疾。 残疾程度:按残疾人证上的等级填写,如未办证者选〝未评定〞。 康复服务情况:按康复需求提供服务的情况,将所选的服务项目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转介服务:指在本社区解决有困难,需转到其它地方康复。举例:精神残疾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期需转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原因:患者症状加重,有明显伤人和自伤倾向。转介去向:到XXX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功能训练情况〔在社区开展功能训练者需填写此项〕:有康复训练需求的肢体残疾残人、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开展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相应建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4岁以下填)、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18岁以下填),并作以下随访。 1.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次数与每次的时间。 2.训练场地:〝社区〞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康复站进行训练;〝家庭〞指指导残疾人在家中进行训练,一般单选。 3.训练评估分数:指康复训练档案中训练评估的分数。 4.康复目标:指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语言交往能力提高⑤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将所选的康复目标的编号填在“□”中,可多选。 5.训练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档案中效果判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只可单选。 6. 遵医行为:按残疾人配合康复训练的程度判定。只可单选。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_________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xx年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及残疾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残疾人康复任务。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为落实各项康复任务,由县府残工委组织协调,县残联具体负责,卫生、教育、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抓好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术和进行低视力康复训练,实施肢体矫形术和脑瘫儿童肢体康复训练,精神病防治,聋儿语训及家长培训,智残儿童主家长培训等,帮助残疾人恢复生活与生产能力。 二、xx年康复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精神患者免费服药1例,实际完成1例; 2.成人听力残疾人配助听器10例,实际完成10例; 3.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5人,实际完成5人; 4.脑瘫儿童康复80人,实际完成80人; 5.救助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12人,实际完成12人,其中人工蜗4人; 6.为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需的基本辅助器具450人,实际完成450人; 7.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7人,实际完成白内障手术7人; 8.低视力康复25人,实际完成25人。 9.盲人定向行走85人,实际完成85人;10.聋儿康复训练11人,实际完成11人;11.聋儿家长培训15人,实际完成15人; 12.智力力儿童社区康复50人,实际完成50人;13.肢体残疾康复130人,实际完成130人,假肢安装22人,实际完成22人;14.康复人才培训1人,实际完成1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10人,实际完成10人。 通过康复工作的组织开展,不仅完成了xx年的计划任务,而且使 第 2 页共 5 页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 服务方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绥德县残疾人托养服务站个性化托养方案绥德县残疾人图服务站成立于2012年,是一所以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办公益性质的康复服务机构。以“服务残疾人”为宗旨,“以人为本,扶贫助残”为理念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托养以“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乡做什么、残疾人能做什么”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残疾人的自身潜能,为每位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和发展方案。 个性化服务宗旨: 每位残疾人存在的问题都是特殊的,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患病时长河病情的稳定性。充分了解残疾人的特殊性河迫切需要康复的功能。“量体裁衣”制度出符合残疾人的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帮助残疾人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个性化服务内容: 1、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残疾人服务对象,由精神科医生、护士进行实时监控,药物调整治疗,积极控制残疾人病情,定期进行监控检查,保障残疾人身体器官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实时介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残疾人自己解决大小便、自己梳洗打扮、整理自己的衣物、打扫自己的病房卫生,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针对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人,由精神医生进行药物调整治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介入家庭功能训练,帮助残疾人恢复家庭功能,组织残疾人认识钱币面值,创造场景,一道残疾人合理使用钱币进行交易,观察天气情况为自己和家人增添衣物,做简单的饭菜供家人享用。 3、大多残疾人病情已经稳定,生活能够自理,家庭职能得到健全,能够做到爱自己、爱家人。但因患病原因与社会脱节,部分职业功能丧失,加之文化素质低,又没有专业技术,不能再社会“立足”。针对这一类残疾人,我托养服务站开展社会参与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调动残疾人对待工作的主动性,组织残疾人学习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手工艺品制作等,让残疾人学会一技之长。增强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了解现代社会政策、就业渠道、组织残疾人参加工娱训练,引导残疾人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进行合理规划。 4、部分残疾人因为社会的冷漠与歧视,性格比正常人脆弱、敏感、多疑,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遭到一些嘲笑、捉弄河欺负。造成残疾人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只能让自己陷进“悲凉孤独”的世界,脱离社会越来越远。我托养服务站针对这一类残疾人,首先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重塑人生,找回自信。组织残疾人学习语言交流方法,与周边人和睦相处,锻炼残疾人学会表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己。为早日回归社会打下结实基础。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为落实各项康复任务,由县府残工委组织协调,县残联具体负责,卫生、教育、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抓好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术和进行低视力康复训练,实施肢体矫形术和脑瘫儿童肢体康复训练,精神病防治,聋儿语训及家长培训,智残儿童主家长培训等,帮助残疾人恢复生活与生产能力。 二、XX年康复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精神患者免费服药100例,实际完成100例; 2.成人听力残疾人配助听器10例,实际完成10例; 3.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5人,实际完成5人; 4.脑瘫儿童康复80人,实际完成80人; 5.救助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12人,实际完成12人,其中人工蜗4人; 6.为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需的基本辅助器具450人,实际完成450人; 7.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700人,实际完成白内障手术700人; 8.低视力康复25人,实际完成25人。 9.盲人定向行走85人,实际完成85人;10.聋儿康复训练11人,实际完成11人;11.聋儿家长培训15人,实际完成15人;12.智力力儿童社区康复50人,实际完成50人;13.肢体残疾康复130人,实际完成130人,假肢安装22人,实际完成22人;14.康复人才培训1人,实际完成1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10人,实际完成10人。

通过康复工作的组织开展,不仅完成了XX年的计划任务,而且使众多残疾人在心理、生理功能方面不同程度得到康复,恢复了从事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能力,维护了残疾人家庭稳定,促进了解放劳动力、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家庭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 三、XX年康复工作安排 1、坚持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的训练服务体系,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项康复工作,广泛开展康复训练,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继续做好白内障复明工程、精神病防治、聋儿语训、肢残、智力残疾、脑瘫康复训练等各项工作,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发放用品用具,促进残健同行。 2、积极做好各类康复知识宣传服务活动。在做好爱耳日助残日等节日的康复知识宣教活动外,结合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社区康复示范站创建的时机,不断深化康复知识进社区、进残疾人户活动。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教学提纲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 编号□□-□□□□□ 主要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否□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残疾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评定□ 随访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随访方式 1门诊 2家庭 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1门诊2家庭3电话 □ 1门诊2家庭3电话 □ 体 检 血压(mmHg ) / / / / 体重(kg) 心 率 / / / / 其 他 康 复 服 务 情 况 ①医疗康复 ②功能训练 ③辅助器具 ④心理服务 ⑤知识普及 ⑥转介服务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转介服务 原 因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情况︹肢体残 疾及智障儿童功能训练者填︺ 功能训练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次/月 分钟/次 训练场地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1社区 2家庭 □ 训练评估分数 分 分 分 分 康复目标 ①运动能力改善②感知能力提高③认知能力提高④交往能力提高⑤自理能力提高⑥适应能力提高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训练效果 1显效 2有效3无效 □ 1显效2有3无效 □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1显效 2有效 3无效 □ 遵医行为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 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1良好 2一般 3差 □ 此次随访分类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名 随访医生签名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格模板.doc

主要残疾 多重残疾 残疾程度 随访日期 随访方式 血压( mmHg ) 体 体重( kg) 检 心 率 其他 康 ①医疗康复 复 ②功能训练 服 ③辅助器具 务 ④心理服务 情 ⑤知识普及 况 ⑥转介服务 转 原因 介 服 务 转介去向 功能训练 疾 训练场地 及 功 智 能 训练评估分数 障 训 儿 练 康复目标 童 情 ①运动能力改善 功 况 ②感知能力提高 能 〔 ③认知能力提高 训 肢 ④交往能力提高 练 体 ⑤自理能力提高 者 残 ⑥适应能力提高 填 〕 训练效果 遵医行为 此次随访分类 精心整理 残疾人康复服务随访记录表 姓名:编号□□ -□□□□□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否□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未评定□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1 门诊 2 家庭 3 电话□ 1 门诊 2 家庭 3 电话□ 1 门诊 2 家庭 3 电话□ 1 门诊 2 家庭 3 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次 /月分钟 /次 次 / 月分钟 /次 次/月分钟 / 次 次 /月分钟 / 次 次 /月分钟 /次 次 / 月分钟 /次 次/月分钟 / 次 次 /月分钟 / 次 1 社区 2 家庭□ 1 社区 2 家庭□ 1 社区 2 家庭□ 1 社区 2 家庭□ 分 分 分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1 显效 2 有效 3 无效 □ 1 显效 2 有 3 无效 □ 1 显效 2 有效 3 无效□ 1 显效 2 有效 3 无效□ 1 良好 2 一般 3 差 □ 1 良好 2 一般 3 差 □ 1 良好 2 一般 3 差□ 1 良好 2 一般 3 差□ 1 满意 2 一般 3 不满意□ 1 满意 2 一般 3 不满意 1 满意 2 一般 3 不满意 1 满意 2 一般 3 不满意 □ □ □ 下次随访日期 服务对象或家属签

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度

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工作制度 一、机构岗位设置如下: 主任 中心机构社区培训用品用具 专管员康复康复指导员配发残车 指导员指导员专员 二、岗位职责: 主任 参与本区(县)残疾人康复配套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承担对社区康复站(点)、街道(乡镇)残疾人服务社、居(村)委会残协的业务指导工作。 负责本区(县)残疾人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的实施工作,参与各类指标任务的汇总和统计。对中心成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负责向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拟制订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提请聘任或解除本机构的成员。 负责本单位的日常工作。 指导本区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综合调查、 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 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管理残疾人康复信息,掌握本区康复资源,制定康复工作管理制度等工作。 负责康复项目的业务经费和康复训练与服务补贴经费的申报和使用工作。 承担本区(县)各类残疾人康复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与本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质量验收的组织协调,承担对本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考核评估的具体实施。 在本区县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承担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志愿者的康复教育工作,组织本区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组专家提供康复技术支持、开展康复咨询服务工作。 组织与同行的交流。 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和残康办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中心专管员 负责各种资料与文件的收发、整理及保管、存档。 申请、下拨各项康复专项经费。 组织、筹备会议,并负责会议签到、考勤。 组织中心内部联谊活动,增进内部团结。 对新成员进行培训。 与基层各残联组织、各康复机构进行联系与交流。 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机构康复指导员 联系召开残康办、专家技术指导组会议。 下达本区年度机构康复任务指标数,下发、收集、整理康复训练档案,交中心专管员存档。对机构康复训练的质量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表9: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地) 县(市、区)乡镇(街道)

使用说明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人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肢体残疾人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3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翻身、坐、站、转移、步行或驱动轮椅、上下台阶6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

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交流、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3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第三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说明一致。“评分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