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此形势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面临的五大机遇

一、国际舆论正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甚嚣尘上,尤其是西方媒体的大肆渲染和炒作,更是闹得乌烟瘴气,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负面影响,个别非洲媒体污蔑中国是“新殖民主义者”。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发挥了独特的稳定作用,已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

目前,国际媒体对我国的正面报道增多,对我国的发展模式和倡导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兴趣增加,国际舆论正向对我国有利的方向转变。我国可借此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心灵沟通的境界,正面宣传我国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尊重文明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以便同各国建立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的新型关系。这样,一方面可增强中国软实力,逐步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失落感、恐惧感,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可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

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

中国已经具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条件和思想准备,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新市场,寻求新资源。在当今许多国家急于恢复经济,但又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中国可实施向国际市场全面进军的战略。对欧美,可在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开辟新的合作天地,抓紧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吸收各类高端人才;适时收购即将倒闭的大型企业和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投资或参股有关项目的外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可做好拓宽市场、开发资源和建立安全运输渠道的大文章。具体操作上,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首先,可加强同它们的经贸往来,扩大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以改变出口下滑的局面。其次,对石油输出国,可通过预付贷款方式,同其签订中长期供油合同;通过独资、合资或多方合资开发其石油项目;收购或参股石油公司。对矿产资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可发展易货贸易,也可搞“项目换资源”或援助带项目等多种形式。对于东亚,可用好东亚峰会、“10+1”、“10+3”等区域性组织。对于非洲、阿拉伯和拉美国家,可发挥“中非论坛”、“中阿合作论坛”和“中拉论坛”的作用,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2009年就全面推进中非合作提出的8项新举措。笔者认为,做好上述工作需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不干涉别国内政,遵守对方的选择,平等待人,坦诚相见,广泛交友;二是换位思考,合理开发,互利共赢;三是以人为本,多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力争融入当地社会。

三、外交领域在拓宽,国际话语权在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非昔比,中国外交已成为多渠道、宽领域的综合大外交。迄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同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中国商船和考察船已驶向世界各地。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从来未像现在这样密切,并已向世人展现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新局面。国际上和各国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中国直接或间接有关。中国参加了近300个国际条约、15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或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10+1”、“10+3”、上海合作组织、中非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等许多区域性机制。与此同时,中国对解决诸如反恐、防核扩散、气候变化、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热点问题的参与度大大加强。中国正在由世界舞台的边缘地带扎实有力地走向中心位置。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中国在多边外交领域更为活跃,已成为推进建立和谐世界的一个积极因素。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知和好评。中国已建立了一支能征善战的优秀外事队伍,他们在中国的外事领域正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外交现正处在新的起点,国际大舞台正为中国外交创新、拓宽和实践提供良机。

四、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难点和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国际社会已意识到其严重性、复杂

性、顽固性和长期性,并从拯救地球和人类的战略、道义高度应对。今后,谁能走在前头,谁就能占领国际道德制高点,进而引领世界新的产业革命。中国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提前达到世界第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但要正视现实,而且要努力解决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治理污染、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我们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治理污染,这项工作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五、人民币有望走向国际化

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美元大幅贬值,“跌跌不休”,严重动摇了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世人对之丧失信心,怨声载道。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强烈要求国际货币多元化。中国的人民币在风暴中经受住了考验,受到了多国青睐。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人民币作为民间交易货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称:美国再也不能靠美元主宰一切,欧元和中国的人民币将会成为候选的储备货币。当前,保持人民币的稳定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目前,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有超前意识,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和迎接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日到来。

中国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性全面调整、创新阶段,面临体制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革命。要改变经济增长中资源与环境代价过大的状况,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阻力大,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还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困难。总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从中国国情来看,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并且几乎年年都有重大自然灾害。比如,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2009年冬季到2010年春季的西南地区大旱;2010年4月青海玉树的7.1级地震……。由于人口众多,中国较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老年人口约1.7亿之多,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大差距(东西部、城乡和贫富差距)相对拉大。据有关报道,中国的富豪人数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另一方面,中国尚有总量较多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当前民生问题也日显突出,不少群众仍面临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值得提及的是,中国尚未实现国家统一,台湾问题涉及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独分裂势力仍在发难,美国还在通过对台军售等干涉中国内政。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要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同尚需时日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为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模式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融入国际社会,以实现互利共赢,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和平崛起,实属世界空前。无论中国政府如何宣讲,人们总会用历史上英、美、德、日崛起的发展模式看待中国:英国用炮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美、德、日用对外侵略扩张壮大自己。而中国是否也要走这条老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问号,因而疑虑重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高速发展“五味杂陈”。一方面,它们愿与我合作,寻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崛起,挑战其既得利益。美国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发展。有的美国人宣称,如今中国已崛起为美国政治制度的竞争者,“中国每天都在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4月8日)欧盟媒体表示:“欧洲须制定新政策制衡中国。”(英国《独立报》,2010年1月3日)日本视中国崛起为“不稳定因素”;俄罗斯对此感到“不安”;印度在防备中国;有的发展中国家担心中国“掠夺其资源”。鉴此,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世界各国都在评估中国的和平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国的一举一动,倍受世人关注,即使一件小事,也会被西方媒体炒作。最近,他们又推出了“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意在抵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就要求中国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冷静观察,韬光养晦,低调务实;积极承担与我国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化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充分运用软实力,尽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三、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泰国、缅甸、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不稳;西部边陲安全突出,三股恶势力活动猖獗;南海争端加剧;朝核六方会谈搁浅。许多周边国家大都采取“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政策,故美国军事战略部署东移,打造亚洲式北约,以图包围中国,牵制中国发展建设。

尽管当前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综观全局和大势,中国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时期。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勇往直前,就能化挑战为机遇,取得更大成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