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83本电子摄影术下载

283本电子摄影术下载

283本电子摄影术下载
283本电子摄影术下载

《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橡树CHM清新版

大小:5.8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81.rar

▂▂▂▂▂▂▂▂▂▂▂▂▂▂▂▂▂▂▂▂▂▂▂▂▂▂▂▂▂▂▂▂▂1.国际摄影译丛摄影与视觉心理

大小:1620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rar

▂▂▂▂▂▂▂▂▂▂▂▂▂▂▂▂▂▂▂▂▂▂▂▂▂▂▂▂▂▂▂▂▂2.电化教育丛书摄影艺术

大小:8994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rar

▂▂▂▂▂▂▂▂▂▂▂▂▂▂▂▂▂▂▂▂▂▂▂▂▂▂▂▂▂▂▂▂▂3.单镜反光机彩色摄影

大小:1414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rar

▂▂▂▂▂▂▂▂▂▂▂▂▂▂▂▂▂▂▂▂▂▂▂▂▂▂▂▂▂▂▂▂▂4.国外广告摄影

大小:1877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rar

▂▂▂▂▂▂▂▂▂▂▂▂▂▂▂▂▂▂▂▂▂▂▂▂▂▂▂▂▂▂▂▂▂5.绘画技法系列丛书商业摄影表现技法

大小:2256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5.rar

▂▂▂▂▂▂▂▂▂▂▂▂▂▂▂▂▂▂▂▂▂▂▂▂▂▂▂▂▂▂▂▂▂6.霍克尼论摄影——和保罗·乔伊斯的谈话录

大小:4420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6.rar

▂▂▂▂▂▂▂▂▂▂▂▂▂▂▂▂▂▂▂▂▂▂▂▂▂▂▂▂▂▂▂▂▂7.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周年当代中国摄影艺术*

大小:4227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7.rar

▂▂▂▂▂▂▂▂▂▂▂▂▂▂▂▂▂▂▂▂▂▂▂▂▂▂▂▂▂▂▂▂▂8.美国皇家艺术学院基础摄影

大小:7810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8.rar

▂▂▂▂▂▂▂▂▂▂▂▂▂▂▂▂▂▂▂▂▂▂▂▂▂▂▂▂▂▂▂▂▂9.电视丛书电视文艺论集

大小:8946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9.rar

▂▂▂▂▂▂▂▂▂▂▂▂▂▂▂▂▂▂▂▂▂▂▂▂▂▂▂▂▂▂▂▂▂10.电视业务系列丛书摄影艺术构图

大小:4940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0.rar

▂▂▂▂▂▂▂▂▂▂▂▂▂▂▂▂▂▂▂▂▂▂▂▂▂▂▂▂▂▂▂▂

11.翻摄技术

大小:2359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1.rar

▂▂▂▂▂▂▂▂▂▂▂▂▂▂▂▂▂▂▂▂▂▂▂▂▂▂▂▂▂▂▂▂12.红照片情洒* *摄影师眼中的伟人情感上

大小:4963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2.rar

▂▂▂▂▂▂▂▂▂▂▂▂▂▂▂▂▂▂▂▂▂▂▂▂▂▂▂▂▂▂▂▂13.红照片情洒* *摄影师眼中的伟人情感中

大小:4608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3.rar

▂▂▂▂▂▂▂▂▂▂▂▂▂▂▂▂▂▂▂▂▂▂▂▂▂▂▂▂▂▂▂▂14纪录电影摄影艺术的绘画性

大小:3903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4.rar

▂▂▂▂▂▂▂▂▂▂▂▂▂▂▂▂▂▂▂▂▂▂▂▂▂▂▂▂▂▂▂▂15.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专辑

大小:2432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5.rar

▂▂▂▂▂▂▂▂▂▂▂▂▂▂▂▂▂▂▂▂▂▂▂▂▂▂▂▂▂▂▂▂16.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技术丛书摄影知识

大小:4151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6.rar

▂▂▂▂▂▂▂▂▂▂▂▂▂▂▂▂▂▂▂▂▂▂▂▂▂▂▂▂▂▂▂▂17.青年摄影技巧100例

大小:3162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7.rar

▂▂▂▂▂▂▂▂▂▂▂▂▂▂▂▂▂▂▂▂▂▂▂▂▂▂▂▂▂▂▂▂18. 情感与思辨——摄影艺术文论选

大小:3079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8.rar

▂▂▂▂▂▂▂▂▂▂▂▂▂▂▂▂▂▂▂▂▂▂▂▂▂▂▂▂▂▂▂▂19.趣味摄影诀窍技法

大小:821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19.rar

▂▂▂▂▂▂▂▂▂▂▂▂▂▂▂▂▂▂▂▂▂▂▂▂▂▂▂▂▂▂▂▂20.傻瓜相机摄影技巧

大小:5075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0.rar

▂▂▂▂▂▂▂▂▂▂▂▂▂▂▂▂▂▂▂▂▂▂▂▂▂▂▂▂▂▂▂21.傻瓜照相机拍摄技巧

大小:2898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1.rar

▂▂▂▂▂▂▂▂▂▂▂▂▂▂▂▂▂▂▂▂▂▂▂▂▂▂▂▂▂▂▂

22.闪光灯及其摄影技术

大小:1343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2.rar

▂▂▂▂▂▂▂▂▂▂▂▂▂▂▂▂▂▂▂▂▂▂▂▂▂▂▂▂▂▂23.闪光摄影和自制闪光器

大小:2358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3.rar

▂▂▂▂▂▂▂▂▂▂▂▂▂▂▂▂▂▂▂▂▂▂▂▂▂▂▂▂▂▂24.摄影暴光指数

大小:4542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4.rar

▂▂▂▂▂▂▂▂▂▂▂▂▂▂▂▂▂▂▂▂▂▂▂▂▂▂▂▂▂▂25.《跟我学摄影丛书》摄影小诀窍

大小:2816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5.rar

▂▂▂▂▂▂▂▂▂▂▂▂▂▂▂▂▂▂▂▂▂▂▂▂▂▂▂▂▂▂26.实用摄影

大小:4798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6.rar

▂▂▂▂▂▂▂▂▂▂▂▂▂▂▂▂▂▂▂▂▂▂▂▂▂▂▂▂▂▂27.实用摄影技术丛书-实用摄影技术

大小:2141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7.rar

▂▂▂▂▂▂▂▂▂▂▂▂▂▂▂▂▂▂▂▂▂▂▂▂▂▂▂▂▂▂28.实用摄影知识丛书-摄影配方常识(增订本)

大小:2055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8.rar

▂▂▂▂▂▂▂▂▂▂▂▂▂▂▂▂▂▂▂▂▂▂▂▂▂▂▂▂▂▂29.各种题材摄影研究

大小:2525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29.rar

▂▂▂▂▂▂▂▂▂▂▂▂▂▂▂▂▂▂▂▂▂▂▂▂▂▂▂▂▂▂30.国际摄影译丛获得优秀照片的途径——摄影创作30讲

大小:2294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0.rar

▂▂▂▂▂▂▂▂▂▂▂▂▂▂▂▂▂▂▂▂▂▂▂▂▂▂▂▂▂31.摄影基本功

大小:1331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1.rar

▂▂▂▂▂▂▂▂▂▂▂▂▂▂▂▂▂▂▂▂▂▂▂▂▂▂▂▂▂32.摄影技法与欣赏

大小:490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2.rar

▂▂▂▂▂▂▂▂▂▂▂▂▂▂▂▂▂▂▂▂▂▂▂▂▂▂▂▂▂

33.摄影技术二十五讲

大小:1871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3.rar

▂▂▂▂▂▂▂▂▂▂▂▂▂▂▂▂▂▂▂▂▂▂▂▂▂▂▂▂▂34.摄影技术与艺术

大小:7652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4.rar

▂▂▂▂▂▂▂▂▂▂▂▂▂▂▂▂▂▂▂▂▂▂▂▂▂▂▂▂▂35.摄影技艺百讲

大小:2258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5.rar

▂▂▂▂▂▂▂▂▂▂▂▂▂▂▂▂▂▂▂▂▂▂▂▂▂▂▂▂▂36.摄影入门

大小:3.04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6.rar

▂▂▂▂▂▂▂▂▂▂▂▂▂▂▂▂▂▂▂▂▂▂▂▂▂▂▂▂▂37.家庭摄影指南创意摄影的奥秘

大小:2467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7.rar

▂▂▂▂▂▂▂▂▂▂▂▂▂▂▂▂▂▂▂▂▂▂▂▂▂▂▂▂▂38.家庭小经验丛书家庭时新摄影小经验

大小:3012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8.rar

▂▂▂▂▂▂▂▂▂▂▂▂▂▂▂▂▂▂▂▂▂▂▂▂▂▂▂▂▂39.简明摄影手册

大小:9372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39.rar

▂▂▂▂▂▂▂▂▂▂▂▂▂▂▂▂▂▂▂▂▂▂▂▂▂▂▂▂▂40.建筑摄影艺术

大小:2285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0.rar

▂▂▂▂▂▂▂▂▂▂▂▂▂▂▂▂▂▂▂▂▂▂▂▂▂▂▂▂41.看图学摄影

大小:1139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1.rar

▂▂▂▂▂▂▂▂▂▂▂▂▂▂▂▂▂▂▂▂▂▂▂▂▂▂▂▂42.柯达摄影丛书高级黑白摄影

大小:1936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2.rar

▂▂▂▂▂▂▂▂▂▂▂▂▂▂▂▂▂▂▂▂▂▂▂▂▂▂▂▂43.历史的沉吟——国外突发事件新闻摄影作品选

大小:1219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3.rar

▂▂▂▂▂▂▂▂▂▂▂▂▂▂▂▂▂▂▂▂▂▂▂▂▂▂▂▂

44.美感

大小:4347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4.rar

▂▂▂▂▂▂▂▂▂▂▂▂▂▂▂▂▂▂▂▂▂▂▂▂▂▂▂▂45.摄影术语小辞典

大小:2399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5.rar

▂▂▂▂▂▂▂▂▂▂▂▂▂▂▂▂▂▂▂▂▂▂▂▂▂▂▂▂46.摄影特技

大小:4519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6.rar

▂▂▂▂▂▂▂▂▂▂▂▂▂▂▂▂▂▂▂▂▂▂▂▂▂▂▂▂47.摄影特技艺术

大小:2878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7.rar

▂▂▂▂▂▂▂▂▂▂▂▂▂▂▂▂▂▂▂▂▂▂▂▂▂▂▂▂48.摄影现代艺术丛书画意摄影

大小:2700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8.rar

▂▂▂▂▂▂▂▂▂▂▂▂▂▂▂▂▂▂▂▂▂▂▂▂▂▂▂▂49.摄影小百科丛书摄影构图

大小:1610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49.rar

▂▂▂▂▂▂▂▂▂▂▂▂▂▂▂▂▂▂▂▂▂▂▂▂▂▂▂▂50.摄影小丛书摄影a b c

大小:1701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7933492.html,/download/bookk/50.rar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

1引言 自七十年代初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问世以来,成像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设备不断更新。以医学成像为例,已实现了三大飞跃,即脏器清晰图像的获得,把生化病理研究推向分子结构的水平和直接提供有关成像组织的化学成分的信息,步入了断层显像的新时代。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是在不破坏物体情况下,将物体每一个断层面上的结构和组份的分布情况显示出来的一种实验方法,都是利用计算机图像重建的方法来得到物体内部的信息。 人们对射线成像的最早认识是从x 光机开始的。医用x 光机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利用x 射线的物理性能和生物效应,来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检查。由于普通x 光机只能把人体内部形态投影在二维平面上,因此会引起成像器官和骨骼等的前后重叠,造成影像模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英国ENI 公司的工程师豪恩斯菲尔德(G.N.Hounsfield)运用了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Cormack)于1963年发表的图像重建数学模型,推出了第一台x 射线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技术(X-CT )装置,并1977年9月在英国Ackinson Morleg 医院投入运行。1979年该技术的发明者Hounsfield 和Cormack 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X-CT 的出现是X 射线成像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经过多代的发展,X-CT 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上,目前已可用来诊断脊柱和头部损伤,颅内肿病,脑中血凝块,及肌体软组织损伤,胃肠疾病,腰部和骨盆恶性病变等等。目前X-CT 除了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以外,还在工业和交通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线实时无损检测工业CT 等。 2CT 成像实验原理 2.1概述 数学上可以证明,通过对物体进行多次投影就可得到该物体的几何形状。CT 的基本思想是:让一束γ射线投射在物体上,通过物体对γ射线的吸收(多次投影)便可获得物体内部的物质分布信息。 当强度为0I 的一个窄束γ射线穿过吸收系数为μ的物体时,其强度满足指数衰减关系 0ut I I e -= (1) 式中t 为射线所穿过物质层厚度。在实际情况中,所研究的物体往往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的,当物体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时,物体内部各处的μ也将可能不同。在这样的物质中,束穿过整个物件后的强度为 0()()L I L I Exp u dt ?? =- ??? ?r (2) 式中()u r 为r 处的吸收率。CT 系统通过改变一组射线路径L ,记录下对应出射强度()I L 的变化来分析物体内部()u r 的分布。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系统论证报告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系统采购论证报告尊敬的院领导: 就我院日前的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系统采购项目,放射科对于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了考察和了解,如下为相关内容,请领导审核评估。 1.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的原理和较之前的二维数字乳腺摄影技术的进步和优势。 乳腺X线摄影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在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1980年后,美国和欧洲各国陆续使用乳腺X线摄影技术进行乳腺癌筛查后,通过有效的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了30%左右。随着技术发展,在2000年,乳腺X线摄影技术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乳腺X线摄影技术凭借优质的影像、更低的辐射剂量和高效的工作流程逐渐取代了屏片技术,成为乳腺影像的发展趋势。但是,二维影像仍有所局限,在传统乳腺摄影中,立体的乳房组织投照在二维平面内,病变的显示将受到组织重叠的影响: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会使得病变显示不清,表现隐匿,导致假阴性而降低检查的敏感性;相反地,重叠的正常组织投影到二维影像也可能会接近于病变组织,导致假阳性,降低特异性。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在短暂的扫描过程中,在不同角度获得乳房的影像。然后将这些独立的影像重建成一系列高分辨率的断层影像,单独显示或以连续播放的形式动态显示。相对于传统的二维乳腺摄影技术,重建后的三维断层影像减少或消除了组织重叠和结构噪声的影响。 今年2月美国FDA正式批准了HOLOGIC制造的Selenia Dimensions系统,将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应用于乳腺癌筛查和疾病诊断。 通过数字乳腺三维断层影像,可更好的发现一些隐匿的微小病变。通过断层影像非常容易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区分出之前在二维影像中不易发现的病变,减少假阴性。同时正常组织重叠造成的假阳性对于三维影像来讲也不再是问题。此外,对于肿块边界的显示也更为理想,典型的毛刺征可以更好的显示。更多地细节信息将帮助对疾病性质进行判断,减少不必要的活检。这些结论已经在临床研究和初步的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因此,这一技术将成为数字乳腺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目前能够进行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检查的设备。 目前能够进行这种检查的设备有如下2款: Siemens公司制造,型号为Inspiration。产地为德国。 Hologic公司制造,型号为Selenia Dimensions。产地为美国。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编号】B4.2.2.29 【名称】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别名】 【适应证】 X线计算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是X线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物体的体层面进行图像重建的一种新技术。自1972年第一台适用于头颅检查的CT机研制成功以来,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检查范围也扩展到全身各个部位。 1.头部 (1)头部外伤:特别是对颅内出血的定位、定性、定量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可协助指导颅内血肿的处理。 (2)颅内肿瘤:CT为较为安全无创而可靠的方法。经平扫及增强检查多数能够诊断。 (3)颅内感染:对诊断颅内脓肿效果理想。对脑炎的鉴别诊断及对脑膜炎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也有帮助。 (4)脑积水:CT有特殊效果,可将阻塞部位和原因、伴随病变、脑室的大小及脑皮质的厚度准确显示。 (5)其他:CT对眼眶、中耳、鼻窦及口腔疾病的诊断也有较大帮助。 2.体部 目前主要用于腹部脏器,特别是肝脏、胰腺和腹膜后病变的诊断。对于盆腔病变及胸部病变,由于有其他有效的诊断方法,CT应用相对较少。CT 还可应用于检查脊柱和椎管内病变,与脊髓造影结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禁忌证】 一般无特殊禁忌,但CT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脑干病变、乳房病变的诊断尚不理想。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尚在研究阶段。检查费用昂贵也在某些情况下限制了其应用。 【准备】 1.患儿的制动 检查过程中,患儿的制动十分重要,因为轻微的活动就会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除取得患儿合作外,头部和躯干均需固定。一般需给予

镇静剂甚至在麻醉下进行。 2.用药前应做碘过敏试验。 3.应准备好抢救用品。 【方法】 1.原理 CT装置由扫描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组成。扫描装置即收集透过被查体X线信息的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探测器组成。X线管发射的X线经准直器形成狭窄的射线束,限制在某一体层面进行扫描。X线透射物体后的强度,随物体的吸收系数或组织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测定透过的X线量,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用迭代法、褶积法或傅利叶变换法进行图像重建。 重建的层面图像不含有该层面以外结构组织的干扰,因此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分辨出常规X线检查所难以分辨的细微密度差。在临床应用中,常以水为基准,其他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的相对值来标称CT值。设水的CT值为0,则空气和骨皮质的CT值分别为-1000和+1000,此时,每一个数字单位称亨氏单位(H u)。 如用一般显示器所具有的16个灰阶来反映全部2000个CT值分度,则所能分辨的CT值是125(2000/16)H u。当两种组织的CT值差别小于125H u时则不能分辨。为了提高组织细节的显示,需采用不同的窗宽来观察图像。窗宽是指显示器上16个灰阶所包括的CT值范围。例如窗宽为100H u,则可分辨的CT值为6.25H u,当两种组织的CT值差别超过6.25H u时即可分辨。 由于不同组织的CT值不同,因此在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应以该组织的CT值为中心进行观察,此即窗位,或称窗中心。例如脑质的CT值在+35H u 左右,通常选择的窗位就是+35H u,常用的窗宽为100H u。此时16个灰阶的CT 值范围即为-15~+85H u。同一图像如欲观察颅骨,则窗位多用+300H u,窗宽用1000。可见,为了显示和观察病变,应当适当调节窗位与窗宽,以获得理想的图像。从而更好地发挥CT的诊断作用。 2.方法 根据受检组织及病变的特征及诊断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其中以普通检查(即平扫)及造影增强检查最为常用。现以颅脑CT为例介绍如下。 (1)普通检查:一般作横断扫描,有时加作冠状扫描。横断扫描时多用眶耳

核医学仪器 例行试验 第3部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标准状

I C S11.040.50 C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0013.3 2015/I E CT R61948-3:2005 核医学仪器例行试验 第3部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 N u c l e a rm e d i c i n e i n s t r u m e n t a t i o n R o u t i n e t e s t s P a r t3:P o s i t r o n e m i s s i o n t o m o g r a p h s (I E CT R61948-3:2005,I D T) 2015-12-10发布2017-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试验方法3 4.1 定标因子和交叉定标3 4.2 每响应线相对灵敏度和归一化程度4 4.3 横向分辨率4 4.4 像素大小4 4.5 机械部分4 4.6 显示和存档系统4 5 例行试验的频次4 参考文献6 索引7

前言 G B/T20013‘核医学仪器例行试验“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辐射计数系统; 第2部分:闪烁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 第3部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 第4部分:放射性核素校准仪三 本部分为G B/T20013的第3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等同采用I E CT R61948-3:2005‘核医学仪器例行试验第3部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三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去I E CT R61948-3:2005的前言和引言,增加了本前言; 在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按G B/T1.1 2009的要求增加了引导语; 对于标准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若已转化为我国标准,本部分用国家标准号替换相应的国际标准号; 用小数点 . 代替小数点 , ; 用 本标准 代替了 本国际标准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三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三 本部分由全国医用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0)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健二焦春营三

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英文全称: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CT 简称。 CT 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 CT机 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1、CT的发明 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 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 X1963年,美国物理学 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 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 础。1967 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 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 部检查。 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1972年4月,亨斯费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震

动,CT X 1979 CT已广泛运用于医疗诊断上。 CT原理 2、CT的成像基本原理 CT 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 体素(voxel),见图1-2-1X线 digital matrix), /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 即象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3、CT设备 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 1个发展到现在的多达4800个。扫描方式也从平移/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固定,发展到新近开发的螺旋CT扫描(spiral CT scan)。计算机容量大、运算快,可达到立即重建图像。由于扫描时间短,可避免运动产生的伪影,例如,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CQZ1800201)

附件1 受理号:CQZ1800201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 产品中文名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产品英文(原文)名称:/ 产品管理类别:III类 申请人名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目录 基本信息 (3) 一、申请人名称 (3) 二、申请人住所 (3) 三、生产地址 (3) 产品审评摘要 (4) 一、产品概述 (4) 二、临床前研究摘要 (5) 三、临床评价摘要 (9) 四、风险分析及说明书提示 (10) 综合评价意见 (12)

基本信息 一、申请人名称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二、申请人住所 上海市嘉定区城北路2258号三、生产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城北路2258号

产品审评摘要 一、产品概述 (一)产品结构及组成 由PET子系统、3T超导磁体、梯度功率放大器、梯度线圈、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线圈、谱仪、检查床、计算机子系统、配电系统及生理信号门控单元组成。 (二)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MR(磁共振)两部分,实现了PET成像及MR成像的一体化结合,可实现同步且等中心采集生理、解剖和生化代谢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配准和融合。由经过适当培训的医疗专业人员使用,用于帮助对功能和疾病进行检测、定位和诊断。这一组合系统还保留了PET 和MR设备的独立功能,可以单用PET和/或MR成像设备进行诊断成像。 (三)型号/规格 uPMR 790 (四)工作原理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简称PET/M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ET/MR) 是将两种成像设备PET和MR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一次扫描同时产生PET和MR图像。PET成像主要提供生理代谢信息,MR 成像主要提供生理解剖信息。PET和MR图像通过配准与融合,为医生的诊断提供解剖、生理、功能代谢等信息。 二、临床前研究摘要 (一)产品性能研究 产品性能研究包括一体化PET/MR集成技术、PET和MR 图像配准融合、衰减校正和SUV值计算准确性研究等。通过解决PET和MR两种模态在同一孔径中同步成像的电磁兼容性、图像融合、以及整机一体化实时控制等技术难点,实现两种模态同时成像。 1.一体化PET/MR集成技术 该产品采用专利的PET探测器电磁屏蔽结构,隔绝射频发射线圈对PET探测器的干扰以及探测器对MR成像产生的干扰。采用无磁元器件,并在内部组件采用抑制涡流的设计,保持3T MR成像时静磁场和梯度磁场不受干扰。自屏蔽体发射线圈,隔绝体线圈射频场对PET探测器的干扰,同时避免磁体和梯度线圈对体发射线圈射频场的影响,保持射频发射场的稳定。 2.PET和MR图像配准融合

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简介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是核医学的一项技术,利用人体生命元素诸如18F、11C、15O、13N等正电子核素标记的药物,从体外无创、定量、动态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随时间变化的生理、生化变化。放射性药物在病人体内释出讯号,而被体外的PET扫瞄仪所接收,继而形成影像,可显现出器官或组织(如肿瘤)的化学变化,指出某部位的新陈代谢异于常态的程度。 ●正电子(e+;又称β+粒子) 是与电子(负电子)相似的一种带电粒 子。正电子带一个正电荷,有一定质量和 能量。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e-)结合, 正负电荷抵消,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 为2个能量相等(511keV)、方向相反的γ 光子而自身消失,即湮没辐射 ( annihilation )。 ●正电子的产生 正电子放射性核素通常为富质子的核 素,它们衰变时会发射正电子。原子核中的 质子释放正电子和中微子并衰变为中子: P n + β+ + ν

正电子在人体组织内行进1-3mm后发生湮灭,产生互成180度的511 keV 的伽玛光子。 ●PET的数据采集 正电子湮灭产生的γ光子同时击中探测器环上对称位置上的两个探测器。 每个探测器接收到γ光子后产生一个定时脉冲,这些定时脉冲分别输入符合线路进行符合甄别,挑选真符合事件 符合线路设置了一个时间常数很小的时间窗(通常≤15ns),同时落入时间窗的定时脉冲被认为是同一个正电子湮灭事件中产生的γ光子对,从而被符合电路记录。排除了很多散射光子的进入。 ●PET常用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选择 人体组织的基本元素 易于标记各种生命所必需的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而不改变它们的生物活性,参与新陈代谢过程; 半衰期比较短 可给予较大剂量,提高了影像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

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CT是英语缩写,可以表示的意思有:宝石的重量单位克拉、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凝血时间、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建筑水电安装、十字绣布、分辨率等。 化学试剂 1.邻苯二酚的缩写,分子式C6H6O2 2.建筑CT 3.宝石的重量单位 克拉[1](符号:CT)1克拉=0.2克(200毫克) 克拉作为宝石的计量单位,在现行的国际标准中作为法定的计量单位它的换算公式为:1克拉=200毫克=0.2克。 古到今,在长达几百年的世界宝石贸易中,各国的珠宝商们都已习惯用克拉作为称量的标准。克拉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文,它是根据地中海东岸的一种树的名字翻译过来的。在人们没有精密的天平以前,便一直用这种很均匀而又

不容易得到的树种子作为称宝石的砝码,1粒种子1克拉,1颗宝石与多少粒种子的重量相等就有多少克拉。随着世界上精密天平的发明和使用,各国纷纷把克拉定义为标准重量。最初克拉的重量在各国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将210毫克定为1克拉,也有的以180毫克为1克拉,而英、法等国家规定1克拉是205毫克。后来,为了便于公式换算,在1907年将1克拉改定为200毫克,因此被人们称为公制克拉。 克拉的数值是确定一颗宝石价值多少的重要的因素。所以说,如果宝石的克拉值越高,它的价值就越大。在1905年的南非发现了一颗钻石,这是人类在世界上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一颗钻石。在中国目前保存的最大的一颗钻石于1977年发现于山东,名叫常林钻石,现在被作为国宝收藏在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钻石重量以克拉(又称卡)计算。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0.75克拉又称75分,0.02克拉为2分。在其他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钻石的增大,其价值则呈几何级数增长;重量相同的钻石,会因色泽,净度,切工的不同而价值相差甚远。 计算机断层扫描

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设计方案

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设计方案 1 公司概况 2 口腔CT产品介绍 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简称口腔CT),型号为ZCB-100,由电控柜、图像采集处理系统、X射线发生器、X射线平板探测器、机械主机组成。 ●X射线发生器包括:X光机组合机头、X光机高压发生器组合部件; ●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处理软件、软件运行工作站; ●机械主机包括:底座、立柱、扫描架、牙托装置、头部固定装置、激光定位装置。 口腔CT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平板探测器采集X射线成像数据结合计算机重建技术,对人体颌面部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 具体步骤是患者就位后,医生通过手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推动横梁组件升降,定位至大致位置,然后患者将头部置于牙托组件上,医生通过手动控制器控制牙托组件做X、Y、Z三个方向运动,将患者头部定位到激光指示的精确位置,医生退出机房(防护室)进入控制室,操作工作站和手闸控制器,使C形臂在电机带动下旋转,扫描开始,扫描结束后,系统将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经过计算后构建三维影像呈现在工作站屏幕上,供医生诊断使用。 3 口腔CT产品软件信息 为用户提供操作方便、功能强大、易于维护、方便诊断的软件系统,公司研发部设计、开发了DHZ软件。其全称为: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系统数据采集重建与成像诊断系统(简称DHZ),DHZ软件是公司口腔CT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执行。项目开发开始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圆满完成项目验收。 DHZ软件版本为V1.0。

4 口腔CT软件基本要求 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也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都应严格按照ISO13485体系标准、ISO14971风险管理标准、IEC62304软件标准进行控制。 4.1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2012年开始按照 ISO9001和ISO1348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13年3月正式运行。2013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2014年1月取得了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CMD )“ISO9001”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通过公司员工卓有成效地实施ISO9001+13485质量管理体系和他们自信、高水平、专业化的工作,保证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有效。。 4.2风险管理 DHZ V1.0软件研发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ISO14971标准展开风险管理活动,通过对所有可预测的风险、风险概率的分析、评审,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并对剩余风险进行分析,已将所有可预测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不存在风险等级为不可接受的风险项,使用该软件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我们会收集、评审、处理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始终让设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4.3 软件安全级别分类 DHZ V1.0软件不直接作用于人体,但其直接控制机械结构,当加载因素出现错误,或者控制参数出现错误,均可导致不正确的旋转、扫描,剂量增加,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公司将其安全性级别定为B级(即:不会造成严重伤害)。 5 软件开发程序 5.1软件开发计划 5.1.1软件开发计划 见附录A 《DHZ V1.0软件开发计划》 5.1.2 更新软件开发计划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成像原理 CT机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射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CT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CT原理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

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Hounsfield)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研制一种新技术的工作。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 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效果。 1971年9月,亨斯菲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装置,开始了头部检查。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 1972年第一台CT诞生,仅用于颅脑检查,4月,亨斯菲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 1974年制成全身CT,检查范围扩大到胸、腹、脊柱及四肢。 第一代CT机采取旋转/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 mode)进行扫描和收集信息。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 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第二代CT机扫描方式跟上一代没有变化,只是将X线束改为扇形,探测器增至30个,扩大了扫描范围,增加了采集数据,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避免因患者生理运动所引起的伪影(Artifact)。 第三代CT机的控测器激增至300~ 800个,并与相对的X线管只作旋转运动 (rotate/rotate mode),收集更多的数据,扫描时间在5s以内,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代CT机控测器增加到1000~ 2400个,并环状排列而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rotate/stationary mode),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 第五代CT机将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解决了心脏扫描,是一个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electron beam)射向一个环形钨靶,环形排列的探测器收集信息。推出的64层CT,仅用0.33s即可获得病人的身体64层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小于0.4mm,提高了图像质量,尤其是对搏动的心脏进行的成像。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 T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成像原理 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 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射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CT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设备组成 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 2.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 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探测器从原始的1个发展到多达4800个。扫描方式也从平移/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固定,发展到新近开发的螺旋CT扫描(spiral CT scan)。计算机容量大、运算快,可达到立即重建图像。由于扫描时间短,可避免运动产生的伪影,例如,呼吸运动的干扰,可提高图像质量;层面是连续的,所以不致于漏掉病变,而且可行三维重建,注射造影剂作血管造影可得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超高速CT扫描所用扫描方式与前者完全不同。扫描时间可短到40ms以下,每秒可获得多帧图像。由于扫描时间很短,可摄得电影图像,能避免运动所造成的伪影,因此,适用于心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小儿和急性创伤等不能很好的合作的患者检查。 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像素大小及数目不同。大小可以是 1.0×1.0mm,0.5×0.5mm不等;数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个,或512×512,即262144个不等。显然,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高。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它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PET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可以宏观的显示全身各脏器功能,代谢等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及显示病灶细微结构变化;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面发现病灶,精确定位及判断病灶良恶性,故能早期,快速,准确,全面发现病灶。 作用 PE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短命核素如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为示踪剂,不仅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而且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观察到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用以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近年来,PET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原理 一、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PET是英文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缩写。其临床显像过程为: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PET显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 方向相反的γ光子。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0-15 us),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便分别送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处理器将脉冲变为方波,符合电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后,送人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 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探测系统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它采用的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探测器。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锗酸铋(BGO)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请看图1)。BGO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探头层间符合线路对每个探头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计算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重建后的图像将PET的整体分辨率提高到2 mm左右。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校正,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另外.BGO晶体的大小与灵敏度成正相关性。块状结构的PET探头。能进行2D或3D采集。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指尖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英文: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光学信号获取与处理的方式。它可以对光学散射介质如生物组织等进行扫描,获得的三维图像分辨率可以达到微米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通常采用近红外光进行拍照。由于选取的光线波长较长,可以穿过扫描介质的一定深度。另一种类似的技术,共焦显微技术,穿过样品的深度不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使用的光源包括超辐射发光二极管与超短脉冲激光。根据光源性质的不同,这种扫描方式甚至可以达到亚微米级的分辨率,这时需要光源的频谱非常宽,波长的变化范围在100纳米左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光学断层扫描技术的一种。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为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这种扫描方式的信噪比较高,获得信号的速度也比较快。商用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有多种应用,包括艺术品保存和诊断设备,尤其是在眼科中,这种断层扫描系统可以获取视网膜的细节图像。最近,这种技术也被用于心脏病学的研究,以对冠状动脉的疾病进行诊断[1]。

目录 [显示] [编辑]简介 一个肉瘤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数个研究组织从采用白光干涉对活体内人眼进行测量开始[2][3]对人体组织,尤其是眼睛的成像进行研究。1990年的ICO-15 SAT 会议上,首先展示了一张基于白光干涉深度扫描原理的对活体内人眼眼底沿眼水平子午线的二维图像[4]。1990年,丹野直弘对这个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5][6],随后日本山形大学的一位教授也对此展开了研究[7]。这些研究使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拥有了微米级的分辨率和毫米级的穿透深度,还拥有产生截面图像的能力,因此它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8]。1993年,首次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活体内的视网膜结构成像[9][1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也被应用于许多艺术品保护的项目中,它被用来分析绘画作品的不同层次。与其他医学图像系统相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有很大的优势。医用超声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由于分辨率不够,无法用于形态组织成像,而共焦显微技术则缺少毫米级的穿透能力[11][1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基于弱相干干涉学理论发展的[13][14][15]。在传统的干涉学中需要使用相干长度很长的光源,因此通常选用激光作为干涉光源,相干长度通常达到数米。而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中,由于使用了宽带光源,相干长度被缩短到了几个微米。宽带光源通常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专用技术条件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专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以下简称口腔CBCT)的术语、定义、组成、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口腔CBCT的体层摄影部分,该产品供医疗单位用作口腔颌面部体层摄影使用,包括利用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作为图像采集装置的口腔CBCT。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47.1 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GB 9706.1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GB 9706.3-2000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诊断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要求 GB 9706.11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源组件和X射线管组件安全专用要求 GB 9706.12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GB 9706.14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X射线设备附属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GB 9706.15 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 GB/T 10149 医用X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 YY/T 0291 医用X射线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YY 0505 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YY/T 1466 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设备骨密度测定评价方法 DICOM 3.0 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PS3) 可以从以下网址获得: 3 术语和定义 GB/T 101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Dental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quipment)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是一种通过X射线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的扫描方式,以重建三维影像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三维立体影像的方式显示口腔颌面部乃至整个头颅的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结构的X射线影像设备。 注:此类设备也包括组合了口腔颌面锥形束体层摄影和/或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摄影(获得口腔的曲面体层影像)和/或头影测量摄影(获得头颅正侧位的二维影像)和/或手腕部X射线摄影(获得手腕部的二维影像)的设备。 3.2 均匀性 (Homogeneity) 根据体模体层成像确定的图像均匀性指标。 注:计算见公式(3)。

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

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应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进行诊断的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930 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 GB 16348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61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 GBZ 120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3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正电子的湮没辐射进行计算机断层成像的技术。本标准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ET/MRI)等。 4 一般要求 4.1 对开展PET诊断工作的医疗机构、临床核医学执业医师及相关人员的要求,应符合GB 16361的规定。 4.2 PET检查的正当性判断、放射防护最优化、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和有关剂量约束等患者防护与安全的要求,应符合GB 16361和GB 16348的规定。PET/CT应用中辐射防护的通用导则参见附录A。 4.3 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PET设备的质量控制应按照GB 16361的要求执行。 4.4 开展PET诊断工作,应设有专门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储存、分装、注射场所和放射性废物存放场所;应配备活度计、X/γ剂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等仪器设备。 4.5 PET工作场所中放射性废物的处置与管理,应按照GBZ 133的要求执行。 4.6 操作放射性药物时采取的放射防护措施,应符合GB 11930和GBZ 120的规定。 4.7 应充分考虑患者注射药物后的放射性。对检查完的患者,应提供放射防护指导。 5 PET诊断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5.1 工作场所的布局和分区

医用热断层扫描疾病早期检查系统(_TTM_)

高科技产品 TTM热断层扫描 高精度细胞代谢热能成像技术项目可行性报告 中航天基空间信息科学研究院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一 、总论 1.1.项目概述 热断层(TTM)计算机成像技术:是一种无损伤、无干扰、非介入、实时、原位遥感探测细胞代谢的热辐射能量信息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像的医学疾病检查技术。 通过测量生物体表及体内组织细胞代谢微小热辐射分布状态信息转换成具有热值代表的断层成像技术,它是通过断层扫描采集生物体内的个组织器官红外辐射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在进行计算机重建成像,揭示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不同深度的细胞代谢能量的分布信息图像,并根据能量分布信息图像与健康状况的对应规律,对人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健康态、亚健康态、癌症早期预查、疾病态的定性定量评估,医生可根据对应规律给出最佳的早期治疗建议。 TTM扫描检查非常快捷,全身检查仅需10分钟,整个评估过程只要30分钟。TTM检查过的疾病己有500 多种,涉及了几乎人体各个系统,包括微循环、感染炎症、呼吸、内分泌、生殖、泌尿、消化、神经、和免疫系统中所有组织和器官的疾病类型。重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肝炎、肾炎、结核、肿瘤和癌症等,更不可想象的是,例如中医讲的经络、脉搏动向、疼痛程度等都可以检查出来。 TTM技术源于红外热辐射成像技术的崭新发展。红外热辐射成像技术起初用于军事技术,九十年代才用到医学诊断、工业生产检测诊断、森林防火、变电站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等。 本系统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成果转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展出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因此成本低,像素点技术参数一致可实现高分辨率图像,不受国外技术限制,因此具有很大应用市场及较高经济价值。TTM热成像技术是涉及光学扫描、红外物理学、红外光电子技术、热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学科,因此,具有高科技实用性。其特点是,本产品可使遥感物体热辐射成像技术从军事转向民用化成为可能。 1.2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 1.2.1.社会经济意义 目前市场上的热断层(TTM)计算机成像系统价格不菲,是这方面应用受到限制,而我们可以在价格上占据优势,使热断层(TTM)计算机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广泛应用成为现实。 热断层(TTM)计算机成像技术,可对500多种疾病进行诊断检查,涉及了几乎人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