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精选题库 化学7单元质量检测北师大版

高二精选题库 化学7单元质量检测北师大版

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碰撞的次数

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个定值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解析:A项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项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C项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受温度影响;D项活化分子间能发生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答案:D

2.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解析: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若达到平衡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和各组分的浓度都会改变,但平衡不移动(等效平衡),故A、B仍为平衡状态.但对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平衡发生移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也不移动,而C项是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不是同倍改变.故A、B、D项不能确认平衡发生移动.

答案:C

3.恒温、恒压下,a mol A和b 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A 、

B 的转化率之比为a ∶b

B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 +b )∶(a +b -n

2)

C .若起始时放入2a mol A 和2b mol B ,则达到平衡时生成2n mol C

D .当v 正(A)=2v 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

解析:生成n mol C 时参加反应的A 、B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 /2 mol 、n mol ,转化率之比为

n 2a ∶n b =b

2a

;恒温、恒压过程成倍地增大反应物的量,则平衡时C 的量也成倍地增加;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2v 正(A)=v 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C

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S(s)H 2S(g) K 1 S(s)+O 2(g)SO 2(g) K 2

则反应H 2+SO 2

O 2+H 2S 的平衡常数为

( )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1=

c (H 2S)c (H 2),K 2=c (SO 2)

c (O 2)

,反应H2+SO2O2+H2S

的平衡常数K =c (O 2)·c (H 2S)

c (H 2)·c (SO 2)

,可知K =K 1/K 2.

答案:D

5.将1 mol H 2(g)和2 mol I 2(g)置于某2 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 2(g)+I 2(g)

2HI(g) ΔH <0,并达到平衡,HI 的体积分数φ(HI)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曲线Ⅱ所示.若

改变反应条件,φ(HI)的变化曲线如曲线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

A .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解析:曲线Ⅰ相对于曲线Ⅱ,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项加入适当催化剂,平衡不移动,B项和D项改变反应容器体积,平衡均不移动.而C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吸热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6.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

2

O(g)

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认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2 mol H—O键断裂

解析:因反应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故A正确;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若方向相反,而大小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能证明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故B、D正确,C错误.答案:C

7.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A.v(NH3)=0.1 mol/(L·min)

B.v(N2)=0.2 mol/(L·min)

C.v(N2)=0.1 mol/(L·min)

D.v(H2)=0.3 mol/(L·min)

解析:N 2(g)+3H2(g)2NH3,当均换算成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成率时,A项中v(N2)

=1

2

v(NH3)=0.05 mol/(L·min),D项中v(N2)=

1

3

v(H2)=0.1 mol/(L·min),再与B、C两项比较得

出B为正确选项.

答案:B

8.反应2SO 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

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

A .0.1 s

B .2.5 s

C .5 s

D .10 s

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SO 3浓度增加0.4 mol/L ,且v (SO 3)=2v (O 2),因此这段时间t =

0.4

v (SO 3)=

0.4 mol/L

2×0.04 mol/(L·s)=5 s.

答案:C

9.如图所示为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O 2(g)

2NO 2(g)+Q (正反应为放热)中NO

的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

( )

A .a

B .b

C .c

D .d

解析:a 、b 在曲线上为平衡点,c 、d 点未达平衡.d 点在曲线右上方,从d 点向横坐标引辅助线,可知该温度平衡时NO 的转化率比d 点的小,说明该点未达平衡,且v 正

答案:D

10.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Y 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 的转化率为

( )

A.a +b 5×100%

B.2(a +b )5b ×100%

C.2(a +b )5

×100%

D.a +b 5a

×100% 解析:设达到平衡时,X 气体所消耗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建立计算模式:X(g)+2Y(g) 2Z(g) n (始)(mol) a b 0 Δn (mol) x 2x 2x

n (平)(mol) a -x b -2x 2x

列关系式:(a -x )mol +(b -2x )mol =2x mol x =a +b 5

气体Y 的转化率=2x

b ×100%=2(a +b )5b ×100%

答案:B

11.右图所示是用稀硫酸与锌反应测定反应速率的装置,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在锥形瓶中加入锌,通过测定产生一定量气体所用的时间来测定反应的速率.现用50 mL 1 mol/L 硫酸,在锥形瓶中加入下列各种锌(总质量相同),其中产生H 2最快的是

( )

A .纯的锌粒

B .纯的锌粉

C .含少量铜杂质的锌粒

D .含少量铜杂质的锌粉

解析: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电化学腐蚀的反应速率远大于化学腐蚀,即形成原电池会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D

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

+3H 2(g)

2NH 3(g),在637 K 、30 MPa 下n (NH 3)和n (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大

B .点c 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大

解析:由题意n(H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斜率知在a点n(H2)的变化量大于b点n(H2)的变化量,即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虽然c点时n(H2)=n(NH3),但二者的物质的量仍在随时间发生变化,故c点并没有达到平衡,B不正确.由于在t1、t2时刻反应已达平衡,故两时刻n(N2)一样多,C不正确.由于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773 K下反应至t1时n(H2)比图中d的值大.故本题答案为A、D.

答案:AD

13.反应2A(g)+B(g)x C(g)+2D(s),在一定条件下的2 L容器中,1 mol A与0.5 mol B反应达到平衡时A为0.3 mol/L,在1 L容器中1 mol A与0.5 mol B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为0.5 mol/L,则x值最合适为

() A.2 B.1

C.大于2 D.小于3

解析:假设在缩小容器体积(加压)的过程中平衡不移动,则在1 L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A 的浓度应该为0.6 mol/L,而实际上是0.5 mol/L,说明在加压过程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有2+1>x,故x<3.

答案:D

14.下图所示是在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以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反应达到平衡态Ⅰ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解析:A项,任一可逆反应达平衡时,v正、v逆均相等;B项,由图示可知反应达平衡后

某时刻v正忽然增加,这一瞬间v逆不变,故应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B项对,C不符合图像;D项,平衡态Ⅱ时反应物浓度应大于平衡态Ⅰ的浓度.

答案:C

15.将2 mol A和1 mol B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 C(g),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1时,按1.5 mol A、1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a

B.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2时,将2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

C.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3时,1 mol A、1 mol B、6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

D.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 mol A、0.3 mol B、1.4 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x只能等于2

解析:将选项A和C中的C的物质的量转化后所得A、B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与题干中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等,故A、C错误;将B项中C的物质的量转化后所得A、B的物质的量与题干中对应A、B的物质的量相等,B正确;D项中,因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与题干中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若x=3,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时,转化后所得A、B 物质的量之比为2∶1,此时仍与由2 mol A和1 mol B构成的体系等效,体积分数同样保持不变,因此当x=3时符合题意,x=2不符合题意,D错.

答案:B

16.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s)p 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解析:压缩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向是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选项C正确.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6分)在某一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ol 的H 2

和0.6 mol 的I 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 2(g)+I 2(g)2HI(g) ΔH <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根据图所示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 (HI)为________.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________(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HI 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用右图中a ~c 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 2,H 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用右图中d ~f 的编号回答).

解析:(1)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由图可知 3 min 时达到平衡,v (HI)=0.5 mol/L

3 min

=0.167

mol/(L·min).

(3)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 (HI)减小而c (H 2)、c (I 2)增大,所以K 减小,c (HI)的变化符合图中的c ;②若加入I 2,平衡向右移动,c (H 2)减小,应是图中的f .

答案:(1)K =c 2(HI)c (H 2)·c (I 2)

(2)0.167 mol/(L·min) (3)①减小 c ②f

18.(7分)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和3 mol H 2,使之反应合成NH 3,平衡后,测得NH 3的体积分数为n 0,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NH 3的体积分数为n 0,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分别用x 、y 、z 表示.

(1)恒温恒容条件下:

①若x =0, y =0,则z =________.

②若x =0.75 mol, 则y =________, z =________. ③x 、y 、z 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

(2)恒温恒压条件下,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起始状态不同,但最终NH3的体积分数相同,即最终各平衡是等效的.恒温怛容条件下,“一边倒”后,对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例如“左倒”后,都是1 mol N2和3 mol H2,故①x=0, y=0,则z=2 mol;②若x=0.75 mol,则y=2.25 mol, z=0.5 mol;

③“左倒”后,生成的N2为z

2mol,生成的H2为

3z

2mol,所以x+

z

2=1 mol, y+

3z

2=3 mol.恒

温恒压下,“一边倒”后,求得N2、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即可.

答案:(1)①2 mol②2.25 mol0.5 mol

③2x+z=2 mol, 2y+3z=6 mol

(2)x∶y=1∶3, z为任意值或x=y=0, z≥0.

19.(7分)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ΔH<0

(1)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min).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2)t1℃(高于

①表中3 min ~4 min 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 1________0.08 mol/L(填“>”“<”或“=”).

②反应在4 min ~5 min 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 min ~6 min 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氢气浓度

解析:(1)v (CO)=0.20 mol/L -0.08 mol/L 4 min

=0.03 mol/(L·min).

(2)①0 min ~2 min, c (CO)减小 0.062 mol/L ,即平均速率为0.031 mol/(L·min),由于反应速率一般随反应的进行而减慢,所以2 min ~3 min, c (CO)的减小值小于0.31 mol/L ,因此c 1>(0.138-0.031) mol/L>0.08 mol/L ;

②由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所以4 min ~5 min 的条件变化不是b ,由于c (CO 2)减小,应是增加了H 2浓度;第5 min ~6 min, c (CO)减小,c (H 2O)增大,c (CO 2)增大,应是增加了水蒸气.

答案:(1)0.03 (2)①平衡 > ②d a

20.(10分)物质在制取或配制成溶液时往往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

(1)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

NaCl(l)+K(g) ΔH >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c (K),各物质的沸

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________.

②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至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K =________.

(2)实验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将I2溶于KI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I-3

上述平衡体系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通过分析上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在T1、D状态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解析:(1)①由于钠的金属性比钾弱,所以要制取钾,应该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应等于钾的沸点,最高温度应低于钠的沸点.

②当温度升至900℃时,钠也为气态,故上述反应可表示为:Na(g)+KCl(l)NaCl(l)

+K(g),故其平衡常数为K=c(K)

c(Na).

(2)①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I-3)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T1、D状态时,还未达到平衡,而可逆反应最终都要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必须增大c(I-3)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即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

答案:(1)①770℃890℃②c(K)

c(Na)

(2)①放热②>

21.(12分)(1)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实验研究中人为只改变一个因素(调节变量),其他因素保持相同,观察测定因调节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因素(因变量),从而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中学化学中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例子很多.请分析或设计:

①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材安排了利用Na2S2O3与H2SO4反应的一组对照实验(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在三个烧杯(底部有黑色“十”字标记)内分别加入表中所示体积的三种液体,搅拌并开始计时,到出现浑浊使烧杯底部“十”字看不见时停止计时.比较所需时间,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实验中,温度和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是保持相同的因素,调节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②运用控制变量原理设计实验,利用纯碱溶液探究温度对盐的水解的影响,简述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373 K时,H2PO-3与OH-发生如下反应:

H 2PO-3+OH-HPO2-3+H2O

反应结果如下表所示:

如果用v=23

①k=_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

②若c(H2PO-4)的起始浓度为0.20 mol/L, c(OH-)的起始浓度为1.50 mol/L,则反应速率v =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改变的条件是Na2S2O3和水用量相对大小,故调节变量是Na2S2O3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反应所需时间.利用控制变量原理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则控制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水解程度大小,可用加入指示剂通过溶液颜色深浅来表示或用pH表示.

(2)①OH-的浓度均为1.00 mol/L时,

H2PO-3的浓度由0.10→0.50,浓度变为原来的5倍,反应速率由3.2×10-5→1.60×10-4,即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5倍,因此m=1;同理H2PO-3的浓度均为0.50 mol/L时,OH-的浓度由1.00→4.00,浓度变为原来的4倍,反应速率由1.60×10-4→2.56×10-3,即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16=42倍,因此n=2.

利用第一组数据有:3.2×10-6=k·(0.10)1×(1.00)2,所以k=3.2×10-4

②此时,v=3.2×10-4 mol/(L·s)×(0.20 mol/L)×(1.50mol/L)2=1.44×10-4 mol/(L·s)

答案:(1)①Na2S2O3溶液的浓度所需时间

②取三支试管各放同浓度同体积的纯碱溶液,滴1~2滴酚酞试液,第一支不加热,第二支加热至t1℃,第三支加热至t2℃,观察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深浅,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说明碱性越强,则水解程度越大(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例如不同温度下测定同浓度同体积纯碱溶液的pH)

(2)①3.2×10-41 2

②1.44×10-4mol/(L·s)

22.(10分)T℃时,有甲、乙两个密闭容器,甲容器的体积为1 L,乙容器的体积为2 L,

分别向甲、乙两容器中加入6 mol A和3 mol B,发生反应如下:3A(g)+b B(g)3C(g)+2D(g)ΔH<0; 4 min时甲容器内的反应恰好达到平衡,A的浓度为2.4 mol/L,B的浓度为1.8 mol/L; t min时乙容器内的反应达平衡,B的浓度为0.8 mol/L.根据题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b=________.

(2)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t________4 mi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时,在另一个体积与乙相同的丙容器中,为了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仍然为0.8 mol/L,起始时,向丙容器中加入C、D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则还需加入A、B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甲、乙容器中B的平衡浓度相等,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保持温度不变,增大甲容器的体积至2 L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使甲容器升高温度

C.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A气体

D.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都不变,向甲中加入一定量的B气体

(5)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并计算在T℃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

解析:3A(g)+b B(g)3C(g)+2D(g)ΔH<0

起始浓度(mol/L) 6 3 0 0

转化浓度(mol/L) 3.6 1.2 3.6 2.4

平衡浓度(mol/L) 2.4 1.8 3.6 2.4

(1)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Δc/t=0.3 mol/(L·min),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所以3∶b=3.6∶1.2,所以b=1.

(2)甲、乙容器中投入的A、B物质的量相等,但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所以乙中反应物的浓度小,反应速率小;并且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B的剩余物质的量少,即乙容器中反应程度大,所以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甲容器,即大于4 min.

(3)本题属于等效平衡问题,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要使乙容器达到平衡后,B的浓度仍然为0.8 mol/L,则丙和乙是等效平衡.处理的方法是:如果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组分的物质的量完全相同,则互为等效平衡.将3 mol C、2 mol D,按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折算到左边,则A为3 mol,B为1 mol,要和乙容器中的6 mol A和3 mol B相同,还需要加入3 mol A和2 mol B.

(4)通过分析甲、乙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知B 中反应程度大,要使甲、乙容器中B 的平衡浓度相等,需使甲的平衡向右移动;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可以采取减压、降温,或则增加反应物A ,所以A 、C 项符合要求.

(5)根据(1)中求出的b =1,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 3C(g)+2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c 3(C)·c 2(D)c 3(A)·c (B)

,将各物质的平衡浓度代入上式可得:

K =(3.6 mol/L)3×(2.4 mol/L)2

(2.4 mol/L)3×1.8 mol/L =10.8 mol/L.

答案:(1)0.3 mol/(L·min) 1

(2)大于 乙容器的体积大于甲容器的体积,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慢,达平衡所需时间长

(3)3 mol 2 mol (4)AC

(5)c 3(C)·c 2(D)c 3(A)·c (B)

10.8 mol/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