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

一、考查范围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烘托,渲染,象征,抑扬,照应,以动写静,景与情,虚实结合,小中见大,

点面结合,正侧描写,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教学重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梳理:

一、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的种类及作用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诗歌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1、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①正面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②虚实结合: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③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粗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现常用于写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例如:《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④细节描写: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

例如: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⑥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⑦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⑧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2、抒情:抒情是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借助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四行的小诗,直抒胸臆,情感思想一览无余——饱含了一个赤子无限深沉的悲伤和期望。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⑴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①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如:

如:张可久[双调] 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②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

如: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

⑵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将思想感情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将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它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塑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所作,借助咏石灰(的形成过程)的内在本质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写照。

(二)、修辞手法:略

第二课时

(三)把握常见的表现手法

1、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与衬托相比,它主要是两相对照,无主要事物(主体),两种事物的地位是同等的,重在比较不同点。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2、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另外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包括正衬和反衬。

①正衬:又叫陪衬、烘托,选择相关事物,从正面来陪衬所要表达的主要事物(主体)。是同一方向的比较,目的是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陌上桑》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

②反衬:选择相反事物,从反面衬托主要事物。以丑衬美或以美衬丑。(包括以动衬静)

例如: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采用了反衬手法,突出了梅花傲霜独绽的品质。

3、象征: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用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特征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离情,“玉壶”象征着高尚、纯洁。

4、赋、比、兴

①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现出作者的态度。

②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如:《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

③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引出下面的叙述。如:《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起兴,主要是为引出下文故事,并烘托一种缠绵哀怨的气氛。

“兴”和“比”常联系运用:如:“桑之未落,其叶若活”巧妙地运用比兴的手法,比喻女子初婚时的幸福美妙心情,“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比兴,比喻女子婚后面容憔悴和饱受辛酸的样子。

5、用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截取前人语句或使用前人事迹为文。借以表达特定的意义,使诗歌的内容更丰富。理解典故的含意才能读懂诗。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使意味隽永,避免文章的显直。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赞扬一种事物或某个人物,先从不好的印象谈起。

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7、以小见大:“小”指小的题材、小的材料;“大”指的是重大的深刻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谓“以小见大”,就是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于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细节描写,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本质。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就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本义是讽刺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通过写皇帝为取悦一个妃子而千里飞骑运送荔枝这一小事,反映大的主题。

8、渲染:通过对环境气氛.人物的行动、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加强艺术效果。用重笔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的本质和特征。

例如: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此诗中,松倒倚、霞骛齐飞、不尽山、无穷水等描写都渲染出西风起后秋景特点,有种秋高气爽,视野开阔,秋意甚浓的感觉。

9、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大致有三类:相邻联想是由时间、空间上的相邻或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引起的联想;类似联想是由事物间的相似特点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由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引起的联想。

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10、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拟声词的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先叙后议、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3、铺垫:是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主要情节的准备或在高潮到来前酝酿气氛,也称“伏笔”。铺垫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增强作品的可信度;二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期待。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的描写,就是铺垫。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就为琵琶女的出场和绝妙的弹技作了铺垫。

4、悬念:故意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并维持读者期待、关切的心情的方法。

三、题目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四、答题要领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练习一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练习二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练习三:考点测评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比喻:刘禹锡《望洞庭》“遥望;白银”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归雁” 比拟:拟人:杜甫《春夜喜雨》《春望》“感时;恨别”贺知章《咏柳》 拟物:李煜《虞美人》“问君;恰似”李清照《武陵春》“只恐” 夸张:李白《秋浦歌》“白发”《望庐山瀑布》“飞流”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春来” 借代:杜甫《岁暮》“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设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反问:李白《将进酒》“君不见”两句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不肯”杜甫《登高》“艰难;潦倒” 借景抒情:杜甫《蜀相》“映阶;隔叶”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 触景生情:王昌龄《闺怨》“闺中;春日。忽见;悔叫。”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虚实相生:(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李商隐《巴山夜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动静结合:杜甫《绝句》“两个。窗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鸟鸣”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陌上桑》王维《山居秋暝》“正面景-侧面人” 细节描写:叶绍翁《游园不值》赵师秀《约客》苏轼《江城子·十年》 白描:《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聂夷中《田家》 衬托:正衬:见烘托;反衬:“乐景哀情”杜甫《蜀相》李白《越中览古》 渲染、烘托:贺铸《青玉案》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王昌龄《从军行》 对比: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美人帐下” 象征:多为托物言志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用典:李商隐《锦瑟》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忽复乘舟”“长风;直挂” 以小见大:金昌绪《春怨》杜牧《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元稹《行宫》 卒章显志:末句直接表明思想:李白《行路难》“长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杜《茅屋》 以景结情:末句写景抒发情思:王昌龄《从军行》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 托物言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欲扬先抑:叶绍翁《游园不值》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借古讽今: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江南春绝句》张养浩《山坡羊》 怀古伤己:杜甫《蜀相》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陆游《书愤》李清照《夏日绝句》 修 辞 手 法 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 描写技巧 表 现 手 法 表 达 方 式 立 意 技 巧 表 达 技 巧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就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就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就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就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就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就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与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巧汇总(完美整理版)

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巧汇总 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 1019 1128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二、表现手法:象征、抑扬、衬托、对比、类比、铺垫、以小见大 1、象征:借某个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解题方法:若要求解答象征义,则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体现象征物的象征义的有关信息加以综合理解判断。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1)定义及举例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二)考试重心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1)基本概念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第二节:修辞手法 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 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 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 十、列锦 (一)定义 (二)作用(艺术效果) 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十一、迭字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知识点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知识点 高考阅读 2013-12-19 2132 5d56b7b40102eemi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知识点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沟通技巧试题(答案)

沟通技巧试题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来的习惯行为。 A. 态度 B. 技巧 C. 知识 D. 情感 答案:B 2 一个职业人士所需要的三个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依次是()、时间管理技巧、团队合作技巧。 A. 沟通技巧 B. 写作技巧 C. 演讲技巧 D. 表达技巧 答案:A 3 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_____。 A. 双方感觉十分愉快 B. 一方说服另一方 C. 形成一个共同的协议 D. 约定下次沟通的时间 答案:C 4 沟通的模式分为()和肢体语言沟通两种。 A. 口头语言沟通 B. 书面语言沟通 C. 图片或者图形 D. 语言沟通 答案:D 5 语言沟通更擅长传递的是。 A. 思想 B. 情感 C. 思路 D. 信息 答案:D 6 在沟通中,特别是在工作沟通中,谈论行为不要谈论 A. 性格 B. 人品 C. 个性 D. 思想 答案:C 7 ()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A. 电子邮件 B. 电话 C. 面谈 D. 会议简报 答案:C 8 聆听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是 A. 寒喧问候 B. 提出问题 C. 准备聆听 D. 身体前倾 答案:C 9 ()是聆听的最好的层次。 A. 选择性聆听 B. 设身处地地聆听 C. 专注地聆听 D. 建议性聆听 答案:B 10 反馈分为正面反馈和____两种。 A. 负面反馈 B. 建设性的反馈 C. 全面反馈 D. 侧面反馈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 通常来说,哪些方面决定着员工的工作业绩? A. 态度 B. 知识 C. 容貌 D. 技巧 答案:ABD 2 所谓沟通,是指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A. 信息 B. 语言 C. 情感 D. 思想 答案:ACD 3 双向沟通必须包含哪些行为: A. 说的行为 B. 听的行为 C. 问的行为 D. 答的行为 答案:ABC 4 沟通中的发送要注意哪些问题: A. 发送的有效方法 B. 在什么时间发送 C. 发送的具体内容 D. 发送对象 答案:ABCD 5 以下哪些不是反馈: A. 指出对方做得正确的地方 B. 指出对方做得错误的地方 C. 对于他人言行的解释 D. 对于将来的建议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 思想和情感沟通起来比较简单,信息是不太容易沟通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2 肢体语言更擅长沟通的是思想和情感。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3 在沟通过程中说的话一定要非常明确,让对方有一个准确地唯一的理解。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4 电话是一种语言沟通,是对一些短小的信息、简单的思想情感的传递的有效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5 说比听更重要,说是更重要的沟通技巧。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沟通技巧试题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技巧[论文]

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技巧 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技巧 安徽怀宁县江镇镇中心学校(246100)陈兵才 一、在阅读中学习观察方法 观察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敞开这个窗口,各种各样的知识、方方面面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那么,怎样打开这个窗口呢?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如《长城》一课,作者运用的是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方法,后边的描写是对长城局部的观察,具体写了长城的外形、高度、顶部宽度及设施、作用等。而《参观人民大会堂》、《参观刘家峡水库》等课文,则运用了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在课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并使其在课外阅读中逐渐掌握这些方法。 二、在阅读中学习立意 立意是确定中心和揣摩如何表现这一中心的思维过程。这一点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小学生把握立意的要领,在作文立意方面有所进步,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从中得到这方面的教益。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的立意都有其新意。《田忌赛马》一课,作者不写赛马的热闹场面以及谁胜谁负,而是重点写赛马所引出的教益:马还是原来的马,策略稍作改变,就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这样的立意,比单纯地写热闹的场面深刻。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名篇佳作,从中领会作者在立意上的匠心,是对课内学习的深化。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阅读材料在立意方面的新意,并通过读书笔记进行评点,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要给予提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讨论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某一文章的立意进行评论。这将会强化学生立

意的意识,从而借鉴他人立意的方法。 三、在阅读中构思 构思又叫打腹稿,就是根据写作意图安排好结构,把想到的内容编织成有机的整体的过程。小学生学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想”,想得正确,才能写得正确;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自以为想清楚了,其实没想清楚也是常有的事。叶老说的两种情况,在小学生作文中大量存在,这是缺乏构思训练的表现。这个问题同样要通过读课文和进行课外延伸来解决。课文中不乏这方面的佳作,有的以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为序;有的以主人公所到的地点为序;有的以人物出场的顺序为序……这些都是顺叙,也有插叙和倒叙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把学习所得记在“采蜜本”上。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书讨论会,组织学生讨论课外读物的构思特点。对学习体会比较深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写成文章,在班级上展示或在刊物上发表。 四、生在阅读中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思想选材,这是小学高年级作文的教学重点。目前,小学生在作文选材上的主要毛病是:①不懂得围绕中心选材;②选材不典型,即所选材料不是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读懂课文,明白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比如《落花生》一课,选取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以及收获节上一家人的谈话等材料,这些材料都与中心有关,有了种、收、尝,才有后边的“议”,哪一部分不写都不行,但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点都没有。这就使学生得出一个认识,选材要围绕中心,与中心有关的要写,关系大的要多写,关系小的要少写,无关的不写。

高中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师院附中李忠海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于记忆,使词句有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垫,前后照应;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

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对比烘托法、 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描写分为哪几种?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 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诗歌表达技巧练习题附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题组一抒情手法类]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题组二描写手法类]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题组三修辞手法类]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释】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阅读教学要关注表达技巧(1)

阅读教学要注重表达技巧 叶圣陶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王尚文教授认为:阅读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的表达秘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注重表达技巧,破译表达秘妙,体悟言语规律,在言语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表达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通向表达迷宫的金钥匙,以便更好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切实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促动学生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注重表达技巧的基本内涵 阅读教学要聚焦“言语形式”,注重表达秘妙,体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以及文体特征,紧扣“表达秘妙”探究教学,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水平,形成语文素养。表达秘妙的基本内涵何在? 来神笔,化平淡为神奇,耐人寻味。阅读教学对待那些生动传神的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等,要有“较真”之功,有“纠缠”之术,用心品析字词的精妙所在,想象作者脑中景,感悟心中情,透视胸中境,体会笔中意,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深刻性,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猫》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这个“蹭”字值得推敲:“蹭”的本义是“摩擦”,但课文中的“蹭”是一种轻轻地“摩擦”,温柔地“摩擦”。猫“蹭”主人的腿,就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在老舍爷爷面前撒娇,说明猫和老舍的关系特别好。“蹭”出了顽皮,“蹭”出了乖巧,“蹭”出了活泼,“蹭”出了友谊。透过“蹭”字,不但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 2.注重精美的句段。精美的句段往往是课文言语形式上的亮点,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重的内容之一。句段之所以精美,或采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鲜明特点,或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或采用了议论抒情手法,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比如《桥》中写道:“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个语段刻画了老汉的言行,巧用了比喻手法,生动传神,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足见老汉很凶,他严厉训斥违纪的小伙子。一个“揪”字表现出当时老汉心情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一个“吼”字,表现出对小伙子的十分不满。教学时抓住精彩句段,品出丰富的意蕴,悟出巧妙的表达。 3.注重巧妙的谋篇。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或讲究前后呼应,或巧设悬念,或构思新奇,或结构严谨。精巧的谋篇布局是言语形式的综合体现,是最具语文性的内容之一,阅读教学必须高度注重。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其谋篇布局别具一格:一是倒叙开头,由果溯因──“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二是空行标段,层次分明──四件事情各自成段,以空行标明,一目了然;三是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巧用首尾、对比、互补等多种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四是结尾总结,突出中心──结尾解答了开头的疑问,揭示了人物特点,点明了中心。教学时必须紧扣谋篇布局的特点,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学习和借鉴,让学生收获语文体验,实行言语实践。

常见诗歌表达技巧总结

2.5常用的表达技巧 2.5.1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艺术手 法)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手法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象征、抑扬、白描、工笔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 对比、烘托、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 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结构形式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2.5.2易混术语解析 1、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4散文阅读赏析表达技巧含答案

散文阅读之赏析表达技巧 ——答准技巧,夸尽效果 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二、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 强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 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 .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④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 .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b .虚实结合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明暗结合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表达技巧题目答题技巧

如何答好高考语文的有关表达技巧的题目 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什么技巧+什么内容+什么效果。 (一)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而且高考题已经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着眼,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分值较大的题目,一定要设点回答,标明序号,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1.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从叙述的人称选择来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好处;从叙述的顺序角度来看:顺叙、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从描写手法来看:肖像、心理、环境、景物等描写手法的作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好处;细节描写的作用等。 2.从选材、剪裁的角度分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贴切。 3.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看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这样写好处如何。 4.从结构安排角度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谨,布局协调;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什么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地方色彩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要熟记一些经常使用的表达技巧的术语,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反衬、象征等。要了解一些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叙述人称来看,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答题的语言力求准确、简练、有条理。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组织答案。紧扣题意,提取重要信息,选用恰当的句式,适当调顺语句,让意思简洁明了,紧密联系题干所问,不枝不蔓。 【2008浙江卷】 乌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