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气复习题

天气复习题

天气复习题
天气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气象学?什么是气候学?它们有那些分支?

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的科学。

根据研究方法可分为理论气象学和实验气象学,前者包括动力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后者包括大气探测、雷达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气象仪器学等。按传统气象学可分为以下三个分支:1)物理气象学2)天气学3)动力气象学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按研究所用的原理和方法可分为天气气候学、物理动力气候学、和自然气候学等。

按研究的尺度可分为大气候学、中气候学、和小(微)气候学。

按研究时段和所用资料可分为古气候学或地质时期气候学、历史时期气候学和近代气候学等。

二、气象学和气候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1)气象气候情报服务。2)天气、气候预报服务。3)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4)人工影响天气和改善气候环境。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

一、什么是气候系统?它由那些因子组成?

答:气候系统是那些能够决定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各种因子的统一体。它由五个物理组分: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

二、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

答:大气中的臭氧分布是随高度、纬度等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近地面层臭氧含量很少,从10km高度开始逐渐增加,到12-15km以上臭氧含量增加的特别显著,在20-30km高度处达最大值,再往上则逐渐减少,到55km 高度上就极少了。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形成一个“臭氧保护层”,大大降低了到达地表的对生物有杀伤力的短波辐射强度。从而保护着地表生物和人类。

三、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答: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除个别情况外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四、了解气象要素的意义及其单位,并比较:绝对湿度与水汽压;饱和水汽压与水汽压;温度与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和饱和差。

答:1)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和绝对温度(k)2)气压:指大气的压强,它是从观测点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重量。单位是百帕(hpa)和mmhg (毫米水银柱高)

3)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4)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以毫米为单位。

5)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6)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

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

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

米或千米表示。

7)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

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

底部不接触地面,且有一定的厚度。

绝对湿度与水汽压;绝对湿度指单位

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即空气中的

水汽密度,其单位为g/m3。水汽压

(e)指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

压力。取e的单位为hpa则两则的关

系为:a=217e/T(g/m3)

饱和水汽压与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

汽压(E)称饱和水汽压。水汽压(e)

指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

力。

温度与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气含量

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

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Td)露点温度比气温低。

相对湿度和饱和差:相对湿度(f)是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

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用%表示)

f=e/E*100% 在一定的温度下,饱

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

饱和差(d)即d=E-e

五、如果两个气团温度不同,但相对

湿度相等,它们的绝对湿度和比湿是

否相等?为什么?

答:绝对湿度指单位空气中含有的水

汽质量,即空气中的水汽密度,其单

位为g/m3。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

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称

比湿。Q=0.622e/p

六、写出气象上常用的干空气和湿空

气状态方程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

义?

答:干空气的状态方程表达式:P=

ρRdT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表达式:P=ρRTv

七、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

么?共分那几层?

答:主要依据是:根据温度、成分、

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

垂直运动等情况,将大气分为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

逸层。

第三章辐射过程

一、何为辐射?辐射遵循那些基本定

律?

答: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

播的方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传播

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辐射遵循以下

基本定律:1)基尔霍夫定律即:在一

定波长、一定的温度下,一个物体的

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同温度、同波长的

发射率。2)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总发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

度的四次方成正比。3)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

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

二、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

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

答:可分为可见光区占太阳辐

射总能量的50%左右;红外光区占太

阳辐射总能量的43%左右;紫外光区

的太阳辐射只占总能量的7%。

三、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

化?

答: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到达地

表。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

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气

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面,

所以在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

度比1370w/m2小。

四、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

呈蔚蓝色?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

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答:

五、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那两部

分组成?试比较两者的不同?

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

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

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二是大气介质散射后自天空各个方向

投射到地面的辐射,称为散射辐射,

六、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大气透

明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如何变化

的?

答:1、太阳高度角不同,等量的太阳

辐射在地面上的散布面积不同。太阳

高度角越小,其在水平面上散布的面

积越大,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越厚,

太阳辐射被减弱越多。大气的透明程

度愈差,透明系数愈小,因而太阳辐

射受到的减弱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也就相应的减少。

八、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

阴雨的夜间多霜(露)?

答:(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

温迅速;1分(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

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

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

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

体上;2分(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

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

白色的冰晶称为霜,1分(4)当空气

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

供销惨痛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

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

称为雾。2分

九、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和大

气的那些性质有关?

答: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

气湿度和云况。一般情况下,在湿热

的天气条件下,有效辐射比干冷时小,

有云覆盖时比晴朗天空条件下有效辐

射小;空气混浊度大时比空气干洁时

有效辐射小;在夜间风大时有效辐射

小;海拔高度高的地方有效辐射大,

当近地层气温随高度显著降低时,有

效辐射大;有逆温时有效辐射小,甚

至可出现负值。此外,有效辐射还与

地表面的性质有关,平滑地表面的有

效辐射比粗糙地表面有效辐射小;有

植物覆盖时的有效辐射比裸地的有效

辐射小。

十、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如何

变化?

答: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

度增加而减少,逐渐由正值变成负值,

正负值转换的纬度又因季节而向北或

南位移。总的来说,低纬度地区地-

气系统有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地-气

系统有热量亏损。

十一、写出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

差额、地气系统辐射差额的表达式。

答:地面有效辐射(Eg)与地面吸

收的大气逆辐射(E a)之差,称为

地面有效辐射。以F0表示,则F0=Eg-

E a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由于吸收太阳总

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的能量,同

时又以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

射而失去能量。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

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

之差值,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R g=(Q+q)(1-a)-F0

整个地气系统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和发

射出的辐射能量是相等的。从而使全

球达到辐射平衡。即Rs=(Q+q)(1-a)+

第四章大气的热力学过程

二、写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学中

的表达式。

答:℃

三、什么是干绝热过程,什么是湿绝

热过程?

答:将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

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

过程,称作干绝热过程。

饱和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与外界没

有热量交换,该过程称为湿绝热过程。

四、为何湿绝热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

减率?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因为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一

方面因膨胀作功,损耗内能而降温,

另一方面因冷却,饱和水汽凝结水汽

凝结释放潜热加热气块,因此,凝结

作用可抵消一部分由于气压降低(对

外作功)而引起的温度降低,有水汽

凝结时,空气上升所引起的降温将比

没有水汽凝结时要缓慢。

五、如何通过,r判断大气的层

洁稳定度?

答: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以大气

的气温垂直加速度运动来判定。大气

中某一高度的一团空气,如受到某种

外力的作用,产生向上或向下运动时,

可以出现三种情况:

(1).稳定状态。移动后逐渐减速,并

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

(2).不稳定状态。移动后,加速向上

向下运动。

(3).中性平衡状态。如将它推到某一

高度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停下

来,大气稳定度,对于形成云和降水

有重要作用。有时也称大气垂直稳定

度。

六、设山高为1000米,rm=0.65℃/100

米,一团未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

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16.5℃。当

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

离开气块。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

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

风坡山角时气温为多少?

答:

七、什么叫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

温、下沉逆温是如何形成的?逆温对

天气有何影响?

答:辐射逆温是夜间因地面、雪面或

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

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

的降温而形成的。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

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

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

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

象。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后,逆温就逐

渐消失了。

平流逆温由于暖空气流到冷的地面

上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当暖

空气流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

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

下层受冷地面影响最大,气温降低最

强烈,上层降温缓慢,从而形成逆温。

平流逆温的强度,主要决定于暖空气

与冷地面之间的温差。温差愈大,逆

温愈强。

下沉逆温因整层空气下沉而形成的

逆温称为下沉逆温。当某气层产生下

沉运动时,因气压逐渐增大,以及由

于气层向水平方向扩散,使气层厚度

减小。若气层下沉过程是绝热过程,

且气层内各部分空气的相对位置不

变。这时空气层顶部下沉的距离比底

部下沉的距离大,致使其顶部绝热增

温的幅度大于底部(图中H>H′)。

因此,当气层下沉到某一高度时,气

层顶部的气温高于底部,而形成逆温。

下沉逆温多出现在高压控制的地区,

其范围广,逆温层厚度大,逆温持续

时间长。

九、地面与大气、大气与大气之间通

过那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答: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

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

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十、为什么低纬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

高纬地区?而气温年较差正好相

反?

答:

第五章大气的水分

一、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那些因

素?他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

答;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蒸发面

的温度、性质、形状以及所带电荷之

间。随着温度的升高,饱和水汽压显

著增大。对于冰面和过冷却水面,饱

和水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

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

平面次之,凹面最小。凸面的曲率愈

大,饱和水汽压愈大;凹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电荷使水滴的饱和水汽压减小。

二、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有那些?

答:一是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二是要具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三、霜和露是如何形成的?说明其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和区域。

答:

四、雾可以分为那几种?试区分辐射雾和平流雾的形成条件、特征和产生区域的不同点。

答:雾分为

五、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那几类?了解各类云的主要特征。各类云与什么样的降水相联系?

答:按云底高度将云分为高云、中云、低云。共分为3族11属29类

六、简要说明云滴增长为雨滴的物理过程。

答:一为云滴增大为雨滴的凝结(或凝华)增长;二为云滴冲并增长。

要点:

云是由空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组成的。云和雾的区别是:雾的下层贴近地面,是发生在低空的水汽凝结现象,而云是发生在高空的水汽凝结现象,其下界是不和地面相连的(山区除外)。使水汽达到饱和而凝结是云形成的基本条件。形成云的过程就是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过程。

云的形成条件:

高云分: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分高层云、高积云。

低云分:积云、积雨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碎雨云。

层状云包括:雨层云、高层云、卷层云。波状云:层积云、高积云、卷积云

积状云: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

降水: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称为降水。

第六章气压变化和大气的水平运动1、写出静力学方程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dp=ρgdz 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ρ)和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量一般很小,因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在密度大的气层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反之则递减的漫。

2、写出等温大气的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明其应用的方面。

答:等温大气压高方程:用来计算大气实际大气的厚度和高度。

3、什么是位势高度?它和几何高度有何关系?

答:位势高度是将单位质量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取为零)抬高到空间某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此功又称为重力位势。单位为位势米,从几何米换算成位势米的公式为:气象上采用位势高度代替几何高度。

4、气压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有温压场对称系统和温压场不对称系统;温压场对称系统分:暖性高压、冷性低压、暖性低压、冷性高压。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分:低空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和高空气压场的基本形式;低空气压场有高气压、高压脊、低气压、低压槽、鞍行气压场;高空等高线的形式:波状等高线、槽和脊、切断低压和阻塞高压、平直等高线;

等压面为什么不是一个水平面?如何根据等压面的形状判断气压的空间变化?

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由于同一高度上各地气压不可能是一样的,所以等压面不是一个水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的起伏不平的面。5、什么是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怎

样的温压配置有利于上述系统的形

成?

暖性高压和冷性低压系统不仅存在于

对流层低层,还可伸展到对流层高层,

而且其气压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增

强,这类系统称为深厚系统。而暖性

低压和冷性高压系统主要存在于对流

层低空,称为浅薄系统。

6、什么是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

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

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

压面的气压差除以其间的垂直距

离,用下式表示:

空气水平运动时,通常取单位质量的

空气作为讨论对象,并把在气压递度

存在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

气压梯度力。

7、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力有那几

种?它们对空气运动分别产生怎样

的影响?

作用于空气的力有:气压梯度力、地

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察力。

8、什么叫地转风?梯度风?其风速

大小与那些因子有关?风向与气压

场的关系如何?

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

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地转风风速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地转

风速因受摩察作用而使风速比地转风

小,方向也不与等压线平行。梯度风

是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

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

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

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梯度风风

速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9、什么是热成风?热成风与温度场

关系如何?

由于水平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地

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失量差,称

为热成风。热成风的风向与平均等温

线相平行,在北半球背热成风而立,

高温在右,低温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热成风的大小与气层内平均温度梯度

以及气层的厚度成正比。

11、根据受力分析,比较同一纬度相

同气压梯度,相同曲率半径条件下,

地转风、高压中梯度风和低压中梯度

风的大小。

12、简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气压有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

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

期的波动。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指不

规则气压变化。

13、埃克曼螺线所表示的风向、风速

随高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些变化

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连接自地面起各高度的风向、风速矢

量终点的平滑曲线,称为埃克曼螺线。

风随高度的变化即受摩察力随高度变

化的影响,又受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变

化的影响。假如各高度上的气压梯度

力都相同,由于摩察力随高度不断减

小,其风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逐渐增大,

风向随高度增高不断向右偏转,到摩

擦层顶部接近于地转风,风向与等压

线相平行。

14、下图实线为低层等压面的等压

线,虚线为气层的平均等温线,标出

A、B点(北半球)低层地转风方向,

气层热成风方向,并讨论A点上空自

由大气中风随高度变化的特点

(H1

15、地转偏向力有那些特点?写出其

数学表达式。

有以下特点:1、地转偏向力只是在物

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

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

地转便向力的方向同物体运动的方向

相垂直,它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不能改变物体运动速率的大小。在北

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的右

方,使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的右方偏

转;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

运动的左方,使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

的左方偏转。3、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同

风速成正比。表达式为:A=2V .

第七章大气环流

一、画图并说明经向三圈环流及与其

相对应的近地层行星风系、纬圈气压

带的形成和分布。

经向的三圈环流分低纬环流圈、中纬

环流圈、高纬环流圈。低纬环流圈对

应的风系有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

近地面形成三个风带,即低纬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呈纬向

排列的气压带是:赤道低压带、副热

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

高气压带,。气压带的形成和维持又是

经圈环流形成的必需条件。

二、说明海陆分布如何改变低空和高

空气压场的纬向带状结构。

北半球陆地辽阔,海陆东西相间分布。

在冬季,大陆是冷源,纬向西风气流

流经大陆时,气流的温度逐渐降低,

直到大陆东岸降到最低;

三、以青臧高原为例说明大地形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

答:青臧高原夏季对大气有强的加

热作用,是个热源。由于加热作用使

近地层形成热低压,产生较强的上升

气流,从而使对流层上部形成暖高压,

此高压称为青藏高压。使高空气流自

高纬流向赤道,至低纬下沉,下沉气

流又流向高原,这样在青藏高原附近

就形成了一个闭和的经向环流圈,称

为南亚季风环流圈,在夏季正好相反。

另外,青藏高原的冬夏季冷热源作用

还在高原四周形成高原季风,对东亚

季风的形成、加强有重要作用。

五、举例说明环流异常对我国气候的

影响。

答:环流异常分:低纬度环流、中纬

度环流、高纬度环流。低纬度的主要

环流系统包括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

副高南侧的信风带和副热带。受赤道

西风和赤道辐合带的影响,全年高温

多雨,无季节,天气变化单调;在信

风带,背风海岸,降水稀少,贴近海

岸亦可出现沙漠;

迎风海岸,降水充沛,如有地形抬升

作用,则降水更多。在副高中心的控

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受来自海洋赤

道西风的影响,形成多雨的湿季;在

太阳高度较低的冬季受信风控制,形

成少雨的干季。中纬度的环流系统包

括副高以及中纬度西风带。西风带高

空有两支急流,即南支西风急流和北

支西风急流。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全年经常干燥,冬季有时受西风带影

响,有短暂的降水,属副热带干燥气

候。受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如果处在

大陆中部,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影响,

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全年经常干

燥,只有夏季有不多的降水,形成温

带干燥气候。如果处在大陆西岸,夏

季高空受西风影响,地面多温带气旋

活动;冬季高空受北支西风急流影响,

地面气旋活动也频繁。因此全年各地

都有降水,尤其冬季,形成温带海洋

性气候。如果处在大陆东部,夏季高

空受西风影响,冬季高空受北支西风

影响。因此,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

冷少雨,形成温带季风气候。高纬度

环流系统有极地冷高压和极涡。在它

们的控制下,形成寒冷少雨天气。

六、冬夏季大气环流有那些显著差

异?

答:大气环流的变化集中表现为随季

节交替的年变化和与大型环流调整相

联系的中短期变化。11-4月(冬季)

中高纬度西风带上有三个槽、三个脊,

而且槽脊的位置和强度基本稳定,6-8

月(夏季)西风带上原有的三个槽已

变为四个比较浅的槽,因此冬季和夏

季的环流形势比较稳定,且占全年比

较长的时间,成为中高纬度高层大气

环流的基本形态,并在一年内交替出

现。环流从冬季形态转变为夏季形态

中,只通过短暂的春季环流(5月)

过渡阶段。同样,从夏季环流形态转

变为冬季环流形态时,也只经过秋季

(9-10月)短促的过度阶段。

第八章天气系统

一、什么是气团?其形成条件是什

么?分为几类?冬夏半年影响我国

的气团有那几种?

答: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

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

匀、垂直分布相似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范围广

阔、地表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二

是有一个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水平方

向均匀化的环流场。

气团按地理分类法分:冰洋(北极和

南极)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

和赤道气团。

气团按热力分类法分:暖气团和冷气

团。

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是变性极地

大陆气团,夏季主要是变性热带海洋

气团。

二、什么是锋?锋分类的依据是什

么?锋可分为那些类型?锋附近气

象要素有那些突变表现?

答:大气中冷暖气团相遇后,其间有

一个界面,由于湍流、辐射等作用,

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界面实际上是一

个过度层,这个过度层就称之为锋。

(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度带,

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及结构状况分为:冷锋、暖锋、准静

止锋和锢囚锋四种。

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气团的交汇角

逐、将锋分为:冰洋锋、极锋、和赤

道锋(热带锋)三种。

锋附近气象要素有以下的特征:1)

温度场的特征:①水平温度剃度大。

②锋区内温度垂直梯度特别小,常出

现锋面逆温。2)气压场特征:锋附近

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锋处于气压

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

折角,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

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

行。3)锋附近的风场:①锋附近风的

水平分布。②风的垂直切变。风随高

度的变化称为锋的垂直切变。

三、比较冷锋(第一型)和暖锋过境

时天气有何不同?

答:冷锋过境时,冷气团占据了原来

暖气团所在的位置,地面锋线过后开

始降水,风速突然增大,天气恶劣,

待高空槽过后,降水逐渐停止,天气

开始转晴。

暖锋过境时,暖气团占据了原来

冷气团所在的位置,它沿着锋面向上

抬升,如果暖空气的层结是稳定的,

降水发生于雨层云内,一般多属连续

性降水,降水区一般位于锋前。夏季,

当暖空气层结不稳定且湿度很大时,

在暖锋上可产生积云或积雨云,常伴

有雷阵雨天气。

四、试从形成条件和天气特征比较气

旋和反气旋的不同点。

答:

六、冷空气活动和寒潮是否是一回

事?寒潮经过地区出现那些天气现

象?淮河以北和以南寒潮天气有何

不同?

答:不是一回事,寒潮经过地区出

现强烈降温、霜冻、大风,淮河以北

的寒潮天气会出现少雨、偶有降雪。

降水机会增多。到了华南,会引起大

范围且持续时间很长的云雨天气。

七、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说

明台风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答: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有四个:1)

广阔的高温洋面,2)合适的地转参数

值,3)气流铅直切变要小4)合适的

流场

台风的结构分三个区域:外圈、中圈、

内圈。

台风的天气特征:它带来的天气主要是狂风暴雨、台风大风、台风中的强对流系统。

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活动有何规律?它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有何影响?

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随着季节转暖,脊线缓慢的向北移动。

九、试比较台风和温带气旋、冷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的异同点。

答:

十、在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业务中,通常使用哪几种天气图?

答:目前,气象台站使用北半球天气图、亚欧天气图、亚洲天气图、东亚天气图和区域天气图,通常绘制三种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

十一、天气预报的方法主要分哪几种?

答:分三类:天气图法、数值预报法、和数理统计法。

第九章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二、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有何区别?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小大

气温年较差小大

年气温相时最热月:8月;最冷月:2月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

春秋温度差气温变化和缓,春来的迟,气温变化急剧;春来快,夏去得亦快

夏去得亦迟;春温低于秋温;春温高于秋温

降水变率降水多而均匀,降水变率小降水少而集中夏季,变率大海陆表面热力状况的差异1)在同样的太阳辐射强度下,海洋所吸收的太阳能多于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这是因为陆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面。

2)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很薄的地表面上,而海水所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较厚的水层中。

3)岩石和土壤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三、什么是季风?说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有何异同点。

答:季风是指具有以下特点的风:1)盛行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夹角大于120,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2)这两种风的性质(主要是湿润程度)有明显差异;3)所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明显差别。

四、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何差异?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

五、什么是沃克环流?什么是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它们有什么联系?对气候有何影响?

六、高大山脉对气温有什么影响?

七、山地降水量随坡向和海拔高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八、青藏高原季风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大气环流和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九、简述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

十、为什么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十一、海、陆对降水和雾有何影响?

第十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那几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

加会对气候造成怎样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臭氧层造成了什么影

响?这种影响有什么危害?

3、何为酸雨?它是如何形成的?有

那些危害?

4、城市化会产生那些气候效应?为

什么?

5、人工防护林可形成那些有益的气

候效应?

6、

十一章气候的分布和气候分类

1、世界气候分类主要有那几种方

法?它们的分类依据和指标有何区

别?其优缺点有那些?

答:世界气候分类大体上可分为三大

类:实验分类法、理论分类法、和成

因分类法。每一类中又分为:柯本分

类、桑斯威特分类、布德科分类和阿

里索夫分类。

柯本分类法以气温、降水、及其季节

变化为分类依据,以年、月平均温度

和降水量为分类指标。柯本分类的优

点在于:1、分类系统明确,概念清楚,

指标定量化,易于分辨;2、符号简单、

容易记忆,现在还可借助计算机进行

自动分类和检索;3、分类所依据的温

度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不但来源

广泛,而且积累时间长;4、分类结果

与自然景观基本吻合。缺点是:1、干

燥气候的划分问题、2、海拔高度对气

候的影响问题。

成因分类法

2、试比较下列气候类型的异同:

温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

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3、试区别赤道山地地区气候垂直变

化与经向从赤道-极地气候水平变化

的异同点。

第十二章气候变化

1、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有那些,它

们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答;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有:1、太阳

辐射的变化,它的影响机制是(1)地

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2)地轴倾斜度

的变化(3)春分点的移动(岁差现象)

2、下垫面地理条件的变化,它的影响

机制是(1)地极移动和大陆漂移(2)

海陆分布的变化3、宇宙-地球物理因

子4、大气环流变化5、人类活动引起

的气候变化。

他们的影响机制是:太阳辐射和宇宙-

地球物理因子都是通过大气和下垫面

来影响气候变化的。人类活动即能影

响大气和下垫面从而使气候发生变

化,有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和下

垫面之间,人类活动和大气及下垫面

间,又相互影响、互相制约。

2、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

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答:

第一章绪论

1、研究大气结构、组成、物理现象、

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它问题的科

学,称为大气科学。大气科学分气象

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风、云、雨、

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

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形成原

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的科学。

2、气象学的任务是查明大气中各种现

规律性,并把这些规律应用于实际,

人类造福。

3、气象学可分为以下三个分支:物理

气象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

4、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

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

的学科。

5、气候学按研究所用的原理和方法可

分为天气气候学、物理动力气候学和

自然气候学。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

1、包围地球的一层大气叫大气圈。气

候系统是那些能够决定气候形成及其

变化的各种因子的统一体。

2、气候系统包括五个物理组分:大气

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

圈。

影响气候系统状态变化的因子分内部

因子和外部因子。气体、液体、和冰

雪可以看成气候的内部系统。太阳辐

射、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大陆漂移、

火山活动都是外部因子,其中太阳辐

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最主要的外部

因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

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体杂质所组成。

大气的组成由干空气、水汽、大气气

溶胶、空气污染物质。

干空气中,氮、氧、和氩三者占大气

总体积的99.96%。其他气体含量甚

微,其总含量不超过0.04%。

氮是大气中最多的气体,约占干空气

质量的75%,氧是大气中次多的气体,

约占干空气质量的23%。

臭氧、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

硫化物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

对大气温度分布及人类生活却有较大

的影响。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

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

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分布是随高度、纬度等

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近地面层臭氧含

量很少,从10厘米高度开始逐渐增

加。到12-15km以上臭氧含量增加的

特别显著,在20-30km高度处达最大

值。再往上则逐渐减少,到55km高

度上就极少了。

10、大气中臭氧的含量与纬度、季节

有关。在纬度分布上,低纬少,高纬

多;高纬季节变化明显,以春季最多,

秋季最少。厚度较大的极地冷气团移

来时,常使臭氧含量增加,而低纬暖

气团移来时,则常使臭氧含量减少。

1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

化二氮都是温室气体,它们对太阳辐

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

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

长波辐射。因此,它们都有使近地面

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12、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明显的时空

变化,一般是夏季多于冬季。空气中

水汽的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13、大气的垂直运动将大气分为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

逸层。

14、对流层分:贴地层、摩擦层、对

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

15、表示湿度的物理量中,水汽压、

绝对湿度、比湿、水汽混合比、露点

基本上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而相对湿度、饱和差则表示空气距离

饱和的程度。

第三章辐射过程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

方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

的方式称为辐射。通过辐射传播的能

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2、肉眼看得见的是从0.4-0.76um的

波长,这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由

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

颜色组成。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

的波长最短。波长长于红色光波的,

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

光波的,有紫外线、x射线、r射线等。

3、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

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强

度。

4、不论何种物体,在它向外发射辐射

的同时,必然回接受到周围物体向它

投射过来的辐射,但投射到物体上的

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吸收,其中一部分

被反射,一部分可能透过物体。

5、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大

小随着辐射的波长和物体的性质而改

变。

6、如果吸收率不随波长变化,并等于

1,那么所有入射到物体上的辐射全部

被该物体吸收,这种物体称为黑体。

吸收率与辐射波长无关的非黑体称为

“灰体”地面可近似作为灰体。雪可

看作为黑体。

7、白昼长度指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

隔。

8、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

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

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

大气介质散射后自天空各个方向投射

到地面的辐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

之和称为总辐射。

9、太阳直接辐射的强弱和许多因子有

关,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即太阳高

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10、大气透明度的特征用透明系数表

示,它是指透过一个大气光学质量的

辐射强度与进入该大气的辐射强度之

比。

11、大气透明度系数决定于大气中所

含水汽、水汽凝结物和尘粒杂质的多

少,这些物质愈多,大气透明程度愈

差,透明系数愈小,因而太阳辐射受

到的减弱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也就相应地减少。

第四章大气的热力学过程

1、大气内部始终存在着冷与暖、干与

湿、高气压与低气压三对矛盾。

2、空气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称为气温

的非绝热变化;空气与外界没有热量

交换,称为气温的绝热变化。

3、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表达

式:dQ=dE+dW dE表示增加该系统的

内能,dW表示提高系统的温度及对

外作的功。dE=CvdT T为气体温

度Cv为定容热容;dW=pdV P表示

压力,V表示气体的比容

dQ=CvdT+pdV

dT=dQ/Cp+RT/CpP.dP

4、在气象学上,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

无热量交换,即dQ=0时的状态变化

过程,叫绝热过程。将升、降气块内

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

界交换热量的过程,称作干绝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运动过程可近似看作是绝

热的。

5、在绝热条件下,当空气质点上升时,

压力减小,dP<0,这时CpdT<0,因而温

度减低;当空气质点下沉时,压力增

加,dP<0,这时CpdT<0,因而温度升

高。

6、干绝热方程:T/T0=(p/p0)0.286 计

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

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

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

来说,则称干绝热直减率,以rd表示。

rd=1度/100米表示在干绝热过程中,

气块每上升100米,温度约下降1度。

计算:如果气块的起始温度为T0,干

绝热上升Z高度后,其温度T为

T=T0-rdZ

7、饱和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外

界没有热量交换,该过程称为湿绝热

过程。

8、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减温率,称

为湿绝热直减率,以rm表示。Rm随

温度升高和气压减小而减小。

rm

9、把各层中的气块都循者干绝热过程订正到一个标准高度,即1000hpa处,这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位温。以表示

计算位温:=T(1000/P)R/Cp=T(1000/P)0.286

10、当气块中含有的水气全部凝结降落时,所释放的潜热,就使原气块的位温提高到了极值,这个数值称为假相当位温。用se 表示,

11、大气的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如果空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是稳定的。如果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是不稳定的。如果空气团被推倒某一高度后即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是中性的。

判断大气稳定度的基本方法:当r0,则a<0,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层结是稳定的;当r>rd 若Z>0,则a>0,加速度与位移方向一致,层结是不稳定的;r=rd ,a=0,层结是中性的。

12、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流层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有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逆温、空气湍流混合等。

13、逆温层有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14、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

15、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多,离地面越远降温越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的消失。

16、辐射逆温以冬季最强,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的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17、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

18、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表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面的影响小,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现象。这种因空气平流产生的逆温,称平流逆温。

19、因整层空气下沉而造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有下沉逆温的时候,天气总是晴好的。

20、单位时间内个别空气质点温度的变化称作空气温度的个别变化。21、某一固定地点的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称作空气温度的局地变化。22、由于空气的移动所造成的某地温度的变化称为温度的平流变化。23、冷空气向暖空气方面流动的情形,称为冷平流。冷平流表示温度的平流变化使局地空气温度降低。暖空气向冷空气方面流动的情形,称为暖平流。表示温度的平流变化使局地空气温度升高。

24、传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传导、辐射、对流、湍流和蒸发凝结。25、在地面与空气之间,最主要的是辐射、在气层之间,主要依靠对流和湍流,其次通过蒸发、凝结。

26、气温的日变化:在一日内有一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一个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是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而得热,一方面又向大气输送热量而失热。若净得热量则温度升高,若净失热量则温度降低。

27、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

值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和其他自然地

理条件有关。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加

而减小,,夏季大于冬季,海洋上的日

较差小于陆地;凹下的地形气温日较

差大于凸出的地形;阴天的气温日较

差比晴天小。

28、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月平均

气温有一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内陆

的气温以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

上气温以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

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年较差的大

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气

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陆上

的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凸出地

形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凹下地形的气温

年较差。阴雨天气多可使气温年较差

减小。

低纬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

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

而减小,因此气温的日较差也随纬度

的增加而减小。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

的升高而增大。

第五章大气中的水分

1、水的三种形态:气态(水汽)、液

态(水)、和固态(冰),称为水的三

相。

2、饱和水汽压和蒸发面的温度、性质

(水面、冰面、溶液面等)、形状(平

面、凹面和凸面)以及所带电荷之间

有密切关系。

3、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

结;水汽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

为凝华。

4、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一般条

件:一是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或超过

饱和状态,二是要具有凝结核或凝华

核。

5、露是凝结在地表或地物上的微小的

水滴,它由潮湿的空气与较冷的物体

表面相接触形成的,这时较冷物体表

面的温度应不低于0度。露通常形成

于黄昏或夜间,形成露的有利条件是

天空无云或很薄的高云而有微风的夜

间,露的降水量很少,在夜间露最多

相当于0.1—0.3毫米的降水量,但在

热带地区多露之夜可相当于3毫米的

降水。

6、霜是白色具有晶体结构的水汽凝华

物,露是当地面及其他地物温度高于

0度时形成的。而霜在0度以下才能

形成。形成霜时白叶箱内的气温并不

一定低于0度。但地表面及地物表面

温度均在0度以下。

7、有霜时农作物不一定遭受霜冻之

害,有霜冻时可以有霜出现,也可以

没有霜的出现。

采取熏烟、浇水、覆盖等预防措施可

以预防早霜冻、和晚霜冻对农作物的

威胁。

8、雾凇是水汽在树枝、电线和地物凸

出表面上形成的凝华物,多见于寒冷

而湿度高的天气条件之下。粒状的雾

凇出现在气温约-2---7度有雾且风速

相当大的天气里。晶状雾凇形成的天

气条件是:气温为-15度左右,有雾、

微风。

9、雾凇和霜在形状上相似,霜主要是

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形成,而雾凇可以

在任何时间内形成。此外,霜形成在

强烈辐射冷却的水平面上,雾凇主要

形成在垂直面上。

10、雨凇是在地面或地物的迎风面上

形成的透明的或呈毛玻璃状的紧密冰

层。它是由过冷却的雨或过冷却的毛

毛雨的雨滴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上形

成的。它可以发生在水平面上,也可

以发生在垂直面上。

11、雾是近地面层空气的凝结现象。

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

所组成的,其下层于地面相连接。当

水平能见度降到1KM以内时,称为

雾;当水平能见度在1—10KM时,

称为轻雾。

12、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层

空气中的水汽充沛,有使水汽凝结的

冷却过程,有凝结核存在。

根据雾形成的天气条件可将雾分为气

团雾和锋面雾两大类。根据气团雾的

形成条件又可将它分为冷却雾、蒸发

雾和混合雾。冷却雾又分为辐射雾、

平流雾、和上坡雾。

13、由于夜间辐射冷却,直接使近地

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空气中

有充足的水汽,风力微弱而晴朗少云,

有逆温存在。

14、当暖空气移到冷的下垫面上时所

形成的雾,是平流雾。有利于平流雾

生成的条件是:移来的空气是暖湿的;

移来的空气与下垫面之间的温差大;

风速在3-7m/s时最为合适。

15、云也是由空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组

成的。云和雾的区别是:雾的下层贴

近地面,是发生在低空的水汽凝结现

象,而云是发生在高空的水汽凝结现

象,其下界是不和地面相连的(山区

除外)。

16、云形成的基本条件使水汽达到饱

和而凝结。形成云的过程就是使空气

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过程。

17、产生大气上升运动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动力抬升、热力对流、动力

上升与热力对流相结合。

18、按云底高度将云分为高云、中云、

低云3族。云分为3族11属29类。

19、高云分卷云、卷层云、卷积云;

中云分高层云、高积云;低云分积云、

积雨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碎

雨云。

22、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

水,称为降水。降水虽然主要来自云

中,但有云不一定有降水。

23、降水形成的条件:只有当雨滴增

长到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

托,并且在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不致

被蒸发掉时降水才形成。

24、由于云的温度、气流分布等状况

的差异,降水具有不同的形态—雨、

雪、霰、雹。

25、降水强度是用单位时间内的降水

量测定的。按降水强度的大小用途,

降水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

雪。

26、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为小雨。降

水量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25毫米的

降水称为中雨。大于等于25毫米小于

50毫米的称大雨。大于等于50小于

100的称暴雨。大于等于100小于200

的称大暴雨。大于等于200的称特大

暴雨。

27、降水可以分为三类:连续性降水、

阵性降水、毛毛状降水。

28、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有二:一

为云滴的凝结(或凝华)增长;二为

云滴冲并增长。

第六章气压变化和大气的水平运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当气柱增厚、密

度增大时,则空气质量增多,气压就

升高。反之,气压就减少。因而,气

压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大气的静力学方程:-dp=pgdz 方

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

于空气的密度p和重力加速度的g的

变化。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量一

般很小,因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

慢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在密度大

的气层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反

之则慢。

2、气压变化的原因:水平气流的辐

合与辐散、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空

气的垂直运动。

3、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气压的日变

化、气压的年变化、气压的非周期性

变化。

4、气压有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

化。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

波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

周期的波动。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指

不规则气压变化。

5、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气压

的水平分布形势通常用等压线或等压

面来表示。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各

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6、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若背风而立,

则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

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定律。

7、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

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

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

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在北半球,

低压中的梯度风必然平行于等位势高

度线,绕低压中心作逆时针旋转;高

压中梯度风平行于等位势高度线饶高

压中心作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则相反。

8、由于水平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

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

称为热成风。热成风的风向与平均等

温线相平行,在北半球背热成风而立,

高温在右,低温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9、空气的垂直运动有对流运动和系

统性垂直运动。

第七章大气环流

1、大气中各种气流的综合,称为大气

环流。大气环流分为三级:一级环流、

二级环流、三级环流。一级环流的水

平尺度达几千千米,垂直尺度在

10KM以上,如:行星风带二级环

流如:季风、气旋、反气旋三

级环流大都于下垫面状况、地形起伏、

水陆分布和城市结构有关。如:海陆

风、山谷风

2、一级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

基本状态。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基

本因子之一。

3、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因子:太阳辐

射因子、地球自转的作用、地表性质

的作用。

4、大气环流形成于维持的基本能源来

自太阳辐射的变化。大气吸收太阳辐

射、地面辐射和地球给予大气的其他

能量,同时大气也向外辐射能量。但

大气吸收和向外辐射的能量差额的分

布与纬度有关。

5、气流在纬度20-30度处上空转向为

纬向气流后,从赤道上空仍源源不断

的有空气流来,空气质量积聚,大气

低层气压升高,从而形成一个高压带,

称为副热带高压。

6、所谓的三圈大气环流模式:低纬环

流圈或哈得来环流圈、高纬环流圈或

极地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或费雷尔

环流圈。

7、行星风带指:低纬信风带、盛行西

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8、行星气压带指:赤道低压带、副热

带高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

气压带。

9、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

持的重要条件。

10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是海陆间

的热力差异和高大地形的作用。冬季,

大陆表面空气温度低于海洋表面,因

此在寒冷的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在

较暖的大洋上形成较大的低压中心。

11、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分:平均纬

向环流、平均经圈环流、平均水平环

流、急流。

12、纬向环流的分布有以下特征:高

纬度的极地东风带、中纬度的盛行西

风带、低纬度的信风带。

13、平均经圈环流有三个经向环流圈

即: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

环流圈。在这三个环流圈中,以低纬

环流圈最强,冬半年尤为明显,高纬

环流圈最弱。

14、平均水平环流分对流层中、上层平均水平环流、对流层低层。

15、北半球1月份存在两个高压中心和两个低压中心。冷高压中心有: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和北美大陆的北美高压(加拿大高压);低压中心有:北大西洋的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有两个主要中心,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另一个北大西洋高压。

16、大气环流的变化分年变化和中、短期变化。

环流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

17、水分循环的过程是通过蒸发、大气中的水分输送、降水和径流四者来实现。

18、低纬度的主要环流系统包括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副高南侧的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

19、西风带高空有两支急流,即南支西风急流和北支西风急流。

20、极地冷高压是高纬地面环流系统,极涡是高纬高空环流系统。在他们的控制下形成寒冷少雨天气。

第九章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1、下垫面因素包括海陆间的差异,海洋中冷暖洋流的分布和强度,陆地上地形和地表性质的差别,冰雪覆盖的影响等。

2、海陆差异和海陆分布对气温、降水和大气环流都有影响。

3、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

4、海陆表面热力状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同样的太阳辐射强度下,海洋所吸收的太阳能多于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这是因为陆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面)。2、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很薄的地表面上,而海水所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较厚的水层中。(这是因为陆地表面的岩石和土壤对于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都是不透明的)3、岩石和土壤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4、海面有充分的水源供应,以至蒸发量较大,失热较多,这也使得水温不容易升高。因此,大陆受热快,冷却也快,温度升降变化大。

5、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通常表现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年温相时、春秋温对比和降水特点等方面。1、气温日较差:海洋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很小;陆地热容量小,传热慢,热量集中于地表层,易于受热也易于冷却,所以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比海洋性气候大得多。2、气温年较差:陆地气温在一年内变化剧烈,年较差大;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年较差小。

年温相时:大陆性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最高太阳高度以后约一个月(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最低太阳高度以后约一个月(1月)。海洋性气候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比大陆落后,最高在8月,最低在2月或3月。4、春温与秋温: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温上升速度慢于秋温下降速度,春温低于秋温;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急剧,春温上升速度快于秋温下降速度,春温高于秋温。5、降水特点: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而均匀,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而集中。

6、海陆风是沿海地带昼夜热力状况的不同引起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有规律的气流。

7、海陆风的形成:昼间陆上温度升高,空气膨胀,等压面上升,上层空气外流,空气质量减少,地面气压随之减低,于是空气便自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由于辐射冷却,海陆间热力状况也有所改变,陆上温度较低,空气收缩,等压面下降,上层空气从海上流向大陆,于是陆上空气质量增多,气压升高,而海上空气质量减少,气压减低,低层空气便从陆上流向海洋,

形成陆风。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

条件而定。一般陆风在上午转为海风,

13-15时海风最盛,日落以后,海风

逐渐减弱并转为陆风。如果是阴天,

海风要到中午才能出现。吹海风时,

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使陆上空气

湿度增大,有时会形成低云或雾,甚

至产生降水。海风还可以减低气温。

8、季风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季风

是指具有以下特点的风:1、盛行风向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这种风的性

质(主要是湿润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3、所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明显的差别。

大陆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

9、季风主要由海陆热力状况的差异和

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所引起。

第十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一

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对

气候产生的副作用。如:温室气体的

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毁林开荒引起

的气候变化。另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

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的改变气候

条件。如营造防护林影响农田小气候。

2、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

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在工农业生产中

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

物质,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二是在

农牧业发展和其他活动中改变下垫面

的性质,如城市化、破坏森林和草原

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此外,人为

热和人为水汽的释放也会对绝地小气

候产生影响。

3、温室气体:大气中有一些微量气体

和痕量气体对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

但却能强烈的吸收长波辐射,它们对

地面的气候能起到类似温室的作用,

故称为温室气体。

4、人类影响气候的途径之一是改变大

气的组成,由此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1、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大,

使全球气候趋于变暖,进而造成降水

分布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变。2、与

人类的致冷工业等有关的CFCS等气

体的排放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南极

臭氧层面积日益扩大,使人类面临紫

外线辐射增加的危害。3、酸雨是人类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产

物,酸雨的强弱还与当地的地质土壤

条件有关。5、人类的开发活动和工业

化也使大气中气溶胶粒子浓度增加,

从而对气温和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类影响气候的另一途径是改变下垫

面的性质。下垫面对气候的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1、植被覆盖率减少使空气

变得干燥。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旱

涝灾害加剧,沙漠面积扩大,生态环

境恶化。2、海洋石油污染导致了“海

洋沙漠化效应”。3、改变下垫面对气

候的有益影响表现在灌溉设施的大量

修建、防护林的建设,增加了空气的

湿润度,减小了温差,减弱了风沙灾

害,改善了局地气候。4、城市是人类

活动的密集地,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最

为深刻。

6、大量的热释放和下垫面辐射性质的

变化形成热岛效应;气溶胶粒子增加

形成混浊岛效应;下垫面粗糙度增加,

凝结核增多和热岛环流—湿岛和雨岛

效应;

7、大面积的水泥下垫面减少了下垫面

向大气中水汽输送—干岛效应;由热

岛效应产生热岛环流---城市风,它加

重了城区污染。

8、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

效应即:浑浊岛、热岛、干岛、湿岛、

雨岛。

9、城市雨岛形成的条件如下:1、在

大气环流较弱,有利于在城区产生降

水的大尺度天气条件下,由于城市热

岛环流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

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2、城市下

垫面粗糙度大,对移动较缓的降雨系

统有阻

第十一章气候的分布和气候分类

1、气温和降水是表征气候特征的两个

重要因素。它们随纬度、季节、天文

因子表现出分布和变化的地带性和周

期性。而下垫面性质、地势以及环流

和天气条件均带有非地带性特征。

2、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

等温线的不同排列,反映出不同的气

温分布特点。等温线稀疏表示各地气

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

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

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

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多,

3、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

海陆、和高度。

4、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第十二章气候变化

1、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研究方法,

地球气候变化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地

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

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

2、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中,经历过

三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

石碳-二迭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3、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太阳辐射的

变化、下垫面地理条件的变化、宇宙-

地球物理因子、大气环流的变化、人

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其中:大气

环流和下垫面是气候系统的两个主要

组成部分,太阳辐射和宇宙-地球物理

因子则是两个外界因子。

4、地球公转轨道的三要素:地球轨道

偏心率的变化、地轴倾斜度的变化、

春分点的移动。

1、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

(风、云、雨、雪、干、湿、雷、电

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

密度等)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

空分布的科学。

2、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的特征、

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

互关系的学科。

3、气候变化:30年为一周期的统计

时段就是表示气候特征的最短年限,

而各个30年统计时段气候的统计平

均之间的差异称气候变化。

4、气候变率:在30年内各个年

份之间的差异称为气候变率。

5、气候资源:就是可以在生产物质财

富的过程中作为原材料或能源利用那

些气候要素或现象的总体。

6、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那些能够决

定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各种因子的统

一体

7、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分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8、绝对温度:绝对温度的单位为K

等于t()+273.15=t+273

9、虚温:是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

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

温度。

10、辐射及辐射通量密度:自然界中

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

发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

辐射。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

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

11、吸收率:物体吸收的辐射与投射

于其上的辐射之比,称为吸收率。物

体反射的辐射于投射于其上的辐射之

比,称为反射率。透过物体的辐射于

投射于其上的辐射之比,称为透射率。

12、黑体:如果吸收率不随波长变化,

并等于1,那么所有入射到物体上的

辐射全部被该物体吸收,这种物体称

为黑体。

13、太阳高度及太阳高度角:太阳高

度是决定天文辐射能量的一个重要因

素。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表达式为:

14、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

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

接辐射。二是大气介质散射后自天空

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的辐射,称为散

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地面

辐射指由地面发射的指向大气的辐

射。它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只有一

小部分直达宇宙空间。大气辐射是指

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它一部分向下

到达地面,一部分被周围的大气吸收,

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宇宙空间。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

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

地面有效辐射。

16、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物体收入

辐射能与支出辐射能的差值称为净辐

射或辐射差额。太阳辐射到达地球

后,往往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能量,如

蒸发或凝结潜热、湍流显热等,地球

上热量收支的代数和就是热量平衡。

17、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在上升

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该过

程称为湿绝热过程。

18、位温和假相当位温:把各层中的

气块都循者干绝热过程订正到一个标

准高度,即1000hpa处,这时所具有

的温度称为位温

当气块中含有的水气全部凝结降落

时,所释放的潜热,就使原气块的位

温提高到了极值,这个数值称为假相

当位温。用se 表示

19、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

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平衡位置的趋

势和程度。

20、逆温及逆温现象:逆温是气温随

高度而降低。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流

层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

逆温现象。

21、湍流:当空气的不规则运动称为

湍流。又称乱流。

22、露:露是凝结在地表或地物上的

微小的水滴,它由潮湿的空气与较冷

的物体表面相接触形成的,这时较冷

物体表面的温度应不低于0度。露通

常形成于黄昏或夜间。

23、霜和霜冻:霜是白色具有晶体结

构的水汽凝华物,露是当地面及其他

地物温度高于0度时形成的。而霜在

0度以下才能形成。霜冻是因为气温

剧降所引起植物受冻现象。

24、雾凇:雾凇是水汽在树枝、电线

和地物凸出表面上形成的凝华物,多

见于寒冷而湿度高的天气条件之下。

雨凇:是在地面或地物的迎风面上形

成的透明的或呈毛玻璃状的紧密冰

层。它是由过冷却的雨或过冷却的毛

毛雨的雨滴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上形

成的。

25、雾及其分类;是近地面层空气的

凝结现象。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小

水滴或冰晶所组成的,其下层于地面

相连接。当水平能见度降到1KM以

内时,称为雾。雾分为:辐射雾、平

流雾、蒸发雾、锋面雾。

26、云及其分类:云是由空气中的水

滴和冰晶组成的。按云底高度将云分

为:高云、中云、低云。按云的形态

和云的类型将云分为3族11属29类。

27、雨:自云体中将落至地面的液体

水滴。雪:从混合云中降落至地面的

呈雪花形态的固体水。霰:从云中降

落至地面的不透明的球状晶体,由过

冷却水在冰晶周围冻结而成,直径2-5

毫米。雹:是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

相间组成的固体降水,呈球形,常降

自积雨云。

28、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

水滴相处在一起的机会是很多的,如

果当时的实有水汽压处于两者的饱和

水汽压之间,就会有冰和水之间水汽

转移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有水汽

压比水滴的饱和水汽压小,对水滴来

说是未饱和的,水滴就出现蒸发。但

实有水汽压比冰晶水汽压大,对于冰

晶来说是过饱的,冰晶上要出现凝华。

因此,水滴不断蒸发而减小,冰晶因

不断凝华而增大,这种冰水之间的水

汽转移现象就称为冰晶效应。

29、气压梯度:表示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特征。表示每升高1个单位高度所降低的气压值。

30、位势高度:是将单位质量物体从海平面抬高到空间某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冷性高压:冷性高压为高压中心为冷区,冷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暖性高压:是高压中心区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32、冷性低压:为低压中心区为冷区,四周为暖区,等温线与等压线基本平行,冷中心与低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暖性低压:为低压中心为暖区,暖中心与低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33、温压场的对称与不对称:温压场的对称系统由于温压场配置重合,所以该系统中水平面上等温线与等压线基本上平行。温压场的不对称系统是指地面的高低压系统中心同温度场冷暖中心配置不重合的系统。这种气压系统,中心轴不是铅直的,而发生倾斜。

34、作用于空气的力有那些?作用于空气的力除重力之外,还有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由于空气层之间、空气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摩檫力,由于空气作曲线运动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35、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及其计算: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热成风:由于水平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称为热成风。

36、大气环流及其形成的基本因子:大气中各中气流的综合,称为大气环流。基本因子有:太阳辐射因子、地球自转的作用、地表性质的作用。37、三圈环流:低纬环流圈或哈得来环流圈、高纬环流圈或极地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或费雷尔环流圈。38、锋与锋面及其分类、产生的天气特点:大气中冷暖气团相遇后,其间有一个界面,由于湍流、辐射等作用,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界面实际上是一个过度层,这个过度层就称之为锋。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锋面天气有:暖锋天气、冷锋天气包括:第一型冷锋、第二型冷锋、准静止锋天气、锢囚锋天气。

第一型冷锋的天气特点是:地面锋线过后开始降水,风速突然增大,天气恶劣,待高空槽过后,降水逐渐停止,天气开始转晴。当暖空气比较干燥,锋上云系中就可能不出现雨层云或高层云。当暖空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时,会出现雷阵雨天气。

第二型冷锋的特点:如果暖空气比较潮湿且不稳定,常常是狂风暴雨,乌云满天,且有雷电现象。如果暖空气比较稳定,在锋面来临时,有时有降水,待锋线一过,雨消云散,但风速突然增大,有大风出现。如果暖空气比较干燥,可能出现少量高云和中云,而无降水现象,在锋后常出现大风和风沙现象。

39、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及其形成:阻塞高压是西风带长波脊加强时,往往表现为向北伸展,并在脊中出现闭合的等高线,形成暖高压中心,即阻塞高压。阻高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好的。切断低压是出现于对流层中上层的温压场结构比较对称的冷性气压系统,在高空等压面上表现为与北方

冷空气主体割裂的孤立冷空气。

40、锋面气旋及其天气:锋面气旋是

温带地区产生大范围云雨天气的主要

天气系统。

41、寒潮及其形成:如同寒冷潮流滚

滚而来,给流经地区造成强烈降温、

霜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

围的强烈冷空气移动,称为寒潮。

42、青藏高压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

响:青藏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

及其邻近地区上空的行星尺度的大型

天气系统,是北半球夏季对流层上部

最强大、最稳定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我国夏季雷暴发生最多的地区。

43、台风:发展强盛的热带气旋称为

台风。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等

于32.6m/s。

44、季风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指

具有以下特点的风:1、盛行风向具有

明显的季节变化,2、这种风的性质(主

要是湿润程度)有明显的差异;3、所

带来的天气现象有明显的差别。大陆

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

45、厄尔尼诺:、表示在有的年份圣诞

节前后,沿南美秘鲁和厄瓜过尔附近

太平洋南岸由于沿海水温上升最为激

烈,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

象称为厄尔尼诺

46、南方涛动:是指印度洋赤道低压

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两大活动中

心之间海平面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

系。

47、沃克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在

赤道太平洋上形成一种大气低层为偏

东风,上层为偏西风,在太平洋东侧

下沉,太平洋西侧上升的东西向闭合

环流,称为沃克环流。造成南美西岸

严重干旱。

48、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叫焚风。

49、温室气体:是指具有温室效应的

气体。大气层短波太阳辐射可以较容

易通过这些气体到达地面,而地面和

物体发散的长波辐射却被这些气体阻

隔不易逸出,使近地面的气温增高。

(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

(CO2)、臭氧(O3)、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氟氯烃化合物

(CFCS)等)

50、热岛效应:大量的热释放和下垫

面辐射性质的变化形成热岛效应。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

气变得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

的天气现象。

5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水气、液

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

为干洁空气,简称干空气。

52、气温直减率:高度每增加100m,

气温则下降约0.65度,这称为气温直

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以r表示。

53、露点:在空气中水气含量不变,

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

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

点。

56、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

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用%表示)

57、水气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

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

58、标准大气压:当选定纬度为45°

的海平面的温度为0℃作为标准时,

海平面气压为1013.25hpa,相当于

760mm的水银柱高度,此压强为1个

标准大气压。

59、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km

60、虚温:是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

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

的温度。

61、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

量。单位是摄氏度和绝对温度(k)

62、气压:指大气的压强,它是从观

测点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

柱的重量。单位是百帕(hpa)和mmhg

(毫米水银柱高)

63、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

物理量。

64、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

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

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以毫米

为单位。

65、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66、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

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

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

用米或千米表示。

67、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

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

体,底部不接触地面,且有一定的厚

度。

68、绝对湿度与水汽压;绝对湿度指

单位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即空气

中的水汽密度,其单位为g/m3。水

汽压(e)指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

部分压力。取e的单位为hpa则两则

的关系为:a=217e/T(g/m3)

69、饱和水汽压与水汽压:饱和空气

的水汽压(E)称饱和水汽压。水汽

压(e)指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

分压力。

70、温度与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气

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

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

度,简称露点(Td)露点温度比气温

低。

71、相对湿度和饱和差:相对湿度(f)

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

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用%表

示)f=e/E*100% 在一定的温度下,

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称饱和差(d)即d=E-e

7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

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

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73、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即

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74、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

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

地面有效辐射。

75、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

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

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

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76、地面辐射差额:某段时间内单位

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

辐射之差值称为净辐射或辐射差额。

7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

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

趋势和程度。

78、逆温: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

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

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79、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

却而形成的逆温,称辐射逆温。

80、平流逆温:因空气的平流产生的

逆温,称平流逆温。

81、干绝热直减率:气块绝热上升单

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直减

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

说,称干绝热直减率。

82、湿绝热直减率:饱和湿空气绝热

上升的减温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83、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

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8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

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

较差。

85、潜热:在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过

程中,其相态发生了变化(如气体变

成液体……),但温度不发生变化,这

种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潜热”。“潜

热”为能用温度计测量出来。

86、辐射雾: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

直接使近地面变冷而形成的雾。

87、平流雾:当暖空气移到冷的下垫

面上时所形成的雾。

88、大气环流:大气中各种气流的综

合,称为大气环流。

89、急流:根据热成风原理,水平温

度梯度大的区域热成风也大。因此在

它的上空必然有一个强风带存在。当

风速达到或超过30m/s时,即为急流。

90、环流指数:一般用纬向环流指数

表示,又称西风指数。表示平均地转

风速中西风分量的一个指标。可以定

量地表述纬向环流的强弱。

91、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

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

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

统。

92、天气过程: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

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93、锋面气旋:是温带地区产生大范

围云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或(生

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

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又称

锋面气旋。)

94、阻塞高压:西风带长波脊加强时,

往往表现为向北伸展,并在脊中出现

闭合的等高线,形成暖高压中心,即

阻塞高压。

95、切断低压:是出现于对流层中上

层的温压场结构比较对称的冷性气压

系统,在高空等压面上表现为与北方

冷空气主体割裂的孤立冷空气。

96、极锋:因为来自极地和高纬的空

气一般比较冷而干,而来自较低纬度

的西南气流一般比较暖而湿,这样大

范围不同性质的空气块相遇便形成了

北半球的主要锋区,通常称为极锋。

97、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

大于等于32.6米/秒(即风力12级以上)

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

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

烈的气旋性涡旋。

98、海陆风:沿海地带昼夜热力状况

的不同引起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有

规律的气流。

99、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

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

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

谷地,这就是山谷风。

100、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叫焚风。

101、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实

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

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温

室效应。

102、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

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在气温的空间

分布上,城市气温高,好像一个“热

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洋”之上,

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或城市

热岛。

二、问答:

一、对流层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是什

么?它的重要意义在那里?

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1)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减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

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除个别情况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垂直对

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

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

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3)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

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

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

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

不均匀的。

二、基尔霍夫定律表述及含义:

基尔霍夫定律表明:在一定波长、一

定温度下,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该

物体同温度、同波长的发射率。

三、太阳辐射光谱的分布:

太阳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475um.这

个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相当于青光部

分。在全部辐射能之中,波长在0。

15-4un之间的占99%以上。可见光区

(0.4-0.76um)的太阳辐射占太阳辐射

总能量的50%左右;红外光区

(>0.76um)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

43%左右;紫外光区(<0.4um)的太阳辐

射只占总能量7%.

四、什么是太阳辐射?由那几部分组成?与什么因素有关?原因是什么?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大气介质散射后自天空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的辐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直接辐射的强弱和许多因子有关,其中主要有两个,即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散射辐射的强弱也与太阳高度角及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近地面层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的增强;相反,太阳高度角减小时,散射辐射也弱.大气透明度不好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增多,散射辐射增强;反之,减弱.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意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dQ=dE+dW 即加到理想气体系统中的热量dQ的用途有两个,即增加该系统的内能dE,提高系统的温度及对外作的功dW. DT=dQ/Cp+RT/CpP*dp 表示空气温度的变化dT,不仅与空气的热量交换dQ有关,而且和本省的气压变化dP 有关.

六、湿绝热方程及其意义:

dT=RT/Cp*dp/p-L/Cp*dqs 说明饱和湿空气上升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是由两种作用引起的:一种是由气压变化引起的,如上升时气压减小,dp<0,使得温度减低;另一种作用是由水汽凝结时释放潜热引起的,上升时水汽凝结,dqs<0,温度升高.

七、大气的不稳定度有几种表述方法?意义?

如果空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是稳定的。如果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是不稳定的。如果空气团被推倒某一高度后即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是中性的。

八、逆温的分类、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逆温层有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由于空气平流产生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因整层空气下沉而造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

九、影响气温局地变化的因素有那些:

1、空气平流运动引起的局地气温变化。

2、空气铅直运动引起的局地气温变化。

3、非绝热热量交换引起的局地气温变化。

十、大气中水气凝结的条件是:一是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二是要具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十一、引起气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3、空气垂直运动。

十二、地面和高空气压场的分类:地面气压场分高气压、高压脊、低气压、低压槽、鞍形气压场。高空气压场分:切断低压和阻塞高压。

十三、风压定律: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若背风而立,则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定律。

十四、埃克曼螺线所表示的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连接自地面起各高度的风向、风速矢量终点的平滑曲线,称为埃克曼螺线。

风随高度的变化即受摩察力随高度变

化的影响,又受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变

化的影响。假如各高度上的气压梯度

力都相同,由于摩察力随高度不断减

小,其风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逐渐增大,

风向随高度增高不断向右偏转,到摩

擦层顶部接近于地转风,风向与等压

线相平行。

十五、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十分复杂,如

果没有青藏高原存在,我国大部分地

区都是偏西风和西北风,受下沉气流

控制,因此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

气候。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大规模

气流的影响,造成高原雨季,到达我

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如果没有青藏

高原,不仅我国西部的干旱将更严重,

东部也将成为干旱气候。地形对降水

分布的影响还与坡向与高度有密切关

系。当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

角较大时,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

坡则成为雨影区。在迎风坡气流上升,

至山顶降水量达第一高峰。第二最大

降水出现在迪阿博罗山脉,第三最大

降水出现在内华达山脉的最高峰。在

谷地中,由于空气下沉,降水显著减

少。

十六、酸雨及其形成、危害:

把大气二氧化碳与纯水反应平衡时的

溶液酸度定为天然雨水酸度的背景

值。当温度为0度时,这种溶液的ph

值为5。6,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

定义为酸雨。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引起降水酸化

的主要原因。酸雨会使水体酸化,土

壤变得更为脊薄,森林衰退,农作物

减产,水生生态系统破坏,腐蚀建筑

物和文物古迹等。

十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那

些?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一种

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对气

候产生的副作用。如:温室气体的排

放引起的气候变暖。毁林开荒引起的

气候变化。另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

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的改变气候

条件。如营造防护林影响农田小气候。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途径主要有二:

一是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

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

的化学组成;二是在农牧业发展和其

他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

三、计算

1、气温直减率的计算:rd=g/Cp

2、绝对温度的计算:T=t+273.15

3、几个湿度要素之间的换算及其物

理意义。绝对湿度(a)=217e/T(g/m3)

e水汽压相对湿度(f)=e/E*100%

饱和差d=E-e

比湿(q)=m w /md+m w

q=0.622e/p(g/g) 水汽混合比r=

m w/md r=0.622e/p-e(g/g)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为太阳高度为所在地的纬度

为太阳赤纬赤纬在赤道以北为正,

以南为负

为时角正午时=0 距离正午每差

1小时时差差15度,午前为正,午

后为负。

局地温度的计算

5、饱和水汽压与温度、蒸发面性质

关系式:E=E0108.5t/273+t E为饱和水

汽压T为绝对温度L为凝结潜热

Rw为水汽的比气体常数

蒸发面性质关系:E= E010

6、压高公式的计算

7、要会根据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来

判断气候类型:降水多而均匀,为海

洋性气候,降水少而集中为大陆性气

候最多月雨量/最少月雨量

四、论述

1、简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

近地层气温日变化的特征是:在一日

内有一个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

右;一个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

后。气温年变化的特征:在一年中月

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

值。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一天

(北半球冬至和夏至),也不是太阳辐

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

球6月和12月),而是比这一时段要

落后1-2个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

地上落后较少。就北半球来说,中高

纬度内陆的气温以7月为最多,1月

为最低。海洋上气温以8月最高,2

月为最低。

2、简述降水的形成(微物理过程):

只有当雨滴增长到能克服空气阻力和

上升气流的顶托,并且在降落至地面

的过程中不致被蒸发掉时降水才形

成。降水的形成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

雪花或其他降水物的过程。使云滴增

大的过程主要有二:一为云滴的凝结

(或凝华)增长;二为云滴冲并增长。

3、简述气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

及其原因:地面气压的日变化有单峰、

双峰和三峰等型式,其中一双峰最为

普遍,其特点是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

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

值。一般是清晨气压上升,09-10时

出现最高值,以后气压下降,到15-16

时出现最低值,此后又逐渐升高,到

21-22时出现次高值,以后再度下降,

到次日03-04时出现次低值。气压日

变化表现出陆地大于海洋、夏季大于

冬季、山谷大于平原。气压的年变化:

气压年变化是以一年为周期的波动,

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

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气压年变

化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

海洋上一年中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

低值出现在冬季,年较差小于同纬度

的陆地。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

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

4、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如何变化:

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的变化主要与气

层中的温度场有关。根据气压层中水

平温度场与气压场间的不同配置情

况,风随高度的变化会有下列基本形

式:1、等温线与等压线平行。出现于

温压场对称系统。根据风随高度的变

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压区于高温

区相对应的系统,其低层方向于热成

风风向一致,因而其风速随高度逐渐

增大,风向不改变。另一类是高压区

与低温区相重合的系统。由于高压区

对应着冷区,低层风向于热成风方向

相反。因而低层风速随高度逐渐减小,

风向不变,到某一高度风速减小到零。

再向高空,风速随高度增大,而风向

则与低层相反,即发生180度的转变,

同热成风风向一致。2、等压线与等温

线相交。出现于温压场不对称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风随高度的变化状况也

分为两类:一类是等压线与等温线相

交而有冷平流,低层风由冷区吹向暖

区。所以在北半球风向随高度逐渐向

左转,而且越到高层,风向与热成风

风向愈接近;另一类是等压线与等温

线相交而有暖平流,低层风从暖区吹

向冷区,所以风向随高度逐渐向右转,

越到高层风向与热成风愈接近。当等

温线与下层等压线成任意交角时,风

随高度的变化便是以上两种情形的合

成结果。

5、简述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及其年

变化: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分:平均

纬向环流;平均经圈环流;平均水平

环流。纬向环流的分布有以下几个特

征:1、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中纬度

的盛行西风带;低纬度的信风带。

平均经圈环流分:低纬环流圈;中纬

环流圈;高纬环流圈。平均水平环流

分:对流层中上层平均水平环流;对

流层低层。大气环流的年变化:大气

环流的基本状态决定于地表热力分布

的特征,而地表热力状况在一年中具

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近而引起大气

环流的季节交替。大气环流的年变化

在对流层的中上层和近地面层都有明

显的表现。1、对流层中上层大气环流

的年变化:

6、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

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将

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它还通

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他

类型天气。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

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

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西太

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

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相交绥的地带,

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

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

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6月份,当副

高脊线徘徊在20-25 时,雨带位于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

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副高脊线越

过25 ,稳定于25-30 时雨带北推

倒黄河流域,称黄淮雨季;而长江流

域此时处于副高控制下,进入伏旱期,

天气酷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持

续时间长,将造成严重干旱。从9月

上旬起副高开始南撤,长江流域及江

南一带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7、青藏高原季风的形成?对大气环

流和我国天气的影响:青藏高原由于

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冬季在高

原上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环流,

夏季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式环流。

这样一来,高原地区的盛行风向在冬

季和夏季几乎相反,该现象称为高原

季风。青藏高原季风对大气环流和气

候影响很大。第一,它使我国冬夏对

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我国西南

地区冬夏季分别处在青藏冷高压和热

低压的东南方向,分别盛行东北季风

和西南季风,这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

成的低层季风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

加,使我国西南地区的季风厚度特别

大。第二,高原季风破坏了对流层中

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风带。由于高

原冬季的冷高压和夏季的热低压都很

强大,冬季厚度可达5km,夏季厚度可

达5-7km,因此5-7km的高度以下,冬

季空气由高原向外副散,夏季向高原

辐合,加上高原大地形的强迫作用,

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上升和下沉运

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

8、近代中国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近代气候变化特征:1、冷暖变化2、

干湿变化。太阳辐射和宇宙-地球物理

因子都是通过大气和下垫面来影响气

候变化的。人类活动即能影响大气和

下垫面从而使气候发生变化,又能直

接影响气候。

1. 降水的形成条件①水汽由源地

输送到降水区——水汽条件②水汽

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过程中

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垂直运动

条件③云滴增长变为雨滴下降——

云滴增长条件 a.冰晶效应; b.云滴碰

撞合并作用.

2.暴雨的形成条件①充分的水汽供

应;②强烈的上升运动;③较长

的持续时间.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剧烈降温和

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或霜

冻。

涡度的定义:度量空气块旋转程度和

旋转方向的物理量。

包线含义: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

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

强对流云带。

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g

v f

t

φ

σ

?

?

-

=

?

?

?

?

?

+

?

2

2

2

2

-

??

?

?

?

?

?

?

?

-

?

?

+

R

p

c

f

p

v

p

f

p

φ

σ

2

2

第一项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的地转

风平流(绝对涡度平流),通常,以相

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

第二项厚度平流或温度平流随高

度变化项。

第三项 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变化项。 (每项2分,共6分)

第一项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槽前有正相对涡度平流输送,引起槽前固定点正相对涡度增加,考虑准地转关系,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后相反有正变高,槽线上变高为零,对槽强度无影响,指示槽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即前进。

第二项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通常对流层温度平流随高度减弱,尤其是在对流层中上层。对于对流层中上层等压面来说,500hPa 槽线处及其下层,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此气柱降温收缩,500hPa 槽线处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加深。

()

1地转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

地转偏向力两力平衡,风沿等压线或

等高线吹,背风而立,

高气压在右(北半球)。?

h g K f g v ??=

()

2热成风:上、下两层地转风矢量差或地转风随高度变化称热成风。热成风沿着等平均温度线或等厚度线吹,背热成风而立,高温在右(北半球)。

第一项绝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简称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对于KM L 3000≤波以相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为主。 第二项厚度平流(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

第三项非绝热加热的拉普拉斯。 质量通量散度:()ρ??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固定单位体积的净流出或净

流入的质量。当

()

ρ??0>,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固定单位体积为净

流出(为质量通量辐散),等于单位时

间通过固定单位体积的质量将减少,

即0

之,

()

v ρ

??0<,为质量通量辐合,即0>??t ρ(该体积内流体质量会增加)。

运动方程的零级简化,一级简化 答、所谓零级简化,就是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而其他各项都略去不计。所谓一级简化,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比最大项小一个量级的各项,而将最小的各项略去不计。 零级简化方程:

2、地转风,它遵守的风压定律

答: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其表示式为:G=A

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若背风而立,则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定律。 3、梯度风

答: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4、热成风及其与冷暖平流的关系 答:由于水平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称为热成风。

当某层中地转风随高度逆转时有冷平流,地转风随高度顺转时有暖平流。 5、锋面及其天气特征、气团以及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锋生、锋消 答:

6、三圈环流模式 答:

7、气旋与反气旋及其分类

答: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涡旋。反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涡旋。

中国天气复习题

《中国天气》复习 第一章 西风带大型扰动 1、何谓西风指数? Rossby 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 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 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4、写出长波波速公式,并指出其推导的假定条件,说明其物理意义。 长波波速公式: 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 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东移;地转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 和 相对重要性 5、何谓长波调整? 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 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7、何谓频散波与能量频散? 频散波:若频率与波数有关,则C g≠C ,称为频散波,如重力波、惯性重力波、长波。 能量频散:范围线以群速度向下游传播,这个速度大于纬向风速。这种波动最大 ???-V ?v β-???-V ?v β-22 22 )2()2(4πβππβL u L L u C -=+-=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复习资料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 武汉区域天气预报竞赛集训初试试题 (本试卷共15页,勿遗漏!) 姓名:省份考试日期:20**年12月14日 说明:1、本卷考试时间为105分钟,满分100分。 2、本卷包括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中国气象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规范、其他与天气预报业务相关知识。 3、本卷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 4、答案一律写在试卷相应答题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51道题,80空,每空0.5分,共40分) 1、如果用涡度强度表征系统的强度,那么在脊线上涡度局地变化为负时,(脊发展)。 2、地面冷高压的(长轴方向)可以指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势力。 3、在高空图上,寒潮冷空气常表现为(强大的冷温度槽)或(冷中心)。

4、产生冰雹的区域之一:中低层的低槽、切变线、低压中心等辐合系统与高空(槽前散度场)相迭置地区。 5、太平洋副带高压区的低层往往有(逆温层)存在,这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 6、层结稳定度是讨论与大气的温湿水平分布状态联系的(垂直运动)的发展问题。 7、大气中的水平辐散辐合都是(非地转风)引起的。 8、槽线上和槽后有冷平流的槽,预报为(发展的槽)。 9、锋面附近所以产生大规模的垂直运运动,由于(气流的辐合辐散)和(锋面抬升作用)而引起的。 10、我们把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大气流场称为(地转风)。 11、短波多半出现在比较平直的西风上,波的振幅比较小,移动的速度(比较快)。 12、作用于实际大气真实的力,一般称之为基本力或牛顿力,包括(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等。 13、重力在赤道上最(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14、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导出大气的(运动)方程,质量守恒可导出(连续)方程,而能量守恒则可导出(热流量)方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天气诊断复习题

141 思 考 题 1. 为什么要进行地图投影?从数学上讲地图投影的本质是什么? 2. 什么叫正形投影? 正形投影有哪些基本关系? 3. 写出极射赤平、兰勃脱、麦开脱三种投影的放大系数表达式。 4. 为什么要进行气象资料处理? 5. 如何进行错误记录的简单判断? 6. 什么是客观分析? 客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7. 写出实测风分解及风场订证公式 8. 写出三点、五点、九点平滑算子。 9. 给出m=3时多项式∑∑==-= m p p q q q p k y x a y x Z 00),(系数a k 的求解过程。 10. 写出逐步订证法的步骤。 11. 写出拉格朗日插值公式的普遍形式。 12. 写出水汽压E ,比湿q ,相对湿度RH ,位温θ的表达式。 13. 写出散度,涡度的实测风计算差分格式及地转风涡度计算差分格式。 14. 写出三角形法求散度,涡度的公式,步骤。 15. 垂直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16. 写出用个别温度变化法求大气垂直速度的公式,(温度平流根据等压面图和单站测风两种途径计算)。 17. 根据大气水平运动方程和热力学方程推导出ω方程,并解释各项物理意义。 18. 导出引入郭晓岚假定后的ω方程,及差分格式。 19. 写出用张弛法求解ω方程的具体步骤。 20. 根据连续方程和散度误差随高度线性增加的事实,导出O'Brien 修正方案下散度D'K 、垂直速度ω'K 的表达式。 21. 写出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的定义及表达式。 22. 写出水汽净辐合表达式及侧向辐合,垂直辐合的具体计算公式。 23. 导出凝结函数法计算降水率的具体公式。 24. 写出K 指数,Ri 指数,沙氏指数,Ky 指数。 25. 写出总能量,总温度的表达式。 26. 什么叫惯性不稳定?对流性不稳定?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27. 如何利用Q 矢量判断锋生锋消和垂直运动?

2021年八年级科学上册.5天气预报同步试题新版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2.5天气预报同步试题新版浙教版 1.大家约好明天去郊游,可不知天气怎样。刚看过天气预报的贝贝就在 (第1题) 黑板上画了几个符号(如图所示)。请你根据符号,说出明天的天气状况。 (1)天气由晴转多云。 (2)最低气温为7 ℃,最高气温为19 ℃,气温日较差为12 ℃。 2.现在的天气预报除地面观测站收集的信息以外,还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这些途径有(B) ①气象雷达②气象探测火箭③气象探测气球 ④气象卫星⑤海底潜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某气象台某日发布天气预报:“明天多云转阴,局部有小雨,温度14~23 ℃,东北风4~5 级,阵风6级”。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D) A.“东北风”可通过风向标测定 B.“阵风6级”可通过风速仪测定 C.“温度14~23 ℃”可通过温度计测定 D.“明天多云转阴”说明明天由高气压控制 4.杭州某日天气预报如下:“明天小到中雨,偏北风4~5级,气温明显下降10~18 ℃。”造成这样天气的天气系统是(B) A.高压 B.冷锋 C.暖锋 D.水汽 5.如果你是一名天气预报员,你做预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C) A.前几天的天气状况 B.当时的天气状况 C.各种天气图表 D.附近地区的天气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6题)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B,表示暖锋的是A。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是b,表示暖气团的是a。(填“a”或“b”) (3)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低温)是B(填“A”或“B”)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降雨、气温上升,B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晴朗、气温下降。 7.如图所示为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测得的1月份中数日的气象资料,请分析回答: (第7题) (1)这段时期该地区气压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呈下降趋势。由此推断,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是冷锋过境。 (2)从冷暖性质看,该地区12日受暖空气控制,17日受冷空气控制。 (3)在14、15两天里,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会出现大风、降雨、降温天气。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该地区气压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呈下降趋势,因此是冷锋过境,从图中还可以看出12日气温高,受暖空气控制,17日则相反。其中14、15两日天气变化最剧烈。冷锋是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8.如图为反映某地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请根据图示气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一及答案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一 选择题: 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 升高的 B 降低的 C 不变的 A 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锋面逆温的特点是逆温层上界面湿度()下界面湿度。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A 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A 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支扰动,()。 A 有利于气旋发展 B 不能诱生气旋 C 多能诱生气旋 C 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的重建过程。 A 东亚大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南支西风带 A 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 B 南亚高压 C 南海高压 A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A 冷性的深厚系统 B 暖性的深厚系统 C 冷性的浅薄系统

D 暖性的浅薄系统 B 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 6月中旬到7月中旬 B 5月下旬到7月上旬 C 6月中上旬 A 在高原天气分析中,常用()来表示气压系统的活动。 A海平面气压场 B 3小时变压 C 24小时变压 D 天气区 C 造成我国雨带进退过程中的三个突变期的根本原因是()。 A 西风带环流的三次突变 B 东亚大槽位置的三次突变 C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三次突变 C 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和大气的运动 B 气压水平分布不均匀 C 气压垂直分布不均匀 A 锋附近常存在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 A 水平运动 B 垂直运动 C 曲线运动 B 中国的静止锋一般是由()演变而成的。 A 锢囚锋 B 暖锋 C 冷锋 C 实践表明,()层上的气流对地面的锋面移动有引导作用,故称此气流为引导气流。 A 700百帕和500百帕 B 850百帕和700百帕 C 850百帕和900百帕

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形对我国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我国西部主要地形是高原,东部主要地形是平原 B.地形多种多样,造成我国耕地数量很少 C.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我国东西之间交通非常不便 D.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大河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答案 D (2009·大连测试)读图,回答2~5题。 2.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3.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4.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5.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答案 2.B 3.D 4.D 5.C (2009·珠海模拟)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B 7.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答案 B 8.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答案 B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9~10题。

地理天气与气候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丙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甲地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C.乙地地处太行山以西 D.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 【答案】(1)C (2)B (3)D

(4)D 【解析】【分析】(1)关于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三个城市中,②地的冬季很温暖,三个城市中,②城市多雨期最长,三个城市都是季风气候,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小,①城市的变化最小,故答案为:C。(2)由图中局部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这是由于我国夏季时,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气温也较高,故答案为:B。(3)图中甲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湿润,与图中②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乙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图中③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丙位于黑龙江北部,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与图中①气候类型相符,故答案为:D。(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丙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甲地为我国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最南部,乙地地处太行山以东,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3)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4)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 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 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答案】 D

气象学试题

第三章温度 一、名词解释题: 1.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即 T 平均 =(T02 + T08 + T14 + T20) - 4。 4.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C,所需要的热量。 13.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 C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岀现在(1)时,最低温度岀现(2)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3),最冷月在(4)月。 2.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5),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岀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6)。 3.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7)。水的导热率(入)比空气(8)。粘土的热容量比 沙土的要(9),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10)。 4.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C干松土

中国地理3中国气候练习题

中国地理三 中国的气候 一、选择题 下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据此回答1~2题。 一月平均气温 (℃) 七月平均气温 (℃) 地区代 号 -2.3 14.9 ① 4.6 25.8 ② 7.8 19.9 ③ -1.3 26.7 ④ 1.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拉萨B.②为西安 C.③为成都D.④为昆明 2.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位于湟水谷地B.②位于成都平原 C.③位于黄土高原D.④位于云贵高原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回答3~4题。 3.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北皆旱B.南涝北旱 C.南旱北涝D.南北皆涝 4.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A.冬季风减弱B.夏季风减弱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D.温室效应加剧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A.900 m B.1 500 m C.2 000 m D.3 000 m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记录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据此回答7~8题。 时间2 日 2 1 日 2 2 日 2 3 日 2 4 日 2 5 日 2 6 日 2 7 日 2 8 日 2 9 日 天气多 云 中 雨 小 雨 小 雨 多 云 中 雨 阴 多 云 晴 到 多 云 阴 有 小 雨 气温(℃) 1 2 ~ 1 8 1 3 ~ 1 5 8 ~ 1 7 5 ~ 1 1 8 ~ 1 3 6 ~ 1 5 3 ~ 1 1 7 ~ 1 3 1 ~ 1 3 9 ~ 1 4 7.该地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松嫩平原 C.河套平原D.珠江三角洲 8.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 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 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9~10题。 经纬度位置1月平 均 气温 (℃) 7月平 均 气温 (℃) 年降水 量(mm) 多年平 均暴 雨日数 (天) 33°N, 98°E -12.8 8.7 561.4 <0.2 9.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植被 10.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B.台风 C.泥石流D.暴雨洪涝 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 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天气)各节测试题

四年级科学《天气》章节知识要点习题 我们关心天气 一、填空题 1 天气()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 2、()、()、()、()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二、判断题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 ()2、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并不能每天都感觉到。 ()3、天气预报图中的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4、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可以更好地认识天气。 ()5、为了更好地认识天气,我们可以使用网状图研究天气的变化。 ()6、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选择题 1、我们居住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被称为()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降水 2、下列特征,()是用来描述天气的。 A、云量 B、降水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 F、振幅 3、下列现象,()不属于天气现象。 A、阴晴 B、雨雪 C、风霜D 露雾E、生老病死F、溶解 四、试着写出下面天气现象 要穿雨衣的天气:阵雨、小雨、()、()…… 适合郊游的天气:多云、微风、()、()……

天气日历 一、填空题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 二、判断题 ()1、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2、收听或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 ()3、通过一个月的观察,我们能找到这个月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记录风力的时候,可以用数字“1”表示微风。 三、选择题 1、记录着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2、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 、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C、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二及答案

气象预报员试题——天气学试题二 问答题 大范围暴雨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1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 2持久而强盛的上升运动; 3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 雷暴发生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丰富的水汽,位势不稳定层结和抬升气块到凝结高度的启动机制。 按照气团的地理分类法,气团分为哪四大类? 答:因为气团的地理分类法是按气团形成的源地来分类的,所以可将气团分为四大类:即北极(南极)气团,又称为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其中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又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赤道气团只有海洋气团。 简述降水所需水汽的主要来源。 答:降水所需水汽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降水区中空气本身的水汽含量,周围向降水区的水汽输送,下垫面和空中水滴的蒸发。 产生持续性暴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1.强大且稳定的水汽输送带; 2.持续的上升运动以及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再生 什么是正压大气?什么是斜压大气? 答:大气等压面与等密度面重合时,大气称为正压大气,反之称为斜压大气。 锋面气旋的发展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1初生阶段; 2青年阶段; 3锢囚气旋阶段; 4消亡阶段。 简述北半球冬季的几个气压系统。 答:冬季,北半球的主要活动中心是两个低压和几个高压。一个是阿留申低压,与东亚大槽相对应;另一个是冰岛低压,与北美大槽相对应。几个高压有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太平洋高压和大西洋高压。 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预报时主要分析哪些内容? 答: 1分析涡度平流; 2分析阴雨区;

3分析降温区与增温区特征; 4分析冷暖平流。 南海高压的形成有哪几种类型? 答: 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断裂型; 2变形高压型; 3孟加拉湾高压东移型; 4原地产生的高压型。 简述青藏高压范围内的垂直运动特点。 答:一般而言,青藏高压中心区是上升运动区,其东部和西南部都是下沉区,因而在其东西两侧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垂直环流圈,南侧则为明显的季风环流圈。 热带地区的热带扰动有哪五类? 答: 1热带波动; 2热带气旋性涡旋; 3热带反气旋系统; 4急流系统; 5线性扰动和带状辐合系统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 1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 2气象要素梯度很大; 3垂直速度和散度较大; 4天气现象剧烈; 5不满足地转平衡; 6不满足静力平衡。 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大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约持续多长时间? 答:大致可分为发展、成熟和消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约持续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 锋面雷暴包括哪几种? 答:冷锋雷暴、静止锋雷暴和暖锋雷暴 影响我国大陆的雷暴系统主要有哪几种? 答:锋面雷暴、空中槽雷暴、切变线雷暴、低涡雷暴、太平洋高压西部雷暴和台风雷暴。 冰雹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 1具有深厚的强不稳定层结的气层; 2水分累积区的含水量较丰富;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选择题及答案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 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2009年山东省天气预报业务技能考试试卷及答案(十九)

姓名: 山东省天气预报业务技能考试试卷答案(天原、雷达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共80分) (2009年12月23日)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与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共同构成气象现代化体系,是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3. 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有运动方程、(连续方程)、(热力学能量方程)及(状态方程)。 4、天气图底图常用的投影法有兰勃脱正形圆锥投影法、(麦卡托圆柱)投影法、(极射赤面)投影法三种。 5、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6、气象卫星图像是通过辐射计测量太阳、(地球)和大气所发射的散布在空间的(电磁辐射)而得到的。 7、雷达与卫星探测的区别:雷达是(主动)遥感,本身发射电磁波;而卫星是(被动)遥感,本身不发射电磁波。 8、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FXFE782 JMH 180000Z APR 2009 表示这张图是以( 2006年4 月18日0时0分(世界时))资料为初始场制作的(远东地区(FE)700HPA和850HPA24(小时))的预报图。 9、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它还可以提供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 10、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产品中最有用的是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产品,它们是利用雷达识别降水系统的核心数据。 11、GCOS(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是指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12、运用红外云图估计降水强度时,主要考察云的种类、(云顶亮温)、(云顶面积变化),不同对流单体的合并云的移速和环境场中的湿度条件。

气象学试题

第三章温度 一、名词解释题: 1.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即 T平均 = (T02+T08+T14+T20)÷4。 4. 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 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 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 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 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 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所需要的热量。 13. 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 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 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 (1) 时,最低温度出现 (2) 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3) ,最冷月在 (4) 月。 2.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5) ,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6) 。 3. 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 (7)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 (8) 。粘土的热容量比 沙土的要 (9) ,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10) 。 4. 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北京高二地理2020年第二学期高考一轮总复习中国的气候过关训练

北京高二地理第二学期高考一轮总复习中国的气候过关训练 ★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上海借鉴传统农耕技术,利用黄浦江岸近5米的高差来设计建设加强型梯田湿地系统,净化效果较好,在多地迅速推广。该系统建设一系列低堰过滤系统,并大量配置水生植物,形成了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我国水质分类由好到差分为I~V五类和劣五类。下图示意“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工作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中大量配置水生植物的最主要作用是 A.美化景观B.释放氧气C.减缓流速D.吸收养分 2.与传统梯田相比,该工程净化水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此梯田湿地系统 A.层次更多B.多级联动C.落差更大D.水量丰富 3.与建设一座相同处理量的污水厂相比,这种水净化系统能够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 ①净化成本更低②建设速度更快③水质改善更明显④技术复制更容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4.上面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 5.图④中大洋上天气系统强烈发展,使下列地区天气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加大蒙古草原冻害B.增加黄土高原降水 C.缓解长江流域伏旱D.太湖平原泥石流灾害加大

蔓越莓生长在寒冷的湿地中。智利蔓越莓4月前后果实成熟,加工成蔓越莓干口味纯正,品质稳定,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我国正在致力于打造“东方蔓越莓之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蔓越莓适合引种到我国的( ) A.三江平原B.黄河三角洲C.滇南谷地D.吐鲁番盆地 7.智利蔓越莓( ) A.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区B.收获期正值长江丰水期 C.加工厂靠近原料产地D.大量鲜果海运出口我国 秦岭是渭河与汉江的分水岭,下图为渭河与汉江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由图可知 A.渭河年径流量大于汉江 B.渭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汉江 C.渭河冬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重小于汉江 D.渭河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重小于汉江 9.汉江9月径流量大于夏季各月,其原因是 ①流域内秋雨较多,降水量较多 ②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③地下水丰富,对河流补给量大 ④地下水水位高,土壤湿度高,下渗量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与汉江相比,渭河 A.含沙量大,结冰期短B.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C.含沙量小,结冰期短D.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4(试题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4(试题+答案) 南信大天气学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20分) 1. 质量通量散度。 2. 冷式锢囚锋。 3. 气旋族。 4. 大气活动中心。 5. 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 1. 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P 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2. 固定点温度变化由---------------------------------------------------------------------- -------------------------决定。 3. 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面,其动力学边界条件为 ---------------------------------------------------。 4. 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 5. 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 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6. 用方程诊断上ω升及下沉运动是由-------------------------------------------------- --------------------------------------------------------------项决定。 7.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 -----------------------------------------------------------------------。 8.任一层风速可用T v A v +=表示,它能成立的条件是 --------------------------------------------------------------------若为地面风速,则A 取---------------------(填:1,0,0-=<>) 9.我国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 三、综合题。(44分) 1. 从力的平衡观点说明为什么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内空气作顺时针旋转?(8分) 2. 解释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爬坡),此锋是加强还是减弱?(8分) 3. 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g g f v f t p f ζφσ+??-=?????? ????+?2222??? ????-???? ??????-??+dt dQ p R p c f p v p f p g σφσ22 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定性解释图中槽的变化(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图上等hPa 500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为地面高D G ,低压中心)(1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