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视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不良反应

重视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不良反应

重视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不良反应
重视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不良反应

重视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不良反应

临床应该做到正确诊断、即时治疗并合理调整剂量

抗肿瘤化疗药物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缺乏细胞毒的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导致化疗相关毒副反应。随着化疗药物生物分子化学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与既往的药物相比,新一代化疗药的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均明显降低,使得这些药物很快成为近年来抗肿瘤化疗的主角,但随之也出现了新药特有的毒副反应,比较突出的如吉西他滨等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伊立替康相关的迟发性腹泻,奥沙利铂导致的外周神经毒性,卡培他滨相关的手足综合征等。这些不良反应明显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部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得到临床充分的重视。

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时,除了要熟悉其作用机制、适应证、恰当的剂量外,还要清楚地了解抗肿瘤药物预期可出现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做到快速诊断,即时治疗。这样才有利于在不断提高抗肿瘤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症状一:骨髓毒性

骨髓功能抑制是非常常见的化疗非特异性毒性,现在使用的化疗药物中无论程度近90% 的药物可出现骨髓抑制情况。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化疗药物对特定干细胞动力学的影响,骨髓抑制对骨髓中特定的干细胞损伤将减少周围血液中成熟的、有功能的血细胞数量,其减少的程度与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成分的生存期有关。如红细胞的生物半衰期为120 天,血小板为5~7 天,粒细胞为6~8小时,所以化疗后首先表现出血细胞计数减少的是白细胞,然后是血小板、红细胞。

白细胞减少

出现时间化疗药物对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并无完全相同,这与其作用机制有关。除了H N2、MTX 大剂量冲击化疗时,用药3~4 日后出现白细胞下降外,大部分化疗药物在用药后1~2 周出现白细胞下降,2周左右达到最低点,3~4 周时恢复至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临床还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CCNU、丙卡巴肼PCZ、丝裂霉素C 等)存在迟发型毒性,用药3 周后才出现白细胞下降,需要重视。

诊断依据相应剂量药物可能出现白细胞抑制的时间定期复查血常规。

治疗轻度白细胞抑制且无继续降低趋势:密切观察,加强营养,可口服恢复血象药物:如利血生、生白片等。

中度白细胞抑制无感染征象:可皮下注射G-CSF,一般3~5日可恢复正常。G-CSF、G-MCSF 的应用:推荐剂量为G-CSF 5 ug/kg/ 天,GMCSF250 ug/m2/ 天,给药途径:sc or iv,注意:化疗后24~48h,化疗前24 小时给药,存在毒副作用。

重度白细胞抑制且存在感染征象,或粒细胞缺乏性发热:(1)广谱抗生素,血及感染病灶细菌培养+ 敏感试验;(2)G - C S F(NC CN推荐:非格司亭或G - C S F5 ~ 1 0 m g / k g s c q d)直至中性粒细胞低峰计数至少达到正常值;(3)消毒隔离,必要时成分输血;(4)每2 ~ 3 天复查白细胞值。

血小板减少

多种化疗药物可引起血小板下降,多见于亚硝脲类、VP-16、吉西他滨、L-OHP、奈达铂等药物。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限制化疗剂量或无法继续化疗。

处理方法Ⅰ~ Ⅱ度血小板减少:监测血象条件下继续原方案化疗。Ⅲ~ Ⅳ度血小板减少:在后续疗程中预防性刺激造血,减低化疗剂量或更换化疗方案,有出血征象时应停止化疗。

IL-11(白介素-11):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预防性应用:上程化疗出现Ⅲ/ Ⅳ度血小板下降,于化疗后24~48小时开始。治疗性应用:血小板减少时剂量:IL-11 50μg/kg sc qd。停药指针:应用7~14 天,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及时停药。

TPO(血小板生成素):是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阶段均有刺激作用。预防性应用:上程化疗出现Ⅲ/ Ⅳ度血小板下降,于化疗后6~24 小时开始。治疗性应用:Ⅲ~ Ⅳ度血小板减少。剂量:IL-11 300 U/kg sc qd。停药指针:应用7~14 天,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血小板计数升高>50×109/L 时及时停药。

预防致命性出血一般说来,血小板20×109/L 以下时,有指征输注血小板,也有学者认为血小板10×109/L 以下时才考虑输血小板。此外,患者有肝功能障碍等伴随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时,一旦发生血小板减少时就比单纯性血小板减少者易发生出血。

血小板输注1~4 小时后,应评价血小板增加数量,通过以下公式可计算输注后血小板的增加数量,一般说来,每输1 单位血小板应增加5~10×109/L 。

(注:血小板数指每升的血小板数,BSA 指患者的体表面积,CCI 指校正后的血小板数增加量。)

化疗相关性贫血

常见原因化疗药物损伤造血干细胞(化疗导致骨髓抑制中发生较晚)。化疗药物导致溶血性贫血:顺铂、丝裂霉素等。铂类化疗药物导致肾脏损害,减少EPO 生成。化疗间接导致贫血:营养不良、肝肾功能障碍。

如怀疑其他原因相关贫血应进行骨髓活检、溶血试验等,纠正其他致贫血因素,药物相关溶血应停用该种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运用: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其增殖分化,可用于化疗导致贫血患者。

输血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以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至7 g/dL 或8 g/dL 之前,原则上不应考虑输血治疗。而当Hb<7 g/dL 或临床急需纠正缺氧状态时,或对EPO治疗无效的

慢性症状性贫血以及在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EPO 治疗的严重贫血可考虑输血治疗。

症状二:化疗相关性呕吐

常见致吐药(1)极高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达90% ~100%,如顺铂、达卡巴嗪、氮芥、大剂量环磷酰胺(≥1000 mg/m2)等。(2)高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为60% ~90%,如亚硝脲类、多柔比星、链脲霉素、卡铂、环磷酰胺(≤ 1000 mg/m2)、甲基苄肼等。(3)中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为30% ~60%,如异环磷酰胺、紫杉醇、氟脲嘧啶、甲氨蝶呤、依托泊苷、替尼泊苷、长春酰胺等。(4)低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为10% ~30%,如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噻替哌、羟基脲、苯丁酸氮芥等。

常用止呕药物5HT3 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格拉司琼、多拉司琼、帕洛诺司琼;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酚噻嗪类:异丙嗪、氯丙嗪、奋乃静;肾上腺皮质激素;NK-1 受体拮抗剂:阿瑞吡坦、福沙吡坦;H2 阻止剂/ 质子泵抑制剂。

化疗呕吐的药物防治依化疗药物、方案催吐性、患者情况选择(止吐治疗前评估)。

(1)高度催吐危险:NK-1 受体拮抗剂、5HT3 拮抗剂、地塞米松±劳拉西泮、±H2 阻止剂;(2)中度催吐危险:5HT3 拮抗剂、地塞米松、±劳拉西泮、±H2阻止剂;(3)轻微度催吐危险性:非5HT3 拮抗剂、±劳拉西泮、±H2阻止剂;(4)延迟性呕吐的预防:高、中催吐性化疗结束后止吐治疗持续3~2 天;(5)暴发性呕吐解救治疗:给予不同类型的止吐药、多药联合、静脉或直肠给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症状三:化疗相关腹泻

化疗相关性腹泻(CID)是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毒副反应,轻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可引起发生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腹泻还是一些重要抗肿瘤药物的限制性毒性,如伊立替康。

腹泻为伊立替康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伊立替康导致严重腹泻的主要原因与其在体内特殊的代谢过程有关。伊立替康主要在肝脏转化成活性型SN-38、SN-38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由胆汁排入肠腔。在肠道内,经肠内细菌产生的β- 葡萄糖苷酸酶的作用,产生游离SN-38、SN-38 可直接作用于肠壁黏膜细胞引起黏膜损伤。葡萄糖烯酸转移酶的活性与腹泻程度密切相关,活性越低,腹泻程度越重。

主要分类(1)急性腹泻。预先使用阿托品0.25 mg 预防乙酰胆碱综合征;(2)延迟性腹泻。24 小时之后出现,发生率高,症状明显,威胁生命。发生时间:单药3 周方案出现第一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伊立替康后第5 日;联合周方案出现第一次稀便的中位时间为伊立替康后第11 日。

延迟性腹泻的治疗洛哌丁胺:禁连续使用超过48小时。奥曲肽:当前推荐奥曲肤的剂量为皮下注射100~150mc g,tid 或每小时25~50 mcg静脉注射,剂量可以增至最大500 mcg,tid 直到腹泻得到控制。英国哥伦比亚肿瘤中心推荐如果腹泻在24 h 后没有得到改善,剂量可增加至300 mcg或500 mcg。

症状四:化疗相关外周神经毒性

很多细胞毒药物存在神经毒性,大剂量使用或鞘内注射氨甲蝶呤、Ara-c、5-FU等药物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如发生颅神经麻痹、大脑白质和小脑损伤;而对大部分实体肿瘤治疗所使用的细胞毒药物:铂类(奥沙利铂、顺铂、卡铂),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新碱常导致外周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临床上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毒性。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较为特殊,多表现为外周神经病变。病变情况(1)急性的感觉神经病变。快速发作的肢端和/ 或口周的感觉迟钝或感觉异常,或短暂的咽喉部感觉麻木/ 喉和颚的紧缩感(急性喉痉挛)。急性喉痉挛:发生率1%~2%。(2)慢性的累积性的末梢感觉神经病变。

剂量限制性毒性,与所给的草酸铂的累积剂量密切相关,可被高度预示:≥ 540mg/m2 常见;650 ~700 mg /m2 时10% 出现持续性症状;临床试验中出现感觉症状并导致功能障碍(3 度以上):780~850 mg/m2 时15% 出现,1020 mg/m2 时20% 出现。累积用药剂量增加,感觉障碍持续时间延长;治疗间歇期通常缩短;间隔时间缩短,症状增加;治疗周期延长,症状恢复时间延长。可逆:一般在停药后会逐渐恢复,通常中位恢复期为15 周,约40% 的患者能够在6 ~8个月内完全恢复。超过3 年的随访后,约3% 的患者仍存在持续的、中度的感觉异常(2.3%),或仍有可能影响日常活动的感觉异常(0.5%)。

神经毒副反应出现后药物使用调整如果以2 小时内滴注完奥沙利铂的速度给药时,患者出现急性喉痉挛,下次滴注时,应将滴注时间延长至6 小时。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感觉障碍、痉挛),依据症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调整奥沙利铂的剂量:(1)症状持续7天以上且较严重,剂量从85 mg/m2 减至65 mg/m2(晚期肿瘤化疗)或至75mg/m2(辅助化疗)。(2)无功能损害的感觉异常持续到下一周期,剂量从85 mg/m2 减至65 mg/m2(晚期肿瘤化疗)或至75 mg/m2(辅助化疗)。(3)出现功能不全的感觉异常一直持续到下一周期,应停止应用奥沙利铂。(4)如果在停止使用后,症状有所改善,可考虑继续奥沙利铂治疗。

药物治疗

神经保护剂阿米福汀及还原型谷胱甘肽:选择性的保护不同器官的健康组织对抗细胞毒物质,但不会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阿米福汀(740~910mg/m2 iv,15 分钟以上,化疗前30 分钟;还原型谷胱甘肽1.5 g/m2 in 100ml Na Cl 15 分钟以上,化疗前30 分钟;α -硫辛酸:既往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病变,有可能对CIN 有益;三磷酸胞苷:核苷酸类药物,通过参与神经细胞内磷脂和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可调节神经细胞生物膜性结构的合成和改建,支持神经细胞活性、促进神经突起的再生长,提高细胞抗损伤的能力。

症状缓解药物钙镁离子是草酸盐的螯合剂,输注钙盐或镁盐可改善草酸铂的神经毒性的急性症状。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研究发现草酸铂的急性毒性与一过性的细胞膜钠离子通道功能失调有关,初期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卡马西平(600~1200 mg)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痛觉过敏有效。三环类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对神经性疼痛有效。

症状五:化疗相关手足综合症

目前认为手足综合征(HFSR)是指某些化疗药物引起手足部毛细血管渗出导致周围组织损伤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指/ 趾的热、痛、红斑性肿胀,严重者发展至脱屑、溃疡和剧烈疼痛,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常见引起手足综合征的药物5-Fu(6%~67%)、卡培他滨(45%~56%)、脂质体多柔比星(19%)等,其他药物包括:阿糖胞苷、多柔比星、表柔比星、脱氧氟脲嘧啶、羟基脲、6- 巯基嘌呤、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和长春瑞滨等。

Ismail 等报道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过程中,HFSR 的发生率较高。

对症治疗策略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 能够预防并治疗药物(卡培他滨、5-FU、多西他赛)引起的HFSR。虽然还没有前瞻性的对照研究,但维生素B6是种安全的营养类药物,有一定预防作用。

外用软膏:外用含羊毛脂的及抗菌素的凡士林软膏可用于缓解药物(包括卡培他滨)所致Ⅰ度HFSR 症状,tid。研究报道10%脲嘧啶油膏外用治疗5-Fu/卡培他滨相关性HFSR,每天2~3 次,治疗2~4 周后HFS 分级下降1~2 级。

COX-2 抑制剂(塞来昔布):基于手足综合征可能和环氧合酶(COX-2)过表达有关的考虑,塞来昔布可用于预防减轻HFSR 的程度(缺乏前瞻性研究,且需要注意塞来昔布的心血管事件)。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联合塞来昔布可降低卡培他滨相关HFSR 的发生率:Ⅰ度(13% vs.34%),腹泻也有改善。

其他:维生素E 糖皮质激素等。

症状六:口腔黏膜炎

抗癌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防治措施包括:

(1)化疗前,尤其是接受大剂量化疗前,应仔细检查患者口腔状况,明确有无隐性口腔感染、牙龈炎、溃疡、龋齿等,并在化疗开始前7~14 天完成这些疾病的治疗,以免粒细胞减少时因这些潜在病灶而发展成脓毒败血症。

(2)化疗后应每天检查口腔,行检查时压舌板表面应覆着凡士林纱布,以免损伤黏膜,尽量避免用牙刷等硬物清洁腔。(3)在静注5-Fu前5分钟,让患者口含碎冰片或冰水持续30 分钟,可明显减少口腔黏膜的血流量,降低该部位的5 -Fu浓度,减少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生率和程度,但对持续输注5-Fu或MTX 者无明显疗效。

(4)每3~4 小时用苏打盐水(5% 碳酸氢钠与生理盐水1:1混合)漱口1 次,可防止霉菌感染,或用其他无刺激性口腔清洁剂,如过氧化氢与生理盐水1:1混合液等进行口腔消毒。

(5)对中度或重度口腔疼痛者,可局部用药如利多卡因、硫糖铝、苯海拉明等,可单用或混合应用。苯佐卡因的疗效较好,也可一试。

(6)对于重度口腔炎患者应住院治疗,应考虑使用麻醉类药物,并行镇痛、抗感染、输液、全胃肠道外营养等治疗。

症状七:化疗相关脱发

由于目前没有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后脱发的药物,治疗仍以物理治疗为主,头皮冷敷是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头皮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组织细胞代谢和吸收,使组织细胞氧和氧分量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减少了药物在体内作用高峰时对头皮基底层生发细胞的毒性反应。

冰帽治疗原则:冰帽治疗应在应用化疗药物之前使用,并持续到药物的血浆高峰浓度之后,一般90 分钟以上。(主要依据药物体内浓度的半衰期,如多柔比星半衰期40~70 分钟)头皮的温度越低效果越好,轻度低温(35~38℃)、中度低温(27~21℃)、深度低温(20~15℃),需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由于癌细胞有头皮转移的可能,因此对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易转移到头皮的恶性肿瘤,不宜用此法。

结语

新的细胞毒药物的出现使得严重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部分特异性毒性显得较为突出。临床使用较广泛的新药如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所导致的化疗相关症状有迟发性及持续性特点(相关腹泻、外周神经症状、手足综合征),临床应该做到正确诊断、即时治疗并合理调整剂量。此外、应重视能明显影响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毒副反应,如化疗相关脱发、口腔黏膜炎。

化疗药物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沈欢

.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处置预案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影响机体正常的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毒性。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一、药物外渗处理预案 1、停止输液; 2、限动肢体; 3、回抽外渗药物; 4、拔针; 5、外渗部位避免施压; 6、有指征时按不同药物,局部使用解毒剂; 7、按不同药物,局部冷敷或热敷; 8、抬高肢体; 9、报告记录;10、局部用中药/硫酸镁; 二、过敏反应处理预案 1、局部过敏反应: ①表现:沿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 ②处置:使用氢化可的松或生理盐水后消退,仍可继续使用,当宜慢速。 2、全身过敏反应:在用药开始后15分钟内出现的症状或体

征应视为全身性过敏反应。 ①表现: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患者可诉有瘙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眩晕、寒战、. . 腹痛、排便感及焦虑等。 ②处置:立即停止输注该药,平卧,保暖,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就地抗过敏处理,如:抗组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喉头水肿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维持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心肺复苏。观察与记录。 三、消化道反应处理预案 1、食欲不振:孕酮类药物有助于改善食欲,如甲地孕酮; 2、恶心、呕吐: ①少食多餐,流食,控制食物温度; ②药物止吐:常用药物有:5-HT3受体拮抗剂,NK-1(P物质)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皮质 类固醇、苯二氮卓类、大麻类、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组胺药物。轻中度可给予单药,中重度应联合给予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 3、黏膜炎: ①合理进食:高营养流食,忌烟酒、刺激性食物; ②口腔护理:进食前漱口:洗必泰或地塞米松10mg、庆大 霉素16万U的生理盐水漱口,10-15ml/次,保留0.5-1min;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一) (一)局部不良反应 部分抗肿瘤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作静脉注射时易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疼痛、色素沉着、血管变硬等。如静脉注射时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即可引起疼痛、肿胀或局部组织坏死。 护理措施 1、选择好输液部位,避开手腕和肘窝以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外科手术的肢体的末端,乳腺癌根治术后避免患肢注射,避免下肢静脉。合适的部位为前臂,应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有计划地调换静脉,选择静脉从小到大,由下到上,由远端到近端。 2、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中心静脉留置针 3、静脉注射药物时,药液的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4、注射化疗药物前,必须先用0.9%的生理盐水诱导,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注入化疗药。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疼痛、肿胀等不适。 5、输入化疗药物后,应该用0.9%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后再抜针(除奥沙利铂外,奥沙利铂输入前后必须要用5%葡萄糖冲洗静脉管道),使化疗药物完全进入人体内,并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6、在用药前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畅时,及时呼叫护士。 7、一旦疑有外漏,应马上停止注射,保留针头,接空针,从原静脉抽吸抽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并用硫酸镁冷敷(奥沙利铂外漏一周内禁止冷敷),抬高患肢。 (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许多药物对胃肠道黏膜有损害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护理措施 1、化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化疗时有意识地与患者谈心。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无异味,减少不良刺激。 3、在化疗前及时准确的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阿扎司琼等,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药物辅助治疗。 4、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对已发生呕吐的患者,可在呕吐的间歇期进食,少量多餐,多饮水,并保持口腔的清洁。 (三)骨髓抑制 护理措施 1、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2、按时查血常规,了解血象下降情况遵医嘱给予升血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并观察疗效。必要时输注全血或成分输血。 3、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下降时,感染的机会将会增加,当白细胞计数<4.0*109/L,应用紫外线消毒病房,减少探视,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当白细胞计数<1*109/L,容易发生严重感染,需进行保护性隔离。 4、当血小板计数<50*109/L会有出血的危险,当血小板<50*109/L,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肠道、呼吸道的出血,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脑、肺的出血。协助做好生活护理,避免碰撞,拔针后增加按压时间,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一旦患者出现头痛等症状应考虑颅内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常见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常见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1)骨髓抑制:骨髓抑制通常先出现白细胞减少,然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前者多比后者严重;少数可出现严重贫血。 处理:减量或停药;预防和治疗感染;口服各种升白药物;白细胞严重减少时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成分输血或输新鲜血;白蛋白、血浆输入;短期血小板显著降低,可用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5~10mg,每天2次,并给予止血药以防出血,可注射血小板生成素尽快使血小板恢复。 (2)胃肠道不良反应:常用的止吐药物目前以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疗效最好。用法为:格拉司琼3mg,化疗前O.5~l小时静注;昂丹司琼8mg于化疗前O.5~1小时静注或口服;或用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三联镇吐,对轻到中等强度呕吐也有较好疗效。其他:化疗还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和便秘等,可对症处理治疗。 (3)心脏不良反应:蒽环类是最常引起心脏毒性的药物之一,其他药物有抗癌锑、喜树碱、三尖杉生物碱。临床所见轻者可无症状,仅心电图表现为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改变等;重则出现心肌损伤、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脏毒性与药物积蓄量有密切关系,如阿霉素积蓄量>600mg/m【2】时心肌病发生率可达15%以上。因此,目前推荐阿霉素的累积总剂量不超过550mg/m【2】。 处理措施:限制蒽环类药物总剂量,原有心脏病、纵隔曾经放疗,其用药累积量应降低;应用可降低蒽环类心脏毒性的药物,如维生素E、辅酶Q10、 ATP、乙酰半胱氨酸等;出现心脏毒性时,化疗药物就减量或停用。 (4)肺脏不良反应:包括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表现为咳嗽、气短,甚至呼吸困难、胸痛等。 防治措施:限制有关药物总量;肺功能不良,有慢性肺疾患,曾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慎用或禁用有关药物;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肺部症状及x线改变,定期做血气及肺功能测定,一旦出现肺毒性应及时停药,给予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维生素类等药物治疗。 (5)肝脏不良反应: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质升高、肝脂肪变和肝纤维化等,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 处理措施:化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出现肝损害时应减量或停药;给予保肝药物及能量合剂治疗。 (6)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化疗药物易引起肾毒性和化学性膀胱炎。肾毒性:易引起肾毒性的药物有铂类化合物、普卡霉素、丝裂霉素、链佐星、异环磷酰胺、大剂量甲氨蝶呤等,其中以顺铂最易引起肾毒性。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血清肌酐升高或轻度蛋白尿,甚至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 应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一) (一)局部不良反应 部分抗肿瘤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作静脉注射时易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疼痛、色素沉着、血管变硬等。如静脉注射时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即可引起疼痛、肿胀或局部组织坏死。 护理措施 1、选择好输液部位,避开手腕和肘窝以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外科手术的肢体的末端,乳腺癌根治术后避免患肢注射,避免下肢静脉。合适的部位为前臂,应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有计划地调换静脉,选择静脉从小到大,由下到上,由远端到近端。 2、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中心静脉留置针 3、静脉注射药物时,药液的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4、注射化疗药物前,必须先用%的生理盐水诱导,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注入化疗药。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疼痛、肿胀等不适。 5、输入化疗药物后,应该用%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后再抜针(除奥沙利铂外,奥沙利铂输入前后必须要用5%葡萄糖冲洗静脉管道),使化疗药物完全进入人体内,并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6、在用药前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畅时,及时呼叫护士。 7、一旦疑有外漏,应马上停止注射,保留针头,接空针,从原静脉抽吸抽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并用硫酸镁冷敷(奥沙利铂外漏一周内禁止冷敷),抬高患肢。 (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许多药物对胃肠道黏膜有损害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化疗常见不良反应

化疗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及其护理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也可以有口腔粘膜或消化道粘膜溃殇导致的便血等。骨髓抑制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其次是血小板减少,如果没有明显的消化道出血,贫血一般不会立即出现。标准剂量下的化疗可以出现肝脏功能和肾脏功能的损害。一般来说化疗药物可以对卵巢和辜丸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病人也可以出现脱发等情况。化疗药物种类很多,不同化疗药物对身体各脏器的毒性作用是有差别的。(1) 化疗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是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所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化疗药物所导致的静脉炎是药物所经过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其他部位的静脉炎或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罕见。这实际上是化疗药物对所经过血管的剌激作用,表现为血管的红、肿、疼痛,可以用局部热敷的方法治疗,一般对病人不会造成很大痛苦;局部组织坏死是因为化疗药物渗漏到静脉以外引起,表现为局部的剧烈疼痛、组织坏死和溃殇形成。出现渗漏以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冷敷,可以用局部麻醉药物进行封闭、如意金黄散外敷。对于已经出现的局部大面积组织坏死应该进行植皮,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其罕见的。(2) 恶心、呕吐:这些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严重的呕吐可导致患者脱水、无法进食,剧烈的恶心、呕吐是非常痛苦的,有的患者甚至因不能忍受这种痛苦而拒绝进行化疗。恶心、呕吐的原理除了化疗药物对于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作用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药物通过间接或者直接作用刺激大脑的呕吐中枢。化疗引起的呕吐可以分为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急性呕吐是指在化疗24小时以内发生的呕吐,延迟性呕吐是指化疗后1周内出现的呕吐目前,对呕吐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如激素、胃复安和众多的5起色胶受体抑制剂。这些抑制剂包括枢复宁、枢丹、日区必停、康泉等很多种类,各种药物的效果基本相似。如果化疗过程中病人食欲很差,应该适当补充营养,可以进行静脉补液,同时应用保护肝脏、肾脏的药物。(3) 化疗过程中其他的消化道反应:因为消化道粘膜是增殖活跃的组织,因此进行化疗时常见粘膜的损伤,这些损伤主要以炎症的形式表现,如口腔炎、食管炎、口腔溃殇等。用氟尿喀皖类药物出现粘膜炎症和口腔溃殇的机会最多,连续应用比单次应用出现的频率高得多。病人主要的不适是疼痛和不能进食。治疗方法可以口服维生素Bp并且进行对症处理,如局部应用麻醉药,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各种治疗口腔溃殇的散剂、贴剂。不能进食时进行营养支持。腹泻和便秘同样是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其症状往往在大剂量连续应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偶尔可以出现血性腹泻。血性腹泻表示存在消化道的破溃和出血。化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的病人应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注意是否合并存在肠道感染,如果存在感染则应该使用抗生素,没有感染的单纯腹泻给予止泻药物。为避免严重腹泻导致的脱水和营养不良,应该进行补液。出现便秘时可以服用缓泻剂,还应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以润肠通便。(4) 肺毒性:不常见,通常出现得缓慢和延迟,多数出现在化疗药物应用后数月,表现为干咳和呼吸急促。引起肺脏毒性作用的药物有:博来霉素、马利兰、丝裂低点。化疗药物的肺脏毒性作用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5) 心脏毒性作用:包括心肌病、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性改变。引起心脏毒性作用最常见的药物是阿霉素,因此使用阿霉素有严格的剂量限制。现在,已经有很多阿霉素的改进药物,这些药物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心脏毒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应用心肌保护剂,慎重选择适应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化疗前必须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了解患者既往的心脏病史等。(6) 肝脏的毒性作用:由药物本身或者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引起。由于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或者经血液循环通过肝脏,因此肝脏损害在临床常见。肝功能损害是一个急性过程,表现为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升高,大剂量化疗药物可引起肝脏纤维化。对其预防和治疗是在化疗时应用保肝药。(7) 肾脏的毒性作用:大部分化疗药物需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肾脏是化疗药物的一个重要毒性作用的器官。肾脏损害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表现为血清肌酣、尿素氮的升高,蛋白尿等,严重病例可以出现肾功能衰竭。引起肾脏毒性作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顺销,在应用此药时需要进行大量补液。(8) 膀脱毒性作用:化疗药物通过肾脏经输尿管进入膀脱,在膀脱中存留可以损伤膀脱粘膜引起化学性膀脱炎。常见的药物是环磷眈胶和异环磷眈胶。病人可以出现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等,偶尔有血尿。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应用保护剂一一疏己黄酸锅,并且进行水化和利尿。(9) 对性功能的影响:许多化疗药物可以影响生殖细胞的产生和内分泌功能,对生殖细胞产生致突变作用,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化疗药物可以引起男性精子减少导致不育,其药物有瘤可宁、环磷酷胶、氮芥、马利兰和甲基节胁。环磷团先胶、马利兰、氮芥可以引起女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化疗药物对儿童生殖系统的影响则要小得多。(10) 骨髓抑制:在化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

重视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不良反应

重视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不良反应 临床应该做到正确诊断、即时治疗并合理调整剂量 抗肿瘤化疗药物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缺乏细胞毒的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导致化疗相关毒副反应。随着化疗药物生物分子化学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与既往的药物相比,新一代化疗药的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均明显降低,使得这些药物很快成为近年来抗肿瘤化疗的主角,但随之也出现了新药特有的毒副反应,比较突出的如吉西他滨等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伊立替康相关的迟发性腹泻,奥沙利铂导致的外周神经毒性,卡培他滨相关的手足综合征等。这些不良反应明显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部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得到临床充分的重视。 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时,除了要熟悉其作用机制、适应证、恰当的剂量外,还要清楚地了解抗肿瘤药物预期可出现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做到快速诊断,即时治疗。这样才有利于在不断提高抗肿瘤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症状一:骨髓毒性 骨髓功能抑制是非常常见的化疗非特异性毒性,现在使用的化疗药物中无论程度近90% 的药物可出现骨髓抑制情况。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化疗药物对特定干细胞动力学的影响,骨髓抑制对骨髓中特定的干细胞损伤将减少周围血液中成熟的、有功能的血细胞数量,其减少的程度与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成分的生存期有关。如红细胞的生物半衰期为120 天,血小板为5~7 天,粒细胞为6~8小时,所以化疗后首先表现出血细胞计数减少的是白细胞,然后是血小板、红细胞。 白细胞减少 出现时间化疗药物对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并无完全相同,这与其作用机制有关。除了H N2、MTX 大剂量冲击化疗时,用药3~4 日后出现白细胞下降外,大部分化疗药物在用药后1~2 周出现白细胞下降,2周左右达到最低点,3~4 周时恢复至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临床还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CCNU、丙卡巴肼PCZ、丝裂霉素C 等)存在迟发型毒性,用药3 周后才出现白细胞下降,需要重视。 诊断依据相应剂量药物可能出现白细胞抑制的时间定期复查血常规。 治疗轻度白细胞抑制且无继续降低趋势:密切观察,加强营养,可口服恢复血象药物:如利血生、生白片等。 中度白细胞抑制无感染征象:可皮下注射G-CSF,一般3~5日可恢复正常。G-CSF、G-MCSF 的应用:推荐剂量为G-CSF 5 ug/kg/ 天,GMCSF250 ug/m2/ 天,给药途径:sc or iv,注意:化疗后24~48h,化疗前24 小时给药,存在毒副作用。 重度白细胞抑制且存在感染征象,或粒细胞缺乏性发热:(1)广谱抗生素,血及感染病灶细菌培养+ 敏感试验;(2)G - C S F(NC CN推荐:非格司亭或G - C S F5 ~ 1 0 m g / k g s c q d)直至中性粒细胞低峰计数至少达到正常值;(3)消毒隔离,必要时成分输血;(4)每2 ~ 3 天复查白细胞值。

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策略知识讲解

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策略

化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策略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WHO)

N=正常值上限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限制性毒副反应。粒细胞半衰期6-8小时,因此最先表现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半衰期5-7天,降低出现较晚。红细胞半衰期为120天,通常下降不明显。 骨髓抑制明显的化疗药 ◆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长春碱类:长春地辛、长春瑞滨; ◆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

处理策略 ◆白细胞、粒细胞降低到Ⅱ度时,应给予G-CSF或GM-CSF治疗,一旦达到Ⅳ度可适当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一旦发热应立即做血培养和药敏,并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给予G-CSF或GM-CSF治疗。特别指出,升白细胞治疗只能在一个周期的化疗药物用药完全结束的48小时以后才能应用。

◆血小板达Ⅱ度时可皮下注射白介素-11(IL-11)或血小板生成素(TPO),当达Ⅳ度时属于血小板减少出血危象,应输注血小板。 ◆血红蛋白<100g/L,可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同时补充铁剂。 临床经验 骨髓抑制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化疗结束48小时后复查血常规,根据血象及患者症状(比如发热、乏力等)来决定是否应该升白细胞。 如果患者白细胞骨髓抑制轻中度,予以瑞白(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ug 皮下注射 bid,第二天复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未能达 10.0×109/L,继续升白细胞,直到到达为止。 如骨髓抑制达Ⅳ度或有发热症状,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对房间紫外线消毒,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消化道反应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化疗常见得不良反应(一) (一)局部不良反应 部分抗肿瘤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作静脉注射时易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疼痛、色素沉着、血管变硬等。如静脉注射时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即可引起疼痛、肿胀或局部组织坏死。 护理措施 1、选择好输液部位,避开手腕与肘窝以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外科手术得肢体得末端,乳腺癌根治术后避免患肢注射,避免下肢静脉。合适得部位为前臂,应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有计划地调换静脉,选择静脉从小到大,由下到上,由远端到近端。 2、在可能得情况下,应考虑采用中心静脉留置针 3、静脉注射药物时,药液得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减少对静脉得刺激。 4、注射化疗药物前,必须先用0、9%得生理盐水诱导,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注入化疗药。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就是否疼痛、肿胀等不适。 5、输入化疗药物后,应该用0、9%得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后再抜针(除奥沙利铂外,奥沙利铂输入前后必须要用5%葡萄糖冲洗静脉管道),使化疗药物完全进入人体内,并减少药液对血管壁得刺激。 6、在用药前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得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畅时,及时呼叫护士。 7、一旦疑有外漏,应马上停止注射,保留针头,接空针,从原静脉抽吸抽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得药物,并用硫酸镁冷敷(奥沙利铂外漏一周内禁止冷敷),抬高患肢。 (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许多药物对胃肠道黏膜有损害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得消化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护理措施 1、化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化疗时有意识地与患者谈心。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无异味,减少不良刺激。 3、在化疗前及时准确得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阿扎司琼等,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药物辅助治疗。 4、给予清淡易消化得饮食。对已发生呕吐得患者,可在呕吐得间歇期进食,少量多餐,多饮水,并保持口腔得清洁。 (三)骨髓抑制 护理措施 1、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得饮食。 2、按时查血常规,了解血象下降情况遵医嘱给予升血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并观察疗效。必要时输注全血或成分输血。 3、白细胞特别就是粒细胞下降时,感染得机会将会增加,当白细胞计数< 4、0*109/L,应用紫外线消毒病房,减少探视,严密监测患者得体温、当白细胞计数<1*109/L,容易发生严重感染,需进行保护性隔离。 4、当血小板计数<50*109/L会有出血得危险,当血小板<50*109/L,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肠道、呼吸道得出血,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脑、肺得出血。协助做好生活护理,避免碰撞,拔针后增加按压时间,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一旦患者出现头痛等症状应考虑颅内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四)泌尿系统毒性反应 护理措施 1、嘱患者在化疗前与化疗过程中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每天2000-3000ml以上。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doc资料

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 反应

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一) (一)局部不良反应 部分抗肿瘤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作静脉注射时易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疼痛、色素沉着、血管变硬等。如静脉注射时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即可引起疼痛、肿胀或局部组织坏死。 护理措施 1、选择好输液部位,避开手腕和肘窝以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外科手术的肢体的末端,乳腺癌根治术后避免患肢注射,避免下肢静脉。合适的部位为前臂,应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有计划地调换静脉,选择静脉从小到大,由下到上,由远端到近端。 2、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中心静脉留置针 3、静脉注射药物时,药液的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4、注射化疗药物前,必须先用0.9%的生理盐水诱导,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注入化疗药。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疼痛、肿胀等不适。 5、输入化疗药物后,应该用0.9%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后再抜针(除奥沙利铂外,奥沙利铂输入前后必须要用5%葡萄糖冲洗静脉管道),使化疗药物完全进入人体内,并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6、在用药前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畅时,及时呼叫护士。 7、一旦疑有外漏,应马上停止注射,保留针头,接空针,从原静脉抽吸抽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并用硫酸镁冷敷(奥沙利铂外漏一周内禁止冷敷),抬高患肢。 (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许多药物对胃肠道黏膜有损害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护理措施 1、化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化疗时有意识地与患者谈心。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无异味,减少不良刺激。 3、在化疗前及时准确的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阿扎司琼等,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药物辅助治疗。 4、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对已发生呕吐的患者,可在呕吐的间歇期进食,少量多餐,多饮水,并保持口腔的清洁。 (三)骨髓抑制 护理措施 1、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2、按时查血常规,了解血象下降情况遵医嘱给予升血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并观察疗效。必要时输注全血或成分输血。 3、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下降时,感染的机会将会增加,当白细胞计数<4.0*109/L,应用紫外线消毒病房,减少探视,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当白细胞计数<1*109/L,容易发生严重感染,需进行保护性隔离。 4、当血小板计数<50*109/L会有出血的危险,当血小板<50*109/L,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肠道、呼吸道的出血,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脑、肺的出血。协助做好生活护理,避免碰撞,拔针后增加按压时间,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一旦患者出现头痛等症状应考虑颅内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化疗的不良反应的分类

第一节不良反应分类 任何药物性治疗均会伴有---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毒性谱c对恶性肿瘤化疗的不良反应而言,除了最常见的血液毒性、消化道毒件之外,人体的许多脏器、许多组织均会受到抗癌药物不同程度地损伤而产生多种多样的不良反应。 一、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 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方式很多,临床最为常用的是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分为四类(表1-1),或简化为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两类:11。近期反应主要发生于给药后 4 词以内,而远期反应则指在用药4周后发生,有时可长达数十年。常见毒性反应的发生时间如表卜2[2)所示。

表1 一2 抗肿癯药物毒性的发生时间 抗肿瘤药物毒性的发生时间性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时间 毒性种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药当日 H 、动过速、心律失常、眩犛、发氣、血^痛:恶 2-3日 倦怠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迟发性) 7-14 日 口炎、腹泻、食欲不振、血液泰性 14?28日 脏器损害、膀咣炎、皮肤角化、色紊沉著、脱发、神经损害、免疫异常 2?6个月 肺纤維化、允血性心功不全 5-6年 继发性肿瘤

二、急性、亚急性、慢性毐性 通常在进行新药研究时,要求进行急性毒性、亚急性毒件和慢性毒n试验c 1.急性毒性:指用药后1-2周内的#副作用,, 2.急性毐性:指用药后2周至3个月的毒副作用.: 3.慢性毒性:指超过3个月的毒性作坩… 二、世界11生组织(WHO)分类 1.急性和亚急性毐件:用药后3个月以内发牛的毒性… 2.慢性和后期#性:发生fr:用药后3个月至数年。 四、按毐性转W分类 1.可逆性毒性:在停药一段吋间后毒性消失,机体可恢复正常.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 2.不可逆n#怍:#性发牛.后持续存在,机体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如耳聋、重度脱发等。 五、按毒性所致后采分类 1.致死性毒性:主要发生在重要脏器受损的悄况,发生率低,如阿霉素所致急性充血性心力哀竭。 2.非致死性毒性:包括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常用化疗药物与副作用

常用化疗药物主要副作用 各种化疗药物均对生长活跃的组织有毒性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下表仅指其需要特别注意的副作用 1、丝裂霉素MMC;?骨髓抑制:4-6周最明显 2、博莱霉素BLM;?毒副作用:肺毒性:肺炎样症状、肺纤维化, 皮肤反应:指趾关节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发热:38度左右,可自行消退。 3、新一代铂类,包括:奥沙利铂、络铂、奈达铂 高发生率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腹泻 经对症处理、减量、停药,基本可控制

4、长春瑞宾NVB:从外周静脉给药时,刺激大,静脉炎发生率高,切勿外渗。 周围神经毒性:腱反射消失、指、趾麻木、四肢疼痛、肌肉震颤。 骨髓抑制: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无剂量累积毒性。 5、依立替康: 1)急性反应: 乙酰胆碱综合征,表现为多汗、多泪、唾液分泌增多、视物模糊、痉挛性腹痛、“早期”腹泻; 在用药24小时内出现,多可自行缓解,严重者给阿托品治疗; 恶心呕吐常见。 2)亚急性反应: 延迟性腹泻,剂量限制毒性,用药24小时后出现,水样便,可带血,发生率80%~90%,严重者占39%; 大剂量易蒙停有效; 骨髓抑制明显,亦为剂量限制毒性。 6、托泊替康:骨髓抑制明显;4度血小板降低发生率达26%,中位持续时间为5天,血小板降低至最低中位发生时间为15天。 7、草酸铂L-OHP: 外周神经毒性:感觉迟钝、异常,遇冷加重,偶见可逆性急性咽喉感觉异常。 与依立替康合用可发生胆碱能综合征(腹痛、唾液分泌过多等)危险,阿托品可以预防。 护理措施:------四禁 ?禁止用N.S稀释 ?禁止用冰水漱口和冷食 ?禁止与碱性药物或溶液配伍输注 ?制备药液及输注时避免接触铝制品、避开离子 8、掌握化疗药物的正确溶酶,保证药物有效性 用N.S稀释的药物:氮芥、CTX、VDS、BLM、喜树碱、VP-16、DDP 用G.S稀释的药物:MTX、CBP、草酸铂、秋水酰碱、THP、光辉霉素、抗癌锑等。 需要避光的常用药物:DTIC MMC 放线菌素D、光辉霉素、秋水仙碱、喜树碱、长春碱类 需冷藏的常用药物:在2-8度以下冰箱内保存:CCNU、ME-CCNU、长春花碱(VLB)、VDS、NVB、紫杉醇、泰索帝、DTIC 低温保存:去甲氧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

肺癌化疗时的不良反应

化疗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多患者会通过化疗这个重要途径来对肺癌进行治疗。那么,肺癌的化疗没有副作用吗? 不是的,肺癌的化疗主要是能够大量的杀死癌细胞,但是大剂量的化学物同时也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很大的伤害。 肺癌化疗的十大副作用 1、脱发和皮肤反应 有些肺癌化疗药损伤毛囊,在应用肺癌化疗药后会出现脱发,脱发的程度通常与药物的浓度和剂量有关。出现脱发不必过分担忧,因为一般病人停药后,脱掉的头发会重新长出,皮肤的红斑、皮疹和色素沉着也会好转或消失。 2、胃肠毒性 大多数肺癌化疗药物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口腔粘膜炎或溃疡。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腹泻、胃肠出血及腹痛也可见到。 原因是化疗对正常胃肠道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进而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肠胃道反应,这些副作用会降低了病人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力,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要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营养要注意跟上,并且要加强补硒,配合一些硒制品,体恒健硒维康于放化疗有良好辅助作用,补麦芽硒与维生素E,针对性的提升免疫力,改善放化疗副作用,稳定白细胞,并修复患者的肠胃道细胞,缓解消化道反应,预后比较理想。 3、肝损伤 肺癌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细胞,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胆红素上升、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等,引起的肝脏反应可以是急性而短暂的肝损害,也可以由于长期使用肺癌化疗药,引起肝慢性损伤,如纤维化、脂肪变性、肉芽肿形成、嗜酸粒细胞浸润等。所以在使用肺癌化疗药前和用药过程中,要检查肝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停止肺癌化疗。 4、心脏毒性 有些肺癌化疗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毒性作用,临床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综合症,心电图出现异常。严重的可发生心力衰竭。所以使用肺癌化疗药前及用药中应检查心电图,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及时治疗。 5、骨髓抑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