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导读:粘液表皮样癌以高分化型居多,一般生长缓慢,有时在临床上不易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但不同的是发生于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形态不规则或呈扁平状,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

粘液表皮样癌以高分化型居多,一般生长缓慢,有时在临床上不易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但不同的是发生于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形态不规则或呈扁平状,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发生于口腔小涎腺者,肿瘤所在区域粘膜下成淡蓝色是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之一;穿刺有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分泌的新生物,应高度警惕粘液表皮样癌的可能。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需与冠周炎鉴别。组织病理学诊断时,如果存在表皮样细胞及粘液细胞,诊断多无困难。然而,并非所有的粘

液表皮样癌都具有这一典型特点,需与其鉴别的常见肿瘤有:(1)鳞状细胞癌粘液细胞很少的粘液表皮样癌需与分化较低的

鳞状细胞癌鉴别,此时常需作阿辛蓝或PAS粘液染色,如为阳性,常可诊断为粘液表皮样癌。

(2)多形性腺瘤许多多形性腺瘤含表皮样细胞,也可产生上皮性粘液。但这种粘液一般位于导管腔内偶尔也可见细胞内粘液。最重要的鉴别在于粘液表皮样癌中无粘液软骨样基质,其间质多为纤维结缔组织。

(3)含透明细胞的肿瘤如果在成片的表皮样细胞中出现局灶性透明细胞,则这些细胞常系中间细胞转变而来,可诊断为粘液表皮样癌。几乎整个肿瘤出现透明细胞时,则需与腺泡细胞癌、肌上皮癌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区别。抗淀粉酶、S-100蛋白、肌动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脂肪染色等方法有助于鉴别。

34βe12、P63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III 前言. (1) 1材料与方法 (3) 1.1实验材料 (3) 1.2主要仪器和设备 (3) 1.3实验方法 (4) 1.4免疫组化评分标准 (5) 2实验结果 (7) 2.1MEC病理组织学分型 (7) 2.234βe12和P63在NSG组和MEC组中的表达 (7) 2.334βe12和P63在不同的MEC组织病理学分型中的表达 (7) 2.434βe12和P63的表达与MEC临床表现的关系 (8) 3讨论 (10) 4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综述 (17) 附录 (26) 致谢 (29)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30) 个人简历 (31)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4βe12、P63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摘要 目的: 本实验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34βe12、P63在涎腺的正常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s,NSG)和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二者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标本来自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手术切除的涎腺肿瘤组织的石蜡标本(时间为2006年1月-2014年1月),其中正常涎腺组织(NSG)为1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为3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二者在各组织块中的表达情况,所得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34βe12在10例NSG组中无表达,而在35例MEC组中有30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7%,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4βe12在MEC的20例高分化组和15例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6例(阳性率为80.0%)和14例(阳性率为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4βe12在31例无复发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9%,4例复发组全部表达,复发组的34βe1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34βe12在31例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9%,淋巴结转移组中4例全部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34βe1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34βe12与黏液表皮样癌以肿瘤部位、性别、年龄各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P63在NSG组和ME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1.4%,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63在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2例(阳性率为60.0%)和13例(阳 I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常见的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临床表现】 分为三种类型: 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 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

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1.线性骨折 ⑴颅盖的线性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⑵颅底的线性骨折,根据部位可分为下列三种 类型。 ①颅前窝骨折:骨折线累及额骨的眶板和筛骨,出血可经前鼻孔流出,或流入眶内,后者在眼睑中或球结膜下形成瘀斑,出血多时则在眶周广泛淤血,形成“熊猫眼”征。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经前鼻孔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筛板、视神经孔骨折或当骨折累及眶上裂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

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 3、脑梗死:发病于安静、休息状态中者较多,发病后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定位体征明显,而没有或少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炎:可因流感、下颌窦炎、骨髓炎、糖尿病等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头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2、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多见于年轻妇女。头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眼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谈话时发作,扁桃体常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及舌根部即可止痛。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胸部软组织挫伤:病人胸痛的程度与呼吸深浅、咳嗽的关系不很密切,胸廓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可疑,X线胸片阴性。 2、肝脾裂伤:通常有明显的失血和上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

粘液表皮样癌

粘液表皮样癌 基本概述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 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Stewart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当,认为此肿瘤全部为恶性,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癌,并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WHO1990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已采用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粘液表皮样”一词并不完全合适,但基本上反映了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1] 发病原因 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2]临床表现 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则少有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5∶1。高分化者常呈无痛苦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手术后可以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道转移更为少见。与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到转移。术后易于复发。因此,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术低度恶性肿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高度恶性肿瘤。前者较常见,后者少见。 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高分化型,占多数,一般为无痛性肿块,生长较慢,病程较长。肿瘤体积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质偏硬,活动,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可为囊性,亦可为实性。发生于腭部或磨牙后区者,可见肿块在粘膜下呈淡蓝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质地软,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体。 低分化型肿瘤生长较快,常伴疼痛。边界不清楚,呈弥散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可破溃而继发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烂面,并有淡黄色粘稠分泌物。有时可形成涎瘘。发生于腮腺者,累及面神经时可发生面神经瘫痪症状及面肌抽搐症状。发生于腭部者,可能破坏硬腭。[3] 辅助检查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 一、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与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与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与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 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 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四、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与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与脑出血的发病先后与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与肢体无

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 一、头皮血肿得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得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得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 扫描出现较为特殊得脑池内积血与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得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与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与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得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得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得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外科学题库及答案-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一、填空题 1、胆囊炎、胆石症可出现或部位的放射痛。 2、急性胰腺炎的上腹部痛同时可伴或部位的疼痛。 二、判断改错题 1、果酱样便是小儿肠套叠的特征。 2、当腹膜受炎症刺激时间较长时,由于支配腹膜的神经麻痹,反而使肌紧张 减弱或消失。 3、腹部立位X线片没有显示膈下游离气体,一定不存在消化道穿孔。 4、腹部肌紧张是由于脏层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腹肌痉挛所致,且不受意志的支配,是重要的客观体征。 5、腹痛突然发生,迅速恶化,多见于炎症性病变。 6、腹部压痛最显著的部位往往是病变所在之处。 7、低钾血症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8、当阑尾炎发展至穿孔阶段出现全腹膜炎,此时仍以右下腹体征为重。 9、低位性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无明显腹胀。 三、选择题 [A型题] 1、男性,42岁,突发性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3小时,并向右肩背部放射,频繁呕吐,吐出胃液及少量胆汁。查体:腹软,肠鸣音活跃。心电图示:房颤,白细胞:17×109/L。最应做何检查以助于诊断。 A.血常规B.尿常规C.B超 D.诊断性腹腔穿刺E.立卧位腹部X线平片 2、男性,10岁,突发性中上腹疼痛1小时,伴呕吐。查体:腹软,中上腹有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拟诊为。 A.胆石症B.胃溃疡穿孔C.急性胃肠炎 D.胆道蛔虫症E.急性肠梗阻 3、男性,66岁,中上腹疼痛6小时,伴畏寒、高热2小时,以往曾行胆囊切除术。查体:T:39、6℃,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有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白细胞:13、9×109/L 中性粒89%,拟诊为。A.急性消化道溃疡穿孔B.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C.急性绞窄性肠梗阴D.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E.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4、女性,55岁,右上腹隐痛半年,加重3在,既往有慢性腹泻史。查体:39、6℃,肝肿大,触痛明显。白细胞:19×109/L,中性粒90%。核素肝扫描示肝右叶有—58mm×66mm大小占位性病变。拟诊为。 A.原发性肝癌B.慢性胆囊炎结石急性发作C.细菌性肝脓肿 D.急性化脓性胆管炎E.急性胆管炎,伴肝内脓肿形成 5、男性,55岁,上腹部痛4天,加重2小时,伴恶心、呕吐、发热。曾有“溃疡病病史”。查体:T38、6℃,腥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有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白细胞:13、9×109/L 中性粒89%,拟诊为。 A.急性腹膜炎B.急性消化道溃疡性穿孔 C.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D.急性胆管炎E.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癫痫地鉴别诊断

癫痫的鉴别诊断 发奇表者:赵东300 人已访问 9 临床上存在多种多样的发作性事件,既包括癫痫发作,也包括非癫痫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s,NES )。非癫痫发作比较癫痫发作更为常见,在各年龄段都可以出现,其发病机制与癫痫发作完全不同,并非大脑的过度同步放电所致,EEG不伴有大脑的异常放电。但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发作都有发作性的特点,在临床上,发作的表现与癫痫发作有时也非常类似,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鉴别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是癫痫诊断的重要内容。 非癫痫发作包括多种原因,其中一些是疾病状态,如晕厥、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另 外一些是生理现象,多在婴儿或者儿童出现。常见不同年龄段非癫痫性发作(见表2-4 )如下: 性发作、发作性运动障碍 一、常见非癫痫性发作简述如下: (一)晕厥:通常由精神紧张、精神受刺激、长时间过度疲劳、突然体位改变、闷热或者拥挤的环境和疼痛刺激等因素诱发, 亦可见于其他情况, 包括排尿(排尿中或排尿后, 原因为迷走反射)、体位性低血压(神经源性或药物所致)和心率异常。表现为持续数分钟的意识丧失发作前后通常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头重脚轻和乏力等症状。晕厥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要点见表2-5 。

诱因精神紧张、焦虑、疼痛等无上述诱因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表现为神经功能的缺失症状(运动和感觉功能缺失)开始。症状就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缓解。另外,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要注意烟雾病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癫痫发作的鉴别。 (三)癔病性发作:患者的描述通常比较模糊, 缺乏明确的特征, 每次发作也有不同。患者主诉较多, 全身抽搐样发作而意识正常的情况在假性发作中比较常见。抽搐表现为躯干的屈伸运动、头部来回摇动或用力闭眼等, 发作时EEG正常有助于诊断。癔病性发作与癫痫发作鉴别见表2-6 。 2-6 癔病性发作与癫痫发作鉴别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我们和其他人的研究共同表明,CRTC1-MAML2基因融合是临床病理学中常见的肿瘤特征之一。最近,在对粘液表皮样癌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种罕见的新型CRTC3-MAML2基因融合。这种新型的基因融合的发生频率和临床病理学意义尚不明朗。科学家们对101例粘液表皮样癌和89例非粘液表皮样癌的唾液标本进行了分析,并对被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镶嵌过的标本进行了RNA提取。CRTC又分为分为CRTC1、CRTC2和CRTC3三种,我们对CRTC1-NAML2、CRTC2-NAML2和CRTC3-NAML2分别进行了RT-PCR检测,并从病人的临床记录中获得了其临床病理学数据。在101例粘液表皮样癌病例中,分别有34例和6例表现出CRTC1-NAML2和CRTC3-NAML2阳性。而在89例粘液表皮样癌病例中,则没有以上任何一种基因融合显示为阳性。在以往的病例分析中,我们知道CRTC1-NAML2和CRTC3-NAML2是相互排斥的,而CRTC2-NAML2则尚未被检测到。我们证实了CRTC1-NAML2阳性的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场病理学特征表现为惰性过程(indolent course)。而CRTC3-NAML2阳性的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场病理学特征则表现为进行肿瘤切除术后所有临场病例表现为低级的临床阶段(less-advanced clinic stage)、负节点新陈代谢过程(negative nodal metastasis)、无高阶肿瘤组织学(high-grade tumor histology)、无肿瘤再生或肿瘤

相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CRTC3-NAML2患者的平均年龄(36岁)要远低于CRTC1-NAML2患者(55岁)和阴性患者(58岁)。综上所述,CRTC3-NAML2融合的发生概率被发现要高于较早研究的结果,对于存在CRTC3-NAML2融合的粘液表皮样癌常会伴随某些特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且发病人群的平均年龄要远低于CRTC1-NAML2型或阴性粘液表皮样癌。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与急性胆囊炎鉴别: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加重,疼痛向右肩放射,伴有畏寒、发热,右上腹局部压痛、反跳痛,可触及肿大得胆囊,MURPHY征阳性。胆囊穿孔时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但X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B超提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相鉴别:患者平时可无症状,病情加重时,有腹痛,寒战高热与黄疸,尿黄,陶土色 大便。查体:巩膜、皮肤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压痛,可有反跳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升高,黄疸指数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影像学检查:B超,胆道水成像可明确诊断,根据上 述依据可排除本病, 1。与消化道溃疡相鉴别:病人有反复、长期、规律得上腹部疼痛病史,疼痛与进食有关,饭后疼痛或饥饿时疼痛,查体:剑突下、左上腹有深压痛,胃镜、钡餐透视可鉴别,根据上述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 2、胰腺炎相鉴别:病人多在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得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可有发热、恶心、呕吐,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左上腹明显,叩击痛(+), 血尿淀粉酶,上腹部CT、MRI等有助确诊,根据以上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 1.与化脓性脊柱炎:此病一般有高热,极明显疼痛,发作急,进展快,早期血培养可找出致病菌,查CT及X线检查可排除此病 2.与肛瘘相鉴别:肛瘘患者一般有肛门处不适及解大便时疼痛,既往有脓血便病史,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肿,无热痛及波动感,不可见瘘道及漏口,查体肛门指诊,查结肠镜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 骶尾部脂肪瘤:该病任何年龄可出现,好发于四肢及躯干,边界清,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性性感,无痛,生长缓慢,深部者可恶变,可CT,活检等检查有助明确诊断,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与骶尾部血肿鉴别:该病一般有外伤史,血肿体积小,有时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行X线及CT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 肾癌一般于高年龄男性多见,有血尿,疼痛与可触及包块,明显消瘦病史,以尿常规,B超,强 化CT,MRI等辅助检查相鉴别,多囊肾,一种先天性疾病,于40岁多见,可触及包块,并疼痛,损害肾功能,行CT,尿常规,肾功能,MRI等辅助检查与鉴别; 1、肝脓肿:常有高热、左上腹不适等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查腹部超声及腹部CT 可进一步鉴别。 与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相鉴别: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急骤,早期腹痛剧烈,恶心、呕吐频繁,腹软,随病情发展腹胀逐渐明显,肠鸣音消失。查腹部CT有助于鉴别,根据病史、查体及辅检可排除本病, 1.与化脓性脊柱炎:此病一般有高热,极明显疼痛,发作急,进展快,早期血培养可找出致病菌,查CT及X线检查可排除此病

癫痫病的诊断标准

癫痫 一、定义:癫痫来源于希腊语中“epilambanein”一词。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反复发作的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癫痫由脑内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致。癫痫发作系脑对各种损害、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因此,癫痫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致。 二、分类:在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中,癫痫的发作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两大类,对那些资料不充足或不确切,或至今仍无法归类的则列为第三类。 三、临床表现要点:1.部分性发作:局部起始 (1)单纯性:无意识障碍,可分运动、体感或特殊感觉、自主神经和精神症状 (2)复杂性:有意识障碍 (3)继发泛化:由部分起始扩展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2.全面性发作:双侧对称,有意识障碍,包括失神、肌阵挛、强直、强直-—阵挛、阵挛、失张力发作 3.未分类的癫痫发作 4.癫痫持续状态 四、癫痫诊断依据: a.首先是准确的病史和体征。详尽的、重点突出的病史是精确诊断的关键,它应包括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关内容。 (1)现病史 询句现病史应着注意的以下几点: 首次发作年龄。 发作有什么因素诱发。

在询问时也提示患者发作时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感冒、劳累、精神刺激等。 发作前有无先兆。 发作前后有无什么感觉。 发作的起始部位及症状。 发作时有无意障碍,程度如保。 发作有无一定规律性。 从发作开始到终止共多长时间。 发作频度,即时隔多长时间发作一次(包括服药及不服药期间)。来诊前最后发作日期。 发作间歇期有什么症状。 是否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用过什么药物,用过多工时间,疗效如何。有无副作用,现在是否还在服用。 (2)既往史、生活史 产期:母亲在怀孕期间患过何种疾病,有无先兆流产、糖尿病、甲亢等。 分娩经过:是否早产、难产、胎次、胎位、产程,是否用过镇静药或麻醉剂,出生是无产伤、假死。 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患过何种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有无昏迷史、热性惊厥、脑膜炎、脑炎和其它脑病等)及中毒、外伤。 喂养情况,有无佝偻病、营养不良等。

肺腺癌新分类

肺腺癌新分类 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手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J Thorac Oncol. 2011,6: 244–285)。 新分类方法的提出 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大约7 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这一术语。 此外,新分类标准对标本也有特定要求。不应在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中作出AIS、MIA或大细胞癌的诊断。这是因为,此类诊断须在对肿瘤进行全面取材基础上得出。新分类还提出,对活检组织标本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组织来进行分子研究。 新分类标准的概念更新 首先,新分类推荐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 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 A)。AIS被定义为局限性,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鳞屑样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的小腺癌(≤3 cm)。MIA则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0.5 cm的小腺癌(≤3 cm)。AI S和MIA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或极罕见黏液型亚型,这两类患者若接受根治性手术,则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或接近100%。 其次,浸润性腺癌可被分为以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生长方式为主的亚型,推荐新增“微乳头状生长方式”亚型,因其与预后差相关。将原WHO分类中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归入实性为主亚型。 再其次,浸润性腺癌的变异型包括浸润性黏液型腺癌(之前的黏液型BAC)、胶样型腺癌、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取消原WHO分类中黏液性囊腺癌,新分类认为这只是胶样型腺癌局部形态学表现。肠型则是新提出的亚型,在形态学上要将其与消化道来源的腺癌进行鉴别。 最后,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而不再笼统地将其归为混合亚型。诊断模式举例:肺腺癌,以实性生长方式为主,10%呈腺泡样生长方式,5%呈乳头状生长方式;在之前WHO分类中,仅当肿瘤成分(某一特殊生长方式)所占比例达到10%时才被视为一种构成成分,而新分类推荐,只要达到5%就应该在诊断中进行描述。 新分类标准的临床理由 对于进展期NSCLC,应尽可能地将其细分为更明确的类型,如腺癌或鳞癌。理由如下:①应检测腺癌或NSCLC-NOS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因其能预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②与鳞癌相比,腺癌是培美曲塞治疗有效、强有力的预测因子;③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鳞癌患者。 分类标准中,有关病理学的内容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改变: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概念的更新变动较大,如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命名; 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而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等。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 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 定后进行手术。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 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 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 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 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三、手术治疗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常规 1、特护监测 2、必要时应用硝普钠、前列腺素E1等扩血管药物 3、强心、利尿治疗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术后发现不可逆的心脏传导阻滞,必要时安放心脏起搏器 6、术后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复查超声明确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修复 【房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同室间隔缺损 (二)体格检查要点 同室间隔缺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常作为最终诊断依据,特殊怀疑合并其他畸形或为明确肺动 脉高压及肺血管阻力的病例需要进行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鉴别诊断中主 要是与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和肺静脉畸形引流鉴别。 对于房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房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房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 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发生率相似。MEC 有3种类型细胞组成:黏液细胞通常较大和类似杯状,经常衬覆于囊壁;非角化表皮样细胞,甚至可能看起来是鳞状上皮;中间细胞则更像基底样或立方细胞。非典型性少见,表皮样/鳞状细胞倾向类似于正常黏膜上皮。 临床上,使用FISH检测MAML2重排对几种情况有帮助。在低级别MEC病例中,鉴别诊断需考虑良性肿瘤如Wathin瘤的化生性变型,或更罕见的疾病,如淋巴腺瘤。在这种情况下,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以确认MEC的诊断。在MEC 嗜酸细胞亚型的这种特殊情形中,MAML2 的FISH检测非常有用,因为其中突出的嗜酸细胞形态学可以掩盖表皮样表型,并类似WT、嗜酸细胞囊腺瘤或AciCC。虽然在许多情况下出现p63阳性反应提示MEC,但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确认MEC。尽管许多需与良性肿瘤(WT或嗜酸细胞囊腺瘤)鉴别的嗜酸细胞MEC 是低级别和转移风险较低,但恶性嗜酸细胞MEC由于复发风险较高,对其的诊断诊断仍很重要。 在瘤谱的另一端,高级别MEC可以类似各种其他高级别癌。在这种情况下MAML2重排的确定对MEC具有诊断性,而且可能很重要,因为在腮腺部位能排除转移的可能性。高级别MEC中的MAML2重排少见,因此没有重排也不能排除MEC的诊断。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下列肿瘤,包括SDC、腺鳞癌、甚至鳞状细胞癌;一般而言,所有这些肿瘤都比高级别MEC预后更差。SDC通常由雄激素受体(AR)阳性而p63阴性,与MEC形成对照,后者通常为AR阴性,并至少具有p63的局灶阳性。腺鳞癌和鳞状细胞癌一般认为源自表面上皮,与MEC对比,后者没有表面原位癌成分。多灶角化的存在有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而非MEC。 MAML2基因断裂探针 探针应用 黏液表皮样癌有特征性的 t(11;19)易位,导致形成 MAML2-CRTC1 融合蛋白。MAML2重排在多达3/4的低级别和中级别MEC中被检测到,但是似乎不到一半的高级别MEC是重排阳性。 当 MEC 进行鉴别诊断时,将以 MAML2 的 FISH 检测作为涎腺肿瘤常见临床诊断有益的辅助手段。低级别MEC中,MAML2重排阳性提示 MEC而非 WT。MEC嗜酸细胞亚型中,复发风险较高,表型类似 WT、嗜酸细胞囊腺瘤或 AciCC,但MAML2重排阳性确诊为MEC。高级别 MEC 可以类似各种其他高级别癌,包括转移性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和 SDC,MAML2重排的确定对MEC具有诊断性。高级别 MEC 中的 MAML2 重排阴性不能排除MEC 的诊断。 MAML2 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具有较低的复发、转移和死亡率。 Notch 通路靶向治疗靶点。 订货信息 货号产品名称染料颜色供货周期FP-082 MAML2基因断裂探针红/绿非常规,两周 ·12·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 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涎腺肿瘤流式细胞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根据国内六院校统计资料,在11947例涎腺上皮肿瘤中约占30%[1],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当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切片,还没有一种用于诊断或估计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研究用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特异性标志物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不仅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帮助,并为其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独特作用[2]。但是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较少,很多学者正在致力于对其的研究中。

1 肿瘤增殖标志物 肿瘤细胞DNA异倍体是恶性肿瘤细胞特征性标志之一,瘤细胞的增殖分数决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可以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E)对癌细胞DNA倍体状态及其增殖分数进行分析,为患者的预后提供客观的信息[3]。Hicks等[4]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增殖分数是评价其预后的明显因素。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DNA倍体状态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DNA倍体和增殖分数的检测是研究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增殖状态的基本方法之一。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白,作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因子直接参与DNA的合成,对DNA复制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它在增殖细胞中表达最高,是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在PCNA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相关性研究中,许多学者均发现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与PCNA表达指数明显呈正相关[5,6]。Takahashi等[7]对27例腮腺肿瘤病人预后与PCNA表达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病人分为良性、低度恶性及高度恶性三组,高度恶性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良性和低度恶性组,结果发现相应的PCNA指数分别为0.7%、2%及23.1%,高度恶性组PCNA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故认为PCNA是决定腮腺肿瘤的预后的重要因素。 1.2 Ki67

癫痫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癫痫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专家说:癫痫俗称羊角风,为常见精神疾病。患有癫痫,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的。由脑神经元过度放电而导致惊厥与抽搐,既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也是一组综合征。它以反复的大量的大脑神经元的超同步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发作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癫痫发作时有多种多样的表现。癫痫与其他疾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癫痫的鉴别诊断时,要留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那么,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1、晕厥:常无先兆,少见咬伤和尿失禁,无明显后遗症,脑电图检查与癫痫发作有明显区别。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2、癔症:患者有癔症性格特点,瞳孔无变化,神志不丧失,不出现跌伤、咬伤或大小便失禁,暗示治疗有效,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3、偏头痛:偏头痛发病年龄较晚,持续时间较长,脑电图检查无异常,抗癫药物治疗无效,可与头痛性癫痫相鉴别。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4、高热惊厥:以半岁至4岁的小儿多见,伴有高热,仅个别病例发作两次以上,发作后恢复较快,神经系统检查多为正常。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5、厥证:表现为卒然倒下,不人事,亦可自然缓解,醒后如常人,但厥证多伴有四肢逆冷,而一般无肢体抽搐及瞳神散大,亦无脑电图异常改变。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6、癫痫与痉病的鉴别。痫病发作有自解性、反复性;痉病则常为经常发性或持续性,消除发病的原因后可以不再发作。痫病临床表现复杂;痉病就只有抽搐。癫痫是逆所引动肝风而抽搐,痉病是筋病,肝风内动所引起。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7、痫病与惊风的鉴别。惊风分急惊风和慢惊风。急惊风一定有高热,慢惊风多发于脾虚久泻之后,而癫痫发作一般无发热,也无腹泻。急惊风在退热后抽搐不再发生,慢惊风在健脾止泻后,抽搐也不再发生,而癫痫则能反复发作,这是他人们有别之处,但争惊风与痫病发作之间的关系,及其病机很值得深入研究。 癫痫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8、狂痫与癫痫的鉴别。说明狂痫与癫狂既有相同之处,而且同之点主要有二:

泌尿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汇总

*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 1.膀胱颈挛缩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发病年龄轻,多在40-50岁左右出现排尿不畅症状,但前列腺体积不增大,膀胱镜检可以确诊。 2.前列腺癌前列腺有结节,质地坚硬,血清PSA升高,鉴别需要MRI和系统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3.尿道狭窄多有尿道损伤及感染病史,行尿道膀胱造影与尿道镜检查,不难确诊。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有排尿困难、残余尿量较多、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前列腺不增大,为动力性梗阻。病人常有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有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会阴皮肤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张力减退或消失。 膀胱癌鉴别诊断: 1、膀胱结石:膀胱结石特点:①好发于各年龄段。②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终末血尿。③查体:,膀胱区稍隆,可有压痛及叩击痛。④B超: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光滑,在膀胱三角区可见强回声光团,后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 2、肾、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的血尿跟肾、输尿管肿瘤的血尿相似,均可为间歇性、无痛性血尿,且可同时存在,但膀胱肿瘤90%以上单独发生。膀胱肿瘤血尿可能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影响排尿,血尿开始或终末加重,可能有血块“腐肉”,肾、输尿管肿瘤无刺激症状,也不影响排尿,血尿全程均匀,亦可能有条索状或输尿管铸型血块,不含“腐肉”。一般经过B超、CT扫描、MRI扫描、尿路造影检查不难鉴别。 3、肾结核、膀胱结核血尿在长期尿频以后出现,终末加重、尿量少,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尿中有结核杆。膀胱结核性肉芽肿有时可误诊为肿瘤,经活检不难区别。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相似,需要经过膀胱镜活检及活组织检查鉴别 交通性鞘膜积液鉴别诊断: 1.睾丸肿瘤:睾丸肿瘤多为实质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呈阴性。 2.腹股沟疝:肿大的阴囊有时可以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阴囊内容物可回纳,咳嗽时内环口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精索静脉曲张鉴别诊断: 左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透光试验阳性,B超明确为液性暗区。 前列腺增生: 1、神经原性膀胱: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或泌尿系感染等,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但神经原性膀胱病人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或消失。直肠指诊前列腺并不增大. 2、膀胱颈硬化:亦有膀胱颈梗阻之症状,但发病多见于青少年;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增大;膀胶镜检查时可见膀胱颈后唇明显硬化,形成“正中嵴”,向膀胱内突出,尿道内口变形。 3、尿道狭窄:有排尿困难、尿流细或尿潴留等症状,但有尿道损伤、尿道感染的病史;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增大,且明显向上移位;尿道探子检查,狭窄处探子受阻,膀胱尿道造影检查能显示狭窄。 4、前列腺癌:前列腺增大且可出现与增生相似的症状。但直肠指诊前列腺部位有质地坚硬、无弹性的结节;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PSA可增高,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可以发现癌细胞;B型超声检查前列腺增大,包膜反射不连续,界限不清。 5、前列腺结石: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有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指诊检查时可以扪及质地坚硬的结节,有结石磨擦感;盆腔X线摄片可见前列腺部位有结石阴影。 6、膀胱癌:膀胱颈附近的膀胱癌临床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常有排尿困难等症状。但病人有无痛性血尿,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可以发现癌细胞。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浸润程度,如同时取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 肾结石: 1、急性胆绞痛:表现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疼痛,易与右侧肾绞痛相混淆。但有右上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区明显叩击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尿液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2、急性阑尾炎:表现右下腹疼痛,须与肾绞痛时下腹部的放射痛相鉴别。但可伴发热,其压痛局限,常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Rovsing’s sign阳性;尿液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尿路平片无结石影像;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