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的来源与去路

一、来源

1.苹果酸再生为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中,生成的苹果酸在脱氢酶的催化下,再生为草酰乙酸。

2.由丙酮酸生成:在羧化酶的催化下,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生成:PEP在羧激酶的催化下,可生成草酰乙酸。

3.天冬氨酸生成:天冬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

二、去路:

1.生成天冬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下生成天冬氨酸。

2.间接的去路:三羧酸循环中,每一分子的乙酰CoA需要一分子的草酰乙酸参与,虽然理论上草酰乙酸由苹果酸氧化后再生,但是三羧酸循环中,很多中间产物用于合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物质,间接消耗了草酰乙酸。

过程简介:

一、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

1.苹果酸再生为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中,最初草酰乙酸因参加反应而消耗,但经过循环又重新生成。所以每循环一次,净结果为1个乙酰基通过两次脱羧而被消耗。循环中有机酸脱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机体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在三羧酸循环中,共有4次脱氢反应,脱下的氢原子以NADH+H+和FADH2的形式进入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生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合成ATP。乙酰辅酶A不仅来自糖的分解,也可由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中产生,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并且,凡是能转变成三羧酸循环中任何一种中间代谢物的物质都能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所以三羧酸循环实际是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末端氧化的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既是分解代谢途径,但又为一些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前体分子。如草酰乙酸是合成天冬氨酸的前体,α-酮戊二酸是合成谷氨酸的前体。一些氨基酸还可通过此途径转化成糖。

2.首先由丙酮酸羧化酶催化,将丙酮酸转变为草酰乙酸,然后再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由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这个过程中消耗两个高能键(一个来自ATP,另一个来自GTP),而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解为丙酮酸只生成1个ATP。

由于丙酮酸羧化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胞液中的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羧化生成草酰乙酸,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线粒体和胞液中都存在,因此草酰乙酸可在线粒体中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进入胞液中,也可在胞液中被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但是,草酰乙酸不能通过线粒体膜,其进入胞液可通过两种方式将其转运:一种是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将其还原成苹果酸,然后通过线粒体膜进入胞液,再由胞液中NAD+-苹果酸脱氢酶将苹果酸脱氢氧化为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异生反应途径,由此可见,以苹果酸代替草酰乙酸透过线粒

体膜不仅解决了糖异生所需要的碳单位,同时又从线粒体内带出一对氢,以NADH+H+形成使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醛,从而保证了糖异生顺利

进行。另一种方式是经谷草转氨酶的作用,生成天门冬氨酸后再逸出线粒体,进入胞液中的天门冬氨酸再经胞液中谷草转氨酶催化而恢复生成草酰乙酰。有实验表明,以丙酮酸或能转变为丙酮酸的某些成糖氨基酸作为原料成糖时,以苹果酸通过线粒体方式进行糖异生,而乳糖进行糖异生反应时,它在胞液中变成丙酮酸时已脱氢生成NADH+H+,可供利用,故常在线粒体内生成草酰乙酸后,再变成天门冬氨酸而出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浆。

二、从官能团分析草酰乙酸参与的反应

草酰乙酸(OA)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体之一,也是生物代谢中的一个重要物质。在体内是以羧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草酰乙酸既是一种α-酮酸也是一种β-酮酸,它同时具有两种官能团的性质。作为α-酮酸,其酮基碳可受亲核进攻,例如:(1)草酰乙酸发生 C-α转氨基作用,得到天冬氨酸;(2)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得柠檬酸。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反应之一,一般认为是启动循环的一步;作为β-酮酸,草酰乙酸稳定性不强,易脱羧。例子有:(1)苹果酸在苹果酸酶催化下经过草酰乙酸,发生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2)糖异生中,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作用下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分子结构:

动科133班蒋宝成1304010325

结构式医学摘要

结构式医学摘要 一、为何采用结构式摘要 医学的摘要,是为了把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最简练的文字予以介绍,协助读者对该工作的目的、设计及研究结果较快地得出概括性的理解。从而决定是否需阅读全文。结构式摘要具有固定格式,其撰写格式与科研设计思维方法相一致,有助于作者理清思路,准确表达,甚至可促使作者在实验设计开始时就明确各项内容,使各部分更趋严密、合理,以得出正确结论。也便于国际间交流,可以转载,易于传播。当前,医学文献数据库除收录题目外,同时收录摘要。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收集了全世界3600多种医学期刊的数十万条文献,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余种。荷兰医学文摘(Excepta Medica)以收录高质量的文摘著称,全部收录摘要,按专业分册出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委与卫生部领导下,也建立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1990年以来刊登在国内期刊的论著中、英文题目及中文摘要,并制成数据库光盘系统。各种数据库的建立,无疑加快了国内外信息的传播,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便于更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为此,写好摘要至关重要。 二、结构式摘要的基本写作方法 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四部分。由于多

数国外读者不能看懂论著全文,所以,英文摘要内容应较中文摘要更全面。具体字数可根据不同期刊或征文的要求而定,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字数为150~400个英文单词。中英文摘要各项内容基本相同。分述如下: 目的(Objective):直接了当地准确说明研究目的或所阐述的问题。如题目已清楚表明,则摘要中可以不重复。亦可以在摘要开始,简要说明提出问题的背景。英文常以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开头。常用英文表达方式:To investigate...and...;To assese...;To determine whether...;To study...;To examine...;To evaluate ... and compare...;To improve...;To describe...;To explore....;To clarify;To identify ...;To localize ...等。 2.方法(Methods):对研究的基本设计加以描述。包括诊断标准、分组情况及随访时间;研究对象的数量及特征,以及对在研究中因副作用或其它原因而撤消的研究对象数目;观察的主要变量及主要的研究方法;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方法及作用时间等。若为临床研究,需说明是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或回顾性分析。方法学研究要说明新的或改进的方法、设备、材料,以及被研究的对象(动物或人)。英文常需要用完整的被动或主动结构句子,动词用过去时态。常用英文表达方式: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placebo controlled

丙酮酸和还原性氢进入线粒体

(2008年广东生物竞赛试题)每1分子葡萄糖在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将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和2分子NADH。已知在线粒体中,每1分子NADH经电子传递将生成3分子ATP。但上述过程产生的NADH最终经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只产生4分子ATP。损失ATP的原因是( C )。 A.该过程产生的NADH与线粒体中的NADH不是相同的物质 B.线粒体中的NADH不是全部都参与电子传递 C.细胞溶胶中的NADH跨线粒体膜运输消耗能量 D.细胞溶胶中的NADH不能与O2结合产生H2O 问题:NADH到底是怎样进入线粒体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丙酮酸是怎样进入线粒体的。 分析: 1.NADH进入线粒体的途径 NADH是还原型辅酶,是一种特殊的核苷酸。NADH不能直接进入,所以它必须将氢转移给能穿过线粒体膜的受氢体,通过受氢体的转运而把氢从胞质带入线粒体内,这种作用称为穿梭作用。 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苹果酸穿梭作用和3-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这两种作用使胞质中的NADH氧化为NAD+,使其浓度恢复到反应前的水平。氧化脱下的氢以穿梭分子的一部分被带到线粒体内,并在呼吸链中氧化生成水且伴有氧化磷酸反应产生能量物质ATP。 (1)苹果酸穿梭作用

当胞液中NADH浓度升高时,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使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苹果酸在线粒体内膜转位酶的催化下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通过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生成NADH+H+。生成的NADH+H+通过呼吸电子链传递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2.5分子ATP。 草酰乙酸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返回胞液,其在天冬氨酸转氨酶作用下从谷氨酸接受氨基生成天冬氨酸,谷氨酸转出氨基后生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与天冬氨酸能在膜上转位酶的作用下,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液,在胞液中的天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在天冬氨酸转氨酶的作用下,又重新合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草酰乙酸又可重新参与苹果酸穿梭作用。 (2)3-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内容摘要的写法

辅导资料:如何写摘要及关键词 ●论文摘要的作用 论文摘要是为读者检索论文服务的。是便于读者用最短时间掌握信息,了解研究工作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详读全文。对于摘要的其总体要求是:读者即使不着全文而只看摘要,也可以获得文档的信息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花时问阅读全文。所以从摘要中应该很容易看出该研究作了哪些具体工作,有哪些具体成果及与以往同类研究的不同之处。摘要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要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最重要的信息。 概括成一句话:摘要是文章的高度浓缩。 ●论文摘要的内容 内容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主要完成的成果。它应是约含200个字符的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目的(简短说明要解决什么问题,该部分可以省略),研究方法和过程(对象、条件、原理、步骤等),研究结果和结论。重点应突出作者研究的创新内容和结果。 ●摘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摘要只写一大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只交代做了什么,而没有写出具体的内容有什么,具体规律是什么,具体关系是什么,具体结果有哪些等等。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介绍应该属于引言的内容,将过多的介绍内容放入摘要会使内容空洞,缺乏给出足够的有用的信息。 问题二:应避免对题目的重复和一般性内容的叙速(如背景、意义、重要性)。不写无用的话,如“本文所谈的有关研究工作是对过去老方法的一个极大的改进”,“本工作首次实现…·”,“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文类似的文献”等词句不要写入内容摘要。 ●摘要的结构 以结构式摘要为例, 结构式摘要需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203 规格:100管/96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EPC(EC 4.1.1.3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细胞中,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对三羧酸循环的运转起重要调节作用。 测定原理: 生成草酰乙酸和HPO42-,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PEPC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O 2 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测定NADH减少速率,计算PEPC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15 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20℃保存; 试剂三:原液10μL×1支,4℃保存; 试剂三:稀释液5mL×1瓶,4℃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和加样表: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1)在试剂二瓶中加入10mL试剂一和7mL蒸馏水充分混匀,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2)试剂三工作液的配制:将试剂三原液:试剂三稀释液=1μL:329μL稀释,混匀,用多少配多少。 (3)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20μL试剂三、170μL试剂二,混匀,立即记录340nm处20s时的吸光值A1和5min20s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PEPC活性计算: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页,共2页

B.丙酮酸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王飞娟,张爽,王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丙酮酸是药物合成与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本文本要阐述其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合成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为以后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丙酮酸;化学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法;生物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丙酮酸[1],又称a-氧代丙酸,结构为CH3COCOOH,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及体内多种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中间体,因分子中包含活化酮和羧基基团,所以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各个领域中[2]。丙酮酸可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多种方法制备。 1 化学合成法 1.1酒石酸脱水脱羧法此法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得丙酮酸。此法的特点是加入导热油之后,在一个均匀体系中进行反应,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氧化程度,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适合继续反应生成丙酮酸系列产品。其缺点是丙酮酸产率较底,得1g丙酮酸需消耗5g硫酸氢钾。仅原料成本就达8万元每吨,因成本过高而无法为大多数厂家所接受。 1.2乳酸氧化法以乳酸为原料,氧化脱氢一步法生产丙酮酸[3]。但乳酸直接制取丙酮酸非常困难,根据工艺不同必须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选择的催化剂有磷酸铁、钼酸碲盐、银、钒等[4]。此法酒石酸的氧化脱羧法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其缺点是成本也较高,约6万元每吨。 2 生物技术法 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由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小而得到发展,主要有酶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2.1 酶催化法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催化剂,使葡萄糖或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丙酮酸的技术,称为酶催化法。其主要过程是先进行小规模的微生物培养,菌体收集,直接转化或用载体包埋成固定化酶,然后转化生成丙酮酸[5]。酶催化法设备投资小,能耗低,转化率高,但底物来源较窄、成本比较高约5万元每吨,因此其进一步推广受到限制。 2.2 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表达乙醇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基因工程菌,用于生产丙酮酸的技术。这些酶能催化乳酸与氧反应生成丙酮酸。其技术是先将乙醇酸氧化酶基因和过氧化氢酶基因分别与DNA载体重组,构成重组子,并分别转入宿主细胞,分别获得两种酶高表达的基因工程酵母,按0.713mol/LL-乳酸钠溶液每100ml加湿重转化体5g,同时加一定量渗透剂,在5个大气压下,以70psig氧压通入氧气,5℃搅拌转化4小时,丙酮酸产率大97.7%[6]。本技术底物转化率高,但技术难度大。 2.3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利用葡萄糖积累丙酮酸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研究已有50年历史,但因丙酮酸高产菌株选育十分困难,虽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积累丙酮酸,但其产量无法达到工业化要求[7]。该法生产丙酮酸真正取得突破,是在1988年时,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的研究人员宫田令子和米原辙选育出一系列丙酮酸产量超过50g/L的球拟酵母菌株,使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成为可能。1992年,日本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8]。产量为400吨每年,成本约为2-3万元每吨。 与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因原料来源广,能耗低,污染少,成本低而更具有优越性[9]。但微生物发酵法缺点是转化率比较低,这是因为丙酮酸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中间产物,在细胞中,丙酮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连接了EMP和TCA中心代谢途径,又与多条分支代谢途径相关联,可转化为多种发酵产物而无法在体内积累。因此需要切断或弱化其进一步代谢,才能使其在细胞中大量积累。即加快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化率,减弱向TCA 循环的通量,切断或减弱其分支代谢途径,促进分泌,减弱丙酮酸的再利用,最终实现丙酮酸的大量积累。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有:菌种选育,营养条件,维生素水平,供氧模式,葡萄糖的质量浓度等等,其最关键的是菌种选育和营养条件[10]。 为了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竞争力,对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在发酵部分还需要:①进一步改善丙酮酸生产菌的产酸能力和遗传稳定性,提高糖酸转化率,缩短发酵时间;②提高生产菌对高浓度丙酮酸的耐受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丙酮酸浓度,便于下游处理;③目前原料成本中葡萄糖的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生产菌株对廉价底物(如糖蜜、淀粉糖)等的利用能力。 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①在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丙酮酸的降解或转化,这是获得丙酮酸高产量和高产率的必要条件;②加快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代谢速度,以确保获得丙酮酸的高生产强度。

医学论文英文结构式摘要的写作

医学论文英文结构式摘要的写作 刘雪立新乡医学院期刊社,453003 河南新乡市, E-mail:liueditor@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8307153.html, Writing of English structured abstract of medical articles Liu Xueli 摘要结构式摘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为提高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简要回顾了结构式摘要的分类和内容。重点探讨了英文结构式摘要的写作要求,包括人称的应用、结构式摘要的格式、时态和语态的应用。总结了结构式摘要的语言特点和常用句型。 关键词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结构式摘要写作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同国际间医学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为了加速实现国际间的医学研究成果的全球共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规定: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必须附以英文摘要。同样我国的医学杂志发表的医学论文也都要求附英文摘要。这是中国医学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是十分重要的。自从1987年4月,美国《内科学纪事》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国际上[1]、《新乡医学院学报》在中国率先应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SA)[2]以来,越来越多的医学期刊应用了结构式摘要。中国医学期刊目前已普遍应用了结构式摘要。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医学论文英文SA的写作。 1 SA的分类和内容 1994年,刘雪立等[3]根据SA的形式和内容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Haynes-Huth式SA;(2)Relman 式SA;(3)Squires式SA;(4)Liu-Qia式SA。各类结构式摘要的内容见参考文献[3]。国际上应用Haynes-Huth式SA者较多,而国内医学杂志几乎全部应用了潘伯荣和刘雪立[4]首先提出的四项式SA,内容包括:目的(Ai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等。 最近,英国Edinburgh大学McIntosh[5]把结构式摘要分为全结构式摘要(fu11-structured abstract,FSA)和半结构式摘要(semi-structured abstract, SSA)。FSA即 Haynes-Huth式结构式摘要,SSA 即目前中国医学期刊普遍采用的四项式结构式摘要,也包括Relman式和Liu-Qiao式结构式摘要。 2 英文SA的写作要求 2.1英文SA的字数要求摘要不是对文章的简单压缩,而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一定要简明扼要。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中规定,结构式摘要的词数应不超过250个。 2.2 英文SA的人称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多提倡论文摘要的写作必须用第三人称。大家也可以发现,中国医学期刊的论文摘要几乎都使用第三人称。但我们发现,国外医学杂志英文摘要用第一人称者很普遍。如:We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time light exposure and aged-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 最近,英国的Kirkman[6]在《欧洲科学编辑》杂志撰文指出,摘要中不一定非要用第三人称、过去时态和被动语态。摘要中人称的应用,反映了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用第三人称表达显得婉转而谦虚,而用第一人称则显得比较直接和明确。就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用第一人称可能多数人不太习惯。 2.3 英文SA的格式最初,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Haynes教授建立的是“更多信息的摘要”(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MIA)[1],因为它具有明确的结构形式,被当时Annals Internal Medicine 杂志主编Huth[7]改称为SA。这一结构形式就是:一个内容自成一段,每段开头有一特定的内容标题。国外医学期刊多是这种格式。而中国医学期刊由于受中国国家标准的限制,摘要不分段。所以,中国医学期刊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科技专论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王飞娟 张爽 王燕 【摘 要】丙酮酸是药物合成与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本文本要阐述其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合成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为以后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丙酮酸;化学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法;生物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丙酮酸[1],又称a-氧代丙酸,结构为CH 3 COCOOH,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及体内多种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中间体,因分子中包含活化酮和羧基基团,所以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各个领域中[2]。丙酮酸可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多种方法制备。 1、化学合成法 1.1 酒石酸脱水脱羧法 此法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得丙酮酸。此法的特点是加入导热油之后,在一个均匀体系中进行反应,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氧化程度,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适合继续反应生成丙酮酸系列产品。其缺点是丙酮酸产率较底,得1g丙酮酸需消耗5g硫酸氢钾。仅原料成本就达8万元每吨,因成本过高而无法为大多数厂家所接受。 1.2 乳酸氧化法 以乳酸为原料,氧化脱氢一步法生产丙酮酸[3]。但乳酸直接制取丙酮酸非常困难,根据工艺不同必须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选择的催化剂有磷酸铁、钼酸碲盐、银、钒等[4]。此法酒石酸的氧化脱羧法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其缺点是成本也较高,约6万元每吨。 2、生物技术法 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由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小而得到发展,主要有酶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2.1 酶催化法 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催化剂,使葡萄糖或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丙酮酸的技术,称为酶催化法。其主要过程是先进行小规模的微生物培养,菌体收集,直接转化或用载体包埋成固定化酶,然后转化生成丙酮酸[5]。酶催化法设备投资小,能耗低,转化率高,但底物来源较窄、成本比较高约5万元每吨,因此其进一步推广受到限制。 2.2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表达乙醇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基因工程菌,用于生产丙酮酸的技术。这些酶能催化乳酸与氧反应生成丙酮酸。其技术是先将乙醇酸氧化酶基因和过氧化氢酶基因分别与DNA载体重组,构成重组子,并分别转入宿主细胞,分别获得两种酶高表达的基因工程酵母,按0.713mol/LL-乳酸钠溶液每100ml加湿重转化体5g,同时加一定量渗透剂,在5个大气压下,以70psig氧压通入氧气,5℃搅拌转化4小时,丙酮酸产率大97.7%[6]。本技术底物转化率高,但技术难度大。 2.3 微生物发酵法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利用葡萄糖积累丙酮酸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研究已有50年历史,但因丙酮酸高产菌株选育十分困难,虽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积累丙酮酸,但其产量无法达到工业化要求[7]。该法生产丙酮酸真正取得突破,是在1988年时,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的研究人员宫田令子和米原辙选育出一系列丙酮酸产量超过50g/L的球拟酵母菌株,使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成为可能。1992年,日本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8]。产量为400吨每年,成本约为2-3万元每吨。 与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因原料来源广,能耗低,污染少,成本低而更具有优越性[9]。但微生物发酵法缺点是转化率比较低,这是因为丙酮酸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中间产物,在细胞中,丙酮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连接了EMP和TCA中心代谢途径,又与多条分支代谢途径相关联,可转化为多种发酵产物而无法在体内积累。因此需要切断或弱化其进一步代谢,才能使其在细胞中大量积累。即加快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化率,减弱向TCA循环的通量,切断或减弱其分支代谢途径,促进分泌,减弱丙酮酸的再利用,最终实现丙酮酸的大量积累。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有:菌种选育,营养条件,维生素水平,供氧模式,葡萄糖的质量浓度等等,其最关键的是菌种选育和营养条件[10]。 为了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竞争力,对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在发酵部分还需要:①进一步改善丙酮酸生产菌的产酸能力和遗传稳定性,提高糖酸转化率,缩短发酵时间;②提高生产菌对高浓度丙酮酸的耐受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丙酮酸浓度,便于下游处理;③目前原料成本中葡萄糖的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生产菌株对廉价底物(如糖蜜、淀粉糖)等的利用能力。 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①在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丙酮酸的降解或转化,这是获得丙酮酸高产量和高产率的必要条件;②加快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代谢速度,以确保获得丙酮酸的高生产强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丙酮酸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需求不断增长,但丙酮酸系列产品大多需要进口且价位较高。其生产工艺的改革并实现工业化势在必行。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差、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大。而生物技术法的工艺更为绿色,更为对环境友好,生物技术法新工艺取代传统工艺指日可待,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兵,龙化云,黄光斗.丙酮酸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3,17:18-20 [2] 刘立明,李寅,陈坚.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23:15-18 [3] 顾劲松,许平,李铁林,等.乳酸氧化酶转化乳酸产丙酮酸[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6): 617-620 [4] 杨辉琼,易翔,郭贤烙.乳酸氧气氧化法制备丙酮酸[J].化工世界,2002,6:307-309 [5] 穆晓清.酶促生物转化丙酮酸生产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4,34(4),38-41 [6] Davad L A,Robert D,Vincent G W.US5,538,875[J].1996 [7] 牟弈,诸葛健.发酵法生产丙酮酸[J].中国酿造,2000(5): 1-3 [8] 占桂荣,高年发.不利用丙酮酸的丙酮酸生产菌的选育[J].生物加工过程,2006,4(4): 32-36 [9] 李寅,陈坚,伦世仪.维生素在丙酮酸过量合成中的重要作用[J].微生物学报,2000,40(5): 528-534 [10] 袁辉,华子春.丙酮酸野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1,21: 12-14 192 《科技与企业》杂志 2012年1月(下)

生物化学:第五章 当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第五章糖类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一)双糖和多糖的降解 1.淀粉和纤维素分解有两条途径: 水解→产生葡萄糖;磷酸解→产生磷酸葡萄糖 2.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三种: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淀粉酶是指参与淀粉a-1,4-糖苷键水解的酶,有a-淀粉酶和b-淀粉酶两种。 3.a-淀粉酶:(a-1,4-葡聚糖水解酶)可水解任何部位的a-1,4-糖苷键,所以又称为内切淀粉酶。只有酶蛋白与Ca2+结合才表现出活性。 4.脱支酶:水解a-1,6-糖苷键,只能水解支链。 5.淀粉的磷酸解,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P-酶。淀粉的磷酸解与水解相比,其优越性有:耗能少;产物不易扩散到胞外,而水解产物葡萄糖会因扩散而流失 6.由蔗糖合酶催化:蔗糖+NDP→NDPG +果糖 UDPG和ADPG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在合成寡糖和多糖时作为葡萄糖基的供体。这比将蔗糖水解要经济,因为从水解产物葡萄糖合成NDPG需要消耗能量。 (二)糖酵解(EMP) 1.糖酵解途径又称 EMP途径:指葡萄糖通过一系列步骤降解成三碳化合物(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过程。 2.EMP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步反应——磷酸丙糖生成阶段——耗能阶段; 第二阶段——五步反应——丙酮酸生成阶段——产能阶段。 第一步:葡萄糖——己糖激酶,镁离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是关键酶,磷酸化 第二步: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异构酶—6-磷酸果糖 第三步: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1,6-二磷酸果糖,磷酸化,关键酶(变构酶)第四步: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第五步: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丙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 第六步: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1,3-二磷酸甘油酸 第七步: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3-磷酸甘油酸,底物磷酸化 第八步: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磷酸甘油酸 第九步:2-磷酸甘油酸—烯醇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十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底物磷酸化 两次磷酸化,-2ATP;两次水平底物磷酸化:+4ATP;总计:+2ATP (三)丙酮酸去路 1.丙酮酸的去路:在无氧或相对缺氧时——发酵,有两种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由葡萄糖→乙醇的过程。 2.在无氧或相对缺氧时——酒精发酵 葡萄糖+2ADP+2Pi——2乙醇+2CO2+2ATP+2H2O 3.在无氧或相对缺氧时——乳酸发酵 葡萄糖+2ADP+2Pi——2乳酸+2ATP+2H2O 4.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有氧氧化丙酮酸被彻底氧化成CO2。 丙酮酸+NAD+——丙酮酸脱氢酶系——乙酰辅酶A+NADH+H+ 丙酮酸脱氢酶系:TPP(焦磷酸硫胺素)、CoASH、FAD、NAD+、Mg2+和硫辛酸 2NAD+→2NADH ,+5ATP (四)三羧酸循环(TCA) 1.三羧酸循环:又叫做TCA循环,是由于该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

内容摘要的写法

摘要的写法 1、论文摘要的作用 论文摘要是为读者检索论文服务的。是便于读者用最短时间掌握信息,了解研究工作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详读全文。对于摘要的其总体要求是:读者即使不着全文而只看摘要,也可以获得文档的信息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花时问阅读全文。所以从摘要中应该很容易看出该研究作了哪些具体工作,有哪些具体成果及与以往同类研究的不同之处。摘要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要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最重要的信息。 概括成一句话:摘要是文章的高度浓缩。 2、论文摘要的内容 内容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主要完成的成果。它应是约含200个字符的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目的(简短说明要解决什么问题,该部分可以省略),研究方法和过程(对象、条件、原理、步骤等),研究结果和结论。重点应突出作者研究的创新内容和结果。 3、摘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⑴ 摘要只写一大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只交代做了什幺,而没有写出具体的内容有什么,具体规律是什么,具体关系是什么,具体结果有哪些等等。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介绍应该属于引言的内容,将过多的介绍内容放入摘要会使内容空洞,缺乏给出足够的有用的信息。 ⑵ 应避免对题目的重复和一般性内容的叙速(如背景、意义、重要性)。不写无用的话,如“本文所谈的有关研究工作是对过去老方法的一个极大的改进”,“本工作首次实现……”,“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文类似的文献”等词句不要写入内容摘要。 4、摘要的结构 以结构式摘要为例, 结构式摘要需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 ⑴ 目的(Objective):简明指出此项工作的目的,研究的范围。

7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7糖的生物合成 一、名词解释 1、光合作用:含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的植物和细菌,在日光下利用无机物质(CO 2、H2O、H2S)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或其他物质的过程。 2、天线色素:全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大部分叶绿素,吸收光能并传递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3、作用中心色素:位于内囊体膜上具有特殊状态和光化学活性的少数叶绿素a分子,利用光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4、光合色素: 5、光合磷酸化:在叶绿体ATP合成酶催化下依赖于光的由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6、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7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须利用另外4步糖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糖酵解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 二、填空 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部位进行,第二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基质部位进行。 2、高等植物光反应的最终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3、光合电子传递链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呼吸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4、光合磷酸化有环式和非环式两种类型。 5、在光合碳循环中,每固定6CO 2 形成葡萄糖,需消耗12NADPH+H+和18ATP。 6、C 4植物的Calvin循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而由PEP固定CO 2 形成草酰乙酸是在叶肉细胞中进 行。0 7、糖异生主要在肝脏(细胞溶胶)中进行;糖异生受Pi、AMP、ADP抑制,被高水平ATP、NADH激活。 8、在糖异生作用中由丙酮酸生成PEP,在线粒体内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是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的,同时要消耗ATP;然后在细胞质内经PEP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同时消耗GTP。 9、植物体内蔗糖合成酶催化的蔗糖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供体是UDPG,葡萄糖基的受体是果糖。 10、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UDPG,糖原分解的产物是G-1-P。 三、单项选择题 1、用于糖原合成的葡萄糖-1-磷酸首先要经什么化合物的活化? A、ATP B、CTP C、GTP D、UTP E、TTP 2、RuBisCO催化RuBP羧化反应的产物是(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核酮糖-1,5-二磷酸;PGA-3-磷酸甘油酸)(书上393也) A、PGA B、PEP C、OAA D、IAA 3、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乙酰CoA只能进入TCA分解,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A、α-磷酸甘油 B、丙酮酸 C、乳酸 D、乙酰CoA E、生糖氨基酸 4、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途径 C、胆固醇合成 D、血红素合成 E、脂肪酸合成 5、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 A、糖异生 B、糖有氧氧化 C、糖酵解 D、糖原分解 E、磷酸戊糖途径 6、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7、糖异生途径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葡萄糖-6-磷酸酶 D、磷酸化酶 8、光合作用中Calvin循环是在叶绿体的: A、外膜上进行 B、基粒上进行 C、基质中进行 D、类囊体腔内进行

丙酮酸_酯_的合成方法评述

丙酮酸(酯)的合成方法评述 姜胜斌,喻宗沅,袁 华(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介绍了制备丙酮酸(酯)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丙酮酸;丙酮酸盐;氧化;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TQ225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04(1999)05-0001-03 1 前言 丙酮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农 药方面可作杀菌剂、除草剂;在医药方面可作镇静 剂[1]、抗病毒剂以及用于合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2],在 化妆品方面可作增白剂[3]、抗氧剂[4],丙酮酸乙酯还可 用作食品添加剂,此外,将丙酮酸乙酯作为一种高效 的活性成分加入到空气清新剂中,可有效地清除空气 中的氨及甲硫醇[5],在生化研究中,丙酮酸可用作检定 伯醇和仲醇的试剂,检定脂肪胺的显色剂,并可用来 测定转氨酶。 丙酮酸是糖类代谢和酶化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的中 间产物,通过羰基酶的作用丙酮酸转化为乙醛和二氧 化碳,肌肉中的丙酮酸(由糖原衍生而来),在运动时 还原为乳酸而在休息时又重新氧化,并部分重新转化 为糖原。肝脏能够将丙酮酸转化为丙氨酸[6]。近年来丙 酮酸盐作为营养剂被广泛使用而使得需求剧增。自 1881年E rlenm eyer首次提出由酒石酸二酯脱水、脱 羰合成丙酮酸酯的方法以来,又有多种合成方法问世, 现按原料路线将除发酵法以外的几种主要的合成方法 概述如下。 2 合成工艺 211 酒石酸(盐)法 21111 酒石酸法[7] 将酒石酸与焦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充分拌匀后,投 入搪玻璃反应锅里,用油浴加热至180℃左右,固体开 始熔融,并有大量气泡上升,开动搅拌器,打散泡沫, 防止溢出,再升温至220℃,即有丙酮酸蒸出,再将馏 出物减压蒸馏,收集75~80℃ 3825Pa馏分,即得到 产品丙酮酸,产率可达到50%~55%。这是常规的较 为传统的生产方法,其反应式为: CHOHCOOH CHOHCOOH 焦硫酸钾 或硫酸氢钾CH3C COOH 目前,我国的主要生产厂家均采用此法,它的最 大缺点是成本过高,产品售价达到15万元 t。 21112 酒石酸盐法 美国专利[8]曾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将酒石酸盐(单 钾盐)与H2SO4混合,在240℃左右作用40m in,经 分离提纯后可得85%的丙酮酸,该路线自1979年 Feldm an提出来之后,至今尚未工业化,其可行性有待 进一步论证。 212 丙酮法 该法以丙酮作为原料,将丙酮和Se、Sn或T e的 氧化物(如:SeO2)在室温下混合、搅拌3h可得到 70%丙酮酸[9]。该法原料易得,而且原料价格较低(丙 酮3400元 t),但由于反应副产物较多,产品不易提 纯,因而大大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 213 羟基丙酮法[10] K iyou ra和T adam itsu[11]连续数次在专利中提出 这一路线:将羟基丙酮(HOCH2OM e)在5%的Pd2 PbCO3 C存在下与空气在45℃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通过增加N aOH的用量调节pH值在815~913之间, 保持95m in,此后,pH值可降到718。用此法可得到 丙酮酸的钠盐,收率70%,但由于羟基丙酮不易得到, 限制了这种路线的发展。 214 丙酮醛法 丙酮醛的生产方法[12,13]比较成熟,一般利用1,22 丙二醇在A g催化剂存在下氧化脱氢制得。有关这方 面的文献资料很多,如果我们对丙酮醛作进一步处理 就可得到丙酮酸[14],将C l2通过M eCOCHO的水溶液 中,在22~24℃下反应10h得到浓度为8215%的丙 酮酸,选择性8715%,但由于成本过高,这种方法尚 未工业化。 215 乳酸(盐)法 21511 以P t C、Pd C作为催化剂[15] 若直接采用P t C或Pd C作催化剂氧化乳酸 1 1999年第5期湖北化工

结构式SCI文章摘要写作剖析

结构式SCI文章摘要写作剖析 一、结构式论文摘要的优点 sci论文写作中的摘要,是为了把研究核心内容以最精简的文字给予介绍,使阅读者对该工作的研究结果及目的、设计更快地得出概括性的理解。从而了解是不是需阅读全文。 结构式论文摘要具有一定标准格式的,其撰写格式与科研设计思维方法相似,可以促使作者在实验设计开始时就明确各项内容,使各部分更趋严密、合理,以得出正确结论。也便于国际间交流,可以转载,易于传播。甚至有助于文章作者理清思路,准确表达, 医学文献数据库除收录论文题目外,同时也收录论文摘要。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委与卫生部领导下,也建立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1990年以来刊登在国内期刊的论著中、英文题目及中文摘要,并制成数据库光盘系统。各种数据库的建立,无疑加快了国内外信息的传播,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便于更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收集了全世界3600多种医学期刊的数十万条文献,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余种。为此,写好论文摘要至关重要。二、结构式论文摘要的基本写作方法 结构式论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四部分。由于多数国外读者不能看懂论著全文'所以'英文摘要内容应较中文摘要更全面。具体字数可根据不同期刊或征文的要求而定,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字数为150~400个英文单词。中英文摘要各项内容基本相同。分述如下: 1.目的(Objective):直接了当地准确说明研究目的或所阐述的问题。如题目已清楚表明,则摘要中可以不重复。亦可以在摘要开始,简要说明提出问题的背景。英文常以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开头。常用英文表达方式: To evaluate ... and compare...;To improve...; To investigate...and...;To assese...;To determine whether...;To study...;To examine...;To describe...;To explore....;To clarify;To identify ...;To localize ...等。 2.结论(Conclusion):把研究的主要结论性观点,用一、二句话简明表达,不必另分段落或设小标题。结论应该有直接依据'避免推测和过于笼统。英文用完整句子表达,动词时态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最好直接写结论'也可用一些句型引出结论。常用英文表达方式:...is probably ...;...is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is study shows that...;This study suggests that...;This study confirms that...;These observations support ...等。 3.结果(Results):为摘要的重点部分。提供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果,列出重要数据。指出新方法与经典方法比较而表现出的优缺点,并说明其可信度及准确性的统计学程度。英文要用完整句子,谓语动词用过去时态,研究所得数据如百分数、血压等数字采用临床病例书写形式,不必用书面英文表达。常用英文表达方式:...was (were)...;We found...;There was...等。 4方法(Methods):对研究的基本设计加以描述。包括诊断标准、分组情况及随访时间;研究对象的数量及特征,以及对在研究中因副作用或其它原因而撤消的研究对象数目;观察的主要变量及主要的研究方法;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方法及作用时间等。若为临床研究,需说明是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或回顾性分析。方法学研究要说明新的或改进的方法、设备、材料,以及被研究的对象(动物或人)。英文常需要用完整的被动或主动结构句子,动词用过去时态。常用英文表达方式: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A case

医学论文结构式摘要及有关的问题

医学论文结构式摘要及有关的问题 摘要是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不同的医学科技期刊对摘要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都采用的是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指示性摘要(说明性摘要),报道性摘要(资料性摘要)和报道一指示性摘要(infornutire indicativeabstract)。这些形式差不多已全部被结构式摘要所代替。 1结构式摘要的优点 摘要(abStrace )亦称文摘、提要、内容提要。国际标准化组织(1S0)制定了论文文摘编写的国际标准,我国也制订了GB 6774-86(文摘编写规则) 的国家标准。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科学迅猛发展,论文摘要的撰写格式也有了新的发展,结构式摘要就是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与报道一指示性摘要的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看,结构式摘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摘撰写形式,于1987年《内科学纪事》(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a)首先采用(2),此后国际上著名的生物医学期刊,如《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澳大利亚医学杂志》等纷纷采用(3)。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也于1991年要求论著和综述类论文使用250 个单词以内的结构式文章摘要。结构式文章摘要有固定的格式,就是按照文摘的结构加小标题,如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使文摘各部分内容明确,逐项列出。结构式摘要的优点:①能促使作者在着手立项设计时就要重视实验设计,特别是要明确文摘中所列各项内容,从而使课题设计更严密、更科学、更合理; ②方便作者写作和编辑审编,作者只要将论文中的核心内容抽出,经高度概括后,按规定层次列人其各项标准中,形成了结构式摘要,而且这样开始论文写作既简便、具体,也不会遗漏、缺项。对编辑人员来说,审核便捷、核对容易,达到易审易编的效果超)使读者易于阅读,因结构式摘要是由若干个小板块构成,其格式固定不变,文摘中各项内容重点突出,使读者一目了然,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情报信息,既省时又省力;④有利于计算机检索,使文献准确有效地进人国内国际仁的检索系统。 2医学期刊中结构式文摘存在的问题 2.1 结构式摘要各期刊落实不完全医学期刊所刊论文大致可分为论著类、综述类和病例报告类。在论著类的论文中,基本都有结构式摘要,特别是中文结构式摘要,一些重点论文普遍有英文结构式摘要。但综述类有结构式摘要的就比较少。至于病例报告类论文基本就没有摘要,当然也包括结构式摘要。 2. 2结构式摘要的四段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够清楚如目的不明确的结构式摘要比比皆是,更为常见的问题是结果和结论馄淆,结论成了结果长出来的“尾巴”。 2. 3 结构式摘要所处位置不符合国际化要求在部分医学期刊中,将中文摘要放在正文前,但却将英文摘要放在正文后,使之没有发挥迅速便捷了解论文梗概的目的。 3强化医学论文结构式摘要的写作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