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四教材文言文知识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四教材文言文知识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四教材文言文知识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四教材文言文知识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秦人拱手

..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使船前进的工具。

C. 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 B. 树.之以桑

C. 有席.卷天下

D. 填然鼓.之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设九宾礼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青,取之于蓝⑨何以知之

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 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B. 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C. 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D. 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时.天下承平日久③衡少善.属文④诚甘乐

..之⑤单于使使晓.武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⑦单于壮.其节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⑨剑.斩虞常已⑩羝乳.乃得归

A. ①⑨⑩/②⑦/③/④⑥⑧/⑤

B. ①/④⑩/②⑦/③/⑥⑧/⑤/⑨

C. ①③/②⑨/④⑦⑧/⑥⑩/⑤

D. ①④⑩/②⑦/⑤/③/⑥⑧/⑨

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皆为陛下所成就

C.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 武等实在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B. 臣等不肖,请.辞去请求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全,都

C. 独.畏廉将军哉?难道见犯乃死,重.负国更加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秦强而.赵弱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蒙故业,因.遗策

C.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 徒慕君之.高义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B.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填然鼓.之B.赢粮而景.从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10.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为天下笑者,何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一样的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君子生.非异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以致.天下之士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2.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 知不可乎骤得

D. 郁乎苍苍

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B. 纵一苇之所如.沛公起如.厕

C. 而卒.莫消长而卒.葬之

D. 举匏樽以相.属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4.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吾未见其明也

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D. 其皆出于此乎

1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惑.而不从师

1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B. 古之学者

..必有师

C. 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D. 用心

..一也

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金就.砺则利(靠近)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迷惑)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哪里)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⑤劝.学(劝说)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圣益.圣,愚益.愚(更加)⑧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A. ①②④⑥⑦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④⑥⑦⑧

D. ②④⑤⑦⑧

1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 不拘于时,学于余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之奈何?②及其所之.既倦③今者有小人之言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⑤泣孤舟之嫠妇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⑧纵一苇之所如A.③④⑤/⑥/①⑦/②⑧B.③⑤/⑥⑧/②④/①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⑧/③⑤/⑥/④⑦

22.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⑥悟言一室之内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⑧燕王拜送于庭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B.①②⑤/③④⑧⑦/⑥

C.①②⑤/③⑥/④⑧/⑦D.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2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 ①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于与之同列。齿,并列。

③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

B. ①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

②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兵:士兵

③ 挟飞仙以遨游挟:挟持,希望作伴

C. ① 动以朝廷为辞.辞:推辞

② 白露

..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③ 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不必:没必要

D. ① 问征夫

..以前路征夫:行人② 悦亲戚之情话

..

情话:知心话③ 今操芟夷

..大难芟夷:消除

2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其贤.不及孔子②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①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② 此帝王之资.也

D. ①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②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虽有槁暴.(晒)②策扶老

..以流憩(拐杖)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尝为.晋君赐

(被)⑤凌.万顷之茫然(越过)⑥非利足

..也(脚步快)⑦失其所与.(给予)⑧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A. ①②⑤⑥

B. ③⑤⑦⑧

C. ②④⑤⑦

D. ①⑤⑥⑦

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虽.又槁暴(虽然)②无以

..至千里(没有用来……的方法)

B. ①致殷勤

..之意(恳切慰问)②江表英豪咸.归附之(皆,都)

C. ①载.欣载奔(且,又)②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 ①圣人之所以

..为圣(表原因)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小)

2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声非加疾.也 (强,指声音宏大) ②以乱易.整 (交易)

B.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断)

C. ①助画.方略(谋划)②敬贤礼.士(以礼相待)

D. ①善.万物之得时(羡慕)②酾.酒临江(倾洒)

28.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行将为人所并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古之学者

..必有师

C.吾不能

..早用子,今急而求之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B.至于

..顿丘

C.黎民不饥

..不寒 D.因为

..长句

31.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浴乎沂,风乎舞雩(3)而今安在哉(4)凌万顷之茫然

(5)不拘于时(6)月出于东山之上(7)不吾知也(8)句读之不知

A. (1)(3)/(2)(6)/(4)(8)/(5)(7)

B. (1)(4)/(2)(6)/(3)(7)(8)/(5)

C. (1)(4)/(2)(5)/(3)(7)/(6)(8)

D. (1)(8)/(2)(6)/(3)(4)(7)/(5)

3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从而

..师之

B.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C.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D. 无以.至千里作《师说》以.贻之

3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泣.孤舟之嫠妇

D. 望西山,始指异.之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夹

B. 惑.而不从师惑:有了疑惑

C. 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镂空

3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

..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

..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3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3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C.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3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寡人 ..之于国也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河内凶 ..,移其粟.于河内 ...,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4.谨庠序 ..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5.申之以孝悌 ..之义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7.故不积跬步 .. 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8.外连衡 ..而斗诸侯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9.南取汉中 ..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通“ ”通“ ”, ”) ”) )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通“ ”) ”通“ ”, ”,) ) 二、古今异义 1.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 然.而.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 今义:认为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 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 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上》 ) ( ( ) ) ( ) 4. 疾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西门豹治邺》 ) 《史记·孙膑列传》 ) ( ( ) 《三峡》) ( ( )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劝学》) ( (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 ) 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 ( ) ) 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 )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世家》 ) ( ( ) ) 5.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 )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6.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 ( ) )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2.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 ① 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 ( ( ( ) ) ) ) ⑤王无罪.岁 ( )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 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必修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九:《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十:《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 、 6.虽有槁暴(“”通“”) 7.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 ..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古义: &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古义: 今义:认为 5.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古义: ~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 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

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 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 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 指给大王看。”秦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 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 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人教版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教师版)

必修四第4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臣愿奉璧往使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通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 5.畔主背亲____通____,____ 6.法令亡常____通____,____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通____,____ 8.因泣下霑衿____通____,____ 9.与武决去____通____,____ 10.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通____,____ 11.傍行八道,施关发机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奉捧捧着 2.案按察看,审察 3.缪穆姓 4.孰熟仔细 5.畔叛背叛 6.亡无没有7.亡无没有8.霑沾沾湿;衿襟衣襟9.决诀辞别10.尊樽古代盛酒的器皿11.傍旁外面 二、文言实词 (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两个方位名词 (2)璧有瑕,请指示 ..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 (4)明年 ..复攻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相如前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进步 (6)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7)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9)太夫人已不幸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10)且陛下春秋 ..高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春季和秋季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12)举孝廉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13)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14)视事 ..三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词。视:看。 事:事情 (1)代指秦王身边的人(2)指给……看(3)约定、契 约(4)第二年(5)走上前去进献(6)公开扬言 (7)指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人(8)对老人和长辈的 尊称(9)对去世的委婉说法(10)年龄(11)栽培,提拔(12)不去应荐(13)方向(14)官员到职工作(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相如因持璧却.()位 4.礼节甚倨.() 5.相如持其璧,睨.()柱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9.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10.位在廉颇之右.() 1.倘若,假如;2.玉上的斑点/请允许我;3.后退; 4.傲慢;5.斜眼看;6.道歉;7.退却/高兴/给; 8.回头;9.完毕;10.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幸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 1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练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句式,并将序号填入下面句式相应位臵。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安在? 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古之人不余欺也! 9、秦,虎狼之国。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臵句()状语后臵句()宾语前臵句()被动句()疑问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钘,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

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君曰:“诺。”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具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 【注释】①铏:古代盛羹器。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愿闻奢俭之节.节:关键 B.莫不宾服 宾服:归顺 .. ,而服者弥侈文章:文字作品 C.君好文章 .. D.设酒听乐,终年不迁.迁:迁移(放牧的地方)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曰俭其道也广故.数言欲亡 B.东西至日所.出入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为.由余请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 原文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