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史论文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

医学史论文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

医学史论文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
医学史论文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

段晓宏,郭照江 (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本文抓住“一个思想”、

“两次重要历史事件”、“两个标准点”和“一个口号”,在总结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医德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阐述了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过程及构成。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我军医德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02)02-0027-03

On G rass Creates of our Army Medical Morals I n The Land R evolution W ar

DUAN Xiaohong,G UO Zhaojiang

(Department o f Social Science,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 sity,Xi’an,710032,China) Abstract:Our army medical m orals was engendered and developed along with our army medical treatment w ork.This text is tight and tight hold the“a thought”,“twice im portant history affairs”,“tw o standard points”and“a slogan”,tally up developments experience of the Land Rev olution,expatiated process and the basically com position of the m ode.

K ey w ords:The Land Rev olution War;our Army Medical M orals

我军医德是我军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受到我军思想道德体系的制约和规范。从此意义上讲,我军医德的丰富内容是在一定的“框架”规范和制约下形成的。该“框架”是我军思想道德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疗卫生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军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最初体现,它统率了我军医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贯彻于医德萌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成为衡量我军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和思想品质的最初道德标准。在此,不妨将其称之为我军“医德框架”;对于我军“医德框架”从无到有、由自发到自觉粗线条式总结概括的过程,称之为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

1 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

1.1 “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思想的提出

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创立是从改造旧医院、改造旧医德观念开始的。早在1927年,傅连璋就把自己主持的福音医院,全部用于抢救红军伤病员。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傅连璋及该医院的工作非常关心,做过不少具体指示。周恩来在与傅连璋谈到“治病就是实行人道主义”时说,“傅院长,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啊,医疗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来我们取得全国胜利后,应该实行一种全新的医疗制度。”这是我党我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重要医德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成为我军医务人员永远高举的道德旗帜,也成为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雏型。

表1 1990~1995年荷兰安乐死情况分析

死亡方式

1990年

案例数/占总死亡数的比例

1995年

案例数/占总死亡数的比例

安乐死3,256/214%2,319/118%医助自杀386/013%407/013%非自愿安乐死1,031/018%950/017%间接安乐死4,895/3189%3,935/219%中止治疗或不予治疗11,208/817%18,045/1313%

荷兰政府的所在城市海牙是国际法庭所在地,是公认的国际法律中心。道德尺度的宽松使得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以公开的性表演和大麻消费等闻名世界。荷兰医疗机构派医疗船游弋于其它国家海岸,接妇女上船接受堕胎。政府甚至称他们准备向世界其它地方的各种禁忌挑战。

而从另一方面看,荷兰的文化、种族及宗教不很复杂,公民收入相对平均,温良守法,全面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这些是美、英等国望尘莫及的。组织过两次调查研究的荷兰公卫教授保罗?范得马斯说,如果没有医疗保障他不愿意支持在荷兰实行安乐死,他担心患者和医生因经济压力更关心省钱而不是解除病痛。很显然,在我们中国考虑安乐死合法化问题之前,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安乐死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教育问题,凡是经历过公众激烈辩论的国家,从专家到百姓,从医疗机构到政府部门都能从公开辩论中了解到更全面的情况,学会从多方面考虑影响,做抉择会更加审慎。早在1870年,安乐死的争论就在美国出现。其后30多年里各种观点印行于流行杂志和图书中,著名的文学和政治刊物也加入讨论,许多医学或非医学专业团体的会议也以此为议题。1906年另一次争论高潮出现,当时的一项提案经历了数月的辩论,内容被大幅刊载于《纽约时报》和许多医学期刊上,最后俄亥俄州立法院驳回议

〔收稿日期〕2002-03-14案才终止了争论。类似的公众辨论在许多欧洲国家也经历过,但在我国,安乐死仅仅作为一个名词在近一二十年才开始被媒体提及,而真正意义上的辩论却从未有过,其复杂性、认识的多元化从没在媒体上充分展现过,国民所知甚少。我们应借安乐死问题讨论引发公众对伦理、立法、医保制度等问题的关注,提高全民认识,而不是断然拥护或反对。

〔参考文献〕

1 E zekiel Emanuel.“Whose Right to Die?”;The Atlantic M on2 thly;March1997;V olum279,N o.3;pages73-79.

2 Netherlands Passes Euthanasia Law,Catholic W orld News web site,April10,2001

3 Euthanasia in the Netherlands:human rights and human lives;

British Helsinki Human Rights G roup web site:http://w w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8366913.html,;July5,2001

4 P olicy papers,guidelines and other reference material:http: //w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8366913.html,/;June2001

5 J.H.van den Berg,“A new E thic for Medicine and S ociety”, Editorial in California Medicine,September1970,V olume

113,Number3

〔作者简介〕章莉(1962-),女,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副教授。(责任编辑 金 平)

7

2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4月第15卷第2期

1.2 “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道德意义

“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思想,构成了我军医德的初步框架,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第一,体现了我军医德的无产阶级性质。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意识形态的干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医德,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处于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激烈斗争的时期,我党为了挽救革命,创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的任务就是通过革命的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因此,要求我军医务人员必须将“人道主义”原则用于为革命任务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这与我党我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取向一致,是人民军队特色的重要体现。它从医疗活动性质和目的上,确立了我军医疗活动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性质,其目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意志。“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从革命的武装斗争实际出发,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革命改造。

第二,体现了我军医德的革命性。“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思想,体现了我军医德是建立在革命人道主义对革命的武装斗争无条件地支持这一重要前提基础之上。从阶段性讲,我军医德必须为革命的军事斗争任务服务,必须服从战场胜利原则。体现在对战场上仍负隅顽抗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坚决的打击。在表面上,这与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和权利直接发生矛盾,实际上,这正是真正的革命人道主义的体现。因为持枪杀人的敌对分子存在,正是对绝大多数人民生命价值、尊严、权利等最野蛮最残酷的践踏,如果对他们也实行宽容,就等于帮助他们去践踏多数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和权利,就是最不人道的,而对他们给予坚决的打击,才是真正的、彻底的人道主义。从长期性讲,我军医德必须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出发,在阶级分析基础上,对战场上放下武器的敌方伤俘,首先对他们要实行人道主义救治,使其体会到人民军队的温暖,认清人民军队和反动军队的本质区别,欢迎他们回到人民的一边,这也是我军革命人道主义的辩证观。

第三,体现了我军医德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医疗卫生工作的任务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这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周恩来同志在谈论“治病就是实行人道主义”时,强调了“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这在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医德原则的基础上,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当时我军正处于武装斗争之中,通过革命武装斗争来实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为我军的主要政治任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体现了我军医德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对历史上人道主义医德原则的发展。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思想体现了我军医德与资产阶级旧军队医德的本质区别,是对传统医德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军医德草创阶段形成的初步框架。

2 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充实

随着我军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医德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暴露,要求对我军医德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充实。在医德框架充实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 “三湾改编”对我军医德框架的充实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三湾后,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组建了卫生队,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不仅对我军以后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及群众工作方针政策制定,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对我军医德框架的充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组织建设上,保障了我军医德框架构建的领导核心。“三湾改编”决定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党对我军医疗卫生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我军医德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第二,从政治上,为我军内部医德关系构建奠定了基础。三湾改编明确指出,反对军阀作风,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作

风,规定军官不许打骂士兵,废除肉刑和繁琐的礼节,士兵有说话的权利和自由,在红军内部关系上实行官兵政治上和生活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为我军内部建立同志式的医德关系提供了政治保障。

第三,从制度上,为我军对外医德关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三湾改编制定了“三大纪律”,次年一月,又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群众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六项注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实施,加强了我军的群众纪律,密切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既体现了人民军队和反动军队的区别,又体现了我军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为我军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鱼水式的医德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2.2 古田会议《决议案》对我军医德框架的进一步充实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中央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建军以来的经验,讨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及军队卫生问题,并写入了会议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案》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纲领性文件,对改造旧军队的卫生工作,建设人民军队的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我军历史来看,古田会议《决议案》是继“三湾改编”之后一次重要事件,对我军医德框架构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我军医德活动的目的。《决议案》指出,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医疗卫生的重视,不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纠正其错误、改变旧军队医德观念,就会“减少红军战斗力”、“影响工农群众,减少他们加入红军的勇气”。《决议案》明确了人民军队卫生工作不单纯是医伤治病手段,而是我军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为无产阶级政治任务服务。这体现了我军建军初期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重视和独特认识。《决议案》把我军医疗卫生工作及医德医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第二,开创了“同志式”的医疗人际关系。《决议案》在医务人员与伤病员关系上,规定“须站在同志地位”,要求“用诚恳的态度和伤病员谈话”把关心爱护伤病员作为制度规定下来。这是继“三湾改编”实行官兵平等之后,军队各级人员之间关系建立在政治平等的“同志式”基础上的具体反映。在“同志式”关系原则指导下,开创了我军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务人员与人民群众及卫生管理部门之间新型的医疗人际关系。

第三,拓宽了医德视野,深化了尊重患者的观念。《决议案》要求各级领导、士兵和医务人员不能歧视、虐待伤病员,增加对伤病员的同情心和关怀,改变过去给伤病员乱起绰号,看不起病员,对伤病员不耐心的错误观念,实现了对伤病员在更高层次上的尊重,把尊重伤病员的生命和尊重伤病员的人格统一起来,突出和强调了关于尊重伤病员人格的思想观念,拓宽了旧医德视野,深化了关于尊重患者的道德观念。

第四,充实了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医德思想内涵。《决议案》针对当时部队曾出现过的虐待歧视,打骂俘虏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第一,不搜查他们身上的钱和一切物件;第二,要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俘虏兵,让他们感觉到精神上的欢乐;第三,对待俘虏兵以和老兵一样的物质上的平等待遇;第四,不愿留的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去……对于敌方伤兵给予医治和发钱,要完全和红军伤兵一样。并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把上好了药发给钱的伤兵送返敌军。对待敌军受伤官长亦然”。《决议案》在对待敌方伤病俘方面,强调实行人道主义医治。优待被俘伤员作为瓦解敌军、对敌宣传的重要手段,是我军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体现,这也是对我党我军早期提出的“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进一步补充。

第五,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医德义务观。《决议案》指出“对行军时沿途落伍的伤兵,无论哪一个部队或机关”,“均要立即派一个人去照护,他如系重伤重病,并要设法雇夫抬来”。“后卫要耐烦带上落伍的伤病兵,必要时还要替他们带回枪弹”。“发给伤病兵零用钱”、“伤病兵衣服被窝问题”,“公家尽力置备”。这些要求部队广大医务人员树立的为伤病员服务的医德义务观,从多方面保障了伤病员的权益。

8

2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4月第15卷第2期

第六,指出了教育是我军医德形成的重要手段。《决议案》强调了部队各级领导和党组织要重视对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从思想深入着手,改变其旧医疗作风、旧医德观念、彻底纠正以往军队歧视、虐待伤病员的做法。同时,通过将卫生问题列入士兵政治训练的十九项内容之一,普及卫生教育,做好卫生预防和保健工作。

总之,古田会议《决议案》对我军医德框架草创和充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它第一次将医德医风建设提到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地位,从医疗目的、医疗态度、医疗作风、医患关系、医疗纪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进一步充实了我军医德框架,为我军医德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我军医德框架的形成

3.1“两点一线”医德模式的确立

随着红军部队日益扩大,医务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作战的需要。虽然从国民党中俘虏来的一些医生,经过教育、扩充了卫生队伍,但人数极少,由于敌人封锁包围,很少能到根据地以外去吸收医务人员。因此,1931年11月,经军委批准创办了红军军医学校。红军军医学校创办伊始,就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把“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红色医生”作为办学方针。这个方针提出,第一次明确了我军医务人员医德培养的两个基本点:“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朱德同志在1932年向红军军医学校全校学员所作的《怎么样做一个红色医生》报告中,把两个基本点进一步明确为四个要素,那就是“坚定的政治立场”、“满怀的阶级热情”、

“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

“精湛的医疗技术”。两个基本点和四个要素的提法,构成了我军医德框架的着重点。1934年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根据周恩来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切政治工作为着前线上的胜利”的精神,再次向全军卫生部门提出了“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这一口号是我军广大医务人员行为指南,成为贯穿我军医疗卫生工作的一条主线。至此,“两点一线”医德模式已基本形成。“两点一线”医德模式的确立,标志着我军医德框架已基本形成。

3.2 “两点一线”医德模式的道德意义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两点一线”是战时评判我军医务人员医德的重要原则。“政治坚定”要求广大医务人员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坚定为革命任务服务的政治立场;同时,也要求广大医务人员发扬阶级友爱精神,把对党对军队的热爱内化为救死扶伤、勇敢顽强、舍己为人的动力,树立起克服困难、勇于向前的医德意志力,战胜当时我军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出色完成救死扶伤的工作任务。“技术优良”是我军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衡量我军医务人员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因为任何医务人员是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手段为病人服务的,如果只有救死扶伤的善良愿望和满怀的阶级热忱,但没有相应的医疗技术,这种良好的愿望也不能付诸实现。因此掌握优良的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病治病的能力,不仅是对军队医务人员业务上的要求,也是对其医德方面的要求。要达到“技术优良”,就要求我军广大医务人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目标,发扬攻城不怕坚、攻医莫为难的精神,谦虚好学、刻苦钻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用精湛的技术为我军广大伤病员服务。“一切为了伤病员”口号的提出,使我军医疗卫生工作有了明确的主线。它指明了我军医务道德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伤病员”、

“一切为了部队健康”,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了伤病员服务的思想,才能确保我军医务人员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才能使广大医务人员置个人利益而不顾,舍己为人,完成救死扶伤的工作任务。

其次,从结构上来看,“两点一线”构建了我军医德的基础和目的。“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是内在素质的要求,是我军医务人员的道德基础,“一切为了伤病员”是我军医务人员的道德目的。没有“两点”要求,“一线”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一线”要求,“两点”就失去了服务方向。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因此,“两点一线”成为土地革命时期调整我军医学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因为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伤病员”这条主线,才能使我军医务人员与广大伤病员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卫生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好关系;只有坚持“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标准,才能培养广大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境界,培养出为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服务的优秀医学人才,为部队健康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

4 我军医德草创的历史意义

经过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我军医德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在革命武装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它的形成无论从医德学角度,还是从我军医疗卫生工作角度,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4.1 开辟了新型的医疗人际关系

医疗人际关系是指医疗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它是医德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以医德关系为对象的医德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表现出不同要求和特点。在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就注重让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阶级性质和任务,将我军的内部关系建立在政治平等的“同志式”基础之上;在对外关系中,注重部队的群众纪律,加强思想教育,使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了“鱼水式”的道德关系,使我军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集中表现,是过去广大人民群众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美好愿望。在这种新型的“同志式”、

“鱼水式”医德关系指导下,我军广大医务人员互相尊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发扬阶级友爱精神,舍己救人、救死扶伤,表现出了崇高的医德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新型的医学人际关系的开辟是医德史上的一大进步。

4.2 促进了我军卫生工作的发展

回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草创和形成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军医德思想产生和内容丰富发展的时期,总是伴随着我军医疗卫生工作曾出现过严重问题的背景。比如在我军初创时期,军队内部出现了医务人员对伤病员不关心,旧传统、旧作风严重扰乱了我军的卫生工作。由于卫生工作组织不健全,这些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毛泽东同志从战略高度对我军医疗卫生工作及医德医风建设提出了建议,指出卫生工作应该为革命政治任务服务,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大事。通过古田会议《决议案》加强了我军医德医风建设,同时也将我军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到了重要地位,为我军卫生工作组织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从我军医德的形成过程来看,每一次我军对医德医风的认识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比如我军“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当一名合格的红色医生医德的标准的提出后,就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响应、热烈拥护,他们加强政治学习,明确革命斗争的任务,不断提高阶级觉悟,以勇敢的斗志、较好的技术把一个个红军伤病员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为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另外,由于我军广大医务人员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医德精神,度过了缺医少药的严重困难时期,使我军医疗卫生工作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得到了发展。总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创立,对我军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增祺.军队医德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2 朱克文等.中国军事医学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3 郭照江.简明医学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郭照江.新编医学伦理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5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 李秀武.军队医务道德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8.

7 《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张启安.中央苏区的医疗卫生与医德医风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5.57.

〔作者简介〕段晓宏(1969-),女,第四军医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药伦理学。

〔责任编辑 李恩昌〕

9

2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年4月第15卷第2期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 一、医药起源论 1、医源于圣人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 神农尝百草 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 2、医源于巫 3、医源于动物本能 4、医食同源 5、医易同源 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 二、医药知识 外治法: 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 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 介质:艾叶(灸草) 夏~~春秋时期的医学 一、病因

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 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 二、预防医学 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 散瘀、活血通络、挥发 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 三、医事制度 《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 一、马王堆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 三、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1、作者:托名黄帝 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 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 (1)注重整体观念 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C人体自身是统一的 D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2)重视脏腑经络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 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 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 3、篇幅:3或5卷 4、主要内容和成就 脉诊诊脉独取寸口 脏腑七冲门 经络奇经八脉 针刺腧穴 疾病广义伤寒 《神农本草经》 1、作者:托名神农 2、篇幅:3或4卷 3、主要内容和成就 (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 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三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翰林医官院 2、六气致病说 3、导引 4、《治百病方》 5、广惠司 6、鬼注、尸注 7、医案 8、郭守敬 9、翰林医官院10、医师 二、填空 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 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___药、中品能____、下品专属____药。 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六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___时代。 6、___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___性本草。 三、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 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 E.《治百病方》 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 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 A.《治百医方》B.《五十二病方》C.《药论》D.《神农本草经》E.以上都不是 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 A.《素问悬解》B.《注黄帝素问》C.《素问训解》D.《黄帝内经太素》 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小儿要证直诀》B.《颅囟经》C.《仁斋直指小儿方》D.《幼幼新书》 E.《活幼心书》 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 A.《尚书》B.《论语》C.《礼记》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E.《汉书?艺文志》 7、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 A.华佗B.涪翁C.郭玉D.淳于意E.程高 8、“六气致病说”载于( )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 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食疗本草》 C.《食物本草》 D.《本草备要》 E.《滇南本草》 四、多项选择 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 E. 说明脏腑联系 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 ) A.《周礼》 B.《诗经》 C.《山海经》 D.《左传》 E.《尚书》 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

医学史论文

中国针灸发展过程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针灸历史的发展,以史为鉴,了解针灸现状。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个历史时期著名医家,文献及其新技术,进而大致了解针灸再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结果:大致了解了针灸学起源、发展、高潮、低谷、复兴的历史轨迹。认识到了针灸学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结论:从先秦针灸逐步发展以来直到明朝,针灸一直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历朝历代均有大量著作,发展迅速。而在清朝,统治者的愚昧使针灸学陷入低谷。新中国的成立让针灸恢复繁荣。但在全球化中,针灸学面临着国际社会态度问题;在现代化中,遇到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针灸学者尚需努力,从针灸所面临的困境走出。 一、针灸概述 针灸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针法和灸法为手段,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痛苦,挽救了大量患者的性命。作为中华传统医学中的瑰宝,针灸历千年而不衰,任西医猖獗仍不调,荣辱沉浮,传承至今。在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针灸必将煊赫于明天。 二、针灸的历史 针灸起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相当于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针灸分为针法和灸法,两者概念不同,起源不同,施治方法不同。因此,对于两者起源分而述之。 1.针法的起源 历史上任何事物皆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切科学技能的发展都与其相关的事物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关。针法的产生是医疗实践发展至一定时期后的成果。“砭石”是针法的前身。《素问·异法方宜》记载“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但砭刺在于破痈排脓,针刺在于调其血气,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其间还存在放血疗法的医疗实践过程。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少量出血可以缓解某些疾病促进了放血疗法的发展。《史记·仓公传》“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讲的就是放血疗法。后来,西汉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时看到了它的弊端,提出“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在科学发展至能制造“微针”时,又提出“微针导脉”,针法这才算步入正轨。 就制作材料而言,针具由石器时代的石制依次经历了骨针、竹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到现在不锈钢针的变迁。就针具的种类而言,古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古籍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 1.医和六气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最早的病因学说) 2.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公元前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3.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4.《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 5.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一、《黄帝内经》! ?作者——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 ?成书——战国至秦汉 ?篇卷--《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全书共18卷,162篇。 ?传承--《素问》——至唐代仅存8卷,唐代王冰补入7篇大论。(第七卷“天元纪大论”)宋代 又补充2篇素问遗篇,《刺法》、《本病》,显系后人伪托之作。 《灵枢》——宋哲宗元祐八年,高丽使献《黄帝针经》,南宋时由史崧献出家藏旧本。 ?基本内容--《素问》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理论论述了人的心理、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 《灵枢》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成就--注重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1.《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自序》。 西汉末期至东汉成书。包含了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输穴、针法等内容,也是一本有影响的中医书籍。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最早提出“奇经八脉”名称、循行路线、功能特点、病变证侯、与十二经关系等;提出“左肾右命门”说;提出“无形三焦”说。 2.《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 学专著。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创药物三品分类法; 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等;.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集汉以前药物学大成,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 二、《伤寒杂病论》! ?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官至长沙,张长沙。医圣:明代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称仲景曰圣”。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 ?东汉末年,约150年~219年 ?流传:《伤寒论》——晋·王叔和整理,得以保存;宋代,校正医书局校订《伤寒论》使成为定 本;明代,赵开美刻书出版了《翻刻宋版伤寒论》流传至今。 《金匮要略》——北宋王洙从翰林院蠹简中找到《金匮玉函要略方》,将伤寒部分删除,整理出版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和成就:初步确立辨证论治原则- -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 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得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方书之祖”——《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全书收方269首,用药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 ?整部《伤寒杂病论》概括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以及汗吐 下和温清消补治疗八法。此书理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并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为我国临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265~960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6.齐梁间,全元起,《素问训解》——最早整理、注释《素问》,亡佚。 7.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太素》)——现存最早注本,凡30卷,现26卷

中国医学史重点50505

中国医学史重点 1.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 2.导引是中国古代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 3.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玄参,麦冬,温郁金,延胡索。 4.医学起源论:医源于动物本能(混淆了动物本能的救助行为与人类早期经验医学之间的 界限),医源于圣人(出于崇拜部落英雄,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贡献做出了无限夸大),医源于巫(否认了医与巫之间的本质区别) 5.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早期医疗卫生的逐步积累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随着人们对疾病知识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少疾病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出现了“六 气致病”学说,预示着早期医学已经开始摆脱鬼神迷信致病说。 ②春秋时期,在精气神、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早期医药学理论 开始萌芽。 ③药物和知识的逐步积累,药物品种,数量增多,出现了酒剂、汤液,是医药学史上的 重要发明。 ④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开始讲究卫生,积极预防疾病,早期的预防思 想出现。 ⑤随着医药卫生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宫廷医学出现了早期的分科,医事管理 制度初步建立。 7.商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 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8.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对人体部位的认识一般按照体表部位认识。甲骨文中的 “疾年”“降疾”“雨疾”是目前有关流行病和多发病的最早记录。记载的“疾小臣”一职是商代宫廷负责医疗的低级官员。 9.《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在西汉被称为儒家经典,出现肺结核记录。 出现最早的阴阳概念。 10.《山海经》是先秦的一部古籍,记载38种疾病名称,记药126种。药可分治疗类,预 防类和治疗、预防双重作用的药物。 11.《周礼》原名《周官》,汉代刘歆整理后改今名。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学 分科的出现,是医学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最早关于医学分科的记载。记载“酒正”官职。 12.《礼记》叙述了先秦社会的礼仪制度,有关于瘖、聋、侏儒的记载。 13.《左传》记载了骨折、远视、发秃、瘈咬伤、佝偻等。 14.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15.五味:醋、酒、饴、姜、盐。 16.五食:麻、黍、稷、麦、豆。 17.五药:草、木、虫、石、谷。 18.气最初的含义是指天空中的云气、呼吸之气即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大气。 19.《管子》最早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气学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 20.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1.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 互相转化。 22.《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历史文献。 23.我国最晚在夏代已经掌握了人工酿酒技术。仪狄造酒、杜康造酒。

《中国医学史》试题 (6)

《中国医学史》试题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 分,共 40 分 ) 1.下列哪项不属于“火”在医学卫生保健中的意义 A .御寒 B .防兽C .熟食D .冶炼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早期医学中的专职人员 A .史 B .府C .医士 D .医师 3.《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十全为上”是指 A .最高的俸禄 B .完整的病例 C .最好的医生 D .最好的成绩 4.关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生育卫生记载,见于 A .《山海经》 B .《内经》 C .《礼记》 D .《左传》 5.《黄帝内经》共有 A .18卷 B .28卷 C .9卷 D .10卷 6.中医学基础理论初步确立的标志,是哪部著作的问世 A .《五十二病方》B .《治百病方》C .《黄帝内经》D .《诸病源侯论》 7.将中医学称为“仁术”的观点,来自于 A .阴阳学说 B .儒家学说 C .道教学说 D .墨家学说 8.“方书之祖”是指 A .《伤寒杂病论》B .《五十二病方》C .《治百病方》D .《神农本草经》 9.《金匮要略》对证候的分类,是按照 A .所属脏腑 B .所属经络 C .所属系统 D .所属病因 10.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最早的妇科医生是 A .张仲景 B .秦越人 C .华佗D .淳于意 11.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 .《颅囟经》B .《幼幼集》 C .《育婴秘诀》D .《保婴撮要》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著作是 A .《周易参同契》 B .《合丹法式》 C .《太清诸丹集要》 D .《抱朴子》 13.唐代医学教育机构 A .太医院 B .御药院 C .提举司 D .太医署 14.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 .晋唐 B .隋唐 C .金元 D .明清 15.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是 A .《刘涓子鬼遗方》 B .《肘后救卒方》C .《备急千金要方》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16.《刘涓子鬼遗方》有内治、外治处方 A .130余个 B .135余个 C .140余个 D .145余个 17.《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 A .陈藏器 B .钱乙 C .陈自明 D .陈修园 18.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总结的辨证方法是 A .小儿五脏辨证方法 B .小儿六腑辨证方法 C .颅囟辨证方法 D .指纹辨证方法 19.《内外伤辩惑论》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 A .李杲 B .朱震亨 C .钱乙D .张元素 20.“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出自于 A .苏东坡 B .范仲淹 C .沈括 D .陈修园 21.《金匮要略方论》是由谁编辑整理的 A .翰林学士王诛 B .王叔和 C .朱肱 D .成无己 2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进行全面注解的医家是 A .庞安时B .王叔和C .纪天锡D .成无己 23.正骨金镞科在哪个时代独立成科 A .元代B .宋代C .清代D .唐代 24.骨科“六出臼,四折骨”的归类,出自于医家 A .窦默 B .王执中C .危亦林D .何若愚 25.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是 A .针灸铜人的创制 B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 C .绘制明堂图 D .绘制腧穴图 26.具有完备的解剖全图、系统分图、部位分图的著作是 A .《洗冤集录》 B .《存真图》 C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D .《欧希范五脏图》 27.《普济方》收方 A .61739首 B .72328首 C .58396首 D .67139首 28.余霖倡用 A .三消表里分消 B .清营育阴 C .石膏重剂治温病 D .清热去湿 29.《傅青主女科》的作者是 A .傅山 B .王肯堂 C .陈自明 D .吴之望 30.《外科症治全生集》的作者是

医学史论文:非典遭遇战带给医学教育的思考

非典遭遇战带给医学教育的思考 任桂香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非典遭遇战虽然暂告结束,但却留下许多思考。其中带给医学教育的就有预防人才的培养,人文教育的加强,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审视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与对待。 〔关键词〕非典遭遇战;医学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03)05-0059-02 R cflection on The Medicial Education from The SARS W ar Ren Guixiang (Medical College o f Henan U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Henan,471003) Abstract:Although the S ARS war is over tem porary,but it has left much thought.Am ong them,it brings the medical science education of educating the people with ability in the preventable medical field,enhance the human ability cduca2 tion,the scan of medical profession education etc,it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think with trea in earmes. K ey w ords:the S ARS war;Medical education;C onsidiration 遭遇战中,医护人员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冲入“前沿阵地”,以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救死扶伤,真情感动了全社会。然而,痛定思痛,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其中,非典遭遇战凸现的医学教育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与对待。 1 重治轻防的思想需改变 由于我们过早地判断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基本成功,以至于在我国卫生界长期存在着重治不重防的思想。由此也影响着我国的医学教育。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被称为“小专业”,其所招学生,历来几乎都是“调剂”来的。社会缺乏认同感,学生志愿和专业定位不牢固。学生学习不安心,不是中途转换专业,就是毕业后“跳槽”,或报考其它专业的研究生,即使有的走到工作岗位上,也难以有“责任意识”来支撑。临床专业虽然开设了预防、公卫、传染病等课程,也是作为考查或选修课程开设的,学生不重视,考试很容易拿到学分。学生毕业后到临床工作,又由于医院分科太细,学生仅有的一点知识也丢掉了。因此,在非典遭遇战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1.1 防治传染病的专业医生匮乏 就拿非典严重的北京疫区来说,“现有注册的医生32, 000人,有正规资格的护士34,000多人,但真正熟悉呼吸疾病的医生和护士不到3,OOO人。在山西省,全省呼吸科医生只有70多人,呼吸科病床只有289张。在一些综合医院,由于床位和专业护理人员不够,当非典患者急剧增加时,只好把外科的医务人员急调过来。在一些定点医院,更是内外妇儿医生齐上阵”1。由于专业人员匮乏,造成了非典遭遇战中“基础”的薄弱。 1.2 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缺乏 这次遭遇非典,医务人员成批倒下,原因是医院感染控制不力,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数量不够,水平不高,“没有人”是最大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现在需求量很大,但我国医学院校目前还没有这个专业。 1.3 许多医护人员防治传染病知识贫乏 由于在校不重视防治传染病课程的学习,因此“很多医护人员不了解烈性传染病,急救知识极度贫乏,有的医生甚至连人工呼吸都不会做。疫情发生后,有些医生不会穿戴防护服,不会使用呼吸机,连呼吸机的面罩都不会使用”。2医院需要高精尖技术,但更需要基本医疗、基本护理。不少医院呼吁“医生要具备30%的专科知识,更要具备70%的基础知识”。3以上事实已充分说明,重治轻防思想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影响。非典疫情虽已过去,但难以保证它不会卷土重来。而且,大量事实表明,传染病并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在某些方面,还有回升的趋势,甚至新的传染病也在出现,这次非典疫情就是例证。因此,医学教育要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加强防治传染病专业的建设和教学,培养医学知识全面而扎实的人才。 2 人文教育需加强 非典遭遇战使得医护人员这个群体的人文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提升。“天职”、 “义不容辞”、“我们的生命是患者的”……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前赴后继,只有对患者的责任、同情和爱心。医务人员成批地倒下,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抗击非典验证了我们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同时也为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卫生法教学要加强 突发非典催生应急机制,而一个国家完整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首要的是应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支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建起了以防治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有75个,地方性法规有174个,规范性文件和若干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标准有400个。上至保证公民健康权的宪法,下至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卫生检疫、卫生产品市场准入等方方面面,基本架构了社会公共卫生的各个层面”4。这次突发非典,又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运而生。然而科学预测,非典不是侵袭人类的最后一个杀手。今后,潘多拉的盒子还会有恶魔逸出,杀伤力可能超过非典。所以,把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纳入法制轨道,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为公众的生命筑起一道抵抗恶魔怪兽的堤坝,是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医学院校加强卫生法教育之需。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卫生法教学显得十分薄弱,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有些医学院校还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学生对卫生法知识还是空白。因此通过抗击非典,国家应重视卫生法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卫生法意识。在未来的医护人员心中筑起法的“铜墙铁壁”。 — 9 5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年10月第16卷第5期总第91期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然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 A、古埃及人的纸草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C、欧洲以羊皮做的纸 D、“蔡侯纸” 3、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角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4、“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西汉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B、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为造纸原料 C、西汉时期植物纤维纸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D、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6、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7、在我国很多中医院的前在都有一座塑像,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 A、张仲景 B、蔡伦 C、扁鹊 D、华佗 8、小明的爷爷是一位中医。请你告诉小明华佗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9、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被后人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11、2009年2月,考古学家在陕西韩城市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珍惜宋代壁画墓,首次发现了一幅生动地展现中医药研制场景的画面。韩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写成了() A、《史记》 B、《缀术》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1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 B C D 1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曹操 14、下列与《史记》的成书原因无关的是() 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B、国家的需要 C、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当时文化繁荣 15、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6、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17、中学生丁忞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 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四川成都青城山 D、福建泉州老君像 二、列举题 18、根据相关的成就写出相关的人物。 (1)改进造纸术: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 原始社会得医疗活动 一、医药起源论 1、医源于圣人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 神农尝百草 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 2、医源于巫 3、医源于动物本能 4、医食同源 5、医易同源 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得智慧结晶) 二、医药知识 外治法: 1、砭石:我国最早得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 包或浅刺身体得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得方法 介质:艾叶(灸草) 夏~~春秋时期得医学 一、病因 对流行病最早得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

医与: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 二、预防医学 酒为百药之长(酒得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 散瘀、活血通络、挥发 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 三、医事制度 《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战国~~东汉时期得医学 一、马王堆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得文献 三、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1、作者:托名黄帝 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 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4、基本内容(精神)与成就 (1)注重整体观念 A、人与天地、自然就是统一得 B、人与社会就是统一得 C人体自身就是统一得 D人得身心就是统一得

(2)重视脏腑经络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 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 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 3、篇幅:3或5卷 4、主要内容与成就 脉诊诊脉独取寸口 脏腑七冲门 经络奇经八脉 针刺腧穴 疾病广义伤寒 《神农本草经》 1、作者:托名神农 2、篇幅:3或4卷 3、主要内容与成就 (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 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得组方原则 B、提出药物七情与合理论 C、完整提出四气五味得药性理论 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与制剂

医学史论文

医学史论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中国针灸发展过程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针灸历史的发展,以史为鉴,了解针灸现状。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着名医家,文献及其新技术,进而大致了解针灸再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结果:大致了解了针灸学起源、发展、高潮、低谷、复兴的历史轨迹。认识到了针灸学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结论:从先秦针灸逐步发展以来直到明朝,针灸一直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历朝历代均有大量着作,发展迅速。而在清朝,统治者的愚昧使针灸学陷入低谷。新中国的成立让针灸恢复繁荣。但在全球化中,针灸学面临着国际社会态度问题;在现代化中,遇到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针灸学者尚需努力,从针灸所面临的困境走出。 一、针灸概述 针灸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针法和灸法为手段,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痛苦,挽救了大量患者的性命。作为中华传统医学中的瑰宝,针灸历千年而不衰,任西医猖獗仍不调,荣辱沉浮,传承至今。在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针灸必将煊赫于明天。 二、针灸的历史 针灸起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相当于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针灸分为针法和灸法,两者概念不同,起源不同,施治方法不同。因此,对于两者起源分而述之。 1.针法的起源 历史上任何事物皆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切科学技能的发展都与其相关的事物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关。针法的产生是医疗实践发展至一定时期后的成果。“砭石”是针法的前身。《素问·异法方宜》记载“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但砭刺在于破痈排脓,针刺在于调其血气,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其间还存在放血疗法的医疗实践过程。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少量出血可以缓解某些疾病促进了放血疗法的发展。《史记·仓公传》“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讲的就是放血疗法。后来,西汉医家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简述《内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学术精神、成就和影响是什么 1历史背景:先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黄帝内经》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主要学术精神:注重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重视脏腑经络;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3成就和影响:1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2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3《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晋唐时期临证各科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案:针灸科-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妇科-唐?昝殷《经效产宝》儿科-唐?《颅囟经》骨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王叔和在医学史上留下的两大业绩:整理了《伤寒杂病论》和著述《脉经》。 《千金方》主要主要提倡的医德表现在精与诚两个方面,其中?精-专业精;?诚-诚心诚意、忠于职业、忠于患者。确立仁爱救人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8点:要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之大志;要有无欲无求的品质;要无畏艰难;要悉心施治,一丝不苟;举止端庄;尊重同行;要精勤不倦,虚心好学;(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简述《肘后方》的成就。:《肘后方》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主要成就表现在: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最早描述天花病; ?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 ?最早发 2创造了“以毒攻毒”的防治疾病方法,比如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现“疥虫”;

中国医学史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医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2.传说中中国医药最早创始者不是下列哪一位:雷公 3.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意义:D. 避免近亲婚配,利于优生 4.“六气致病说”载于:《左传》 5.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 6.中医外伤科始于何时代独立设科:周代 7.五行的记载始于:《尚书》 8.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文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疾医 10.相传创制汤液的是:伊尹 11.下面的中药理论哪项不是在《神农本草经》上首先提出:引经报使 1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13.最早的医史专篇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4.《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说明脏腑联系 15.我国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是:汉代的上、中、下“三品”分类 16.医学上创制“五禽之戏”,开创我国保健体操先河的医生是:华佗 17.“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8.最早记载水银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是:《五十二病方》 19.《内经》最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什么特点:整体观念 20.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秦代 21.后世医家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发挥各家学说的基础是:《黄帝内经》 22.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淳于意 23.古代中药著作皆称“本草”的原因是:因古代以植物药为主 24.《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寸部、关部、尺部 25.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海藻疗瘿 26.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五十二病方》 27.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金匮要略》 28.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 29.医学上首先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的医生是:华佗 30.《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不是一时一人之手笔,而是经历秦汉时期,最后加工而成。 3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32.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新修本草》 33.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卫生与食物疗法的专书是:《饮膳正要》 34.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 35.《雷公炮炙论》的成书时间是:南北朝 36.我国医学教育最早兴起于:南北朝 37.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由晋至唐 38.“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的论点出自:孙思邈 39.下列哪部著作记载了肠吻合手术:《诸病源候论》 40.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王叔和 41.《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素问训解》 42.现存最早的以原本形成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43.中国医药输入朝鲜大约在:南北朝 44.针灸史上第一位女灸家是:鲍姑 45.下列哪些不属于《脉经》中所描述的24脉:长脉 46.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 47.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最早采用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 48.《脉经》的作者是:王叔和 49.《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邈 50.中医史上在什么时代记载了最早的免疫实践:晋代 5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中国医学史重点

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字。 阴阳——起于《周易》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病因学医和“六气致病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 西周医学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 《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 《阴阳十一脉灸经》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 成书:战国—秦汉《素问》《灵枢》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 《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 齐梁间全元起《素问训解》--最早整理《素问》 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首创全面分类 唐王冰《注黄帝素问》(《次注》)--影响较大 魏晋王叔和首次对《伤寒杂病论》搜集、整理、编次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确立寸口脉法归纳二十四种脉象 《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隋巢元方对疾病的记载广泛而详确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 漆疮,与体质有关 对症候描述细致而准确记载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新成就 最早的国家药典----唐代《新修本草》 最早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学专著----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最早的炼丹著作 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系统整理人体腧穴腧穴349个,双穴300个,单穴49个 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唐《颅囟经》----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 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是唐代的“太医署” 分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含伤科)、咒禁科

中国医学史试题

《中国医学史》试题“方书之祖”是指8.《神..《治百病方》D.《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 A 农本草经》 姓名:座号:学号: 《金匮要略》对证候的分类,是按照 9.专业:系别:年级:.所属系统D.所属病因 A.所属脏腑B.所属经络C 是 D A.《颅囟经》B.复核人:总分合计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着作是12

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得分评卷人抱《..《太 清诸丹集要》 D.《周易参同契》 B.《合丹法式》 C A(类型说明: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朴子》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 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唐代医学教育机构13.)共 40 分上涂黑。 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 分,.太医署.御药院.太医院 C.提举 司 D AB 下列哪项不属于“火”在医学卫生保健中的意义1.针灸学理 论体系形成于14..冶炼C.熟食D A.御寒 B.防兽.明清C.金元D A.晋 唐 B.隋唐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早期医学中的专职人员2. 15.现存第一 部骨伤科专着是.医士 D.医师 A.史 B.府C《备急千金要方》《肘后救卒方》C. A.《刘涓子鬼遗方》 B. 3.《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十全为上” 是指 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最好的成.最好的医生D.最高的俸禄 A B.完 整的病例 C .《刘涓子鬼遗方》有内治、外治处方16 绩 145余个140余个 D.余 个 A.130 B.135余个 C..关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生育卫生记载,见于4 《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17.《左传》.《礼记》 D. A.《山 海经》 B.《内经》 C .陈修园C.陈自明D A.陈藏器B.钱乙《黄帝内经》共有5. 18.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总结的辨证方法是 10卷 DC.9卷. B A.18卷.28卷.颅囟辨证方.小儿六腑辨证方法C A.小儿五脏辨证方法B , 是哪部着作的问世6.中医学基础理论初步确立的标志.指纹辨证方法法D《诸病..《黄帝内经》DB A.《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C 19.《内外伤辩惑论》 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着作源侯论》 D.张元素.李杲 A B.朱震亨 C.钱 乙来自于7.将中医学称为“仁术”的观点, ,当为良医”,出自于“不为良 相20..墨家学说.儒家学说BC.道教学说D.阴阳学说 A .陈修园D.沈 括 C.范仲淹 B.苏东坡 A. 21.《金匮要略方论》是由谁编辑整理的 34.明清时期骨伤科诊断方面的重大 进步 A.触摸辨别诊断法 B.局部血肿诊断法C.肢体功能诊断法C A.翰林学 士王诛B.王叔和.朱肱D.成无己D2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进行全面注 解的医家是.创立功能检查法 35.“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是谁提出的C.纪天锡D.成无己 A.庞安时B.王叔和 A.王清任 B.陈复正23.正骨金镞科在哪个时代独立 成科 C.薛铠D.张景岳 36.“医史研究会”是何人创办 A.元代B.宋代C.清代D.唐代 A.王 吉民B.丁甘仁C.陈邦贤D.张锡纯 24.骨科“六出臼,四折骨”的归类,出 自于医家 37.近代中医院校毕业生任病房住院医师查房制度最早实施于 C.危亦林D.何 若愚 A.窦默 B.王执中 A.北京中医院 B.华隆中医院25.我国医学教 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是 C.上海中医院D.广州中医院 C.绘《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A.针灸铜人的创制 B.38.制明堂图 D.绘 制腧穴图《中西汇通医书五种》的作者是 A.张伯龙 B.张锡纯 C.唐宗海.26具有完备的解剖全图、系统分图、

医学史论文中医为我保驾护航

医学史论文《中医为我保驾护航》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涌泉穴补肾固元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按摩涌泉穴的好处,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诃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压力就像我们身体会得病一样,要想彻底摆脱是不可能的,抵制疾病的最好办法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现代人可以通过中医养生运动有效缓解压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灵枢·本神》云:“肝气虚则恐”、“心气虚则悲”、“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肾气虚则厥”,主张“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由此可见,情志出现问题,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使脏腑功能失去平衡。压力是人们长期忽视但现在必须关心和应对的核心问题。在我国,一些人根深蒂固地歧视精神疾病及其患者,这使得很多人不愿谈论自身的精神压力。人们应当试图改变这种不良的现状。 中医学认为,胃脘痛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生冷,以致脾胃损伤:或肝郁犯胃;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所致。临床因于寒凝作痛者,常见胃脘暴痛,喜暖畏寒;因于食滞者,常见胀闷疼痛,嗳腐吞酸;肝气犯胃者,常见攻撑作痛,连及两胁等;脾胃虚寒者,常见隐隐作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等。 揉中脘双手掌重叠紧贴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 推粱门双手掌重叠,置于腹部,先从右肋弓至左肋弓到脐,再回到右肋弓;顺时针方向旋转推粱门穴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推粱门穴1~2分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