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五(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五(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②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补写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的中间四句。(4分)

2.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文字,完成(1)~(4) 题。 (9分)

夜幕降临,黄浦江两岸华灯璀璨,世博园内流光yì彩。造型婉如飞碟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内,8000多名观众欢聚一堂,热切期待盛会开幕时刻的到来。

场地中心舞台的大屏幕上呈现出中国韵味的彩墨荷花。700名少女在舞台上亭亭玉立,手中变幻出晶yíng剔透的水晶球;无数个白色浮球从天而降,组合成一只象征和谐美好的和平鸽;身着我国各民族服饰的男女青年,在《和谐欢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创意独特、浪漫瑰丽的开幕式序演,表达了全国人民喜迎世博的真挚情感,把现场气氛烘托得热闹非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流光y ì( )彩 晶y íng ( ) 剔.( )透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和谐”中的“谐”应查 部,查 画。 (2分) (4)下面是对文中“璀璨”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秀丽鲜艳

B.光彩绚丽

C. 五彩缤纷

D.新奇美丽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2)题。 (4分)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 受阻,孙悟空便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

借芭蕉扇,该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

(2)在《 》中鲁迅针对“ ”“老莱娱亲”“郭

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七年级语文试题(共4页)第1页

4. 近日,市文明办、市网宣办联合开展了“文明创建在行动”网络媒体“安庆行”采访活动。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完成下面的任务。(12分)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4分)

(2) 下面是某同学为文明创建活动制作的宣传图片,请你根据图①的示例,给图②图③分别拟一句恰当的

解说文字。( 2分

①见到老师要问好 ② ③ .

(3)请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写上相应的句子,与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我们的城市变美了,处处有美丽的风景,它总能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乐章; , ;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祝福。 (2分)

(4)口语交际:春晖中学组织学生志愿者到光明社区参加“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学校文学社的记者,你将为此采访社区的李主任,你该怎样作自我介绍,并简要说明来意。(4分 )

二、阅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0分) 给春天让条道

陈绍龙

(1)风大,却是吹面不寒,抬眼,有几只芽茎也似的风筝探向空中,顿觉,春已至。 (2) 虽说心悦,却不免埋怨起来:这里是你们放风筝的地方么?

(3)这是郊外的一片山坡地,开阔,路宽,行人少,因其地处偏僻,市里在路边树了一块 “驾驶基地”的牌子,有几家驾校的学员在这里试驾,学车。车大多很慢,但有的“霸道”得很,也有的作蛇游状,好在路上极少有人,并无大碍。就是有行人了或是有其他的车了,也大多会让着我们的,人们知道我们都是初学者。车一律是黄牌照,教练车,内行人一看,知道是在警示你:离我远点。

(4)这样的时刻有两个孩子在路上放风筝是很危险的事情。

(5)加档,减档,踩离合,教练训斥声仍在耳边,一时让我们放松地停下来当然乐意得很。循着教练的目光,摇下车窗,看到天上有一只风筝!一时很静,细听,风筝还发出了“呜呜”的响声。这是一只装了竹哨的风筝。

(6)跟在后面的车都停了下来,静静地,举目向上,是风筝给枯燥的学驾生活带来了新奇,抑或是春天的突然造访让人们有了好心情?

(7)两个孩子原本是在路边的坡地上放风筝的,风大,孩子拉它不住,依着风,走着走着便走到路上来了。孩子显然在努力着,可风好像有意跟孩子作对,顺着路的方向跑。孩子左手相牵,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听什么呢?另一个孩子则向他说着什么,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笑。

(8)两个孩子仍旧努力地在牵那只不听话的风筝,路上停下的车显然对孩子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9)孩子已近,细看,我大惊,牵风筝的孩子是个盲童。哦,他侧耳是试图在听风筝上的哨声。

(10)看到两个孩子“上路”了,且一时没有拽过来那只不听话的风筝,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大人,大人身后又跟着几个孩子。原来,他们这一群人都在山上的坡地处放风筝。再远看,天空有好几只这样的风筝,发出“呜呜”的哨声。

(11)这是市里聋哑学校的孩子,老师领着他们来放风筝春游来了。放风筝的盲童和哑童是搭开来的,他们两人一组。不想,他们选择的这块能“放纵”自己的地方却是“侵占了我们的领地”。领头的教师满脸含笑,点头,用双手向我们比划,做着跟那个放风筝孩子一样的动作,接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起向我们比划。老师和孩子们在“说”:谢谢你们!这是手语。

(12)教练点头致意,出人意料的是教练将手放在胸前,点头,比画:我爱你们。

(13)教练也会手语?

(14)老师鼓掌。孩子们鼓掌。

(15)“我爱你们”,这是我学会的唯一一句手语。教练告诉我们,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放风筝,有好些年了。驾校的教练都会教学员们这句手语,春天的时候,要想着告诉学员,给上了路的孩子让条道,给春天,让条道。

(选自《读者》)

5.运用学到的记叙文要素的知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6.第(1)段属于什么描写?请说说它在文章中具有哪些作用。(5分)

7.第(9)段说“牵风筝的孩子是个盲童”,找出前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3分)

8.第(11)段划线句子中的“放纵”是贬义词吗?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4分)

9.题目“给春天让条道”中的“春天”指什么?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4分)

【二】 (19分)

梧桐树

丰子恺

(1)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2)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臵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3)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4)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5)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原文有删减)

七年级语文试题(共4页)第3页

10.

11.第(3)段抓住梧桐树叶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第(4)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13.文章几次直接引用了古人的诗句?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4.下面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和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就像邻居种了树,虽然拥有,却不能看到树的全貌;

B.自然与艺术只有用心去发现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也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

C.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见解,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三】(16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矩: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2分)

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三、写作 (55分)

20.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写出真情实感。

(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10分)

(1)①山岛竦峙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学而不思则罔④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落花时节又逢君⑥夜阑卧听风雨声

(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

(1)溢莹 tī (每空1分) (2)婉如宛如(每空1分)

(3)讠(訁)九 (每空1分) (4) B(2分)

3.(4分)

(1)火焰山罗刹女(或铁扇公主) (2)二十四孝图卧冰求鲤(每空1分)

4.(12分)

(1)示例:聚焦文明创建,展示亮点成效 (修辞2分、切合活动内容2分)

(2)示例:②见到老人要让座③路上垃圾要捡起 (每句1分)

(3)示例:阳光灿烂,是大自然露出的最温馨的微笑(2分)

(4)示例:李主任,您好。我是春晖中学文学社的记者,想了解我校学生志愿者在社区的服务情况,您有时间吗?(共4分。称呼1分,礼貌用语1分,自我介绍1分,说明来意1分)

二、阅读(55分)

[一] (20分)

5.(4分)春天的郊外,盲哑学校的孩子们出来放风筝,驾校教练让学员给孩子让道。(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各1分)

6.(5分) 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1分),作用:(1)渲染了环境;(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3)交代了“风大”的情况,为下文写放风筝的孩子被风带到路上以及车子“让道”做铺垫;(4)描写了天上的风筝,切合了题中的“春天”。(作用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4分)

7.(3分)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

8.(4分) 不是贬义词(1分),它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由自在,是说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放风筝,亲近大自然。

(3分)(意思答到即可得分)

9.(4分)春天双关,既指现实中已到来的春天,又指孩子们。(2分)

示例1:感动我的是:聋哑孩子合作放风筝,用耳朵听,对大自然对生活非常热爱;

示例2:感动我的是:教练为孩子们让道,对孩子们打手语,表现了对孩子的关怀和爱。

(2分,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二](19分)10.(4分) ①新桐初乳②夏天③梧桐叶落④悲哀(每空1分)

11.(4分)抓住了梧桐树叶大、多(或密)、绿的特点来描写的(3分),表达了对梧桐树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1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共2页)第1页

12.(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梧桐树叶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1分)写出了秋风中梧桐树叶纷纷落下的情景(1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文章共3次直接引用了古人诗句(1分)。这样写的好处是:(1)引用古人诗句可以使文章富有文采;(2)通过古人诗句更好地阐述作者的审美见解;(3)借古人诗句抒发感情。(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C

[三](16分)

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每句2分)

18. 静躁(每空1分)

19.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5分)

20.评分参照标准

四、卷面书写 (5分)

卷面书写要求及得分标准

错别字、标点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