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教学论》书目要点Didactica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书目要点Didactica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书目要点Didactica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书目要点Didactica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书目要点

总目录

一、《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二、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译文序

三、大教学论

四、夸美纽斯生平和著作年表

一、《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二、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译文序

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的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一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大教学论》一书中。

《大教学论》的扉页和《致意读者》,概述了该书的写作宗旨和成书经过。

夸美纽斯开宗明义提出,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作者是在17世纪20年代开始酝酿创作《大教学论》的。

《大教学论》是作者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成的重要教育论著。

《大教学论》的正文共有三十三章。其中第一——九章概述人生和教育的目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十——十四章说明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第十五——十九章阐述教学理论,提出教与学的一般原则;第二十——二十五章分述各科教学法;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纪律;第二十七——三十二章制定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最后一章作者叙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

夸美纽斯根据基督教的《圣经》提出人生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认识自己,熟悉万物,形成德行,虔信上帝。

“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夸美纽斯还特别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该书最后一章指出:“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

从夸美纽斯规定的入学对象看,所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实际上只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六年初等教育。

在他看来,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受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力图打破

封建等级教育的桎梏,使资产阶级能够受到较高的教育,并使广大劳苦大众也能受到初步的教育,乃是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

夸美纽斯希望创建一种“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

夸美纽斯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创设新学校的主导原则。

“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

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理,夸美纽斯提出了划分儿童的学龄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的主张。

夸美纽斯认为,各级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要遵照自然的“秩序”,“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

妙地加以安排”。具体办法是建立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度。

夸美纽斯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力、省时、牢固、彻底。

夸美纽斯对如何使教学变得容易、彻底和迅速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首先,要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废除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的“文字教学”法,运用直观教学。

第三,要按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切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

方克明1984年7月于杭州

《大教学论》

它阐明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使每个基督王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

全都建立这种学校的一种可靠的引导,

使男女青年,毫无例外地,全都

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

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

这样去学会现世与来生所需的一切事项。

就这里的每项建议而论,

它的基本原则都是根据事情的基本性质提出的,

它的真实性都是经过了几种技艺的证实的,

它的顺序都是明晰地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的,最后,

它还指出了一种简易而又可靠的方法,

使它能够称心地实现出来。

致意读者

教学艺术的用途

替教学的艺术奠定一种正确的基础,对下列各方面都是有益的:

一对于父母方面,在此之前,他们对于子女的成就多半是没有把握的。

二对于教师方面,大部分的教师是不懂得他们的艺术的。

三对于学生方面,他们因此可以精通科学,不感困难,不觉厌倦,不出怨言,不受鞭笞,好像在做游戏和娱乐一样。

四对于学校方面,一旦方法确定以后,学校就不仅可以充满生气地继续保存下来,而且学校的数目还可以无限地增加。

五对于国家方面,整个国家的基础是青年的发展。这是西塞罗所证实的。

六对于教会方面,因为只有学校得到合适的组织,教会才不至于缺乏富有学问的人才,富有学问的人才不至于缺乏合适的听众。

七最后,我们改良学校,使它准确地、普遍地培植人的才智,使神的声音所不能够激动的人们因此也能靠着神的光辉比较易于脱离黑暗的境界,这对天国方面也是有益的。

目录

第一章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第二章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

第三章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

第四章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

第五章这三者(学问、道德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

第六章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区形成

第七章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

第八章青年人应该是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需的

第九章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第十章学校教育应该是周全的

第十一章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

第十二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

第十三章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

第十四章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阻碍的

第十五章延长生命的基础

第十六章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

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宜性原则

第十八章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

第十九章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第二十章科学教学法

第二十一章艺术教学法

第二十二章语文教学法

第二十三章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二十四章灌输虔信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假如我们想要按照真正基督教的法则去改良学校,我们就应为学校排除异教徒所写的书籍,至少用来也得较之以往更加小心一点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

第二十七章论学校根据年龄与学力的四重区分

第二十八章母育学校素描

第二十九章国语学校素描

第三十章拉丁语学校素描

第三十一章论大学

第三十二章论教导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

第三十三章论实行这种普遍方法的前提

第一章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第二章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

因为在今生中,我们的生活有三个方面,即是植物的、动物的和智性的或精神的。

这其中,头一种的作用限于身体方面,第二种可以利用感官与运动,伸展到外物上去,而第三种则能单独存在,这是天使的例子所表明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

第三章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

所以,我们寄居在母亲的子宫里面,当然是为身体方面的生活作准备,同样,我们寄居在身体里面,当然是为随后的永存的生活作准备。

第四章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由此可见,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

由此可见,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

1.理性的动物,

2.一切造物的主宰,和

3.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

这三方面是互相关联的,不能分开,因为他们是来生与今生的基础。

由此可见,人生成要:(1)熟悉万物;(2)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3)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

假如我们愿意用三个著名的词去表示这三桩事情,这三个就是:

1.博学。

2.德行或恰当的道德。

3.宗教或虔信。

人类的一切优点完全表现在这三种品质中,因为只有它们才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就是相应地在向我们的终极目标前进。

这三者无疑地是我们的生活的要点;其余的全是些岔道、障碍或装饰。

第五章这三者(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地存在我们身上

人心的能量是无限的,它在知觉方面象个无底的深渊。

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只需把那暗藏在身内的固有的东西揭开和揭露出来,并重视每个个别因素就够了。

亚里士多德把人心比作一张白板,板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白板说)此外,把我们的思想工场,脑子,比作能够接受印痕或制作小小形象的蜡,也是合适的。因为蜡能变成各种形状,能照任何方式再三加以铸范,人脑也是一样。(印刻说)人心也与眼睛不会看饱似的,它渴求事物,永远热衷于注意一切知识,取得一切知识,

不,简直是攫取一切知识,它不会感到厌倦,只要它不被过多的事物塞饱,只要事物是一件一件地按着合适的次第给它取观察的就行。

事实上,人不过是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而已。

虔信的根源存在于人身上,这可以从人是上帝的形象这件事实看出来。

第六章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教育确乎人人需要,我们想想各种不同程度的能力,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因为他们既然是人,他们就不应当成为无理性的兽类,不应当变成死板的木头。

第七章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

品行的形成要及早开始,因为人生不应该消耗在学习上面,而应该消耗在行动上面。

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这从同一例证可以看明白。

第八章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需的

为了整个基督教共和国的利益,这种虔诚的习俗不独应该保存,并且还应该增加,在每一个秩序良好的居民区(不管它是一个城市,一个乡镇,或是一个村落),都应该设立一所学校,或者一个教育青年的地点。这种要求的起因是:——

(1)处理共同事务的良好制度。

(2)由于需要。

(3)即使有些父母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但是青年人最好还是一同在打的班级里面受到教导,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的榜样与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与更多的快乐的。

(4)而且“自然”常用榜样告诉我们:凡是想要大量生产的东西便得在一个地方产生出来。

(5)最后,假如采取的是合理的步骤,我们在艺术方面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趋势。

第九章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第一,一切生而为人的人,生来就有一个同样的目的,就是他们要成为人,即要成为理性的动物,要成为万物的主宰及其造物主的形象。

第二,有些人虽则看去天性鲁钝笨拙,这也毫不碍事,因为这使普遍培植这类智能一事更加急不容缓。

第三,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用拉丁文或用她们的国语),也是没有任何充分理由的(对于这一点我要特别提一下)。但是我们不要把一切书籍没有辨别地全给她们,如同给予男性青年的一样;而只限于那些使人充分观察上帝及其作品之后就可以学得真实的德行与真实的虔信的书籍。

第十章学校教育应该是周全的

我们应该集中我们的精力,一生一世,在学校里面,并且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

所谓真正的人就是(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1)一个理性的生物;(2)一个为一切生物之主并为自己之主的生物;(3)一个为造物主所爱的生物。

事物本身,在与我们有关方面说来,可以分为三类:

(1)我们所能观察的东西,如同天地,以及天地之中的一切;

(2)我们所能模仿的东西,如同一切事物中的稀有的秩序,这是人之行动中所用模仿的;

(3)我们所能享受的东西,如同上帝的仁慈以及他在现世与永生所赐的种种的福。

心灵的要素包含三种能力,使我们回想到没有经过创造的三位一体,就是智性、意志和记忆。

学问、德行、虔信,这三个元素就是涌出一切最完美的快乐之流的三个泉源。

第十一章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

虔信与德行是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可是最被忽视。

第十二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

我们应许这样一种教育体系,使:

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除了上帝没有给予悟性的是例外)。

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

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4.实施这种教育的时候不用鞭笞,无须严酷或强迫,它可以实施得尽量温和和轻快,尽量自然。

5.这种教育不是虚伪的,而是真实的,不是表面的,而是彻底的;这就是说,人类这个理性动物将不由别人的才智去领导,而由他自己的才智去领导;他不仅阅读别人的见解,掌握它们的意义,或把它们记下来、背下来,他要亲自钻研事物的根源,获得一种真能理解且真能利用所学的东西的习惯。

6.这种教育将不是吃力的,而是非常轻松的。

六种不同的人:

第一、伶俐的、渴于求知的、容易受影响的人。这种人较之其余一切的人都更适于受教育。

第二、伶俐但倾向迟钝懒惰的人。这种人是应该加以督促,使其前进的。

第三、伶俐而且渴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这种人常常是使学校收到困难的大根源,他们大部分被绝望地放弃了。但是,如果正确地对待他们,他们常常可以成为最伟大的人。

第四、温柔、渴于求知,但又迂缓迟钝的人。这种人是能够跟随上述那种人前进的。这种学生虽然成熟较迟,但是他们也许更能持久。

第五、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惰的人。这种人只要不顽梗,也是可以得到很大的进展的。

第六、智性低,同时性情又很倔强恶劣的人。这种人很少能有什么用处。

下列四个理由表明,一切青年虽然心性这么各不相同,但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

第一:因为一切人类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知识、德行和虔信。

第二:因为一切人类的心性虽则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具有同样的人性,具有同样的感觉与理性的器官。

第三:因为性格的差别只是由于自然的和谐里面多出了或缺少了某些因素所致。

最后:如果不是积习己深,心性上的每种过与不及之点都是可以互相抵消的。

第十三章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

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至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

第十四章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阻碍的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

我们将把自然当作为我们的向导,去找出下列各种原则:

1.延长生命的原则。

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

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

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

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被获得的原则。

第十五章延长生命的基础

第十六章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

原则一:自然遵守适当的时机。

1.人类的教育应从人生的青春开始,就是说,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因为儿童时期等于春天,青年时期等于夏天,成年时期等于秋天,老年时期等于冬天)。

2.早晨最宜于读书(因为在这里,早晨等于春天,正午等于夏天,黄昏等于秋天,夜间等于冬天)。

3.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

原则二:自然先预备材料,然后再给它形状。

1.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

2.悟性应该先在事物方面得到教导,然后再教它用语文去把它们表达出来。

3.一切语文都不要从文法去学习,要从合适的作家去学习。

4.关于事物的知识应该放在关于它们的组合的知识之前。

5.例证应比规则先提出。

原则三:自然选择一个合适的物件去动作,或是先把它加以合适的处理,使它变得合适。

1.凡是进了学校的人都要坚持学习。

2.在开始任何专门学习以前,学生的心灵要有准备,使能接受那种学习。

3.应为学校清除一切障碍。

原则四:自然的作为布什杂乱无章的,它在前进的时候,是界限分明地一步一步进行的。

学校应当这样组织,使学生在一定的时候只学一件事情。

原则五: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

1.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它们,在这两点经过训练之前,不可强调言语与笔墨的运用。

2.教师应该知道一切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那些方法。

原则六:自然在它的形成进程中是从普遍到特殊的

孩子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应当学到一般文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说,所学的科目要这样排列,使后学的功课不要带来新的材料,而只扩充孩子们业已学会的初步知识。

原则七:自然并不跃进,它只一步一步地前进。

1.各个班级的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出途径。

2.时间应该仔细划分,务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

3.时间与学科的划分应该严格遵守,务使无所省略或颠倒。

原则八:自然如果开始了什么工作,不到工作完成,决不离弃。

1.凡是进了学校的人,就应该继续留在学校,直到变成一个具有充分的学识、德行与虔信的人为止。

2.学校必须设在一个安静的地点,要远离尘嚣和分心的事物。

3.凡是学习计划规定该学的就必须学,一点不要规避。

4.任何学童都不得凭借任何口实离开学校或逃学。

原则九:自然小心地避免障碍和一切可能产生伤害的事物。

1.学生除了适合他们班级的书本以外,不可得到别的书本。

2.这种书本是可以正当地称为智慧、德行与虔信的源泉的。

3.在学校里面和在学校附近,学生都不许和不良的伴侣混在一起。

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宜性原则

原则一:自然从小心地选择原料开始。

1.教育应当从早开始。

2.学生的每门学科不可有一个以上的教师。

3.在作其他事情以前,先要运用教师的力量使德行变和谐。

原则二:自然使它的原料真能获得它的形状。

1.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2.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习的苦楚,使学生在功课上不受到任何阻碍或耽误他们的进步。

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学科、由教学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起来的。

要使方法能够激起求知的愿望,它第一就必须来自自然。第二,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诱人地放到他们跟前。

原则三:自然发展一切事物都是从头开始的,开头虽则显得无关紧要,但是具有巨大的潜伏力量。

1.每一种艺术都应当包含在最简短和最实用的规则里面。

2.每一条规则都应当用最简短和最清晰的字句表达出来。

3.每一条规则都应当伴同许多例证,以便逢到新的事例时,规则的用法一看就明白。

原则四:自然从容易的进到较难的。

这种种错误可以避免:

1.假如教师和学生说同样的语言。

2.假如全部讲解都用学生所懂得的语言去讲解。

3.假设文法与字典是用那种能为学习新语言作媒介的语言写成的。

4.假如能让心的语言的学习逐渐进行,使学生先去学会了解,然后再学写作,最后才学说话。

5.假如拉丁文和德文合并在一起,应把德文放在前面,因为它是学生所熟悉的,把拉丁文放在后面。

6.假如教材能这样排列,使学生先知道最靠近他们的心眼的事物,然后去知道不大靠近的,随后去知道相隔较远的,最后才去知道隔得最远的。

7.假如能使孩子们先运用他们的感官(因为这最容易),然后运用记忆,随后再运用理解,最后才运用判断。

原则五:自然并不使自己负担过重,它有一点点就满足了。

原则六: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学习可以更容易,更快意:

1.假如课堂教学尽量减少,即减到四小时,假如给自习以同样多的时间。

2.假如尽量少强迫学生去记忆,就是说,只记最重要的事情;对于其余的,他们只须领会大意就够了。

3.假如一切事情都按学生的能量去安排,这种能量自然就会同学习与年龄一同增长。

原则七: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

1.无论什么事情,除非不仅是青年人的年龄与心理的力量所许可,而且真是它们所要求的,都不应该教他们。

2.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情,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

3.无论什么事情,除非已经把它的性质向孩子们彻底讲清了,又把进行的规则教给了他们,不可叫她们去做那件事。

原则八:自然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协助它的工作。

1.不应该因为学生不愿学习便去鞭挞他们(因为,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错处,他或则不知道怎样使学生能接受知识,或则根本便没有这样去做)。

2.对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应该对他们彻底讲解清楚,使他们了解,如同了解他们的五个指头一样。

3.教导应该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费较少的劳力被记住。

原则九:自然所产生的事物没有不能明显地看出实际用途的。

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

原则十:自然的一切作为全是划一的。

1.一切科学必须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一切艺术必须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一切语言也必须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2.在每个学校里面,一切功课都应该采取同样的安排和对待。

3.每门学科的教本应当尽量采用同一个版本。

这样,困难就可以避免,进步就容易。

第十八章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

人们往往埋怨很少有人离校时受到了彻底的教育,埋怨大多数人所记住的只是一种外表,只是真知识的一种影子而已。

考查结果表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似乎是双重的:

一是学校专教无意义的、不重要的功课,因此忽略了较重要的功课;

二是学生忘却了他们所学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大部分只通过了他们的脑子,却没有牢固地固定在那里。

解决方法:

1.假如我们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

2.假如这些学科教得不离题也不中断。

3.假如在教细节之前,先去彻底打好底子。

4.假如这种底子是小心地打好的。

5.假如后教的一切全都根据这种底子,不根据别的。

6.假如在每种分成几个部分的学科里面,各部分能尽可能联系起来。

7.假如一切后教的都以先教的为依据。

8.假如极力注意相似学科之间的相似之点。

9.假如一切学科的排列全都顾到学生的智力和记忆以及语言的性质。

10.假如经常通过实践去把知识固定在记忆里面。

原则一:自然决不产生无用的事物。

在学校里面,

1.一切事情除非在这个世界和未来的世界里面无疑地都有用,——它在未来世界的用处更重要,否则不必去学习。

2.假如我们有必要把好些仅仅在这个世界有价值的事情教给青年人(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必须当心,当我们的现世生活得到一种真实的好处时,我们的天堂幸福不可因此受到阻碍。

原则二:当物体形成时,自然决不省略任何产生他们所必需的东西。

学校教育人就必须用尽方法去教他们,使他们不仅胜任此生的职务,而且适于永生。

原则三:除非有了基础或根柢,自然不在任何事物上面起作用。

1.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快意,是如何需要。

2.应当在仔细学习一门语言或艺术以前,先把它的一般概念告诉学生,使他刚开始就能明白它的目标、限度和内部结构。因为正象骨骼是全身的基础一样,一门艺术的概述就是整门艺术的基础。

原则四: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

求学的欲望应当彻底在学生身上激发起来,学科的一般观念应当彻底印入学生的脑际。

原则五:自然发展一切事物都从根柢开始,不从别处入手。

1.一切知识都应该从有关事物的不变的原则去推演。

2.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本去教,而应该实际指证给感官与心智,得到实际指证。

3.对任何学科,都不可单用分析法;事实上应该偏重综合法。

原则六:自然对于任何事物的用途愈多,则事物明显的再区分就愈多。

在青年人的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当心,务使所教的一切事物全都划分明白,各自保持它的部位,不仅教师因此可以确知他已得到多少进展,实际在作什么,而且学生也同样可以确知。

原则七:自然决不静止,而是继续前进;决不牺牲正做的工作去开始新的工作,而只进行业已开始的工作,把它作完。

1.一切功课应该这样安排,使后学的能够依靠先学的,使先学的能靠后学的固定在心灵里。

2.所教的每一种学科一旦被悟性彻底领悟之后,也就必须被记住。

原则八:自然把一切事物在连续的组合里面连接起来。

1.终生的学业应该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其中一切部分都来自同一来源,并且有它自己的地位。

2.教给学生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具有充分的理由,以免轻易产生疑问,或者容易忘记。

原则九:自然在质量方面对树根和树枝保持一种适当的比例。

1.对于每门学科,都要考虑它的实用问题,务使不学无用的东西。

2.凡是学过的东西都应该由一个学生传授给另一个学生,使没有知识不被利用。

原则十:自然因为常动,所以才变丰产和强健。

所教学科若不常有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教育就不能彻底。

这种练习有五层用处:

1.教师准可以得到用心的学生。

2.教师可以准确地知道学生对于他所教给他们的一切事情是不是已经彻底领会。

3.假如同一件事情常常得到重述,到了最后,智力最低的学生也就能领会了,这样,他便能和别人齐头并进;聪明一点的学生则因这样彻底精通了功课,也会感到喜悦。

4.采取这种经常重述的方法,学生对于功课便会比通过自修,哪怕是最用功的自修都更熟悉,他们就会知道,他们只要每早和每晚把功课读一遍,功课便会容易地、快意地留住在他们的记忆里面。

第十九章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大多数人在整个求学期间竟没有涉猎到科学与艺术的全部领域,其中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有入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没有一定的路标作为学生每年、每月或每天所应达到的目标,并且完全缺乏系统。

第二、没有指出确实可以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

第三、天生应当联合的事物没有联合,反而分开了。

第四、我们很少把艺术和科学当作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整体的部分去教过,而是零星地去对付。

第五、我们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

第六、我们还不知道有一种可以用来同时教导全班学生的方法;我们所教的只是个别的学生。

第七、假如教师有几个,这又是一个混乱的源泉;因为每一小时的学科都不一样。

最后、在学校里面和学校外面学生对于所读的书本都有绝对的自由,教师对于他们的书本的选择完全不给予任何帮助。

建议的做法:

1.每个学校只应该有一个教师,至少每班只能有一个教师。

2.每门学科只应该用一种书。

3.全班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

4.一切学科与语言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授。

5.每件事都应该彻底地、扼要地、简练地教,使悟性经过一个钥匙开启以后,就能自行解释新的困难。

6.一切天生相连的事物都应该联合教授。

7.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授,使一天的功课可以扩充前一天的,引起后一天的。

8.最后,一切无用的事物,一定要抛弃。

我们要做工作,看这些建议能不能实行,看阻碍它们实现的困难如何才能克服。

问题一:一个教师怎样能同时教许多孩子,不管多到多少呢?

教师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假如他遵守下面这八条规则,他的努力就可以成功。

1.假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他肯耐心地不断介绍一些有趣的和实际有用的事情;因为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

2.假如在开始任何新的学科的时候,他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把它放在学生的眼前。或向他们发出问题,这样去激起学生的兴趣。

3.假如他站在一个高高的讲台上面,眼光同时看着全体学生,谁也不准作别的事,只准用心听,只准看着他。

4.假如他在可能时都利用感官,尤其视觉去帮助他们的注意。

5.假如他间或中断他的讲解,插口说:告诉我,我刚才说的是什么呢?重述那句句子吧!告诉我,我是怎样说到这一点的呢?以及诸如此类的话,至于话的确切性质,那就要以他所教的班级为转移了。如果发现了不用心的学生,他就应该当场受到责备或惩罚。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热切和用心了。

6.同时,假如他问一个学生,而那个学生踌躇不决,他就应答依次问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或是第三十个,让他们答复,而不必重述原来的问题。

7.假如有些孩子对于某个问题不能答复,他就应该问全班的学生,当着其余学生的面去赞扬答得最好的学生,使他们的榜样能够刺激其余的学生。

8.最后,功课完毕以后,要让学生对于想要得到解释的,不论是当时的功课,或是以往的功课,都有提问的机会。私下提问是不应该容许的。

问题二:怎样能用同样的书去教一切学生呢?

问题三:一所学校里面所有的学生怎样同时能作同样的事情呢?

教师应该遵循完全相同的路线去行事。在他能够这样作以前,必须使:

1.教导从每年的一定时间开始,如同太阳对于植物界的影响是从一定的时间,即春天开始一样。

2.学科的划分要使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因为这样就会使计划好的一切工作易于完成。

问题四:怎样能够按照一种,并且同一种方法去教授一切呢?

问题五:许多的事情怎样能用少数的话说清楚呢?

问题六:一次怎样能作两三件事呢?

问题七:学科怎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划分阶段呢?

问题八:关于障碍的排除与避免。

第二十章科学教学法

凡想探索科学的神秘的青年,就必须小心地遵守这样四条规则:

1.他必须保持他的心眼的纯洁。

2.他必须使目标接近他的心眼。

3.他必须注意。

4.他必须按照一种合适的方法,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

需要把事物呈现到感官跟前的原因:

第一、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

第二、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依靠感官的证明多余其他一切。

第三、感官既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知觉的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得以记住。

如果要使事物明晰地被看到,那就必须:

(1)把它放在眼睛跟前;

(2)不要太远,要放在一个合理的距离以内;

(3)不要放在一边,要直接放在眼睛前面;

(4)使事物的前方不要偏离观看的人,而要对准观看的人;

(5)眼睛前看整个事物;

(6)然后再去分辨它的各个部分;

(7)把各部分依次从头至尾考察一遍;

(8)要注意每一部分;

(9)直到通过他们的主要属性,全被领会为止。

凡是教授科学的人都应遵守的有用的规则:

(1)凡是应该知道的就必须教。

(2)凡是所教的都应该当作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兵有一定用途的去教。

(3)凡是所教的都应该坦率地教,不可错综复杂地教。

(4)凡是所教的都必须顾到它的真实的性质与起源去教;就是说,要通过它的原因去教。

(5)假如要学任何事物,它的一般原则必须首先得到解释。然后才可考虑它的细节,不到那时候不能考虑。

(6)一切东西的一切部分,甚至最小的部分,都必须顾到它们的秩序、地位和彼此的关系去学习,不能稍有例外。

(7)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一次不可教一件以上。

(8)对于任何学科,非到彻底懂得之后,不可中途离弃。

(9)应该强调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区别,使我们所得的关于它们的知识来得明白而清晰。

第二十一章艺术教学法

应当遵守的规则:

(1)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

(2)应做的东西,永远都有一个明确的模型。

(3)工具的用法应当用实践,而不是用言语去指示;就是说,要靠榜样,不要靠教诲。

(4)练习应从基本做起,不要开始就去从事野心勃勃的工作。

(5)初学的人应当先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去练习。

(6)最初应当精确地模仿指定的形状,后来才可多给一些自由。

(7)应制的事物的模型必须尽量完好,务使任何人充分模仿过后都能在他的艺术上面达到完好的境地。

(8)头一次的模仿应当力求正确,不要稍有背离模型的地方。

(9)错误必须由教师当场改正;但是同时也要给予教诲,这是指的规则和规则外的例外。

(10)艺术的完善的教学基于综合与分析。

产生一个艺术家的是实践,不是别的。

第二十二章语文教学法

不必学习一切语文,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必学许多种语文,因为这没有用处,而且会浪费许多可以用来获得实用知识的时间;应学的只是必需的语文。

必需的语文是:国语,为在本国之用,临近诸国的语文,为的是和邻国人相交往。

对于多数语言,我们的方法可以归纳成八条规则,可以使学会各种语言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

(1)每一种语言都当分别学习。

(2)每一种语文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3)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

(4)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强化从实践得来的知识。

(5)语言所化成的规则应当是文法的,而不是哲理的。

(6)在为新学的语言写述规则的时候,心理必须时时记住业已学会的语言,只应强调两种语言的不同之点。

(7)新学一种语言的时候,最初的练习必须从业已熟悉的题材入手。

(8)所以,一切语言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去学。

学习国语和拉丁语的进程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牙牙学语的婴儿期,这时我们学着模糊地说话。

第二个时期是日趋成熟的儿童期,这时我们学着正确地说话。

第三个时期是比较成熟的青年期,这时我们学着漂亮地说话。

第四个时期是精强力壮的成人期,这时我们学着有表现力地说话。

这种层次是唯一真正的原则。

合于各种时期的课本应当有四种——

1.《初阶书》

2.《入门书》

3.《升堂书》

4.《聚珍书》

第二十三章道德教育的方法

形成道德的艺术是根据下列十六条基本规则的:

(1)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到青年身上,不能有例外。

(2)主要的德行应当首先培植;这些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

(3)持重应当从接受良好的教导,从学习事物间的真正区别和那些事物的相对价值去获得。

(4)应当教孩子们在饮与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谈话与缄默方面,在整个受教期间实行节制。

(5)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去学习;就是要在错误的时候或者过了恰当的时候,就要压下游戏的欲望,要抑制急躁、不满足和忿怒。

(6)青年人应当不损害人,应当把各人当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殷勤随和,这样学习去行正直。

(7)青年人格外必需的坚忍是坦率大方与忍劳耐苦。

(8)坦率大方是由经常接近有价值的人,由在这种人前按照所受的教诲去行动而获得的。

(9)假如孩子们不断工作或游戏,他们便能学会忍劳耐苦。

(10)与正直同源的德行,或敏于而且乐于替别人服务的态度应当尽力在青年人身上培植起来。

(11)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

(12)德行是由经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

(13)父母、襁褓、导师和同学的整饬生活的榜样必须不断放到儿童的跟前。

(14)但是榜样之外,关于行为的教诲与规则也是必须的。

(15)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否则他们便会受到传染。

(16)我们不可能谨慎到不让任何恶事得到一个进口,所以,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

第二十四章灌输虔信的方法

(1)要注意在童年早期去灌输虔信。

(2)当儿童刚能用眼,用舌,用手,用脚时,就要让他们学习去看天,去伸手向天,去说上帝与基督的名字,去跪在上帝的不可见的尊严面前,去敬奉那种尊严。

(3)当孩子们还能受到影响的时候,使他们得到这样一种印象是极重要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世上不是为的人生,而是注定了要赴永生的;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世上的生活是何等的暂而不居。

(4)他们还应该得到教导,使他们知道我们生在世上的唯一的目的是为来生作准备。

(5)此后他们又应得到教导,使他们知道人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和上帝过幸福的生活,一种是在地狱里面过悲惨的生活,两者都是永恒的。

(6)要告诉我们,凡是行为良好,值得站在上帝跟前的人就是加倍幸福的人。

(7)但是生时与上帝相通的人,死后便会到上帝那里去。

(8)凡是和上帝相通,时时把上帝放在眼前的人,就怕上帝,就能履行上帝的话。

(9)他们应当养成一种把一切世上所见、所听、所触、所作、所受的事归涉到上帝的习惯。

(10)他们从一开始就应当学习把他们的主要任务放在那些直接通向上帝的事情:应当放在阅读《圣经》、宗教仪式以及其他善行上。

(11)《圣经》应该成为基督教学校的第一个字母和最末一个字母。

(12)凡是从《圣经》学来的东西都应该传达一种关于信仰、仁爱与希望的教训。

(13)信仰、仁爱与希望应为实用而教。

(14)假如孩子们和一切成年人都受到教导,默默相信上帝所启示的一切,实行上帝所吩咐的一切,期望上帝所应许的一切,信仰、仁爱和希望就算是用一种实际方式教给他们了。

(15)除了《圣经》以外,教给青年人的一切东西(科学、艺术、语言等等)都应该纯粹当作附属的学科去教。

(16)人人都应受到教导,从内心与外表去敬奉上帝。

(17)孩子们应当小心地习惯上帝所吩咐的外表的作为,使他们知道用作为去表示信仰才是基督教的真精神。

(18)他们也应当学会小心地辨别幸福的目标与上帝的裁判,使他们能够善于利用它们。

(19)也要告诉他们,人生最安全的路就是十字架的路;生命之王的基督已在我们之先走过了,凡是他所最爱的人,他就招他们到那里去,领他们向那里走。

(20)教导这一切的时候要当心,不可让矛盾的例证中途拦入。

(21)在这种世界与人性的腐败状况之下,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应得的进展,如果有了进展,又因肉体堕落之故,我们是满怀自满与骄傲的。

第二十五章假如我们想要按照真正基督教的法则去改良学校,我们就应为学校排除异教徒所写的书籍,至少用来也得较之以往更加小心一点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

只有对道德方面的过失才能采用一种比较严格的纪律。

教师的做法:

1.教师应当经常把学生应该模仿的行为的榜样给予学生,应当把自己当做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2.教师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候还可以谴责,但是他应该格外当心,要把他的动机表示明白,要准确无误地表明他的动作的依据是父亲般的慈爱,为的是要建立学生的品性,不是要去压制他们。

第二十七章论学校根据年龄与学力的四重区分

全部期间应当分成四个明显的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我们应给每期分派六年的光阴和一种特殊的学校。

婴儿期的学校应为母亲的膝前(春季)

儿童期母语学校(夏季)

少年期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秋季)

青年期大学与旅行(冬季)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Mother-School),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关高等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个大学。

这些不同的学校不是要去研究不同的学科,而是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同样的学科,教导一切可以产生真人、真基督徒和真学者的事;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

这几种学校之间的区别有三方面:

第一,在前期的学校中,一切都是用一种一般的、不确定的方式去教的,而在后期的学校中,所授的知识是细致的、确切的。

第二,在母育学校里。外感官应该得到练习和教导去辨别周围的事物。在国语学校里,应当利用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侧重以及记忆各种事物等等方法去训练内感官、想象力与记忆力及其相关的器官。在拉丁语学校里,学生应当受到训练,应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知识并加以判断。最后,大学里面的学科是与意志格外有关系的,这就是四分科,其中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

第三,母育学校与国语学校收容一切青年男女。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以更彻底的教育;而大学则训练未来的教师和学者,使我们的教会、学校与国家永不缺乏适当的领袖。

第二十八掌母育学校素描

第二十九章国语学校素描

国语学校的目的与目标是应当把对青年人终生有用的事物教给一切六岁到十二岁的青年。

采用的方法:

1.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应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

2.每班应有特备的书,这些书应当包括该班所学的全部学问方面、道德和宗教教导的教材。这种教本应当有六册,与班数相称,它们的区别不应当是所含的教材,应当是提示教材的教法。

第三十章拉丁语学校素描

在这种学校里面,学生应当学习四种语文,应当对艺术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凡是读完了全部课程的青年都应当受到一种训练,成为:

1.文法家,精通拉丁语与国语,充分熟悉希腊语与希伯来语。

2.辩证家,精于下定义,找区别,辩难问题,解决难题。

3.修辞学家或演说家,善于谈论任何假定的问题。

4.算术家和

5.几何家学;因为这两种科学在日常生活上面有用处,并且它们最能使得智性变敏锐。

6.音乐家,实际的和理论的。

7.天文学家,至少应当熟悉天文学的基础。

以上就是普通所说的七艺(seven liberal arts),是一个哲学博士所应具备的知识。

六年的课程应有六个分明的班级,它们的名称,从最低一班数起,可以叫做:——

1.文法班。

2.自然哲学班。

3.数学班。

4.伦理学班。

5.辩证法班。

6.修辞学班。

第三十一章论大学

我们的理想计划如下:

1.课程应该真正是普遍的,应用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准备。

2.所用的方法应当容易而又彻底,使人人都能得到一种健全的教育。

3.只有读完了大学课程,成绩良好并且表现过适于经管事务的学生,才能给以荣誉的地位。

要使大学的课程具有普遍性,大学必须具有:

(1)精通一切科学、艺术、学部和语文的有能力的教授,能在任何学科上把知识灌输给全体学生;

(2)一所藏有选择得当的图书的图书馆,供大家利用。

第三十二章论教导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

纪律有三等:第一,不断的监视;第二,谴责;第三,惩罚。第三十三章论实行这种普遍方法的前提

《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

《鸿门宴》文白对译+注释 【说明】1、“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 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课本上已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使人:派人。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 “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让。为:担任,做。有:占有。“欲王关中”,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欲王于关中”。 “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珍珠宝器全都归为自己所有。”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 )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 旦日:明天。为:介词,替,给。“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我(指代项羽)”,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是:这。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说:劝告。 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采”同“彩”,彩色的意思。击:攻打。 我叫人去观望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楚国的左尹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候张良交好。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傅雷翻译风格分析

傅雷讲稿 一.神似说 傅雷先生有一句座右铭: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重神似不重形似也是他翻译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傅雷曾指出: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 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能达意,不能传情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为了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傅雷认为,非杂揉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碎。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 傅雷的神似说的内涵,是以美学理论和艺术哲学原理作指导,在大量优秀的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集众家神似说之大成,神似说也成为中国翻译思想史上继信达雅说之后的又一伟大理论。 傅雷先生的神似翻译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求信本质,同时也是创新。有人说神似理论超越并颠覆了中国传统翻译界遵循的求信理念,更加客观地给出了翻译现象的本质,理论意义重大"第一,神似翻译理论是中国翻译标准观念的质的飞跃,是对求信观念的颠覆和超越。”“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神似说提倡在尊重译本与原作的背景差异前提下,放弃了对原文翻译绝对遵从,在翻译时要做到“得其精而忘粗”在其内而忘外就使中国的翻译标准观出现从案本到求信之间的明显转变,颠覆和超越了主导中国翻译界的求信观念。 二.傅译风格的主要特点行文流畅,用词丰富,色彩变化 1.行文流畅 傅雷在《翻译经验点滴》中说:琢磨文字的那部分工作尤其使我长年感到 苦闷"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 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要不在精神上彻底融化,光是硬生生的照字面搬 过来,不但原文完全丧失了美感,连意义都晦涩难解,叫读者莫名其妙"这 不过是求其达意,还没有谈到风格呢"原文的风格不论怎么样,总是统一的, 完整的;译文当然不能支离破碎" 东西方文字之间无论是在句法,构词,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翻 译旨在用本国的文字表达外国译者的意思,但是决不是将外国文字生硬 地转化为本国文字那样简单"译者要打破原文的结构,语法,句法,修辞等 等,先取其意,然后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在符合原文风格的前提下,用流畅

傅佩荣详解64卦之坤卦

第二卦坤 坤为地,坤上坤下;厚德载物。 坤:元,亨,利牝(pi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白话: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解读:“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不过坤卦的“元”特别是指继创始之后的最初生成作用。这一点在《彖传》会有所说明。万物生成之后所形成的整体,自然也是通顺畅达的。相对于乾为天,坤是地,是万物之母。坤卦异于乾卦之处,是“利牡马之贞”,而不是普遍的利贞。牡马是母马,柔顺而健行,所以取为象征。在此,牝马象征坤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不已,又能养育万物。“君子有攸往”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而不能率先带头。随顺在后,则会找到主人,亦即以乾卦为其依归。《易经》有阳先阴从的观念。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获得了主人。因此以上二者皆为有利。关于方位,在此可参考《后天八卦图》:西南皆为阴类,东北则属阳类。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白话:《彖传》说:至广呀,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他而得以生成,他也由此顺应了天体。坤卦代表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

际的需求,他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疆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地而没有疆界。 解读: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接上《彖传》与《象传》《大象》。然后是分述各爻爻辞。各爻的《象传》《小象》则直接附于其交辞之后。“至哉坤元”,“至”有微妙无比之意,在此译为至广,是为了配合地的属性。“坤元”,乾与坤称“元”,有如父与母,代表原始的生命力。由此可知,《易经》在以乾为首时,并未忽略要靠乾坤并建,阳与阴合作,才可充分说明万物生成变化之理。乾是“资始”,坤是“资生”,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各有功能,不可或缺。我们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即出于类似观点。坤卦六爻皆阴,所象征的是无比的承受力与柔顺度。这正是与天相对应的地。像母马那样,既能健行又至为柔顺,如此恒常坚持,就是它的“利贞”所在。换言之,这种柔顺其实也是一种刚强。君子效法坤卦,随顺而行,但仍可“得常”。“西南得朋”与“东北丧朋”各有其利。譬如,女子年轻时有众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众友而与男子成亲,二者皆利。朱震说:“得君者,臣之庆;得亲者,子之庆;得夫者,妇之庆。庆者,未有不离其朋类而得者也。”由此可知,乾与坤(阳与阴)的关系是可以应用在多重人际关系上的。一般而言,阳主阴从,阳先阴后,阳为主动者,阴为受动者。坤卦以“安贞”为吉,其故也在此。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傅雷简介

论傅雷的翻译观 一、“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背景 傅雷在翻译领域里成就卓著,支撑他整个翻译思想的却是他的“神似”说翻译论,该翻译论是傅雷翻译观的核心,因此,弄清楚傅雷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对于了解傅雷的翻译观具有重要有意义。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首先应是建立在他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上的。傅雷具和谐之美文艺思想的 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与善的和谐统一、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发展、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追求上。而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时间要比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晚的多。傅雷翻译论是于1957年5月份发表在《文艺报》上的《翻译经验点滴》的文中提出的,在傅雷提出此论之前正是傅雷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时期,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这恰是傅雷文艺思想和谐美特质的体现。但傅 雷文艺思想由形成到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傅雷翻译思想由不成熟到他翻译思想的核心确立的时期,也就是说,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傅雷翻译论的形成、发展几乎是同步的。联想到傅雷为学讲“通”的特点,以及 傅雷在诸多艺术领域里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表现和主张,很难让人怀疑傅雷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即是傅 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大背景。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还在傅雷正式提出“神似”说翻译论前,傅雷就有关于绘画方面的形与神关系的论述,在绘画方面傅雷十分强调神似,他将黄宾虹视为实践绘画 “神似”说的杰出代表。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傅雷这样写道:“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 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取貌遗神,心劳日拙,尚得为艺术乎?”[2](P551)、“神似方为艺术,貌似徒具形骸”。[3](P501)由此可见,傅雷已在绘画领域里率先提出了他的“神似”说,即他主张作画不能重“形似”轻“神似”,实际上傅雷是为了平衡以往画论重“形”轻“神”的偏颇,才提倡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只不过 这种纠偏有些过了,其实质乃是强调为画要做到“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此后,傅雷将他在绘画领域里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的艺术主张贯通在翻译领域,如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 似而在神似。”[2](P215),从而使他的翻译达到了艺术化的效果,这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的确证。傅雷为使他的翻译具有原作的原汁原味,不断地摸索尝试达致最佳翻译效果的路径,终于在翻译实践中将 他的和谐主义审美观和绘画领域里的“神似”说联系了起来,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神似”说翻译论,他认为 持此翻译理念可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使翻译既不会“过”也不会“不及”。 二、“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 傅雷在《巴尔扎克<高老头>重译本序》里开篇点题:“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 在神似”,全文几乎都在以“神似说”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十多年后,傅雷又在1963年1月6日致罗新璋的信中说:“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可见傅雷对他的“神似”说翻译论从未动摇过。著名 翻译家罗新璋先生说“神似神韵之说,在二三十年代翻译论战时,不是没有人提过,但是这样宣言式的以传神 标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还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傅雷以其大量优秀译作,实践自己的翻译观点,取得了令人 注目的成就,在读者中具有较大影响力。”[1](P193)而且傅雷提出“神似”说翻译论除了有上文所提的背景之外,在他的翻译实践中似乎有他不得不追求“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理由,他说:“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 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2](P215)、“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此两种mentalite(精神——引者按)殊难彼此融洽交流”。[2](P718)由于两国文字词类与句法结构、文法与习惯、修辞格律与俗语等语言上的诸多不同以及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在傅雷看来,要传达出原作的神韵来,绝非拼凑出原文句 法所能济事,因此,傅雷主张,翻译只能是“重神似不重形似”。关于翻译,傅雷屡屡提起“神似”、“形似”,而傅雷所指的“神似”与“形似”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据傅雷有关翻译的著文并结合他的译文 去分析,不难知道,他所指的“神似”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指追求传达出原作字里行间的涵义和意趣;其二是指追求透出贯穿原作的神韵和风格。而他所谓的“形似”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 形式,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法构造、文法和修辞格律等。自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以来,翻译界争议很大,褒贬不一,争议的焦点即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问题。有的译者说傅雷“神似说”翻译论太过

傅雷的翻译理论

傅雷的翻译理论 1.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2.理解、表达与读者 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2)务必反复修

改。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3.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 (1)“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傅雷说过:“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神”依附于“形”,而“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

出师表文白对译

《出师表》字词过关单 熟读课文至少五遍,读准字音,准确停顿。读后家长签字,拍照,发给老师。 1.借助课文注解,对照预习题单,积累词汇,了解文章大意。 诚实的人)忠纯(忠诚纯正),是以(所以)先帝简拔(选拔)以(来)遗()陛下。愚(我,谦称)以为(认为)事,事无(无论,不管)大小,悉(都)以(拿,把)咨(询问,征求意见)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弥补)阙漏(缺失疏漏),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行(品行)淑(善)均(公正,公平),晓畅(谙熟,精通)军事,试用(在)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是以(因为这,因此)众议(大家提议)举(推举,举荐)宠为(担任)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愚以为(认为)营(军队,军营 部队)和睦,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得所( )贤臣,远(疏远,远离)小人,此先汉(指西汉)所以(这里表示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即东汉)所以(这里表示原因)倾颓(衰败)也。先帝在时,每(常常)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感叹惋惜)痛恨(痛心,遗憾)于(对)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和灵帝刘宏,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这些人)悉(全、都)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意即以死报国)之(的)臣,愿陛下亲( 之,则(那么)汉室之(的)隆( 臣(我,诸葛亮自指)本布衣( 汉郡名, 于(在)乱世,不求(谋求)闻达(

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谦辞)自枉屈(屈尊就卑),三顾(拜访,探望)臣于(到)草庐之中,咨(咨询,征询)臣以(拿,把)当世(时局)之(的)事,由是(因此,因为这个原因)感激(感奋激发),遂(于是)许(答应)先帝以(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受任(接受任务)于(在)败军之(的)际(时候),奉命(受到委任)于(在)危难(危机患难)之(的)间,尔来(自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二十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做事谨慎),故(所以)临(将要)崩(驾崩,指帝王之死)寄(托付)臣以(把)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早晚,日日夜夜)忧叹(担忧叹息),恐(担心)托付不效(没有效果),以(以致于,从而,表目的)伤(损害)先帝之(的)明(知人之明), 献)尽(毫无保留地,完全的。表程度)忠言,则(就)攸之、祎、允之(的)任(责任)也。 愿(希望)陛下托(委托,交给)臣以(把)讨(讨伐)贼(奸贼)兴复之(的)效(功效),不效(功效,这里名做动,取得功效)则(就)治臣之(的)罪,以(来)告(祭告)先帝之(的)灵(神灵)。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则责(责备)攸之、祎、允等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及答案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练习 人物性格特点: ,对亲人(主要是儿子 )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 苟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 恳 《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 摘编了傅雷先生 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 充 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 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 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 格卓 越的艺术家”。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 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 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 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3、书中名言: 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4、一句话书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5、填空: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 2).傅雷翻译过巴尔扎特的有15部,其中有《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罗曼·罗 兰4种,其中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部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 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 1981年起分15卷出 版,现已出齐。 (3)、《傅雷家书》凝聚着对 祖国 、对儿子 深厚的爱。 (4).傅雷的两个儿子是:长子傅聪,次子傅敏。 (5).傅雷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的问题。 (6).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 ,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 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 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7).傅雷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8).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 6.习题: (1)傅雷怎样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 ①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 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②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2)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请你从初中语 文课本中选一部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名著向父母推荐,并说明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写在方格内,不超过 60 字)(3分) 推荐的名著:《 》 推荐理由: 答案: 示例:《傅雷家书》(1分) 这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像良

《傅雷家书》专题复习(含答案)

十一、《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一、《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二、作者: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三、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四、《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外语翻译: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doc

外语翻译: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 [摘要]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本文阐述了译者如何在保持原作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翻译风格,强化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使译文与原作达到高度的统一。 关键字:原作;译者;翻译风格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翻译者处在翻和译之间,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译者的文化素质,甚至是思维情感都会影响到其对原作的理解,而译者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及采用何种译法都会影响到译文的效果。长久以来,翻译界都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译者们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翻译风格,以求将原作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更好地呈现出来。 一、何为译者风格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这种不同韵味,即为译者风格。从广义上讲,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主要是语言运用的特点。由于译者之间不同的文化素质及语言习惯,其译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译者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翻译,就有多种风格: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这种翻译风格就比较规整,符合英语语言及语法特点;而Good good study,and day day up 这种翻译形式虽然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但是已经作为来自中国的外来语,在西方广泛流传及被认可,也是别具风格的。 二、译者风格的多样性 从理论上讲,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等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等量即为等值,译者的任务就是使译作在内容、文体及风格上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傅雷曾经说过: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可见,在多数情况下,译文也只能做到与原作相似,而做不到完全一致。 (一)不同的翻译方法反映出不同的译者风格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傅佩荣详解易经64卦-屯 一.乾——(卦形:乾上乾下)此卦的本意是指日出时,光气舒展的形象,也有发音近似的“健”的 无前肯定可以成功。 四.蒙——(卦形:艮上坎下)此卦象征幼稚就需要启蒙;启蒙的原则,必须动机纯正,坚持到底, 征大家相亲相爱,和睦吉祥。如果看到别人团结和睦,心里不安才过去团结的人,必然有凶险。 九.小畜——(卦形:巽上乾下)此卦为小畜卦;表示企图旺盛,但力量不足,需要休养生息。 十.履——(卦形:乾上兑下)此卦的卦辞为:履虎尾,不咥人,亨。表示踩了老虎尾巴,却没有受到伤害,可以亨通。 十一.泰——(卦形:坤上乾下)此卦象征万事如意。卜得此卦无论干什么事必然亨通。 十二.否——(卦形:乾上坤下)此卦与泰卦相反。表示天地不通,万事隔绝的景象。不吉已然到了极点。 十三.同人——(卦形:乾上离下)表示要团结众人,才能夺取胜利。 十四.大有——(卦形:离上乾下)此卦象征君子高高在上,拥有天下。拥有天下就必须虚怀若谷,不可骄傲伤人,否则不吉。 十五.谦——(卦形:坤上艮下)谦就是谦逊;谦虚就可以亨通,即使开始困难,最终也会受到赏识,得以成功。 十六.豫——(卦形:震上坤下)豫卦是阴阳最和乐的景象;表示时机一到就不可失去应该立即行动。 十七.随——(卦形:兑上震下)此卦表示与人相处要虚心随和,才能得到众人的信赖,促成事业。同时要顺应自然规律,以保障身心的安乐。 二十二.贲——(卦形:艮上离下)贲的意思是装饰;装饰可以美化事物,使人赏心悦目。但装饰不可过份,否则事得其反,反而有害。 二十三.剥——(卦形:艮上坤下)剥就是剥落;在不利的因素下,人们要善于积蓄力量,等待机遇。 二十四.复——(卦形:坤上震下)复就是万物在天地轮回中不断反复,生机勃勃。此时生命复始与事有利。 二十五.无妄——(卦形:乾上震下)此卦‘伟大、亨通、祥和、坚贞’四德具备。只要坚持正义就可以无往不胜。如果走向邪道则必然不利。 二十六.大畜——(卦形:艮上乾下)表示家有大畜积蓄颇丰,只要找到明路必然发达。 二十七.颐——(卦形:艮上震下)表示保养;人们保养身体才能得到健康。事情需要休整才能健康发展。 二十八.大过——(卦形:兑上巽下)大过就是过度;大的过度就是暴发的行动,事情到了一定关口,必须果断行动,不要错过。 二十九.坎——(卦形:坎上坎下)人生遇到坎坷,失落之中不可改变自己的信念,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三十.离——(卦形:离上离下)离是火的极至象征无限光明。但火焰必须有所依凭,只要依附的对象正当必然可以光明到底。 三十一.咸——(卦形:兑上艮下)此卦表示遇到事情不可三心二意,动机要纯正才可以吉利亨通。 三十二.恒——(卦形:震上巽下)此卦表示要持之以恒。只要动机纯正,并对事情持之以恒自然成功。 三十三.遯——(卦形:乾上艮下)此卦表示退避;‘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退避不是胆小,只是不得时机。韩信受胯下之辱,却终成大事就是证明。 三十四.大壮——(卦形:震上乾下)大壮就是壮盛;壮盛并且坚贞才有利,不但要大,而且必须正

《项羽之死》文白对译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 项羽驻扎军队垒营壁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完了,汉 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军和诸侯军队把项王围了好几层。夜晚,汉军四面都唱著楚国地方的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 民歌,项羽于是大惊失色地说:“汉军都已经攻占了楚地吗?这里为 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 什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于是夜里起来,在军帐中喝酒。有个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 美人叫虞,受到项王宠爱,经常跟在身边;有匹骏马叫骓,经常骑著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 它。于是项羽就悲伤地唱著歌,情绪愤激高昂,自己作诗道:“力能 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能怎么办 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呢?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安排?”唱了好几遍,虞姬也应和著他一起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唱。项羽眼泪落下来好几行,身边的侍卫也都流淌著眼泪,谁也不能仰视。 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骑马跟随的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 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 包围,往南冲了出去,纵马飞奔。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项羽突围,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 命令统率骑兵的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 兵能跟上的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达到阴陵(秦县名),迷了方向, 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找不到道路,向一老农询问,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 就陷进了一片大沼泽中。因为这个缘故,汉军追赶上了项王。项羽又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 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秦县名),才剩下二十八个骑兵。汉军骑兵 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 追击的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 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兵打仗至今八年了,亲历七十余次战斗,凡是所遇上的敌人,我都打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 败了;我所攻击的,也都降服从了,于是称霸,占据天下。可是 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今天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指挥战争的过错

《杨绛眼中的傅雷》阅读答案

在别人看来,傅雷是严肃且苛刻的一位人物,甚至于傅雷的一些好朋友,也会对傅雷的性格有所挑剔。然而杨绛夫妇却不是如此。他们把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当做他们夜谈的最好场所。在她眼里,傅雷虽然严谨,却是一个很真诚且经常含笑的人。一般人只是看到了傅雷的表面,而杨绛夫妇与傅雷一家的交往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傅雷。傅雷不轻易笑,这也许与他一个人经常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有关;然而一等到他笑起来,杨绛就觉得他好像在品尝他自己的笑一样,津津有味。杨绛说,傅雷的笑脸只给朋友看。曾经有一个人当众打趣过傅雷,那就是钱钟书。然而那次傅雷并未发火,反而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的确,傅雷是十分严肃的,尤其对他的两个儿子更是如此。傅聪、傅敏小时候很顽皮不懂事,杨绛夫妇去了他们家后,他们就喜欢偷听客厅里的谈话。傅雷是极力反对孩子偷听大人谈话的。一次正好被傅雷逮个正着,傅聪和傅敏就惨了。厉声呵斥下,两个儿子显得很无辜。不可否认,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傅雷年老的时候自己也说:“我对孩子们太严厉了,但是我们还是由父子的关系加深到好朋友的关系,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傅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性情急躁是冲动下的不由自主,沉静下来又会自责,增添自己的苦痛。这是杨绛看到傅雷的真性情的另一面。在杨绛眼里,傅雷还是一位非常认真的人。杨绛曾专门写过一篇纪念傅雷的文章,对傅雷的性格为人有生动的描述。有一次杨绛翻译了一篇散文,傅雷称赞说译得好。而杨绛觉得自己的翻译并无过人之处,而且是一个很短的文章,就敷衍了傅雷一下说其实不怎么好。结果傅雷在忍耐了一分钟后却认真地发话了:“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这句话着实让杨绛吃了一惊:“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的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杨绛事后才发现,傅雷是太认真看待一个初试笔翻译的人了,加上他的虚心,因此对别人的估计才会过高。在杨绛看来,傅雷的认真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待翻译的态度上。他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也是不停地修改,故他的译作一部胜过一部。他译的《贝多芬传》,十年后的译笔与初译有很多不同。傅雷不仅如此,还经常说他的译笔过于呆滞,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他虚心接受了杨绛夫妇的建议,熟读老舍的小说。傅雷在众人的眼里,仿佛就是一只“天外的仙鹤”,在他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让人为之艳羡和景仰。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从而显得孤高,这显然是他的个性使然。他曾在家书中对傅聪说:“身外之名,只是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但傅雷经常在钱钟书和杨绛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坦诚自己并不是别人所谓的“孤傲的云间鹤”。傅雷的自比,让杨绛夫妇乍听之下觉得滑稽,一是“傅”的发音据傅雷的家乡话发为“虎”,并且傅雷在自己家里“严苛”,更有点儿像老虎,杨绎夫妇觉得叫“老虎”更加合适。傅雷自比“小老鼠”,让杨绛夫妇对傅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透过这句重复了很多遍的自喻,他们发现傅雷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真实心情。他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而其实他心里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因为他不善处世,知道自己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摘编自《那些翻译大师们》)(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傅雷是一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经常一个人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只有在朋友当众打趣他时,傅雷才会不好意思地笑了。 B.傅雷逮到两个听大人说话的儿子,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就厉声呵斥,加以管教,意在表明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 C.傅雷之所以对杨绛这样一个初试翻译的人会估计过高,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而且是虚怀若谷的人。 D.正因为傅雷对待学问非常认真,为人谦虚,所以当他认为自己的译笔呆滞时,就向杨绛夫妇讨教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 E.“富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出自《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傅雷引用此句是说自己不愿用不道义的手段获取名气。(2)

略论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8456064.html, 略论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 作者:吴雨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1期 摘要: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对我国现当代的文学翻译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对“神似说”的再解读,剖析傅雷翻译观的独特涵义,同时对傅雷对于译者艺术修养和翻译前准备的要求进行全面阐释,力图为当代文学翻译提供更好的借鉴。 关键词:傅雷;神似说;艺术修养;翻译 作者简介:吴雨泽(1991-),男,江苏徐州人,山东大学文学院中文专业。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 傅雷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以翻译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等的文学作品著称。他用毕生心血翻译了33部文学作品,凝结成了长达15卷、共500余万字的《傅雷译文集》,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座高峰。傅雷先生有着广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和极高的艺术修养,在以流畅传神的翻译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的同时,他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经验,也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研究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对于当今文学翻译乃至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神似”与“形似” 在东西方的翻译理念中,“忠实”一直都是核心标准。西方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就认为忠实的译者必定是逐字翻译。中国翻译家从古代的支谦、玄奘,近代的严复,到现代的鲁迅、陈西滢,当代的钱锺书、王佐良都对翻译的“忠实”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上世纪中叶,傅雷则别具一格地提出了“神似说”的翻译观念。 傅雷在1951年《重译本序》中开篇即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在1963年致罗新璋的复信中再次明确提到:“愚对译事实看法甚简单,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这里的“形似”大约指保留原作的形式,包括词语、体裁、句型和修辞手段等;而“神似” 则更强调译出原作的神韵,不仅达意,而且传神,还要传达出隐含意义。 可见,傅雷看到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的不同,也注意到东西方民族文化、风俗信仰、思维方式、修辞习惯、社会背景、美学原则等诸多差异,因此认为,翻译文学作品不能单纯以字词的翻译堆砌,而应当以内涵为中心,用本国文字表现出原作的精神、内蕴和气质。这里的“神似”,就在翻译中包含了超出形式美之外的高层次的、深度的审美活动。

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

释译+注《鸿门宴》文白对、“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说 明】1 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课本上已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使人军沛公言于项羽曰: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军:名词作动词,驻扎。使人:派人。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有使为à王(wng)子婴之。相,珍宝尽“沛公欲关中,”“欲王关中”,省略句,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让。为:担任,做。有:占有。省略了介词“于”,应为“欲王于关中”。“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珍珠宝器全都归 为自己所有。”)iǎ(xing )为(wè旦日飨!”项羽大怒曰:“击破沛公军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我(指代项旦日:明天。为:介词,替,给。羽)”,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 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是当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是:这。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美姬山东说(shuì)时,贪于财货,好“沛公居。范增项羽曰:说:劝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幸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此其志不在小。现在进入关中,财物没拿取,妇女也不亲 近宠爱,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失击气采吾令人望其勿,皆为龙虎。成五,此天子气也。急!”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击:攻打。“采”同“彩”,彩色的意思。 我叫人去观望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 不要失掉时机!”善季父留侯张良。楚左尹项伯者,项羽也,素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楚国的左尹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候张良交好。 是时从夜驰之沛公军,张良沛公,项伯乃车马疾行。: 驰夜:名词作状语,连夜。从,跟随。是时:这时。. 张良这时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毋从俱去具私见张良,”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死也。,曰:““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去:离开。“具告以事”: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毋从俱死”:省略句,省略了从:跟随。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及答案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练习 人物性格特点: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 摘编了傅雷先生5月的186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3、书中名言: 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4、一句话书评 5、填空: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翻译的作品达 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傅雷翻译过巴尔扎特的有15部,其中有《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罗曼·罗兰4种,其中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部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兼爱》文白对译

《兼爱》文白对译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 墨子说:“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为天下人 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 兴办有利的方面,为天下人除去有害的方面,仁人就是拿这作 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 为自己的事业的。”然而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 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 么呢?墨子这样说:“现在,像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攻打,卿大 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 夫的食邑与卿大夫的食邑之间相互抢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损害, 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 国君对臣下不仁慈,臣下对国君不忠诚,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 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不孝敬,兄弟之间不和睦,这都是天下的有害的方面了。”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 考察这些害是因为什么生成的呢?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 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 相爱而导致的?墨子说:“是由于人不相爱而产生的。现在的 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 诸侯仅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他人的国家,所以不惧怕用全 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 国的力量,去攻打别国。现在的卿大夫只知道爱自己的食邑, 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 不爱别人的食邑,所以不惧怕用全家的力量去抢夺别人的食邑。 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 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身,不爱他人之身,因此不惜用全身的力 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量去损害他人之身。因此诸侯不相爱,必定在郊野发动战争, 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 卿大夫之间不相爱,就一定相互抢夺,人与人不相爱,就一定互相损害,

傅雷性格分析兼谈傅雷之死

傅雷性格分析兼谈傅雷之死 傅雷小传: 傅雷(1908.4.7—1966.9.3), 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 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 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 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 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 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 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 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傅雷被定为右派,受到了造反派长达四天三夜的抄家。在1966年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傅雷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这种抄家、殴打、凌辱愤而与他的夫人

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条,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离开了这个带给他们深重苦难的世界。"文革"结束后,傅雷被平反并且举行了追悼会。为了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傅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对法国的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著名作家作品的翻译为我国外国文学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然而他的命运却是相当坎坷。在他的这传奇一生中受到了无数次的打击:丧父、丧母、丧子、被错划为右派、长子傅聪奔走英国。但是在这些打击的来到之后,他仍然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自己的小书屋中翻译那些享誉世界的西方作家的作品。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傅雷一家遭受到了长达四天三夜的大抄家,被抄出了那些所谓的“反革命罪证”,傅雷悲愤异常,实在无法再忍受这种侮辱,所以与夫人双双上吊自杀,以死亡向这个社会表达自己的愤慨,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的事迹之所以能够让世人知晓并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一部奇书的出版密不可分,那就是享誉中外的《傅雷家书》。这部家书中收录的是傅雷寄给远在海外求学,生活的长子傅聪两百多封信件。其中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对儿子成才的殷切期盼。在信中,傅雷不厌其烦地指出傅聪的存在的一些小毛病与坏习惯,大到登台演出,小到写信应该注意的问题他都提出了改正的建议。在这部家书中,还有着大量的傅雷的美学思想,对各种艺术的深刻的见解,并且不可忽视的是,这部书更是傅雷饱满的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在这部父子互通信件的集合的《傅雷家书》中,首先我们看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