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师生的人际沟通

论师生的人际沟通

论师生的人际沟通

作者:周有成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6期

沟通,本意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后指两方能通连。“人际沟通,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信息的过程。”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能正确地传递信息,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消除隔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人际沟通有何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呢?

一、师生人际沟通的作用

1.增进了解,促进师生人际关系的融洽

日本企业之神、著名国际化电器企业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伟大的事业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与人沟通。”同样,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也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师生之间犹如水乳关系,相互融和;有的教师只是将上课视为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与学生的交流,彼此形同路人,师生之间犹如油水关系,相互分离;有的教师严厉有余,温柔不足,动辄训斥学生,师生之间犹如猫鼠关系,相互对立。所以,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采取恰当的方法,有意识地与学生沟通,将有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而且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着师生彼此间的人际情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其教学或管理中所使用的言语、采取的行为上流露出来,为学生所感受,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取向。如果教师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沟通,彼此情感交融,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因为: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学生往往能够更自觉地约束自己。老师的要求、期望也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动力。同时,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往往会影响到其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

当然,师生之间要实现有效沟通,还需要掌握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人际沟通的实施方法

1.注重师生人格上的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故在师生关系中,二者的地位、角色等均有差异。对这一差异,老师应正确认识。

就地位来看,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这似乎形成了高低之分,但二者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因而教师应正确运用管理者的权力,妥善处理管理中的问题,切忌恃强凌弱,滥用权力。

就角色来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主导不等于主宰,而是通过教学模式的设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通过教学过程服务于学生。既是服务,那么就应尊重教学主体,积极听取其建议,平等交流。

因此,教师要想通过管理和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从人格平等的高度出发,采取恰当的沟通方法。

从沟通的形式上看,老师也应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细心设计。适当的形式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对自己的尊重。如通知学生到办公室谈话,一般情况下均是老师坐在椅子上,学生站着被训。这样一种形式本身就蕴含着师生之间的对立和不平等,进而在师生沟通之前就设立了一道无形的障碍。而如果双方坐着交流,甚而给学生递上一杯水,则显示双方的平等对话,可有效地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老师在谈话时语气平和,措词恰当,杜绝态度粗暴,恶语伤人,也能增进沟通的效果。孙子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通过恰当的沟通形式,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尊卑感,增强平等感;消除距离感,增加亲近感。

2.一视同仁对待学生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师面对的众多学生也是各不相同的:就性格来看,有外向与内向之分;就学习成绩来说,有优劣之别。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善于交际,与老师交往较多,老师对其关注也较多;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交际,不太愿意与老师打交道,与老师的关系较生疏,老师对其关注也较少。对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可能给予更多的关心;对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则较少留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倾向也属正常。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则应有意识地控制这种情感,尽可能给予差生和性格内向者更多的关心,帮助其成长或改善性格缺陷,以使其感受老师的平等待人。此外,在公开场合,老师应尽量避免与关系密切的学生有亲昵的举止,防止其他学生因此而心生妒意,妨碍老师与其他学生的沟通。

3.对学生多一点理解

理解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基本的社会性需要,而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因为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教学或管理将知识、品德传授给学生。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良好的传递渠道。而师生之间真诚的理解是获取彼此好感的“催化剂”,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灵丹妙药”。师生之间由于角色、年龄等原因,彼此在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作为教育主导方的老师注意换位思考,采取恰当的管理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