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5项抗体检测意义

糖尿病5项抗体检测意义

糖尿病5项抗体检测意义
糖尿病5项抗体检测意义

糖尿病五项抗体检测意义

糖尿病五项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1.在高危人群中筛查1型糖尿病

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是Ⅰ型糖尿病的出现的最早的抗体,GADA 阳性是可以提前预测的。GAD 抗体在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很多年前甚至是10 年前就已经存在,在最初发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中阳性率可达到60%~80%。同时,在 1 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锌转运蛋白 8 抗体可作为其诊断的预警信息,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可以早期预测并指导临床治疗。所以GADA和抗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是目前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首选免疫学指标,对 1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用血清抗体指导糖尿病临床分型。

比如GAD 抗体早在 1 型糖尿病出现症状 10 年前就已存在了,再比如美国糖尿病协会免疫学工作组在" 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干预研究指南"中,也明确规定了临床上确诊并进行干预治疗的1型糖尿病的标准。就是这些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中,患者必须存在至少一种以上为阳性。如果是IAA阳性的,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接受过胰岛素治疗,如接受过胰岛素治疗,其疗程必须小于2w IAA抗体阳性才可以作为患者诊疗的评判标准。

3.预测β细胞功能衰竭

血清抗体在预测β细胞功能衰竭时,ICA的阳性预测值可达74%,而GADA和(或)IA-2A 则为47%。通常GADA和/或IA2A高水平常提示可能出现了完全的β细胞功能衰竭,而低水平者可仅出现缓慢进展的β细胞功能不全。

4.预测治疗的疗效

对于临床上应用的干预治疗的患者,通过血清学检测去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如环孢霉素治疗,患者血清ICA、IAA水平降低,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的。

所以综合起来,这些抗体与I型糖尿病高度相关,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预测及提高检出率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

各项抗体的检测意义:

1.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为Ⅰ型糖尿病的出现的最早的抗体,GADA 阳性是可以提前预测的。GAD 抗体早在 1 型糖尿病出现症状 10 年前就已存在,在最初发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中阳性率可达到60% ~80%。所以是目前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首选免疫学指标,对 1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GADA 阳性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β 细胞遭受的损害程度是较重的.

2.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是糖尿病的高危指标,它是一种存在在患者的血清当中的免疫球蛋白,ICA的阳性率与病程长短有关,随着病程延长逐渐下降。目前是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高危的指标,当儿童的为阳性或者是高水平的持续阳性时,针对Ⅰ型糖尿病有相对较高的预测作用。

3.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质分子抗体(IA-2A)和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联合筛查,是Ⅰ型跨膜黏蛋白,代表胰岛素β 细胞的特异性免疫。通过相关研究显示,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质分子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联合来检测在筛查自身免疫当中针对Ⅰ型糖尿病是有一定意义的。

4.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存在于接受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体内,绝大部分能与胰岛素相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胰岛素失去生物活性。因此,IAA测定能为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但不能预测糖尿病,只能作为糖尿病自身抗体标志。

5.抗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中,锌转运蛋白8抗体可作为其诊断的预警信息,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可以早期预测并指导临床治疗。

浅谈对糖尿病人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意义

浅谈对糖尿病人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2-09-06T17:22:02.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王彩香[导读] 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督促病人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 王彩香(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555)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02-02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31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糖尿病饮食指导,疾病知识宣教,使用胰岛素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出院指导。结果 31例患者的病情能有效地控制,全部好转、出院,通过对患者的疾病跟踪随访,他们能掌握护理本病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遵医行为。结论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使其掌握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尿病的防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护理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终身性疾病,一般病人只要治疗护理得当,病情就能够稳定控制,否则会使病情反复和加强,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2007年护理的31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本组糖尿病患者31人,男性19人,女性12人,最大年龄76a,最小年龄41a,平均年龄52a。其中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14例,并发肾脏病变5例,眼部病变3例,糖尿病足2例。 2 护理 2.1糖尿病饮食(1)饮食护理是落实治疗措施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做到定时定量。(2)合理控制饮食的主食量,一般患者每日主食量为250-350g,肥胖者200-250g。餐次按三餐分配,一般将总量分5份,早餐取一份,午、晚餐各取2份。如病人有饥饿感,可适当多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低的蔬菜,主食选择粗杂粮面食。(3)控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保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量,禁食各类甜品、奶油、土豆、酒类及油炸食物,饮水量控制在每日不超过400ml。(4)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注射后30min要按时进餐,避免低血糖反应。(5)病情好转后,摄入量可进行调整,以病人尿糖稳定在正常范围、体重和体力恢复而无饥饿感为标准。 2.2护理(1)餐前准确测定微机血糖,根据测得数值报告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2)密切观察血压、呼吸气味、心率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记录。对并发肾脏病变的水肿患者,注意观察体重和尿量的变化,每日记录出入量,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做好浮肿肢体的保护,防止皮肤损伤造成感染,注意会阴部的清洗,勤洗内衣裤。(3)对并发眼部病变患者应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注意眼的休息,每日数次检查视力、眼底,以观察视力情况。(4)糖尿病足是因神经末梢改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因素发生。护理上要注意保持肢体皮肤的清洁,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置,避免受压,穿着鞋袜要宽松,常用温水泡脚,患肢采用常规消毒。按医嘱先用胰岛素降低局部血糖,再用灭滴灵消炎,后覆盖黄连素纱布,可达收敛消毒作用。经常观察足部末梢循环状况和足部皮肤的感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2.3使用胰岛素注意事项(1)剂量必须准确,用1ml注射器抽吸,针头宜用5号针头,以75度角,针头截面向上斜刺入胶塞抽取,可减少橡皮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2)注射应在餐前30min执行,必须在病人准备好饮食后进行注射。(3)胰岛素开瓶后应在3-4d内进行更换,以防止细菌感染,宜冰箱保存,温度4度左右。开瓶时注明启封时间,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止注射部位硬化而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4)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告知病人预防方法,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 实施健康正确的健康教育 3.1建立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健康教育就要由业务知识丰富的专业护士担任,负责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整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组织护士学习并将健康教育的任务分配到每位护士。 3.2确定教育目标的经过教育,患者能够按时接受检查,摄取合理的饮食,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掌握健康运动的科学方法和注意事项。 3.3确定教育对象,主要是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和门诊就诊人员。 3.4确定教育内容(1)糖尿病的基本知识。(2)合理控制饮食,做适宜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了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3)指导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确定合理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4)对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5)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预防及保健。 3.5制定教育方法(1)发放健康教育学习材料或手册,通过开展壁报和期刊的形式,使患者及时了解新知识、新观念。(2)集中上课,针对共同问题,举行专题讲座。(3)操作示范胰岛素的注射、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泵的调节及学习简单的健身操。(4)病人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病友之间交流切身体会。(5)针对每一位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3.6实施教育措施(1)门诊护士在接洽时发放健康教育计划和书面材料,介绍健康教育的意义,增加患者的兴趣。(2)专业护士按照计划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为患者建立个人病历档案,为病人制定饮食运动计划,记录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和并发症情况。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达标值,切实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3)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督促病人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 4 讨论 本组31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和对症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人全部好转出院,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密切了护士与病人的关系,也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益锋,李希圣,主编.急危重症—抢救与护理[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5.

糖尿病常用检查一览表

糖尿病常用检查一览表,全了,值得收藏 2016-03-10 经常有人问:去医院为什么让我做那么多检查啊?为了预防并发症,我应该做哪些筛查?好了,今天我们找到这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做一些常规的检查,以便辅助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本文就相关的糖尿病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如下: 血糖的测定 空腹血糖试验:一般是在禁食8小时后,在早8时左右测定的血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餐后2小时血糖应在7.7mmol/L(140mg/dl)以下。正常人的血糖相当稳定,但在测定时也要注意有无影响血糖的因素:情绪激动、失眠、饥饿状态、发生其它疾病如发烧、呕吐、腹泻等都可影响血糖。 有的药物可使血糖升高,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胰升糖

素、生长激素、女性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等;有的药物可降低血糖,如:酒精、他巴唑、磺胺类药物。如有可能应在停用数日后再测。 餐后2小时血糖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进食开始计算时间,在2小时时测定,不是2小时内,也不是2小时以后。 要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有无糖尿病,则应随便进食不限量,且一定要吃碳水化合物(主食)。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饮食治疗的效果,则应按饮食治疗规定的量来进食。 如果测定的目的是观察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则应在进食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测定。

随机血糖测定:是指不考虑进食的关系,在任何时间测定的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量试验) 注意事项: 1. 前3日,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得少于150克。试验者如有感冒、胃肠炎等急性病时,要等病愈后再作。 2. 试验开始前应禁食10-16小时(禁食时间不能再短或过长),可以饮水,但不可喝茶或咖啡。 3. 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不能吸烟并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 4. 对疑有反应性低血糖者,可检测服糖后4和5小时血糖。 5. 若在检查期间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晕厥等症状时,要停止试验。若以上症状是在服糖后3-4小时出现,应考虑为反应性低血糖,要立刻取血测血糖,并让患者进食。 6. 药物:许多药物可使葡萄糖耐量减低,故在试验前应停药,如烟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为统一全区糖尿病人的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糖尿病查、治、管、转、报等环节的工作,畅通运行糖尿病人管理流程,更好的服务我区糖尿病人群,特制订本规范。 一、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障,以糖尿病防治结合专科门诊为纽带,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在我区全面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促进早诊早治,对现症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目标 (一)近期目标 搭建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工作平台,组建工作队伍,提高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规范社区糖尿病防治措施,顺利开展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二)中期目标 1、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2、通过多种途径发现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及有效管理,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康复工作,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远期目标 建立起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有效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减轻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我区全人群的健康水平。 三、工作流程 按照“查、治、管、转、报”的工作流程,建立起病人发现、登记报告、基调建档、规则治疗、分类管理、双向转诊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机制的前提是多渠道的发现糖尿病人,核心是加强专科门诊建设、实施规则治疗,将糖尿病人逐步归口到专科门诊治管,关键是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双

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病人发现 1、发现渠道 个例发现渠道,也是日常发现渠道,主要有: (1)机会性筛查(诊疗发现)镇、村医生在平常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在就诊者发现或诊断糖尿病患者,是日常发现患者的主要渠道。一旦发现空腹血糖≥5.6mmol/L,应建议其进行OGTT检测。 (2)家庭访视通过村医生为主的上门服务等机会收集其他医疗机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集中发现渠道主要有: (1)建档发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基线调查等途径发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2)高危人群筛查根据高危人群界定条件和特点,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血糖筛查,是早发现的主要手段,常用方法有空腹血糖检查和OGTT 检测。 (3)体检发现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体检或其他形式的体检发现糖尿病患者。 (4)主动检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促使高危人群甚至一般人群主动检测血糖来检出患者。 2、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 (3)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3、糖调节受损诊断 (1)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静脉血糖≥5.6mmol/L~<7.0mmol/L (2)糖耐量减低(IGT):OGTT中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4、高危人群界定 符合下列一项条件者即为高危人群: (1)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者(即空腹血糖受损者和糖耐量减低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24kg/m2)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意义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意义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的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发展,糖尿病最终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行助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我对5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7例患者,均为2004年01月~2006年05月我院内科住院并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依据WHO诊断标准确诊。57例均为2型糖尿病。男39例,女18例,年龄47~72岁,病史5~30年。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29例,初中19例,小学7例,文盲2例。根椐患者不同的情况,以一对一的方式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指导。 1.2 教育指导内容 1.2.1 糖尿病知识教育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让患者明白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告知患者如果心情不好血糖很难控制,要经常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并且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方法。合理的饮食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控制体重。包括指导患者掌握每日所需饮食总热量的计算方法和三餐分配原则;向患者讲解膳食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学会参照食物营养素含量及替换表进行合理配餐;告知患者糖尿病饮食是平衡膳食,要长期坚持,不能终止。做到每天规律进食,少食多餐,不喝酒,不吸烟。 1.2.3 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改善体重和血脂也有很好的作用。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时间,并掌据运动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运动要监测血糖,外出时携带病情卡,小食品等,一旦出现低血糖,防止意外。 1.2.4 血糖监测指导血糖控制直接影响并发症控制。帮助患者选择售后服务好,性能好的血糖仪,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技术。告知患者血糖要按计划进行多点监测,并做好记录,包括每天监测的时间,血糖值和饮食量,进食时间和用药时间。告知患者糖尿病控制指标,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1.2.5 口服降糖药的指导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餐,按时按剂量服药。药物剂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方案分析报告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虽然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与否反映糖尿病病情的轻重,但不少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明显,而且在出现急慢性并发症时就不能单纯用“三多一少”症状来衡量,故应经常监测血糖、尿糖、酮体、糖化血红蛋白、C肽、胰岛素、血脂及肾功能等情况,通过这些指标的观察或检测,可及时把握病情的变化,判断病情的控制程度及评价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进而有效地防治急慢性并发症。 一.血液检查 (一)血糖 血糖测定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控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血样标本不同,测定方法不同,血糖的正常值也不同,应注意鉴别。 1.血标本采集 血标本来源分静脉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又可分为空腹及餐后(葡萄糖负荷后)血。无论空腹血和餐后血,在我国血糖测定主要以静脉血为主,毛细血管末梢血为辅,而动脉血应用较少。耳血、趾血或手指血是微血管血,接近于动脉血,清晨空腹的微血管全血血糖数值基本上与静脉血的血糖相符,口服葡萄糖2小时后的微血管全血血糖比静脉全血血糖值高1.03mmol/L甚至更高,因此尽可能采用静脉血。 静脉血又分为全血、血浆及血清,血浆和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能更好地反映细胞外液的葡萄糖含量,因为全血含有红细胞,红细胞内含水比血浆少,而葡萄糖是溶于水的,全血内红细胞的葡萄糖被利用,因此全血血糖比血浆血糖值低15%左右,现多采用血浆测定血糖,不少医院采用静脉血清,其测定值与血浆相当。毛细血管末梢血测定值一般不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但可用于人群糖尿病普查,筛选及患者自我监测,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在我国已经开始推广应用,这种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快速,较为准确,缺点是试纸条价格贵、保存期短,一般毛细血管血糖值比静脉血浆血糖值低。 2.血糖测定宜早 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测定血糖,若不能及时测定应分离血浆(或血清)冷冻保存。一般室温下血标本中的血糖以每小时0.4mmol/L的速度氧化降解,于4℃时每小时降解0.11mmol/L,在夏季气温很高时血糖降解更快,医生和患者在分析血糖结果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3.血糖测定方法 从测定原理上讲血糖测定有两类化学反应法,包括3种方法: (1)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葡萄糖浓度,该方法测定的糖为葡萄糖,不与其它糖发生反应,因此准确、可靠,目前国内已较广泛推广应用。需要指出的是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发明的血糖仪,其应用原理也是葡萄糖氧化酶法。 (2)硫酸铜或高铁氰化物还原法:即传统的福一呈法,葡萄糖的醛基使硫酸铜值中的铜被还原为氧化铜,形成不同的颜色和沉淀,可间断反映血糖的浓度。此法因受其它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已被淘汰。

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的意义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2304656.html, 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的意义研究 作者:吴庆林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第14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将2016年1—12月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55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全程宣教组施行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糖尿病知识达标率;遵医用药行为评分、遵医控制饮食评分、遵医运动行为评分、遵医血糖监测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评分、SF-36 评分;低血糖出现率。结果全程宣教组糖尿病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全程宣教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管理;全程健康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b)-0135-02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疾病认知和遵医行为的提高是控制病情的关键[1-3]。该研究选取该院2016年1—12 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糖尿病管理中施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55例。全程宣教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45~79岁,平均(58.12±2.87)岁。发病时间1~20年,平均(11.04±0.34)年。初中文化16例,高中文化28例,高中以上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58.68±2.13)岁。发病时间1~20年,平均(11.13±0.31)年。初中文化17例,高中文化27例,高中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管理中施行常规口头教育,常规嘱咐患者用药剂量、服用时间间隔和饮食上注意要点。全程宣教组护理管理中施行全程健康教育。(1)发放健康手册:为患者发放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病机制、用药、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预防方法、血糖监测方法、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方法、日常饮食要点、运动要点、作息要点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等。给予上述知识讲解,并针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②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中的教育内容进行实践。如饮食上告知患者采取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根据血糖水平和机体能量需求严格制定餐次和热量。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以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用药上需告知药物作用原理、用药时间和

云鹊医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试题含标准答案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 第一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第 1 题: 以下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 临床诊断应依据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第 2 题: 以下属于正常血糖的是 正确答案 : FPG(空腹血糖):5.0;2hPG(餐后两小时血糖)6.8 第 3 题: 以下属于空腹血糖受损的是 正确答案 : FPG(空腹血糖):6.4;2hPG(餐后两小时血糖)6.8 第 4 题: 患者男,54岁,FPG(空腹血糖)为5.9;2hPG(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2.1,此患者可诊断为 正确答案 : 空腹血糖未超过5.9,但是餐后血糖超过临界值,仍应诊断糖尿病第 5 题:

以下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 两次随机血糖监测≥11.1即可 第 6 题: 以下不属于1型糖尿病主要特点的是 正确答案 : 通常没有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第 6 题: 相对于1型糖尿病,不属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的是 正确答案 : C肽常较低或缺乏 第 7 题: 以下不属于内分泌腺病引起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是 正确答案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第 7 题: 以下哪项是胰岛素作用基因异常引起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正确答案 : 小精灵样综合征 第 8 题:

以下不属于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是 正确答案 : 妊娠糖尿病 第二章糖尿病的辅助检查 第 1 题: 反应患者近期2到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的指标是 正确答案 : 糖化血红蛋白 第 2 题: 反应患者近期2到3周内的平均血糖的指标是 正确答案 : 糖化白蛋白 第 3 题: 以下哪项检测对糖尿病分型诊断意义不大 正确答案 : 糖化血红蛋白 第 3 题: 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最方便的血糖检测形式是正确答案 : 毛细血管血糖即快速血糖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它与冠心病、肿瘤合称为三大重要慢性病,已成为日益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世界性卫生保健问题。 标签: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 2012年我科住院的36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6例,健康教育普及率100%。 2 护理 2.1糖尿病的知识宣教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继而引起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异常。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及乏力等症状。常好发某些感染和血管、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2.2心理护理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对治疗缺乏信心,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应予以理解和关心,并且告知患者尽管糖尿病在医学上还不能根治,但通过科学的用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情绪都可以控制病情,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长寿[1]。 2.3饮食护理 2.3.1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所有糖尿病患者无论使用降糖药物与否,首先必须控制饮食。糖尿病饮食的计算方法每日所需的饮食量,按患者的年龄、身长查得标准体重或者按身高(㎝)-常数(男105,女100)=体重(㎏)的公式粗略估计。饮食量的分配要与胰岛素的治疗相配合,最好饮食按6餐分配,早、中、晚为主餐,早与午餐、午与晚餐之间和睡前加3次小餐,这样可更好控制血糖,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3.2膳食调配注意事项饮食中限制糖、水果、蜂蜜、巧克力、果汁类甜食和酒类: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全脂牛奶、蛋黄等;脂肪应以植物油为主,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食盐不要超过6g/d,合并高血压者应少于3g/d。提倡食用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尤其对易产生饥饿感者,食物中增加粗杂粮、豆类和新鲜蔬菜的量,不仅能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又可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诊治体会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诊治体会 摘要】随着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其昏迷误诊问题提出 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相应临床资料,研究了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误诊的抢 救与护理,并对相关内容做了讨论。 【关键词】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误诊;问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87-02 1.前言 作为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误诊问题在近期得到 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 昏迷误诊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解决。 2.临床资料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外另一 较少见、严重的临床类型。又称为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人,好发年龄50~70岁,但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临床特点为无明显酮症与酸中毒、血糖显著升高、严重脱水、甚至休克、血浆渗透压升高、以及进行性意识障碍。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50%。因此及时抢救和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9 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18例其抢救和护理 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共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30~75岁,平均48岁,病程3-24年,既往有明确糖尿病史,发病后出现嗜睡、昏迷、皮肤干燥,3例出现血压 降低至90/60mmHg以下,血气分析无酸中毒,尿糖强阳性,无酮症或较轻,血 尿素氮21~36mmol/L,肌酐124~663umol/L,血糖33.3~62.5mmol/L,符合高 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诊断标准。 3.抢救与护理 3.1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予持续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每小时检测1次,观察脱水纠正程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严密检测血糖,开始治疗前4小时,每小时检测血糖1次,以后改为每2~4小 时检测1次,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定时检测血钾、钠、氯、,防止电解质 平衡紊乱。 3.2 合理安排输液:至少建立2条静脉通路,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准确输入。一条为调节胰岛素用量,以每小时静脉滴注胰岛素0.1u/kg,有相当强的降血糖的生物效应。当血糖下降至16.7mmol/L时,可开始输入5%葡糖糖溶液病加入普通 胰岛素(每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同时参考每小时尿量补充钾盐,当血糖 渐渐下降、且神志、血压等改善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常规治疗。一条为静脉 输注氯化钠等渗液,以便快速扩张微循环,补充血容量,补液时根据病人的脱水 程度,按其体重的10%~15%估算,也可以按血浆渗透压计算病人的失水量,计 算公式为病人的失水量=(病人血浆渗透压-300)÷300×Kg体重×0.6,考虑到治疗 过程中将有大量液体自肾脏、呼吸道及皮肤丢失,补液总量可略高于估计的失液 总量,一般在最初2小时补液1000-2000ml,头4小时内输入补液总量的1/3,头12小时内补入总量的1/2加尿量,其余在以后24小时内补足。对于先补何种性 质液体(等渗或低渗液体),目前主张在治疗开始化验结果未回报时,在血压低 而且血钠≤150mmol/L,以至在治疗过程中血浆渗透压降至330mmol/L以下时,均

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的作用与意义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健康教育路徑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管理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12月收治的30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53例患者,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路径下的护理管理,常规组单纯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04%,知识掌握率94.11%,常规组84.97%,知识掌握率78.43%,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缓慢、且需要终身服药或利用胰岛素,此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随着临床治疗时间不断的变化,对患者血糖的控制造成影响,健康教育路径是通过将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相结合的护理管理方法,能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 标签: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管理;作用和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随之出现年轻化,许多患者在中年、青年甚至是儿童时期就患有糖尿病,需要通过终身服药治疗[1-2]。患者的服药科学性,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影响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为了减少患者的用药压力,提高患者用药的科学性[3-4]。临床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5-6]。该文对于2016年6—12月所选306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所收治的30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53例患者。研究组男78例,女75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48.95±13.3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7.42±0.25)年。常规组男77例,女76,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48.95±13.58)岁,病程1~79年,平均病程(7.25±0.23)年。患者均自愿在该院接受实验护理,均无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均未见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患者未见冠心病、风湿、类风湿合并发病,两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疾病病情、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教育小组、开展疾病宣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以及运动指导。由科室内护士长作为组长,并由3名组员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首先根据之前护理时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 【摘要】针对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表现症状,确定诊断标准,进行科学预防及治疗,达到良好控制此病的目的。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症状治疗预防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 致病原因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障碍。但是,近年研究证实,伴有情绪反应的应激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加速糖尿病的进程。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2 症状 首先患者会有三多一少现象,口渴、多饮、多尿,特别是夜间尿多。出现不能说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突然出现视力障碍,眼前有黑影飞舞或因白内障而出现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身上反复长疖,皮肤发痒并且易出现化脓性感染。年龄较轻即有白内障或视力明显减

退的症状。感染上了肺结核且病情发展迅速。四肢对称性的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原因不明的浮肿。ⅰ型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女性病友外阴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 3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mmol/l(检查近三个月的血糖变化总体情况)。血糖浓度单位:其一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其二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其三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dl (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4 预防方法 4.1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措施的对象是一般人群,目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又称为初级预防。一级预防措施包括: 4.1.1 健康教育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规范化诊治

题型:单选题(共5题100分) 1. 糖尿病下肢PAD的特点(20分) A:病变广泛多部位、多节段 B:并有微血管病变 C:病变更远端,多为小血管病变 D:手术难度大,效果相对差 E:以上均是 2. 糖尿病性LEAD的二级预防措施有误的是(20分) A:对于有症状的LEAD患者,建议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建议剂量为150mg/d B:对于已有血管疾病且对阿司匹林过敏和/或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 C:指导患者运动康复锻炼,时间至少持续3-6个月 D:根据病情使用他汀类调脂药 E:根据病情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抗凝药 3. 下列有关踝肱指数(ABI)的描述有误的是(20分) A:踝肱指数是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 B:正常人休息时踝肱指数的范围为1.1~1.3 C:踝肱指数大于1.3则提示血管壁钙化以及血管失去收缩功能 D:踝肱指数低于0.4则提示存在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 E:踝肱指数0.41-0.9则提示存在轻到中度的外周动脉疾病 4. 糖尿病性LEAD一级预防中血糖、血压控制的目标为(20分) A:餐前血糖3.5-6.9mmol/L,餐后血糖<9.0mmol/L,HbA1c<6%;血压120/80mmHg

B:餐前血糖4.4-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HbA1c<7%;血压120/80mmHg C:餐前血糖4.4-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HbA1c<7%;血压130/80mmHg D:餐前血糖3.5-6.9mmol/L,餐后血糖<9.0mmol/L,HbA1c<6%;血压130/80mmHg E:餐前血糖4.4-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HbA1c<7%;血压140/90mmHg 5. 有关进行LEAD筛查描述有误的是(20分) A: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LEAD筛查 B:伴有LEAD发病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筛查1次 C: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应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 D:如糖尿病患者主诉行走时下肢无力、大腿或小腿肌肉疼痛以及间歇性跛行,应警惕罹患LEAD的可能 E:目前LEAD筛查方法仅有动脉彩色超声检查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糖尿病肾 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结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以持续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的重要因 素之一。本组病例通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3)44-022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 不断升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 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三大并发症之一,该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在糖尿 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5%-40%,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现将治疗 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43岁~78岁。 1.2糖尿病肾病的诊断[2] 2007年最新版份DOQI指南规定,使用同一时间点的尿标本测量白蛋白/肌配比值(ACR)判断糖尿病患者的白蛋白尿情况。微量白蛋白尿是指ACR在30-300之间;大量白蛋白尿是指ACR>300。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甚 至大量白蛋白尿,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要考虑进行糖尿病肾病诊断。对 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糖尿病与其他脏器官来进行诊断,有肾损害表现 但可排除其他发病因所致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一些特点如血尿少见、虽进人肾 衰竭期限但尿蛋白量无明显减少、肾体积增大或缩小程度与肾功能状态不平行, 必要时作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诊断糖尿病 肾病时应诊断是否存在或合并非糖尿病的其他肾脏疾病。凡有以下情况者推荐患 者进行肾脏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否为糖尿病肾病:①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并有白蛋白尿;②患者有既往非糖尿病的肾脏疾病;③患者出现白蛋白尿并伴有糖 尿病眼底病变。 1.3治疗 ①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调节,药物治疗 等措施。肾功能正常患者,饮食蛋白摄入量为0.8g·(kg∕d);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 饮食蛋白摄入量为0.6g·(kg∕d),同时应补充足够的热量。降血糖药物的选择,磺 脲类口服药首选格列喹酮(糖适平),因其95%经胆道排泄,仅5%经肾脏排出。肾 功能不全时,不宜使用双胍类药物。中、晚期患者推荐使用胰岛素治疗,但值得 注意的是此期患者胰岛素因肾功能损害而代谢清除缓慢,要减少胰岛素用量,且 不宜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以避免出现低血糖。 ②控制蛋白尿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控制血糖、降低血压是预防 和减少蛋白尿的基础治疗。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ACEI。ACEI不仅可以降血压,还可以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ARB只阻断AngⅡ而不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糖测定 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1、样本要求:血浆、血清、全血 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0%~15%,且受红细胞比容影响,一般来说用血浆或血清测定结果更为可靠,如果不是特殊试验,血糖测定必须为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2、参考值:3.61~6.11mmol/L 3、临床意义: (1)高血糖症:血糖浓度>7.0mmol/L 1)生理性高血糖:在高糖饮食1~2小时,运动情绪紧张等可至血糖短期升高。 2)病理性高血糖:各型糖尿病;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有时可高达55mmol/L;脱水。 (2)低血糖症:血糖浓度<2.8mmol/L 1) 空腹低血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过剩(如:胰岛β细胞瘤;脑垂体、肾上腺、甲 状腺或下丘脑功能低下所致);严重肝细胞受损及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营养物质缺乏(如尿毒症); 自身免疫疾病。 2) 反应性低血糖:功能性饮食性低血糖;胃切除术后饮食性反应性低血糖;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 出现晚期低血糖。 3) 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如胰岛素、优降糖等。 二、尿糖测定 1、概述:正常人尿中糖极微量,在尿糖定性时为(一),24小时尿中排出的葡萄糖少于0.5g。当血糖水平大 8.82~9.92mmol/L时,尿中测出糖。尿中可测出糖的最低血糖浓度为(8.82~9.92mmol/L)。 2、参考值:尿糖试纸半定量法(一) 3、临床意义: (1)尿糖阳性可见于一次性食糖过多的食饵性糖尿;特殊应激状态,如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时血糖一过性升高引起的糖尿;可引起血糖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等。 (2)当患者处于长期明显饥饿状态,胰岛素呈低水平,此时给患者糖负荷可致患者不能承受出现糖尿。如食管肿瘤、低营养状态和妊娠剧吐者做糖耐量试验时。 (3)对于空腹或餐前尿糖阴性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测定餐后2小时尿糖辅助诊断。也可在胰岛素治疗中用于指导调整药量,24小时尿糖定量对判断糖尿病的程度和指导用药较尿糖定性更为准确。 (4)了解患者的肾糖阈。方法:6:00Am空腹取血、留尿,餐后7:00Am,8:00Am再取血、留尿,分别测血糖、尿糖。如三次血糖都<8.82mmol/L,而测出尿糖,说明肾糖阈低;三次血糖都>11.02mmol/L,而无尿糖,说明肾糖阈高。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1、概述: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当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时,机体在进食糖类后,通过各种机制使血糖在2~3 小时内恢复到正常水平,称而糖现象。利用这一试验或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 2、OGTT主要适应证: (1)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 (2)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 (3)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 (4)有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 (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 (6)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有巨大胎儿史的个体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2-07-19T16:53:14.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谢平颜勤思代欢[导读] 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机能障碍,促进血栓形成及LDL的氧化,也通过改变细胞内信息传递,增强MCP-1等附着因子,引起糖尿病的血管机能障碍。 谢平颜勤思代欢(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民医院 261021)【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408-02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 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状况下,因多元醇代谢的亢进,葡萄糖的自身氧化,氧化磷酸化等引起活性氧自由基过量产生,引发氧化压力状态,损伤生物大分子,改变细胞内信息传递,损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机能障碍,促进血栓形成及LDL的氧化,也通过改变细胞内信息传递,增强MCP-1等附着因子,引起糖尿病的血管机能障碍。 近年来,我科接收的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年龄上有较年轻化的趋势,有数例15岁以下青少年就已患有糖尿病,家长很着急;有许多患者一听说患了糖尿病,精神负担加重,不知所措。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告知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针对本病,除了正确的治疗外,必要的健康教育,对患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心理指导 首先要使患者正确认识本病,不要过于紧张。耐心解释本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疾病的临床表现、转归、预后等情况,并配发一些相关知识的小册子,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知道糖尿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疾病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部分患者经饮食治疗以后,血糖完全恢复正常;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多食初制米面和一定的杂粮,蔬菜应选含糖较少的白菜、油菜、萝卜、空心菜;烹调应用植物油,并根据病情、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需要进行安排,三大营养物质所占比例为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30%~35%、碳水化合物占50%~60%,每日三餐可按1/5、2/5、2/5或1/3、1/3、1/3比例进餐。低盐饮食。 3 运动指导 让患者了解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根据年龄、体力、病情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对1型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量不宜过大、过长,可餐前在腹壁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的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避免引起低血糖反应;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4 胰岛素的应用指导 4.1 给患者讲解注射胰岛素的必要性有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原因是怕疼痛、不方便,怕产生依赖,故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如果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血糖,应及早使用胰岛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介绍方便携带使用、痛苦较小的诺和笔,并耐心教会患者使用;如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但必须掌握无菌技术,做到剂量准确,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4.2 胰岛素应用的注意事项 (1)注射应在餐前30min,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部位,有计划有秩序更换注射部位。(2)当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后抽长效,以免长效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应。(3)胰岛素应放在冰箱(4℃)中冷藏。(4)自测尿糖,每日4次,于三餐前、睡前,尿糖(+),增加胰岛素4u,尿糖(++)、增加胰岛素4~8u,尿糖(+++)增加胰岛素8~12u。 5 出院指导 (1)避免感染,因其可导致病情恶化,故应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特别是下肢、口腔、阴道卫生,有呼吸道感染,痈疖及外伤及早治疗。(2)进行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期间,应随身携带糖类食品,如出现冷汗、恶心等低血糖表现,应立即口服。(3)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均要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健康检查,预防或早期发现糖尿病。(4)定期随访,2~3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疾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